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地質羅盤怎麼用有什麼用
1. 地質羅盤儀怎麼確定井下鑽孔的方位和角度呢,知道的說的具體點,實在是不懂啊
地質羅盤儀只能測大致的方位和角度,測量方法和測量一般方位和傾角一樣,測鑽孔一般用測斜儀,將測斜儀從鑽孔中滑落,拉起來就得到一組方位和傾角的數據,測幾次,誤差不大求平均值就可以了
2. 地質羅盤怎麼使用資料下載不全面有關於地質羅盤的書嗎
看你用來幹啥啦,要是只是辨認方向的話,平放就行了的
要是測量岩層的版走向傾向的話,最權好還是找老師指導一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的
普通地質學
裡面講岩層的走向那章節有圖指導的,有需要的話
看看吧
,但是最好還是找人指導一下,其實挺簡單的,關鍵是讀數的時候
不要看
反了
3. 煤礦井下巷道測量,除了地質羅盤,還有什麼能更准確些
電子羅盤比地質羅盤好用
4. 地質羅盤怎樣使用
1、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藉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岩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
4、岩層傾向測定。是指岩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恆與岩層走向垂直。 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並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岩層的傾向。假若在岩層頂面上進行測量有因難,也可以在岩層底面上測量仍用對物覘板指向岩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若測量底面時讀指北針受障礙時,則用羅盤南端緊靠岩層底面,讀指南針亦可。
5、岩層傾角的測定: 岩層傾角是岩層層面與假想水平面間的最大夾角,即真傾角,它是沿著岩層的真傾斜方向測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測得的傾角是視傾角。視傾角恆小於真傾角,也就是說岩層層面上的真傾斜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真傾角,層面上視傾斜線與水平面之夾角為視傾角。野外分辨層面之真傾斜方向甚為重要它恆與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於使之在層面上滾動或滴水使之在層面上流動,此滾動或流動之方向即為層面之真傾斜方向。 測量時將羅盤直立,並以長邊靠著岩層的真傾斜線,沿著層面左右移動羅盤,並用中指搬動羅盤底部之活動扳手,使測斜水準器水泡居中,讀出懸錐中尖所指最大讀數,即為岩層之真傾角。
6、目的物方位的測量
是測定目的物與測者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也就是測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從子午線順時針方向到該測線的夾角)。
測量時放鬆制動螺絲,使對物覘板指向測物,即使羅盤北端對著目的物,南端靠著自己,進行瞄準,使目的物,對物覘板小孔,蓋玻璃上的細絲,對目覘板小孔等連在一直線上,同時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待磁針靜止時指北針所指度數即為所測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針一時靜止不了,可讀磁針擺動時最小度數的二分之一處,測量其它要素讀數時亦同樣)。
若用測量的對物覘板對著測者(此時羅盤南端對著目的物)進行瞄準時,指北針讀數表示測者位於測物的什麼方向,此時指南針所示讀數才是目的物位於測者什麼方向,與前者比較這是因為兩次用羅盤瞄準測物時羅盤之南、北兩端正好顛倒,故影響測物與測者的相對位置。
為了避免時而讀指北針,時而讀指南針,產生混淆,放應以對物覘板指著所求方向恆讀指北針,此時所得讀數即所求測物之方位角。
5. 地質羅盤的使用
地質羅盤的正確使用及各類產狀要素的測定,是一個地質工作者應熟練掌握的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技術之一。
