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構造是什麼有哪些

地質構造是什麼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1-22 04:22:51

㈠ 什麼是地質構造有哪幾種類型 各有什麼特徵

地質構造是指在地球的內、外應力作用下,岩層或岩體發生變形或位移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地質構造有褶皺、節理、斷層三種基本類型。

褶皺的特徵:分為背斜和向斜。

1.背斜:岩層向上彎曲、中心部位岩層較老,兩側岩層依次變新。
2.向斜:岩層向下彎曲、中心部位岩層較新,兩側岩層依次變老。

節理的特徵:自地表向下隨深度加大,節理的密度逐漸降低。

斷層的特徵:具有顯著位移的斷裂.斷層在地殼中廣泛發育,但其分布不均勻。

㈡ 什麼是地質構造

構造運動在岩層和岩體中遺留下來的各種構造形跡,如岩層褶曲、斷層等回,稱為地質構造答。
構造運動是一種機械運動,涉及的范圍包括地殼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可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水平方向的構造運動使岩塊相互分離裂開或是相向聚匯,發生擠壓、彎曲或剪切、錯開;垂直方向的構造運動則使相鄰塊體作差異性上升或下降。

㈢ 什麼是地質構造 有哪幾種類型 各有什麼特徵

地質構造是指地殼中岩層由於地殼運動的作用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地質構造因內此可依其生成時容間分為原生構造(primarystructures)與次生構造(secondarystructures或tectonicstructures)。而原生構造一般是用來判斷岩石有無變形及變形方式的基準。構造也可分為水平構造、傾斜構造、斷裂和褶皺。
地殼或岩石圈各個組成部分的形態及其相互結合方式和面貌特徵的總稱。地質構造的規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過地質和地球物理資料的綜合分析和遙感資料的解譯才能識別,如岩石圈板塊構造。

㈣ 什麼是地質構造 地質構造的分類

地質構造的簡介
地質構造是指地殼中的岩層地殼運動的作用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地質構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時間分為原生構造(primarystructures)與次生構造(secondarystructures或tectonicstructures)。次生構造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地質構造的產生原因
所謂地質構造是指組成地殼的岩層和岩體在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下發生的變形變位,從而形成諸如褶皺、節理、斷層、劈理[1] 以及其他各種面狀和線狀構造等組成地殼的岩層和岩體,在內外地質作用下(多為構造運動),發生變形和變位後,形成的幾何體,或殘留下的形跡。
地質構造的主要分類
地質構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時間分為原生構造(primary structures)與次生構造(secondary structures或tectonic structures)。次生構造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而原生構造一般是用來判斷岩石有無變形及變形方式的基準。構造也可分為水平構造、傾斜構造、斷裂和褶皺。
地殼或岩石圈各個組成部分的形態及其相互結合方式和面貌特徵的總稱。地質構造的規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過地質和地球物理資料的綜合分析和遙感資料的解譯才能識別,如岩石圈板塊構造。
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計,需要藉助於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如礦物晶粒變形、晶格的位錯等。貴州位於華南板塊內,處於東亞中生代造山與阿爾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帶之間,橫跨揚子陸塊和南華活動帶兩個大地構造單元。在已知1400Ma地質歷史時期中經歷了武陵、雪峰、加里東、華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個階段。雪峰運動奠定了揚子陸塊的基底,廣西運動使黔東南地區褶皺隆起與揚子陸塊熔為一體,以後又經歷了裂陷作用、俯沖作用,燕山運動奠定了現今構造的基本格局。
地質構造的作用
向斜
可用來尋找地下水,打水井。原因是向斜底部低凹,易匯集水,可承受靜水壓力。
背斜
背斜是石油天然氣的儲藏地,是隧道的良好選址,並且頂部適合採石。
斷層
斷層是泉水湖泊的分布地區,適合河谷發育。

