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主要地質構造有哪些
❶ 高速公路一公里的造價是多少
在我國一般平原微丘區,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價為萬元左右,在山區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價接近4000萬元。
城口至開州高速公路總投資約234.6億,單公里造價約1.8億,建設難度最大,單個項目投資最高城開高速全面開工建設。為助力大巴山區交通扶貧,重慶高速集團正在構建渝東北三條扶貧大通道除了城開高速,還有奉(節)建(始)高速以及近期有望開建的巫溪—雲陽—開州高速。
城口至開州高速公路是國高網G69銀(川)百(色)高速的重要路段,總里程約128.5公里(其中開州至城口縣城段約110.4公里)。城開高速建成通車後,城口和開州兩地的車程將由現在的3.5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
(1)山東的主要地質構造有哪些擴展閱讀:
從黃石市投資和重大項目推進會議上獲悉,武漢至陽新高速公路黃石段今年8月開工建設,總投資126億元。據介紹,該項目起於大冶市東風農場南練山以東(鄂州與黃石交界處),止於鄂贛省界(陽新縣與瑞昌市交界處),與擬建的江西武寧至陽新(贛鄂界)高速公路對接。
路線總體呈從西北到東南走向,推薦方案全長約91公里,大冶境內51.34公里,陽新境內39.67公里。該工程是《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的重點項目之一,是我省「九縱五橫三環」高速公路布局14條武漢放射線中的第6條射線,也是我省「十三五」重點建設項目。
黃石著力發展和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和社會民生領域工程建設,計劃投資332億元,涉及交通基礎設施項目7個,分別為武漢至陽新高速公路黃石段、棋盤洲港區二期工程、黃石至武漢一級公路、S315河金省道改建工程、S203沿江大道、黃石山南地方鐵路改造工程、黃石通用機場建設項目。
❷ 長江水是從哪裡來的
長江水來自於抄青藏高原冰川融水。襲
源頭:
長江正源是一個寬闊的地理單元,它包括昆侖山至唐古拉山間的廣闊地域,東西長約400公里,南北寬約300公里,總面積達10萬多平方公里。
長江源(三江源之一):即長江的源頭、也即通天河的幾個源頭,在青藏高原腹地昆侖山脈和唐古拉山脈之間。
(2)山東的主要地質構造有哪些擴展閱讀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97km,比黃河(5464km)長900餘公里,在世界大河長度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
在世界大河水流量中,長江也居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亞馬遜河和剛果河。但尼羅河流域跨非洲9國,亞馬遜河流域跨南美洲7國,剛果河流域跨非洲7國,長江則為中國所獨有。
❸ 泰山世界地質公園的科研歷程
19世紀末,J.Bergeren(1899年)、H.Monko(1903年)、C.Airaghi(1902年)等人曾描述過寒武紀地層中的一些三葉蟲化石。
1903年,美國地質學家B.維里斯(B.Willis)和E.布萊克威爾德(E.Blackweider)在張夏、崮山等地測量了剖面,採集過化石,對地層作了初步劃分,其研究成果於1907年正式發表,將張夏、崮山一帶的寒武紀地層自下而上劃分為饅頭頁岩、張夏灰岩、崮山頁岩、炒米店灰岩。
1953年,盧衍豪、董南庭兩位教授重新觀察了張夏、崮山一帶的寒武系剖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把B.維里斯和E.布萊克威爾德所劃的饅頭頁岩自下而上再分為饅頭組、毛庄組、徐庄組,並把前兩個組置於下寒武統,把後一個組歸入中寒武統,炒米店灰岩再分為鳳山組和長山組,將張夏和崮山地區的寒武系確定為7個地層單位和17個三葉蟲化石帶。
1959年,位於泰山北側的張夏寒武紀地層剖面在全國地層會議上被正式定為華北寒武系標准剖面。
1958-1961年,北京地質學院在泰山地區進行1:20萬區調,將泰山變質岩命名為太古代泰山群,自下而上劃分為萬山莊、雁翎關、山草峪組等。
1960-1962年,山東地質局805隊開展包括泰安南留幅等23幅1:5萬區調聯測。
1963-1965年,山東地質局805隊進行1:5萬泰安幅區調,將泰山變質岩稱為泰山雜岩,劃分為望府山、笤帚峪、唐家莊、盂家莊、馮家峪等五個岩組。
1980年,應思淮研究員對泰山變質岩進行了專題研究,並出版專著《泰山雜岩》。
1981-1984年,山東礦業學院呂朋菊教授對泰山的形成進行了專題研究,並發表了《泰山形成及其年齡》一文。
