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煤層地質構造都哪些

煤層地質構造都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1-21 00:06:39

『壹』 地質構造有哪些基本類型

地質構造來定義:所源謂地質構造是指組成地殼的岩層和岩體在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下發生的變形變位,從而形成諸如褶皺、節理、斷層、劈理以及其他各種面狀和線狀構造等組成地殼的岩層和岩體,在內外地質作用下(多為構造運動),發生變形和變位後,形成的幾何體,或殘留下的形跡。
地質構造類型:地質構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時間分為原生構造(primary structures)與次生構造(secondary structures或tectonic structures)。次生構造是構造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而原生構造一般是用來判斷岩石有無變形及變形方式的基準。構造也可分為水平構造、傾斜構造、斷裂和褶皺。

『貳』 甘肅武威煤層地質結構

一、地質地貌與構造背景

據《甘肅張掖 地貌暨彩色丘陵省級地質公園綜合考察報告》, 地貌和彩色丘陵發育的地層為白堊系中下統碎屑岩地層。其中: 地貌發育在白堊系中下統下溝組的厚層狀紫紅色砂岩、礫岩夾砂礫岩中,該地層總厚度大於674m;彩色丘陵發育的地層則是白堊系中下統中溝組的互層狀雜色砂質泥岩、泥岩及頁岩,厚度1724m。白堊紀早期,本區處於大陸性很強的乾旱或半乾旱氣候條件下,盆地下降並擴大,沉積了紅色碎屑岩,其中下部以粗碎屑岩為主,整體上呈環狀分布,顆粒具水平分帶現象,交錯層理發育,表現為山麓堆積,相當於區內的下溝組;白堊紀中期,本區處於乾燥、濕熱相互交替的還原環境中,盆地的長期緩慢下降,使沉積條件轉變為湖泊沉積,分布於環狀的內部,沉積了紅、紫紅、黃綠、灰綠、灰黑等雜色砂質泥岩、泥岩細顆粒地層,相當於中溝組。由於當時沉積環境的不同,沉積物中的鐵離子不斷進行交替的氧化還原,因而形成了這色彩不同、岩性各異的層狀地層,並大面積分布,為 地貌和彩色丘陵的形成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二、 地貌的景觀特徵

張掖 地貌,主要由三部分不同的景觀群組成。

(1)窗欞狀宮殿式

窗欞狀宮殿式是張掖最為典型的 地貌。它是在水平及緩傾斜紅色岩層的陡壁上,水力沿節理下蝕,又在軟岩夾層中受包括風力的側蝕,共同作用形成的樓體狀、格子狀式的 地貌。其主要分布在蘆葦溝-敖河及冰溝一帶的溝谷內懸壁上,其規模宏大,景緻特別,紅色薄層砂岩構成樓體頂、底板,厚層泥岩中的泥柱似窗欞樓柱,清晰可辨,閣閣相扣,層層疊疊,且頂部綠草叢生,氣勢雄偉,形象逼真,猶如世界建築大師巧奪天工之作。典型的景點有「神仙宮」、「萬佛峽」和「古城堡」等。神仙宮如巨船、如古堡、如摩天大廈、如歐式建築群,置身其中,彷彿看到了久遠而神秘的盧浮魅影;在神仙宮,每層間的閣前沖刷堆積形成的大小不等的泥幕、泥掛扇體群猶如閣前扇簾,緊緊相連,錯落有致,閣體大小不同,高低有別,似有大小神仙排定座次之感,令人嘆為觀止。在萬佛峽,數以萬計的小佛匯聚於此,情態逼真,有持卷頌經的,有雙手祈福的…他們中有東方的得道高僧,也有西方的天竺聖佛,還有天界的觀音佛祖,他們在萬佛峽濟濟一堂,彷彿有佛音在谷中回盪,給人一種神聖,一種肅穆和一種心靈上的靜謐。

(2)柱狀式

柱狀式是獨立分布的單體擬人擬物景觀,其由窗欞狀宮殿式 地貌的進一步發展而來。水蝕作用使得垂直節理加寬、圍岩坍塌、陡崖坡不斷後退且面積越來越小,整個岩體退縮成為「堡狀殘峰」或孤立的「石柱」,並再次經過水力和風力的侵蝕使之圓潤,形成了如柱、如瓶、如鹿、如駝、如龜、如鷹、如靈芝、如情侶、如壽星等千奇百態的擬人擬物景觀群落。該地發育的景觀主要有:「仙駝迎客」、「雙龜聚首」、「盼郎歸」等。或人或物生動形象,惟妙惟肖,每一處景都會使人情不自禁地聯想到一些美麗的傳說。

