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野外調查安全注意哪些

地質野外調查安全注意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1-21 02:24:50

❶ 野外記錄是地理調查規范最基本的要求,野外記錄有哪些基本要求

一、野外記錄內容必須按工程地質勘測細則及有關規定進行。內容主要為地形地貌、岩性、構造、水文地質、不良地質現象,既有建築物狀態及訪問記錄等。描述方法可參考鐵路工程地質手冊。
二、野外地質測繪的觀測點數量,可參照勘測細則要求進行。觀測點的編號、位置要標注在平面草圖上。
三、百米標調查時,野外記錄本的左頁必須按里程順序,由小到大,由下而上,按一定比列(一般為 1:10000)繪制地質平面示意草圖和代表性地質剖面示意圖(縱向、橫向或其他方向)及局部放大的平面或剖面圖。必要時繪制地質素描圖。記錄本的右頁由上而下進行文字記錄。左頁草圖與右頁記錄原則上應對照一致不夠記時,可按下右頁,但不宜超出半頁以上,否則該左頁相應部分應空出。
四、左頁帶狀平面草圖中的地形、地物僅繪與地質直接有關的,如穿越或緊靠村莊、河谷、溝渠、井泉、斷層露頭、人工開挖坑穴、水壩建築物、地形等高線等。為考慮日後鑽機進出工點,必要的道路交通情況亦應繪於平面草圖上。
五、左頁平面草圖中的圖例符號應採用工程地質圖例中的統一符號表示,如 C(黏土、L(老黃土) h(頁岩)等。
六、初測導線或定測中線應註明裡程,如每公里須註明公里標,每100 米或 500 米須註明百米標。里程要銜接,記錄要全線貫通,否則須註明上承下接頁數,便於核查。
七、每一測繪單元終了應作一小結。綜合說明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及工程地質穩定性的初步評價等。
八、野外記錄要文字簡潔,清楚。要有定量的記載,要便於判斷分析、有充分的記錄依據。如發現遺漏或不足時,要去現場初充測繪。
九、野外記錄必須在現場及時填寫,如有錯記部分,不能用像皮塗掉,應用鉛筆劃去,將正確的記錄在上部或後邊。切不可在室內回憶補描、補記。記錄不論文字及圖示,均限用軟硬適宜的鉛筆(硬度 2H 或以上),不準使用鋼筆或簽字筆,以保持字跡的清晰,便於長期保管。
十、野外記錄薄一般從第 3 頁開始使用。第 1、2 頁留待最後編制目錄順序用。記錄薄中頁數要保持連續編號,嚴禁撕去或作別用。
十一、外業派遣地質組長,對原始記錄質量負總的責任,應每周檢查一次野外記錄情況,並鑒定意見。外業勘測驗收時,野外記錄薄是重要項目之一,並進行評定,指出優缺點,以利提高,調查者必須鑒字,以示負責。
十二、階段任務完成後,野外記錄薄應統一編號,隨勘測資料一同上交歸擋。

❷ 野外地質勘察要注意哪些事項

岩性、地層產狀、構造情況,地貌特徵,礦化、蝕變特徵。。。基本就這些了

❸ 野外地質調查中,作業人員不安全因素有哪些

說說我自己遇到的吧 不一定正確

  1. 滑坡、崩塌、泥石流、洪水,地調的在野外回時間多,這些都可答能遇上 ;

  2. 各個地方到處跑,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車,常在河邊走那有不濕鞋,車禍;

  3. 大野怪遇不上,但是偏僻地區遇到毒蛇是很正常的事;

  4. 當地村民為了防範野豬啊、熊啊之類設置的捕獸夾,不清楚當地情況的可能會遇上;

  5. 疾病,地調去的地區可能氣候異常,長期體力活可能身體吃不消;

  6. 當地的村民見你是外地人,不了解你的工作,以為你是騙子,小偷或者是偷獵的,他們可能對你有惡意;

