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物地質資料可以做哪些研究
『壹』 實物地質資料篩選
1.實物的構成
篩選的實物採集以反映青藏高原各地質構造單元中重要地質體特徵、反映各地質單元總體面貌的系列地層岩石、古生物標本及光、薄片等實物地質資料為主。主要包括:
——命名和建組剖面系列標志性標本或薄片;
——典型沉積建造的系列標志性岩石、沉積構造標本或薄片,如濁積岩鮑馬序列、復理石、深海硅質岩、島弧建造、弧後盆地、磨拉石建造等;
——古生物化石標本或薄片,新發現種屬古生物化石、建階建帶古生物化石組合、沉積環境標志性古生物化石等;
——結合帶系列標志性岩石、構造標本或薄片,蛇綠岩套、基性、超基性岩、枕狀玄武岩系列等;
——變質岩、超高壓帶變質岩、韌性剪切帶標志性系列岩石標本或薄片,榴輝岩、變質核雜岩等;
——島弧-岩漿岩系列標志性岩石標本或薄片,系列火山岩、侵入岩、混漿岩漿岩等;
——特徵礦物標本及重要礦化礦石標本或薄片。
2.實物選取的原則要求
青藏高原1∶25萬區調實物地質資料篩選工作遵循以下要求:
1)根據區調工作所產生的實物資料種類篩選。區調工作所產生的實物資料以標本為主,其篩選也應從標本著手,兼顧其他實物地質資料;對於標本損毀或遺失嚴重的圖幅,篩選則以光、薄片為主,輔以具有保存價值的其他實物地質資料,如化石樣等。
2)根據實物所代表的地質體的重要性篩選。一個圖幅內重要的地質體(地層、岩漿岩、侵入岩等)和構造帶一般皆由主幹剖面和主幹路線來控制。研究程度越高的地質體和構造帶其重要性也越大,其實物地質資料的保管收藏意義也隨之增大。
3)根據區調工作中劃分的地質剖面進行篩選。選取實物資料保存較好的地質剖面,全面收集實測剖面和修測剖面的所有實物地質資料,選擇收集幾條典型路線剖面的標本或光(薄)片,概略收集踏勘路線上的重要標本或光(薄)片。
3.相關資料的收集要求
為了使實物地質資料更好地反映區內的地質特徵,並為後期的實物整理及服務利用提供基礎資料,還應收集與實物密切相關的成果資料、原始資料及影像資料。
收集的資料包括:工作區1∶25萬地質圖、實際材料圖、實測剖面圖、岩礦鑒定報告、圖幅地質成果表、實測剖面樣品登記表、剖面記錄本、圖幅實物地質資料移交清單等以及圖幅成果報告、地質檔案原本登記簿、綜合研究成果及相關論文等。
『貳』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的總體設想
任香愛 張業成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本文論述了實物地質資料的屬性特徵和獨特的服務功能,初步提出了實物地質資料研究與產品開發的總體設想。認為: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是推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的重要內容,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亟待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其目標任務是建立並不斷完善實物地質資料產品體系和技術方法體系;提出了開展該項工作的指導思想,初步總結了該項工作的兩個方面共7項工作內容。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開發
一、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是推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的重要工作
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資料的組成部分。與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相比,既有許多共同屬性,又有十分鮮明的個性特徵,表現最突出的個性特徵是: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取得的最客觀的成果,而成果資料和原始資料是地質工作者通過對地質體或地質現象的觀察、測試及分析研究後得出的認識;由於受能力和技術方法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對同一個地質體或地質現象,可能因不同的人或不同時間或採用不同的技術手段與評價標准,而得出不同的認識;而岩心、標本、樣品等實物,乃是地質體的一部分,它的自身特徵和賦存的地質信息不會因人的主觀因素而改變,因而能夠最真實地代表地質現象、最客觀地反映地質工作結果。
因此,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的實物檔案,察看實物地質資料,是檢查地質工作程度、驗證地質工作取得的認識、評價項目進展的重要手段。另外,實物地質資料作為地質體的一部分,其特徵和所賦存地質信息不因人的主觀因素而改變,但會因為人的觀察條件、測試分析技術、研究手段的不同,對實物特徵和所賦存的地質信息的認識有所差異,因此,伴隨地質理論與測試技術方法的提高或評價標準的改變,可以對實物地質資料進行多次開發利用,取得新的認識,從而降低投資風險與成本,提高勘查效率和科研水平,甚至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系列實物地質資料可為專業教學和科普宣傳提供服務,因此實物地質資料館除了為地質勘查和地質科研提供服務外,還常常成為專業教學實習基地和科普基地。
實物地質資料的獨特服務功能雖然目前還沒有充分的顯現,但已經有一些典型事例可以佐證。
例如全國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勘查實物地質資料採集與成果集成工作,初步反映出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潛力。2004年開始,至2011年,國家在230個危機礦山實施了接替資源勘查找礦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獲得了一批資源儲量,使一批老礦山重新煥發了生機,由此穩定礦山職工約60萬人;除了形成一批重要的礦產資源基地外,還在成礦理論與找礦預測方法等方面取得許多突破性進展。為了使危礦專項產生的重要實物地質資料得到保護和開發利用,在危機礦山辦公室領導下,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開展了實物地質資料收集與成果集成工作,共收集了118個礦山的252個鑽孔、159722 m岩(礦)心,並採集了系列標本4418件、礦石大標本207塊。對這些實物地質資料進行了整理、建檔、數字化,還建設了大標本園和實物地質資料展廳,陳列大標本及代表性礦山的岩(礦)心及相關資料。這些實物地質資料在下列3個方面初步發揮了作用:①建立了危礦專項實物成果檔案,從一個側面直觀地反映了危礦專項取得的突破進展和顯著成果;②這些實物及數字化實物地質資料成果,已開始向社會提供觀察、取樣及研究服務,為一些礦山的進一步勘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③以危礦專項實物地質資料為基礎,實物地質資料中心被批准為國土資源部科普基地,並與華北科技學院等院校合作,掛牌為地學教學實習基地,已接待了數千人次的學生進行教學實習和科普宣傳活動,已取得初步成效。
實物地質資料直接服務於地質找礦與地質科研,甚至幫助取得找礦重大突破,也有不少實例。例如:大慶油田岩心庫每年接待來訪大約2000人次,岩心對比測試,已成為油氣遠景評價和規劃部署勘探工作的重要手段,通過岩心利用,每年可節省石油探井3~6口;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局103地質隊,在20世紀90年代,通過對庫藏岩心復查取樣和測試,在青城子地區先後發現了高家堡子、甸南、小佟家堡子金銀鉛鋅礦,並逐步擴大為超大型礦床;江西省地質礦產局912大隊,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江西省貴溪市冷水坑地區開展礦產勘查,經歷了脈帶型鉛鋅礦→斑岩型鉛鋅礦→斑岩型銀礦→斑岩型金硫礦→層控疊加型銀鉛鋅礦的找礦過程,對礦床類型、成礦條件、分布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完善,礦床儲量和規模從礦化點到超大型礦田,之所以不斷取得突破,岩心樣品的多次開發利用發揮了重要作用——每一次觀察、測試、分析都促使找礦的一次飛躍;再如,20世紀80年代,河北省地質礦產局地質3隊,按照原地質礦產部《關於金礦普查評價要求的通知》要求,對河北省張北縣蔡家營礦的岩心進行復查復測,重新圈定了勘查靶區,經進一步勘查,使蔡家營成為大型鉛鋅銀多金屬礦床。
綜合上述,基於其特殊的屬性特徵,實物地質資料在服務地質找礦和經濟社會方面具有獨特的其他地質資料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開發利用實物地質資料,是提高地質資料服務水平,推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的重要工作。
二、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亟待開展的一項重要工作
1.充分發揮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服務功能
2000年成立了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2004年建成了國家實物庫。近10年來,在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領導下,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質資料主管部門和地質勘查單位的支持下,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開展了實物篩選收集和保管等工作。至2011年年底,國家實物庫共收藏了259份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367個鑽孔的185518 m岩心、9005袋岩屑、12297塊標本、32891件薄片、184件副樣和137塊大型礦石標本。這些實物地質資料主要來自:160個典型礦山的岩心、標本,98幅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標本、薄片,江蘇東海大陸科學鑽探一井的岩心、岩屑,浙江長興「金釘子」剖面標本等,初步形成了以典型礦山岩心和區域地質調查標本為主體、以大陸科學鑽探岩心、岩屑和「金釘子」剖面標本為精品的國家實物庫藏體系的雛形。
然而,實物收集保管只是館藏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其後續工作和最終目的是實物地質資料的開發與社會服務。正如我國地質工作的先驅翁文灝先生在1925年為中國地質圖書館提出的辦館宗旨——「有館尤貴有書,有書尤貴有用」一樣,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宗旨應為「有館尤貴有物,有物尤貴有用」或「藏品至精,服務至上」,即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不僅要有豐富的、能夠代表重大地質工作成果、反映中國典型地質礦產條件的實物,還要依託這些實物研究開發豐富的服務產品,提供社會利用,實現實物地質資料館的建館宗旨。
回顧實物地質資料中心近10年的工作,大力開展了實物採集和搶救工作,使一大批重要實物地質資料得到了有效保管,但服務和產品開發工作十分薄弱。迄今,對服務對象及其需求了解甚少,應該開發什麼服務產品,以及如何開發這些服務產品還缺乏明確認識;因此,目前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社會服務非常單一,只能為用戶提供觀察和取樣,服務利用效率很低。2011年除接待教學實習和科普利用者外,全年僅接待專業性實物地質資料利用20人次,觀察岩心1600 m、標本197塊。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作用遠未得到發揮。
基於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辦館宗旨和職能任務,今後時期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工作將從原來的以實物收集為重心,轉移到以實物收集為基礎,以服務和產品開發為重心的新的發展階段;也就是說,今後在繼續加強實物篩選收集、進一步完善庫藏體系的同時,應大力開展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建立並不斷完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體系,為地質工作(特別是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支撐作用。
2.推動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工作
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歷史雖然很長,但服務與產品開發工作一直十分薄弱。新中國成立後,各地質勘查單位都建設了岩心庫或標本庫、副樣庫,保存了大量的岩心、標本、樣品等實物地質資料,並得到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由於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意識淡薄,服務產品貧乏,服務手段和服務方法落後,實物地質資料的利用服務一直處於初級階段;特別是進入20世紀70年代後,由於缺乏人力、財力、物力支撐,除少數油氣等單位外,大部分單位的實物地質資料保管與服務陷入嚴重困境,甚至處於有名無實的境況。因此,盡管幾十年來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有不少成功的實例,但都是零散的、單一的,距離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的科學化、規模化相差甚遠,實物地質資料的巨大潛力遠沒有發揮。
