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勘探探井土樣標簽怎麼寫
Ⅰ 項目二 探井原始地質編錄
探井包括圓井和淺井。淺井為坑探工程之一,是從地表向下鉛垂方向掘進的一種深度和斷面都較小的地質勘探坑道。其斷面形狀一般為正方形和矩形,斷面面積為1.2~2.2m2,深度一般不超過20m。淺井主要用於覆蓋區揭露礦化、蝕變帶、礦層和物化探、重砂異常。斷面形狀為圓形的淺井,又稱小圓井,主要用於地質填圖中遇到第四系覆蓋,而槽探又達不到地質目的時,用以了解第四系厚度及下伏基岩岩性、採集樣品,提供編制地質圖件所需資料。因其施工方便,在礦區勘查中經常使用。
一、淺井施工
淺井的施工深度較大,為便於井壁支護,一般施工成方井,有時也施工成長方形井。
施工淺井時,為防止井壁支護對所揭露地質現象的遮蓋,施工人員應及時通知編錄人員及時編錄和采樣後,再作支護。
二、淺井地質編錄的准備工作
1.編錄組人員組成
編錄組一般由2~3人組成。組長全面負責編錄工作,安排並協調其他組員工作。
2.淺井素描圖比例尺
用於揭露礦層(體)或地質界線時,素描圖比例尺一般為1∶100,對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礦種和地質現象,可放大到1∶50。
3.淺井編錄壁
淺井第一壁(長壁)一般應垂直礦體走向(與勘探線方向一致)。其第一壁規定如下:正南北向淺井,東壁為第一壁,其餘均把北壁作為第一壁。第一壁確定方法與槽探完全一致,各礦區應作統一規定。
淺井基點布置在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線自基點鉛垂布設,淺井的基點就是淺井的坐標點(圖4-1)。
圖4-1 基點、基線布設
4.淺井壁展開作圖法
淺井工程素描圖的展開方法一般是四壁平行展開法及四壁十字展開法,如果地質情況比較簡單,也可只畫兩壁,甚至是一壁。井底素描一般可以不作。
(1)四壁平行展開法
將淺井從工程起點處拆開,四壁按逆時針方向並立展開。如需作井底素描時,應將井底圖形畫在第一壁的下方。此法能比較直觀且完整地表示淺井四壁的地質現象及其相互關系,圖面緊湊而美觀,素描及利用資料都比較方便,因而被普遍地採用。
選北壁作第一壁後,北壁不動,從北壁與西壁交線處斷開,將西、南、東三個壁同時作逆時針旋轉,直至與第一壁構成一個平面,則為淺井四壁展開圖(圖4-2,圖4-3)。
(2)四壁十字展開法
井底在中央,四壁分開,呈十字狀。此法缺點是,四壁的地質現象被人為地分割開,圖件既費紙又不美觀,因此,很少採用。
三、淺井壁地質要素投影方法
淺井壁上各地質要素採用垂直投影方法,基線作鉛垂坐標,鋼捲尺作水平坐標進行投影作圖。
圖4-2 四壁展開平面示意圖
圖4-3 井壁展開剖面示意圖
1.點的投影方法
點的投影如圖4-4所示,在淺井第一壁和第二壁上分別采了薄片標本b1、b2兩塊。
圖4-4 淺井中點的投影圖
b1位置投影,用鋼捲尺自b1點呈水平狀交於基線1.5m的A點處,A點至b1水平距1.4m,即b1坐標為基線1.5m,水平1.4m。
b2位置投影,用鋼捲尺自b2點呈水平狀交於第一壁與第二壁交線上B′點,再自B′點水平延長交於基線上B點2.3m處,b2至B′水平距1.5m,即b2坐標(第二壁上)為基線上2.3m,水平1.5m。
最後利用b1、b2坐標數值展繪於淺井展開圖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上。
2.界線投影方法
