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年代從古到今14為什麼
『壹』 地質年代
地質年代是指用地質紀年(單位為百萬年)的方法劃分不同的地質時期或者劃分不同的地球演化專歷史。
地質年屬代從上到下分宙、代、紀、世四個級別,目前地球處在的階段為顯生宙-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
這里向你普及一下常用的地質年代,從古到今依次為:震旦紀,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古近紀,新近紀,第四紀。
本人地質專業畢業,希望能夠幫到你!
『貳』 地質年代是如何的劃分
地質年代(geologic
time)就是指地球上各種地質事件發生的時代。它包含兩方回面含義:其一答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於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這兩方面結合,才構成對地質事件及地球、地殼演變時代的完整認識,地質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地質年代的劃分和研究,是通過岩石和化石的歷史來確定的。
【地層系統】dìcéngxìtǒng
地殼是由一層一層的岩石構成的。這種在地殼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各種成層岩石(包括鬆散沉積層)及其間的非成層岩石的系統總稱,叫做地層系統。「宇」、「界」、「系」、「統」分指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級是「宇」,分為隱生宇(現已該稱太古宇和元古宇)和顯生宇。
【地質年代】dìzhìniándài
地質,即地殼的成分和結構。根據生物的發展和地層形成的順序,按地殼的發展歷史劃分的若干自然階段,叫做地質年代。「宙」、「代」、「紀」、「世」分指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級是宙,分為隱生宙(現已該稱太古宙和元古宙)和顯生宙。
『叄』 地質歷史從古至今經歷了什麼樣的地質年代
太古宇tàigǔ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一個宇。太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太古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
太古宙tàigǔ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一個宙。約開始於40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球表面很不穩定,地殼變化很劇烈,形成最古的陸地基礎,岩石主要是片麻岩,成分很復雜,沉積岩中沒有生物化石。晚期有菌類和低等藻類存在,但因經過多次地殼變動和岩漿活動,可靠的化石記錄不多。舊稱太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元古宇yuángǔ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二個宇。元古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舊稱元古界,原屬隱生宇(隱生宇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宇和元古宇)。
元古宙yuángǔzhòu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個宙。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5.7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繼續發生強烈變化,某些部分比較穩定已有大量含碳的岩石出現。藻類和菌類開始繁盛,晚期無脊椎動物偶有出現。地層中有低等生物的化石存在。舊稱元古代,原屬隱生宙(隱生宙現已不使用,改稱太古宙和元古宙)。
顯生宇xiǎnshēngyǔ
地層系統分類的第三個宇。顯生宙時期所形成的地層系統。顯生宇可分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顯生宙xiǎnshēngzhòu
分期的第三個宙。顯生宙可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界gǔ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一個界。古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疊系。
古生代gǔ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一個代。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在這個時期里生物界開始繁盛。動物以海生的無脊椎動物為主,脊椎動物有魚和兩棲動物出現。植物有蕨類和石松等,松柏也在這個時期出現。因此時的動物群顯示古老的面貌而得名。
寒武系hánwǔxì
古生界的第一個系。寒武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寒武紀hánwǔjì
古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於5.7億年前,結束於5.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陸地下沉,北半球大部被海水淹沒。生物群以無脊椎動物尤其是三葉蟲、低等腕足類為主,植物中紅藻、綠藻等開始繁盛。寒武是英國威爾士的拉丁語名稱,這個紀的地層首先在那裡發現。
奧陶系àotáoxì
古生界的第二個系。奧陶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奧陶紀àotáojì
古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於5.1億年前,結束於4.38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岩石由石灰岩和頁岩構成。生物群以三葉蟲、筆石、腕足類為主,出現板足鯗類,也有珊瑚。藻類繁盛。奧陶紀由英國威爾士北部古代的奧陶族而得名。
志留系zhìliúxì
古生界的第三個系。志留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志留紀zhìliújì
古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於4.38億年前,結束於4.1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相當穩定,但末期有強烈的造山運動。生物群中腕足類和珊瑚繁榮,三葉蟲和筆石仍繁盛,無頜類發育,到晚期出現原始魚類,末期出現原始陸生植物裸蕨。志留紀由古代住在英國威爾士西南部的志留人得名。
