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什麼樣的地質有金礦

什麼樣的地質有金礦

發布時間: 2021-01-20 06:01:17

1. 什麼樣的山能形成金礦

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嶺,在日照風化、雷鳴電閃、狂風暴雨、山體滑專坡、泥石俱下、洪水屬泛濫、河流穩水地段沉澱等形成沙金。

2. 金礦地質

在金礦地質方面,近來研究不少。最近兩三年,一些重要期刊出了關於變質帶金礦床、金與熱液系統等的專輯。關於淺成(低溫)熱液金(銀)礦床和斑岩金(銅)礦床的文章也不少。2004年G.Corbett發表了有關它們的地質模式和勘查意義的講演和文章。他把淺成熱液金礦劃分為低硫化淺成熱液金礦和高硫化淺成熱液金銀銅礦床兩大類。前者硫化物較少。這與侵入源岩有關。屬於低硫化礦床的,在較淺部形成的有冰長石-絹雲母型淺成熱液金銀石英脈礦床,或一般的淺成熱液石英脈金銀礦床,往深一些有碳酸鹽-賤金屬金礦床(包括安第斯地區多金屬金銀礦脈),R.H.西利托和J.W.赫登奎斯特2003年提出的「中硫化」淺成熱液礦床部分相當此組合。再深一些為石英-硫化物金(±銅)礦床(圖2-4)。此外,近年國外礦床地質學界和勘查界已有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十幾年前提出的鐵氧化物銅金(鈾稀土)型熱液礦床(IOCG型)的意見。有關IOCG型銅金礦床以及斑岩銅金礦床的勘查見前面「銅」一節的敘述。在金礦化類型方面,2002年還提出了一種新的類型——紅層型金礦床。這是在波蘭西南部盧賓-謝羅謝維采地區的波爾科維采-謝羅謝維采礦山二疊系銅頁岩銅銀礦體下發現的。它產在蔡希斯坦統底部沉積岩的次生紅色剖面中,以及在「白底板」砂岩的最上部,接近次生氧化還原界面的部位。金(鉑族金屬)礦化產在平均厚0.22米的岩石中,平均含金2.25克/噸、鉑0.138克/噸、鈀0.082克/噸,直接位於銅礦石層之下。含金(鉑族金屬)層與銅礦層間有一過渡帶(銅<0.2%,金>0.5×10-6)。關於世界最大含金盆地南非維特瓦特斯蘭德盆地金礦的成因,仍有爭議。目前古砂礦說占優勢,但仍有人持熱液說觀點。熱液作用現象確有存在,但持古砂礦說觀點者認為熱液是岩石變質引起的,金仍來自砂礦,無外來金來源證據。有人對蘭德的金進行了Re-Os法年齡測定,得出其約為30億年,認為該礦床的金來自地幔,沉積在比它年輕的約為27.5億年的變質石英礫岩中。關於古砂礦形成時的古大氣圈成分,是有氧還是缺氧,也各有論據。

圖2-4 高硫化和低硫化低溫熱液金礦床流體產生的概念模型

關於美國內華達州卡林型金礦的含金熱液的金來源一直存在爭議。2005年經濟地質學家學會討論會上,一派仍認為地下水滲濾而淋溶出地殼上部岩石中的金,受始新世岩漿作用加熱,地下水對流上升,在淺部沉澱出金,這一派可稱為「沖洗論者」。許多卡林型礦床早期的氧、氫同位素數據與礦石中的石英和粘土是由地下水形成的看法相符合的。另一派是「岩漿論者」,他們認為金主要是來源於岩漿,認為許多金及水和硫在地殼上部由始新世岩漿作用的岩漿中出溶,這些熱液與在當地對流的地下水混合,在距侵入體數公里范圍內在碳酸鹽質圍岩中沉澱出金。他們提出最近用離子探針分析大大提高了對此類極細粒礦石的認識。在這種分析中,石英、粘土和黃鐵礦樣品表明,氧、氫和硫同位素特徵是與來源於岩漿的水和硫相符的。在討論會上,反岩漿論者則指出,世界上最大的一些與侵入岩有關的銅金礦床相伴的地表熱液蝕變區的面積,比內華達與卡林型礦床有關的地表蝕變區的面積小得不可同日而語,而且他們認為卡林型礦床沒有侵入體周圍存在的那種與溫度變化有關的礦物的特徵性分帶現象。這種爭論與找礦有關。岩漿論者會通過尋找進入碳酸鹽質岩石的與侵入體有關的含金熱液,在內華達州以外去找卡林型礦床,而「沖洗論者」則認為卡林型礦床是內華達州復雜的地質歷史的獨特產物,要尋找具備這種復雜的地質條件組合的地區談何容易,因而實際上會導致基本只能繼續在該州勘查此類礦床。