  7. 其他可能就是自身的因素,長期在外面跑,思鄉,壓力大,心理素質不好的話也很危險。

    暫時就想到這些

❹ 野外地質工作會遇到哪些困難該如何解決

首先遇到的是爬山涉水,「蜀道難,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最真實的寫照。你將走過內前人沒有走過的道容路。路就在你的腳下,讓你隨時的選擇,會讓你疲倦不堪的。解決的辦法就是端正思想,不怕苦,不怕累。
第二是春天出去的時候經常的遇到老蛇,解決的辦法是,地質錘的把子長一點,走路盡量的不要選擇潮濕的山凹,注意路上的動態。
第三是住房生活的困難,出去野外工作,往往是租住老百姓的空閑的房子,住宿,洗澡,吃飯等方面都會遇到不少的困難。解決的辦法是習慣了簡單的生活就好。
當然,在野外工作還會遇到更多的困難,還可能會有一些預測不到的困難,如果你是從事這項工作的,你就會慢慢的習慣艱苦的生活和工作的。
如果要徹底的解決這些困難,第一,你不要學地質的,第二如果你已經學了地質專業的,你可以改行或者半改行,半改行就是調到地質行業的機關里去,改行就是脫離地質行業,找其他的工作做,這個解決的辦法才是最徹底的。
以上回答,希望你喜歡。

❺ 如何安全地從事野外地質考察

野外地質考察,一雙質量好的地質鞋是必須的。有的地質單位強制下屬部門的地質工作者購回買由單答位統一采購的、質量差勁的地質鞋、包、服裝,是不負責任的,在野外地質鞋的破損對地質工作者是非常危險的。此外,質量上乘的地質錘是必須的,既要堅硬得砸下石頭,又要在砸的過程中不掉鐵碎片,高速的鐵片會像子彈一樣傷人。國內許多人用的地質錘不夠好。工具的質量是重要的。
一個好的地質學家,必須會打樣,採到新鮮的岩石標本。打樣很有學問,「聲東擊西」最好,要什麼地方的樣就不能錘擊那個地方。以前有個博士生(現在也是教授了)去野外考察,採回幾箱風化蝕變嚴重的岩石,我很生氣,只好讓其對蝕變岩石與新鮮岩石的地震波性質做個對比研究。

❻ 野外基礎地質調查人員掌握哪些安全防護知識

說說我自己遇到的吧 不一定正確
滑坡、崩塌、泥石流、洪水,地調的在野外內時間容多,這些都可能遇上 ;
各個地方到處跑,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車,常在河邊走那有不濕鞋,車禍;
大野怪遇不上,但是偏僻地區遇到毒蛇是很正常的事;
當地村民為了防範野豬啊、熊啊之類設置的捕獸夾,不清楚當地情況的可能會遇上;
疾病,地調去的地區可能氣候異常,長期體力活可能身體吃不消;
當地的村民見你是外地人,不了解你的工作,以為你是,小偷或者是偷獵的,他們可能對你有惡意;
其他可能就是自身的因素,長期在外面跑,思鄉,壓力大,心理素質不好的話也很危險。暫時就想到這些</ol>

❼ 野外地質調查

區域遙感地質調查的野外調查工作一般分為幾個階段完成。首先在區調任務確定之後必須進行踏勘性實況調查; 在岩石、地層、構造地質剖面測量和重大地質問題研究過程中必須進行解譯標志專題研究性實況調查; 在野外地質填圖過程中進行檢查、驗證性實況調查。

( 一) 野外地質踏勘性實況調查

1. 野外踏勘內容

野外地質踏勘是在前人資料分析研究和遙感影像單元圖編制的基礎上,對調查區進行全面的野外踏勘,具體內容包括:

( 1) 影像單元岩性特徵、岩石類型組合、邊界性質、形成的地質作用、規律;

( 2) 宏觀影像單元分區與三大岩類空間的對應關系;

