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為什麼沒有地質運動
❶ 月球的地質如何
月球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佔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1/4。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球表面的重力差不多是地球重力的1/6。
月球體成分及資源
[編輯本段]
45億年前,月球表面仍然是液體岩漿海洋。科學家認為組成月球的礦物克里普礦物(KREEP) 展現了岩漿海洋留下的化學線索。KREEP實際上是科學家稱為「不兼容元素」的合成物--那些無法進入晶體結構的物質被留下,並浮到岩漿的表面。對研究人員來說,KREEP是個方便的線索,說明了月殼的火山運動歷史,並可推測彗星或其他天體撞擊的頻率和時間。
月殼由多種主要元素組成,包括:鈾、釷、鉀、氧、硅、鎂、鐵、鈦、鈣、鋁 及氫。當受到宇宙射線轟擊時,每種元素會發射特定的伽瑪輻射。有些元素,例如:鈾、釷和鉀,本身已具放射性,因此能自行發射伽瑪射線。但無論成因為何,每種元素發出的伽瑪射線均不相同,每種均有獨特的譜線特徵,而且可用光譜儀測量。直至現在,人類仍未對月球元素的豐度作出面性的測量。現時太空船的測量只限於月面一部分。
月球有豐富的礦藏,據介紹,月球上稀有金屬的儲藏量比地球還多。月球上的岩石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富含鐵、鈦的月海玄武岩;第二種是斜長岩,富含鉀、稀土和磷等,主要分布在月球高地;第三種主要是由0.1~1毫米的岩屑顆粒組成的角礫岩。月球岩石中含有地球中全部元素和60種左右的礦物,其中6種礦物是地球沒有的。
月球的礦產資源極為豐富,地球上最常見的17種元素,在月球上比比皆是。以鐵為例,僅月面表層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億噸鐵,而整個月球表面平均有10米厚的沙土。月球表層的鐵不僅異常豐富,而且便於開采和冶煉。據悉,月球上的鐵主要是氧化鐵,只要把氧和鐵分開就行;此外,科學家已研究出利用月球土壤和岩石製造水泥和玻璃的辦法。在月球表層,鋁的含量也十分豐富。
月球土壤中還含有豐富的氦3,利用氘和氦3進行的氦聚變可作為核電站的能源,這種聚變不產生中子,安全無污染,是容易控制的核聚變,不僅可用於地面核電站,而且特別適合宇宙航行。據悉,月球土壤中氦3的含量估計為715000噸。從月球土壤中每提取一噸氦3,可得到6300噸氫、70噸氮和1600噸碳。從目前的分析看,由於月球的氦3蘊藏量大,對於未來能源比較緊缺的地球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許多航天大國已將獲取氦3作為開發月球的重要目標之一。
月球表面分布著22個主要的月海,除東海、莫斯科海和智海位於月球的背面(背向地球的一面)外,其他19個月海都分布在月球的正面(面向地球的一面)。在這些月海中存在著大量的月海玄武岩,22個海中所填充的玄武岩體積約1010千米,而月海玄武岩中蘊藏著豐富的鈦、鐵等資源。若假設月海玄武岩中鈦鐵礦含量為8%,或者說二氧化鈦含量為4.2%,則月海玄武岩中鈦鐵礦的總資源量約為1.3×1015~1.9×1015,盡管這種估算帶著很大的推測性與不確定性,但可以肯定的是月海玄武岩中豐富的鈦鐵礦是未來月球可供開發利用的最重要的礦產資源之一。
克里普岩是月球高地三大岩石類型之一,因富含鉀、稀土元素和磷而得名。克里普岩在月球上分布很廣泛。富含釷和鈾元素的風爆洋區的克里普岩被後期月海玄武岩所覆蓋,克里普岩混合並形成高灶和鈾物質,其厚度估計有10~20千米。風暴洋區克里普岩中的稀土元素總資源量約為225億至450億噸。克里普岩中所蘊藏的豐富的釷、軸也是未來人類開發利用月球資源的重要礦產資源之一。
❷ 月球的地質構造
看一看,其它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的百分之五,但是我們 月球卻大到百分之二十七,這樣比較之後,是不是發現月球實在「大得不自然」了。這個資料,又在告訴我們,月球的確不尋常。
隕石坑都太淺了
科學家告訴我們,月球表面的坑洞是隕石和彗星撞擊形成的。地球上也有些隕石坑,科學家計算出來,若是一顆直陘10哩的隕石,以每秒三萬哩的速度(等於100萬噸黃色炸葯的威力)撞到地球或月球,它所穿透的深度應該是直徑的四到五倍。
地球上的隕石坑就是如此,但是月球上的就奇怪了,所有的隕石坑竟然都「很淺」,以月球表面最深的加格林坑(Gagrin Crater)只有4哩,但它的直徑 有186哩寬!直徑186哩,深度最少應該有700哩,但是事實上加格林坑的深度只是直徑的2%而已,這是科學上的不可能。為什麽如此?大文學家無法圓滿解釋,也不去解釋,因為心裡清楚,一解釋就會推翻所有已知的月球知識。 因為,只能用月球表面約四哩深處下有一層,很堅硬的物質結構,無法讓隕石穿透,所以,才使所有的隕石坑都很淺。那麽,那一層很硬的物質結構是什麽?