1.地質羅盤的結構
地質羅盤由刻度盤和在水平面上能自由轉動的磁針組成。它不但可以識別方向、測量方位,還可以測量水平面、傾角及仰、俯角度等,是地質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袖珍儀器。其結構如圖5-1所示。
圖5-1 羅盤的結構
2.定向和基準
地面上某一點的經緯度為已知,則此點的位置就確定了。若測定地面上某一點的方向,則必須有一參照點(參照方向)——即基準點(基準方向)。測量方位角是指在水平面內測出與基準方向間的夾角。
基準方向有兩個:一是南北方向,即地理北極方向;二是磁北方向,即地球的磁北極方向。因地理極與磁極二者不重合,有夾角(各地不同),故我們常用真北方向作為基準方向,一般測得的角度要進行換算或事先校正羅盤。
方位測定,在水平面內順時針方向旋轉一圈劃分為360°,以正北方向作為0°,用N表示;東為90°,以E表示;正南為180°,以S表示;西為270°,以W表示。與正北方向的夾角(即從0°轉過的角度)稱為方位角。如夾角 45°,即為北東方向,寫成NE45°,也可寫成45°(讀作北東45度)。
測量方位一般是先從已知點(觀測者所在點)測向未知點的。如圖5-2,欲測B點的方位,A點為觀測者所在之點(已知點),那麼觀測者只需將地質羅盤長照準合頁指向B,圓形水準氣泡居中(羅盤水平),讀磁北針指向刻度環上的數字,即為B點的方位。如圖示為90°,即B點在A之東(亦即A在B之西)。如將羅盤移到B 點(已知點)觀測A(未知點),則刻度環上讀數為 270°,A在B之西。交換觀測點位置之後,讀數相差 180°(AB連線為一直線)。如不移動(交換)觀測位置,在如圖5-2情況下,欲知A點對B點(已知點)的方位,則只需將羅盤調換180°,即將長照準合頁對准A,讀磁北針指向刻度環上的數值即可,如不調換羅盤,直接讀磁南針指向的數值亦可(270°)。
3.地形圖的定向和後方交會
如果地形圖的圖廓縱邊是真北方向,則將羅盤的長邊平行於圖廓,使地形圖與羅盤一起轉動,當磁北針指向0°時(圓形水準氣泡要居中),則地形圖的位置與實地地形的方位取得一致(即與實測地形圖方位相當),定向工作就完成了。此時可以一邊參照實地地形一邊讀地形圖和判讀各種地質體的空間關系。
後方交會是在地形圖上確定地質觀測點位置的一種方法,即將實地地點標在地形圖上,以便將觀測到的地質現象轉繪到地形圖上。交會時先參照實地地形,在地形圖上選定3個已知點(一般是標有高程的三角點)。選點時注意不要太遠,各點展開的角度最好大於30°,兩點不能在一直線上,將小照準合頁分別指向三點(若用長照準合頁指向三點,則應讀磁南針數值),各方位角求出後,用量角器在地形圖上畫出方位線,如三線交於一點,則應是觀測點在地形圖上的位置,如交會出一個誤差三角形,較小時可參照實地地物等標志平差後得出一個較佳點;如誤差三角形過大,則重測,直到准確為止。
4.磁偏角校正
各地區的磁北方向與地北方向不完全一致,二者之間的夾角稱磁偏角。為了在地形圖上正確標定地質要素的地理方位,野外工作者首先要對羅盤進行磁偏角校正,使其讀數能直接代表地理方位。磁偏角可以從測區正規地形圖上查到,東偏取「+」,西偏取「-」。校正的方法是撥動其刻度盤。例如嵩山地區磁偏角為西偏4.5°(即為-4.5°),撥動羅盤的刻度盤,使355.5°的刻度對准指標(原0°位置),即可消除因磁偏角引起的讀數誤差。
5.面狀構造要素測量
各種地質界面如層理面、斷層面、片理面、片麻理面、劈理面、節理面、侵入體與圍岩接觸面以及岩體中的面體流動構造(流面)皆可視為面狀構造而對其進行測量。現以層面為例介紹有關的測量步驟和方法。
圖5-2 方位測量
圖5-3 測量產狀要素圖
首先在測量岩層走向時,可選一有代表性的岩層層面,層面上測出任一水平線(圖5-3),其兩端的方位為岩層走向(亦可在岩層面上滴水,則水流方向代表岩層傾向,與其垂直畫一條線即為岩層走向),將羅盤長邊貼於層面上(一般為上層面,使羅盤水平,此時磁針兩端指向刻度數值即為走向方位角)。測量傾向時,可將羅盤蓋(帶反光鏡者)貼於岩層面上,長照準合頁指向傾向方向,使羅盤水平讀磁北針指向的數值,即為傾向方位角(傾向只有一個方向)。
測量傾角時,將羅盤長邊平行真傾斜線(即傾角最大方向)置於層面上,轉動羅盤底盤的外旋柄,使測斜器上長水準氣泡居中,讀傾斜刻盤上的數值即為傾角度數。
有時由於上層面剝露不好或由於露頭所限只能測量岩層底面,若此,應以羅盤N端朝傾斜方向讀北針所指刻度;如以羅盤S端朝傾斜方向則讀南針所指刻度,傾角測量方法同前。