泥盆系nípénxì
古生界的第四個系。泥盆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泥盆紀nípénjì
古生代的第四個紀,約開始於4.1億年前,結束於3.55億年前。這個時期的初期各處海水退去,積聚後層沉積物。後期海水又淹沒陸地並形成含大量有機物質的沉積物,因此岩石多為砂岩、頁岩等。生物群中腕足類和珊瑚發育,除原始菊蟲外,昆蟲和原始兩棲類也有發現,魚類發展,蕨類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泥盆紀由英國的泥盆郡而得名。
石炭系shítànxì
古生界的第五個系。石炭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石炭紀shítànjì
古生代的第五個紀,約開始於3.55億年前,結束於2.9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氣候溫暖而濕潤,高大茂密的植物被埋藏在地下經炭化和變質而形成煤層,故名。岩石多為石灰岩、頁岩、砂岩等。動物中出現了兩棲類,植物中出現了羊齒植物和松柏。
二疊系èrdiéxì
古生界的第六個系。二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二疊紀èrdiéjì
古生代的第六個紀,即最後一個紀。約開始於2.9億年前,結束於2.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殼發生強烈的構造運動。在德國,本紀地層二分性明顯,故名。動物中的菊石類、原始爬蟲動物,植物中的松柏、蘇鐵等在這個時期發展起來。
中生界zhōng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二個界。中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三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
中生代zhōng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二個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6500萬年前。這時期的主要動物是爬行動物,恐龍繁盛,哺乳類和鳥類開始出現。無脊椎動物主要是菊石類和箭石類。植物主要是銀杏、蘇鐵和松柏。
三疊系sāndiéxì
中生界的第一個系。三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三疊紀sāndiéjì
中生代的第一個紀,約開始於2.5億年前,結束於2.0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地質構造變化比較小,岩石多為砂岩、石灰岩等。因本紀的地層最初在德國劃分時分上、中、下三部分,故名。動物多為頭足類、甲殼類、魚類、兩棲類、爬行動物。植物主要是蘇鐵、松柏、銀杏、木賊和蕨類。
侏羅系zhūluóxì
中生界的第二個系。侏羅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侏羅紀zhūluójì
中生代的第二個紀,約開始於2.05億年前,結束於1.35億年前。在這個時期里,有造山運動和劇烈的火山活動。由法國、瑞士邊境的侏羅山而得名。爬行動物非常發達,出現了巨大的恐龍、空中飛龍和始祖鳥,植物中蘇鐵、銀杏最繁盛。
白堊系bái』èxì
中生界的第三個系。白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
白堊紀bái』èjì
中生代的第三個紀,約開始於1.35億年前,結束於6500萬年前。因歐洲西部本紀的地層主要為白堊岩而得名。這個時期里,造山運動非常劇烈,我國許多山脈都在這時形成。動物中以恐龍為最盛,但在末期逐漸滅絕。魚類和鳥類很發達,哺乳動物開始出現。被子植物出現。植物中顯花植物很繁盛,也出現了熱帶植物和闊葉樹。
新生界xīnshēngjiè
顯生宇的第三個界。新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分為古近系(下第三系)、新近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
新生代xīnshēngdài
顯生宙的第三個代。分為古近紀(老第三紀)、新近紀(新第三紀)和第四紀。約從6500萬年前至今。在這個時期地殼有強烈的造山運動,中生代的爬行動物絕跡,哺乳動物繁盛,生物達到高度發展階段,和現代接近。後期有人類出現。
古近系gǔjìnxì
新生界的第一個系。古近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可分為古新統、始新統和漸新統。
古近紀gǔjìnjì
新生代的第一個紀(舊稱老第三紀、早第三紀)。約開始於6500萬年前,結束於2300萬年前。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除陸地生活的以外,還有空中飛的蝙蝠、水裡游的鯨類等。被子植物繁盛。古近紀可分為古新世、始新世和漸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古新統、始新統和漸新統。
新近系xīnjìnxì
新生界的第二個系。新近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可分為中新統和上新統。
新近紀xīnjìnjì
新生代的第二個紀(舊稱新第三紀、晚第三紀)。約開始於2300萬年前,結束於260萬年前。在這個時期,哺乳動物繼續發展,形體漸趨變大,一些古老類型滅絕,高等植物與現代區別不大,低等植物硅藻較多見。新近紀可分為中新世和上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中新統和上新統。
第四系dìsìxì
新生界的第三個系。第四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系統。它是新生代的最後一個系,也是地層系統的最後一個系。可分為更新統(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第四紀dìsìjì
新生代的第三個紀,即新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地質年代分期的最後一個紀。約開始於260萬年前,直到今天。在這個時期里,曾發生多次冰川作用,地殼與動植物等已經具有現代的樣子,初期開始出現人類的祖先(如北京猿人、尼安德特人)。第四紀可分為更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對應的地層稱為更新統(下更新統、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和全新統。
附:第四紀名稱來歷。最初人們把地殼發展的歷史分為第一紀(大致相當前寒武紀,即太古宙元古宙)、第二紀(大致相當古生代和中生代)和第三紀3個大階段。相對應的地層分別稱為第一系、第二系和第三系。1829年,法國學者德努瓦耶在研究巴黎盆地的地層時,把第三繫上部的鬆散沉積物劃分出來命名為第四系,其時代為第四紀。隨著地質科學的發展,第一紀和第二紀因細分成若干個紀被廢棄了,僅保留下第三紀和第四紀的名稱,這兩個時代合稱為新生代。現第三紀已分為古近紀和新近紀,故僅留有第四紀的名稱。
