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行業發展前景怎麼樣

地質行業發展前景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1-01-22 11:13:35

⑴ 地質勘察行業現狀及發展前景

產業現狀
以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結果為重要依據確定的國家級整裝勘查區,現已成為找礦突破的龍頭。2012年,78片整裝勘查區新發現礦產地135處,其中大型33處、中型52處。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實施以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指揮部以全國重要礦產總量預測項目劃定的重點勘查區為靶區,突出鈾、鐵、銅、鋁、鉛、鋅、金等國家緊缺和大宗支柱性礦種,以及銻礦、稀土、菱鎂礦等優勢礦種,於2011年劃定了47片國家級整裝勘查區,2012年將國家級整裝勘查區數量提高到87片。有關研究表明在我國有各類型金屬礦山10618座,大多始建於上世紀50至70年代,經半個世紀的開采,老化的礦山近10000座,超出原設計的服務年限10年以上的礦山則比例高達8000座。許多礦山資源枯竭,造成保有儲量嚴重不足,企業生產陷入困境。到2020年能維持生產的礦山將不足20%。我國正處於工業化發展的中期階段,市場需求持續增長,資源供應的日漸枯竭加劇了其與急劇增長的礦產需求之間的矛盾。當務之急是,做到如何緩解這個矛盾。

市場容量
隨著21世紀的到來,社會經濟各方面都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濟規模巨大、發展速度驚人。我國礦業快速發展,礦產資源需求量的大幅增長, 帶動供應隨之增長,其為工業化、城市化提供原材料保障的同時, 資源回收率低、資源高消耗、日漸短缺和礦產對外依存度高等一些問題日益嚴峻。
2012年,地質勘查投資總額為1259.2億元,其中,油氣礦產勘查投資749.10億元,非油氣礦產勘查投資510.14億元。2013年我國礦產勘查投入大幅減少,礦產勘查投入僅425.5億元。2014年上半年我國地勘投入同比減少,社會投資佔比下降。2014年上半年,全國非油氣地質勘查投入資金153.4億元,同比減少7%。其中,中央財政投入36.8億元,地方財政投入51.1億元,社會資金投入65.5億元,分別占總投入的24.0%、33.3%和42.7%,佔比較2013年全年分別上升0.6個、4.2個和下降4.8個百分點。全國共出讓探礦權596個,出讓價款16億元;出讓采礦權842個,出讓價款16.6億元。從出讓方式看,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探礦權、采礦權分別為234個和736個,占出讓總數的39.3%和87.4%,較2013年同期分別上升19.8個和14.4個百分點,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顯現。

市場格局
隨著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發展,礦產地質勘查的投資增長速度也在加快,並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探礦權登記空前活躍趨於調整回穩,新發現礦產地和新增資源量同步快速增長。地質找礦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初期處於地質找礦的低谷期;隨著礦業市場呈現復甦態勢,勘查投資也逐步回暖,近年來地質找礦處於上升期;同時,礦產品價格持續攀升,市場繁榮與政策利好因素疊加,財政投入和社會投入加大,地質找礦活動空前活躍。隨著鑽探工作量投入的增長,礦業權管理政策的不斷調整,固定費用在勘查投入結構中趨於穩定,真實有效的找礦投入不斷上升,盲目申請探礦權市場進入無序的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目前,我國低水平礦業開發基本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但隨著經濟結構趨於優化,資源量的較快增長,加強礦產地質勘查,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已成為地質勘查業發展大趨勢。

前景預測
地質勘查投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礦產品價格的走勢。受世界經濟復甦緩慢、國內經濟增速下滑的影響,2013年我國礦業行業結束了長達10年的「黃金期」,礦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直接導致了地質勘查投入的減少。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為積極推動地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實施,在礦產勘查方面繼續加大投入,中央財政在礦產勘查方面的投資依然有所增加。在國家「調結構、穩增長」利好政策和目前我國經濟逐步回升的大勢下,在中央財政資金的有力支撐下,我國的礦產勘查形勢肯定會沖出地質勘查總體投入降低的「重圍」,迎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預計地質礦產勘查行業投入也將進入一個新的投資高潮,2020年將達1843.5億元的規模。

機遇挑戰
地勘行業發展正處於挑戰和機遇並存的歷史時期。從國內外大背景來看,全球范圍內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依然呈增長態勢,長遠來說,礦業發展預期良好;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地質工作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為地質工作帶來新的廣闊的發展空間。從改革發展進程來看,中央的一系列措施有效推進了地勘行業發展,以市場為導向的地質工作體系不斷完善,地質找礦取得重大突破,地質工作領域不斷拓展,地勘經濟的增速超過社會平均水平。

