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地質剖面
① 地質斷面圖e表示什麼
生物碎屑,就是那些被埋了幾億年的遠古動植物的遺體碎片, 有的是只剩空殼,其實殼子裡面的東西也被替換了,徒具其表而已。
② 什麼是地質斷面
地質縱斷面圖(longitudinal section)又稱地質縱剖面圖,是與岩層(或構造線)總體走向相平行的地質剖面圖。一般用來配合地質圖和地質橫剖面圖,以便進一步表示某一地區的地質構造特徵。
③ 地質剖面圖與地震剖面圖有什麼關系
地質剖面圖(map of geological cross section)是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質剖面上的地質現象及其相互關系回的圖件是深答度域的剖面。
地震剖面是經過數據的採集處理形成的地下波阻抗反射界面的剖面,結合鑽井資料、測井資料做成合成記錄能將地震剖面和地質分層結合起來,可以是時間域也可以是深度域。
④ 實測地質剖面分層代號是什麼意思
就是地層的代號,比如Mb就是大理岩的代號
⑤ 地震剖面與地質剖面的關系
地震剖面是地質剖面的地震響應,蘊藏著大量的地質信息。地震剖面上除了有與地質現象有關的響應之外,還存在大量與地質現象無關的雜訊。作為地震響應的地震剖面並不是地質剖面的簡單翻版,某些地質現象反映到地震剖面上表現形式相當復雜,甚至有不少假象,這些問題在解釋中必須給予充分注意。
(一)地震反射界面與地質界面的關系
地震反射界面是波阻抗有差異的物性界面。在實際地質剖面中,地層界面、斷層面、侵入接觸面、不整合面等地質界面的兩邊均可能有較大的物性差異而成為反射面。因此,一般來說,地震反射面與地質分界面是一致的。這一點是地震勘探的基礎,也是地震資料解釋的主要依據。
但是,地震反射面與地質界面並不是完全一致的。有些古老的地層經受長期地質運動和地層壓力作用後,相鄰地層的波阻抗可能十分相近,二者之差不足以構成明顯的地震反射面,這類地質上的地層界面在地震剖面上就很難有所反映。相反,同一岩性的地層,其中既無岩性界面又無地層界面,但因岩層中所含流體成分的不同而構成有波阻抗差的物性界面(例如水、氣分界面,油、氣及油、水分界面等),這些界面成為明顯的地震反射面在地震剖面上出現。因此,有時地震剖面上的反射面不一定是地質界面。
在有些地區,盡管地層界面的物性差異較大,但由於界面過短或界面過於粗糙,在地震剖面上只能以一些零星的、混亂的反射出現,形成不了明顯的反射面。例如,一些古地形、珊瑚礁、被斷裂破碎的地層界面等地質現象就屬於此類。
在厚地層地區,與一個地震反射面有關的兩地層均較厚,時間剖面上該地震反射面的地震反射波反映了相鄰兩地質單元中的岩性變化。其中任一單元的岩性發生變化均能引起反射波特徵改變。如果一個穩定的地層之上覆蓋著岩性多變的沉積岩,則地震反射波不穩定;在一個岩性多變的侵蝕面上覆蓋著穩定的沉積岩,侵蝕面上的反射也是不穩定的。時間剖面上地震反射的變化因何而起需據地震反射波特徵和上、下地層間的聯系具體分析確定。
在薄地層地區的情況則更為復雜。因為任何一個界面反射回地面的地震波(稱為反射波)都有一定的延續時間Δt,當地層薄到各界面地震反射子波到達地面同一點的時間差Δτ小於Δt時,這些反射子波會互相干涉、疊加形成一個復合波形。如圖6-2-1所示,自激自收點S接收到來自R1、R2、R3三個界面的反射地震子波,這些子波到達時相差很小,結果在時間剖面上顯現出來的已不是各子波單獨的波形,而是它們疊加的復合波形。因此,此時地震剖面上的反射層,並無明確的地質層位與之對應。盡管使用反濾波等提高解析度的處理方法可以壓縮子波,但其解析度的提高是有限度的,不可能使一個反射波對應一個地質界面。特別在我國東部陸相砂、泥岩互層的生、儲油廣大地區,每個單層的厚度都很薄,地震剖面上的地震波經常是復波。盡管如此,地震剖面上的強反射波仍然與一個主要的地層分界面或特殊的岩性分界面關系更為密切一些,其波形具有獨自的特點和穩定性。
圖6-2-1 三個界面反射波形成復波
(二)地震反射界面的幾何形態與地質構造的關系
產生地震反射波的界面多是地層界面。地層界面的起伏或地層褶皺均能引起地震波運動學特徵發生變化。在地震剖面上,反射時間信息變化的圖形反映構造形態是非常明顯的,也是十分直觀的。但是,地震剖面不是地質剖面,而是地質剖面的地震響應,二者之間是有不少差別的。
