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舟山島嶼是什麼地質

舟山島嶼是什麼地質

發布時間: 2021-02-13 08:19:17

① 舟山群島屬於哪個海域

1、舟山群島屬於東海海域。

2、舟山群島是浙東天台山脈向海延伸的余脈。在1萬至8千年前,內由於海平面容上升將山體淹沒才形成今天的島群。群島的最高峰在桃花島的對峙山,海拔544.4米。整個群島屬於低山丘陵地貌類型。海平面的升降,長期的海浪沖蝕,群島發育著海蝕階地、洞穴。舟山島上10米高的海蝕階地到處可見,30米高的階地更為清晰。普陀山島的潮音洞都屬海蝕洞穴。潮流像一個大搬運工一樣把大量泥沙搬運到群島的隱蔽地帶沉積,把幾個島嶼連接起來,形成島上的堆積平原。舟山島、朱家尖、岱山島都是由於海積平原的擴展形成的大島。在大地構造上,舟山群島屬於華夏大陸的一部分,地層與浙東陸地相同,大多由中生代火山岩構成,還有片麻岩、大理岩等古老的變質岩和新生代的玄武岩。第四紀以來,伴隨著海平面的多次升降,又沉積了海相砂礫層和淤泥灘堆積。

② 舟山群島的成因

中國沿海最大的群島。位於長江口以南、杭州灣以東的浙江省北部海域。古稱海中洲。
舟山群島島礁眾多,星羅棋布,共有大、小島嶼1339個,約相當於我國海島總數的20%,分隸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嵊泗縣;分布海域面積2200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371平方公里。其中1平方公里以上的島嶼58個,占該群島總面積的96.9%。整個島群呈北東走向依次排列。南部大島較多,海拔較 高,排列密集,北部多為小島,地勢較低,分布較散;主要島嶼有舟山島、岱山島、朱家尖島、六橫島、金塘島等,其中舟山島最大,面積為502平方公里,為我國第四大島。
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舟山群島繁衍生息。唐代開始建縣,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 1950年設周山專區,1987年1月設舟山市。舟山群島素有千島之鄉的美稱。舟山群島是我國沿海航線中途的必經之地。現在的舟山群島港口發展迅速,已成為上海、寧波水運中轉的衛星港。
在大地構造上,舟山群島屬於華夏大陸的一部分,地層與浙東陸地相同,大多由中生代火山岩構成,還有片麻岩、大理岩等古老的變質岩和新生代的玄武岩。第四紀以來,伴隨著海平面的多次升降,又沉積了海相砂礫層和淤泥灘堆積。
舟山 群島是浙東華夏褶皺象山——嵊泗構造隆起帶,地質構造復雜。群島內廣布深厚中生代火山岩,間雜酸性、中性岩株,局部(如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島、嵊泗列島等風景區)分布有花崗岩等侵入體。
舟山 群島地貌受北北東主構造線控制,島嶼分兩列向東北延伸;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南北差400米。受北北西構造線影響,上述兩列島嶼又被分割為西北----東南向四行。整個群島的島嶼分布呈西南部密集,島嶼較大,東北部反之的態勢。花鳥山以北沒有島嶼分布。
群島的地貌類型為海島丘陵,多數島嶼在200米以下。最高峰為桃花島對峙山,海拔544.3米。島嶼的地貌構造為高丘---低丘--平原--灘塗--海域,以舟山島最為典型。高丘(300-500米),佔6%,坡度在30--40度,土層薄,多裸岩;低丘(50--300米),佔61%,地勢低緩,土層較厚,紅壤發育,邊緣海蝕地貌發育;平原佔30%,主要是海積平原,少部分為海積、沖積共同作用形成的平原,發育水稻土。海岸以淤泥質為主,基岩次之,沙質、礫質佔少數。前者分布在群島內側,以2-3‰的坡降向海域延伸,形成廣闊的潮間帶,基岩海岸分布在小島四周及各島的岬角,海蝕地貌發育。

③ 舟山是不是三類島嶼

不是三類島嶼,山島位於中國杭州灣東南方向、浙江省東北部海域。呈東南西北回走向 。是處於答大陸架的延伸處,大陸島:海水上升或大陸下沉,一部分陸地被海水分開而形成的島嶼。

