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資中怎麼去聖靈山地質公園
① 內江周邊哪些景點適合帶孩子去玩
1、白雲山
走進白雲山
白雲山景區位於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境內,位於資中縣城西南20公里,白雲山雄距於林區內面積56平方公里,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白雲山分為八大景區:竹影泉香、深谷聞鶯、一路松風、林海浮鯨、石經摩天、雲端觀海,潭邊照影、翠湖泛舟。 主景區竹影泉香是清乾隆資州知州本著(滿族)在此築一土木結構四合院平房,作夏日避暑之地,山寨四周遍植楠竹,株株婷婷玉立,清風徐來,婀娜多姿.房後岩縫中有山泉湧出,清冽甘甜。寨四周築石圍牆,厚約兩米,離寨不遠有一奇特龍眼石,大如磐,上有兩眼,均為二尺見方,深約一尺的石凼,蓄滿清水,久不幹涸。
地址:距綿竹市區15公里
2、清代一條街
清代一條街位於內江,它以簡朴濃郁的清代風格吸引著廣大遊客。清代一條街原名新正街,建於清光緒31年,因臨近州衙,一般為訴訟、報告的人歇息侯信,因此,全是旅店、飯館、茶樓、酒店。時至今日,這條街仍以飲食業為主,全街有40餘家店鋪經營著資中的名小吃、茶樓、餐館等。
地址:資中縣新正街
3、張大千紀念館
走進張大千紀念館
張大千紀念館位於內江市東興區東桐路圓頂山,西林寺西側,南臨沱江,與市中區僅一江之隔,為紀念這位1899年生於內江的當代第一畫家而修建。紀念館佔地31.46畝,主體建築有大風堂、畫苑,配有長廊、亭、榭、水池、花園、山石等,採用三合院、四合院幾重進院落式布局,獨具民族民居建築風格。 館內收藏並展出大千先生各個時期的藝術作品,介紹了國畫大師一生的藝術成就和藝術生涯。館內園林布局精巧、環境幽靜,是內江市區內風景秀麗的名勝.
4、聖靈山地質公園
景區以聖靈山大溶洞為主體,聖靈山大溶洞號稱亞洲最長的溶洞,共43公里,分上、中、下、底四層,現已向遊客開放5.8公里. 溶洞內景觀眾多,最著名的景點有迎賓塔林、貴妃池、山路十八彎、巨人腳 印、東方巨龍、海底世界、佛祖、莫愁湖莫愁女、七仙姑下凡、牛郎織女、洞中塔林、聖靈火炬、孔子問樂、會唱歌的石頭等396處。地址: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金李井鎮歸沙路
5、內江大自然溫泉
大自然溫泉位於風景秀麗的樂賢半島內,距內江市主城區約兩公里。溫泉區總體佔地面積26畝,擁有瀑布池、魚療池、氣泡池等功能各異的特色露天溫泉池20個。大自然溫泉屬硫酸鹽泉質,對人體消化道、內分泌、皮膚病等有獨特的療效。大自然溫泉室外溫泉區融入了巴渝傳統濃郁文化風格,著力打造都市中的溫泉生活理念,推崇健康、養生、快樂、時尚的休閑生活。
地址:四川省內江市樂賢鎮大自然景園內
6、隆昌石牌坊
位於中國四川省隆昌縣境內,現存清代時期的石刻牌坊群堪稱中國石牌坊之冠。現存石牌坊共17座,石碑4座,分別分布在隆昌縣城北關和南關,其中北關(道觀坪)7座,南關(春牛坪)6座,另有4座分布在相應村鎮。目前,在我國其它省份也偶見石牌坊,但唯有隆昌的石牌坊群是呈規模、分類別出現的,且建造工藝精湛、造型端莊、雕刻精細、保存完好、寓意深遠,實屬全國罕見,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價值和完美的藝術價值。2001年06月25日, 隆昌石牌坊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地址:內江市隆昌縣金鵝鎮南北二關(成渝古驛道古關隘)
② 內江哪兒好玩
離開內江
③ 從自貢到內江資中聖靈山怎麼走
從自貢直接坐大巴車到資中,再在資中城南汽車站轉車做(金李井/鐵佛/連界)路線的車都可以到到聖靈山。
④ 內江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在內江市區呢就張大千紀念館、聖水寺吧。如果要去我老家隆昌,可以看看石牌坊。