1982-1984年,趙世英等進行紅門「桶狀構造」的專題研究,並發表《泰山紅門「桶狀構造」成因的探討》論文。
1983-1986年,法國雷恩大學江博明等,地科院沈其韓等,山東地礦局董一傑等對中國太古宙地殼演化進行專題研究,認為泰山雜岩的大部分為變質侵入岩(灰色片麻岩),稱之為望府山片麻岩,取得大量地球化學和同位素年齡資料。
1986-1990年,山東區調隊王世進等進行1∶20萬泰安、新泰幅修測。同期,地科院徐惠芬、山東地質一大隊董一傑等人對山東魯西太古宙綠岩帶和魯西太古代地層等進行專題研究,系統總結了泰山岩群的分布、層序、變質作用的特點,並出版專著。
1989-1990年,山東礦業學院呂朋菊教授等對泰山周圍重力滑動構造進行專題研究,發表了「泰山周圍太古界與古生界不整合面上滑動構造的發現」論文。
1990年,山東省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董一傑等發表《泰山地區太古宙雜岩體的地球化學特徵》論文。
1990-1993年,山東地礦局曹國權等人發表《魯西早前寒武紀地質》專著。
1993-1996年,地質礦產部地質研究所、山東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進行泰安市幅1:5萬區域地質調查。
1994-1995年,呂朋菊教授就泰山新構造運動的進行專題研究,發表了《新構造運動與現今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景觀》論文,並對泰山地質地貌進行總結,撰寫《泰山大全》之地質地貌篇。
1997年,地科院庄育勛等,山東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任志康等人在《岩石學報》發表論文《泰山地區早前寒武紀主要地質事件與地殼演化》。
1998年,山東地勘局地質調查研究院呂發堂等就其研究成果發表《泰山地區晚太古代「框架侵入岩」的地質特徵及稀土地球化學演化》論文。
1999年,地科院王新社等,山東地礦局第一地質大隊任志康等發表《泰山地區太古宙末韌性剪切作用在陸殼演化中的意義》論文。
2000年,地科院地質力學所張明利等發表《新生代構造運動與泰山形成》論文。
2002-2003年,山東科技大學呂朋菊教授等、泰山風景區管委會牛健等人進行泰山地質地貌特徵及地學價值評價專題研究,並發表《泰山的地學價值及其意義》論文。
❹ 世界上幾個主要油田
全世界目前已發現並開發油田共41000個,氣田約26000個,總石油儲量1368.7億噸,主要分布在160個大型盆地中。全世界可采儲量超過6.85億噸的超巨型油田有42個,巨型油田(大於0.685億噸)328個。其中最大的當屬沙烏地阿拉伯的加瓦爾油田,它探明的石油可采儲量為114.8億噸,天然氣儲量9240億立方米,相當於全中國探明石油可采儲量的兩三倍,是中國天然氣已探明儲量的一半左右(56.3%)。世界第二大油田是科威特的布爾甘油田,原始可采儲量105億噸,世界第三大油田仍屬沙烏地阿拉伯海上的薩法尼亞油田,原始可采儲量為50.5億噸。
加瓦爾油田位於波斯灣盆地,阿拉伯地台東緣的油氣區,沉積岩厚度達5000多米,主要產層為侏羅系阿拉伯組D段石灰岩。
該油田是一個巨型的背斜構造,含油構造長250千米,寬15千米,構造走向南北,其上分布六個高點,由南向北分別是哈德拉、哈維亞、烏德曼尼亞、舍德古姆、艾因達爾和法桑。
從1948?1957年先後在六個構造上發現石油,表明它是整體含油的特大型油氣田。波斯灣盆地集中分布著世界10大油田中的7個,其儲量佔10個大油氣田儲量的83.9%。
世界上有天然氣田26000個,探明儲量142萬億立方米,最大的氣田是俄羅斯的烏連戈依氣田,儲量為8.1萬億立方米。第二號大氣田是亞姆堡,儲量4.76萬億立方米,它們都分布在西西伯利亞盆地。該盆地儲量超過l萬億立方米的超巨型氣田有8個,其中包括世界上排前四位的四個儲量最大的氣田,所以說,西西伯利亞盆地是世界上天然氣富集程度最高的盆地。
烏連戈依氣田位於西西伯利亞盆地中部的烏連戈依長垣中部的烏連戈依背斜,長209千米,寬20~30千米,含氣面積5000平方千米。產氣層為白堊系?侏羅系砂岩儲層,氣層厚度大,物性好,具有統一的氣水界面(-1198米),是一個生物成因氣田。
❺ 山東省地質構造研究狀況
1.2.1 山東省地質調查工作程度
區域地質調查是構造格局和地質構造演化研究的基礎。山東省面積性正規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始於1958年,當時山東省地質局分別與北京地質學院、長春地質學院合組山東區測隊,開始進行1∶20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至1962年全面完成了山東省基岩出露區的1∶20萬區調工作(計23幅)。1960年還曾開展過沂蒙山地區的46幅1∶5萬填圖工作。其後山東地質局自組區調隊(805隊),於1963~1968年修測和編制了魯東地區的1∶20萬區調圖幅,並填制了全國第一幅1∶5萬地質圖——1∶5萬泰安幅地質圖。這一期間的區調工作稱為山東省的第一輪區調。