近10年來,特別是《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發布實施以來,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開始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在全國范圍內初步建立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建成了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各省也開始建設實物地質資料館,開始啟動實物地質資料匯交,但實物地質資料服務及產品開發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實質性的工作尚未開始,更談不上明顯成效,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功能和巨大潛力遠沒得到發揮。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除了承擔重要實物地質資料收集、保管和提供服務職能外,還承擔為國家行政主管部門提供技術支撐和推動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工作。因此,目前在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剛剛起步階段,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開展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工作,除了開發系列產品服務社會外,還將研究建立一套技術方法和工作模式,提供給各類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參考使用,從而推動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的開發工作,提高我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水平。
三、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的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任務可概括為:借鑒國內外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技術,分析社會需求,緊跟地質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依託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庫藏,開發實物地質資料公共服務產品,並開展實物成果集成與專題服務產品研發,建立並不斷完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體系與技術方法體系,提高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水平,推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進程,為地質找礦、科學研究、專業教學、科普宣傳及管理決策發揮重要作用。
具體而言,基本任務包括兩個方面:第一,依託館藏實物,整理開發公共服務產品,進行成果集成與專題服務產品開發,建立並不斷完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體系,為地質勘查、地質科研以及地學專業教學和科普宣傳提供服務;第二,研究總結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的技術方法,建立工作模式,為省級實物地質資料館和專業實物地質資料館提供借鑒。
四、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的指導思路
1.以研究為基礎,以服務產品開發為核心,統籌各方面工作
目前,我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工作尚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成熟的成果可以借鑒,不僅缺少比較系統的技術方法,甚至需要開發哪些服務產品,以及如何開發這些服務產品都沒有比較成熟的認識,這就需要開展廣泛深入的調研,掌握社會需求,規劃服務產品構成,確定開發步驟,制定工作計劃,與此同時還要研究服務產品體系及開發的技術方法。因此這項工作的步驟為研究先行、產品開發跟進,或者邊研究、邊開發、邊服務,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研究成果和服務產品。
2.以需求為導向,全方位、多層次開發服務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各方面需求
據初步分析,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對象和需求主要為3個方面。
1)面向地質勘查與地質科研的專業服務:通過利用實物地質資料,避免重復工作,降低投資風險,提高地質勘查效率與地質科研水平,甚至實現突破性進展。
2)面向大專院校的教學服務:利用館藏資源,向地質院校或非地質院校的地學專業的學生提供實習場所或教學基地,豐富學習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3)面向社會公眾的科普服務:利用館藏資源,向中小學生和社會公眾進行科普教育,宣傳地學知識,提高公眾資源、環境意識和防災意識。
實物地質資料產品開發除了常規性的工作外,要緊密結合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工作部署,安排專題服務產品開發,特別是圍繞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對重要成礦區(帶)以及整裝勘查區和重要勘查區,開展有針對性的實物地質資料產品開發與服務工作,充分發揮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作用。
3.統籌規劃,先易後難,不斷深化服務研究,逐步豐富服務產品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是一項長期工作,在沒有成熟技術方法的情況下,可採取「摸著石頭過河」的方法,逐步推進。基本思路和做法是:首先進行統籌規劃,然後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選好突破點和拓展方向,邊探索、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深化研究內容和豐富服務產品,逐步建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體系和技術方法體系。
4.既要突出實物地質資料特色,又要與相關方面緊密協調,通過廣泛合作,推動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和產品開發工作
如前所述,實物地質資料與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相比,既有許多共性,又有鮮明個性和獨特的服務功能,因此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既要突出實物地質資料特點,針對實物地質資料的特殊屬性和服務功能,研究服務方式和技術方法,開發服務產品;又要與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以及圖書文獻資料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才能生產出有應用價值的服務產品,取得良好的服務效果。
在工作方式上,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必須與全國地質資料館、地質圖書館、省級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以及有關的勘查、科研機構和院校等廣泛聯合,分工協作,共同開展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工作,才能取得預期成果。
五、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主要工作內容
該項工作包括服務研究與館藏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開發兩方面,即服務研究是工作的基礎,工作內容主要包括總結國內外工作現狀,分析社會需求,研究服務產品構成與開發的技術方法,制定總體規劃與工作計劃;產品開發主要包括開發實物地質資料公共服務產品、成果集成與開發專題服務產品、專業教學與科普宣傳產品。
1.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
(1)國內外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國外重點調研了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以及俄羅斯、英國等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工作的經驗與方法,主要包括服務對象與服務途徑、服務產品構成與開發技術、服務效果等;重點關注澳大利亞等國家在實物地質資料數字化、網路服務以及虛擬岩心庫等方面的進展和成功經驗。
國內主要調研了石油系統在服務和產品開發方面的成功經驗和技術方法。調研對象主要包括大慶油田、勝利油田、新疆油田和渤海油田等。另外,還調研了中國科學院有關單位和廣州海洋局等,了解極地考察和海洋地質調查等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的經驗和方法。
在調研總結國內外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現狀的同時,研究探索未來的發展趨勢,特別是數字化服務產品的研究動向與開發技術。
(2)調查分析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
調研對象主要是地質資料行政主管部門,地質勘查和地質科研的組織部門和實施單位(包括地質專項工程的組織部門和實施單位)、地質院校等。通過座談、研討、走訪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廣泛了解社會各方對實物地質資料的需求,包括所需產品構成、服務方式等。
(3)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體系與開發技術方法研究
根據社會需求,研究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構成,分析各種服務產品特徵及層次關系,構建服務產品體系。
通過廣泛調研和不斷實踐,研究公共服務產品、成果集成、專題服務產品開發技術方法,總結工作模式,研究制定有關技術標准或工作規范。
(4)研究制定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的總體規劃與工作計劃
在國內外現狀與社會需求調研的基礎上,對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工作做出總體籌劃,研究確定目標任務與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計劃,確定工作進度安排與階段工作成果。
2.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開發
(1)公共服務產品開發
公共服務產品指的是為多種用戶提供共同需要的產品。這項工作是最基本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下列工作:
1)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服務指南。主要內容包括: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概況;館藏實物地質資料構成;服務內容與服務方式;服務流程;借閱、觀察、取樣辦法;收費標准;服務時間;聯系方式。
2)實物地質資料著錄。按照「實物地質資料館藏管理技術要求」和「實物地質資料著錄方法」對館藏實物地質資料進行著錄。主要內容包括:實物及相關資料類型、數量;實物地質資料來源(匯交人、項目、礦區或圖幅等);對應的成果資料、原始資料檔號與保管單位;說明實物地質資料保管意義的關鍵詞與內容提要等。
3)館藏實物地質資料目錄。主要內容包括:檔號、實物及相關資料類型、數量;產出項目工作類型;產地等。