不可能存在的金屬
月球隕石坑有極多的熔岩,這不奇怪,奇怪的是這些熔岩含有大量的地球上極稀有的金屬元素,如鈦、鉻、釔等等,這些金屬都很堅硬、耐高溫、抗腐蝕。 科學家估計,要熔化這些金屬元素,至少得在2、3千度以上的高溫,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顆「死寂的冷星球」,起碼30億年以來就沒有火山活動,因此月球上如何產生如此多需要高溫的金屬元素呢?
而且,科學家分析太空人帶回來的 380公斤月球土壤樣品後,發現竟含有純鐵和純鈦,這又是自然界的不可能,因為自然界不會有純鐵礦。
這些無法解釋的事實表示了什麽?表示這些金屬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為提煉的。那麽問題就來了,是誰在什麽時候提煉這些金屬的?
地球上看不到的那面
月球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地球,它 背面直到太空船上去拍照後,人類才能窺視容顏。以前天文學家認為月球背面應和正面差不多,也有很多隕石坑和熔岩海。但是,太空船照片卻顯示大為不同,月球背面竟然相當崎嶇不平,絕大多數是小隕石坑和山脈,只有很少的熔岩海。此種差異性,科學家無法想出解答,照理論言,月球是太空中自然星體,不管那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隕石撞擊的機率應該相同,怎會有內外之分呢?
月球為何永遠以同一面向著地球?科學家 說法是說它以每小時 16.56公里的速度自轉,另一方面也在繞著地球公轉,它自轉一周的時間正好和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所以月球永遠以一面向著地球。
太陽系其它行星的衛星都沒有這種情形,為何月球「正好」如此,這又是一種巧合中的巧合嗎?難道除了巧合之外,不能找一些其它的解釋嗎
❸ 月球地質的內部構造
月球復沒有磁場,局部月岩制的剩餘磁場強度約為6~300納特,表明月球內部可能無金屬核,月球中心的溫度不超過1500℃。月震每年釋放的能量約為地震釋放能量的百萬分之一,其震源的深度為800~1000公里。月球是一個分異天體,它的內部構造大致可劃分為:0~60公里為月殼;60~500公里為上月幔;500~800公里為中月幔;800~1000公里為月震帶,1000~1600公里為下月幔;1600~1738公里(月球中心)為月核。月球深度1000公里以下為軟流層,其上為岩石層。
❹ 月球的地質構造
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論。有些科學家認為,月球是46億年前,與地球一樣是專宇宙的屬氣體和塵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則認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從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陽神號幾次帶回的數據顯示,月球和地球的組成成份大不相同。不少的科學家認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入地心引力范圍,因而才意外地納入地球的軌道。 但也有人引用天體力學來反對這種說法。
月球較地球古老:
令科學家驚訝的是,從月球帶回的岩石,有99%比地球上90%的古老岩石還要老。 太空人攜回的月球岩石,已被測定有43億年至46億年的歷史,這已相當於太陽系的歷史了。
土壤比岩石更久遠:
美國太空人首次登陸的「寧靜海」,土壤的年代竟比岩石久遠。據分析,兩者相差10 億年之久。由化學分析顯示,月球上的土壤並非由岩石演變,可能來自別的地方。
受撞擊會發出巨響:
太陽神號在探月時,月球登陸艇和火箭返航時,都會撞到月球表面。 但每次都會使月球像大銅鑼或大鍾一樣響起來,阿波羅12號探月時,月球的回聲還持續了4個小時, 目前沒有一個科學家能夠解釋這種現象。
❺ 月球到底是什麼地質構成
月岩中含有地殼中的全部物質元素,約有60種礦藏,地球上常見的元素,在月球上都可以回找到;在月答球岩土中,具有豐富的氧、鐵、鎂、鈣、硅、鈦、鈉、鉀、錳等物質,月球表面平均有10厘米厚的沙土,初步估計共含有80000億噸鐵。有研究認為,如果不把碳氫化合物計算在內,月球上的物質能為人類製造出90%的所需物品,因此,月球上特有的礦產資源將是對地球資源的重要補充和儲備。
另外,月球上還蘊藏有豐富的能源。目前的人類探月研究發現,月球表面覆蓋著一層岩屑、粉塵、角礫岩和沖擊玻璃組成的細小顆粒狀物質。這層月壤中富含由太陽風粒子積累所形成的氣體,如氫、氦、氖、氮等氣體,這些氣體在加熱到攝氏700度時,就可以全部施放出來。尤其是月球上的氦-3,是地球上所沒有的核聚變反應的高效燃料,據估計,在月壤中的資源總量可以達到100萬~500萬噸。
根據測算,如果每年從月球上開采1500噸氦-3,就能滿足世界范圍內能源的需要;同時,利用氦-3進行熱核反應,產生的放射性最低,具有經濟安全兩大優點。另據計算,從月球中每提煉出一噸氦-3,還可以獲得6300噸氫氣、700噸氮氣和1600噸含碳氣體。
❻ 月球表面的地質有什麼作用
從月面地形特徵和來月球樣源品物質組成的研究表明,火山及撞擊成坑作用,對月表的形貌和月表物質的分布特徵起重要作用,太陽風和宇宙線對月表物質起侵蝕作用。隕石體撞擊月表時形成撞擊坑,並引起基岩破壞、月壤和角礫岩的形成以及月表物質的再分配。月表物質的暴露年齡測定結果表明(見宇宙線暴露年齡):月壤的平均暴露年齡約為4.00×108年,個別的可達1.70×109年;月岩的暴露年齡范圍為1.00×106~7.00×108年,絕大部分集中在2.00×107~2.00×108年之間。在最近3.00×109年以來,很少或沒有火山作用。
❼ 月球的內部能力近於衰竭,月球的地質時鍾大致在什麼時候已經停滯
恐龍時代
❽ 月球地質構造
月球是外星人造的
看一看,其它行星的衛星,直徑都沒有超過母星的百分之五,但是我們 月球卻大到百分之二十七,這樣比較之後,是不是發現月球實在「大得不自然」了。這個資料,又在告訴我們,月球的確不尋常。
隕石坑都太淺了
科學家告訴我們,月球表面的坑洞是隕石和彗星撞擊形成的。地球上也有些隕石坑,科學家計算出來,若是一顆直陘10哩的隕石,以每秒三萬哩的速度(等於100萬噸黃色炸葯的威力)撞到地球或月球,它所穿透的深度應該是直徑的四到五倍。
地球上的隕石坑就是如此,但是月球上的就奇怪了,所有的隕石坑竟然都「很淺」,以月球表面最深的加格林坑(Gagrin Crater)只有4哩,但它的直徑 有186哩寬!直徑186哩,深度最少應該有700哩,但是事實上加格林坑的深度只是直徑的2%而已,這是科學上的不可能。為什麽如此?大文學家無法圓滿解釋,也不去解釋,因為心裡清楚,一解釋就會推翻所有已知的月球知識。 因為,只能用月球表面約四哩深處下有一層,很堅硬的物質結構,無法讓隕石穿透,所以,才使所有的隕石坑都很淺。那麽,那一層很硬的物質結構是什麽?
