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圖比例尺怎麼算
❶ 實習一 地質圖的基本知識及讀水平岩層地質圖
一、實習目的
明確地質圖的概念,了解地質圖的圖式規格和閱讀地質圖的一般步驟、方法。
二、實習要求
掌握水平岩層在地質圖上的表現特徵,以及水平岩層的編制原理並作地質剖面圖。
三、實習內容
(一) 地質圖的概念及圖式規格
正式出版的地質圖應該包含 4 部分的內容: 地質圖(主圖) 、比例尺、圖例及地質剖面圖(圖1) 。有些正式出版的地質圖和正式報告中也常附上綜合地層柱狀圖。
1. 地質圖(主圖)
地質圖是用規定的符號、色譜和花紋將地殼某部分的地質體 (如地層、岩體、地質構造單元、礦床等) 和地質現象按一定比例概括地投影到平面圖上 (地形圖上) ,反映出該地區各地質體和地質的形態、產狀、規模、時代及其分布和相互關系的一種圖件。除反映一個地區的地層、岩石和地質構造的普通地質圖外,還有按工作性質和任務要求測繪內容不同的專門地質圖,如構造地質圖、礦產圖、礦區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工程地質圖和第四紀地質圖等。
一幅正規的地質圖應該有圖名、比例尺、圖例和責任表(包括編圖單位或人員、編圖日期及資料來源等) 。
圖名表明圖幅所在地區和圖的類型。一般採用圖區內主要城鎮、居民點或主要山嶺、河流等命名。如果比例尺較大、圖幅面積小,地名小不為眾人所知或同名多時,則在地名上要寫上所屬的省 (區) 、市或縣名,如 《北京市門頭溝區地質圖》、《四川省江油縣馬角壩地質圖》。圖名一般位於圖幅上端正中。
2. 比例尺
比例尺又稱縮尺,用以表明圖幅反映實際地質情況的詳細程度。地質圖的比例尺與地形圖或地圖的比例尺一樣,有數字比例尺和線條比例尺。比例尺一般注於圖框外上方圖名之下或下方正中位置。
圖1 地質圖格式
3. 圖例
圖例是一張地質圖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類型的地質圖各有其表示地質內容的圖例。普通地質圖的圖例是用各種規定的顏色和符號來表明地層、岩體的時代和性質。圖例通常是放在圖框外的右邊或下邊,也可放在圖框內足夠安排圖的空白處。圖例要按一定順序排列,一般按地層、岩石和構造的順序排列,並在它們前面寫上 「圖例」二字。
地層圖例的安排是從上到下由新到老; 如放在圖的下方,一般是由左向右從新到老排列。圖例都畫成大小適當的長方形格子排成整齊的行列,長方形格子長寬比為 3∶2 (一般長為 1. 2 cm,寬為 0. 8 cm) 。方格內的顏色和符號與地質圖上同層位的顏色和符號相同,並在方格外適當位置註明地層時代和主要岩性。已確定時代的噴出岩、變質岩要按其時代排列在地質圖例相應位置上。岩漿岩體圖例放在地層圖例之後,已確定時代的岩體可按新老排列,時代未定的岩體按酸性到基性順序排列。
構造符號的圖例放在地層、岩石圖例之後,一般排列順序是: 地質界線、褶皺軸跡(只在構造圖中才有) 、斷層、節理以及層理、劈理、片理、流線、流面和線理產狀要素,除斷層線用紅色線外,其餘都用黑色線。地層界線、斷層是實測的還是推斷的,圖例與圖內一樣,應有所區別。
凡圖內表示出的地層、岩石、構造及其他地質符號應無遺漏地有圖例,圖內沒有就不能列入圖例。地形圖的圖例一般不標注在地質圖上。
在小比例尺圖上要畫上經緯度以表明其地理位置。如果地質圖是地形圖國際地圖分幅中的一幅,則應與該地形圖一樣用其圖名和分幅圖號。
4. 地質剖面圖
正規地質圖常附有一幅或幾幅切過圖區主要構造的剖面圖。剖面圖也有一定的規定格式。
剖面圖如單獨繪時,則要標明剖面圖圖名,通常是以剖面所在地區地名及所經過的主要地名 (如山峰、河流、城鎮和居民點) 作為圖名,如 《周口店 (指圖幅所在地區) 官邸-大礫岩山地質剖面圖》。如果是圖切剖面,並附在地質圖下面,則只以剖面標號表示,如 I-I'地質剖面圖或 A-A'地質剖面圖。