⑵ 地質行業以後的前景怎麼樣聽說在走下坡路了。

不如前幾年了,這是肯定的。前些年一個人手裡同時拿著好幾個項目,肯定沒那麼多內精力全部認真做。容但以後會到達一個比較理性的水平,因為這也是一門科學,並且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需求。想學地質的話也可以考慮一下一些新興的方向,比如頁岩氣、隱伏礦體(盲礦體)預測、天體地質等,另外地質與遙感的交叉學科、地質與環境的交叉學科也都有很好的前景。

⑶ 地質單位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1 完善地質勘查體制
我國在市場化這條道路上的探索需要體制的配合,完善的地質勘查體制對於行業發展的促進作用不容忽視。建立合理地質勘查體制的關鍵是對於商業性和公益性的地勘行業分體運作。政府要讓公益性地勘行業的服務職能完全發揮,在制定決策時,能有可靠的依據;對商業性地勘行業,也要通過逐步改變它們的融資環境促進其發展,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要適當降低該行業的准入門檻來吸引更多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2 加強行業管理
對行業的管理主要是分清管理層次,明確各層次職能。在此過程中,建設行業協會並加強它的職能是重中之重。行業協會的任務是協調政府進行管理,它對於規范行業和培訓會員起到重要作用。行業協會將政府和企業連接在一起,既便於政府管理,也利於企業運行。此外,它還會將企業的實際情況向政府反映,是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據。
3 建立保障制度
地勘行業是風險大、投入高的行業,因此強有力的保障制度是其運行所必需的。首先,在風險資金退出機制和探礦權方面,要有一系列可靠的制度做作為支撐,推行低准入門檻,收取低租金成本,以此保障風險資金的連續性。在此條件下,礦業融資才會有長足的發展,礦業權市場才能得到規范。其次,要有專門的保障制度針對商業性地勘活動,公益性的地質調查只能為商業性礦產勘查作強有力的信息支撐,它所提供的地學研究、能源礦產評價、地質災害預警方面的信息,是商業性地勘的有用資源,但是要真正發展商業性地勘行業,僅有這些信息還是不夠的,重要的是保障制度的建立。為活躍礦業權市場,鼓勵地勘單位延長產業鏈以參與礦業開發,必須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

⑷ 地質方面的有前途的專業。 這個好嗎

我是中復國地質大學(武漢)制08年畢業的,目前的就業形勢不太樂觀,每年的畢業生在增加,工作崗位在減少,所謂一個蘿卜一個坑,地質行業經過一段時期的斷檔,慢慢的已經被2002-2012年的畢業生所填補,目前全國的地質單位招聘標准已經到了研究生,以後將向博士方向發展。專業本生很艱苦,如果您是大少爺什麼的,最好別選,到了野外,你哭都哭不出來,我現在在西藏工作,整5年了,待遇什麼的沒有想像中的好,關鍵是在野外,沒有信號,還有生命危險,有點不值得。如果對地質很感興趣,建議去學珠寶鑒定,取得珠寶鑒定師的證書,去找個好點的工作很有希望,如有其它疑問,請追問

中國地質行業未來發展前景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現在不受青睞的所謂「冷門」專業或在我國剛剛起步的新興專業,將來可能會蘊藏著極大的發展空間,具備良好的就業環境。
「風光無限」的地理科學專業 (III) Scientific Speciality of Geography
學科描述:從不規律的地質、地貌中找出科學規律進行研究,這是一門從各種角度對地質、地表形態等地理特徵進行深入研究,同時也研究地域與人們生活的關聯的學問。
發展前景:在西部大開發的今天,地理學更加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如黃河的整治是關系全國現代化建設的大事;青藏鐵路的修建需要沿途的詳細地形、地質資料,需要比較東西兩條線路的優劣;西氣東輸,途經十多個省份,每個省如何修建輸氣管道在技術上更簡便、在經濟上更節約,還有西電東送、生態環境保護、礦產資源開發等等,都離不開地理學的參與。
錢學森院士把地理科學列為世界現代十個科學技術大部門之一。他特別強調:地理學對我們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是非常重要的,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就一定要在中國發展地理科學。
就業預測:就業的范圍較廣,主要可以從事的工作如:教師---可在中學或高校從事地理教學工作;編輯---可在地圖出版社從事地圖的繪制、編輯工作;公務員---可在地質局、國土規劃局工作;工程測量人員---可在大型建設集團從事與土地測量等相關的工作。
推薦院校:國內現在有50多所高校設置了這個專業,如北京師范大學、山西大學、吉林大學、延邊大學、齊齊哈爾大學、佳木斯大學、南京大學、南通師范學院、蘇州科技學院、聊城大學、河南大學、武漢大學、襄樊學院、廣州大學、西藏大學、蘭州大學、新疆大學等。
注意,各高校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像武漢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為地圖測量、繪制、地理信息系統、城鄉規劃;中國地質大學,主要方向為地質勘探。這兩所學校也是地理學界非常知名的院校。
相關專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
特別提醒:本科生主要學習的是地理科學的應用,對地理科學更深入的研究工作需要到研究生、博士生階段進行。