不可能存在的金屬
月球隕石坑有極多的熔岩,這不奇怪,奇怪的是這些熔岩含有大量的地球上極稀有的金屬元素,如鈦、鉻、釔等等,這些金屬都很堅硬、耐高溫、抗腐蝕。 科學家估計,要熔化這些金屬元素,至少得在2、3千度以上的高溫,可是月球是太空中一顆「死寂的冷星球」,起碼30億年以來就沒有火山活動,因此月球上如何產生如此多需要高溫的金屬元素呢?
而且,科學家分析太空人帶回來的 380公斤月球土壤樣品後,發現竟含有純鐵和純鈦,這又是自然界的不可能,因為自然界不會有純鐵礦。
這些無法解釋的事實表示了什麽?表示這些金屬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人為提煉的。那麽問題就來了,是誰在什麽時候提煉這些金屬的?
地球上看不到的那面
月球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地球,它 背面直到太空船上去拍照後,人類才能窺視容顏。以前天文學家認為月球背面應和正面差不多,也有很多隕石坑和熔岩海。但是,太空船照片卻顯示大為不同,月球背面竟然相當崎嶇不平,絕大多數是小隕石坑和山脈,只有很少的熔岩海。此種差異性,科學家無法想出解答,照理論言,月球是太空中自然星體,不管那一面受到太空中的隕石撞擊的機率應該相同,怎會有內外之分呢?
月球為何永遠以同一面向著地球?科學家 說法是說它以每小時 16.56公里的速度自轉,另一方面也在繞著地球公轉,它自轉一周的時間正好和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所以月球永遠以一面向著地球。
太陽系其它行星的衛星都沒有這種情形,為何月球「正好」如此,這又是一種巧合中的巧合嗎?難道除了巧合之外,不能找一些其它的解釋嗎?
數百年來的怪異現象
月球曾發生過不少無解的現象,數百年來的天文學家不知已看過多少次了。一六七一年,三百多年前的科學家卡西尼就曾發現月球上出現一片雲。一七八六年四月,現代天文學之父威廉赫塞爾發現月球表面似乎有火山爆發,但是科學家認為月球在過去三十億年來已沒有火山活動了,那麽這些「火山」是什麽?
一八四三年曾繪制數百張月球地圖的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史谷脫,發現原來約有10公里寬的利尼坑正在逐漸變小,如今,利尼坑只是一個小點,周圍全是白色沈積物,科學家不知原因為何?
一八八二年四月廿四日,科學家發現月球表面「亞里斯多德區」出現不明移動物體。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九日,月面「達爾文牆」出現三個明亮光點。一九五四年七月六日晚上,美國明尼蘇達州天文台台長和其助手,觀察到皮克洛米尼坑裡面,出現一道黑線,過不久就消失了。一九五五年九月八日,「泰洛斯坑」邊緣出現二次閃光。一九五六年九月廿九日,日本明治大學的豐田博土觀察到數個黑色物體,似乎排列成DYAX和JWA字形。
一九六六年二月四日,蘇俄無人探測船月神九號登陸「雨海」後,拍到二排塔狀結構物,矩離相等,依凡桑德生博士說:「它們能形成很強的日光反射,很像跑道旁的記號。」伊凡諾夫博士從其陰影長度估計,大約有15層樓高,他說:「附近沒有任何高地能使這些岩石滾落到現在位置,並且成幾何形式排列。」
另外,月神九號也在「風暴海」邊緣拍到一個神秘洞穴,月球專家威金斯博士因為自己也曾在卡西尼A坑發現一個巨大洞穴,因此他相信這些圓洞是通往月球內部。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廿日,美國軌道二號探測船在距「寧靜海」46公里的高空上,拍到數個金字塔形結構物,科學家估計高度在15至25公尺高,也是以幾何形式排列,而且顏色比周圍岩石和土壤要淡,顯然不是自然物。一九六七年九月十一日,天文學家組成的蒙特婁小組發現「寧靜海」出現「四周呈紫色的黑雲」。
