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修建隧道選什麼地質構造

修建隧道選什麼地質構造

發布時間: 2021-01-21 00:08:34

Ⅰ 褶皺地區挖隧道應選擇的地質構造是

修建地下隧道應選擇背斜地質構造。原因(1)背斜岩層彎曲呈穹窿狀,比較穩固,不易塌方。為向斜岩層兩翼向上彎曲,打隧道時將中部岩層挖去後,很容易塌方;(2)向斜是儲水構造,打隧道可能會出現漏水現象。

地理必修一 地質構造與地表形態 現實指導意義:_儲油_儲水_下方建隧道

背斜 儲油 向斜 儲水 背斜 下方建隧道

原因:
1、由於背斜岩層向上拱起,且油、氣的密度比水小,專所以背斜常是屬良好的儲油、氣構造。
2、向斜儲水相反。因為水與石油的密度不一樣。
3、背斜處岩層向 上拱起,符合力學原理,較為堅固,不易積水

Ⅲ 隧道應建在什麼地質構造上,為什麼

背斜。
原因是:一背斜的拱形結構沒有被破壞,安全性好;二是不容易儲存地下水。

Ⅳ 地理題。 1.A,B,C三處的地質構造名稱(短層向斜背斜) 2,如果要修建地下隧道,應選擇在

1,A是斷層,B是向斜,C是背斜。
2,C,天然的拱形結構,地下水沒有辦法在此聚集,且穩定性好。岩石受過擠壓,破碎層度大,易於挖掘。
還望採納。

Ⅳ 地形,岩性,地質構造,地下水及地應力等,對隧道和地下硐室選址有何影響

洞室(隧道)圍岩穩定性問題(公路、鐵路等交通隧道,地鐵隧道,引水隧道,地下硐室); 地下洞室包圍於岩土體介質中,在洞室開挖與建設中破 壞了岩體原始平衡條件,會出現一系列工程地質問題, 如塌方、突水、冒頂、片幫、底鼓等。因此,在規劃與 選址階段,需要進行穩定性評價。
1,地層岩性-成因、時代、岩性、產 狀、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特點、風化特徵、 軟弱夾層、接觸帶、物理力學性質等;
2,地 質構造:褶皺、斷層、節理的分布與特徵。 對於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 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對建築安全影響較 大,需要詳細而深入研究;
3,水文地質條件 -要查明成因、埋藏、分布、動態變化、化 學成分等;
4,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 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 和地表水相互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 塌、岩溶、泥石流、風砂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 等,對評價建築物穩定性與預測工程地質條件變 化意義重大;
5,地形地貌-地形指地表高低起 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溝谷寬窄程度等,地貌 指形成的原因、過程與時代。如平原區、丘陵區, 如地形起伏、土層薄厚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與 地表地質作用均具有不同特徵,影響建築物場地 與線路選擇。

Ⅵ 如何理解地下工程的選址應避免工程走向與岩層走向交角太小甚至平行的地質構造

注意來,說的是岩層走向,而不是岩層自傾向。
如果地下工程跟岩層走向平行,如果是隧道的話,那麼整個隧道都都會處在順向坡,逆向坡的環境里,如果岩層的傾角小的話,那就是最危險的情況了。
如果隧道垂直於岩層走向,瞬間就穿過岩層了,隧道也能短一些。

Ⅶ 論述地質構造對工程建築物穩定性的影響

以道橋專業為例
一、 邊坡與地質構造的關系

邊坡中的各種結構面對斜坡穩定性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軟弱結構面與斜坡臨空面的關系,對斜坡穩定起著很大作用。這種關系多種多樣,穩定性也各不相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 平疊坡(主要軟弱結構面為水平的。這種斜坡一般比較穩定。)

2. 順向坡(主要是指軟弱結構面的走向與邊坡面的走向平行或比較接近,且傾向一致的邊坡。)

3. 逆向坡(主要軟弱結構面的傾向與坡面傾向相反,這種邊坡一般是穩定的。)

4. 斜交坡(主要軟弱結構面與坡面走向成斜交關系。其交角越小,穩定性越差.)

5. 橫交坡(主要軟弱結構面的走向與坡面走向近於垂直。這類邊坡穩定性較好,很少發生大規模的滑坡)

二、隧道與地質構造的關系

1.水平或傾斜不大的岩層(較堅硬的厚層岩層中較為穩定, 軟硬相間的岩層中易發生坍方)

2.直立岩層(堅硬岩層、地下水很少,一般是較穩定的,層薄又有軟弱夾層,只要有少量的地下水活動,也會造成較大的地層壓力,將有掉塊和坍塌冒頂的可能。)

3.傾斜岩層(岩層傾斜角度的大小和岩層的性質是影響隧道穩定性的關鍵因素。)