4)重要館藏實物地質資料推介。對具有重要意義的館藏實物地質資料經整理後及時向社會介紹。這些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取得重大突破進展或有重大科學意義的實物地質資料;對進一步勘查或科研可能有重要指導作用的實物地質資料。如科學鑽探岩心、岩屑、「金釘子」剖面標本;典型礦山岩心、標本樣品。推介內容除了館藏實物地質資料和岩心圖像、標本及光(薄)片圖像外,必要時還進行信息集成工作,收集整理相關的分析測試、數據與研究成果,使用戶不僅能直接利用實物地質資料,而且能夠同時獲得相關信息。
5)實物地質資料圖像製作。主要包括重要岩心掃描、標本照相、光(薄)片照相,以形成數字化圖像,提供服務。
6)標本信息提取。根據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管理服務需要,研究制定各類館藏標本(包括岩石標本、礦石標本、礦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以及大標本)描述標准與信息整理方法,並對館藏標本和陳列的大標本進行鑒定、分析和描述。
公共服務產品開發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最基本的日常性工作。要點是:實現公共服務產品開發的規范化、科學化,提高產品質量,更好地滿足用戶需要;不斷豐富公共服務產品種類,擴大服務領域和服務效果。
(2)成果集成與專題服務產品研究開發
成果集成指的是對某個地質專項工程(如危機礦山接替資源專項勘查)、某個領域(如地層研究)、某個地區(如某個成礦區帶或某個整裝勘查區)的實物地質資料及相關信息按照一定規則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系統的實物系列或實物信息系列。所謂實物系列指的是岩心、標本、樣品、光(薄)片、大標本及其圖像和相關資料(包括與實物密切相關的成果資料、原始資料以及實物入庫後在整理、建檔、著錄工作中形成的資料)組成的系列資料。所謂實物信息系列指的是除實物系列資料外,還包括產生實物地質資料的地質工作項目及所在地區歷次勘查、研究工作取得的報告、論文、測試數據等系列資料。
專題服務產品指的是為某些勘查或科研項目專門研究開發的服務產品。例如,為某一找礦勘查項目,專門提供岩心、標本與樣品測試分析以及有關的實物信息分析等。
與公共服務產品相比,成果集成和專題服務產品是通過對實物地質資料的編研而生產的高級服務產品,這種產品的開發必須依託豐富的、成系列的實物才能進行。目前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已收集了98幅青藏高原1∶25萬區域地質調查實物,包括1500餘條實測地質剖面的6660件標本、4萬多件薄片,這些實物地質資料系統反映了青藏高原地層、古生物、沉積建造、區域構造、礦床礦化等基本地質信息;此外,還收集了160個典型礦山的代表性岩心、標本、大標本,初步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實物地質資料體系。因此,可以首先開展青藏高原區調實物成果集成和中國典型礦山實物成果集成,以後隨著國家實物庫藏品的進一步豐富,陸續開展以「金釘子」剖面和重要建階剖面標本為依託的中國地層實物成果集成以及全國地應力測量實物成果集成等。典型礦山實物成果集成,可結合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在重要成礦帶中選擇整裝勘查區或重點勘查區,進行實物地質資料信息集成與專題產品開發,爭取為正在進行和將要進行的勘查工作提供信息服務。
實物成果集成與專題服務產品開發具有更強的專業性和更直接的服務效果,研究開發這種產品通常需要實物地質資料館與地質勘查科研單位及有關專業人員緊密合作才能完成。
(3)專業教學和科普產品
教學基地和科普基地建設,是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重要工作。為滿足專業教學和科普宣傳的需要,應不斷豐富教學產品和科普產品,主要包括系列礦物標本、礦石標本、岩石標本;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圖片和影像;配合「地球日」及其他科普活動的專題實物與圖版等;地球資源展廳展品;大標本園標本及說明等。
六、工作總體部署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是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一項長期任務,按照統籌規劃、先易後難、逐步推進的原則,大致分下列3個階段組織實施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工作。
第一階段,起步階段,大約2~3年時間。初步建立工作模式,並初見成效。主要開展國內外調研,分析服務需求,研究服務產品體系與產品開發技術方法,制定總體規劃與工作計劃;進行公共服務產品開發;以青藏高原區調實物地質資料或典型礦山實物地質資料為起點,啟動實物地質資料成果集成與專題服務產品開發;開展專業教學和科普產品開發;啟動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信息匯總,針對重要問題,開展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以及匯交管理研究。
第二階段,發展階段,大約3年時間。初步形成服務產品與技術方法體系,社會服務取得較顯著效果。主要工作包括:繼續深化研究與公共服務產品開發;基本完成青藏高原區調實物成果集成,開展典型礦山實物成果集成,啟動專題服務產品開發;豐富專業教學和科普產品,完善全國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管理,深化專題研究,建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技術方法與工作模式。
第三階段,完善階段。豐富各類產品,深化管理信息研究,完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技術方法體系。
該項工作成果主要包括3個方面:①以實物或實物信息開發為主體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體系,包括公共服務產品、成果集成與專題服務產品;②以調研分析總結為主體的研究成果,包括國內外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總體規劃與工作計劃、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信息分析與重要問題研究(管理體系建設、匯交管理等);③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的技術方法與工作模式。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工作內容見圖1。
圖1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研究與產品開發工作內容示意圖
『叄』 實物地質資料數字化的用途
(一)為「數字國土」提供基礎數據
實物地質資料是「數字國土」必不可少的信息資源,要了解地球的組成和不同地區的地質礦產條件,實物是最直接、最基礎的信息。數字化的實物地質資料數據可以直接被「數字國土」系統所吸納,成為其重要的信息資源。
(二)充分發揮實物地質資料的利用價值
與其他地質資料不同,實物地質資料具有原始性、唯一性和不可復制的特點。因而,對其實物的直接觀察往往會受到局限,例如,不同的人和單位不可能同時擁有完全一樣的實物;更不可能多人同時佔有同一實物對其研究。而實物地質資料通過數字化處理,利用信息網路,觀察者可以在任何地區和任何時間,對其觀察和分析,結合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獲得身臨其境的視覺效果。
(三)對實物地質資料起到保護作用
實物地質資料是國家花費巨資獲得的寶貴資源,一些樣品非常珍貴、稀缺,因而必須對其加強保護。以往人們對實物地質資料的利用,必須將實物從庫房取出,對其觀察、照相、取樣等。這勢必對實物產生破壞作用。實物地質資料數字化後,根據研究需要,人們可以通過計算機對實物進行間接觀察,即觀察已儲存在計算機中的實物的三維圖像,並通過人機交互操作,實現旋轉、放大等,對熱點部分仔細觀察;同時,根據需要,可將實物整體或某一側面的圖像進行下載或列印。
(四)便於學術交流
紙質的學術材料,便於攜帶分發,給學術交流帶來了方便。而實物地質資料,比較笨重,不便攜帶,尤其是整個鑽孔或剖面的大量實物,搬運和攜帶更是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是研究者將自己對樣品的研究成果,用文字或圖表以及照片表達出來,供其他人閱讀。由於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存在著不同的感受能力、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目的性,所以從同一實物中獲取的信息常常各不相同,即獲得的信息量會因人而異。所以有時不得不採取開現場會的形式,進行現場觀察。這些給學術交流帶來了很大不便。通過實物數字化,可以從不同角度,全面、准確地採集實物的信息,並可方便地儲存在大容量光碟中,在軟體和設備支撐下,可以再現實物地質資料的固有特徵,人們通過人機的交互操作,根據需要對實物進行觀察研究,完成對實物的認識。
(五)實現遠程觀察和遠程專家會診
數字化的實物在網上發布將給研究者帶來很大方便。例如,我國大陸科學鑽探取得的岩心採用數字化處理,在大陸科學鑽探網上發布,可供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科學家對其進行觀察和研究,實現信息共享,而不必非到岩心儲存地不可。對於某些復雜的樣品,可邀請多位專家,在網上觀察、研究,結合分析數據,作出判斷,發表各自的見解,實現遠程專家會診。
『肆』 論實物地質資料分類
張業成 趙曉青 任香愛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北京 101149)
摘要 本文論述了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目的、意義和基本原則,根據實物地質資料形態特徵、產生的地質工作類型、代表的學科類型、產出的地區以及實物地質資料的保管條件、保管期限、利用條件進行多角度分類,初步建立了實物地質資料分類體系。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分類
一、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的目的意義
我國地域遼闊,地質條件復雜,礦產類型多樣。長期以來,開展了大量的地質工作,特別是近幾十年來,在傳統地質工作迅速發展的同時,新一輪地質調查以及海洋地質、極地考察、大陸科學鑽探等新興領域的地質工作蓬勃興起,產生了數量巨大的實物地質資料。這些實物地質資料雖然都是地質工作的成果,但其種類和價值有很大差別,所以無論是國家還是某一機構都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所有的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收藏保管,只能根據實物地質資料的檔案意義和開發利用價值有選擇地收集保管。即使是有選擇地收集保管實物地質資料,也不是一個或幾個實物地質資料館所能全部承擔的。因此,從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需要出發,應建立統一領導下的委託保管與分級保管相結合的管理系統,才能使各種重要的實物地質資料得到有效保護和充分開發利用。然而,如何劃分分級管理責任和確定委託保管范圍,都需要以實物地質資料分類作為基礎依據。
基於上述,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的主要目的意義是:
——為劃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責任,推進分類管理提供基礎依據;
——為實物地質資料篩選、收集工作提供基礎依據;
——為實物地質資料建檔、保管以及利用服務提供基礎依據。
二、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的基本原則
科學性——實物地質資料分類要符合地質科學以及檔案信息管理科學的基本理論,符合實物地質資料特點與管理工作需要,採用的技術方法要科學先進。
系統性——建立實物地質資料分類體系,從多角度反映實物地質資料的主要屬性特徵,顯示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意義與開發利用價值。
應用性——便於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工作應用,適宜有關法規、標准、規范引用。
三、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的參考依據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是規范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法規依據。雖然對實物地質資料分類並沒有提出要求和方法,但規定了地質資料的管理責任和匯交細目,從而表明,地質資料應該分類,否則地質資料的分級管理和匯交將難以實現。因此,這項法規仍然是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的根本依據。
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盡管備受關注,但迄今仍為空白。基於這種情況,實物地質資料分類參考了檔案、圖書、文物等分類方法。