在某些情況下可藉助野外記錄簿、圖夾、硬紙板對暴露不佳或受到某種限制而不易直接測量的面狀構造進行產狀要素的測量。操作方法是將上述物件置於與被測面相當或平行的位置上,再用羅盤在野外記錄簿、圖夾和硬紙板上進行測量。如某一節理面暴露范圍有限,則用硬紙板以相當的狀態插入,而後在硬紙板上進行測量。
6.線狀構造要素測量
如礦物生長線理、皺紋線理、交面線理、石香腸構造、窗欞構造、桿狀構造、擦痕、褶皺樞紐以及岩漿岩體中的線狀流動構造(流線)皆可視為線狀構造而對其進行測量。
傾伏向(指向)和傾伏角的測量在多數情況下需藉助於鉛筆、木棒或地質錘柄等,將其置於與被測線狀構造一致或平行的位置上,再用羅盤在錘柄等物件上進行測量。羅盤N端要朝構造線的傾伏方向且使其水平,羅盤軸線必須投影在錘柄上,此時北針所指讀數為傾伏向。將羅盤側邊置於錘柄之上,緊貼或與其平行均可,此時測斜針所指讀數為傾伏角。
當線狀構造包含在某一傾斜面內時(在斷層或層間滑動面上發育的線理如擦痕),此線與該平面走向線間所夾的銳角即為其側伏角。側伏向則是構成上述銳角的走向線那一端的大致方向,藉助半圓儀(半圓量角器)即可進行測定。
7.測定產狀要素的技術要求
產狀要素的測定及有關數據的收集都應注意其可靠性、代表性和系統性。
所謂可靠性就是判斷所測露頭是否為基岩,是否因為受到滑坡、山崩及塌陷等作用而使其空間位置發生了變化。這些非構造因素可影響一定的范圍。非構造變動現象在軟弱岩層如泥灰岩、頁岩、千枚岩、片岩及含煤地層中常見,所發育的次生產狀會使地層層序混亂或歪曲地質構造現象,因此在測量產狀之前要認真觀察分析,判別真假產狀。另外,即使在基岩出露的區段,由於較強的構造變動而發育的諸如劈理、節理等次生面狀構造也極易與原始層理相混。因此,在野外要仔細追索、觀察並嚴格區分。鑒別層理與次生構造面理並分別測量統計,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手段。
測量產狀要素時還要注意觀察所選擇的面狀構造或線狀構造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層理為例,當岩層產狀在較大范圍內比較穩定且層面較為平整時,在該層面上任選一點進行產狀要素測定一般具有代表性。但由於受原生、次生、構造、非構造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某一段岩層產狀可能發生局部變化,因此要進行一定的追索並在宏觀上根據總體產狀特徵選擇具有代表性者進行測量。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構造變動強烈、構造現象復雜的區段,如實習區的復雜褶皺剖面,很難選擇一段能測出具有代表性產狀的岩層,因為在較短距離內產狀變化很大,褶皺不同部位的產狀都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同級別的褶皺具有成因聯系且為同期產物,則可採用分段系統測量與制圖(素描圖或大比例尺剖面圖)相結合的方法,大致恢復出由次級褶皺所呈現的包絡面,它不僅反映了大一級褶皺的形態,而且還可將其視為簡化了的褶皺岩層界面。
產狀要素測量的系統性,是為了掌握某一地質體或某一構造在空間上的展布狀態及變化規律,因此,在路線地質觀察中要注意產狀變化並隨時測量。如在實習區進行箕山花崗岩體的圈定,就應沿岩體與圍岩接觸的界線進行追索並系統測量接觸面的產狀,這樣才能對其空間產出形態有進一步的了解。又如在中嶽廟後溝斜歪背斜轉折端的追索觀察,就應對東西兩翼及轉折端部位的產狀進行系統測量並一一標繪在地形地質圖上,仔細觀察分析岩層產狀從西翼至轉折端再至東翼依次顯示出向西北、向南東、向東、向北東、向北傾斜呈有規律的變化而表現出外傾轉折的特點。
6. 如何用地質羅盤
以下地址有詳細的使用方法 並且圖文並茂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7. 地質羅盤的使用與讀數
當然是白色指向北方,如果你測走向的方法是正確的話,白針指向63表示走向版為63°,也可以權說北偏東63度,(當然這時加上180°,即243°也是岩層走向,即南偏西63°,這兩種說法都是正確的)。205°就是南偏西25°。羅盤裡面有個0-90°范圍的玩意,那是測傾角的。
8. 羅盤的使用方法是什麼
測量岩層產狀要素⑴測量的工具—地質羅盤儀一般的地質測量,如測量目的物的方位、岩層空間位置、山的坡度等,均用地質羅盤儀。這是地質工作者必須掌握的工具。地質羅盤儀式樣較多,但其原理和構造大體相同。①地質羅盤儀的基本構造一般都由磁針、磁針制動器、刻度盤、測斜器、水準器和瞄準器等幾部分組成,並安裝在一非磁性物質的底盤上(如圖1)。