㈤ 地質構造是指什麼

地質構造(簡稱構造):
是地殼或岩石圈各個組成部分的形態及其結合方式和面貌特專征的總稱。構屬造是岩石或岩層在地球內動力的作用下產生的原始面貌。

尺度:
形成構造的構造運動也常稱為地殼運動,地殼運動通常很緩慢,以地質年代作為時間的尺度,但也有快速突變的運動,如火山噴發和地震。 構造的空間尺度有大有小,大的構造帶縱橫幾千千米,小的如岩石片理甚至礦物晶格位錯,但通常所說的地質構造是較大尺度上的。

類型:
構造的類型按構造形成時間可分為原生構造和次生構造原生構造,指成岩過程中形成的構造。
如岩漿岩的流面,沉積岩的層理等。 次生構造,指岩石形成後在構造運動作用下產生的構造,有褶皺,斷層等等。

㈥ 地質作用,地質構造是什麼意思

地質作用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有: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內質作用,外力作用有:風容化、侵蝕、搬運、堆積。地質構造是地質作用下形成的構造名稱,主要有褶皺和斷層,褶皺有背斜和向斜,斷層主要有地壘和地塹。

㈦ 什麼是地質構造

構造運動在岩層和岩體中遺留下來的各種構造形跡,如岩層褶曲、斷專層等,稱為地質構造。屬
構造運動是一種機械運動,涉及的范圍包括地殼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可分為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水平方向的構造運動使岩塊相互分離裂開或是相向聚匯,發生擠壓、彎曲或剪切、錯開;垂直方向的構造運動則使相鄰塊體作差異性上升或下降。

㈧ 地質構造與地質構造帶有什麼區別

地質構造,是由於構造運動形成的地質形態,主要包括斷層和褶皺兩種,以回及它們衍生出答來的其他形態,例如地塹、地壘、隆起、凹陷、等等。地質構造帶則是由大地應力引起的有規律排列的地質構造。舉個例子,在剪切應力的作用下,形成規則排列的走滑斷層組,例如郯廬斷裂帶。還比如在大地擠壓應力下形成的擠壓褶皺帶和推覆帶,這些都是地質構造帶。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祝你好運。

㈨ 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哪些

典型的基本構造形態:
一、水平構造和單斜構造
1.水平構造
未經構造變動的沉積版岩層,其形成時的原始產狀是水權平的,先沉積的老岩層在下,後沉積的新岩層在上,稱為水平構造。
分布:只是局限於受地殼運動影響輕微的地區。
2.單斜構造
原來水平的岩層,在受到地殼運動的影響後,產狀發生變動,當岩層向同一個方向傾斜,形成單斜構造。
分布:單斜構造往往是褶曲的一翼、斷層的一盤或者是局部地層不均勻的上升或下降所引起。
二、褶皺構造
定義:組成地殼的岩層,受構造應力的強烈作用,使岩層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而未喪失其連續性的構造,稱為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岩層產生的塑性變形,是地殼表層廣泛發育的基本構造之一。
三、斷裂構造
定義:構成地殼的岩體,受力作用發生變形,當變形達到一定程度後,使岩體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壞,產生各種大小不一的斷裂,稱為斷裂構造。

斷裂構造是地殼上層常見的地質構造,包括斷層和裂隙等。
四、不整合
定義:
在野外,我們有時可以發現,形成年代不相連續的兩套岩層重疊在一起的現象,這種構造形跡,稱為不整合。不整合不同於褶皺和斷層,它是一種主要由地殼的升降運動產生的構造形態。

㈩ 什麼是地質構造

中文名稱:地來質構造
英文名稱:geological
structure
定義自1:地殼運動中岩層和地塊受力後產生的變形和位移的形跡。反映了某種方式的構造運動和構造應力場。
應用學科:電力(一級學科);通論(二級學科)
定義2:在地殼運動影響下,地塊和地層中產生的變形和位移形跡。地質構造按其成因分為原生構造和次生構造。
應用學科:
水利科技(一級學科);水利勘測、工程地質(二級學科);工程地質(水利)(三級學科)
地質構造是指地殼中的岩層地殼運動的作用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地質構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時間分為原生構造(primarystructures)與次生構造(secondarystructures或tectonicstructures)。次生構造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對象。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