剖面在地質圖上用一條細線標出兩端註上剖面代號,如 I-I'、A-A'等。有時為了避免細線切割主圖的地質內容,只在圖上畫出細線的兩端。
剖面圖的比例尺應與地質圖的比例尺一致,如剖面圖附在地質圖的下方,可不再註明水平比例尺,但垂直比例尺應表示在剖面兩端豎立的直線上,垂直比例尺下邊可以選比本區最低點更低的某一標高 (可選至 0 以下) 水平線作基線,然後以基線為起點在豎直線上註明高程數。如剖面圖垂直比例尺放大,則應註明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剖面圖兩端的同一高度上必須註明剖面方向 (用方位角表示) 。剖面所經過的山嶺、河流、城鎮等地名應標注在剖面上相應位置。為醒目美觀,最好把方向、地名排在同一水平位置上。
剖面圖的放置一般南端在右邊,北端在左邊,東右、西左,南西和北西在左邊,北東和南東端在右邊。
剖面圖與地質圖所用的地層符號、色譜應該一致。如剖面圖與地質圖在一幅圖上,則地層圖例可以省去。
剖面圖內一般不要留有空白。地下的地層分布、構造形態應該根據該處地層厚度、層序、構造特徵適當推斷繪出,但不宜推斷過深,一般只推斷離剖面線上最低點往下 1 cm。
5. 地層柱狀圖
正式的地質圖或地質報告中常附有工作區的地層綜合柱狀圖。地層柱狀圖可以附在地質圖的左邊,也可以繪成單獨一幅圖。比例尺可根據反映地層詳細程度的要求和地層總厚度而定。圖名書寫於圖的上方,一般標為 《× × 地區綜合地層柱狀圖》。
綜合地層柱狀圖是按工作區所有出露地層的新老疊置關系恢復成水平狀態切出的一個具代表性的柱子。在柱子中表示出各地層單位或層位的厚度、時代及地層系統和接觸關系等。一般只繪地層 (包括噴出岩) ,不繪侵入體。有時也將侵入體按其時代與圍岩接觸關系繪在柱狀圖里。用岩石花紋表示的地層岩性柱子的寬度,可根據所繪柱狀圖的長度而定,使之寬窄適度,美觀大方,一般以 2~4 cm 為宜。
(二) 閱讀地質圖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讀地質圖首先要看圖名、比例尺和圖例。從圖名和圖幅代號、經緯度,了解圖幅的地理位置和圖的類型; 從比例尺可以了解圖上線段的長度和面積大小,並可反映地質體大小及詳略程度; 圖幅編繪出版年月和資料來源,便於查明工作區研究史。
熟悉圖例是讀圖的基礎。首先要熟悉圖幅所使用的各種地質符號,從圖例可以了解圖區出露的地層及其時代、順序,地層間有無間斷,以及岩石類型、時代等。讀圖例時,最好與圖幅地區的綜合地層柱狀圖結合起來讀,了解地層時代順序和它們之間的接觸關系(整合與不整合) 。
在閱讀地質內容之前應先分析一下圖區的地形特徵。在比例尺較大 (如大於 1∶5000)的地形地質圖上,從等高線形態和水系可了解地形特點。在中小比例尺 (1∶10000~1∶50000) 地質圖上,一般無等高線,可根據水系分布、山峰標高的分布變化,認識地形的特點。
一幅地質圖反映了該地區各方面的地質情況。讀圖時一般要分析地層時代、層序和岩石類型、性質和岩層、岩體的產狀、分布及其相互關系。對於分析地質構造方面主要是褶皺的形態特徵、空間分布、組合和形成時代; 斷裂構造的類型、規模、空間組合、分布和形成時代及其先後順序; 岩漿岩體產狀和原生、次生構造以及變質岩區所表現的構造特徵等。讀圖分析時可以邊閱讀,邊記錄,邊繪示意剖面圖或構造綱要圖。有關各種構造形態的具體分析方法,將在下面實習中分別介紹和練習。
圖2 水平岩層出露特徵
圖3 水平岩層地質圖讀圖練習(等高線單位為 m)
(三) 讀水平岩層地質圖
水平岩層在地面和地形地質圖上的特徵是地質界線與地形等高線平行或重合; 在溝谷處界線呈 「尖牙」狀,其尖端指向上游; 在孤立的山丘上,界線呈封閉的曲線 (圖2B) 。在岩層未發生倒轉的情況下,老岩層出露在地形的低處,新岩層分布在高處。岩層露頭寬度取決於岩層厚度和地面坡度,當地面坡度一致時,岩層厚度大者,露頭寬度就寬 (圖2A) ; 當厚度相同時,坡度陡處,露頭寬度窄; 在陡崖處,水平岩層頂、底界線投影重合成一線,造成地質圖上岩層發生 「尖滅」的假象。