自1976年開始,原山東地質局部署了第二輪區域地質調查,這一階段的工作特點是1∶20萬區調與1∶5萬區調同時展開,專業隊和綜合地質隊以及院、校、所(包括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中國地質大學和原長春地質學院)共同承擔項目。共完成1∶20萬區調27幅,面積約124324km2,佔全省陸地面積的82%;完成1∶5萬區調191幅,面積67641km2,佔全省基岩面積的84%,佔全省陸地面積的43%。
自2000年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啟動以來,山東省進入了以1∶25萬區調為主的新一輪區域地質調查階段,已完成的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圖幅11幅,面積約97862km2,佔全省面積的63%。
1.2.2 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現狀
在全省第二輪區域地質調查工作和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的基礎上,地質科學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大大提高了地質研究程度和基礎地質科學的理論水平。地層學方面,已從岩石地層學、生物地層學發展到包括同位素年代學、層序地層學、化學地層學、地震地層學、磁性地層學、事件地層學等現代地層學多方面領域;沉積岩石學方面,已從岩性描述發展到包括現代沉積學、岩相學、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及沉積格架研究等多方面研究領域;岩漿岩石學方面,已從一般描述發展到包括區域岩石學、岩理學、侵入岩等級體制、侵位機制和成因等多方面研究,成因礦物學、同位素年代學、穩定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等技術和方法在岩漿岩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在變質岩方面,已從單純變質地層學和個別地區變質岩石學研究,發展到應用變質地質學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大面積區域變質岩系的岩石組合、原岩建造、變質相、變質相系、變質作用的PTt軌跡及其所反映的大地構造環境和地殼演化特徵,同時對不同變質作用類型和變質與變形作用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研究,電子探針技術在變質岩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地質構造方面,板塊構造的觀點、活動論的思想被普遍開始應用於構造研究中,建立了不同地區較完善的地質事件演化序列,造山帶和韌性剪切變形的理論、方法在基底構造的研究中廣泛應用。
據初步統計,自1991年以來國內主要地學期刊發表的有關山東省地學的文章有近1000篇,其中以有關蘇魯造山帶、金礦地質、岩漿岩、斷裂構造和濟陽坳陷地質構造演化等方面的文章居多。這些文章全面反映了山東省地質科學的研究程度。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蘇魯造山帶成為山東省地學研究的最大熱點,經過廣大地學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主要表現為:①認識到該造山帶主體由形成於新元古代的大量花崗質片麻岩組成,有少量超鎂鐵質岩、印支期侵入岩和變質表殼岩,對這些造山帶組成物質的分類、成因、形成條件、形成時代等進行了全面研究;②通過對超高壓變質岩岩石和礦物特徵、地球化學、成因、折返機制和PTt演化等的廣泛研究,探討了大陸深俯沖和造山帶形成的動力學過程;③對蘇魯造山帶構造格局劃分、結構構造特點、大地構造屬性、形成與演化等提出了一些新的認識和模式。
中新生代岩漿岩及其中的幔源包體的研究,是山東省地質研究的另一個熱點。通過研究,人們對中生代構造體制轉折、殼幔相互作用、金礦大規模成礦作用等有關大陸動力學過程有了深入的了解。
沂沭斷裂是山東省地質研究的傳統熱點,通過廣泛的研究與爭論,地質工作者對斷裂性質、活動期次、演化歷史等逐漸形成了大致相似的認識。
由於濟陽坳陷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地質工作者對其進行了廣泛研究,這些研究主要包括:盆地構造、盆地成因、盆地演化、層序地層、地球物理特徵與解釋等。
1.2.3 山東省大地構造研究簡況