⑤ 內江那些地方好耍
內江將在2009年底申辦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旅遊業是內江市的一大支柱產業。回四川省最大的城市休答閑廣場----大洲廣場(就在內江市中區沱江邊)、國家4A級景區——張大千紀念館(在東興區,乘公交可到)、資中古城(乘車到資中就可以了,在資中北門);省級風景名勝區——重龍山(在資中北門)、白雲山(在資中客運站乘車可到)、古宇湖(乘車到隆昌就可以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資中文廟、武廟(都在資中北門,資中古城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羅泉古鎮、省級歷史文化名鎮——鐵佛古鎮(在資中車站內乘車到羅泉或鐵佛);亞洲最長溶洞——資中聖靈山大溶洞(在資中車站乘到鐵佛或羅泉的車在半途可以到)等。城區還有西林寺、聖水寺、俞培倫紀念館
⑥ 內江怎麼坐車到資中聖靈山大溶洞
成都坐車到資中,資中坐公交車到聖靈山大溶洞。。
⑦ 資中有什麼旅遊景點嗎》
風景名勝
重龍山風景名勝區 重龍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資中城東北隅,1993年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2002年又評為國家2A級風景名勝區。
資中文廟
資中文廟坐落在成渝線上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資中城區。資中文廟總佔地面積7035平方米,建築面積2608平方米。這里交通極為便利,成渝鐵路、成渝公路(321國道)、成渝高速公路及沱江河能平安地把各地遊客接送到資中。這里距我國西部兩個大都市均較近:成都來資中僅140公里,一個鍾頭多一點的路程;重慶離資中也只有200公里,兩個小時就能抵達。人們要來參觀游覽四川保存完善的四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文廟之一的資中文廟(另外三個是德陽、富順、犍為文廟),真是太方便,太快捷了。 罕見的文廟三絕:照壁 、孔子站像、孔子牌位。
資中武廟
資中武廟又稱關公祀祠。面南背北的資中武廟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國家2A級風景名勝區重龍山腳下,距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廟僅100來米左右,這一地兩「國保」級文物對峙相依之景,全國實屬罕見。資中武廟佔地3731平方米,建築面積1608.8平方米,由外月池、照壁、七星門(以上已毀)、朝貢殿、關聖殿、啟聖宮、三義祠、左右廂房、廊道、鼓樓、鍾樓、演武場組成。
中國唯一的鹽神廟
中國唯一的鹽神廟坐落在四川省級歷史文化名城資中縣的羅泉鎮。走進青石鋪成的五里長街,跨過古色古香的子來橋,拐彎就是座落在河東街的鹽神廟了。重檐三級、翼角高翹的鹽神廟,為佔地1964平方米、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的大型四合院布局。
甘露寺
甘露寺位於資中城西40華里的甘露鎮東北面廣濟山中的枇杷叢林中,前臨沱江,後背龍洞,依山而建,重檐翼角,巍峨雄偉。
「清代一條街」
清代一條街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在縣城中心偏西處,仿成都「勸業街」而建的一條南北走向的小街。因滴水瓦當上都燒刻有「新正」、「大吉」字樣,又時逢光緒推行「新政」,故命名為「新正街」;又因它具有很強的南方清代建築特色,我們稱之為「清代一條街」。這條街長112米,寬5.1米,兩旁全是清一色的高9.45米的兩樓一底帶挑梁的木質建築。
建春門
