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平面地質圖上的斷層怎麼分析

平面地質圖上的斷層怎麼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1-20 03:17:49

Ⅰ 如何根據地質圖判斷斷層兩盤的相對運動方向

這張圖有問題不?如果都錯斷開了,不應該左邊的C-P沒有動吧。個人意見

Ⅱ 怎樣地質平面圖上判斷正,逆,平移斷層

正斷層
地質構造中斷層的一種。是根據斷層的兩盤相對位移劃分的。版
斷層形成後,上盤相對下降權,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稱正斷層。
它主要是受到拉張力和重力作用形成的。斷層面傾角較陡,通常在45°以上。
正斷層在地形上表現顯著,多形成河谷、沖溝和湖泊等。
正斷層與平移斷層多出現於張裂性版塊邊界。

逆斷層
地質構造中斷層的一種。是根據斷層的兩盤相對位移劃分的。
指上盤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
這類斷層主要由水平擠壓而形成,按斷面的傾角又分為:沖斷層(斷面傾角>45°);逆掩斷層(斷面傾角在25°—45°間);輾掩斷層(斷面傾角<25°)。
根據斷層傾角的大小,可分為:
高角度逆斷層和低角度逆斷層。
高角度逆斷層面傾斜陡峻,傾角大於45°,常常在正斷層發育區產成,所以有些學者將高角度逆斷層與正斷層統一歸屬於高角度斷層。傾角小於45°(一般多在30°左右或更小)的逆斷層稱為低角度斷層。位移距離很大的低角度逆斷層稱為逆沖斷層。聚合性板塊邊界多逆斷層與褶皺構造

圖左邊是正斷層 右邊是逆斷層!!

明白?

Ⅲ 閱讀地質圖的步驟和方法

1)看圖名、圖幅代號、比例尺。了解圖幅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圍大小、精度要求以及出版時間、制圖人等。

2)看圖例。了解圖幅區內出露的地層、岩體,它們的岩性、時代、代號及色標。了解區內的構造、礦產,它們的性質、類型、符號及色標。

3)分析圖內的地形特徵。根據圖中地形等高線,分析區內山脈的走向變化、地勢分布(最高點、最低點、相對高差)、水系發育情況等。有的地質圖上沒有地形等高線(多為小比例尺地質圖,如圖13-46),一般可根據水系的分布來分析地形的特點,如河流的主流總是流經地勢較低的地方,支流則分布在地勢較高的地方,順流而下地勢越來越低;位於兩條河流中間的分水嶺地區總是比河谷地區要高等。了解地形特徵,可以幫助了解地層分布規律、地貌與地質構造的關系等。

4)粗讀地質內容。從整體上了解圖區內一般地質情況:①地層分布情況,老地層分布的部位,新地層分布的部位。結合地層柱狀圖了解區內地層時代、岩性、化石、地層厚度及接觸關系等。②岩漿岩的性質及分布,岩體與地層、構造、礦產的關系。③地層、岩體的變質程度,變質岩的分布范圍及特徵。④褶皺、斷層的性質、類型及展布情況,斷層與褶皺的關系等。⑤礦產種類及分布情況,與地層、岩體、構造的關系。

5)閱讀剖面圖。了解深部地質構造特徵。從剖面上了解地形起伏變化,以及地層、岩體、構造等在地下的延伸狀況和組合形態。結合地質圖上平面特徵,加深對區內地質特徵的了解。

6)詳細閱讀。在掌握全區地質構造概況的基礎上,再對每一個局部地質構造進行詳細分析。還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所要重點了解的某一塊段或某方面內容,進行詳細閱讀分析。

7)歸納總結。把區內所有的地質特徵聯系起來,分析總結它們的形成機制和內在聯系以及變化發展規律,從而恢復全區的地質發展歷史,闡明礦產成因與分布規律。

本章要點

1.構造運動是指由地球內力引起地殼乃至岩石圈變形、變位的機械運動。構造運動是由地球內能引起的,屬於內力地質作用,是引起地殼升降、岩石變形、變位,以及地震作用、岩漿作用、變質作用乃至地表形態變化的主要因素。

