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我國的著名地質學家有哪些

我國的著名地質學家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1-20 14:49:22

A. 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有哪些

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有
李四光、劉東生、孫樞、李廷棟

B. 世界上的地質學家有多少個叫什麼誰能說出20個

從事研究形成地球的物質和地球構造、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且成績卓越的科學工作者版,稱地質學家。權
1世界著名地質學家--赫頓 Hutton.James(1726.6.3~1797.3.26)英國地質學家。他所倡導的「均變說」為地質科學奠定了一塊基石。早年曾先後學習法律、化學、醫學和務農。1768年放棄農業,從事地質科學的研究。
2許靖華,世界著名地質學家,瑞士聯邦理工大學教授。 1929年生,江蘇南京人。1944年考入中央大學,1948年畢業,並以優等生資格獲政府獎學金赴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深造,獲碩士學位後即到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深造,1954年獲理學博士學位。
3世界著名地質學家-鮑文
加拿大地質學家、岩石學家、礦物化學家。1887年6月21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頓。1906年在金斯頓女皇大學攻讀化學、礦物...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鮑文曾研究過光學玻璃。戰後,他又回到女皇大學任礦物學教授。1921年他返回華盛頓從事研究工作。

C. 我國哪位地質學家最有名

李四光吧,當然,除了他還有一些專家也很有名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大學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劉東生,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南開大學學籍)地質地理氣象系,後來又旁聽生物系的課程。1944年先後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和地質部工程師,從事礦產勘探和工程地質工作。1949年南京大學生物系肄業(原中央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1958年,他從黃土地層研究中根據黃土與古土壤的多旋迴特點,發現第四紀氣候冷暖交替遠不止四次,發展了傳統的四次冰期學說,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大轉折,奠基了環境變化的「多旋迴學說」。

李捷(1894~1977),中國地質學家。號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於河北成安縣,1977年1月30日卒於寧夏銀川。1916年畢業於農商部地質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湖北省礦產調查隊隊長,河北建設廳廳長,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總工程師,水利部勘測設計管理局地質總工程師,水電建設總局副總工程師等職。早年李捷在華北、鄂北、豫南、陝南從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發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層》等文。30年代他先後在湖南、廣西、貴州、湖北和江西等省進行地質礦產調查。為中國早期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在《鄂西第四紀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劃分了鄂西山區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後,他主要從事水利電力建設中的工程地質工作,為國內眾多水庫、水壩、水電站的建設作出了貢獻。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隸易、唐、蔚等縣地質礦產》(1919)、《秦嶺中段南部地質》(合著,1930)、《廣西羅城黃金寺附近地質》(合著,1936)和《河南陝縣三門峽第四紀冰川遺跡》(1959)等。

張宏仁。江蘇鎮江人。1959年畢業於蘇聯第聶伯羅波得羅夫斯克礦業學院地質系。歷任雲南省地質廳地質隊技術負責,地質部地質礦產司副主任工程師,北京市地質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副隊長、副局長、高級工程師,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司司長、部總工程師,地質礦產部副部長。撰有論文《解滲流問題數值方法對比》等 。當選為新一屆國際地科聯主席。這是中國地質學家首次擔任這一職務。張宏仁教授曾任中國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組委會秘書長,現任國際地科聯提名委員會、出版咨詢委員會委員和國際地科聯雜志《地質幕》主編。中國代表當選為國際地科聯的主席,充分體現了中國作為國際地質大國的地位,說明了國際地學界對中國地質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視。

趙金科,地質學、古生物學家。河北曲陽人。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研究員。 30年代,提出震旦紀地槽呈環狀分布於極區泛大陸周圍和內部的理論。30年代後期對廣西西部開展區域地質調查,證實地質力學理論闡述的廣西山字型構造的位置及形跡。40~50年代,研究頭足類化石和二疊、三疊紀地層,取得突破性進展。晚年領導並具體參與對華南二疊系最高層位長興階的層型以及二疊--三疊系界線層型的專題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D. 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有哪些

李四光、劉東源生、孫樞、李廷棟

E. 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

地質學家李四光

李四光,中國著名的音樂家、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

他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的一個鄉村教師家庭。童年隨父親入村塾讀「四書」、「五經」,學寫詩文。他勤奮好學,愛好勞動。由於常聽父親講甲午中日海戰,中國慘敗,清政府腐朽無能、喪權辱國的故事,他從小就萌懷著滿腔的愛國熱情。他暗下決心,長大後一定要為中國爭氣,學會造船,打敗帝國主義的侵略。1902年,李四光離開家園,到了省城武昌,考入西路高等小學堂。由於他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因此學習未滿兩年,沒有畢業就被湖北省選派官費留日深造。1905年8月,由孫中山先生親自主盟加入中國同盟會,成為第一批會員中年齡最小的會員。孫中山見其年輕,勉勵他要「努力向學,蔚為國用」。從此李四光更加堅定了刻苦學習,報效中華的決心。他在日本學習造船機械,初步實現了他為祖國學習造船的心願。辛亥革命失敗,李四光心情郁悶,意識到要准備一份更強的力量,必須再讀書10年。1913年7月,他被官費保送到英國學習。他考慮到為祖國造船,不能沒有鋼鐵,要鋼鐵就得先搞冶煉,因此先學了采礦一年,又感到采礦離不開地質,再又決定轉到理科地質系,開始專攻地質學,走上了「科學救國」的道路。李四光在英學習期間,在導師教授的指導下,他一面博覽群書,一面實地調查,不僅在學術上造詣日深,而且在文字語言上提高也很快。英、日、德、法各國文字,均可運用。他視野遼闊,信息敏捷,基礎知識深廣。1918年6月,在伯明翰大學通過了畢業論文《中國之地質》的答辯,獲自然科學碩士學位。畢業後,他婉謝了國外的高薪聘請,回到了北京,出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他一面為祖國精心培育人才,一面積極參與北京大學一些重要的校務活動。在不少重要的科學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創造性的成就。