( 3) 影像單元與地層單位、岩體單位、構造之間的對應關系;

( 4) 影像單元特徵標志與地質體的關系;

( 5) 了解區域礦產概況,初步掌握礦產種類、礦源場類型、主要成礦類型和礦化標志。

2. 踏勘路線布置原則

野外地質踏勘方法採用影像單元———剖面法。踏勘路線及實測剖面線布置應遵循總體控制,重點突出的原則,具體要求為:

( 1) 剖面選擇要求層序完整,露頭連續,構造簡單,接觸關系清楚,岩性組合和厚度在區內有代表性的地段;

( 2) 剖面線位置盡量選擇影像單元種類齊全的地區,當受地形地貌、自然地理條件限制,可採取分段選線,以達到總體控制;

( 3) 踏勘路線選擇應以控制所有影像單元為佳;

( 4) 路線可以不連續,但影像單元不能遺漏,對標志特徵明顯,延伸穩定的影像單元,必須單獨安排一條控制路線,查明其地質特徵。

3. 實測主幹剖面的測量

實測主幹剖面測量的目的是通過剖面測量、分析研究,以了解各影像單元的岩石類型、結構構造、岩性組合特徵、變質類型及各類單位之間的相互關系,確定填圖單元,為遙感初步解譯地質圖的編制服務。因其填圖單位構成的復雜性,不同剖面的測量要點不盡相同。

( 1) 沉積地層剖面測量,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分層: 實測主幹剖面以 「層」作為基本描述單位。它可以是單一岩石層,也可是岩石復合層,內部基本連續,與上下相鄰層宏觀可分,影像特徵基本一致。垂向上岩性和任何差異都可以作為分層標志,但要求分層一定要與影像標志相吻合,保持影像與岩性的一致。

岩性: 分層的岩性,可用顏色、結構、成分綜合命名方式予以概括。尤其是顏色,除描述新鮮面之外,風化面顏色也很重要,對影像岩石單元標志意義較大。結構描述應注意不同岩性的差別和變化,這樣對分析岩性形成的環境、成因有利。

沉積-成岩構造觀察: 注意層的形態、層理類型、單層厚度、各種交錯層理,層頂面的波痕、沖蝕痕、乾裂,層底面和各類印痕、印模等的描述。

化石: 實體化石和遺跡化石不僅是生物地層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而且還是沉積環境最靈敏的指示物。描述內容為化石門類組合特徵、個體形態、保存狀況、分析狀態與岩性及沉積構造的關系、排列的優選方位。

正常層序的識別和接觸關系: 識別岩層的頂、底方位是確定其新老順序的關鍵,而許多沉積構造能夠指示岩層的原始頂、底方向,如斜層理、沖蝕痕、乾裂、遺跡化石等。岩層間的接觸關系可分為連續沉積、不連續沉積。對連續沉積的岩層,要注意岩性如何漸變過渡; 不連續的沉積界面,應注意其形態,包括平整的、起伏的、有印痕或印模等,上、下岩層是否交切,有無底礫岩或古風化殼,是否存在不同的構造變化及變質現象,並查清不連續沉積原因。對於不整合,應注意在臨近界面上下尋找地層時代的依據。

樣品: 樣品採集和系統采樣是剖面測量的主要工作內容,采樣的種類和數量要根據地質情況和需要來定。通常採集岩礦鑒定、岩石化學、同位素樣品等。

野外記錄和作圖: 包括丈量記錄和剖面描述部分,丈量記錄包括導線號、長度、方位、坡度角等; 剖面描述包括厚度、岩性、結構構造、傾向、傾角 ( 真傾角) 、取樣位置及編號等。

( 2) 變質岩地層剖面測量: 變質岩地層剖面測量一般應在填圖單位確定之後實施。具體內容包括岩石類型、變形變質特徵、特徵礦物、變質結構、單元接觸關系等觀察描述及樣品採集記錄。