在圖4-5中,選北西壁為第一壁,它垂直勘查線方向,所以第一壁和第三壁上反映了鐵礦層的走向,第二壁和第四壁平行勘查線方向,壁上表現的是鐵礦層的傾斜方向。ABCD及EFGH分別為鐵礦層(圖4-5A),A、B、C、D、E、F、G、H8個點分別位於淺井四壁的交線上,它們的水平坐標均可視為零值。用點的投影方法,A、B、C、D四點的坐標為投影點:
A點鉛直坐標1.8m;B點鉛直坐標1.8m;C點鉛直坐標4.8m;D 點鉛直坐標4.8m。
最後將各點的鉛直坐標,在淺井展開圖(圖4-5B)每兩壁交線上分別找到A、B、C、D點的位置,連接相鄰投影點構成一條較圓滑的曲線(不能勾成折線),即為淺井展開圖上四個壁的鐵礦層頂界線,按此方法再依次投影E、F、G、H4個鐵礦層底界線點。
圖4-5 界線投影示意圖
四、淺井素描圖的內容及要求
圖面上應有圖名、圖例、比例尺、垂直標尺、方位、分析結果表和責任簽。圖內應有岩性分層界線、礦層(體)界線、蝕變帶、斷層及破碎帶、樣品位置及編號、產狀等。
素描圖應真實、准確地反映地質現象,凡地質體或地質現象在不同比例尺的素描圖上寬(厚)度≥1mm,長度≥3mm者,都應在圖上反映(圖4-6)。如素描圖的比例尺是1∶50,實際地質體寬(厚)度≥5cm,長度≥15cm,素描圖上要放大表示。
五、野外編錄步驟和要求
1.野外編錄步驟
1)確定第一壁。按照礦區統一規定,在淺井工程實地位置,確定第一壁及其方位,同時丈量淺井四壁規格。
2)布設基點(木樁)、基線。在第一壁和第四壁交匯的井口處,打入編有淺井編號的木樁即為基點,基點亦是淺井的坐標點。基線是用皮尺的零米點固定在木樁(基點)上,並沿第一壁和第四壁鉛垂懸掛而成。
3)繪制淺井空白圖。作圖人員在進入井下之前,丈量井口四壁規格,在方格厘米紙上,按照比例尺將1、2、3、4壁依次展開,同時繪上基點、基線和第一壁方向,即為淺井空白圖,作為井下編錄使用。
圖4-6 淺井素描圖
4)記錄、采樣。在觀察地質現象和測量各種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文字記錄和采樣。文字記錄的內容和要求同槽探。采樣應填寫《槽、井、坑探工程采樣記錄表》(表4-1)。
淺井樣槽一般布置在反映礦層走向的編錄壁上,一般呈鉛直狀連續布置。當礦層薄、樣品數量少時,樣槽也可呈斜向(垂直礦層)布置。刻槽樣規格類同探槽。
5)投影—編繪素描草圖。按照點投影、線投影的方法和要求,對淺井編錄壁(兩壁或四壁)上各分層界線、礦層(體)界線、斷層線等,以及樣品、標本、產狀位置等地質現象進行投影,將投影點展繪到空白圖的相應位置上,然後連接相同性質的投影點構成各類界線,標注樣品標本號、產狀數據等,形成素描草圖。
2.野外編錄要求
1)淺井編錄應隨施工進度分段進行。在分段編錄的全過程中,要求每次編錄的基線布置都應從井口基點處統一從零米開始懸掛皮尺,以保證上次編錄末端井深與這次編錄的開始井深數據完全吻合,避免重新布設基點出現井深誤差。
2)淺井施工、編錄及采樣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安全工作。防垮塌、掉塊,及時架箱支護。特別是編錄、采樣時,應安排專人留守井口,防止掉塊、掉物傷人。施工及編錄人員在井下作業必須佩帶安全裝備。
3.室內整理
(1)素描圖整理
1)根據礦區統一圖示圖例,完善各岩性層花紋、代號及其他規定的內容。
2)對完善後的素描圖,編錄人員經自檢、互檢後,全部上墨。
(2)文字整理
1)應核對文字記錄和素描圖,以達到文、圖完全一致。核對時,應從井口開始逐層進行,檢查界線井深、礦層井深、斷層井深、岩性與花紋、樣品井深及編號、產狀位置、數據等是否吻合,如有差錯,應及時查找原因進行修正。
2)檢查記錄中的地質用語是否恰當、准確,如有錯、漏之處,及時改正。
