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從地質作用角度分為哪些山

從地質作用角度分為哪些山

發布時間: 2021-01-21 13:39:26

⑴ 什麼是地質作用,地質作用分為哪兩類

引起地殼及其表面形態不斷發生變化的作用,就是地質作用。
地質作用按照能量來專源可以分屬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內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的熱能,它表現為地殼運動、岩漿活動、變質作用等。外力作用的能量來自地球以外,主要是太陽能。外力作用表現為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沉積作用和固結成岩作用。地表形態就是在內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斷發展、變化著。
地質作用有些進行得很迅速,很激烈,例如地震、火山爆發、山崩、泥石流等,可以在瞬間發生,使地面產生劇變,並往往造成自然災害。有些則進行得十分緩慢,不易被人們察覺,但年長日久,卻會使地表形態發生顯著的變化。

⑵ 3.該圖,從地貌形態和地質構造角度來看分別屬於: A.山脊向斜 B.山脊背斜 C.山谷向斜 D.山谷背斜

A 谷地下蝕出露老地層,說明外力剝蝕嚴重,應該是可以的
B 內力作用主要與山地平原有關,不知道看得出看不出
C 砂岩主要是陸相沉積和海陸交互沉積,有可能有化石
D 不合適,石灰岩會溶於水

⑶ 從地質屬性的角度對地質環境問題的分類

地質環境問題涉及眾多的地質現象和地質過程,它們一方面存在形態學、動力學上的差異,另一方面某些現象和過程又往往具有地質學上的同源性和成因上的因果關系。因此,從地質屬性的角度對地質環境問題進行分類是目前大多採用的辦法,常見的分類方案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按地質作用的類型分類

按地質作用的類型和地質現象出現的時間先後,可以將地質環境問題劃分為原生地質環境問題和次生地質環境問題。

1.原生地質環境問題

原生地質環境問題是指由自然地質作用直接引起的,不利於人的地質現象和地質過程,如火山噴發、地震、滑坡、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除此之外,在地質歷史發展中形成的一些地質產物或不良的背景條件,如影響工程基礎穩定性的淤泥質軟土觸變、凍土凍融、黃土濕陷、膨脹土脹縮以及導致地方病發生的水土化學組分異常等都屬於原生地質環境問題。

2.次生地質環境問題

次生地質環境問題包括兩類:一是人類活動導致或誘發的;二是由其他地質或非地質作用派生的不利於人的地質現象和過程。前者有地下水污染、次生鹽漬化、坑道突水、岩爆及人為工程活動為誘因的滑坡、崩塌、地震等;後者指的是災害鏈,如地震、洪水暴發引起的崩塌、滑坡等。

(二)按地質作用的驅動力來源分類

從地質作用、過程的驅動力來源上考慮,地質環境問題可以分為由內動力地質作用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和外動力地質作用引起的地質環境問題。前者主要包括火山噴發、地震;後者包括了除前者以外的其他所有有害的地質現象和過程。需要指出的是,在許多情況下,外動力地質作用的發生有其內動力作用的背景,如地震誘發山體的崩塌、滑坡等,所以,地殼穩定性差的地區,外動力地質作用也會十分活躍,地質環境問題發生的頻率較高。

(三)按地質過程的動力學形式分類

從地質過程的動力學形式來考察,地質環境問題可以分為突發的和漸進發生的兩類。前者與地質環境系統以突變的形式失穩有關,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坑道突水、瓦斯突出與爆炸、岩爆等;後者是地質環境系統漸變的外在表現形式,如水土流失、荒漠化、鹽漬化、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

除上述分類外,也有人從地質環境系統組分相互作用的角度出發,將地質環境問題歸納為水鹽失調、岩土體變形、生態退化三個方面。

⑷ 論述地表的地質組成特點有哪些(從岩石角度)