3. 什麼樣的泥土裡有可能含金

泥土裡不抄會含金,只有沙子裡面襲會含金,叫做沙金。

沙金產於河流底層或低窪地帶,經年累月的風吹日曬,露出在表面的金礦石,石頭開裂雨水清刷,帶著金礦石夾雜著泥石沖入河流。

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礦床,常年與石沙混雜在一起。在沙子裡面淘洗出來的黃金,含有大量雜質。

(3)什麼樣的地質有金礦擴展閱讀:

沙金是不存在掉色問題,從外觀上,兩者基本沒什麼區別。當然從事珠寶行業的專業人員還是簡單就能分辨出來,黃金是非常軟的,沙金首飾比較硬。

沙金首飾一般都製成相對大一些的首飾,比如最常見的大金鏈子。 市面上劣質鍍金的項鏈容易掉色,而沙金厚重質感,無論是水洗、火燒,都不掉色,不變形。

沙金首飾帶久了,難免會沾上臟東西,這個時候就需要對沙金首飾進行清洗。另外要是不注意沙金首飾的保養,也會失去它最初的光澤和魅力。

4. 什麼樣的土壤裡面會含有金子

沙質土壤裡面含有金子。

5. 什麼地質層的金礦安全系數高

你是想問含金地層?還是采礦層位?
只要是礦洞、坑道都會有很大危險
相對來說,露天和沙金相對安全些,但是由於破壞環境,大多已被禁止

6. 什麼樣的土壤會生成金礦

沒有會生成金礦的土壤。

7. 什麼地理環境有金礦

所謂金礦的抄來源有很多種,如果是從一級來源說的話,應該可以說多是由硅酸晶格的結構分子或熱液將金原子帶到地表,因此常形成金的熱液礦脈.其他形成金礦的原因還有很多種,例如經過風化作用所聚集的高濃度金,如水流,風力等都有可能形成金濃度上升的區域.目前採集的技術應該在2ppm 以上就可以稱為具開采價值的金礦,當然會隨金價、礦體大小及當地投資金額等而定.

8. 什麼樣的地質才會有沙金

呵呵,沙金多是細碎的撿不起來的。

9. 金礦成礦的地質背景條件

北祁連山地區的大地構造位置、區域地質構造環境的特徵與其演化、成礦物質的來源與控礦因素等條件是否具備,則是金礦成礦過程能否得以完成的基礎。因而認真分析這些重要基礎問題,查明成礦背景條件乃是十分必要的。

1.成礦區域的大地構造位置

北祁連山金成礦區域涉及的主體范圍為通常所說的北祁連山加里東褶皺帶,是早古生代優地槽或裂谷-島弧體制階段演化的結果。由於它佔有華北古陸南緣的特定時空位置,古地殼的不穩定性和構造的活動性,決定了北祁連山地區成為早古生代的造山帶,並經後續多階段的構造演化至今,無不疊加有深深的烙印。來自東方的環太平洋構造域和來自西南的特提斯構造域相比,後者的影響較為突出。印度板塊的不斷向北俯沖,青藏高原不斷隆升,作為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的北祁連山加里東褶皺帶則不斷地遭受著海西、印支、燕山、喜馬拉雅等褶皺期構造運動旋迴的影響,新構造運動、地震災害頻繁,熱泉成礦活動多見,均表明北祁連山成礦域具有特定的大地構造位置。這對金礦的成礦來說,尤為重要。

2.成礦區域的地質環境

北祁連山成礦域是在元古宙原始地殼沿古河西系構造裂陷發生,經過裂谷、大洋化、島弧階段的建造期

;俯沖、碰撞階段(O—D)的造山期階段以及進入上疊盆地(C—T)、盆-山構造(J—現代)等陸內造山階段的改造期。從北祁連山復合造山帶的演化歷史來考察,可歸納出以下諸多的地質構造環境特徵:

1)寒武—奧陶紀海相火山岩、火山-沉積岩的分布特徵

寒武—奧陶紀海相火山岩、火山-沉積岩的廣泛分布,表明裂谷-島弧環境火山活動強烈,除大規模造岩的同時,並把上地幔、下地殼的貴金屬、多金屬等造礦元素藉以有利的構造途徑和各種狀態的載體有可能運移到地殼的淺表部。隨著不同的演化階段,建造了雙峰式鈣鹼性—偏鹼性的細碧岩-石英角斑岩系和准同期的鐵-銅-硫成礦系列(寒武紀裂谷期);以基性為主體的細碧-角斑岩系和准同時的鐵-銅-硫成礦系列(奧陶紀島弧期);超基性—基性岩帶集中分布的蛇綠岩雜岩帶,具有洋脊洋島拉斑玄武岩系特徵,是洋脊裂谷、島弧裂谷深切洋殼重熔的結果,在洋盆閉合碰撞過程中,洋殼殘片仰沖所致。在青海境內,走廊南山南坡黑河斷裂以北西起邊麻溝東至白柳溝一帶中晚寒武世以中酸性火山岩為主的火山岩系分布廣泛,酸性火山穹窿(短背斜)控制著白銀廠-小鐵山式銅、多金屬硫化物礦床成群成帶分布。托來山西起龍孔大坂東至扎麻什克東溝一帶以早奧陶世基性火山岩為主的火山-沉積岩系和基性—超基性岩帶相伴發育,是蛇綠岩帶分布的主要地段。除鉻鐵礦(玉石溝)、石棉(雙岔)、玉石(玉石溝)等礦產與超基性岩直接相關外,還有銅-鋅型硫化物礦(陰凹槽)、鐵礦(大水溝、小水溝)銅-金礦(大二珠龍)、金礦(紅土溝—川刺溝)等系列分布。

除托來山蛇綠岩雜岩帶外,走廊南山北坡亦有島弧擴張脊的蛇綠岩套發育,主要分布在甘肅境內,而在托來山南坡延至紅溝、大坂山地區,雙峰式細碧-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系及基性—超基性岩亦有出現,早期有學者認為紅溝銅礦可與產有塞普勒斯型銅礦的洋脊蛇綠岩套環境相類比。近期夏林圻、夏祖春等(1996)認為在晚奧陶世是被動大陸邊緣新生裂谷環境;但筆者認為不排除在晚奧陶世北祁連洋擴張的停止,有可能往南側俯沖,原被動大陸邊緣活化具有類島弧環境的特徵。紅溝含礦火山岩系仍可能是大洋閉合、碰撞過程,由北向南逆沖拼貼,推覆於前寒武紀變質岩基底之上。

2)多階段岩漿-構造演化與不同構造型式對成岩成礦過程的控制特徵

北祁連山地區在元古宙至早古生代,已是處於中朝—塔里木陸塊南緣,即阿拉善、柴達木等兩地塊間的構造活動環境,該區內前寒武紀基底微地體的存在和早古生代火山岩漿活動的記錄表明這一點,但其主要演化階段應為古生代。在早古生代經歷了優地槽的發展歷程;以板塊運動而論,經歷了陸內裂谷—洋脊擴張—島弧俯沖—大洋消減,在早古生代末,晚古生代早期碰撞造山。目前所見走廊南山北坡復向斜、走廊南山南坡復背斜,托來山復向斜的三分格局顯示了北祁連山中西段的整體特徵。溝-弧-盆體系的記錄表明不同的構造環境分布著火山岩、岩漿岩各異的岩漿岩帶,如中—上寒武統雙峰式火山岩系主要分布在走廊南山南坡黑河—祁連河以北的復背斜帶;早—中奧陶世基性火山岩系、基性—超基性岩帶(或稱蛇綠岩雜岩帶)主要分布於上述中間復背斜帶南、北兩側復向斜帶。相應的花崗岩漿的侵入活動沿走廊南山北坡、托來山南坡區域邊界深大斷裂帶發育。在青海境內較大的中酸性侵入岩體主要在北祁連山加里東褶皺帶與中祁連山分界轉換部位分布,在火山岩、火山-沉積岩系分布區內,除小規模的中酸性岩株、岩脈外,中酸性岩漿侵入活動顯示並不強烈。

晚古生代天山、秦、祁、昆等復合造山帶的形成,對中國大陸的拼合及最後轉入陸內造山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北祁連山加里東褶皺帶的基底上,經過石炭一二疊紀上疊盆地的發展階段,由海相、海陸交互相向陸相過渡,晚古生代含煤沉積經過晚古生代末至中生代早期斷-褶運動,沿區域構造線NW—SE向呈斷陷盆地展布,相應的岩漿侵入活動並不強烈。從中生代至新生代進入盆山發展階段,形成現今的地質結構面貌,盆山體系展示了復合造山帶發生、演化的歷史記錄,成岩、成礦時空分布的相應規律,為探索金的成礦地質環境提供了信息。

3)區域岩石地球化學特徵

北祁連山地區曾進行過區域化探掃面和部分點上的大比例尺化探工作,積累了較豐富的資料,目前因資料未能收集齊全,也沒有經過統計和綜合整理,這里僅就少量的資料,粗略反映本區部分岩石地球化學場特徵。根據1:20萬野牛台幅和祁連幅少量岩石測量資料反映,有以下特徵:

①Au元素在中寒武統地層中有明顯富集趨勢,其富集系數最高為2.8;②Au元素在閃長岩內富集,其富集系數為 2.0,稍次在斜長花崗岩內富集系數為1.7;③與金密切相關的元素 As、Sb在奧陶系地層和志留系地層中富集系數較高。As元素在奧陶系地層中富集系數最高為1.7,其次在志留系地層中富集系數為1.5;Sb元素在志留系地層中富集系數最高為2.1,在奧陶系地層中為1.5。

根據1:5萬達郎農飼隊幅和祁連縣幅,岩石測量資料統計計算結果見表5-1。

表5-1達郎農飼隊幅、祁連幅岩石含金性統計結果表

金元素主要富集於中寒武統絹雲母石英片岩中,其Au元素的含量平均值最高,離差大。在副變質岩和寒武系、奧陶系各類火山岩中,盡管Au平均含量不算很高,但離差較大,反映Au元素在上述地層岩石中易於局部富集。

圖5-1、5-2、5-3等主要表明了白銀廠-小鐵山式塊狀硫化物礦床的含礦火山岩系若干元素組合的地球化學場特徵。海相火山岩區噴氣-火山成因類塊狀硫化物礦床主要為銅、鉛、鋅等銅-多金屬礦床;但一般均含貴金屬元素伴生礦產,且以金、銀為主體。含礦火山岩系及其相應的多金屬、貴金屬礦床所對應的區域地質環境和地球化學場不僅是多金屬礦床的成礦背景,亦是共伴生Au(Ag)礦產的成礦背景。雖在時間維上前者為早,後者從准同時延至後期改造疊加階段,但在空間維上兩者往往緊密相依,賦存於同一含礦岩系、同一構造部位、同一構造-岩性-礦化蝕變帶內。原來的噴氣沉積成因的塊狀硫化物礦化帶、礦床、礦體不僅構成金(銀)礦初步富集的載體,而且事實上構成了貴金屬的物質來源,即礦源層。

圖5-1白銀廠礦田及小外圍區域岩石、含礦岩系與近礦圍岩微量元素含量曲線(據鄔介人等,1994)

①—區域圍岩;②—基性火山岩;③—中基性火山岩;④—酸性火山岩;⑤—含礦岩系;⑥—近礦圍岩

將白銀廠礦田及其小外圍區域岩石、含礦岩系與近礦圍岩的若干金屬元素按其序號排列作出了含量對比曲線(圖5-1),其總體特徵反映了銅、鉛、鋅的高豐度值,其中含礦岩系近礦圍岩更為突出。雖然曲線中缺少Au、Ag等連結點,但一般與Au、Ag礦化有關的Cu、Pb、Zn組合和As、Sb、Bi、Hg指示元素異常相伴出現。無疑構成了伴共生金礦地球化學場的有利特徵。

圖5-2白銀廠礦田各礦床和礦化帶主金屬元素分布特徵(據鄔介人等,1994)

1—折腰山;2—火焰山;3—四個圈;4—小鐵山;5—銅廠溝;6—拉牌溝

對比白銀廠礦田主元素在諸礦床或礦化帶的分布特徵,表明諸礦床的礦化度(Cu+Pb+Zn)曲線與貴金屬的Ag曲線基本一致。折腰山、小鐵山礦床規模大,Ag與主元素(Cu、Pb、Zn)正相關。銅-多金屬塊狀硫化物礦床的礦石一般認為是噴氣沉積產物,礦石是「特殊」的岩石。折腰山、小鐵山礦的伴生型金礦、銀礦儲量可達大、中型金、銀礦規模。對金、銀而言,其地球化學行動與銅、鉛、鋅元素相似而有差異;因而多金屬礦床、礦化帶、礦石亦是伴生型貴金屬金、銀礦產的礦源層、就位空間與礦化蝕變圍岩;同時亦是共生型以至獨立型金、銀礦床的就位空間。

白銀廠區域岩石、礦床主金屬元素原生暈比值與折腰山、火焰山Cu-Zn型礦床、小鐵山Zn-Pb-Cu型礦床主元素金屬儲量比三角圖表明區域岩石、礦床(區)和礦床儲量等三者三步變化趨勢。說明火山岩系和諸礦床(區)相對集中於Zn-Pb-Cu型的分布區域內,前者較分散,後者顯示集中的趨勢;以折腰山、火焰山礦床和小鐵山礦床而言,主元素儲量比向兩極分散,前者接近Cu端員點Cu(Zn)型域,後者更接近Pb-Zn型域。在白銀廠礦田兩類礦床Cu、Pb、Zn的集中過程中,相伴的金、銀元素必然得到初步的富集,後期因素的疊加改造有可能引起金、銀元素的再遷移再富集,加富老礦體,產生新礦體。

