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專業說的緻密層是什麼意思
1. 緻密岩油地質特徵
緻密岩油多表現為以下特徵:
1)源儲共生,圈閉界限不明顯,優質生油岩區緻密岩油大面積分布。
2)主要發育緻密湖相碳酸鹽:緻密砂岩兩類儲層。儲層物性差,基質滲透率低,一般空氣滲透率≤1×10-3μm2,孔隙度≤10%;有利沉積相帶控制儲層發育,由於沉積物成熟度低,顆粒細,分選差,膠結物含量高,後生成岩作用強烈,使儲層變得十分緻密。
3)持續充注,非浮力聚集,油氣以短距離運移為主;油層壓力系數高、油質輕;生油岩成熟區(0.6%≤RO≤1.3%)氣油比高,易高產。
4)按成因分為原生緻密岩油和次生緻密岩油。原生緻密岩油主要是受沉積作用的影響,一般沉積物粒度細,泥質含量高,分選差,以原生孔為主,儲層大多埋深較淺,未經歷強烈的成岩作用改造,岩石脆性低,裂縫不發育,孔隙度較高,而滲透率較低,多數為中高孔低滲型。次生緻密岩油主要是各種成岩作用改造的結果,這類儲層原是常規儲層,但由於壓實作用、膠結作用等,大大降低了孔隙度和滲透率,原生孔隙殘留較少,形成緻密層。
5)孔喉半徑小,納米級孔喉系統發育,主體直徑40~900nm;毛細管壓力高,原始含水飽和度較高,一般含水飽和度30%~40%,個別高達60%,原油比重多數小於0.85,地層黏度多數小於3MPa·s。孔隙結構復雜,喉道小,泥質含量高,水敏、酸敏、速敏嚴重,導致開采過程中易受傷害,損失產量可達30%~50%。
6)油層砂泥交互,非均質性嚴重,由於沉積環境不穩定,砂層的厚薄變化大,層間滲透率變化大,有的砂岩泥質含量高,地層水電阻率低,給油水層劃分帶來很大困難。
7)天然裂縫相對發育,岩性堅硬緻密,存在不同程度的天然裂縫系統,一般受區域性地應力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對油田開發的效果影響較大,裂縫是油氣滲透的通道,也是注水竄流的條件,且人工裂縫多與天然裂縫方向一致。
8)油層受岩性控制,水動力聯系差,邊底水驅動不明顯,自然能量補給差,產量遞減快,生產周期長,穩產靠井間接替,多數靠彈性和溶解氣驅採油,油層產能遞減快,一次採收率低,只能達到8%~12%,採用注水保持能量後,二次採收率可提高到15%~25%。
2. 緻密砂岩氣地質評價方法
對於緻密砂岩氣的評價,分3個層次:首先是緻密砂岩氣井的確定,單井目的層段岩樣覆壓基質滲透率中值≤0.1×10-3μm2,單井目的層段試氣無自然產能或自然產能低於工業氣流下限,經採用壓裂、水平井、多分支井等技術後達到工業氣流井下限;其次是緻密砂岩氣層的確定,目的層段所有取心井,岩樣覆壓基質滲透率中值≤0.1×10-3μm2,緻密砂岩氣井數與所有氣井數之比應≥80%;最後是緻密砂岩氣的地質評價,主要包括資源評價、儲層評價、儲量評價、產能評價四部分內容。
資源評價:在區域地質研究基礎上,運用地震、鑽井、測井、取心、分析化驗、測試等資料進行綜合研究,查明區域及盆地演化的構造旋迴、區域層序地層格架與沉積體系分布、烴源岩分布,確定主要含氣系統、成藏組合和圈閉類型;對全區可能含氣系統、遠景區帶和重點圈閉進行系統評價、風險分析和排隊優選;確定天然氣聚集有利區,評估資源潛力。
儲層評價:在地層層組劃分基礎上,描述儲層岩性、物性、非均質性、微觀孔隙結構、黏土礦物、裂縫發育狀況、儲層敏感性等內容。依據儲層物性、孔隙結構、非均質性和有效厚度等指標,綜合考慮儲集體形態和分布范圍,結合產能情況,對緻密砂岩儲層進行評價。
儲量評價:在勘探取得發現的基礎上,綜合應用各種資料,對緻密砂岩氣形成主控因素與儲量規模進行評價。
產能評價:根據儲量規模與儲層特徵,結合氣井生產動態,確定合理產能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