首先,地震剖面通常是時間剖面,而地質剖面是深度剖面。地震時間剖面要經過時深轉換後才能成為深度剖面。時深轉換後的地震深度剖面與地質剖面的符合程度,主要取決於速度資料的可靠程度。速度不準,會導致地震深度剖面上的反射層與地質剖面上的真實地層不符,甚至會引起構造變形。時深轉換前的地震時間剖面上反射層的形狀與地質剖面上真實地層的形狀是否一致與速度的分布關系密切。如圖6-2-2(a)為一地質剖面,剖面上僅一個水平地層界面,但界面上部地層中的速度值由中間向兩邊逐漸變小。與此地質剖面對應的地震時間剖面(b)上的反射層呈現出隆起形狀,顯然這種情況很容易出現解釋錯誤。
圖6-2-2 速度變化引起的剖面變化
其次,地震剖面是以地震波的形式顯示的。地震波總有一定延續長度,因此地震剖面的解析度總是受到一定限制,地質剖面上一些十分微小的變化(如小於幾米或零點幾米的起伏、斷層等)不可能在地震剖面上表現出來,即使是高解析度地震剖面也不可能分辨出極微小的地質現象和變化。
此外,對於水平疊加剖面而言,由於共反射點偏離了真實的空間位置,地震剖面上反映的地層位置一般不太真實。例如,地震剖面上顯示的背斜型構造可能比實際地質構造要寬一些,翼部稍緩一些,但頂部位置通常是正確的。因為頂部附近傾角平緩,畸變較少。在陡傾角地帶或構造復雜地區,特別是斷層較多、褶皺劇烈的地帶,水平疊加時間剖面會發生嚴重畸變,甚至出現各種地質假象,與真實地質剖面相差非常大。
偏移剖面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糾正水平疊加時間剖面上的構造畸變,但仍不能准確地反映地層的深度和產狀,這是因為目前使用的偏移方法均不夠徹底。實際介質為三維介質,地震剖面是二維剖面,對地震剖面只做二維偏移不可能使側面波歸位,使剖面上反射點位置准確。全三維偏移工作量太大,目前還難以完全實現。當地下構造形態復雜時,共中心點疊加已不是共反射點疊加,要實現真正共反射點疊加和偏移應使用疊前偏移方法。但疊前偏移工作量太大,目前並沒有全面使用。此外,目前的時間偏移方法均未考慮透射作用影響(即假設任何界面以上均為一個單一層),要考慮此問題應使用深度偏移方法。但深度偏移費時費力,且不夠完善,用得很少。因此,在目前供解釋使用的地震時間剖面上,存在不少構造假象,特別是深部地層更是如此。例如,圖6-2-3(a)為一地質剖面,上部界面有一斷層而下部界面沒有。在相應的地震剖面(b)中上、下界面都出現斷層。又如圖6-2-3(c)的地質剖面上,上部界面隆起而下部界面水平,但在相應的地震剖面(d)中下部界面也發生隆起。類似的假象在地震剖面上比比皆是,解釋中一定要加倍注意。
圖6-2-3 上部界面對下部影響
盡管存在著上述問題,與其他物探資料相比,地震勘探獲得的地震剖面仍然是最清晰、最直觀地反映地下構造形態的資料,與地質剖面也最為接近。因此,它是地質學家最樂於使用的第一手資料。只要正確掌握地震剖面與地質剖面之間的同和異,充分利用所學的地質知識,認真研究剖面上的細微變化,是可以做出正確的地質解釋的。
⑥ 實測地質剖面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剖面位置的選擇有哪些基本要求
5、繪制地質剖面圖時選擇剖面線的原則有哪些?圖示說明剖面線附近井的井位校正方法。
6、圖示說明油氣藏的基本分類。
7、試對井下地層的重復與缺失進行地質
⑦ 地質剖面的角度是從哪個方向開始轉的
地質剖面是根據要表達的地質現象剖切的圖紙。向兩個方向延展。如探礦剖面一般垂直礦體走向方向剖切。角度是由礦體走向決定的。
剖面角度標示為方位角。即以北方向為起始方向0度,沿順時針方向旋轉。
⑧ 在地質調查中為什麼要測地層剖面注意事項有哪些主要工作內容是什麼
測地層剖面主要是為了了解所在區域的地質環境,岩石組成結構等以推斷地質情況。內如果是沉積岩地層還可容以推斷沉積環境,對於找礦有推動性的作用。一般測量地質剖面要找好標準的,地層層序較完整的自然斷面或者人工斷面測量的。主要工作內容是測量該剖面各地層的厚度,產狀,傾向,走向,岩石組成及岩石內的礦物成分等等。
⑨ 怎樣看地質剖面圖
看地質剖面圖的話,主要看高度等高線就是同一個高度。
⑩ 請問地質剖面圖上的方位角(也就是剖面方向)咋確定
地質剖面在平面圖上與N的夾角既是剖面圖的方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