2.構造運動按其運動方向分為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水平運動表現為岩石受到水平方向的擠壓或拉張,產生變形、變位,常形成巨大的褶皺山系、斷裂和地塹、裂谷等,又稱為造山運動;垂直運動表現為大規模的緩慢的上升或下降,使某些地區上升成為高地或山嶺,另一些地區下降為盆地或平原,又稱為造陸運動。構造運動的方向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而變化,往往表現為水平運動與垂直運動兼而有之。

3.構造運動是岩石圈的一種長期而緩慢的運動,但是經過漫長的地史時期,構造運動會使地球產生巨大的變化。構造運動表現出強烈的區域性特徵與周期性。

4.岩石的產狀由三要素走向、傾向和傾角三個數值來確定。岩層的產狀要素在野外直接用羅盤測量,一般只記錄傾向和傾角兩個數據,記為:傾向∠傾角。

5.岩石變形和變位的產物稱為地質構造,是構造運動的結果,是研究和恢復地球發展歷史的重要依據,是地殼中普遍存在、最常見的地質現象。最基本的地質構造有褶皺和斷裂。褶皺具有以下要素:核、翼、軸面、樞紐、轉折端。褶皺的基本類型是背斜與向斜。背斜核部為老岩層,向兩翼岩層越來越新;向斜核部是新岩層,向兩翼岩層越來越老。

5.岩石受到力的作用發生破裂,稱為斷裂構造,是地殼中普遍發育的構造形式之一。通過節理的研究,了解區域性構造應力場的特點和各種應力的分布規律,有助於研究斷層、褶皺的形成機制和力學性質。根據斷裂岩塊相對位移的程度,斷裂構造分為節理和斷層兩大類。

6.按照產生節理的力學性質不同,節理分為張節理和剪節理。張節理是在拉張應力作用下產成的,剪節理實在在剪切應力作用下產生的。

7.根據兩盤相對位移方向和力學性質,斷層劃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由兩條或多條走向基本一致,相向傾斜的正斷層可形成地塹,如我國的汾渭河地塹以及國外著名的貝加爾湖地塹、萊茵河地塹、東非裂谷地塹等;逆沖推覆構造可形成飛來峰與構造窗;平移斷層分為左旋與右旋兩類。

8.斷層的識別標志有:擦痕、階步、斷層角礫岩、斷層泥、不連續的地質體(不同地質體或同一地質體的不同部分直接接觸)、某些地層重復出現或缺失、拖曳褶曲、伴生節理、斷層崖、負地形等。

9.斷層形成時代主要是依據切割、充填、上覆地層等關系來判斷。基本原則為:(1)斷層發生的年代晚於被斷層切割的最新地層的年代,早於覆蓋在斷層之上未受其切割的最老地層的年代;(2)若斷層切斷岩體,則斷層形成於岩體侵入之後;若斷層被岩體、岩脈所填充,則斷層形成於岩體侵入之前。

10.接觸關系共有五種類型,地層之間的接觸關系有:整合接觸、假整合接觸、角度不整合接觸;地層與侵入體之間有:侵入接觸、沉積接觸。整合接觸表明該地區構造運動相對較為穩定,處於持續下降或持續上升的狀態。假整合接觸是地殼升降運動的重要標志,底礫岩是判斷假整合的重要標志。角度不整合接觸表示該地區遭受了強烈的構造運動。侵入接觸說明該地區發生過較強烈的構造運動,引起岩漿侵入,形成了侵入體,侵入體的年代晚於被侵入圍岩的年代。沉積接觸表明,侵入體形成後,地殼先上升使其遭受風化剝蝕,後又下降接受沉積,該侵入體的年齡老於其上覆岩層的年齡。