『肆』 地球地質年代表
中國地質年代表
地質年代從古至今依次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
中生代又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
新生代又分為:古近紀、新近紀、第四紀
-----------------------------------------------------------------------------------------
代 紀 世 代號 起始時間(百萬年) 生物開始出現類型 構造階段(及構造運動)
新生代:
第四紀——
全新世Qh 0.01人類出現
晚更新世 Qp
中更新世 Qp2
早更新世 Qp1 1.64
新近紀——
上新世 N2 5.00
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類出現
古近紀——
漸新世 E3 37.5
始新世 E250
古新世 E1 65 魚類出現
新阿爾卑斯構造階段(喜瑪拉雅構造階段)
-------------------------------
中生代:
白堊紀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鈣藻出現
侏羅紀 J 208 鳥類哺乳類出現 老阿爾卑斯構造階段(之燕山構造階段)
三疊紀 T 250 蜥龍 魚龍出現 老阿爾卑斯構造階段(之印支構造階段)
-------------------------------
古生代:
晚古生代——
二疊紀 P 290 獸行型類 裸子植物出現
石炭紀 C 362單孔類 種子蕨 科達類出現
泥盆紀 D 410 總鰭魚類 節蕨 石松 真蕨植物出現 (海西)華力西構造階段
早古生代——
志留紀 S 439 裸蕨植物出現
奧陶紀 O 510 無頜類出現
寒武紀 -- 570 硬殼動物出現 加里動構造階段
-----------------------------
元古代:
新元古代——
震旦紀 Z 680 不具硬殼動物出現
南華紀 Nh 800 晉寧運動
青白口紀 Qb 1000 多細胞動物 高級藻類出現
中元古代——
薊縣紀 JX 1400 真核動物出現 (綠藻)
長城紀 Ch 1800
古元古代 呂梁運動——
滹沱紀Hl 2300 五台運動
五台紀 Wt 2500 阜平運動
-----------------------------
太古代:
新太古代 Ar3 2800 (阜平運動結束,五台運動開始)原核生物出現 (菌類及藍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遷西運動結束,阜平運動開始)
古太古代 Ar1 3600 (遷西運動開始) 生命現象開始出現
始太古代 Ar0 45oo Ar 4600 地球形成
『伍』 國寶大熊貓的資料
大熊貓的近代名稱(即中國國內通行的中文名稱),最初定名本叫貓專熊或大貓熊,意屬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於熊科。
由於在20世紀50年代前,中文的書寫方式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後則從左到右,當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
自此,首先在主產它的故鄉(四川),長此以往向傳訛誤,久之也就習以為常的把貓熊更名為熊貓了。以後,它通用的中文名叫大熊貓,也就被人們所公認。它的地方名,在它的故鄉里多叫白熊、或白老熊,也有叫花熊的。
(5)地質年代從古到今14為什麼擴展閱讀
大熊貓棲息環境
1、大熊貓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裡常年空氣稀薄,雲霧繚繞,氣溫低於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會影響野外大熊貓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處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勢等。人為的干擾是現今影響大熊貓分布的主要因素。
2、大熊貓具有不懼寒濕,從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氣溫在-4-14℃它們仍然穿行於被白雪壓得很厚的竹叢中。它們也不怕潮濕,總愛在濕度80%以上的陰濕天地里生活。
『陸』 地球演化歷史上,有沒有一個時期下過幾百萬年的雨
沒有。
只存在水蒸氣時代,也就是形成海洋時期。此階段為地球的第二個階段,為太古宙、元古宙時期。其時限距今4200-543Ma。地球自不間斷地向外釋放能量,由高溫岩漿不斷噴發釋放的水蒸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構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氣層—原始大氣。
隨著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再匯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就這樣,原始的海洋形成了。
(6)地質年代從古到今14為什麼擴展閱讀:
地球形成的其他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為地球圈層形成時期,其時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億年前誕生時候的地球與21世紀的大不相同。根據科學家推斷,地球形成之初是一個由熾熱液體物質(主要為岩漿)組成的熾熱的球。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的溫度不斷下降,固態的地核逐漸形成。
密度大的物質向地心移動,密度小的物質(岩石等)浮在地球表面,這就形成了一個表面主要由岩石組成的地球。
2、第三階段為顯生宙時期,其時限由543Ma至今。顯生宙延續的時間相對短暫,但這一時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質演化十分迅速,地質作用豐富多彩,加之地質體遍布全球各地,廣泛保存,可以極好的對其進行觀察和研究,為地質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並建立起了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
『柒』 淘寶有賣家盜用我的圖片怎麼辦
1、產品有申請專利抄,可以直接進行投訴侵權。
2、產品如果不是專利產品,而是市場款,只能提供原圖證明舉報對方盜圖。
3、圖片被他人盜用的情況,如果自己圖片是原創,能夠提供原圖和套圖,可以向對方的盜圖行為發起投訴維權。
4、提供足夠證據證明對方盜圖,平台將會處罰對方,通常會刪除產品鏈接。
咨詢更多電商相關問題,可關注璽承電商學院私信噢~
『捌』 世界上第一朵花開在哪裡
您好,世界上第一朵花開在哪裡?