這些奇異現象,不是一般的外行人發現,全是天文學家和太空探測器的報告,意味著:月球上有人類未知的神秘! 月面上的不明飛行物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廿四日,太陽神八號太空船在調查將來的登陸地點時,遇到一個巨大、約l0平方英里的大幽浮,但在繞行第二圈時,就沒有再看到此物。它是什麽?沒人知曉。
太陽神十號太空船也在離月面上空五萬尺的地方,突然有一個不明物體飛升,接近他們,這次遭遇拍下了紀錄片。
一九六九年七月十九日,太陽神十一號太空船載著三位太空人奔向月球,他們將成為第一批踏上月球的地球人,但是在奔月途中,太空人看到前方有個不尋常物體,起初以為是農神四號火箭推進器,便呼叫太空中心確認一下,誰知太空中心告訴他們,農神四號推進器距他們有六千英里遠。太空人用雙筒望遠鏡看,那個物體呈L狀,阿姆斯壯說:「像個打開的手提箱。」再用六分儀去看,像個圓筒狀。另一位太空人艾德林說:「我們也看到數個小物體掠過,當時有點振動,然後,又看到這較亮的物體掠過」。
七月廿一日,當艾德林進入登月小艇做最後系統檢查時,突然出現二個幽浮,其中一個較大且亮,速度極快,從前方平行飛過後就消失,數秒鍾後又出現,此時兩個物體中間射出光束互相連接,又突然分開,以極快速度上升消失。
在太空人要正式降落月球時,控制台呼叫:「那裡是什麽?任務控制台呼叫太陽神十一號。」太陽神十一號竟如此回答:「這些寶貝好巨大,先生……很多……噢,天呀!你無法相信,我告訴你,那裡有其它的太空船在那裡,……在遠處的環形坑邊緣,排列著,……他們在月球上注視著我們……。」
蘇俄科學家阿查查博士說:「根據我們截獲的電訊顯示,在太空船一登陸時,與幽浮接觸之事馬上被報告出來。」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廿日,太陽神十二號太空人康拉德和比安登月球,發現幽浮。一九七一年八月太陽神十五號,一九七二年四月太陽神十六號,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太陽神十七號,……等等的太空人也都在登陸月球時 見過幽浮。
科學家蓋利曾說過:「幾乎所有太空人都曾見過不明飛行物體。」第六位登月的太空人艾德華說:「現在只有一個問題,就是他們來自何處?」
第九位登月的太空人約翰楊格說:「如果你不信,就好像不相信一件確定的事。」一九七九年,美國太空總署前任通訊部主任莫里士 查特連表示「與幽浮相遇」在總署里是一平常事,並說:「所有太空船都曾在一定距離或極近距離內被幽浮跟蹤過,每當一發生,太空人便和任務中心通話。」
數年後,阿姆斯壯透露一些內容:「它真是不可思議……,我們都被警示過,在月球上曾有城市或太空站,是不容置疑的,……我只能說,他們的太空船比我們的還優異,它們真的很大……。」
數以千計的月球神秘現象,如神秘閃光、白雲、黑雲、結構物、幽浮等,全都是天文學家和科學家共睹的事實,這些現象一直未有合理解釋,到底是什麽呢?
空心的太空船月球
一九七0年,俄國科學家柴巴可夫(Alexander Scherbakov)和米凱威新(MihKai Vasin)提出一個令人震驚的「太空船月球」理論,來解釋月球起源。他們認為月球事實上不是地球的自然衛星,而是一顆經過某種智慧生物改造的星體,加以挖掘改造成太空船,其內部載有許多該文明的資料,月球是被有意的置放在地球上空,因此所有的月球神秘發現,全是至今仍生活在月球內部的高等生物的傑作。
當然這個說法被科學界嗤之以鼻,因為科學界還沒有找到高等智慧的外星人。但是,不容否認的,確是有許多資料顯示月球應該是「空心」的。
最令科學家不解的是,登月太空人放置在月球表面的不少儀器,其中有「月震儀」,專用來測量月球的地殼震動狀況,結果,發現震波只是從震央向月球表層四周擴散出去,而沒有向月球內部擴散的波,這個事實顯示月球內部是空心的,只有一層月殼而已!因為,若是實心的月球,震波也應該朝內部擴散才對,怎麽只在月表擴散呢?