面積約468.7平方千米。距大陸最近點(浙江寧波市北侖區長柄咀)約8.1 千米。是舟山群島的主島,該島除四周局部狹窄的沖積平原外,主要地貌為山地丘陵,高度一般為海拔100~400米。最高點黃楊尖,海拔503.6米,山上有黃楊樹、野山茶樹等。

產黃楊尖芽茶。舟山島是浙江第一大島,中國第四大島。 島位杭州灣口南側,面積476.16(468.7)平方公里,島域中部和西部屬定海區,南部為普陀區,全島人口近42萬。古稱「海中洲」,又以島形如大舟浮海,故名舟山。

舟山境內多山,丘陵廣布,為海島丘陵區,是天台山脈的余脈及其北東延伸入海的出露部分,海島地形起伏,中央綿亘山脊或分水嶺,海拔一般在200~300米之間,山間和海濱分布有小塊平原。

④ 舟山群島的形成原因是什麼

我承認我是網轉的。。。

舟山群島是浙東天台山脈向海延伸的余脈。在1萬至8千年前,由回於海平面上升將山體答淹沒才形成今天的島群。群島的最高峰在桃花島的對峙山,海拔544.4米。整個群島屬於低山丘陵地貌類型。海平面的升降,長期的海浪沖蝕,群島發育著海蝕階地、洞穴。舟山島上10米高的海蝕階地到處可見,30米高的階地更為清晰。普陀山島的潮音洞都屬海蝕洞穴。潮流像一個大搬運工一樣把大量泥沙搬運到群島的隱蔽地帶沉積,把幾個島嶼連接起來,形成島上的堆積平原。舟山島、朱家尖、岱山島都是由於海積平原的擴展形成的大島。在大地構造上,舟山群島屬於華夏大陸的一部分,地層與浙東陸地相同,大多由中生代火山岩構成,還有片麻岩、大理岩等古老的變質岩和新生代的玄武岩。第四紀以來,伴隨著海平面的多次升降,又沉積了海相砂礫層和淤泥灘堆積。

⑤ 浙江舟山屬於什麼地區啊

舟山市是浙江省下轄的地級市,不屬於其他市、區管轄。

舟山市,浙江省下轄地級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東臨東海、西靠杭州灣、北面上海市。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南部島大,海拔高,排列密集;北部島小,地勢低,分布稀疏;四面環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夏涼,溫和濕潤,光照充足。

舟山下轄2區2縣,境域東西長182千米,南北寬169千米,總面積2.22萬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積2.08萬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116.8萬人。

舟山背靠上海、杭州、寧波等大中城市和長江三角洲等遼闊腹地,面向太平洋,具有較強的地緣優勢,踞中國南北沿海航線與長江水道交匯樞紐,是長江流域和長江三角洲對外開放的海上門戶和通道,與亞太新興港口城市呈扇形輻射之勢 ,境內擁有由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大宗商品交易管理與監督中心。

(5)舟山島嶼是什麼地質擴展閱讀:

舟山市境地質構造復雜。地層大部分為中生界侏羅系、白堊系火山——沉積岩所覆蓋,偶見上古生界變質岩系露頭,新生界第四系分布在各島邊緣。境內廣布巨厚的中生代火山岩,有火山噴岩、侵入岩、變質岩三大類。

群島呈西南-東北走向排列,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南部島大,海拔高,排列密集;北部島小,地勢低,分布稀疏。島上丘陵起伏,高丘佔9%,低丘佔61%,平原30%,形成不同土壤類型及農作利用格局。桃花島對峙山為最高峰,海拔544米。

多數島嶼山峰在海拔200米以下,南半地勢差400米。海岸線總長2444千米,其中基岩海岸1855千米,人工海岸(海塘)530千米,砂礫海岸50千米,泥質海岸(塗)13千米。水深15米以上岸線200.7千米,水深20米以上岸線103.7千米。