對山東省大地構造劃分及演化的研究多見於區域地質調查報告、基礎地質專題報告及部分研究者論述大區域構造時涉及的山東部分,也零星見於有關研究論文中,全面、系統地研究山東省構造格架和演化的論著尚未見及。傳統的「槽台說」認為山東屬華北地台或中朝准地台。按黃汲清先生多旋迴槽台觀點,山東大地構造劃分為魯西斷隆、華北斷坳、膠遼台隆三個大地構造單元(二級);李四光先生創立的地質力學理論對山東的地質構造研究有較深刻影響,認為山東處於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和第二沉降帶兩個一級構造單元之上;根據陳國達先生地窪學說,山東為典型的地窪區(魯西),太古宙前屬前地槽階段,古元古代屬地槽階段,新元古代—古生代為地台階段,中新生代為地窪階段;張文佑先生的斷塊說理論和張伯聲先生創立的地殼的波浪狀鑲嵌構造學說,對山東的地質構造劃分和研究也都有影響。按照地體構造觀點,曹國權先生[8]對膠南地體進行了詳細研究。牛樹銀等認為[9],由於強烈的岩漿上侵,使得變質基底隆升、蓋層拆離滑脫,形成典型的魯西幔枝構造。
宋明春等[10]在進行山東省區域地質總結時,以板塊構造理論為基礎對山東大地構造單元進行了初步劃分:一級構造單元劃歸華北板塊和秦嶺-大別板塊結合帶,二級構造單元劃分為華北坳陷、魯西地塊、膠北地塊、沂沭斷裂帶,此外,劃分了7個三級構造單元,21個四級構造單元和80個五級構造單元。將構造演化階段劃分為陸核形成階段(>2900~2600Ma)、陸塊發生形成階段(2600~800Ma)、陸塊發展階段(800~205Ma)和濱太平洋構造發展階段(205Ma現今)4個階段。
1.2.4 山東省地質構造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山東省以往地質工作取得了很多重要進展,但隨著地質工作的深入,發現有許多地質問題仍然尚未解決,與本研究有關的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大地構造單元劃分遠未形成一致的認識。除以往按槽台觀點對山東省大地構造單元進行過系統的劃分外,部分研究者按照各自的觀點或理論進行了局部構造單元劃分,個別研究者按板塊構造觀點進行了粗略的劃分。這些構造單元劃分方案之間存在許多矛盾,對山東省構造格架和構造演化有不同的詮釋,在生產實踐中難以准確把握和應用。
2)蘇魯造山帶的大地構造屬性存在不同認識。20世紀80年代以來,地學工作者逐漸認識到該區是與周圍構造單元均不相連的獨立地體,並曾分別將其稱為構造混雜岩帶、膠南地體等,後來認識到它是秦嶺造山帶的東延部分,夾持於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之間。目前較一致的認識是:蘇魯造山帶是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之間的碰撞造山帶,是一個獨立的大地構造單元。但對其大地構造背景存在不同認識,大致可分為三種意見:一種認為它主體屬揚子板塊;另一種認為它主體屬華北板塊;第三種認為它主體屬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之間的微板塊。
3)對膠東中生代構造體制轉折的地球動力學機制缺乏統一的認識。華北東部中生代發生過構造動力體制的重大轉折,膠東地區是這一構造體制轉折事件的縮影,其表現形式主要包括:構造體制由中生代早期擠壓構造體制,向中生代中期-新生代伸展構造體制轉變;動力學體制由古生代-中生代早期不同陸塊的拼合向以陸內構造過程為主的動力學體制轉變;大規模地幔上涌、岩石圈減薄與地殼快速沉降;頻繁而強烈的岩漿活動;活躍的地質流體活動和大規模金屬成礦和油氣成藏作用。這些陸內動力學過程,引起了地學界的普遍重視,並提出了多種可能的假說,主要包括:板塊俯沖的遠程效應(包括庫拉板塊),鄰近塊體的綜合作用,中央造山帶大陸深俯沖後的陸內應力場調整、大規模區域性旋轉剪切構造作用,郯廬斷裂帶多期構造活動及其剪切深溶作用,華北與華南古板塊的碰撞造山作用,地幔岩漿底闢作用,地幔柱構造,岩石圈拆沉或根柱構造等。
4)地質構造研究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還有:對各種地質事件形成的大地構造背景缺乏深入了解;對各種構造形跡的成生聯系及其動力學條件尚不清楚;對地質構造演化的大陸動力學原因難以解釋;對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生代等重大構造體制轉折的動力學過程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筆者認為,解決山東省大地構造研究中存在問題的關鍵是,系統研究山東省各時代沉積、岩漿建造形成的構造背景、動力學意義,將各時代地質事件有機結合起來並與中國乃至全球構造演化聯系起來。大陸動力學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為我們重新審視山東省構造格架及演化提供了可靠的手段和途徑;山東省以往較高的地質調查和地質研究程度,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大地構造背景和動力學演化的基礎;前人研究過程中發現或提出的大量問題,為我們指出了研究的方向。