四、作業
在圖3 中,圖區西北部已經給出一些岩層露頭,可以看出岩層為水平岩層,並且其出露界線與等高線平行。填出圖區全部的地質界線,並畫一條 A-B 的地質剖面圖。計算每個不同岩層的厚度。
❷ 編制比例尺大於等於1:萬的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圖
(一)資料要求
編制比例尺大於等於1:10萬的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圖,必須是在全面完成對編圖區1:25萬實際材料圖和1:25萬建造構造圖的編圖基礎上進行。具體對編圖資料的要求詳見本要求的第三章第一節「三」和「四」。除上述要求外,特對比例尺大於等於1:10萬的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圖編制所需資料補充如下幾點:
1)系統收集編圖區第四系鑽孔資料、區調填圖實測剖面和路線調查資料。
2)系統收集專題科研和專項調查出版的專著、科研論文和研究生論文中有關第四紀地質資料。
3)運用高精度遙感數據,經圖像處理、信息提取與增強等技術方法,提取第四紀地質(成因類型、斷裂等)和地貌信息,形成編圖資料。
4)運用數字高程方法,將大比例尺地形數據與高精度遙感數據融合處理,形成高精度的正射數字高程模型圖(DM圖),用於對各類地貌類型的直觀解譯,形成針對地貌、尤其是針對與成礦有利的微地貌的編圖資料。
(二)編圖邊界與目的層位
與第四紀沉積礦床相關的目的層位及其預測工作區邊界相一致。具體的目的層位及其編圖邊界由礦產預測組提供。
(三)編圖內容
比例尺大於等於1:10萬的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圖的表達內容詳見本要求第三章第一節「五」之「(四)」。
(四)編圖步驟
1)將1:25萬建造構造圖中與第四紀沉積礦產預測目的層分布區相關的所有第四紀地質構造內容,放大到1:10萬(或更大比例尺),在進一步查閱補充大比例尺(≥1:5萬)地質填圖、專題科研資料和遙感解譯資料的基礎上,形成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圖編圖的底圖。
2)其他與礦產預測無關的前第四紀地質內容可淡化處理(如不上色、不上岩性花紋,將地質界線淡化等)表示。總之,一定要十分突出地表達預測目的層。
3)編繪前第四系基岩區含礦的岩石建造(簡稱「含礦岩系」):如第四紀殘坡積堆積型礦產(如廣西蘋果式鋁土礦),與基岩區的含礦岩系密切相關。因此,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圖中要將基岩區的前第四系含礦岩系突出表達到圖中。其方法是:①從1:25萬建造構造圖中直接提取含礦岩系的岩石地層單位(「組」或「段」),放大(=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圖比例尺)轉繪到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圖上;②將「組」或「段」中的「含礦岩系」用突出的岩性花紋和色調予以表達;③適當選擇「含礦岩系」的岩性岩相剖面柱,按精確的剖面點位置編繪到主圖面內。
4)編繪第四紀地層:主圖面內有關第四紀地層單位和成因類型要盡量細化表達,特別是與成礦相關的第四紀地層單位和成因類型要突出表達(用更醒目的色調或花紋)。
5)編繪第四紀地層剖面:將有關第四紀地層單位和成因類型的剖面柱和鑽孔剖面柱,全部按精確的位置編繪到主圖面內。
6)地貌單元劃分與編繪:主要利用高精度遙感圖像和高精度的正射數字高程模型圖的解譯來實現,如針對我國西南大面積岩溶分布區第四紀堆積型鋁土礦的預測,常見堆積型鋁土礦賦存的岩溶地貌單元是與峰叢和峰林相關的窪地和谷地:如峰叢窪地、峰林谷地等。