⑥ 舟山是不是三類島嶼

不是三類島嶼。
舟山島位於中國杭州灣東南方向、浙江省東北部海域。呈東南西北走向 。是處於大陸架的延伸處,大陸島:海水上升或大陸下沉,一部分陸地被海水分開而形成的島嶼。
面積約468.7平方千米。距大陸最近點(浙江寧波市北侖區長柄咀)約8.1 千米。是舟山群島的主島,該島除四周局部狹窄的沖積平原外,主要地貌為山地丘陵,高度一般為海拔100~400米。最高點黃楊尖,海拔503.6米,山上有黃楊樹、野山茶樹等。產黃楊尖芽茶。舟山島是浙江第一大島,中國第四大島。 島位杭州灣口南側,面積476.16(468.7)平方公里,島域中部和西部屬定海區,南部為普陀區,全島人口近42萬。古稱「海中洲」,又以島形如大舟浮海,故名舟山。

舟山境內多山,丘陵廣布,為海島丘陵區,是天台山脈的余脈及其北東延伸入海的出露部分,海島地形起伏,中央綿亘山脊或分水嶺,海拔一般在200~300米之間,山間和海濱分布有小塊平原。海岸線蜿蜒曲折,以基岩和泥質海岸為主,少量砂質海岸。地貌類型可海積、沖海積平原區(包括堆積海岸地貌)、山麓溝谷平原區、侵蝕剝蝕低丘區(包括侵蝕海岸地貌)、侵蝕剝蝕高丘區。
舟山屬於華南地層區東南沿海分區舟山小區,出露地層主要有上侏羅統和第四系。上侏羅統以中酸—酸性火山碎屑岩為主,少量酸性熔岩和火山沉積岩,屬鈣鹼性系列或弱鹼性岩系。第四系鬆散沉積物分布在海積、沖海積平原區和山麓溝谷地帶,厚度變化較大。
舟山位於華南褶皺系浙東南褶皺帶麗水—寧波隆起新昌—定海斷隆的東北部,也是浙閩沿海燕山期火山活動帶的北段,溫州—鎮海北北東向大斷裂帶從編圖區西部海域通過,昌化—普陀東西向大斷裂帶位於編圖區以南,龍泉—寧波北東向斷裂帶斜貫編圖區。在長期的地殼運動中,它們逐步發展,與北西、北北西和南北向斷裂共同組成了縱橫交錯的基本斷裂格架,並對編圖區火山機構、沉積盆地的形成和發展,對地形地貌的變遷具有控製作用。
國發[1989]14 號《關於邊疆國境縣(市) 、沙漠區、邊遠三類地區和一、二 類島嶼范圍的規定》:
一類島嶼:
披山島、蔣兒嶴島、南麂山島、北麂山島、南韭山島、漁山島、齒頭嶼、枸杞島、洋毛洞島、花鳥島、東綠華島、西綠華島、大黃龍島、小黃龍島、金雞島、白節島、北頂星島、馬跡島、下川島、徐公島、嵊山島、黃澤島、鼠浪湖島、東福山島、廟子湖島、青浜島、黃星島、大西寨島、西風島、葫蘆島、沈家灣島、薄刀嘴島、虎嘯蛇島、大金山島、灘滸山島、平山島、車牛山島、開山島、東台山島、西台山島、北礵島、青嶼、角嶼、大巨島、嵊泗島、大耗子島、小耗子島、大王家島、小王家島、烏蟒島、塞利島、巴蛸島、哈仙島、塔連島、洪子東島、瓜皮島、格仙島、瘦龍島、大竹山島、小竹山島、高山島、喉磯島、大欽島、小欽島、砣磯島、南隍城島、北隍城島、車由島、蘇山島、雞鳴島、千里岩、大公島、長門島、馬兒島、大官島、朝連島、南鵬島、擔干島、二洲島、北尖島、廟灣島、外伶山島、隘洲島、橫崗島、大萬山島、小萬山島、白歷島、東澳島、黃茅島、竹洲島、大蜘洲島、青洲島、牛頭島、大山門島、大辣甲島、桂山島、高欄島、荷包島、蟒洲島、上川島、下川島、西帽洲島、東帽洲島、蜈蟲支洲島、潿洲島、斜陽島、園島、大輯山島、雞骨礁島、南漁山島、西沙群島。
二類島嶼:
菊花島、大福島、大盤峙島、小盤峙島、南田島、外峙島、鳳凰山島、大巨山島、小巨山島、小五奎島、三都島、東沖島、大榭島、大長途島、橄欖嶼、南澳島、內伶仃島、大橫琴島、小橫琴島、三灶島、海山島、九洲島、硇洲島、鵝鳳嶂山島、龍門島、馬陵山島、羅華頂島、江平島、白龍尾島、南長山島、北長山島、廟島、大黑山島、小黑山島、崆峒島、養馬島、劉公島、模椰島、杜家島、大福島、水靈山島、麥島、黃島、獐子島、海洋島、大鹿島、小鹿島、大長山島、小長山島、廣鹿島、石城島、三山島、鳳鳴島、交流島、西中島、螞蟻島、小朝陽島、上大陳島、下大陳島、平封山島、南關山島、北關山島、檀頭山島、半屏山島、外干門島、洞頭島、南田島、玉環島、蝦峙島、釣山島、梁橫島、岱山島、東長塗島、西長塗島、秀山島、普陀山島、朱家尖島、桃花島、六橫島、魯家峙島、嶴山島、麒麟山島、小竹山島、馬目島、橫沙島、長興島、園園沙島、大洋山島、小洋山島、東西連島、嵛山島、西洋島、浮鷹島、三都島、玳琦島、川石島、平潭島、南日島、江陰島、湄州島、大嶝島、小嶝島、浯嶼、東沖半島、黃岐半島、古雷半島、六螯半島。