圖5地質羅盤儀構造圖1—反光鏡;2—瞄準覘板3—磁針;4—水平刻度盤;5—垂直刻度盤;6—測斜指示針(或懸錘);7—長方形水準器;8—圓形水準器;9—磁針制動器;10—頂針;11—杠桿;12—玻璃蓋;13—羅盤底盤磁針 為一兩端尖的磁性鋼針,其中心放置在底盤中央軸的頂針上,以便靈活地擺動。由於我國位於北半球,磁針兩端所受地磁場吸引力不等,產生磁傾角。為使磁針處於平衡狀態,在磁針的南端繞上若干圈銅絲,用來調節磁針的重心位置,亦可以此來區分指南和指北針。磁針制動器是在支撐磁針的軸下端套著的一個自由環,此環與制動小螺紐以杠桿相連,可使磁針離開轉軸頂針並固結起來,以便保護頂針和旋轉軸不受磨損,保持儀器的靈敏性,延長羅盤的使用壽命。刻度盤 分內(下)和外(上)兩圈,內圈為垂直刻度盤,專作測量傾角和坡度角之用,以中心位置為0°,分別向兩側每隔10°一記,直至90°。外圈為水平刻度盤,其刻度方式有兩種,即方位角和象限角,隨不同羅盤而異,方位角刻度盤是從0°開始,逆時針方向每隔10°一記,直至360°。在0°和180°處分別標注N和S(表示北和南);90°和270°處分別標注E和W(表示東和西)如圖所示。象限角刻度盤與它不同之處是S、N兩端均記作0°,E和W處均記作90°,即刻度盤上分成0°—90°的四個象限。必須注意:方位角刻度盤為逆時針方向標注。兩種刻度盤所標注的東、西方向與實地相反,其目的是為了測量時能直接讀出磁方位角和磁象限角,因測量時磁針相對不動,移動的卻是羅盤底盤。當底盤向東移,相當於磁針向西偏,故刻度盤逆時針方向標記(東西方向與實地相反)所測得讀數即所求。在具體工作中,為區別所讀數值是方位角或象限角,可按下述方法區分:如圖A與B的測線位置相同,在方位角刻度盤上讀作285°、記作NW285°或記作285°,在象限角刻度盤上讀作北偏西75°,記作N75°W。如果兩者均在第一象限內,例如50°,而後者記作N50°E以示區別(圖2 A、B,表1)。測斜指針(或懸錘)是測斜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放在底盤上,測量時指針(或懸錘尖端)所指垂直刻度盤的度數即為傾角或坡度角的值。
圖2A 方位角刻度盤 圖2B 象限角刻度盤表1 象限角與方位角之間關系換算表象限 方位角度數象限角(γ)與方位角(A)之關系 象限名稱Ⅰ 0—90° γ=A NE象限Ⅱ 90°—180° γ=180°-A SE象限Ⅲ 180°—270° γ=A-180° SW象限Ⅳ 270°—360° γ=360°-A NW象限水準器 羅盤上通常有圓形和管形兩個水準器,圓形者固定在底盤上,管狀者固定在測斜器上,當氣泡居中時,分別表示羅盤底盤和羅盤含長邊的面處於水平狀態。但如果測斜器是擺動式的懸錐,則沒有管狀水準器。瞄準器 包括接目和接物覘板、反光鏡中的細絲及其下方的透明小孔,是用來瞄準測量目的物(地形和地物)的。② 地質羅盤儀的使用方法在使用前需作磁偏角的校正,因為地磁的南、北兩極與地理的南、北兩極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不重合,兩者間夾角稱磁偏角。地球上各點的磁偏角均定期計算,並公布以備查用。當地球上某點磁北方向偏於正北方向的東邊時,稱東偏(記為+);偏於西邊時,稱西偏(記為—)。如果某點磁偏角(δ)為已知,則一測線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關系為A=A磁±δ。如圖3 A表示δ東偏30°,且測線所測的角亦為NE30°時,則A=30°+30°=NE60°;圖3 B表示δ西偏20°,測線所測角為SE110°,則A=110°-20°=90°。為工作上方便,可以根據上述原理進行磁偏角校正,磁偏角偏東時,轉動羅盤外壁的刻度螺絲,使水平刻度盤順時針方向轉動一磁偏角值則可(若西偏時則逆時針方向轉動)。經校正後的羅盤,所測讀數即為正確的方位。在對方向或目的物方位進行測量時即測定目的物與測者兩點所連直線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從子午線順時針方向至測線的夾角(如圖3 C所示)。首先放鬆磁針制動小螺紐,打開對物覘板並指向所測目標,即用羅盤的北(N)端對著目的物,南(S)端靠近自己進行瞄準。使目的物、對物覘板小孔、蓋玻璃上的細絲三者連成一直線,同時使圓形水準器的氣泡居中,待磁針靜止時,指北針所指的度數即為所測目標的方位角。