11.槽台說將陸殼劃分為活動的地槽區和穩定的地台區,以及兩者鄰接部位的過渡區。地槽區是地殼上構造運動強烈活動的狹長地帶,運動速度快、幅度大,沉積作用、岩漿作用、構造運動和變質作用都十分強烈和發育,形成錯綜復雜的褶皺山脈。地台區是地殼上面積寬廣、構造活動微弱、相對穩定的地區。地台具有明顯的雙層結構:褶皺基底(結晶基底)、沉積蓋層。過渡區既具有地槽特徵又含有地台的性質。

12.大陸漂移學說認為,地球上曾經有一個龐大的聯合古陸,稱為「泛大陸」,海洋也只有一個圍繞著它的「泛大洋」。

13.海底擴張學說認為,新的洋底在洋脊裂谷帶形成,並不斷向兩側擴張,同時老的洋底在海溝處插入地下,返回軟流圈,造成物質循環。

14.在大陸漂移說與海底擴張說的基礎上,板塊構造理論正式被提出來。它以地球整個岩石圈板塊的活動方式為依據,建立了世界范圍的構造運動模式,對一些全球構造問題給予了合理的解釋。是當今最重要、最熱門的地學理論。但是關於板塊驅動機制的問題,至今未有滿意的結論。

15.根據板塊邊界,將全球板塊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澳大利亞-印度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和南極洲板塊。板塊邊界有離散型邊界、匯聚型邊界和轉換斷層,它們代表了全球構造活動性強烈的地帶。

16.一幅正式的地質圖除地質圖外,還應包括圖名、比例尺、圖例、地質剖面圖、綜合地層柱狀圖、圖幅接圖表、編制單位責任表。如果是區域地質圖還有圖幅代號。

復習思考題

1.何謂地層產狀三要素?有哪幾種表示方法?

2.什麼是地質構造?有哪幾種主要類型?各具哪些特徵?

3.岩層有哪幾種接觸關系?各反映何種地質意義?

4.繪制一幅理想的地質剖面圖,將背斜、向斜、正斷層、逆斷層及各種接觸關系表示出來,並標明注記。

5.何謂板塊構造?其邊界有哪幾種?目前全球劃分為哪幾大板塊?

6.地質圖中應包括哪些內容?

7.閱讀老師提供的地質圖,按閱讀步驟與方法,分析圖中地層、岩體、構造等的分布及特徵。提交一份文字說明(讀圖報告)。

Ⅳ 在地質圖上怎樣判別斷層的主要類型

根據斷層線上原來相鄰接的兩點在斷層運動中的相對運動狀況可以將斷層分類。

1、走向滑動斷層:運動只在水平方向上,並且平行於斷層面。走向滑動斷層又進一步分為右滑和左滑斷層。

2、傾向滑動斷層:沿斷層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對運動,則是傾向滑動斷層。上盤相對下盤向下運動的傾向滑動斷層是正斷層。

3、沖斷層:當斷層面傾角小於或等於45°,上盤相對下盤作向上運動時,叫沖斷層,而若斷層面傾角大於45°,則稱逆斷層。

4、斜向滑動斷層:兩盤相對運動方向界於走向滑動斷層和傾向滑動斷層之間的,叫斜向滑動斷層。

5、斷層落差和平錯:斷層兩盤之間的相對位移常被叫作斷層落差和平錯。落差反映垂直位移,而平錯反映水平位移。以上所說的斷層都有一個共同的運動特點,即在運動中兩盤的構造保持著平行。

6、旋轉斷層:相鄰兩盤塊體之間發生了扭動、轉動,這樣的斷層被稱為旋轉斷層或剪狀斷層。

(4)平面地質圖上的斷層怎麼分析擴展閱讀:

斷層效應和缺失

1、走向斷層不但能造成地層的缺失,而且還可以造成地層的重復。即由走向斷層引起地層關繫上的效應,這也是判定斷層存在和性質的依據。

2、缺失是指一套正常地層中的一層或數層,由於斷層作用,在夷平面上斷缺的現象;而重復則是指一套正常地層中的一層或數層,由於斷層作用而重復出現的現象。走向斷層效應共可以出現六種缺失或重復的基本形式。