( 3) 火山岩地層剖面測量: 火山岩地層剖面測量應依據火山噴發作用特點,結合影像特徵顯示,按火山盆地或火山機構分別布置實測剖面線。剖面測量重點為岩石類型組合、礦物成分、結構構造、旋迴特徵及樣品採集等。

4. 剖面測量資料分析整理

主要對不同影像單元剖面測量結果進行分析整理,建立填圖單位,確定不同填圖單位的影像標志及劃分依據,為編制遙感初步解譯地質圖服務。

( 二) 解譯標志專題研究屬性實況調查

1. 影像岩石單元屬性調查

通過野外調查,了解和掌握不同影像岩石單元的岩石類型,岩石類型組合,岩性變化規律、形成特點、相互關系及層序。對具有填圖單位意義的影像岩石單元直接作為填圖單元填制。而對那些與填圖單位建立劃分標准差距較大的影像岩石單元,經修訂後使其符合填圖單位建立劃分標准,並填制之。

2. 構造現象調查

( 1) 褶皺構造: 調查位置、形態、產狀、兩翼地層單元的層序。

( 2) 斷裂構造: 調查地層單元的缺失、破碎、位移或平移、方向、產狀性質。

( 3) 節理: 調查位置、類型、發育程度、密度等。

( 三) 檢查性、驗證性實況調查

檢查性實況調查,應著重研究地質屬性不明和多解的影像的地質意義; 查明由於地質體產狀變化、岩性岩相變化、褶皺形變或自然地理景觀變化等引起填圖對象的影像特徵變化特點; 補充、完善各種地質體、地質現象的解譯標志。

驗證性實況調查,主要驗證圖幅中應用遙感填繪的地質圖中地質體屬性判定正確與否,地質界線定位的准確程度。

❽ 野外地質調查面對的自然災害有哪些

根據國土資源部394號令,必然面對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版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縫六種權,然後根據不同區域適當確認一些黃土濕陷、岩土膨脹、砂土液化、土地凍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澤化、土壤鹽鹼化,風蝕沙埋等。因為你不可能所有的災害都碰到,在六大災害不存在的情況下,要分析當地其他可能對工程建設造成影響其他地質災害

❾ 野外地質調查

野外地質調查是遙感地質填圖工作的重要環節。調查方法為影像岩石單元剖面法。調查的目的是進一步了解填圖單元的地質屬性,為填圖單元合理建立與劃分提供地質依據。由於填圖單位劃分方案不同,對不同種類的影像岩性單元野外調查的具體內容不盡相同。

(一)地質構造調查

主要是根據遙感初步解譯地質圖中圈定的不同類型的構造現象,按主次分類,選擇影像規模大,有代表性的構造現象進行野外調查,系統收集地質證據,為構造單元劃分,構造規律、構造演化規律分析研究提供數據。

1.斷裂構造調查

該類構造野外調查的要點為:斷裂存在的地質根據、活動性、性質及時代。

(1)地質依據。岩石的破裂程度(斷層角礫岩擠壓透鏡體、糜棱岩等),斷裂面特徵(平直、舒緩、鋸齒),斷裂產狀(傾向、走向、傾角)、斷裂規模、斷裂兩側地層位移、變形情況等。