目前公認世界上最早的有花植物是發現內於中國遼容西熱河生物群的遼寧古果,也就是說,世界上第一朵花在中國遼寧省朝陽北票市盛開。
遼寧古果約生活在距今約1.2億—1.5億年中生代侏羅紀晚期至白堊紀早期,屬古果科,已經具備了花的基本特徵,有花蕊,豌豆大小的果實8到12粒。對於研究被子植物的起源具有重要的實物參考價值。於2010年發現於中國遼寧葫蘆島的中華星學花生活在大約1.6億年前,它可能成為新的世界上最早的花,但由於其在分類上存在爭議,可能屬於裸子植物而非有花的被子植物,其具體分類還需進一步研究。但不管怎樣說,世界上第一朵花開在中國遼寧省西部是不存在爭議的。
回答者鏗鏘俠(原創回答)
『玖』 為什麼許多高山上會有海洋生物的化石
因為有研究表明,在5億年前的青藏高原是一片汪洋大海。中科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館研究員章炳高就曾15次登上青藏高原,他和考察隊的同伴們於上世紀的70年代在青藏高原上發現了5億年前的早古生代地層以及藏在這里的三葉蟲化石。
而三葉蟲是最有代表性的遠古生物,距今5.6億年前的寒武紀就出現,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三葉蟲化石的發現有力的證明了青藏高原在5億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曾與現在的地中海東西連通,是橫跨地球東西方的超級大洋。之後不斷隆起,在最近200萬年達到高峰,成為最高的高原。
(9)地質年代從古到今14為什麼擴展閱讀
青藏高原有確切證據的地質歷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億年前的奧陶紀,其後青藏地區各部分曾有過不同資料的地殼升降,或為海水淹沒,或為陸地。
到了2.8億年前(地質年代的早二疊世),今天的青藏高原在那時仍是波濤洶涌的遼闊海洋。這片海域橫貫現在歐亞大陸的南部地區,與北非、南歐、西亞和東南亞的海域溝通,稱為特提斯海或古地中海,當時特提斯海地區的氣候溫暖,成為海洋動、植物發育繁盛的地域。
因為化石它是遠古時期的這個生物的代表,在它們生活的時代都是分布在不同的生態區域,有的來自於海洋動物的化石,有的來自陸地植物的化石,(譬如) 雙殼類化石、腕足類化石、珊瑚化石、三葉蟲化石,還有古脊椎動物化石,它們都可以來見證高原的形成過程。
『拾』 南京旅遊文化!~~~主
1.五代十國之一:南唐
2.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3.13座城門.1座水門
4.王羲之
5.江南貢院
6.當然是秦淮河了,我去過南京一次,個人認為最繁華的地方在夫子廟
7.南京長干里
8.南京市中華門外寶塔根北山門
9.崔顥仿《樂府歌辭》舊題所作《長干曲》,繪出盛唐長干兒女戀情的風俗畫卷;組詩之二「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長干船家的飄泊之感與相慕之情油然紙上。又古代人們送朋友南出城區,送到長干為止,再折一根柳枝相贈,表達依依離情。如此,長干船家、長乾折柳與樂府舊題「長干行」等等,反復為騷人墨客歌而詠之,強化著長干所代表的豐富意象。
10.號舍是應舉人答卷、吃飯、睡覺的地方.最多達兩萬零六百四十四間.
11.長35.267公里,保存完好的有20公里.
12.雨花石的形成,大概可以追溯到距今幾千萬年前的地質年代,它的故鄉在我國南京。經考證,雨花石事實上是由於古長江流域經南京六合一帶含原生瑪瑙的基性火岩,經千萬年流水搬遷運動、磨礪而成的瑪瑙礫石。
13.最早屬西周大夫周章封地,名句吳.南京這一名稱始於明代初年.
14.餃子餛飩,烏飯涼粉 ,鴨血湯,小香乾,五香豆
15 正月初八點燈,正月十七落燈
16.平時用來儲存軍用物資,戰時可藏兵30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