Ⅳ 在地質圖上怎樣判別斷層的主要類型

正斷層、逆斷層都有不同符號表示~
看斷層的箭頭和小短線的方向。

Ⅵ 褶皺和斷層在平面地質圖上如何區別

正規的圖紙有圖例顯示,懂行的都能看懂。斷層在地質圖上是以線形表示,一看就能明白。至於你說的褶皺是不是指的沉積岩的產狀?通過區域填圖測量產狀是可以分出背斜、向斜,統稱亦叫褶皺。不知是否滿意哦

Ⅶ 判斷地質平面圖中有何地質構造,圖中箭頭表示斷層線的傾向

逆斷層,向斜(岩層中間新,兩邊老)。

Ⅷ 實習八 讀斷層地區地質圖並求斷層產狀及斷距

一、實習目的

了解斷層在地質圖上的表現特徵及出露形態。

二、實習要求

1) 學會在地質圖上分析斷層。

2) 在地質圖上求斷層產狀及斷距。

三、實習內容

(一) 斷層發育區地質特徵的概略分析

分析某區出露的地層,建立地層層序; 判定不整合的時代; 研究新老地層分布及產狀; 確定區內褶皺形態及軸向以及斷層的發育狀況。

(二) 斷層性質的分析

1. 斷層面產狀的判定

斷層線是斷層面在地面的出露線,它和傾斜岩層的露頭線一樣,可根據其在地形地質圖上的 「V」字形,用作圖法求出斷層面的產狀。圖1 中斷層線在河谷中成指向下游的「V」字形,說明斷層傾向南西,通過作圖求得斷層產狀是 SW230°∠40°。

圖1 求解斷層面產狀

2. 兩盤相對位移的判定

斷層兩盤相對升降、平移並經侵蝕夷平後,如兩盤處於等高平面上,則露頭和地質上一般表現出以下規律:

1) 走向斷層或縱斷層,一般是地層較老的一盤為上升盤。但當斷層傾向與岩層傾向一致,且斷層傾角小於岩層傾角,或地層倒轉時,則上升盤是新地層。

2) 橫向正 (或逆) 斷層切過褶皺時,背斜核部變寬或向斜核部變窄的一盤為上升盤; 如為平移斷層,則兩盤核部寬窄基本不變。

3) 傾斜岩層或斜歪褶皺被橫斷層切斷時,如果地質圖上地層界線或褶皺軸線發生錯動,它既可以是正 (或逆) 斷層造成,也可以是平移斷層造成,這時應參考其他特徵來確定其相對位移方向。若是由正 (或逆) 斷層造成的地質界線錯移,則岩層界線向該岩層傾向方向移動的一盤為相對上升盤。若是褶皺,則向軸傾斜方向移動的一盤為上升盤。

確定了斷層面產狀和斷層相對位移方向,就可確定斷層的性質。如圖1 中,斷層面傾向南西,南西盤 (上盤) 地層相對較新,為下降盤,所以是一條正斷層。

(三) 斷距的測定

在大比例尺地形地質圖上,如果兩盤岩層產狀穩定,在垂直岩層走向方向上可以求出以下各種斷距。

1. 鉛直地層斷層的測定

斷層兩盤同一層面的鉛直距離,即是鉛直地層斷距 (圖2) 。在地質圖上求鉛直地層斷距 (圖2 中 hg) 時,只要在斷層任一盤上,作某一層面某一高程的走向線,延長穿過斷層線與另一盤的同一層面相交,此交點的標高與走向線之間的標高差即是鉛直地層斷距。

圖2 垂直地層走向剖面圖

2. 水平地層斷距的測定

如圖2,在垂直岩層走向的剖面上,過斷層兩盤同一層面上等高 h、f 兩點間的水平距離 hf,即水平地層斷距。在地質圖的斷層兩盤,繪出同一層面的等高的走向線,兩走向線間的垂直距離,即水平斷距 (hf) 。