建春門又叫大東門,是九座城門中最古老而又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資中的城牆始建於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方圓僅三里且為土牆,唐、宋時對其多次維修或增建,但至元代就塌毀了。明孝宗弘治年間(1488年~1505年)開始復修,既改土牆為石牆,又增高加厚。明武宗正德和世宗嘉靖年間(1506~1566年),進一步整修,以後又不斷維修、擴建,還把城東北隅的重龍山也圍了起來,逐漸形成城牆周長一千三百六十三丈二尺、高一丈六尺、厚一丈一尺,垛高二尺五寸,馬牆高三尺,城門九座的格局。
重龍鎮南華宮
南華宮是廣東人建的會館,在資中有21個之多。重龍鎮南華宮建於清乾隆年間,坐北朝南,由山門、戲樓、內壩、耳樓、正殿、寢殿、中殿、後殿、兩側廂房、鍾鼓樓組成。後兩殿為歇山式建築,前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築。寢殿獨立於正殿和中殿之間,為四中心柱,檐柱穿逗結構,四周為廊道,左右是三拱小旱橋,裝飾凸凹石刻欄桿,吊瓜、檐枋,精細雕刻人物花草。整個建築內幽外闊,古樸典雅。
羅泉古鎮
羅泉古鎮,長街五里,十彎九曲,形似蛟龍,伴河而卧,故有「川中第一龍鎮」之美譽。在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在珠溪河畔連綿蒼翠的群山峽谷里,深藏著一座古鎮,這就是全國100個千年古鎮之一的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資中羅泉鎮。這里距資中城西50公里,離成渝高速公路球溪站17公里,班車來往方便,自駕車進出快捷。
鐵佛古鎮
鐵佛古鎮位於資中與威遠交界處的景尼山上,距資中城西24公里,距成渝高速公路魚溪站出口十來公里。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建成,嘉慶、咸豐、光緒相繼培修。鐵佛鎮最初名老店子,僅有幾間店鋪。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人們將近一公里的太平場的一尊鐵佛(明萬曆三年—1575年鑄,高1.4米)遷搬到附近新津寺時,途經此處,放下歇息,鐵佛生根,再也搬不動了。於是僧人融亮在此建廟,取名鐵佛寺,小鎮因此鐵佛寺而得名。
白雲山、白雲湖風景區
資中白雲山景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資中縣境內,面積56平方公里。白雲山景區有大面積茂密的森林,是川中地區的「綠色明珠」。主景區白雲峽長6公里,兩崖峭壁千仞,怪石嶙峋,林木參天,藤草密布。湖面寬50-200米,湖水清澄碧綠,水鳥成群,具有「奇中透幽,幽中含奇」的誘人魅力,宜於泛舟游峽。白雲山有「川中小青城」之稱,有108個山頭,峰巒疊翠,連綿起伏,上下森林密布,林海茫茫,幽谷深壑縱橫交錯,懸崖絕壁隨處可見。最高峰海拔733米,相對高差達430米。區內有人工湖泊4個。現在開發為渡假山莊。近年來的持續乾旱將是白雲湖最大的威脅!
聖靈山風景區
聖靈山風景區位於資中城西,由聖靈山大溶洞、天坑、恐龍腳印遺址和聖靈寺組成。它距縣城十三公里,離成渝高速公路魚溪站出口僅三公里。聖靈山風景區旅遊面積可達五平方公里。 聖靈山大溶洞在聖靈山半山腰,貫穿十九座山峰十六個山丘五個湖泊三條峽谷,現僅開發了一部分,全長13.8公里,深入地下296米,是亞州最長的溶洞之一,是我國西部淺丘陵地區非常珍貴的一大景觀。2006年四川省政府又核准聖靈山大溶洞為省級地質公園。
羅泉溶洞
羅泉溶洞座落在羅泉鎮東1.5公里的半山腰,洞內幽深曲徑,長達2公里的暗河淙淙流淌,彎曲不知去向。彎腰涉水,逆流而上,燈光所及,奇堆怪石,朴朔迷離。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石乳石筍遍陳,石花石樹俏立。洞中的路,不大好走:時而寬大,時而窄小;時而平坦,時而坎坷;時而乾涸,時而泥濘;時而燈光明亮,時而伸手不見五指。有的地方可以直立行走,有的地方卻要側身而過,還有的地方需伏身鑽進,有的地方甚至只能匍匐前行。