(3)巷谷式

巷谷式 地貌,是水流沿原始構造層面或垂直節理下切侵蝕而成的「巷谷」和「一線天」狀的景觀。這種景觀在該地主要發育在神鷹大峽谷。陡峭的赤壁平靜而威嚴,曲徑通幽,如夢如幻,走進其中,猶如江南雨巷。其實,這種景觀是 地貌發育的最初階段,是 地貌的少年期。彩色丘陵景觀嚴格受白堊系中下統中溝組地層的控制,在紅山灣、南檯子、敖河一帶呈環狀分布。因其風化外貌似丘陵狀大面積分布,故已「彩色丘陵」命名。薄層狀泥岩、砂質泥岩及頁岩互層,紫紅色、灰綠色、黃綠色、灰黑色等雜色疏密相生,組合有序,極富有韻律感和層次感;後期的構造運動使其表現為單斜山和單斜群峰,再加上該地層極易風化,形成了圓渾丘陵狀的地貌景觀。地形扭曲了色彩,色彩幻化了地形,形成了這五彩斑斕的丘陵。其形似東方霓裳,如曉露芙蓉。彩色的條紋如絲如帶,隨著山勢的起伏,隨著山坡的陡緩揮灑自如,綿延展布,恰似一道錦緞鋪就的彩色長廊。置身其中,你會被這些山石的華美,被它的大氣魄所震撼。

三、形成原因

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窪處集中,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岩面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岩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范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岩層中有不少石灰岩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化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鍾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錦綉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岩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岩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岩層沿垂直節理發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向發育,形成高大的石牆;石牆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岩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岩洞。

『叄』 地質構造對煤層傾角和煤層深埋的影響是什麼

煤在埋藏、復形成及其後的變化制中,由於地質構造運動的影響,煤層的傾角和煤層的埋深會有一定的變化。聚煤盆地在沉降的過程中會繼續不斷接受沉積物,使得煤的埋深增大。如果盆地所在區域發生構造抬升,那麼煤層就會隨之抬升,如果表面存在風化和剝蝕甚至會使煤層出露地表。構造運動可以使原始的水平產狀的煤層發生傾沒或者翹傾,形成傾斜煤層。如果煤層所在地區發生褶皺運動,會使煤層發生褶皺變形。斷層的存在會使煤層失去完整性和連續性。

『肆』 高一地理:地質構造與煤層...高手進

是地壘
地壘 地殼中被兩側傾向相反的正(偶為逆)斷層所界限而中間斷盤上升的槽形斷塊構造。縱向延伸可達數百千米。地壘的形成與地殼的水平拉伸作用有關,常與地塹相間出現。

『伍』 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哪些

典型的基本構造形態:
一、水平構造和單斜構造
1.水平構造
未經構造變動的沉積版岩層,其形成時的原始產狀是水權平的,先沉積的老岩層在下,後沉積的新岩層在上,稱為水平構造。
分布:只是局限於受地殼運動影響輕微的地區。
2.單斜構造
原來水平的岩層,在受到地殼運動的影響後,產狀發生變動,當岩層向同一個方向傾斜,形成單斜構造。
分布:單斜構造往往是褶曲的一翼、斷層的一盤或者是局部地層不均勻的上升或下降所引起。
二、褶皺構造
定義:組成地殼的岩層,受構造應力的強烈作用,使岩層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而未喪失其連續性的構造,稱為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岩層產生的塑性變形,是地殼表層廣泛發育的基本構造之一。
三、斷裂構造
定義:構成地殼的岩體,受力作用發生變形,當變形達到一定程度後,使岩體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壞,產生各種大小不一的斷裂,稱為斷裂構造。

斷裂構造是地殼上層常見的地質構造,包括斷層和裂隙等。
四、不整合
定義:
在野外,我們有時可以發現,形成年代不相連續的兩套岩層重疊在一起的現象,這種構造形跡,稱為不整合。不整合不同於褶皺和斷層,它是一種主要由地殼的升降運動產生的構造形態。

『陸』 礦井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哪些

斷層 層理 褶皺 等

『柒』 常見地質災害有哪些 常見的地質結構有哪些

常見的抄地質災害的類型主要有:地震、地面塌陷與地面沉降、地裂縫、沙漠化、水土流失、煤田地下火災、水體污染.此外,還有滑坡、泥石流、凍脹、冰融、鹽漬化、浸沒、海水倒灌、沖刷、沼澤化、淤積、崩塌、熱害等.
地質構造是地殼中的岩層在地殼運動的作用下發生變形與變位而遺留下來的形態。
主要的地質構造有:
1.褶皺:包括背斜和向斜;
2.斷層:包括地壘和地塹!