這些成果主要包括:例如《中國檔案分類法——地質勘查檔案分類表》DZ/T0076—93以行業標准形式建立了地質勘查檔案分類體系表,確定了由區域地質調查、海洋地質調查、礦產地質勘查等11個基本類目組成的地質勘查檔案分類主表。這一分類經部分修改後被引用為實物質資料產出地質工作類型的分類。
在檔案管理方面,從多角度對檔案進行了分類:按所有關系分為公共檔案、私人檔案;按產生的活動形式分為文書檔案、科學技術檔案、專業檔案(音像檔案等);按時代分為歷史檔案、1949年前檔案、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檔案;按保管期限分為永久檔案、長期檔案、短期檔案;按機構分類政府機構檔案、社會團體組織檔案等;按載體分類磁介質檔案、紙介質檔案、實物檔案;按檔案的產生分為原件(文稿、手稿等)檔案、復製件檔案。
四、實物地質資料分類方法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的屬性特徵劃分實物地質資料類型。在眾多屬性特徵中,以實物地質資料的自然形態特徵為主導屬性,其次考慮實物地質資料產出的地質工作類型、實物地質資料所代表的學科類別、實物地質資料的產出地區、實物地質資料的保管條件、實物地質資料的保管期限、實物地質資料利用的限制條件進行多角度分類。
1.實物形態分類
根據實物形態和基本性狀分為6類。
岩(礦)心 鑽探工程中,鑽取的圓柱狀或碎裂的岩塊或含礦的岩塊,包括岩心、礦心等。
岩屑 鑽探工程中,鑽取的岩礦碎屑。
標本 在地質工作中採集的、並經過加工整理後供觀察研究或陳列的地質體的一部分,包括岩石標本、礦石標本、礦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及隕石等。
樣品 為觀察、測試、鑒定等目的,從地質體中採取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固體、液體、氣體實物。實物地質資料管藏機構收藏的是這些樣品經測試鑒定後按一定比例保存的供檢查分析結果或其他研究利用的備用樣品。主要包括岩組分析樣、粒度分析樣、人工重砂樣、同位素年齡樣、物理試驗樣、化學分析樣、光譜分析樣、加工技術試驗樣以及化探副樣等。
光片、薄片 光片,即斷面磨平並拋光的岩(礦)石塊體;薄片,即岩(礦)石標本製作成的透明片狀體。
其他 除以上類型以外的實物,如揭片等。
2.產出地質工作類型分類
按實物地質資料產出的地質工作類型分為7類。
區域地質調查 主要包括1:100萬、1:50萬、1:25萬、1:20萬、1:10萬、1:5萬以及小於1:5萬和其他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礦產地質勘查 主要包括煤田地質勘查,石油天然氣地質勘查,黑色金屬礦產地質勘查,有色金屬礦產地質勘查,貴金屬礦產地質勘查,稀有金屬、稀土金屬、分散元素礦產地質勘查,放射性礦產地質勘查,非金屬礦產地質勘查,地熱、礦泉水、氣體礦產地質勘查等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 主要包括區域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綜合勘查,水文地質勘查,工程地質勘查,地質災害勘查等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海洋地質調查 主要包括海洋區域地質調查,海岸帶和大陸架海底地質礦產調查,國際海底資源地質調查,極地及其周邊海洋地質調查等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地質勘查 主要為地球化學勘查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其餘還包括地球物理勘查,遙感地質勘查,物探、化探異常查證等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地質科學研究 主要包括基礎地質研究,礦產地質研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研究等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其他地質工作 主要包括深部地質勘查、第四紀地質調查、冰川地質調查、農業地質調查以及礦產開采、極地考察、大陸科學鑽探、深海鑽探、航天考察、登月工程等取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3.實物地質資料學科分類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所代表的地質學科劃分的類別。地質學科包括地球物質組成方面的學科、地球形成演化歷史方面的學科、地球資源與應用方面的學科。
綜合不同方面的地質學科分類,將實物地質資料分為7類。
地層學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地層學科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即代表岩石地層學、生物地層學、年代地層學等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全球界線層型剖面(「金釘子」剖面),年代地層「階」級界線層型剖面,重要的岩石地層「組」級層型剖面,事件地層、旋迴地層、層序地層的典型剖面,含有反映生命演化過程和巨變事件的特殊生物群的地層剖面,特殊沉積建造特徵的地層剖面,含有重要成礦層的地層剖面以及其他有重要意義的地層剖面的代表性標本、光片、薄片等實物地質資料。
古生物學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古生物學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即古植物學、古動物學以及古人類學等學科的代表性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代表古生物門類以及綱、目、科、屬、種等演化階段的古生物化石;反映古地理、古氣候等環境演化的標志性古生物化石;反映生命起源、生物爆發、生物物種滅絕等重大生物演化巨變事件的古生物化石;對地層劃分、對比以及建階、建組、劃代具有重要指向意義的古生物化石;種屬定名的古生物化石模式標本;保存完整或比較完整的古脊椎動物化石,重要的古人類化石等。
岩石學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岩石學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即代表岩漿岩岩石學、沉積岩岩石學、變質岩岩石學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活動大陸邊緣及陸內俯沖的標志性侵入岩;代表性火山岩;早前寒武紀岩石典型發育地區的代表性岩石單位;重要動力變質岩的代表性岩石組合;高壓、超高壓變質帶的代表性岩石組合;反映構造運動的典型蛇綠岩;年齡最老的代表性變質深成體和表殼岩;金伯利岩;隕石等。
礦物學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礦物學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代表礦物成分、結構、形態、性質的典型實物;對認識地殼物質組成、結構、構造及演化歷史有重要意義的代表性實物地質資料;為找礦和擴大礦物利用提供重要依據以及有其他重要意義的實物地質資料。
礦床學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礦床學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即代表金屬礦床學、非金屬礦床學等學科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儲量居世界前列或在其他方面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礦床的實物地質資料;重要礦床成因類型命名地的礦床實物地質資料或不同成因類型的代表性礦床實物地質資料;我國特有礦床的實物地質資料;新類型或新礦種礦床的實物地質資料;其他有重要意義的實物地質資料。
構造地質學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構造地質學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即代表運動構造地質學、大地構造學、新構造學等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反映大型構造帶特徵及形成演化的典型實物地質資料;反映重大構造事件的實物地質資料;反映新構造運動特徵的典型實物地質資料;對礦床形成、分布有重要控製作用及其他具有重要意義的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其他學科的實物地質資料 代表其他學科重要進展以及特別重大項目工作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火山地質、地震地質、地熱地質、第四紀地質、冰川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與地質災害、農業地質、旅遊地質、深部地質、海洋地質、天文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遙感地質等學科的代表性實物地質資料;科學鑽探、大洋調查、極地考察、航天考察等重大工程取得的重要實物地質資料。
4.實物地質資料產出地區分類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產出的地區分為三類。
國內實物地質資料 產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陸地和海域的實物地質資料。陸地實物地質資料為產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陸地范圍內的實物地質資料,即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確定的,包括全國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產出的實物地質資料。海域實物地質資料為產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海域范圍內的實物地質資料,包括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產出的實物地質資料。
國外實物地質資料 產自其他國家或地區管轄的陸地和海域的實物地質資料。
其他實物地質資料 產自公海、極地、月球或其他天體的實物地質資料。
5.實物地質資料保管條件分類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庫藏保管條件分為兩類。
一般實物地質資料 不需要採取特殊庫藏保管措施的實物地質資料。
特殊實物地質資料 因特別珍貴或具有特殊性狀而需要特殊庫藏保管措施的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包括:特別珍貴或具有特別重要價值,需要採取特別安全措施進行庫藏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具有放射性的實物地質資料;特別容易風化破碎、揮發、潮解或性狀極不穩定,需要採取特殊技術措施進行庫藏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如鬆散的海底沉積物、鹽岩、冰心、天然氣水合物及其他含氣實物地質資料等。
6.實物地質資料保管期限分類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需要保管年限分為三類。
短期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 保管期限在15年(含15年)以下的實物地質資料。
長期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 保管期限在15年至50年(含50年)的實物地質資料。
永久保管的實物地質資料 保管期限在50年以上的實物地質資料。
7.實物地質資料利用條件分類
根據實物地質資料利用條件分為兩類。
圖1 實物地質資料分類體系
公開的實物地質資料 提供公開利用的實物地質資料。
非公開的實物地質資料 依法需要保密或保護而不能公開利用的實物地質資料。
由上述7方面的屬性分類,構成實物地質資料分類體系(圖1)。
On Classification of Geologicalsamples
Yecheng Zhang,Xiaoqing Zhao,Xiang'ai Ren
(National Geologicalsample Center,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1149)
Abstrac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urposes,significances,and basic principles of classification of geologicalsamples.Basing on amulti-angle perspective,it preliminarily frames out a classificationsystem of geologicalsamples in terms of pattern feature,generating geological work type,representing academic type,original region,custody condition,custody period,conditions for application.