❻ 山東省所有5A級風景區
山東省5A級景區有11個,分別是:曲阜三孔(曲阜市)、泰山景區(泰安市) 、沂蒙山旅遊區(臨沂市)、蓬萊閣旅遊區(蓬萊市)、威海劉公島(威海市)、嶗山景區(青島市)、台兒庄古城(台兒庄)、天下第一泉景區(濟南市)、龍口南山景區(龍口市)、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古城旅遊區(濰坊市)、山東省威海市華夏城旅遊景區(威海市)。
一、曲阜三孔
山東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曲阜「三孔」,是中國歷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淀、悠久歷史、宏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
山東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孔夫子生前在此開壇授學,首創儒家文化,為此後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深深地打上了儒學烙印。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了整個中國的思想、政治和社會體系,成為整個中國文化的基石。1994年孔廟、孔林、孔府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孔廟,公元前478年始建,後不斷擴建,至今成為一處佔地14公頃(1公頃=10000平方米)的古建築群,包括三殿、一閣、一壇、三祠、兩廡、兩堂、兩齋、十七亭與五十四門坊,氣勢宏偉、巨碑林立,堪稱宮殿之城。
孔府,建於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之地,西與孔廟毗鄰,佔地約16公頃,共有九進院落,有廳、堂、樓、軒463間,舊稱「衍聖公府」。孔林,亦稱「至聖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林牆周長7千米,內有古樹2萬多株,是一處古老的人造園林。
二、泰山景區
泰山風景名勝區(Mount tai scenic spot):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森林公園,中華國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中國書法第一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岳、泰岳,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亘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42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
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自然的泰山,彰顯著自然的神奇;文化的泰山,印證著文化的神聖。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
三、沂蒙山旅遊區
沂蒙山旅遊區,是根據山東省旅遊局部署,由蒙山、沂山地理坐標跨區域組成的旅遊區,只是作為旅遊品牌概念出現;與由蒙山山系和沂水流域所構成的沂蒙山、沂蒙革命老區、沂蒙老區、沂蒙山區、沂蒙地理有著本質區別。
沂蒙山旅遊區位於山東省中南部,蒙山與沂山相隔180公里,分別隸屬臨沂市和臨朐縣各自管轄。主要包含蒙山雲蒙景區、龜蒙景區,核心景區面積148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齊長城所在地、世界著名養生長壽聖地。
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
四、蓬萊閣旅遊區
蓬萊閣風景區,位於山東省蓬萊市區西北的丹崖山上,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面積1萬8千5百平方米。蓬萊閣始建於北宋嘉佑6年(公元1061年),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
五、威海劉公島