3.成礦前的控礦因素與物源的准備

從北祁連山復合造山帶區域地質背景和基本成礦事實出發,以最新金礦成礦理論為指導,來總結本研究區金礦類型及其控礦因素,不難顯示其各自的重要性。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構造」因素在金成礦過程中佔有主導地位,板塊構造體制控制著北祁連山裂谷-島弧系的發生、發展以及大洋板塊的不斷消減直至碰撞造山。區域大斷裂一般都是超殼斷裂,往往控制著岩漿的上侵通道、火山活動中心與盆地的沉積,不同板塊的接合帶、俯沖消減帶、碰撞帶都經歷了熱動力變形變質過程。巨大的韌性、韌脆性剪切帶、強片理化構造破碎帶為深源成岩成礦物質轉移至地殼的淺表部提供了通道。更低級序的構造可直接為成礦提供就位空間。研究區內的黑河斷裂帶具有長壽性質,在早古生代控制著雙峰式火山岩帶的分布及洋脊型蛇綠岩帶和島弧俯沖雜岩帶的分布,在晚古生代控制著石炭—二疊紀的上疊盆地沉積及盆地的發生與發展,在中、新生代還控制了黑河流域砂金、砂鉑礦的分布。其兩側的次級斷裂、韌性、韌脆性剪切帶、片理化帶、斷層破碎帶等強構造蝕變帶的擴容作用為成礦元素遷移、礦液的富集、金礦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構造環境。

圖5-3白銀廠礦田區域圍岩、近礦圍岩及礦床主金屬對比(據鄔介人等,1994)

1—區域圍岩;2—基性火山岩;3—中—基性火山岩;4—酸性火山岩;5—含礦岩系;6—近礦圍岩;7—折腰山,8—火焰山;9—四個圈;10—小鐵山;11—銅廠溝;12—拉牌溝;13—折腰山和火焰山礦床Cu、Pb、Zn(儲量)比值;14—小鐵山礦床Cu、Pb、Zn(儲量)比值

(2)在岩石圈的構造演化過程中不同的構造演化階段可產生不同的岩(礦)石系列,代表著一定的物質環境,亦可稱之為一定的地球化學場,構成成礦的物質基礎。北祁連山海相火山岩系特別發育,基性—超基性岩體的成帶分布表明下地殼上地幔物質上遷,造岩亦造礦。在中一晚寒武世、早奧陶世裂谷島弧帶細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系的酸性端員構成火山噴氣成因類銅、多金屬硫化物礦床(白銀廠-小鐵山式)的主岩。賦礦的黃鐵絹英蝕變岩帶同時亦是共(伴)生金、銀的富集場所;在托來山北坡蛇綠岩雜岩帶以及托來山南坡扎麻什東溝腦—大坂山口晚奧陶世細碧岩-角斑岩-石英角斑岩系中可形成銅-鋅型硫化物礦床(陰凹槽、紅溝),亦是共(伴)生金、銀富集的場所和金、銀成礦物質獲初步富集後經疊加、改造再富集的地球化學背景場。

上述構造因素、火山岩漿因素是主要的控礦因素,前者為主導後者為基礎。其次,前寒武紀基底變質岩系與後寒武紀的中酸性岩漿侵入活動對金礦的成礦具有重要影響,如北祁連山褶皺帶內的基底變質岩地體、托來山南坡與中祁連陸塊分界深大斷裂帶兩側基底變質岩系的金源和古生代及其以後的岩漿侵入活動,為該地區增加了成礦的有利因素。中鐵目勒—柯柯里與中酸性侵入岩有關的蝕變岩型金礦化帶和巴拉哈圖—茶汗河一帶的金礦床(點)可能與之有重要關系。

10. 什麼樣的地質有礦藏

這個問復題很難圓滿解制答,大體來講,石油、煤、天然氣等礦種主要賦存於沉積岩地層中,而金屬礦大多屬於內生礦床,多產於火山岩、變質岩、侵入岩、交代蝕變岩體中,當然也有沉積型的鐵礦、錳礦等。至於缺水和水質發臭,缺水是因為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不佳,無蓄水構造,如黃土高原、西南大片石灰岩地區等。水質發臭,可能是地表水中含有硫化物(臭雞蛋味),含硝,或者含其他雜質,另外,地表水中含大量微生物也是發臭的原因之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