3)對記錄中所有數據全部上墨。
將素描圖和文字整理完善之後,即可清理樣品、登記、送樣。
六、圓井施工
圓井的施工深度一般不超過5m,但如果第四系穩定性好、井下不充水或少水,經安全人員實地查看批准,在有預防措施的條件下,圓井深度可適當加深。
圓井揭露至基岩0.3~0.6m深度即視為達到地質目的。當施工條件有利,而且礦層厚度較小,在允許的施工深度內可以揭穿礦層時,圓井可起到淺井的探礦作用,這時,圓井也要求刻槽取樣。
七、圓井地質編錄准備工作
1.編錄組人員組成
編錄組一般由2~3人組成。組長全面負責編錄工作,安排並協調其他組員工作。
2.基點、基線布設
圓井基點設在勘探線方向與圓井在地表交匯的正北、北西、北東、正東點的井口邊。基線自基點用皮尺鉛直布設到井底,基線通過的一壁為編錄壁。
3.文字記錄和作圖
依次將基線通過的地質界線、產狀、樣品的位置和觀察到的地質現象記錄於《圓井地質記錄表(附素描圖)》(圖4-8)中,並作圖。由於圓井范圍小,所揭示的地質現象有限,編錄時可以作簡單的素描圖和文字記錄。
圖4-8 圓井地質記錄表(附素描圖)
4.圓井展開作圖法
圓井地質編錄與淺井地質編錄基本相同,但素描圖的展開方法有異。其做法是,在圓井井口平面上取兩條相互垂直的直徑,連接直徑端點組成一個內接於圓周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四個邊即為理想的四個井壁,然後將各段圓弧上的地質現象按地質體的產狀分別投影到四個理想的井壁上,在選擇正方形的方位時,應使其中的一對邊平行於勘探線方向(圖4-7)。
圖4-7 圓井展開方法示意圖
圓井展開方法除上述常用的正方形展開法外,尚有圓周法,即展開後井壁寬度等於圓井的周長,其他與正方形法的編錄一致。此外還有剖面法,即沿圓井中平行於勘探線方向(或垂直於地層走向)的直徑作一剖面,將圓弧壁上的地質現象按產狀投影到剖面上來,這種方法在實際工作中較為簡便。
八、探井原始地質編錄應提交的資料
1)音像記錄表;
2)槽、井、坑探工程原始地質記錄表;
3)槽、井、坑探工程采樣登記表、送樣單;
4)標本登記表;
5)岩礦石標本;
6)鑒定及測試成果;
7)圓井素描圖;
8)淺井素描圖。
九、附錄
表4-1 槽、井、坑探工程采樣及分析結果記錄表
Ⅱ 工程地質勘探
3.3.2.1 勘探工作綜述
(1)勘探點的布設及測量
勘察工作共布置6個工程地質勘察孔,其中北端幫4個,南端幫2個,鑽孔坐標及鑽孔深度見表3-5,鑽孔平面位置見圖3-7。
表3-5 鑽孔坐標及鑽孔深度
圖3-7 鑽孔位置
圖3-8 KT1-1鑽孔柱狀圖
(2)鑽探施工
鑽探嚴格控制回次進尺,採用套管護壁、干鑽、單動雙管金剛石鑽進等鑽探及取芯工藝,確保岩芯採取率。並按採取的岩土芯結合鑽進情況進行地層鑒定、分層與描述。鑽進深度和岩土層分層深度的測量誤差低於±5cm,同時嚴格控制非連續取芯鑽進的回次進尺,以保證分層精度符合要求。鑽孔口徑不小於108mm,並滿足取樣的要求。鑽孔施工及探井完成後,均採用水泥砂漿封閉,封孔方法採用泥漿泵注入法,並對場地進行了清污。
(3)取樣工作
原狀土樣採用標准厚壁敞口式取土器以重錘少擊法採取;岩樣從岩芯管內或邊坡上直接採取。取樣具體操作方法嚴格按現行有關標准規范,結合岩土性質分布特徵執行。
3.3.2.2 勘探成果
本次勘察工作共採集土樣720組,岩樣640組,繪制鑽孔柱狀圖6張,其中KT1-1鑽孔柱狀圖見圖3-8,工程地質剖面圖見圖3-9至圖3-11。
圖3-9 剖面1工程地質模型
圖3-10 剖面2工程地質模型
圖3-11 剖面3工程地質模型
3.3.2.3 鑽孔窺視成果
(1)工作原理