劉公島位於山東半島最東端的威海灣內,人文景觀豐富獨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戰國遺址、漢代劉公劉母的美麗傳說,又有清朝北洋海軍提督署、水師學堂、古炮台等甲午戰爭遺址,還有眾多英租時期遺留下來的歐式建築,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艦」之稱。
其北部海蝕崖直立陡峭,南部平緩綿延,森林覆蓋率達87%,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譽。劉公島自1985年由封閉的軍事禁區對外開放以來,景區風景名勝資源保護利用取得豐碩成果。1985年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
1999年劉公島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文明風景區」。2011年晉升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主要景點有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劉公島博覽園、劉公島鯨館、旗頂山炮台、東泓炮台、鐵碼頭等景點。
六、嶗山景區
嶗山,位於青島市東部,古代又曾稱牢山、勞山、鰲山等。它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嶗山的最高峰名為巨峰,又稱嶗頂,地處北緯36°10′,東經120°37′,海拔1132.7米,峰頂面積約1.5平方公里,為嶗山的主峰。是中國海岸線第一高峰,有著海上「第一名山」之稱。當地有一句古語說:「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
嶗山,東高而懸崖傍海,西緩而丘陵起伏,山區面積446平方公里。山脈以嶗頂為中心,向四方延伸,尤以西北、西南兩個方向延伸較長,形成了巨峰、三標山、石門山和午山四條支脈,嶗山的余脈沿東海岸向北至即墨市的東部,西抵膠州灣畔,西南方向的余脈則延伸到青島市區,形成了市區的十餘個山頭和跌宕起伏的丘陵地形。
七、嶗山景區
台兒庄古城,位於京杭大運河的中心點,坐落於山東省棗庄市台兒庄區和魯蘇豫皖四省交界地帶。古城肇始於秦漢,發展於唐宋,繁榮於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稱(清乾隆賜)。古城佔地2平方公里,11個功能分區、8大景區和29個景點,是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古城。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有「中國最美水鄉」之譽。
台兒庄古城,被世界旅遊組織稱為「活著的古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台兒庄古城內有古河道、古碼頭、中華古水城、台兒庄大戰紀念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與波蘭首都華沙同屬世界上僅有的兩座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炮火毀壞而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重建的城市。
八、天下第一泉景區
趵突泉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五龍潭。趵突泉面積達158畝,是以泉為主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特色園林、國家首批重點公園。趵突泉位居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見於古代文獻的濟南名泉。
趵突泉是泉城濟南的象徵與標志,與濟南千佛山、大明湖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趵突泉周邊的名勝古跡枚不勝數,尤以濼源堂、觀瀾亭、尚志堂、李清照紀念堂、李苦禪紀念館等景點最為人稱道。2016年9月5日下午,趵突泉泉群省級地質公園揭牌開園。
九、龍口南山景區
南山旅遊風景區位於山東省煙台市龍口市境內景色秀麗的盧山之中,景區內的南山禪寺、香水庵、靈源觀、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等景點均系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遺跡,千年古剎,可謂聖地重光,更添新顏。古建築群中的亭榭廊塔,山林水系,依山構造,古樸典雅,迤邐壯觀,氣勢宏偉。