3. 求地層斷距

如圖2,地層斷距 ho = hg·cosα 或 ho = hf·sinα,用作圖法求得 hg 和 hf 之後,可按上式計算,求出地層斷距。

上述斷距的測定,是以岩層被錯斷後兩盤岩層產狀未變為前提,即沿斷層面沒有發生旋轉。

(四) 斷層時代的確定

1. 根據角度不整合確定

斷層一般發生在被其錯斷的最新地層之後,而在未被錯斷的上覆不整合面以上的最老地層之前。

2. 根據與岩體或其他構造的相互切割關系判斷

被切割者的時代相對較老。

(五) 斷層的描述

一條斷層的描述內容一般包括斷層名稱 (地名 + 斷層類型,或用斷層編號) 、位置、延伸方向、通過的主要地點、延伸長度、斷層面產狀、斷層兩盤出露的地層及其產狀,以及地層重復、缺失和地質界線錯開等特徵,還包括兩盤相對位移方向和斷距的大小、斷層與其他構造的關系、斷層的形成時代及力學成因等。

舉例描述 (金山鎮地區地質圖西部的縱斷層) 如下:

「奇峰-雨峰縱向逆沖斷層: 位於奇峰和雨峰之東側近山脊處,斷層走向北東-南西,兩端分別延出圖外,圖內全長約 18 km。斷層面傾向北西,傾角 20°~30°。上盤 (即上升盤) 為組成奇峰和雨峰的石炭系各統; 下盤 (即下降盤) 為下二疊統和上石炭統。構成不完整向斜上升盤的石炭系各統岩層逆沖於下二疊統和上石炭統之上。地層斷距約 800 m。斷層走向與褶皺軸向一致,為一縱向斷層。斷層中部為兩個較晚期的橫斷層所錯斷。斷層形成時代與同方向、同性質的桑園-五里河逆沖斷層相同,即中三疊世 (T2) 之後、早白堊世 (K1) 之前。兩條斷層成構造疊瓦式。」

四、作業

1) 畫出圖3 中侏羅系 (J) 砂岩層頂面的走向線,計算斷層的垂直斷距。

2) 圖4 中線 F ― F 為一條斷層的出露界線,另一條粗線是煤層的露頭。測定該斷層的各種斷距。在圖中圏出能夠用鑽孔打到煤層的區域。判斷在哪些區域鑽孔能夠兩次穿過煤層,該斷層的性質是什麼? 最後,作一條從 X 到 Y 的剖面。

圖3 求斷層斷距練習

圖4 斷層讀圖並解析

Ⅸ 怎樣地質平面圖上判斷正,逆,平移斷層

大哥人家問的是平面圖不是剖面圖

Ⅹ 怎麼在地質圖上判別正斷層或逆斷層

判斷斷層為正斷層還是逆斷層可以通過上盤沿斷層相對的方向辨別,上盤沿斷層內向下方運動容的斷層為正斷層,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上升的斷層是下斷層。

斷層上盤相對於下盤沿斷面向下運動,即上盤標志層跡線下方的斷層(見斷層上盤與下盤)。正斷層的斷面傾角較陡,一般約為60º。一般認為多數正斷層是在重力作用和水平張力作用下形成的,正斷層斷面的傾角一般為45度~90度。

逆斷層是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上升的斷層,一般認為逆斷層是受到近與水平的擠壓應力作用而成,因之多與皺褶相伴生。

(10)平面地質圖上的斷層怎麼分析擴展閱讀

無論是正斷層還是逆斷層,它們都具有以下特徵:

1、斷層規模愈大,推移距離愈遠,斷層面傾角也愈平緩,有時斷層面呈波狀起伏。逆掩斷層常顯示出強烈的擠壓破碎現象,形成角礫岩、糜棱岩等構造岩。

2、在斷層帶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風化侵蝕。沿斷層線常常發育為溝谷,有時出現泉或湖泊。

3、斷層的產生是由於地殼運動中產生的強大的壓力和張力,超過岩層本身的強度對岩石產生破壞作用而形成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