Key words geologicalsamples;classification
『伍』 實物地質資料與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的關系
實物地質資料與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有著密切關系。成果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項目完成或階段性工作完成後,按一定的技術規范和格式編成,以文字、圖、表、多媒體、資料庫、軟體等形式存在的反映地質工作最終成果或階段性成果的一套科技文件材料。概括地說,成果地質資料是實物地質資料和原始地質資料的高度概括和理論總結;原始地質資料是在進行地質工作時直接形成或採集、反映地質現象或地質體、以各種載體類型存在的原始記錄、中間性解譯資料、最終地質工作成果原稿等。原始地質資料是實物地質資料的自然現象的描述與綜合;而實物地質資料則是成果地質資料和原始地質資料的物質依據。三者之間既有密不可分的相互聯系,又各自獨立。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實物地質資料是不能脫離原始地質資料獨立存在的,沒有原始地質資料的實物地質資料是沒有任何研究價值的。
作為資料的一種形式,實物地質資料有成果地質資料和原始地質資料無法比擬的特點,就是資料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唯一性。
一方面,由於地質科學研究方法、技術手段、認識問題的角度不同,即使對同一地質現象或地質體,不同的學科或不同的專家學者往往也會有不同的認識,表現為成果地質資料和原始地質資料認識上的不同。實物地質資料的客觀性和真實性,是不受主觀認識影響的,因而也起到了良好的物證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受科學理論發展階段性的制約,與實物地質資料同時產生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可能會因為科學認識的進一步發展而落後;而實物地質資料則可以不斷地被認識和發現,地質科學理論的發展歷史足以證明這一點。
唯一性是實物地質資料不同於成果地質資料和原始地質資料的另外一個特點,無論是紙介質還是電子文檔形式的成果地質資料或原始地質資料,都可以利用科學手段進行復制,而實物地質資料是一種實體,其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是不可復制的。當然,未來隨著3D列印技術等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實物地質資料被復制的可能性猶未可知。
『陸』 實物地質資料的特點
地質資料包括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與其他兩種地質資料相比既有許多共性,又有顯著的差異。它們都是地質資料或地球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地質工作者辛勤勞動和科學研究的成果。它們所賦存的信息相互聯系,都具有重要的保存意義和開發利用價值。但實物地質資料也有不同於其他地質資料的特點,具有原始性、可重復利用性、不可復制性和唯一性的特點。
原始性是指實物地質資料所載負或儲存的是沒有經過「深加工」的原始信息,具有最客觀、最真實的特點,採集保管後具有最樸素的原始性,不加任何人工修飾,它仍然基本保留原始面貌。因此,它具有更加廣闊的開發空間和可持續利用價值。
可重復利用性是指實物地質資料直接取自組成地球的地質體,即實物地質資料原本是地球的一部分,它是地球演變的地質信息的記錄,它所蘊含的地質信息在地質歷史時期中是不變的,是完全可以進行多次深入研究和重復利用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多次觀察和研究,以便獲得新的發現或重新認識某一地質信息。
不復制性(不可替代性)是指,任何一件實物地質資料都是在不同形式的地質工作中,通過特定的手段或方法獲取的,而這些工作和手段方法一般不會重復進行,不能像文本資料那樣可以復制。因此,從實物地質資料的生成條件和生產條件來看,每一件實物地質資料都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
唯一性是指實物地質資料是地球和天體演化運動過程中,某些特定的動力活動或地質作用的產物。雖然地球或天體運動發生多種周期性變化,但其整個過程是不可逆的,所以造就的實物地質資料不會重新再生。
『柒』 實物地質資料屬性特點、重要性及研究意義
劉曉文 於景春 田瓊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產生的重要資料信息資源類型之一。 對實物地質資料的屬性特點、重要性的判別標志等進行系統的理論總結和研究,是建立實物地質資料篩選收集與服務體系的基礎,有助於開展科學化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發揮實物資料信息資源的服務作用,逐步形成系統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科學。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資料屬性;重要性;再利用價值
實物資料作為地質工作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建立起較大規模的岩心庫用來儲存重要的岩心實物,並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我國在新中國成立後對實物資料管理也較為重視,制訂有一些明確的管理規定,如《地質勘查鑽探岩礦心管理通則》,實物資料一般由單位自行保存。一些石油部門建有自己的岩心庫,用來存放鑽探採集的岩心並限於本部門使用。隨著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正式成立和兩個現代化的實物地質資料庫的建成,標志著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將逐步走向專業化的軌道,促使實物資料這一重要的信息資源能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服務。對於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已經開始有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討。但在實物地質資料的定義、資料屬性、重要性判別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明顯不足,本文通過對實物地質資料的含義、資料屬性特點、重要性深入剖析,明確了實物地質資料的概念,實物地質資料保存價值的判別標志。旨在逐步形成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系統理論,促進實物地質資料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實物地質資料的屬性特徵
1.實物地質資料的資料屬性
從資料屬性的角度分析,實物地質資料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同於一般的其他實物,如奇形異狀的觀賞石。雖然有些實物資料也具有觀賞價值,但僅是實物地質資料性質的一部分。作為實物地質資料,必須具備三個特殊條件:①必須是作為地質工作研究對象而由地質專業技術人員在地質工作過程中系統採集的;②實物地質資料有其自身的地質意義;③具有詳細的採集地質背景資料記錄。不滿足上述3個條件的實物,即使是野外採集的,並且具有很重要的觀賞價值,也不能稱之為「實物地質資料」。比如目前一些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產地出現盜挖、盜賣的化石,由於這些古生物化石是由非專業人員採取,沒有任何採集地質背景的記錄資料,已經喪失了研究其古環境、古生態以及化石保存地質條件等多方面的科學研究價值,實際上這些化石僅可以用於科學觀賞,而不能稱其為「實物地質資料」。
2.實物地質資料與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的關系
實物地質資料與成果資料、原始資料有著密切關系。概括地說,成果資料是實物地質資料和原始資料的高度概括和理論總結;原始資料則是實物地質資料的自然現象的理論描述與綜合;而實物地質資料則是成果資料和原始資料的物質依據。三者之間即有密不可分的相互聯系,又相互各自獨立。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實物地質資料是不能脫離原始資料而獨立存在的,沒有原始資料的實物地質資料是沒有任何研究價值的。
作為資料的一種形式,實物地質資料有成果資料和原始資料無法比擬的獨有的特點,就是資料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唯一性。由於地質科學研究方法、技術手段、認識問題的角度不同,即使對同一地質現象或地質體,不同的學科或不同的專家學者往往也會產生不同的認識,也就表現在成果地質資料和原始地質資料認識上的不同。實物地質資料的客觀性和真實性,是不受主觀認識所影響的,因而也起到了良好的物證作用。另一方面,由於受科學理論發展階段性的限制,與實物地質資料同時產生的原始資料、成果資料可能會因為科學認識的進一步發展而落後;而實物地質資料則可以不斷地被認識和發現,地質科學理論的發展歷史足以證明這一點。唯一性是實物地質資料不同於成果地質資料和原始地質資料的另外一個特點,無論是紙介質還是電子文檔形式的成果地質資料或原始地質資料,都可以利用復制技術進行復制,而實物地質資料是一種實體,不可復制,因此它是唯一的。
二、實物地質資料的重要性
實物地質資料的重要性也就是實物地質資料的重要程度,是判別實物地質資料是否值得保存的主要依據。在大量的實物地質資料中,每件實物的重要程度並非都是同等的。如何分析判別實物是否重要或具有保存價值?筆者認為應該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考慮,既地質意義、採集成本和採集難易程度、再利用價值、完整性和系統性。
1.實物地質資料的地質意義
每一件實物地質資料都有其地質意義,但其地質意義的重要程度是存在較大差別的,一些實物地質資料所包含地質信息的地質意義十分重要,而另一些則可能相對比較一般。實物地質資料地質意義的重要程度往往與學科研究理論成果、工作目的緊密相關。在地質勘查、地質科學研究等領域,由於各學科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等不同,實物地質資料的地質意義判別的標准也不盡相同,而且實物地質資料所包含的地質意義也存在重要程度上的差別,因此,實物地質資料的地質意義又是相對的。專業學科研究內容上的交叉,又使得實物地質資料具有多重地質意義。筆者以古生物、礦產勘查類的實物資料為例做一簡要說明。
古生物化石作為一種十分重要的實物地質資料,具有多方面的地質意義。古生物化石是地質歷史時期地球上生命存在與發展演化記錄,對於研究地球生物進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在古生態、古環境、地層劃分與對比、能源礦產以及大地構造研究等諸多領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質意義。從古生物化石研究的角度,那些命名的生物化石種屬模式標本比一般的標本更為重要;而作為生物地層「階」劃分標志的典型分子古生物化石比那些普通的化石重要,系統採集研究的地層剖面上的古生物化石比零散發現採集的化石更為重要。一些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具有特殊意義的標志性化石則更為重要,如孔子鳥的發現,代表了羽毛的出現和由恐龍進化為鳥的生物演化過程,因而也被稱為20世紀脊椎動物化石研究的重大發現之一。
在礦產勘查地質工作中,利用鑽探獲取岩心是了解礦床資源分布和儲量的重要技術手段,這些岩心是十分重要的實物資料。對於同一類型的礦床,那些品位高、礦層厚度大、儲量大、研究程度高的礦床最具有代表性,因此,其實物地質資料更為重要。在一個礦區勘查過程中,可能施工多個鑽孔,那些見礦好、岩心採取率高、代表性強的鑽孔岩心的重要程度相對更高。
總之,不同類型的實物因其學科研究意義差別會有不同方面的地質意義,那些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可以突出反映地質科學研究與工作成果的實物地質資料往往具有更重要的地質意義,因而,也最具有保存收藏價值。
2.實物地質資料的採集成本和採集的難易程度
實物地質資料的採集成本是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而利用一些技術手段採集實物時投入的人力、物力的多少,也可以看做是資金投入的量。一般而言,項目投入的成本越大,實物採集成本也越大,其重要性也越大,保存價值也越高。以鑽孔岩心為例,越是鑽孔深度大,其投入成本越高,獲取的岩心越具有保存價值。