十、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古城旅遊區
青州古城是古九州之一,有7000餘年的發展史,5000餘年的文明史,十二年的國都輝煌,先後存在過廣縣城、廣固城、南陽城、東陽城、東關圩子城、旗城等六座古城池。
2013年11月18日,青州被國務院評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017年2月16日,國家旅遊局面向社會公示了20家新5A景區,濰坊市青州古城景區入選5A級景區。2017年2月25日,濰坊市青州古城新晉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十一、山東省威海市華夏城旅遊景區
威海華夏城景區隸屬於華夏文化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於美麗的海濱度假城市威海,是以展示東方古典文化為主的大型生態文化景區。2017年2月25日,山東省威海市威海華夏城景區晉升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威海華夏城景區,中國生態環保第一城,是華夏文旅集團從2003年伊始歷經10餘年修復威海龍山的44處礦坑,將環境治理與旅遊開發相結合的重要成果,歷經「愚公移山」、「鳳凰涅槃」式的艱苦卓絕。
景區先後入圍「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主題公園」,榮獲「中國創意產業最佳園區獎」,並被山東省文化廳評為首批山東省文化產業示範園區、被評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休閑漁業示範基地。
(6)山東的主要地質構造有哪些擴展閱讀:
一、山東省介紹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西北與河北省接壤,西南與河南省毗鄰,南及東南分別與安徽、江蘇兩省相望。
中部為魯中山區,地勢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伸入黃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畿,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均臨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鄒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滕州的墨子、軍事家孫子等,均出生於今山東。姜太公在臨淄建立齊國,成就了齊桓公、管仲、晏嬰、鮑叔牙、孫武、孫臏、鄒衍等一大批名人志士;齊國還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
山東省是中國的經濟第三大省、人口第二大省、中國溫帶水果之鄉,國內生產總值穩居全國第三名,佔中國GDP總量的1/11。2013年,山東與廣東、江蘇,一起被評為中國最具綜合競爭力省區。
山東是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運動會,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2014年世界盃帆船賽、世界園藝博覽會、APEC貿易部長會議,2015年世界休閑體育大會、國際歷史科學大會舉辦地,2018年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舉辦地。
2017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72678.18億元,山東人均GDP達到72851元。
二、山東省4A級景區(部分)
孫臏旅遊城、曹州牡丹園、汶上寶相寺、聊城姜堤樂園、聊城東昌湖、青島海底世界、青島海濱風景區、中國寶石城、日照萬平口海濱風景區、沂水天然地下畫廊
沂水地下大峽谷、東平湖風景區、日照五蓮山風景區、濟南千佛山、微山湖濕地紅荷旅遊區、威海銀灘旅遊度假區、威海華夏城、威海石島赤山風景區
威海仙姑頂景區、微山湖風景區、蓮花湖(汶上)濕地公園、漢諾庄園、慶雲海島金山寺、周村古商城、原山國家森林公園、天宇自然博物館、水泊梁山風景區
沂水彩虹谷、鄒城市嶧山風景區、鄒城三孟旅遊區、滕州盈泰溫泉度假村、新泰蓮花山、冠世榴園、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威海成山頭風景名勝區、沂水天上王城
❼ 模型三十五 山東焦家-玲瓏式金礦床找礦模型
一、概 述