架構新月球
現在,我們可以來重新架構月球理論了:月球是空心的,月殼分為兩層,外殼是岩石及礦物層,像是自然的星體,由於隕石撞擊月球後,只能穿透這一層,已知隕石坑的深度都不深,最深只有四哩,所以此層厚度最多五哩。
月球內殼是堅硬的人造金屬層,厚度不知道,也許只有十哩,成分含有鐵、鈦、鉻等,能耐高溫、高壓、腐蝕,是一種地球人未知的合金。
因為太空人安裝在月球,表面的月震儀顯示震波只在月表傳遞,而不深入內部,可見月球的確只有這兩層月殼。既然如此,月球就不是自然界的,它是人造的,造它的「人」經過精細計算,將月球從他們的星系迎到太陽系來,擺在現在的位置,使地面上的人能在夜間看到它,而且和太陽一樣大。所以,月球起源的三種理論都不對。
「造月的人」讓月球永遠以一面向著地球,因為這一面有不少控制地球的設備。他們自己住在月球背面的內部,因為月球表面日夜溫差太大,中午最熱是攝氏 127度,夜間最泠是零下 l83度,不適合居住,所以都住在內部。他們巳發展出飛碟,經常飛出外面做些研究或修護儀器,並注意地球人的動靜,有時被地球太空人看到,有時被地面上的望遠鏡觀測到。
「造月的人」是那一種外星人?他們來此有多久了?我們目前都還不知道。也許不久,地球人就能知道月球的真相了。
我用科學無法解釋的實際月球現象,來重新架構月球的理論,「圓滿的」將月球之謎……解答,有誰能說這樣做是「不科學」呢?
❾ 月球的地質構造
月球的物理狀況---月面的地形主要有:
環形山 這個名字是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顯著特徵,幾乎布滿了整個月面。 最大的環形山是南極附近的貝利環行山,直徑295千米,比海南島還大一點。小的環行山
甚至可能是一個幾十厘米的坑洞。直徑不小於1000米的大約有33000個。占月面表面積的 7-10%。
有個日本學者1969年提出一個環形山分類法,分為克拉維型(古老的環形山,一般都
面目全非,有的還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輕的環形山,常有「輻射紋」,內壁一般帶有
同心圓狀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環壁較低,可能從哥白尼型演變而來 )碗型和酒窩型(小型環形山,有的直徑不到一米)。
月海 肉眼所見月面上的陰暗部分實際上是月面上的廣闊平原。由於歷史上 的原因,這個名不副實的名稱保留到了現在。
已確定的月海有22個,此外還有些地形稱為「月海」或「類月海」的。公認的22 個絕大多數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個,4個在邊緣地區。在正面的月海面積略大於
50%,其中最大的「風暴洋」 面積越五百萬平方公里,差不多九個法國的面積總和。 大多數月海大致呈圓形,橢圓形,且四周多為一些山脈封閉住,但也有一些海是
連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還有五個地形與之類似的「湖」----夢湖、死湖、夏 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還大,比如夢湖面積7萬平方千米,比汽海等還大得
多。 月海伸向陸地的部分稱為「灣」和「沼」,都分布在正面。灣有五個:露灣、暑 灣、中央灣、虹灣、眉月灣;沼有腐沼、疫沼、夢沼三個,其實沼和灣沒什麼區別。
月海的地勢一般較低,類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準面低1-2千米,
個別最低的海如雨海的東南部甚至比周圍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種量度反射太陽光本領的物理量)也比較低,因而看起來現得較黑。
月陸和山脈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區稱為月陸,它一般比月海水準面高2-3千 米,由於它返照率高,因而看來比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陸的面積大致與月海相等
但在月球背面,月陸的面積要比月海大得多。 從同位素測定知道月陸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徵。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眾多環形山外,也存在著一些與地球上相似的山脈。 月球上的山脈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脈名,如阿爾卑斯山脈,高加索山脈等等,其中最長的山脈為亞平寧山脈,綿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過比月海水準面高三,四千米。 山脈上也有些峻嶺山峰,過去對它們的高度估計偏高。現在認為大多數山峰高度與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極附近)也不過9000米和8000米。
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個,5000-6000米20個,4000-5000米則有80個,1000米以 上的有200個。
月球上的山脈有一普遍特徵:兩邊的坡度很不對稱,向海的一邊坡度甚大,有時 為斷崖狀,另一側則相當平緩。
除了山脈和山群外,月面上還有四座長達數百千米的峭壁懸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這種峭壁也稱「月塹」。