岩石的基本特點是所有的岩石都是混合物。 煤、石油、天然氣屬於可燃性有機岩,而不是礦物。

岩石,是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礦物聚合體,其中海面下的岩石稱為礁、暗礁及暗沙,由一種或多種礦物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構造的集合體,也有少數包含有生物的遺骸或遺跡(即化石)。岩石有三態:固態、氣態(如天然氣)、液態(如石油),但主要是固態物質,是組成地殼的物質之一,是構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

岩石根據其成因、構造和化學成分分類,按其成因主要分為三大類: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一、火成岩
火成岩又稱岩漿岩,它是因地殼變動,熔融的岩漿由地殼內部上升後冷卻而成。火成岩是組成地殼的主要岩石,佔地殼總質量的89%。火成岩根據岩漿冷卻條件的不同,又分為深成岩、噴出岩和火山岩三種。
1.深成岩
深成岩是岩漿在地殼深處,在很大的覆蓋壓力下緩慢冷卻而成的岩石,其特性是:構造緻密,容重大,抗壓強度高,吸水率小,抗凍性好、耐磨性和耐久性好。例如,花崗岩、正長岩、輝長岩、閃長岩、檄攬岩等。
2.噴出岩
噴出岩是熔融的岩漿噴出地表後,在壓力降低、迅速冷卻的條件下形成的岩石,如建築上使用的玄武岩、安山岩等。當噴出岩形成較厚的岩層時,其結構緻密特性近似深成岩,若形成的岩層較薄時,則形成的岩石常呈多孔結構,近於火山岩。
3.火山岩
火山岩又稱火山碎屑岩。火山岩是火山爆發時,岩漿被噴到空中,經急速冷卻後落下而形成的碎屑岩石,如火山灰、浮石等。火山岩都是輕質多孔結構的材料,其中火山灰被大量用作水泥的混合材,而浮石可用作輕質骨料,以配製輕骨料混凝土用作牆體材料。

二、沉積岩
沉積岩又稱水成岩。沉積岩是由原來的母岩風化後,經過風吹搬遷、流水沖移而沉積和再造岩等作用,在離地表不太深處形成的岩石。沉積岩為層狀構造,其各層的成分、結構、顏色、層厚等均不相同,與火成岩相比,其特性是:結構緻密性較差,容重較小,孔隙率及吸水率均較大,強度較低,耐久性也較差。
1.機械沉積岩
風化後的岩石碎屑在流水、風、冰川等作用下,經搬遷、沉積、固結(多為自然膠結物固結)而成。如常用的砂岩、礫岩、火山凝灰岩、粘土岩等。此外,還有砂、卵石等(未經固結)。
2.化學沉積岩
由岩石風化後溶於水而形成的溶液、膠體經搬遷沉澱而成。如常用的石膏、菱鎂礦、某些石灰岩等。
3.生物沉積岩
由海水或淡水中的生物殘骸沉積而成。常用約有石灰岩、硅藻土等。
沉積岩雖僅佔地殼總質量的5%,但在地球上分布極廣,約佔地殼表面積的75%,加之藏於地表不太深處,故易於開采。沉積岩用途廣泛,其中最重要的是石灰岩。石灰岩是燒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更是配製普通混凝土的重要組成材料。石灰岩也是修築堤壩和鋪築道路的原材料。

三、變質岩
變質岩是由原生的火成岩或沉積岩,經過地殼內部高溫、高壓等變化作用後而形成的岩石,其中沉積岩變質後,性能變好,結構變得緻密,堅實耐久,如石灰岩(沉積岩)變質為大理石;而火成岩經變質後,性質反而變差,如花崗岩(深成岩)變質成的片麻岩,易產生分層剝落,使耐久性變差。