圖3A 磁偏角東偏示意圖 圖3B 磁偏角西偏示意圖圖3C羅盤儀測量目的物的方位⑵ 岩層產狀要素的測定岩層的空間位置決定於其產狀要素,岩層產狀要素包括岩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見圖4)。
圖4 岩層產狀要素極其測量方法岩層走向的測量 岩層走向是岩層層面與水平面相交線的方位,測量時將羅盤長邊的底棱緊靠岩層層面,當圓形水準器氣泡居中時讀指北或指南針所指度數即所求(因走向線是一直線,其方向可兩邊延伸,故讀南、北針均可)。岩層傾向的測量 岩層傾向是指岩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真傾向線)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指向岩層向下傾斜的方向,以南端短棱靠著岩層層面,當圓形水準器氣泡居中時,讀指北針所指度數即所求。岩層傾角的測量 岩層傾角是指層面與假想水平面間的最大夾角,稱真傾角。真傾角可沿層面真傾斜線測量求得,若沿其他傾斜線測得的傾角均較真傾角小,稱為視傾角。測量時將羅盤側立,使羅盤長邊緊靠層面,並用右手中指撥動底盤外之活動扳手,同時沿層面移動羅盤,當管狀水準器氣泡居中時,測斜指針所指最大度數即岩層的真傾角。若測斜器是懸錘式的羅盤,方法與上基本相同,不同之處是右手中指按著底盤外的按紐,懸錘則自由擺動,當達最大值時松開中指,懸錘固定所指的讀數即岩層的真傾角。岩層產狀的記錄方法 如用方位角羅盤測量,測得某地層走向是330°、傾向為240°、傾角為50°,記做330°/SW∠50°,或記做240°∠50°(即只記傾向與傾角即可)。如果用方位角羅盤測量但要用象限角記錄時,則需把方位角換算成象限角,再作記錄。如上述地層產狀其走向應為γ=360°-330°=30°,傾向β=240°-180°=60°。其產狀記作N30°W/SW∠50°,或直接記作S60W∠50則可。在地質圖或平面圖上標注產狀要素時,需用符號和傾角表示。首先找出實測點在圖上的位置,在該點按所測岩層走向的方位畫一小段直線(4mm)表示走向,再按岩層傾向方位,在該線段中點作短垂線(2mm)表示傾向,然後,將傾角數值標注在該符號的右下方。
9. 地質羅盤儀怎麼使用測取樣點坡度、方向。詳細點,怎麼看,怎麼拿,怎麼校準。
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磁偏角的校正。因為地磁的南、北兩極與地理上的南北兩極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點的磁北方向與該點的正北方向不一致,這兩方向間的夾角叫磁偏角。地球上某點磁針北端偏於正北方向的東邊叫做東偏,偏於西邊稱西偏。東偏為(+)西偏為(-)。
一.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計算
若某點的磁偏角已知,則一測線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關系為A等於A磁加減磁偏角。應用這一原理可進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時可旋動羅盤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盤向左或向右轉動,(磁偏角東偏則向右,西偏則向左),使羅盤底盤南北刻度線與水平刻度盤0--180度連線間夾角等於磁偏角。經校正後測量時的讀數就為真方位角。
二.目的物方位的測量
是測定目的物與測者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也就是測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從子午線順時針方向到該測線的夾角)。
測量時放鬆制動螺絲,使對物覘板指向測物,即使羅盤北端對著目的物,南端靠著自己,進行瞄準,使目的物,對物覘板小孔,蓋玻璃上的細絲,對目覘板小孔等連在一直線上,同時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待磁針靜止時指北針所指度數即為所測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針一時靜止不了,可讀磁針擺動時最小度數的二分之一處,測量其它要素讀數時亦同樣)。