龍江湖
資中城西北36公里的龍江鎮,有一個風景如畫的龍江湖。龍江湖在龍江鎮東北小蒙溪河右岸支流高洞河下游,地處蒙溪河與兩渡河分水嶺的開闊地,長22公里,最寬處1.2公里,水域面積5.2平方公里,曲線周長100公里。
九龍峽
九龍峽(又稱紅衛堰)位於資中城東3公里,全長5公里,水面寬50米,深20~30米,水域面積2.5平方公里。九龍峽風景宛如桂林風光,故有「小桂林」之美譽。 沱江「三峽」之月亮峽 月亮峽處於資中境內登瀛岩至歸德鎮一段,全長21公里。發源於四川盆地西北緣九頂山、全長634公里(從綿遠河頭起)的沱江,也而有「三峽」。這「三峽」互不相連,彼此相距較遠。這「三峽」是上游的金堂峽,下游的石灰峽,中游的月亮峽。
板栗埡高洞瀑布
從資中縣城出發,沿老成渝公路(321國道)西行至164公里路標前500米左右(即老地名大松樹下面),路北有一條小路,順小路北行7、800米,西側有一峽谷,這就是鮮為人知的高洞瀑布景點。
東、西岩石刻
資中石刻多姿多彩,尤以城區附近的東、南、西、北岩石刻最具代表性。在重龍山綿延155米的北岩石壁上,共鑿有神龕172個,雕刻石像1713尊。 西岩石刻在城西兩公里的御河溝,溝長500多米,寬60餘米,中間有一小溪流入沱江。 東岩石刻在城東2.5公里的東塘灣羅漢洞。
趙 雄 墓
趙雄墓,在城西北十餘華里的回灣宰相溪官墳灘趙家墳,墓門是石築斗拱屋脊,石槨雙室,內有中壁相通。墓長3.85米,寬1.8米,高3米。右室上陰刻有前呼後擁車馬、隨從、幡旗各種圖案,上書「衛國文定大夫」;左室壁上刻有角、氏、心、亢、房、箕等二十八宿文字。此外,在墓門及前、後、左、右室壁上,一共刻了155人,馬38騎。 羅泉古鎮在四川仁壽、威遠、資中三縣交界的深丘中,隱藏在沱江支流珠溪河旁。它的聞名得於清朝中葉鹽井的發現,那時羅泉鎮商賈雲集,熱鬧異常。而如今只留下一座保存尚且完好的鹽神廟透著遠古的蒼涼。 走過古鎮的古街古廟,在十彎九曲的青瓦木房間走入古鎮人的悠閑。你會感受到,歷經滄桑的羅泉人勤勞朴實、憨厚大方。女人們喜歡在親密的聊天中忙碌自己手中的針線活,老人們一邊喝茶一邊聽戲,溫暖的陽光照在他們滿足的臉上。僅五里長的老街上茶館就有十多家,生意頗為興隆。在這里的任何一個茶館,可以邊喝碗蓋茶,邊擺"龍門陣"。聽老人們用地道的天府話講述古鎮輝煌的昨天。 以產鹽而聞名天下的羅泉,其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秦代,至清朝時鹽業開發已達到頂峰,清光緒年間,羅泉已有鹽井1500餘眼,所產的井鹽於1925年獲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獎。那時的羅泉商賈聚集,馬嘶騾叫,熱鬧非凡,當地的鹽神廟便是最好見證。鹽神廟建於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鹽神廟是古鎮的曾經輝煌的重要標志。廟內供管仲為鹽神,關羽和火神則作為管仲的輔佐相伴左右,整個鹽神廟重檐三級,翼角高翹,正殿屋頂的群龍嬉戲搶寶圖,雖經百年風吹雨打仍栩栩如生。 如今鹽神廟成了古鎮人聚會的場所。人們坐在鹽神廟大殿的石階上懶洋洋地曬太陽。進殿門鑽過舊戲台,來到空曠的廟前廣場,四周的耳樓、側房、走廊經歲月的沖刷已失去昔日的色彩。拾階登上大殿,透過大殿的天井,能清晰看見藍天上一朵朵白雲飄過。十餘根粗大的木柱支撐著古廟,房檐上的野草,搖曳在風中像在述說著古鎮久遠的歷史。 隨意穿梭在羅泉的大街小巷,你都會感受到小鎮古老而淳樸的氣息。不過羅泉現在也面臨著和許多其他古鎮一樣的窘境:不斷發展的城鎮建設已經越來越大的威脅著小鎮的存在。作為旅遊者,依然希望希望若干年後,踏上這座古鎮的時候,還可以看見古鎮人在悠閑而安逸的生活著,還可以感受到那絲古老而淳樸的氣息,看到優雅而古樸的古建民居。 行知提示: 1、交通: 可自駕車走成渝高速公路至球溪,車速最好不要超過100公里/小時,車程約1小時,上路費45元。也可走老成渝公路,但彎道較多,車流、人流量較大,需中速謹慎駕駛,行車時間約需2小時30分鍾。