⑸ 高原地區從地質作用角度怎樣形成的過程

舉例子吧~

形成年代較短的高原一般比較平坦,而年代較長的則因長期受風化侵蝕,比較低矮,而看起來和山地一樣。美國東部的阿巴拉契亞山脈的西端實際就是這種象山的高原,或稱台地。
青藏高原的形成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到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現在的青藏高原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其南北兩側是已被分裂開的原始古陸(也稱泛大陸),南邊稱岡瓦納大陸,包括現在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次亞大陸;北邊的大陸稱為歐亞大陸,也稱勞亞大陸,包括現在的歐洲、亞洲和北美洲。
2.4億年前,由於板塊運動,分離出來的印度板塊以較快的速度向北移動、擠壓,其北部發生了強烈的褶皺斷裂和抬升,促使昆侖山和可可西里地區隆生為陸地,隨著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插入古洋殼下,並推動著洋殼不斷發生斷裂,約在2.1億年前,特提斯海北部再次進入構造活躍期,北羌塘地區、喀喇昆侖山、唐古拉山、橫斷山脈脫離了海浸;到了距今8000萬前,印度板塊繼續向北漂移,又一次引起了強烈的構造運動。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地區急劇上升,藏北地區和部分藏南地區也脫離海洋成為陸地。整個地勢寬展舒緩,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其間有廣闊的平原,氣候濕潤,叢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地質學上把這段高原崛起的構造運動稱為喜馬拉雅運動。青藏高原的抬升過程不是勻速的運動,不是一次性的猛增,而是經歷了幾個不同的上升階段。每次抬升都使高原地貌得以演進。距今一萬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更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使之成為當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的形成歷史大致可以劃分為9個發展階段
(1)震旦紀時期:青藏高原分為古岡瓦納大陸與祁連海兩個主體,古岡瓦納大陸處於西邊,即現在喜馬拉雅山脈、岡底斯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一帶,祁連海位處青藏高原東部,即現在的昆侖山脈與祁連山山脈一帶;
(2)寒武紀到奧陶紀時期:古岡瓦納大陸下沉,祁連海向其擴展,原特提斯洋范圍大大收縮;
(3)奧陶紀到志留紀時期:古岡瓦納大陸進一步下沉,祁連海逐漸消失,原祁連海位置抬升;
(4)泥盆紀到二疊紀:出現岡瓦納古陸和中特提斯海洋及歐亞大陸,青藏高原中部再次下沉為海洋;
(5)二疊紀到三疊紀:原祁連海中部和東部一帶再次上升為大陸,西部則下沉為深海,岡瓦納古陸的淺海與其相連;
(6)侏羅紀:中特提斯海已抬升為陸地,海洋向西部和北部擴張,形成新特提斯;
(7)侏羅紀到白堊紀:新特提斯收縮,拉軌崗日首先隆起,南面形成小面積的海域;
(8)白堊紀到早第三紀:新特提斯全部閉合,歐亞大陸基本成型;
(9)第三紀:由於歐亞板塊激烈碰撞,促使大規模的火山和地震的活動,使青藏高原的抬升急劇加劇。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其邊緣的喜馬拉雅山8848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脈。但是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並不是一開始就這么高大的,據地質學家考證,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一帶原來是一片大海,後來大陸板塊碰撞抬升才變成了今天的樣子,並且這最高的高原和山脈在地質歷史時代還處在嬰兒期,還會繼續增高。
黃土高原的形成
印度板塊向北移動與亞歐板塊碰撞之後,印度大陸的地殼插入亞洲大陸的地殼之下,並把後者頂托起來。從而喜馬拉雅地區的淺海消失了,喜馬拉雅山開始形成並漸升漸高,青藏高原也被印度板塊的擠壓作用隆升起來。這個過程持續6000多萬年以後,到了距今大約240萬年前,青藏高原已有2000多米高了。