鑽孔窺視儀主要由地面部分和井下部分組成。地面部分包括控制器、電腦、三腳架、絞車、滑輪和深度計數器;地下部分包括攝像探頭和電纜,攝像探頭由CCD攝像機、LED燈、玻璃罩和錐形鏡組成。鑽孔孔壁經LED光源照亮,CCD攝像機攝取由錐形鏡反射的孔壁圖象,圖象信息經電纜傳送至控制器和電腦,整個採集過程由圖象採集控制軟體系統完成,此系統把採集的圖象展開和合並,記錄在電腦上。
圖3-12 智能鑽孔窺視儀及原理
(2)鑽孔窺視成果
本次勘察共設立了5個鑽孔窺視監測孔,其中北幫3個,南幫2個。
鑽孔KT1-1位於安家嶺礦北幫西部,其孔內4m以上區域較為破碎(圖3-13)。2014年2月,受2號井工礦影響,安家嶺礦北幫1310和1280兩個弱面發生錯動,鑽孔KT1-1位於1280弱面下緣,故其完成性較差。其餘部分局部破碎,整體完整性較好,說明下部岩層沒有發生大規模錯動。
圖3-13 KT1-1孔內情況
鑽孔KT2-1、KT2-2位於安家嶺礦北幫東部,目前受2號井影響較小,孔內岩層整體性較好,局部見裂隙發育,見圖3-14和圖3-15。
圖3-14 KT2-1孔內局部裂隙發育
圖3-15 KT2-2孔內整體完整性較好
鑽孔KT3-1、KT3-2位於安家嶺礦南幫中部,工程地質條件好於北幫,通過鑽孔電視觀察,鑽孔KT3-1、KT3-2整體完整性較好,局部裂隙發育,鑽孔KT3-2在101.3m處有出水點,見圖3-16、圖3-17。
圖3-16 KT3-1孔內整體完整性較好
圖3-17 KT3-2孔內出水
Ⅲ 地質勘察說的土樣個數包含岩樣嗎
地質勘查專用設備製造業市... "地勘報告" 內容簡介 工程地質勘探報告由誰提... 1、前期勘察(踏勘、鑽探等等); 2、取樣(水樣、土樣、岩樣); 3、匯總資料;
Ⅳ 「在探井中取樣」的「探井」指的是什麼呀
在探井中取樣是先在井底或井壁的指定深度處挖一土柱,土柱的直徑必須稍大專於取土筒的直徑。將土屬柱頂面削平,放上兩端開口的金屬筒並削去筒外多餘的土,一面削土一面將筒壓入,直到筒已完全套入土柱後切斷土柱。削平筒兩端的土體,蓋上筒蓋,用熔蠟密封後貼上標簽,註明土樣的上下土柱後切斷土柱。削平筒兩端的土體,蓋上筒蓋,用熔蠟密封後貼上標簽,註明土樣的上下方向即可。
Ⅳ 地質勘探取土怎麼辦 巨匠土壤取樣取芯勘探鑽機
工程抄地質勘察方法:測繪、勘探、襲岩土測試、長期觀測
測繪:將建築影響范圍內的地質現象反映在地形圖上。是一種在地面進行的勘察方法。
勘探:是一種查明地下地質情況的勘察方法。可分為:(1)物探(地球物理勘探):根據導電率、磁性、密度以及彈性波在地下不同地層、介質(水、空洞、岩等)中傳播速度的不同來劃分岩性、地下水位、溶洞分布等等。指導鑽探。(2)鑽探:與坑(槽)探配合使用3)觸探:即是一種勘探手段,又是一種原位測試方法。
原位測試:載荷試驗、靜力觸探試驗、標准貫入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旁壓試驗、現場直接剪切試驗。
長期觀測。
Ⅵ 如何進行土壤樣品的盛裝和標簽填寫
1、土樣的風干
在風干室將土樣放置於風干盤中,攤成2~3 cm 的薄層,適時地壓碎、翻動,揀專出碎石、砂礫、屬植物殘體。
2、樣品粗磨
在磨樣室將風乾的樣品倒在有機玻璃板上,用木錘敲打,用木滾、木棒、有機玻璃棒再次壓碎,揀出雜質,混勻,並用四分法取壓碎樣,過孔徑0.25mm(20 目)尼龍篩。過篩後的樣品全部置無色聚乙烯薄膜上,並充分攪拌混勻,再採用四分法取其兩份,一份交樣品庫存放,另一份作樣品的細磨用。粗磨樣可直接用於土壤pH、陽離子交換量、元素有效態含量等項目的分析。
3、細磨樣品
