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勘探中風化是什麼意思
㈠ 地質勘探亥武岩強風化怎麼描述
由於復風化強烈,第三系玄武岩被結制構面改造嚴重,表現為散體結構或層狀結構;岩土體大部分呈土狀,工程性質較差。岩體內存在多種結構面,如軟岩或極軟岩夾層、構造節理、風化界面,由於岩性的差異以及節理的切割作用,岩體呈現不同的結構類型,存在多種失穩模式。
㈡ 廣西風化礦床地質勘查及研究現狀
風化錳礦床是廣西利用、研究最早的一種風化礦床。20世紀初(民國初年)防城大直、欽州黃屋屯、武宣三里、桂平木圭等錳礦就已發現和開采。新中國成立後相繼對來賓、宜山、柳州、荔浦、平樂、下雷等錳礦進行勘查、開發,同時進行了大量的專題研究,出版了茹廷鏘等著的《廣西錳礦地質》一書及一批在刊物上刊登的論文,以及一批專題研究報告。
風化鋁土礦床。1958~1962年廣西439隊發現平果堆積鋁土礦並和沉積礦床一起進行了勘查。1972年冶金270隊專門勘查平果的堆積礦床,相繼在桂西進行大規模的勘查開發;近年在橫縣、來賓、貴港等市、縣發現紅土堆積型三水鋁石鋁土礦(品位低於現行三水鋁土礦指標,我們將其定為紅土型堆積鋁鐵礦床),地勘單位在多處開展勘查。鋁土礦風化礦床的論文在刊物上有所登載,也有幾份專題研究報告。
風化殼型(或殘余型)鈦鐵砂礦是1959年廣西區調隊進行1∶20萬梧州幅地質測量時發現的。1960年梧州專區地質隊勘查藤縣塘村鈦鐵礦,證明礦床存在,認為遠景很大。隨後在藤縣、蒼梧、岑溪、陸川等縣、市發現和探明一批大、中型礦床,後相繼進行開發。風化殼鈦鐵礦床的專題研究工作較少,僅在雜志見過幾篇論文。
離子吸附型金礦床在廣西發現較晚,1986年首次在鳳山金牙金礦的氧化帶發現,隨後於高龍、龍塘、埂土、南鄉等整個右江地區廣有發現。先叫「紅土型」金礦,又叫「土型」金礦。本次研究我們定它為「離子吸附型金礦床」。這類礦床發現以後,地勘部門大力進行勘查,開采礦山也如雨後春筍般滋生。在短短的數年內,桂西金礦方面的專題研究報告和刊登的論文較多。
風化鐵礦床。堆積型和鐵帽型褐鐵礦早有發現,但作為一個鐵礦床看待在廣西是1958年的事,當時及以後所勘查的都是小礦床,有些礦床經過開采,規模都不大。桂南崇左、扶綏一帶勘查了幾個紅土堆積型鐵礦,均屬含鋁高的貧鐵礦石,尚未利用。
風化殘余型高嶺土礦床在廣西早有發現和開采利用,如賓陽、北流、賀州等瓷廠的原料。但都未探明有達中型規模的礦床。1987年廣西第三地質隊在合浦十字路發現優質大型高嶺土礦床後,又相繼發現清水江、耀康等一大批大型高嶺土礦床,並且開始建礦山開采。
風化的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國內發現較早。1984年廣西第一地質隊根據湖南地質局在姑婆山湖南一側發現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的情報,在姑婆山廣西一側的岩體風化帶中也找到了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並探明鍾山縣花山大型礦床。1989年按地礦部安排,廣西第一地質隊完成了廣西離子吸附型稀土資源調查,發現廣西很多岩體中有離子吸附型稀土,並勘查了一些礦床,證明廣西這類資源很豐富。探明的花山大型礦床還建廠生產出稀土混合氧化物。由於未取得國家稀土開采配額指標,礦山停采,地質勘查工作也停頓,至今尚未解凍。
㈢ 地勘單位在花崗岩地區驗鑽孔灌注樁進入持力層的方法(中風化花崗岩何微風化花崗岩怎麼判別)
根據我的個人對鑽孔灌注樁的施工經驗,在鑽進過程中,如果進入持力層時的鑽桿有跳動現象,這時可對照地勘報告附近的勘孔深度對照該成孔的深度是否到達持力層,並要撈取岩樣與地勘報告認真比對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