7)編繪已知礦層、礦(床)點或礦化點。
8)編繪同位素測年點、化石分布點。
9)編繪各類與第四系分布相關的斷裂構造。
10)編繪物化遙解譯推斷資料(各種邊界、斷裂和隱伏地質體等)。
11)圖例與圖面整飾。
12)資料庫建設。
(五)圖式
主圖框內按上述的內容表達(圖3-7);主圖框左側為編圖區的第四紀地層綜合柱狀剖面圖;主圖框下方附編圖區第四紀地層剖面對比圖,重點對比含礦層。主圖框右側為各類圖例及簡要說明。
圖3-7 比例尺大於或等於1:10萬的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圖圖式
責任表格式與圖3-3中的相同。
❸ 礦區地質圖及測量圖有哪幾種,其主要圖面要素和常用比例尺是什麼
礦區地來質圖有:(1)礦山地形地質源圖,包括礦區地形等高線,地物地貌等;鑽孔探槽等;礦區邊界線,勘探線等;地層信息等礦山生產信息;(2)地質剖面圖,圖面要素有剖面地層信息,礦體形態等;(3)地質平面圖,圖面要素有礦區地質現象,煤層或岩層的分布情況和地質特徵;(4)綜合柱狀圖,圖面信息由礦區內的地層信息和地質資料,比例尺一般為1:500,1:200;(5)地板等高線,圖面要素有地層產狀,地質構造等。
礦山測量圖:(1)井田區域地形圖,比例尺為1:2000或1:5000;
(2)工業廣場平面圖,比例尺為1:500或1:1000;
(3)井底車場平面圖,比例尺為1:200或1:500;
(4)採掘工程(分層)平面圖,比例尺為1:1000或1:2000;
(5)主要巷道平面圖,比例尺為1:1000或1:2000;
(6)井上、井下對照圖,比例尺為1:2000或1:5000;
(7)井筒斷面圖,比例尺為1:200或1:500;
(8)主要保護煤柱圖,包括平面圖和斷面圖,比例尺為1:1000或1:2000.
❹ 區域地質圖的比例尺
地形圖是區域地質圖的載體,因此地形圖的比例尺決定了區域地質圖的圖幅范圍、邊界和面積。
按照國際地形圖分幅原則,一幅1∶100萬地形圖經度為6度,緯度為4度。一幅1∶100萬地形圖包含了4幅1∶50萬地形圖,16幅1∶25萬地形圖,36幅1∶20萬地形圖,144幅1∶10萬地形圖,576幅1∶5萬地形圖,2304幅1∶2.5萬地形圖。因此,通常進行的區域地質調查圖中,一幅1∶25萬地質圖經度為1度30分,緯度為1度,一幅1∶20萬地質圖經度為1度,緯度為40分,一幅1∶5萬地質圖經度為15分,緯度為10分。即:16幅1∶5萬地質圖構成1幅1∶20萬地質圖,36幅1∶5萬地質圖構成1幅1∶25萬地質圖。
國際上通常用大寫的英文字母表示圖幅比例尺,A代表1∶100萬、B代表1∶50萬、C代表1∶25萬、D代表1∶10萬、E代表1∶5萬、F代表1∶2.5萬、G代表1∶1萬。地形圖的詳細行列式編號方法等參考有關測繪學知識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T13898—9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
依比例尺的不同,區域地質圖主要分為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小比例尺三種。
小比例尺區域地質圖,比例尺為1∶50萬~1∶100萬,主要為研究全球、洲際等大范圍內的概略地質構造情況等服務,通常由概略地質調查編繪而來,或是由中大比例尺地質圖縮編而來,不屬於區域性調查的成果。我國已全面完成了1∶100萬地質編圖,近年相繼完成了各省和各大區的小比例尺地質圖的編圖工作。