用於細磨的樣品再用四分法分成兩份,一份研磨到全部過孔徑0.25mm(60 目)篩,用於農葯或土壤有機質、土壤全氮量等項目分析;另一份研磨到全部過孔徑0.15mm(100 目)篩,用於土壤元素全量分析。
4、樣品分裝
研磨混勻後的樣品,分別裝於樣品袋或樣品瓶,填寫土壤標簽一式兩份,瓶內或袋內一份,瓶外或袋外貼一份。
Ⅶ 探井原始地質編錄
探井包括圓井和淺井。圓井主要用於地質填圖中遇到第四系覆蓋,而槽探又達不到地質目的時,用以了解第四系厚度及下伏基岩岩性。因其施工方便,在礦區勘查中經常使用。淺井主要用於覆蓋區揭露礦化、蝕變帶、礦層和物化探、重砂異常。
1. 圓井
圓井的施工深度一般不超過 5m,但如果第四系穩定性好、井下不充水或少水,經安全人員實地查看批准,在有預防措施的條件下,圓井深度可適當加深。圓井揭露至基岩0. 3 ~ 0. 6m 深度即視為達到地質目的。當施工條件有利,而且礦層厚度較小,在允許的施工深度內可以揭穿礦層時,圓井可起到淺井的探礦作用,這時,圓井也要求刻槽取樣。
圖 6-22 探槽繪圖起點方式約定 ( 情況一)
圖 6-23 探槽繪圖起點方式約定 ( 情況二)
圓井地質編錄:
( 1) 基點、基線布設
圓井基點設在勘探線方向與圓井在地表交匯的正北、北西、北東、正東點的井口邊。基線自基點用皮尺鉛直布設到井底,基線通過的一壁為編錄壁。
( 2) 記錄和作圖
依次將基線通過的地質界線、產狀、樣品的位置和觀察到的地質現象記錄於 「圓井地質記錄表 ( 附素描圖) 」( 見圖 6-24) 中,並作圖。由於圓井范圍小,所揭示的地質現象有限,編錄時可以作簡單的素描圖和文字記錄。
圖 6-24 圓井地質記錄表 ( 附素描圖)
2. 淺井
淺井的施工深度較大,為便於井壁支護,一般施工成方井,有時也施工長方形井。施工淺井時,為防止井壁支護對所揭露地質現象的遮蓋,施工人員應及時通知編錄人員及時編錄和采樣後,再作支護。
圖 6-25 基點、基點基線布設圖
( 1) 淺井比例尺與基點布置
素描圖比例尺一般為 1∶ 100,對某些有特殊要求的礦種和地質現象,可放大到 1∶ 50。一般淺井編錄第一壁首選正北壁、北西壁、北東壁、正東壁。各礦區應作統一規定。淺井基點布置在第一壁的左上角,基線自基點鉛垂布設 ( 見圖 6-25) 。
( 2) 淺井壁展開作圖法
選北壁作第一壁後,北壁不動,從北壁與西壁交線處斷開,將西、南、東三個壁同時作逆時針旋轉,直至與第一壁構成一個平面,則為淺井四壁展開圖,見圖 6-26和圖 6-27。
圖 6-26 四壁展開平面示意圖
圖 6-27 井壁展開剖面示意圖
( 3) 淺井素描圖的內容及要求
1) 圖面上應有圖名、圖例、比例尺、垂直標尺、方位、分析結果表和責任簽。圖內應有岩性分層界線、礦層 ( 體) 界線、蝕變帶、斷層及破碎帶、樣品位置及編號、產狀等,見圖 6-28。
2) 素描圖應真實、准確地反映地質現象,凡地質體或地質現象在不同比例尺的素描圖上寬 ( 厚) 度≥1mm,長度≥3mm 者,都應在圖上反映。如素描圖的比例尺是 1∶ 50,實際地質體寬 ( 厚) 度≥5cm,長度≥15cm,素描圖上要誇大表示。
( 4) 野外編錄步驟和要求
1) 確定第一壁。按照礦區統一規定,在淺井工程實地位置,確定第一壁及其方位,同時丈量淺井四壁規格。
2) 布設基點 ( 木樁) 、基線。在第一壁和第四壁交匯的井口處,打入編有淺井編號的木樁即為基點,基點亦是淺井的坐標點。基線是用皮尺的零點固定在木樁 ( 基點) 上,並沿第一壁和第四壁鉛垂懸掛而成。
3) 繪制淺井空白圖。作圖人員在進入井下之前,丈量井口四壁規格,在方格厘米紙上,按照比例尺將 1、2、3、4 壁依次展開,同時繪上基點、基線和第一壁方向,即為淺井空白圖,作為井下編錄使用。