有時在一個斷面上出現幾種岩層,或者出現不整合面或斷層破碎帶等,這時地層壓力是比較復雜的,而且是巨大的,同時地下水常沿此活動,在設計施工中都得慎重處理。

4.褶曲(在褶曲地段修築隧道,最好選在翼部通過或橫穿褶曲軸。在選線中對於千枚岩以及粘土岩等地層的褶曲層,應予避開。因為這些岩層石墨化後形成滑面,易引起滑塌。)

5.斷層(應盡量避開大斷裂帶;若條件不允許時,線路中線也應與斷層走向盡量直交。)

三、橋基與地質構造的關系

1.橋址的選擇

選擇橋址時,應首先搞清楚地質構造,特別是在山區地質條件復雜地段,更是重要。對大的構造線及斷層破碎帶、岩層軟弱帶等一定要調查分析,研究其與橋址的關系;

2.橋墩位置的布置(橋墩一般不宜放置在斷層破碎帶上。)

3.橋基的穩定性(岩層的產狀、偏力、斷層破碎帶、軟弱帶對橋基的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

(1)當岩層產狀傾向下游,其中又有軟弱夾層時會因水的沖蝕影響到基礎的穩定性,如果軟弱夾層較厚,會使基礎受力不均,產生不均勻沉陷以致發生破裂現象;

(2)若地基位於斷層破碎帶,一般是不穩定的,應加以特別處理,否則會出現不均勻沉陷或產生基礎滑動;

(3)當兩種不同岩層接觸,其接觸面較陡時,基礎最好設計在單一岩層上,因接觸面一般是軟弱帶。

Ⅷ 隧道開挖工作面地質素描包括哪些內容

隧道開挖工作面地質素描包括內容如下:
1、岩性:是最基本的地質資料。主要描述岩石名稱、顏色、結構、構造、礦物成分、風化程度等。新建狗磨灣隧道所見到的均是石英雲母片岩,呈灰色—灰黑色,層狀構造,片理發育,風化輕微—頗重,含絹雲母,有滑膩感。
2、斷層:是地殼上主要的構造痕跡,它的形成、特性及規模決定地區地質構造復雜程度,對隧道施工影響極大,是開挖時發生塌方的主要地質原因之一。主要描述斷層位置、產狀、斷層破碎帶寬度及構造類型、斷層性質及其與其它斷層的關系、派生節理產狀、密度及充填物等。在開挖面調查中我們發現一些斷距很小的斷層。
3、貫穿性節理:是造成塊體塌方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描述節理產狀、密度、寬度、延伸情況、節理面特徵(光滑、粗糙、起伏不平)、出露位置等。在開挖面調查中,曾多次發現貫通性非常好的節理,發生過幾次塊體塌方,由於我們進行超前預報,提醒施工人員注意,提前採取必要的措施,因此,沒有造成大塌方。
4、岩脈:岩脈侵入的位置往往是地殼的薄弱點。我們主要描述岩脈的岩性,出露位置、寬度、接觸關系、破碎情況、風化程度等。在開挖面調查中,我們所見到的大多是石英岩脈,風化輕微,呈透鏡狀或線狀穿插於圍岩中,雜亂無規則,造成圍岩非常破碎。
5、水:水增加了隧道施工難度。地層滲水影響噴射混凝土的質量;若在斷層帶內岩體破碎,或節理被次生粘土充填地段有水,則會大大降低圍岩的自穩能力,增加坍塌的可能。我們主要描述出水點位置及其與斷層和節理的關系、出水狀態(滴、流、涌)、水味、水色、水溫、出水點附近有無沉澱物等。同時了解水對混凝土的侵蝕性。對於地下水與地表水可能存在水力聯系的地方進行了地下水動態觀測,提前確定施工中的排水措施,以防止造成涌水事故。

Ⅸ 地質構造對隧道工程有什麼影響

這個影響的因素還是值得工程師考慮的,所以影響很大.例如地質為斷層、背斜等結構類型的都不合適修建隧道.

Ⅹ 背斜向斜的區別,判定方法

一、性質不同抄

1、背斜:岩層發生襲褶曲時,形狀向上凸起者。

2、向斜:屬於褶曲的基本形態之一,與背斜相對。

二、特點不同

1、背斜: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彎曲。岩層自中心向外傾斜,核部是老岩層,兩翼是新岩層(這一點是其與向斜的根本區別)。但是,由於向斜槽部受到擠壓,物質堅實不易被侵蝕,經長期侵蝕後反而可能成為山嶺,相應的背斜卻會因岩石拉張易被侵蝕而形成谷地。

2、向斜:向斜為褶曲構造之一部分,兩翼指向上方,中央向下屈曲。其在褶彎內之岩層,愈往中央,愈為年輕。向斜之兩翼,如向同一方向傾斜,曰轉倒褶曲;如兩翼之傾斜,幾近水平,或作水平狀態,曰偃卧褶曲。向斜與背斜相連,彼此方向相反,常使地殼岩層,呈現波狀。

三、背斜和向斜的判定:

1、背斜:頂部受張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蝕,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

2、向斜:向斜與背斜的情況相反,底部岩性堅硬,不易侵蝕,易接受沉積。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