實物的採集難易程度是指因客觀條件限制而獲取的難易程度,這些客觀條件首先是實物採集的自然地理環境、交通條件。越是自然環境惡劣、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地區,其採集的實物越珍貴,越具有保存價值。以最近開展的大調查項目中區域地質調查工作為例,在青藏高原區開展的1∶25萬區域地質調查所取得的實物資料,比在內地開展同類工作所取得實物地質資料更具有保存價值。其次,有些實物本身就是在十分特殊的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特殊產物,是一種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其採集難度巨大並在很大程度上有採集的偶然性,因此,這類實物都是非常珍貴的,如一些古生物化石的標本、典型的礦物標本。
3.實物地質資料的再利用價值
實物地質資料的再利用價值是實物資料被重復利用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的體現。實物地質資料被重復利用率越高,其再利用價值也就越大。實物地質資料的再利用可能是由多種因素而產生的,如學科研究目標的差別、研究技術手段的進步、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使得一些重要實物地質資料具有再利用價值。例如,隨著冶煉技術的提高,一些原來被作為低於工業品位的低品位礦石可能沒有作為資源進行儲量計算;如果完好地保留了以往勘查過程中的岩礦心,就可以在節約大量鑽探投入的情況下,對原有資料進行再次測試和分析利用,就有可能擴大資源儲量,獲取最佳經濟效益。再如,勘查過程中採取的岩礦心,可以隨時為礦床的成因、成礦規律研究提供地表難以取得的地下資料基礎。另外,不同專業領域獲得的實物也可以為其相關專業提供資料基礎信息。如,一塊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標本,不僅再現了古生物本身的特徵,也記錄了當時的古生物生活、生存環境、埋藏保存過程等方面的古生態、古氣候環境以及地質作用等諸多信息。
4.實物地質資料的完整性
實物地質資料的完整性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實物地質資料本身的完好程度;二是指與記錄實物採集背景的相關資料的齊全程度。
首先,實物地質資料本身的完好程度取決於採集時是否按規范或技術要求採集。不同類型的實物其完好程度的標准也不完全一致。如岩石標本是否符合一定的質量和體積;古生物化石標本是否完整,化石體表面是否清晰;岩心的採取率是否達到標准,排放順序是否正確;光薄片是否符合規范厚度等,都是判別實物資料本身是否完好的因素。只有那些採集完好的實物才更具有保存價值。
其次是實物採集背景的相關資料,也就是原始資料的主要部分,主要記錄了實物採集的時間、地點、採集過程、採集方式、編號、地質特徵描述、綜合圖件、測試鑒定成果、採集人以及保存地點、保存過程等內容。這些實物採集背景的相關資料是否齊全,決定了其是否能夠再被深入研究利用的基本條件。如果這些相關資料不齊全或散失,實物的地質意義和科學研究價值將大打折扣,甚至失去保存的意義。許多失去採集地質背景資料的實物,往往也意味著失去了其資料保存價值。
5.實物地質資料的系統性
實物地質資料伴隨地質工作項目產生,每一個地質工作項目都有其自身的任務目標、工作范圍、採用的技術手段和工作要求,因此,實物地質資料並非是零散孤立地存在的,而是與項目成果資料、原始資料相對應的一系列實物。各類地質工作項目因工作目的和技術手段不同,產生的實物資料也會多種多樣,一個項目產生的實物資料構成一個相對系統完整的資料單位。
三、實物地質資料研究意義
隨著我國地質工作不斷地深入發展,將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實物地質資料。如何管理並發揮好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當前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對實物地質資料的含義、資料屬性、重要性進行理論研究和概括總結,對於逐步形成實物地質資料科學管理體系,提高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體現在:
1)深入研究實物地質資料的內涵,明確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重點,逐步形成系統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科學。
2)在實物地質資料篩選、採集、保管與服務過程中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
3)對於制訂規范化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政策和措施具有廣泛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李寅,趙世煌.2003.礦產資源調查評價項目實物地質資料篩選.地質通報,22(10):814~817
李寅.2002.論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見:第三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314~317.北京:海洋出版社
劉風民.實物地質資料保存價值.見:第四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336~338.北京:海洋出版社
劉曉文,張鐵奎.2002.實物地質資料分類及其管理.見:第三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318~320.北京:海洋出版社
馬君.2004.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見:第四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322~323.北京:海洋出版社
宋煥霞,高慶昭,張業成.2002.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面臨的主要困難與解決途徑.見:第三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321~323.北京:海洋出版社
王升學.2004.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之問題探討.見:第四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315~319.北京:海洋出版社
夏浩東,鄧會娟,楊富全等.2005.國家級礦產實物地質資料的篩選和管理意義.地質通報,24(10~11):1069~1073
徐海軍,趙曉青.2002.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模式探討.見:第三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328~331.北京:海洋出版社
徐海軍.2004.實物地質資料系統性建設與服務模式探討.見:第四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324~328.北京:海洋出版社
張立海,任香愛.實物地質資料編研的探討.見:第四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342~346.北京:海洋出版社
張鐵奎,劉曉文.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現狀和管理建議.見:第四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333~335.北京:海洋出版社
張業成,張立海,胡景江.2004.對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制的初步設想.見:第四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320~321.北京:海洋出版社
趙世煌,李寅.實物地質資料岩礦心篩選原則和方法.見:第四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339~341.北京:海洋出版社
『捌』 實物地質資料利用事例及其啟示
趙曉青 趙秋玲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 要 本文列舉了實物地質資料利用服務的典型實例,論述了實物地質資料的獨特服務功能;分析了實物資料中心的工作任務,認為今後在採集實物資料,完善庫藏體系的同時,應把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作為工作重心,建立並不斷完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體系,為推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發揮更大作用。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 利用 事例 啟示
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資料的組成部分,開發利用實物地質資料,可以提高實物地質資料信息服務能力,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剛剛起步,還不能滿足地質找礦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從服務利用角度看,實物地質資料與成果地質資料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之所以如此,有許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實物地質資料被社會了解甚少,其作用沒得到廣泛認可。筆者根據近年的調研成果,對實物地質資料利用事例進行總結,說明實物地質資料在地質找礦等方面發揮的獨特作用,進而對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以下簡稱實物資料中心)的社會服務與產品開發工作提出建議,希望對提升實物地質資料服務水平有所助益。
1 實物地質資料利用服務事例
迄今,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雖然尚沒形成完整的服務體系,但仍有不少直接服務於地質找礦與地質科研,甚至取得重大突破的典型實例。
大慶油田岩心庫每年接待來訪大約 2000 人次,通過岩心對比測試,每年可節省石油探井 3 ~ 6 口。遼寧省有色地質勘查 103 隊,20 世紀 90 年代,通過對庫藏岩心復查取樣和測試,在青城子地區先後發現高家堡子、甸南、小佟家堡子金銀鉛鋅礦,並逐步擴大為超大型礦床。江西省地礦局 912 大隊,從 20 世紀 60 年代開始在江西省貴溪市冷水坑地區開展礦產勘查,經歷了脈帶型鉛鋅礦→琉璃型鉛鋅礦→斑岩型銀礦→琉璃型金硫礦及斑岩型鉛鋅礦到層控疊加型銀鉛鋅礦的找礦過程,對礦床類型、成礦條件、分布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完善,礦床儲量和規模從礦化點到超大型礦田。之所以不斷取得突破,岩心樣品的多次開發利用發揮了重要作用。每一次觀察、測試、分析都促使找礦的一次飛躍。再如,20 世紀 80 年代,河北省地礦局地質三隊,按照原地質礦產部《關於金礦普查評價要求的通知》要求,對河北省張北縣蔡家營礦的岩心進行復查復測,重新圈定了勘查靶區,經進一步勘查發現了蔡家營大型鉛鋅銀多金屬礦床。
實物資料中心的服務工作雖然剛剛起步,但已顯示出實物資料服務利用的獨特優勢和廣闊前景。實物資料中心除了提供來館觀察、取樣外,還對全國危機礦山找礦資源勘查專項實物資料進行了採集與成果集成工作,豐富了社會服務的實物資料,創建了新的服務方式。2004 至 2011 年,國家在 230 個危機礦山實施了接替資源勘查找礦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獲得了一批資源儲量,使一批老礦山重新煥發了生機,由此穩定礦山職工約 60 萬人。除了形成一批重要礦產資源基地外,還在成礦理論與找礦預測方法等方面取得許多突破性進展。為了使危礦專項產生的重要實物資料得到保護和開發利用,在危礦辦領導下,實物資料中心開展了實物資料收集與成果集成工作,共收集了 118 個礦山的 252 個鑽孔、159722 米岩礦心,並採集了系列標本 4418 件、礦石大標本 207 塊。對這些實物資料進行了整理、建檔、數字化,還建設了大標本園和實物資料展廳,陳列大標本及代表性礦山的岩礦心及重要圖片。這些實物資料在下列三個方面初步發揮了作用:第一,建立了危礦專項實物成果檔案,更加充分、直觀地反映了危礦專項取得的突破進展和典型成果;第二,這些實物及其數字化成果,已開始向社會提供觀察、取樣及研究服務,開始為老礦山找礦項目提供信息支持;第三,以危礦專項實物資料為基礎,實物資料中心被批准為國土資源部科普基地,並與華北科技學院等合作,掛牌為地學教學實習基地,已接待了數千人次的學生和社會公眾,進行教學實習和科普宣傳活動,取得初步成效。