新中國的誕生,揭開了李四光科學事業嶄新的一章。他注重理論學習,也注意自己的思想改造,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國的地質事業中去,兢兢業業,鞠躬盡瘁。在他的具體領導下,中國的地質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在第一個五年計劃開端的日子裡,毛主席、周總理就詢問過李四光:「中國天然石油這方面遠景怎麼樣?」早在1915至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的一個鑽井隊,在陝北膚施一帶,打了7口探井,花了300萬美元,因收獲不大就走掉了。美國的大學教授也下了「中國貧油」的結論。但是李四光根據自己對地質構造的研究,樂觀地回答了國家領導人的提問:「我們地下的石油儲量是很大的...... 」就像李四光所說的,中國有豐富的石油蘊藏,幾年裡,普查隊找到了幾百個可能的儲油構造。1958年6月,喜訊傳來:規模大、產量高的大慶油田被探明。 第一個五年計劃建設起來的大慶油田,是根據中國地質專家獨創的石油地質理論進行勘探而發現的,李四光的工作得到了黨和國家的充分肯定。

李四光的一生,經歷了祖國幾次偉大的社會變革。他由一個樸素的愛國主義者,參加了民主主義革命,走上了「科學救國」的道路,最終成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畢生為繁榮中國近代科學事業,提高地質科學水平,發展地質工作,做出了光輝的業績。他留下了數百萬言的科學論著和豐碩的科研成果,以及他創造性的治學精神、治學方法和奉獻精神,都是祖國科學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這筆財富,我們應當也必須繼續發揚光大!

F. 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李四光有哪些嗯是有些什麼事

1、類似李四光的科學家有:詹天佑、吳大觀、華羅庚、鄧稼先、錢三強、錢學森等等

2、李四光的故事—名字由來

李四光出身於窮苦家庭。原名李仲揆。
1902年,湖北開始大量興建新式的中小學堂,除了教學生傳統的經書,還傳授科學技術知識。這一消息很快傳到了黃岡,仲揆躍躍欲試,來到武昌,在湖北省學務處填寫報名表。可能是太緊張了,他誤將年齡「十四」填在了姓名欄里。發現寫錯後,他因為家裡窮,捨不得花錢再買一張表格,正在犯難,抬頭看見前面大廳正中掛的橫匾上有「光被四表」這四個字。仲揆眼前一亮,將姓名欄里「十」添了幾筆寫成「李」,而在「四」後邊加了個「光」字,改過之後,他滿意地說:「四光,四面光明,前途是有希望的。」從此他改名為李四光。

3、李四光的精神
1、李四光從小就對科學感興趣,從小就勤於思考,善於動腦。有不懂就問,善於動腦的精神。
2、李四光為了祖國,不惜遠渡重洋,去英國留學,刻苦學習科學知識。有不畏艱難,出國留學,刻苦專研的精神。
3、李四光學成後,不忘祖國,放棄國外的優越環境,回到貧窮而落後的中國,為了中國的發展,努力奮斗。不忘本的精神。
4、李四光最終為中國做出巨大的貢獻,一個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這是李四光的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G.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有什麼樣的品質和精神

執著追求科學精神吧 我語文不好不知道怎麼表達。
反正記得小時候語文學他看石頭就是一天我很是受益~ 所以,受他影響,我現在也在學地學。雖然我是不可能有什麼大作為的,哈哈 不過很佩服他,牛人一個

H. 什麼是地質學家

從事研究形成地球的物質和地球構造、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且成績卓越的科學工作者,稱地質學家。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有李四光,劉東生,李捷,張宏仁,趙金科等人。

I. 李四光是我國的地質學家 ,還有哪些著名的人和李四光一樣是著名的地質學家呢

陳國達, 張伯聲,黃汲清,歐陽自遠…………

J. 我國當代優秀的科學家有哪些人

1、楊振寧,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是一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57年,他與李政道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理論,該觀念被實驗證明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

1966年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的愛因斯坦物理學講座教授,並任新創辦的該校理論物理研究所所長。其於1954年提出的規范場理論,於70年代發展為統合與了解基本粒子強、弱、電磁等三種相互作用力的基礎。此外楊振寧在統計物理、凝聚態物理、量子場論、數學物理等領域做出多項貢獻。

2 、李政道, 1926年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樸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他31歲時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的這項發現,由吳健雄的實驗證實。李政道和楊振寧是最早獲諾貝爾獎的華人。另有同名之國際著名免疫血液學家,中國HLA專業的奠基人,現任台灣慈濟骨髓捐獻資料中心主任李政道。

3、崔琦(英文名:Daniel Chee Tsui)是在中國河南出生並長大的美籍華人,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從事電子研究工作,成就斐然。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其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繼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等人之後,第7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

4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 )(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漢族,祖籍山東省日照市濤雒,華裔美國人,祖籍山東省日照市。美國實驗物理學家,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他曾發現一種新的基本粒子,並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類似的英文字母「J」為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曾榮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5、袁隆平,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

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