若用測量的對物覘板對著測者(此時羅盤南端對著目的物)進行瞄準時,指北針讀數表示測者位於測物的什麼方向,此時指南針所示讀數才是目的物位於測者什麼方向,與前者比較這是因為兩次用羅盤瞄準測物時羅盤之南、北兩端正好顛倒,故影響測物與測者的相對位置。
為了避免時而讀指北針,時而讀指南針,產生混淆,放應以對物覘板指著所求方向恆讀指北針,此時所得讀數即所求測物之方位角。
三.岩層產狀要素的測量
岩層的空間位置決定於其產狀要素,岩層產狀要素包括岩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測量岩層產狀是野外地質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須熟練掌握。
1. 岩層走向的測定
岩層走向是岩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岩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
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後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岩層之走向。
因為走向是代表一條直線的方向,它可以兩邊延伸,指南針或指北針所讀數正是該直線之兩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與SW210度均可代表該岩層之走向。
2.岩層傾向的測定
岩層傾向——是指岩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恆與岩層走向垂直。
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並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岩層的傾向。
假若在岩層頂面上進行測量有因難,也可以在岩層底面上測量仍用對物覘板指向岩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若測量底面時讀指北針受障礙時,則用羅盤南端緊靠岩層底面,讀指南針亦可。
3.岩層傾角的測定
岩層傾角是岩層層面與假想水平面間的最大夾角,即真傾角,它是沿著岩層的真傾斜方向測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測得的傾角是視傾角。視傾角恆小於真傾角,也就是說岩層層面上的真傾斜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真傾角,層面上視傾斜線與水平面之夾角為視傾角。野外分辨層面之真傾斜方向甚為重要它恆與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於使之在層面上滾動或滴水使之在層面上流動,此滾動或流動之方向即為層面之真傾斜方向。
測量時將羅盤直立,並以長邊靠著岩層的真傾斜線,沿著層面左右移動羅盤,並用中指搬動羅盤底部之活動扳手,使測斜水準器水泡居中,讀出懸錐中尖所指最大讀數,即為岩層之真傾角。
岩層產狀的記錄方式通常採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記錄方式,如果測量出某一岩層走向為3100,傾向為2200 ,傾角350,則記錄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
野外測量岩層產狀時需要在岩層露頭測量,不能在轉石(滾石)上測量,因此要區分露頭和滾石。區別露頭和滾石,主要是多觀察和追索並要善於判斷。
測量岩層面的產狀時,如果岩層凹凸不平,可把記錄本平放在岩層上當作層面以便進行測量。
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磁針和頂針、瑪瑙軸承是儀器最主要的零件,應小心保護,保持干凈,以免影響磁針的靈敏度。不用時,應將儀器關牢。儀器關上後,通過開關和撥桿的動作將磁針自動抬起,使頂針與瑪瑙軸承脫離,以免磨壞頂針。
2.所有合頁不要輕易拆卸,以免松動而影響精度。
3.儀器盡量避免高溫暴曬,以免水泡漏氣失靈。
4.合頁轉動部分應經常點些鍾表油以免干磨而折斷。
5.長時期不使用時,應放在通風、乾燥地方,以免發霉。
希望能幫到你,O(∩_∩)O~如果可以,注意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