(2)斷裂活動性。主要表現為繼承性和改造性。其直接根據為沿斷裂早期活動面充填物質的再破碎現象。

(3)性質。主要依據地質依據來確定。

(4)時代。野外調查可依據其切割最新時代地層確定其上下時限,同時可採集樣品,進行同位素年齡測定。如U/Pb法、Rb/Sr法、14C法等。

2.褶皺構造調查

褶皺構造是地殼岩石在擠壓應力作用條件下的塑性變形結果。根據衛星圖像顯示清晰程度,野外調查可分為可視褶皺和非可視褶皺進行。其調查的方法和內容應有所差別。

1)可視褶皺構造

可視褶皺系指在衛星圖像上顯示形態清晰的褶皺。野外調查的主要內容為位態、形態、時代和性質。

(1)位態。通過軸面傾角、樞紐傾伏角和側傾角調查,確定其屬於直立褶皺、傾伏褶皺、平卧褶皺、斜伏褶皺、斜卧褶皺等類型中的哪一種。

(2)形態。通過褶皺兩翼間的夾角大小調查,確定其屬於開闊褶皺,還是緊閉、等斜褶皺或復式褶皺。

(3)時代。通過捲入褶皺變形地層單元的數量和層位與非變形地層單元層位,確定其形成時代。

(4)性質。通過捲入褶皺地層單元新老分布順序、復雜程度,確定其屬於是向斜、背斜還是復式向斜、復式背斜等。

2)非可視褶皺構造

該類褶皺系指衛星圖像難以判別,而通過路線調查而確定的一類褶皺。其調查內容為地層單元對稱有序排列、岩層產狀有序變化、構造改造特點等。

3.逆沖推覆構造調查

逆沖推覆構造屬於一種收縮變形。調查中應注意直觀地質依據、結構要素發育程度、形態特徵等依據的觀察與收集。

1)直觀地質依據

(1)飛來峰。多為老地層飛移新地層之上,但新地層飛移老地層之上也很常見。後者定位取決邊界性質。

(2)滑脫裂地塊。屬於伴隨收縮作用產生的局部鬆弛作用產生,即重力滑脫作用。其結構特徵相當於拉裂槽或拉裂楔。滑移界面為主滑斷裂。

(3)滑落地塊。屬於引張作用過程中,逆沖岩席前移之滑落物質。其形態不規則,產狀多變。

(4)層間水平滑移斷裂。斷裂面水平,滑動痕跡及岩石磨碎現象明顯。

2)結構要素

(1)逆沖斷裂。呈弧形展布的脆性變形構造界面。

(2)逆沖岩席。不協調構造塊體邊界性質及與下伏地層的新老關系。

(3)前緣褶皺帶。地層的變形特徵,褶皺的位態與形態表現形式。

(4)後緣拉伸盆地。盆地形態特徵、地層發育與缺失。

(5)主滑面。產狀平緩的面形斷裂發育程度,斷裂內岩石的破碎程度,斷裂面運移滑動依據。

3)形態特徵

(1)弧形逆沖斷裂系顯示依據。

(2)弧形山系、構造地體的存在。

4)推覆作用方向

由於逆沖推覆構造屬於側向擠壓應力的作用的結果,其系列弧形體突出方向代表推覆作用方向。

5)時代與期次

捲入逆沖推覆構造最新地層時代為釐定推覆作用時代確定的上限。

構造要素的疊置關系、切割關系及不協調分布關系是期次分析與確定的主要依據。

(二)地層單元調查

1.第四紀沉積物影像岩石單元調查

從遙感角度而言,第四紀沉積地層易於解譯劃分,這主要與其空間分布與成因聯系密切相關。基本表現出不同成因類型的沉積物在衛星圖像上以特定的影像單元特徵顯示。因此,以其為基礎建立的影像岩石單元具有地層單位劃分意義。而且,代表著特定的成因類型或復合成因類型。所以說第四紀沉積物的野外地質調查,也就是對影像岩石單元的調查。由於第四紀沉積物的成因類型復雜、沉積物的岩性、物質組成、結構、構造以及所含動、植物群和含礦性均是有一定的差異性,在調查中觀察的內容和要點不同,但總體上大同小異。