『捌』 礦井地質構造劃分依據有哪些

在地底下開採的礦山。有時把礦山地下開拓中的斜井、豎井、平硐等也稱為礦井。礦井開拓對金屬礦山或採煤礦井的生產建設的全局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它不僅關系礦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資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將長期決定礦井的生產條件、技術經濟指標。礦井開拓即從地面向地下開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區。礦井開拓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正確劃分井田,選擇合理的開拓方式,確定礦井的生產能力,按標高劃分開采水平,選擇適當的通風方式,進行采區部署以及決定采區開採的順序等。礦井開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為平硐開拓、斜井開拓和立井開拓。採用合理的采礦方法是搞好礦井生產的關鍵。 煤層在形成時,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圍內是連續完整的。但是,在後來的長期的地質歷史中,地殼發生了各種運動,是煤層的空間形態發生了變化,形成了單斜構造、褶皺構造和斷裂構造等地質構造。我們採煤就要注意煤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礦井的開拓可以分成立井開拓,斜井開拓,平硐開拓和綜合開拓,主井和運輸巷等都需要永久的支護,可以採用砌碹支護,架拱支護,架蓬支護,錨桿支護,錨噴支護,錨網噴支護,錨索支護,金屬拱形支架支護,料石支護,鋼筋混凝土支護,當然還有各類支護之間的聯合支護。採掘工作面就需要臨時支護了,主要有打點柱,液壓支柱支護,木支柱支護等方式。採煤一般都採用後退式採煤,邊采邊加強支護。采空區一般使用填充或者等它自己垮。
用判別分析方法對礦井地質構造類型進行預測的原理、方法和步驟。以已采區兩個不同構造復雜程度的區域為背景,充分利用鑽孔資料提供的信息,以不同抗壓強度的岩層厚度、岩性組合等為依據,將主採煤層上下70m范圍內的岩層以10m為間隔劃分層段,確定地質變數,建立判別函數,定量地給出了小斷層存在的部位及其可靠程度,並得到了生產實踐的驗證。該方法突破了現有的僅用岩層底板標高研究斷層的局限姓,得出了礦井構造復雜程度與岩性、岩層組合關系有關的結論,為預測礦井地質小構造開辟了新的途徑。

『玖』 各類地質構造在煤層底板等高線圖上有什麼特徵

褶皺和斷層在煤層底板等高線圖上的表現:
(1)傾角不變時,等專高線平行等距;傾角變屬化,等高線間距變化;煤層走向變化,等高線為一組曲線
(2)向斜構造:呈一組曲線或封閉曲線,向斜軸兩側等高線對應出現,近軸標高低。等高線封閉時為煤盆構造,不封閉時為傾伏向斜。
(3)背斜構造:性質同向斜,只是等高線近軸部位高短軸背斜:曲線長圓形封閉穹隆構造:曲線最近圓形
(4)斷層:煤層遇斷層,等高線中斷,正斷層上下盤煤交線間無等高線,表示煤層缺失,逆斷層等高線重造(當斷層傾角大於煤層傾角時)。
(5)褶皺構造遇斷層向斜遇正斷層:上、下盤斷煤交線同名等高線平距上盤大;向斜遇逆斷層:上、下盤斷煤交線同名等高線平距下盤大背斜情況相反。
(6)斷層遇斷層時:如果煤層底板等高線遇斷煤交線中斷缺失、缺失部分為無煤區,則該斷層為正斷層或正斷層式移位。如果煤層底板等高線遇斷煤交線發生重迭,重迭部分為上下煤層重復區,則為逆斷層或逆斷層式移位。

『拾』 根據構造復雜程度,煤礦勘查類型劃分為哪四類

根據構造復雜程度,煤礦勘查分為以下四個類型:
1.簡單構造
區內含煤地層沿走向、傾向的產狀變化不大,斷層稀少,沒有或很少受 火成岩的影響。主要包括
(1)煤(岩)層傾角接近水平,很少有緩波狀起伏;
(2)呈現緩傾斜至傾斜的簡單單斜、向斜或背斜構造;
(3)只有為數不多和方向單一的寬緩褶皺。
2.中等構造
區內含煤地層沿走向和傾向的產狀有一定變化,斷層較發育,有時局部 受火成岩的一定影響。主要包括:
(1)煤(岩)層傾角平緩,沿走向和傾向均發育寬緩褶皺,或伴有一定 數量的斷層;
(2)發育有簡單的單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較多斷層,或局部有小規模 的褶曲或地層倒轉;
(3)發育急傾斜或倒轉的單斜、向斜或背斜構造,或為形態簡單的褶皺, 伴有稀少斷層。
3. 復雜構造
區內含煤地層沿走向、傾向的產狀變化很大,斷層發育,有時受火成岩 的嚴重影響。主要包括:
(1)受幾組斷層嚴重破壞的斷塊構造;
(2)在單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礎上,次一級褶曲和斷層均很發育;
(3)為緊密褶皺,伴有一定數量的斷層。
4.極復雜構造
區內含煤地層的產狀變化極大,斷層極發育,有時受火成岩的嚴重破 壞。主要包括:
(1)緊密褶皺,斷層密集;
(2)為形態復雜特殊的褶皺,斷層發育;
(3)斷層發育,受火成岩的嚴重破壞。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