⑦ 舟山的地貌

舟山群島位於中國海岸線的中段,浙江省東北部,長江、錢塘江(杭州灣)、甬江三江入海口外東海中。由大小1390個島嶼和3330個礁組成,海域面積2.2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域面積1440平方公里,住人島嶼98個。主島為舟山島,是全國第四大島嶼,面積502平方公里。有萬人以上島嶼15個,千人以上島嶼37個,總居住人口為97萬人。
群島的大地構造屬華夏古陸的一部分,是浙東華夏褶皺象山——嵊泗構造隆起帶,地質構造復雜。群島內廣布深厚中生代火山岩,間雜酸性、中性岩株,局部(如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島、嵊泗列島等風景區)分布有花崗岩等侵入體。
群島地貌受北北東主構造線控制,島嶼分兩列向東北延伸;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南北差400米。受北北西構造線影響,上述兩列島嶼又被分割為西北----東南向四行。整個群島的島嶼分布呈西南部密集,島嶼較大,東北部反之的態勢。花鳥山以北沒有島嶼分布。
群島的地貌類型為海島丘陵,多數島嶼在200米以下。最高峰為桃花島對峙山,海拔544.3米。島嶼的地貌構造為高丘---低丘--平原--灘塗--海域,以舟山島最為典型。高丘(300-500米),佔6%,坡度在30--40度,土層薄,多裸岩;低丘(50--300米),佔61%,地勢低緩,土層較厚,紅壤發育,邊緣海蝕地貌發育;平原佔30%,主要是海積平原,少部分為海積、沖積共同作用形成的平原,發育水稻土。海岸以淤泥質為主,基岩次之,沙質、礫質佔少數。前者分布在群島內側,以2-3‰的坡降向海域延伸,形成廣闊的潮間帶,基岩海岸分布在小島四周及各島的岬角,海蝕地貌發育。
群島的氣候類型為受海洋影響明顯的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顯著,四季分明,溫和濕潤,降水豐沛。全年多大風,春季多霧,夏秋季多熱帶氣旋和台風影響。年平均氣溫在15.8--1.7攝氏度。最熱月為八月,月均溫26.8--27.3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9.1攝氏度, 最冷月一月,平均氣溫5 .0--5.4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零下7攝氏度。氣溫年較差為 21.4--- 22攝氏度,日較差為 4.8---6.3攝氏度。 年平均日照為 2024.5---2262.1小時。衢山島最長,舟山島最短。降水集中在夏半年。年平均降水在922----1319毫米。年相對降水變率在13-16%,降水的季節分配呈雙峰型,峰值分別出現在6月和9月。年霧日為17---50天,自西南向東北遞增。

⑧ 舟山群島的地理位置

長江三角洲南端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