4) 記錄、采樣。在觀察地質現象和測量各種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文字記錄和采樣。文字記錄的內容和要求同槽探。采樣應填寫 「槽、井、坑探工程采樣記錄表」。
5) 投影 - 編繪素描草圖。按照點投影、線投影的方法和要求,對淺井編錄壁 ( 兩壁或四壁) 上各分層界線、礦層 ( 體) 界線,斷層線等以及樣品、標本、產狀位置等地質現象進行投影,將投影點展繪到空白圖的相應位置上,然後連接相同性質的投影點構成各類界線,標注樣品標本號、產狀數據等,形成素描草圖。
6) 淺井編錄應隨施工進度分段進行。在分段編錄的全過程中,要求每次編錄的基線布置都應從井口基點處統一從零米開始懸掛皮尺,以保證上次編錄末端井深與這次編錄的開始井深數據完全吻合,避免重新布設基點出現井深誤差。
7) 淺井施工、編錄及采樣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安全工作。防垮塌、掉塊,及時架箱支護。特別是編錄、采樣時,應安排專人留守井口,防止掉塊、掉物傷人。施工及編錄人員在井下作業必須佩帶安全裝備。
3. 數字化圓井 ( 方井) 編錄 ( MEMAPGIS)
1) 圓井 ( 方井) 基本信息數據採集。在工程操作與區域采樣菜單欄的室內工程屬性數據錄入 ( 新建) 中選擇圓井 ( 方井) 進入基本信息欄,選擇圓井或方井,將工程號、坐標、比例尺等要素填入。
圖 6-28 淺井素描圖
2) 圓井 ( 方井) 測量數據採集。在工程操作與區域采樣菜單欄的工程數據編輯與瀏覽選擇圓井 ( 方井) 數據錄入總界面,選擇圓井 ( 方井) ,創建勘探線、工程編號目錄,在圓井 ( 方井) 編錄數據總對話框中按首先分層庫,其次是采樣、素描、產狀、刻槽的順序錄入。
3) 圓井 ( 方井) 分層坐標參數約定 ( 圖 6-29) 。
圖 6-29 方井坐標系統取值說明
4) 圓井 ( 方井) 工程圖編錄圖及表輸出。在圓井 ( 方井) 地質錄入菜單中選擇素描圖,並對其進一步的編輯,從樣品管理菜單中選擇列印工程輸出圖和表。
Ⅷ 填寫土樣標簽應包括哪些內容
答:主要有如下內容:樣本編號、土壤名稱、代表面積、采樣日期、采樣人、地塊名稱、采樣深度、采樣方法、前茬作物、農戶姓名等。採集的樣品放入統一的樣品袋,用鉛筆寫好標簽,內外各放一張。
推薦使用土樣標簽的格式如下:
Ⅸ 工程勘察中先探井後鑽孔和取水樣孔作用是什麼
說說最復主要的區別制,細節不討論:
1、探井的孔徑很大,有0.5-0.6m,人可以下到井裡面,用人工刻土法採取最好的Ⅰ級不擾動土樣,這種土樣可以做多種試驗,並且參數比較准確。但是見水、見砂及碎石之後之後,探井非常難以施工(不是不能施工,而是非常非常困難,施工的代價非常大),並且探井因為是人下去取樣,所以深度太深的時候,非常危險,一般都鑽的不是很深。
2、當探井施工遇到水、砂、碎石、以及孔深過深的時候,若鑽孔深度仍不滿足規范要求,那麼就要在原探井的位置,接著探井施工的深度,繼續用鑽機向下鑽探,這時就和一般的鑽孔沒什麼區別了,該取樣就取樣,該做試驗就做試驗。我的意思是探井能施工的地方,只要鑽機可以到位,用鑽機也可以施工,但是採取的土樣沒有探井採取的好。有些特殊的地區(比如濕陷黃土地區),國家規范就規定必須用一定比例探井,來採取探井土樣做試驗。
Ⅹ 地質勘探中對黏質黃土是怎麼描述的
呵呵,是這些內容要你去說明1、土的類別一般的黃土是粘土粉土2、含水率3、在土層的深度和該土的厚度4、有無其他什麼物質(有機和無機)5、該土的地耐力,也就是該土的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