(1)岩性調查。對不同岩性的第四紀沉積物,應觀察描述其厚度、產狀、顏色、結構、構造及變化情況。

(2)成因類型調查。主要依據影像岩性單元特徵,結合第四紀沉積物岩性、結構、構造及所含動、植物群進行成因類型的判定。

(3)含礦性調查。當發現的泥炭、砂礦等礦產時,應查明其產狀、分布規模,並進行適量的樣品採集,為進一步工作提供資料。

(4)生物化石採集。在適當的地點和沉積物類型中注意尋找哺乳動物化石或孢粉樣、微體古生物樣品的採集。

(5)新構造運動表現。從階地結構特點、剝夷面的變化、第四紀變形以及地形切割強度等方面研究新構造運動的性質和強度。

(6)地形地貌的特徵。通過第四紀沉積物地形地貌特徵變化,總結影像岩石單元特徵變化規律,進行成因與形成年代分析。

通過上述第四紀沉積物野外地質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修改、補充和完善影像岩石單元的建立與劃分,使其符合第四紀地層填圖單位建立劃分特點。

2.影像岩石地層單元調查

該類地層單元系指呈層狀形式產出的影像岩石單元,主要包括火成岩的沉積岩和淺變質岩區的影像岩石單元調查,其具體內容為:

(1)岩性調查。通過點線觀測,系統了解影像岩石單元內的岩石類型、岩性組合的基本類型,以及厚度、產狀、結構、構造特點。

(2)影像岩石單元建立的合理性。主要通過單元岩性調查,查明其是否滿足或基本符合影像岩石地層單位建立劃分的標准,進而確定影像岩石單元是否為填圖單位。

(3)含礦性。直接礦化現象觀察、蝕變類型劃分、地層岩性含礦性規律。

另外,可以進行波痕、交錯層理、沖蝕槽的調查,以了解古河流流向。

3.影像構造地層單元調查

主要指變形變質、構造改造強烈的變質岩區影像岩石單元的調查。具體內容為:

(1)岩性。查明影像岩石單元內變質岩石類型、岩性組合的基本類型。

(2)影像岩石單元邊界性質。多以斷裂圍限界面顯示,查明其產狀、性質及規模。

(3)變質變形特徵。加強面狀、線狀構造,礦物生長與構造關系及變斑晶內面理與晶外面理之間的關系。

(4)礦物組合。注意特徵礦物、常見礦物及礦物組合調查。

(5)結構構造。注意變質結構、變晶結構、交代結構(薄片)、變形結構、定向構造的觀察。

(6)不整合構造界面。

(7)變質原岩。收集變質結構、構造及具有成因意義的岩石類型或岩石類型組合。

4.侵入岩體調查

1)花崗岩類侵入體填圖單元調查

該調查系指對花崗岩類侵入體填圖單元調查。具體調查內容包括:

(1)岩石類型。對不同特徵的影像岩石單元,查明其岩石類型,有利於單元的建立與劃分。

(2)礦物成分。查明單元岩石的礦物成分,實現正確命名,是單元建立劃分的基礎。

(3)結構構造。結構構造的變化,可直接反映侵入岩單元的生成順序,有利於序列歸並。

(4)接觸關系。注意查明岩體之間侵入與被侵入關系,有利於侵入順序的確定。

(5)時代:通常採用地層年代法。主要根據單元岩體所侵入地層單位年代釐定。但也可以通過樣品採集,進行同位素年齡測定。

(6)含礦性。注意直接礦化現象觀察。查明礦化種類、蝕變類型、成礦條件。

(7)其他。主要指表面風化面顏色、地形地貌特徵、易風化程度的觀察與描述。

2)變質深成侵入體填圖單元調查

該調查系指深成變質岩體影像岩石單元調查。具體內容為:

(1)岩石類型。查明影像岩石單元內的岩石類型、岩石類型組合。

(2)空間結構。通過模糊形態標志,定位調查邊界部位的礦物成分變化與差異,釐定影像岩石單元界線。

❿ 野外地質調查面對的自然災害有哪些

差別非常大,完全不是一回事。
你先要了解災害評估的基礎知識,資源評估的基礎知識。
再了解野外災害評估和壓覆礦產評估的規范和要求。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