月面輻射紋 月面上還有一個主要特徵是一些較「年輕」的環形山常帶有美 麗的「輻射紋」,這是一種以環形山為輻射點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帶,它幾乎以筆直的方向穿過山系、月海和環形山。 輻射文長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環形山的輻射紋,最長的一條長1800千米,滿月時尤為壯觀。其次,哥白尼和開普勒兩個環形山也有相當美麗的輻射 紋。據統計,具有輻射紋的環形山有50個。
形成輻射紋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論。實質上,它與環形山的形成理論密切聯系。現 在許多人都傾向於隕星撞擊說,認為在沒有大氣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隕星撞擊可能使高溫碎塊飛得很遠。而另外一些科學家認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發時的噴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處飛散的輻射形狀。
月谷(月隙) 地球上有著許多著名的裂谷,如東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這種 構造----那些看來彎彎曲曲的黑色大裂縫即是月谷,它們有的綿延幾百到上千千米,寬度從幾千米到幾十千米不等。 那些較寬的月谷大多出現在月陸上較平坦的地區,而那些較窄、較小的月谷(有時又稱為月溪)則到處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圖環形山的東南連結雨海和冷海 的阿爾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爾卑斯山攔腰截斷,很是壯觀。從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計,它長達130千米,寬10-12千米。
從何而來?---月球形成之迷
月球是外星人的宇宙飛船:這並非無稽之談,因為科學的動力就在於大膽的想像,沒有創見就不會有新的突破,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當時又何嘗不是無稽之談。而中國人在科學上欠缺的正是這種大膽的創見。
❿ 地球和月球的地質性質有何不同簡答
地球地質學的發展進程有以下特點: (1) 板塊構造理論的提出,使我們對地球的認識發生了革命性的飛躍,對許多孤立的困惑的地質過程和現象能給予合理的、綜合的解釋;而大陸更為復雜的動力學過程,又為板塊構造理論的發展提出了新的命題。近年來地幔柱理論的發展,也使得固體地球的深部活動與表層現象的垂向聯系更為緊密;(2) 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提高了獲取數據(資料)的能力。地球物質成分分析精度的快速提高,增強了我們對地球物質組成及演化時間維的約束能力;地震技術用於層析成像,遙感技術及衛星對地球和鄰近星體的觀測,加深了我們對地球結構的理解;GIS、GPS技術提高了地質測圖的水平和實現了對板塊相對運動、地震、火山活動的監測;計算機模擬使我們能對重要地質過程進行分析和預測;地殼鑽探技術、高溫高壓實驗技術等,也強有力地推動了地質學的發展;(3) 隨著人口的增長,人類對地球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人類每年消耗的礦物資源是自然營力通過河流搬運到海洋的沉積物的3倍,人類汲取地下水的速度超過其補給速度。人類活動可以引起物種的絕滅。人類活動作為一種新的地質營力,把地球環境與人類生存及活動緊密聯系起來;(4) 以地球系統科學為核心的地球科學研究新框架和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的強烈應用需求,以及空間技術、信息技術和物質分析測試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地質科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式和方法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地質學由研究地球歷史的演化記錄而逐漸介入了對未來地球環境發展趨勢的預測。地質學與生命科學研究的廣泛交叉,已形成了快速發展的新領域。
依據月球的探測和返回樣品研究結果的綜合分析,月球的地質演化輪廓可概略敘述如下:
月球大約在46億年前形成,與太陽系的年齡相一致,月球形成不久分異形成月殼、月幔和月核。大部分月殼可能是在較短的時間(約1億年)由月球外層 100~300公里的物質熔融形成。形成全月球性的熔融層或岩漿洋大約需要108~2×108年。形成月殼之後月表遭受到頻繁的隕石體的強烈撞擊,月殼形成後由於地球-月球間的潮汐作用,使月球軌道更加靠近地球,大約在38~43億年以前,由於小行星或星子的撞擊形成月海盆地,之後在31~39億年以前,由於月球內部深度為150~450公里間物質的部分熔融導致月海玄武岩的噴發並充填月海盆地,約在30億年以前全月球性的火山作用基本停止,但有些地區的火山作用一直延續到25億年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