2 實物地質資料具有的特殊服務功能
實物地質資料與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相比,既有許多共同屬性,又有十分鮮明的個性特徵。表現最突出的個性特徵是,實物資料是地質工作取得的最客觀的成果,成果資料和原始資料是地質工作者通過對地質體或地質現象的觀察、測試及分析研究後,得出的認識;由於受能力和技術方法等主觀因素影響,所以對同一個地質體或地質現象,可能因不同的人,或不同時間,或採用不同的技術手段與評價標准,而得出不同的認識。而岩心、標本、樣品等實物,是地質體的一部分,它的自身特徵和賦存的地質信息不會因人的主觀因素而改變,能夠最真實地代表地質現象、最客觀地反映地質工作結果。
因此,實物資料是地質工作的實物檔案,查看實物資料,是檢查地質工作程度,驗證地質工作取得的認識,評價項目進展的重要手段。另外,實物特徵和所賦存的地質信息不因人的主觀因素而改變,但會因為人的觀察條件、測試分析技術、研究手段的不同,對實物特徵和所賦存的地質信息的認識有所差異。因此,伴隨地質理論與測試技術方法的提高或評價標準的改變,可以對實物資料進行多次開發利用,取得新的認識,從而降低投資風險與成本,提高地質勘查效率和科研水平,甚至取得突破性進展。還有,系列實物資料可為專業教學和科普宣傳提供服務,因此實物資料館除了為地質勘查和地質科研提供服務外,還常常成為教學實習和科普宣傳的基地。
綜合上述,基於實物資料特殊的屬性特徵,在服務地質找礦和經濟社會方面,具有獨特的、其他地質資料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開發利用實物資料,是提高地質資料服務水平,推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的重要工作。
3 實物資料中心 10 年的工作經驗及今後時期的工作重心
2000 年成立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2004 年建成國家實物庫。10 年來,在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領導下,在各省(區、市)地質資料主管部門和地勘單位的支持下,實物中心開展了實物篩選收集和保管等工作。至 2011 年底,國家實物庫共收藏了 259 份實物資料,主要包括 367 個鑽孔的 185518米岩心、9005 袋岩屑、12297 塊標本、32891 件薄片、184 件副樣和 137 塊大型礦石標本。這些實物資料主要來自:160 個典型礦山的岩心、標本,98 幅青藏高原 1∶25 萬區域地質調查標本、薄片以及江蘇東海大陸科鑽一井岩心、岩屑,浙江長興「金釘子」剖面標本等,初步形成了以典型礦山岩心和區調標本為主體、以大陸科鑽岩心岩屑和「金釘子」標本為精品的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藏體系的雛形。
然而,實物收集保管只是館藏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其後續工作和最終目的是實物資料的開發與社會服務。正如我國地質工作的先驅翁文灝先生在 1925 年為中國地質圖書館提出的辦館宗旨—「有館尤貴有書,有書尤貴有用」一樣,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的宗旨應為「有館尤貴有物,有物尤貴有用」或「藏品至精,服務至上」,即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不僅要有豐富的、能夠代表重大地質工作成果、反映中國典型地質礦產條件的實物,還要依託這些實物研究開發豐富的服務產品,提供社會利用,實現實物地質資料館的宗旨。
回顧實物資料中心近 10 年的工作,雖然大力開展了實物採集和搶救工作,使一大批重要實物資料得到有效保管,但服務和產品開發工作十分薄弱。迄今,對服務對象及其需求了解甚少,應該開發什麼服務產品,以及如何開發這些服務產品,還缺乏明確認識;服務手段單一,只能為用戶提供觀察和取樣,服務利用效率很低,實物資料作用遠未充分發揮。
基於實物資料中心的職能任務和辦館宗旨,今後時期實物資料中心的工作將從原來的以實物收集為重心,轉移到以實物收集為基礎,以服務和產品開發為重心的新的發展階段。也就是說,今後在繼續加強實物篩選收集,進一步完善庫藏體系的同時,將大力開展實物資料服務與產品開發,建立並不斷完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體系和技術方法,推動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與開發工作,助推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
4 今後主要工作內容
4.1 開展廣泛調研,深入了解實物地質資料服務需求
全面而又深入地了解用戶對實物地質資料的需求,是提高服務效能、發揮實物地質資料作用的基礎。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領域包括地質勘查、地質科研及專業教學、科學普及等,因此調研對象主要包括地質勘查、地質科研工作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及大專院校等。調研的方法和手段除了通過問卷調查了解一般性需求外,還應採用座談研討和專題調研等方式,深入了解某些專業或重大地質專項工程(如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等)對實物地質資料的需求,進而開發有針對性的服務產品,提供更加適用的服務。
4.2 開發豐富的服務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多元需求
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產品可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公共服務產品,主要包括館藏實物資料目錄、指南、科普介紹、數字化信息等,這些產品用於各類用戶的普遍需要;二是實物資料集成與專題服務產品,例如依託館藏實物,對青藏高原 1∶25 萬區域地質調查實物資料以及典型礦山實物資料、地應力測量實物資料進行集成,形成系列的專題產品;亦可針對重要成礦區帶或某些整裝勘查區實物資料進行深度開發,形成專題服務產品,為礦產勘查提供信息支持。
4.3 改變服務方式,完善服務手段,提高服務效率
配合國家地質工作部署(當前主要是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主動向組織管理部門和地勘單位提供專題服務。服務方式除了接待觀察、取樣外,進一步提供檢測分析等工作。與此同時,完善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網路與信息共享平台,不斷提高服務效率。
4.4 建立並不斷完善實物資料服務技術方法體系和制度體系,引領全國實物地質資料服務工作
實物地質資料中心作為國家實物地質資料館,除了承擔我國重要實物資料收集、保管和開發利用職能外,還應引領全國實物地質資料館藏管理服務工作。因此,實物資料中心通過服務研究和實踐,應全面系統地總結實物資料服務方法與工作制度,建立並不斷完善技術方法體系與制度體系,提供給各省(區、市)實物資料館藏機構借鑒、使用,從而推動全國實物資料服務工作。
『玖』 實物地質資料編研的探討
張立海 任香愛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實物地質資料具有重要的保管意義和開發利用價值,對實物地質資料進行編研是開發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的重要手段。實物地質資料編研工作的開展取決於實物資料的特性。實物地質資料主要具有四方面的特性:原始性、唯一性、不可復制與不可替代性,生產投入的巨大性,可重復利用性和節約性。實物地質資料編研以服務國土資源調查為目標。主要服務領域有:國土資源調查的規劃部署;地質調查與科學研究;輔助教學;科學普及;國際與地區合作交流。實物地質資料編研工作主要分為:基礎編研和專題編研。實現實物地質資料編研成果轉化,發揮實物地質資料編研效益的主要保障條件有:管理體制和統一標准;收集保管豐富的實物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數字化與信息資源共享。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開發利用;編研
實物地質資料編研是將實物資料按某一主題加以歸類、編排和分析研究的活動。
實物地質資料與其他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一樣,是國家花費巨大投入取得的寶貴地質信息資源,具有重要的保管意義和開發利用價值。做好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按有關規定匯交、立卷、建檔以及安全保管是基礎,開發利用是目的。而對實物地質資料進行編研是再次挖掘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深入開發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的重要手段。實物地質資料編研要緊密地與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相結合,主動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一、實物地質資料的特性決定編研工作的開展
實物地質資料與成果資料、原始資料以及人文檔案資料相比,有幾方面的特殊性質,這些特殊性也就決定了對其進行編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原始性、唯一性、不可復制與不可替代性
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中直接產生的第一手有價值的各種類型的實體資料,是取自地質體並蘊含地質體信息的原始資料。實物資料本身所蘊含的重要地質信息,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研究的深入,逐步揭示其豐富的知識內涵。其他任何類型的第二手研究資料都不能將其全部替代。
2.生產投入的巨大性
據調查,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累計投入2000億元地勘費,截止到1998年底,全國有關單位的岩礦心存放點有1萬余處,存放的岩礦心總長度為2471×104m,取自6308個礦區的30.1萬個鑽孔;保存的標本99.4萬件;光薄片301.2萬件。這些實物地質資料是國家花費了巨大投入取得的寶貴資料,然而這些實物地質資料的保管利用情況令人堪憂,開發利用相當困難。
3.可重復利用性
實物地質資料與其他人文檔案資料有所不同,人文檔案只代表過去某歷史階段的社會發展狀況、發展規律,不能代表將來。實物地質資料直接取自組成地球的地質體,即實物地質資料原本是地球的一小部分,它是地球演變的地質信息的代表性記錄,它所蘊含的地質信息在相當長的地質歷史時期上具有不變或微變性,因此在人類歷史的某一階段可以認為是不變的,是完全可以多次深入研究和重復利用的。並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多次觀察研究,獲得新的發現和重新認識某一地質信息。
4.節約性
實物地質資料的原始性、投入的巨大性和重復利用性,就使得我們在某一區域開展地質工作時,首先考慮充分利用已有的實物地質資料,避免重復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浪費。通過對已有實物地質資料的深入研究,將會對地質礦產條件有新的認識,甚至有重要發現或重大突破。充分開發這種信息資源,能夠降低投資成本,促進地質勘查成果轉化和利用,提高地質勘查工作效率和地質勘查工作水平,推動地礦市場發展。
二、實物地質資料編研的主要服務領域
1.為國土資源調查的規劃部署服務
實物地質資料編研,首先把政府職能部門作為服務的主體對象,主動地提供實物地質資料信息,並通過對區域地質工作或完整構造單元內地質工作產生的實物進行相似分析或對比,在綜合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編研,評價區域地質重點區片的工作程度和進一步開展工作的思路與突破口,為政府職能部門進行決策、規劃和部署實施新的地質調查、礦產勘查等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2.為地質調查項目服務