中比例尺區域地質圖,比例尺為1∶25萬、1∶20萬、1∶10萬。主要用於研究省際、中大區域內較詳細的地質構造情況和礦產分布概況,調查各種礦產的分布規律,圈定找礦遠景區。此類地質圖多由區域地質調查而來。我國於1952年籌建首個區調隊,1955年成立中蘇合作區調隊,1958年在全國組建各省專業區調隊,開展了重要構造帶、成礦區帶的1∶20萬區域地質圖(多數還同步開展了同比例尺礦產圖)的調查工作,到1990年已完成約占國土面積的72.0%區內的1∶20萬區域調查工作,此後停止了1∶20萬調查工作。1996年我國開始了1∶25萬試點圖幅的區域地質調查工作,並於2000年展開了全國重要成礦區帶尤其是原1∶20萬區域地質調查空白區的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在我國,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方法主要有實測、修測、編測三種方法。對已完成的新一輪1∶5萬區域地質調查的地區以修測為主;未進行1∶5萬區域地質調查的地區以實測為主;而地形條件極為復雜、交通極為困難的地區主要參考前人科研、礦調等資料並結合遙感地質解譯等手段以編測為主。
大比例尺區域地質圖,比例尺為1∶5萬~1∶2.5萬。我國的大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以1∶5萬為主,一般優先安排在成礦遠景區帶、國家重點項目區、重要經濟建設區和中心城市及其周圍地區,以及需要解決重大基礎地質問題的地區。僅在部分國家重點項目區如核電選址區等開展了1∶2.5萬的區域地質調查。
區域地質調查按照國家統一規劃進行。國務院授權國土資源部門負責對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的統一規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海域內從事區域地質調查工作,都必須由國土資源部進行統一登記管理,使其按照國家統一規劃進行。
❺ 地質行業中地質圖大小比例尺怎麼劃分
1:10000以上為小比例尺地圖,1:5000以上為中大比例尺地圖
❻ 地質圖先有大比例尺還是小比例尺
當然是先有大比例尺,就是1:1萬的,因為1:1萬的圖基礎上可以粗化,刪除一些等值專線、細微圖元等,就形成了屬形成1:5萬的。
但是1:5萬的圖上,細化形成1:1萬的,就是人為想像,不符合科學嚴謹的態度,在地質繪圖中被嚴格禁止的。
祝好!
❼ 地質行業中地質圖大小比例尺怎麼劃分
我目前知道的是:1:1萬-1:5萬為中比例尺(包括1萬和5萬),
大於1萬的是大比例尺,
小於5萬的是小比例尺。求證實!
❽ 什麼是地質圖
1、什麼是地質圖?
它是一種圖件,由一定符號、色譜和花紋等來表示地殼版某部分各種權地質體和地質現象(如,各種岩層,岩體、地質構造、礦產等的)及相互關系的一種圖件。
2、地質圖的組成
(1)圖名:取名主要依據圖件所在地區、內容和特徵等;
(2)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內容越詳細,如1:200,類型數字比例尺,線條比例尺;
(3)圖例:是一些規定的符號和線譜、色譜。
(4)順序:一般是地層、岩石構造和其它,其中地層從上到下,由新到老,從左到右,有新到老。岩體:從酸性到基性到超基性。
3、分類:
(1)根據內容:構造地質圖、地質圖、岩漿岩圖、變質岩圖、盆地分布圖、礦床分布圖,油氣資源分布圖、地球物理圖等。
(2)根據形狀:平面圖、剖面圖和柱狀圖。
A剖面圖:一般形式,剖面線(按標高),方向,地質界線
B柱狀圖:一般交地質圖時都需要附柱狀圖。
❾ 用MAPGIS製作的地質圖如何更改比例尺
1、單擊「文件」菜單下」打開圖庫「命令,打開演示數據」Ku10.DBS「。
❿ 地質圖中比例尺1:200000單位是cm嗎
比例尺是1:200000,它表示圖上1厘米長的線段代表實際距離200000厘米,
即它表示圖上1厘米長的線段代表實際距離是200000厘米;
故選: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