⑹ 地質行業前景

昨天看到新聞來說,由於中國源經濟放緩,世界上最大的礦業巨頭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放棄一項100億美元的礦山投資項目,所以從這一點來看,要分析地質行業的前景還是得和整個經濟大環境和市場需求聯系起來,總體來說短期內,由於目前整個世界經濟環境不是很好,地質行業不會很景氣,但是礦產資源是有限資源,所以從長期來看,還是值得去探討,但是如果你想以此作為職業,要看你的選擇,即使發不了大財,這個行業讓你衣食無憂還是不成問題的

⑺ 中國地質工作有發展嗎

前景不是十分好。

我國地質勘查行業發展問題現狀

1、國內勘查項目融資逐年減少

受礦業市場波動及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雙重影響,國內地質勘查項目融資近5年在逐漸減少,自2013年的514億元減少到2017年的320億元左右,減少幅度達38%。而這其中,財政勘查項目保持相對穩定,5年內減少36億元;社會勘查項目受生態環境保護、探礦權管理等政策影響較大,采礦行業的利潤增長並未及時惠及上游的勘探行業,預期2019年社會勘查項目比2013年減少70%。

2、國內地質勘查專利申請數量開始下降

地質勘查行業還面臨市場化程度低、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出現人才斷層、復合型人才缺乏,資源浪費嚴重、不同部門重復投資,礦業權市場建設滯後,忽視科技創新、勘探技術與裝備較為落後,可行性研究與勘查工作脫節等其他問題。例如,我國很多地勘單位只注重開拓社會市場,增加經濟效益,人力、物力的應用都集中在具體項目實施上,真正投資在科技創新、技術手段創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資本少之又少,潛心搞研究的技術人員也很少。近年來,中國地質勘探相關專利申請數量開始下降。2015年,中國地質勘探行業相關專利申請數量為110個;到2017年,地質勘探行業專利申請數量降至86個。

圖表2:2011-2017年我國地質勘查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單位:個)

⑻ 地質行業的發展趨勢

地質行業,大概可劃分為地質勘查和工程勘察兩種。地質勘查就是俗稱的找礦,工回程勘察就答是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察。
地方建設項目多,工程勘查就很吃香,現在國家規定建設項目必須有前期工程勘查以及一些相關的評估工作(地質災害、壓礦等),地方發展,建設項目多,工程勘查活就多。
個人發展從大環境上來講是受局限的,機會會較其他行業少很多。

⑼ 將來地質行業的發展前景,地質研究生待遇如何

能找到工作,待遇就不錯,對地質沒有很深的了解,有可能野外作業時間多。外太空星球的研究就靠你們了。

⑽ 現在地質這行業前景怎麼樣

地質行業,大概可劃分為地質勘查和工程勘察兩種。地質勘查就是俗稱的找礦,工程勘察就是建設項目工程地質勘察。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地質隊伍,而且找礦的工作自很久以前到現在已經做了很多工作了,全國各個省市空白區已經少之又少了,所以找礦的國家項目就越來越少,有大項目也是會在更偏遠的類似內蒙等地區。其實就是這個意思,遼寧省的地質找礦項目基本省內的自己地質隊去幹了,外省單位很難進來,而且一個沈陽的地質單位基本不可能拿到大連的地質找礦項目。所以目前的地質找礦很受各個方面的局限。另外地質行業多是小型單位,目前可能還沒有大的集團公司。總之項目少,競爭大,地方保護。以後會發展國外市場還是深部找礦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工資低,工作環境差就成必然了。
地方建設項目多,工程勘查就很吃香,現在國家規定建設項目必須有前期工程勘查以及一些相關的評估工作(地質災害、壓礦等),地方發展,建設項目多,工程勘查活就多。單員工工資也多不了多少,唯一好的就是,你要是有關系,有活的話,那就有錢賺。反之就就開個固定的工資吧。另外說一點很多大的建設集團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個勘察的隊伍,純地質單位一般拿不到他們的工程建設勘察項目。
目前地質行業還有中鐵集團的模式。
個人發展從大環境上來講是受局限的,機會會較其他行業少很多。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