焦家 - 玲瓏式金礦床主要產在中國山東省膠東半島北部的膠東成礦帶。該帶是我國目前探明金儲量最大和發現特大型礦床最多的地區。膠東金礦帶內產出的礦床類型主要為破碎蝕變岩型 ( 焦家式)和石英脈型 ( 玲瓏式) ,統稱為焦家 - 玲瓏式金礦床。國外通常把此類礦床納入中溫熱液金礦床范疇,也有人將它納入造山帶型金礦床 ( D. I. Groves,2003) 。礦帶在構造上位於中朝准地台東部膠遼隆起區 ( 圖 1) ,並處在中國東部中生代活化陸緣的中段,成礦作用主要與燕山期的花崗岩有關,古老的太古宙基底為成礦提供了礦源層。礦化受 NE 向和 NNE 向斷裂控制。根據礦床空間展布方式,可以分為招掖、棲霞和牟乳 3 個成礦區 ( 圖 1) 。
圖 1 中國膠東地區金礦床地質簡圖( 引自裴榮富等,1998)
焦家式 ( 破碎蝕變岩型) 金礦床主要產在膠東群與花崗岩體接觸帶或岩體內部,礦體位於主斷裂下盤,呈大脈狀,連續性好,礦石為含金蝕變碎裂岩和含金碎裂花崗岩。其代表性礦床為焦家、尹格庄、河西、新城等。玲瓏式 ( 石英脈型) 金礦床主要產在玲瓏花崗岩中,少數產於膠東群中。礦脈呈分支、復合、成群出現,其代表性礦床為玲瓏、金青頂、鄧格庄金礦床。對於這兩類礦化的空間關系的認識一直都存在較大的分歧。一種觀點認為 「上有石英脈型,下有蝕變岩型」; 而與之相反的觀點認為 「上有蝕變岩型,下有石英脈型」。雖然上述兩種觀點均有其一定的證據,但都不能解釋如下地質事實: 兩種礦化類型似乎多呈現出水平分帶特徵。如玲瓏礦田,NE 向的破頭青斷裂帶中的台上金礦和東風金礦床都屬蝕變岩型,從破頭青斷裂向下盤外側,由過渡型 ( 石英脈型與蝕變岩型共存) 漸變為石英脈型; 即以石英脈為中心,向兩側或兩端變為蝕變岩型。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石英脈型和蝕變岩型礦化並沒有本質的區別,它們只是容礦空間多樣性的表現,是容礦構造中構造岩變形程度不同的結果。因為區域規模的斷裂形成早,經歷了多期變形的疊加,是每次變形中應力釋放的場所,構造岩破碎程度高,其內部空間一般呈連續的彌散狀,在成礦熱液作用下,發生以交代作用和滲透作用為主的成礦作用,形成蝕變岩型礦化。而次級斷裂或小規模的斷裂活動期次相對較少,構造岩破碎蝕變程度較低,多形成連續或不連續的開放空間,利於成礦熱液充填,形成石英脈型礦化。在區域規模斷裂中,一般從中心向外變形程度逐漸降低,因而斷裂中心為浸染狀礦化,向外漸變為細脈和浸染狀礦化,再向外漸變為石英 - 硫化物細脈狀礦化。所以兩種類型礦化呈現水平分帶,而不是垂直分帶。當然在石英脈的上部或下部,圍岩 ( 構造岩) 也可以形成蝕變岩型礦化。
據統計,至 2004 年膠東地區已查明資源儲量的金礦床有 109 處 ( 表 1) 。
表 1 中國山東省焦家 -玲瓏式金礦代表性礦床
圖 7 山東招 - 掖金礦帶金礦床岩石地球化學異常模型( 引自鄒光華等,1996; 李惠等,1999)
圖 8 山東牟 - 乳金礦帶金礦床岩石地球化學異常模型( 引自鄒光華等,1996; 李惠等,1999)
鑒於焦家 - 玲瓏式金礦床受斷裂構造控制,在區域地球化學普查過程中,以斷裂 ( 或裂隙) 充填物如石英脈、蝕變岩為取樣介質,可增強地球化學異常強度,提高找礦效果 ( 施俊法等,1994) 。
( 崔書學 施俊法)
❽ 世界上哪個城市的佔地面積最大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
呼倫貝爾市總面積25.2777萬平方公里,占自治區面積的21.4%,相回當於山東省與江蘇省兩答省面積之和。
呼倫貝爾市境內大興安嶺森林面積12萬平方公里,呼倫貝爾草原面積8萬平方公里,有有3000餘萬畝耕地。 市境內的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 是全國旅遊二十勝景之一。
(8)山東的主要地質構造有哪些擴展閱讀
其它世界之最還有:
1、最小的城市:荷蘭海牙馬德羅丹小人國(僅為1.8平方公里)
2、最南端的城市:阿根廷烏斯懷亞
3、最北端的城市: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朗伊爾城(位於北緯78度)
4、離海洋最遙遠的城市:烏魯木齊
5、人口最稠密的最北端小鎮:挪威斯瓦爾巴群島新奧爾松
6、最早用鮮花報時的城市:日內瓦
7、人口最密集的島嶼:鴨脷洲(香港,面積1.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60,000人)
❾ 山東省泰山的地質構造
泰山地處我來國東部大源陸邊緣構造活動帶的西部,位於華北地台魯西地塊魯中隆斷區內,是華北地台的一個次級構造單元。泰山地區在太古時代經歷了劇烈的地殼抬升和沉降,終於在3000萬年前形成了今天的泰山。泰山地區的寒武紀片麻岩群是華北台地的基底,地層剖面出露齊全,化石豐富,保存完好。泰山雜岩形成於太古代,年齡在20億年左右。泰山有豐富的地殼運動遺跡,在地質方面有豐富的研究成果,並設有著名的地質研究基地,具有世界意義的地質科學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