⑹ 從地質的角度分析橫斷山脈形成的原因

橫斷山脈位於中國西部地槽區與介於上述地槽區和中國東部地台區之間的內康滇地軸。

印支運動(容晚二疊世至三疊紀之間的構造期)使區內褶皺隆起成陸,並形成一系列斷陷盆地。

盆地中堆積有侏羅系、白堊系地層。燕山運動又發生褶皺和斷裂。

直到第三紀中期,地殼緩慢上升,經受了長期剝蝕夷平,形成廣闊夷平面。

第三紀末期至第四紀初期,構造運動異常活躍,統一的夷平面變形、解體,嶺谷高差趨於明顯。

第四紀經歷多次冰川作用。區內丘狀高原面和山頂面可連接為一個統一的「基面」,「基面」上有山嶺,下為河谷和盆地;橫斷山脈嶺谷高差懸殊。


邛崍山嶺脊海拔3000米以上,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其東南坡相對高差達5000餘米。

大雪山主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為橫斷山脈最高峰。

其東坡從大渡河谷底到山頂水平距離僅29公里,而相對高差竟達6400米。

沙魯里山海拔一般在5000米以上,北部的高峰雀兒山海拔6168米。

其西的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即所謂三江並流),相距最近處在北緯27°30′附近,直線距離僅76公里。三江江面狹窄,兩岸陡峻,屬典型的「V」字型深切峽谷,尤以金沙江石鼓附近的虎跳峽為世界著名峽谷之一。

⑺ (16分)根據材料和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雲南蒼山洱海地區山清水秀、林茂糧豐,大理古城宛如


(1)(8分)斷塊山(2分)洪積—沖積平原(2分)①內力作用形成斷層,(1分)斷裂面兩側岩體以垂直方向運動為主; A側岩體相對上升,形成斷塊山;(1分) ②B側岩體相對下降,形成谷地,(1分)同時流水等外力不斷將風化、侵蝕產物搬運到谷地邊緣堆積,形成洪積—沖積平原。(1分)
(2)(8分)①佔用耕地和濕地,影響農業生產; (2分)②濕地的功能減弱,環境效益降低。(2分)③人口增多,入湖污水增多;(2分) ④林地遭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2分)⑤環境質量下降,自然災害增多,人地關系惡化;(2分)⑥不利於大理古城的保護。(2分) (答對4點即可)

高中地理中從地質作用分析應該從哪些方面

分內力和外抄力,內力就是構造運動、岩漿活動,地震等引起的地表形態變化,通常都是一個很長周期內的滄海變桑田(比如青藏高原凍土裡發現有貝殼,可推斷其原先是海洋,受板塊擠壓變成的高山);另一種是外力因素,比如風蝕(蘑菇石),海蝕(海蝕柱),河流沖擊(牛角湖),河流堆積(沖積扇平原)等

⑼ 閱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 賀蘭山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圖6中鄂爾多斯高原和賀

(1)自然原因是從地形,氣候,土壤,水等方面分析的.寧夏平原位於黃河沖積平原上,回地勢平坦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位於賀蘭山以東,受山地阻擋,冬季風影響小;多地形雨,降水較多;山脈遏制西部的沙漠東移.
(2)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了地球的地表形態.根據圖中的信息,分析:從地質構造上來說,兩側地塊相對抬升,寧夏平原斷裂下陷,形成地塹構造;再經黃河帶來的泥沙沉積而成.
(3)工業的深加工會產生經濟效益,也會產生環境效益.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生產:延長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實現副產品和 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故答案為:
(1)位於黃河沖積平原上,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位於賀蘭山以東,受山地阻擋,冬季風影響小;多地形雨,降水較多;山脈遏制西部的沙漠東移.
(2)內力作用:處於斷層下陷地帶,形成谷地.外力作用:流水的搬運、沉積,形成沖積平原.
(3)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發展生產:延長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實現副產品和 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⑽ 從地質角度,象鼻山是怎樣形成的

這是復一種地質作用 起先這是一座和制平時沒什麼兩樣的山 可能會更好看一點 不知道什麼時候河水也就是灕江水開始流過山的旁邊 沖刷山體 在加上其他地質作用比如風和雨 然後岩石也就是石頭開始塌下 形成一個洞穴 專業一點說行成天生橋 後面河水有可能改一點方向變緩了 那沒塌的部分和灕江加起來就像大象在吸水一樣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