跟蹤國土資源調查項目的安排情況,結合正在開展的地質大調查工作的實際,與項目聯合,配合項目,遴選礦產地質勘查、水工環地質調查等諸多方面的工作重點,選擇好服務項目,深入了解項目所需實物地質資料和將要產生的實物地質資料,集中力量,確定專題進行重點編研和重點服務。
3.為地質科學研究服務
對地質科學的前沿領域、熱點問題進行追蹤編研,收集與熱點問題和生產中的重大問題有關的實物地質資料,聘請有關專家擔任編研課題的負責人,指導編研人員採集信息數據,保證編研成果的准確性、完整性和權威性。
4.為輔助教學服務
實物地質資料是普及地學知識的直接實體,實物地質資料保管單位與大專院校或中小學校建立互相合作關系,根據自然、地理、環境和資源等自然科學方面教學和實踐的需要設計編研專題,發揮輔助教學功能,使實物保管單位成為教學與實習的基地。
5.為科學普及服務
進行有關地球動力、生物演化、礦產資源、水資源、環境、災害等諸多方面的專門編研,將編研成果與實物地質資料展覽展示相結合,或者作為某期展覽的主題展出,與此同時,在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網路系統上發布,在為社會提供實物資料信息的同時,傳播地學知識,普及國土資源的有關法律法規,提高社會公眾保護資源和環境的意識。
6.為礦產資源開采服務
對礦區實物地質資料進行編研,為礦產開采工程提供服務,解決礦產開采中遇到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等問題,保障礦產開采工程安全運行,同時對礦產開采造成的區域環境地質、區域地質災害等的影響進行評價,提出預測結果和預防措施及建議。
三、實物地質資料編研工作思路
實物地質資料保管部門資料豐富、種類全,開展實物地質資料編研是其他單位或部門無法比擬的。實物地質資料編研工作范圍很廣,主要包括基礎編研和專題編研。
1.基礎編研
基礎編研是圍繞實物地質資料檔案本身和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業務工作開展的編研工作,是對實物地質資料進行分類編號、統計、匯總、數字化以及管理技術等方面的深入研究。這方面的工作內容諸如:「實物圖像資料庫建設」、「實物與地質實驗圖文信息系統」、「實物圖文綜合管理和分析處理系統」、「實物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以及實物取樣測試方法的研究和特殊實物保管技術的研究等。這些基礎編研工作對實物地質資料數字化、信息共享、觀察測試和社會服務提供良好的基礎,同時提高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業務水平,並為廣大利用者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
2.專題編研
專題編研是對某專業領域的實物地質資料信息進行綜合分析,並結合應用領域及相關資料數據,評價此專業領域的發展趨勢,提出一些見解或思路方法,並做出判斷或預測。
這類編研工作服務的領域十分廣泛,服務對象多種多樣,編研工作的思路方法也不盡相同。
主要工作步驟:① 接受任務,即包括上級主管部門安排項目,生產、科研或其他部門委託項目,與其他部門、單位的合作項目等;② 查閱資料,即專業領域涉及的相關實物地質資料,主要有實物生產情況、樣品實驗測試情況、實物及樣品保存情況等;③ 資料對比,即比較現有實物資料與項目所需實物資料的差距,並對已有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檢查、核實和數字化;④ 資料完善,即對缺少樣品測試數據的實物地質資料,重新進行樣品採集和測試化驗;⑤ 提交成果,即對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評價,提出預測結果,提供實物地質資料圖像、地質實驗和評價結果的綜合資料庫及報告。
專題編研工作類型較多,因此有待於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者,在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實踐中,探索適合政務管理和社會服務的多種編研途徑,總結實物地質資料二次開發的工作經驗,發揮實物地質資料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
四、實物地質資料編研的保障條件
1.理順管理體制和統一技術標準的問題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以及國家地質資料主管部門正在組織制定的《地質資料委託管理暫行辦法》和《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規定》。這些法規初步確定了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責任,提出我國將實行統一管理下的部門委託管理與分級管理相結合的制度,即在國務院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統一領導下,對於石油、天然氣、煤層氣、放射性以及其他需要特殊條件保管利用的實物地質資料,委託給這些部門具有資質的單位進行保管,對於其他地質礦產實物資料,實行國家和地區分級管理,形成覆蓋全國各部門、各地區的地質資料管理系統。
在地質資料主管部門主持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各項標准現已開始制定,並已納入中國地質調查局工作標准體系中,今後將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技術方法體系,並將其納入國土資源標准體系和科技檔案管理標准體系。
實物地質資料保管單位的各項工作將嚴格按照有關法規、標准、規范開展工作,並接受主管部門的檢查督促,保證各項工作的法制化、標准化。
2.系統、豐富的實物資料是編研的基礎
我國在長期地質工作中,產生了大量具有重要意義的實物地質資料。但這些實物地質資料分散保存在不同部門、單位和個人手中,由於缺乏統一管理,損毀丟失嚴重。與此同時,正在開展的地質大調查以及海洋地質調查、極地考察等工作產生的大量實物,也亟待進行管理。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承擔國家級地質礦產實物地質資料收集管理工作,並為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提供典型示範。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實物庫建築面積5600m2,存儲岩礦心約35×104m,功能齊全,設施先進。館藏實物資料符合系統性、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以及有利於保管和開發利用。篩選、收集的實物主要包括:代表不同學科、不同形式、不同區域、不同成因、不同特點的典型實物;具有特殊保存管理意義的實物;賦存的信息特別豐富,有待進一步開發或具有重復開發利用價值的實物;對完善或發展地質科學理論具有重要意義的實物;勘查研究程度較高,產生條件清楚的實物;保存完好,相關資料完備的實物;匯交、收集、保管無嚴重障礙的實物;有利於向社會提供服務的實物。
3.實物地質資料數字化編研是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條件
據調查,全國大多數單位的管理基本停留在手工賬本的基礎上,沒有一套有效、完整、規范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對岩礦心進行觀察、描述,仍然依賴直接觀察岩礦心。實物地質資料的傳統管理模式已不適應現代形勢的需要,查找難、觀察難、取樣難、開發利用更難。
對實物地質資料進行規范化管理和科學利用,除了需要規范化管理措施外,還必須對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數字化,由於實物地質資料比較笨重,不便攜帶,尤其是整個鑽孔或一條剖面的大量實物,這給學術交流和研討帶來很大不便。採用現代科學技術對實物資料進行數字化,可以從不同角度,全面准確地採集實物信息,並可方便地儲存在微機中,在軟體和設備的支撐下,通過人機交互操作,實現實物三維圖像旋轉、放大等,並可對重點研究部位仔細觀察。
4.信息共享是發揮編研效益的最佳渠道
數字化的實物地質資料,利用信息網路,實現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的共享。觀察者可以在任何地區和任何時間,對實物地質資料進行觀察和分析,結合虛擬現實技術,可以取得身臨其境的視覺效果。根據需要,可將實物整體或某一側面的圖像下載或列印。
建設網路化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料庫,實現實物地質資料圖文信息資源共享,依託網路,使政府主管部門、科研、生產和管理人員足不出戶,就能方便並快捷地觀察、分析、處理岩礦心等實物載負的信息,改變實物地質資料服務的被動式、封閉式以及區域和部門的局限性。不僅為用戶提供便捷服務,而且使實物地質資料得到有效保護。
5.高素質人才隊伍是編研工作發展的關鍵
加強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人才隊伍建設,要求管理人員既要具備科技檔案工作的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必須精通地質勘查、礦產開發、地質科研等多種地質專業知識以及國土資源的有關法律和規范。與此同時,還必須不斷地深入實際,廣泛調查研究地質礦產行業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確定實物地質資料編研的主題。這就要求實物資料的編研人員具備新思想、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業務水平高並能夠吃苦耐勞。
6.編研經費的保障
根據編研工作的需要,建立以實物地質資料基礎編研的基本費用和專題編研的專項費用組成的經費保障系統,確保編研資金到位,促進編研工作開展,使實物地質資料得以充分開發利用。
五、編研工作應注意的問題
1.保守國家秘密
實物地質資料編研必須嚴格執行《地質資料管理條例》,不得非法披露和提供利用保密的實物地質資料。不封鎖公開的實物資料,利用公開的實物地質資料編研時,必須保證實物地質資料的完整和安全,實物地質資料利用人造成損毀、散失的,依法予以賠償。
2.商業性實物資料的權益保護
地質礦產勘查的市場化,使部分實物地質資料具有商業屬性,其實物地質資料歸投資者所有,受國家法律保護。編研人員必須承擔保護國家秘密和企業商業秘密的法律責任,不得非法披露、提供保護期內的實物地質資料。
『拾』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意義
實物地質資料與成果地質資料和原始地質資料一樣,是地質勘查與科學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地球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物地質資料(特別是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及珍貴、稀缺的實物地質資料)是國家花費巨大投入取得的信息資源和寶貴財富,具有重要的保管和利用價值。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服務社會的重要載體之一,充分開發這種資源,可以更深刻地認識地質礦產條件,甚至取得重要發現和重大突破,因此實物地質資料是部署和實施地質礦產勘查和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礎。藉此可以避免重復工作,提高地質勘查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降低投資風險,促進礦業發展。還可以為科研和教學等提供服務,並在國際或地區之間進行交流,展示我國多姿多彩的地質礦產的風貌以及地質礦產工作的成果,通過廣泛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地質科學的發展。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是主持或實施實物地質資料收集、整理、保管、研究和利用服務的行為。其基本目的和意義是充分發揮實物地質資料的作用,即:第一,把實物地質資料作為一種重要的地質資料和地質科技檔案,進行妥善保存與科學管理,避免實物地質資料(特別是那些具有重要意義的實物地質資料)損毀或散失;第二,對實物地質資料進行合理開發和充分利用,向政府和社會提供服務,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地質勘查效果,並為促進地質科學研究以及國際合作交流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