球溪河到羅泉22公里,路況尚可,行車時間約30分鍾。成都荷花池客運站每天上午9時有班車直達羅泉,票價20-25元,普通客車。羅泉至鐵佛17公里,有班車通行票價約3元。 2、住宿:鎮內住宿條件一般,應選干凈、安全的旅館或招待所住宿,價格5-10元/人。 3、特色美食:豆腐筵席,是用石磨磨製而成,其特點是細、白、嫩、綿,烹調出來具有麻、辣、燙、鮮、香的特色。 4、羅泉古鎮是拍攝古鎮的好地方,所以需要攜帶適合拍攝古鎮風景的相機鏡頭和膠片 鐵佛鎮為省級重點保護古鎮。位於資中縣城西36公里處.古鎮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聚落形若鋸鐮,人口約2000。清代老街東西向略呈弧形,依山勢按3層布局,進街9處石梯拾級而上,經3道柵門,一層高一層,層層分明。 居民住宅仍保持清中葉建築特色,單元中大部分有天井或花園,房屋多系木質或磚木穿榫結構,屋檐、斗拱、挑方雕刻別致,風火牆伸至街沿,上沿磚砌斗拱向街心伸展,架起檐梁,青瓦屋面,屋檐互琢花紋圖案。1918年建的新街向南直伸,建築別具一格。從古鎮建築的適用功能上看,前人顯然經過了精心策劃。街道隨石梯沿斜坡曲折而上,中間時有一些可供休息、迴旋的平台。一堵堵造型優美的封火牆聳立於房舍之間,偏屋從瓦到壁,從窗到坎,一切都是那樣協調與自然,是坡地建鎮的特例。 資中文廟,建於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坐北朝南,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仿山東曲阜孔廟格局,有萬仞宮牆,內外月池,靈星門,大成門,鍾鼓樓,東西兩廂,大成殿,崇聖祠。琉璃蓋頂,紅牆黃瓦,金碧輝煌,古色古香,至今保存得相當完好,是著名的游覽勝地。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的創始者。他對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教育及政治等的貢獻是巨大的,理應受到人們的敬重。加之歷代被封為「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等至高無上的榮銜,於是州州修文廟,縣縣祭孔子。 資中文廟照壁建於清同治年間,長19.5米,高6米,壁間7孔直徑1.7米圓形鏤空雕塑,圖案為「雲海波濤」、「蟹蝦魚龍」、「水宮龍府」、「亭塔園林」、「鷹翔魚躍」、「龍鳳呈祥」、「魚躍龍門」等故事,寓意古代士子如江河中的魚,只有不斷努力進取,經尊孔尊儒的教化,最終方能跳過龍門。 資中武廟: 武廟,又稱關帝廟,是古代供祀三國時關羽的廟宇,位於風景秀麗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重龍山腳下,與資中文廟相距100餘米。 資中武廟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清乾隆、同治時先後三次修葺,建築布局與文廟相似。武廟佔地面積3731平方米,現存建築面積 1608.8平方米,由外月池、照壁、七星門(以上毀)朝貢殿、關聖殿、偏殿武星殿(啟聖宮)、三義祠和左右廂房、鍾鼓樓、廊道、院壩組成。《資州志》載,同治十一、二年正殿加高如文廟大成殿,左修啟聖宮(武星殿),右建三義祠。民國二十六年武廟資料記載,正殿有忠義神武綏靖帝君、關壯繆侯、岳忠武王牌位,有關羽、關平、周倉像。啟聖宮(武星殿)有光昭王、裕昌王、成忠王牌位。三義祠有玉駕聖像神像(劉備、關羽、張飛等)。 武廟保存基本完整,建築工藝精美,氣勢恢宏。屋面的青黃色琉璃瓦與毗鄰文廟的紅棕色琉璃瓦,在日光下交相輝映,翼角起伏交叉,雄偉壯觀,同時,文、武二廟對峙而立,屬全國罕見,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2006年05月25日,資中文廟與資中武廟一同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