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質期刊是什麼級別
❶ 世界地質是什麼級別刊物
作為一個普刊,審稿慢的要命,而且對外校的比較排斥,不建議投,可能和少數長春人比較懶散有關,不能再多說了,畢竟是從這個學校出來的
❷ 誰是中國最早獲得世界聲譽的科學刊物
姜玉平
地質學、動植物學和生理學是中國近代最早興起並最先達到國際水準的科學,曾引起國際學術界的注意,我國最早獲得世界聲譽的科學刊物也產生於這幾個學科。
中國近代最早獲得世界聲譽的科學刊物非《中國古生物志》、《中國地質學會會志》莫屬,它們在中國近代科學史上的顯赫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中國生理學雜志》不僅及時地報道了中國生理學界的成果,使中國在國際生理學界之聲譽因此增高,而且使中國生理學界與國際生理學界互通聲氣,促進了中外學術交流。引言
科學刊物是伴隨近代科學的興起而產生的,其主要職能是傳達和保存已經獲得的科學知識信息。近代以來各科學強國莫不重視科學刊物的建設,以致有「一國學術之盛衰,可於其雜志之多寡而知之」(戈公振,中國報學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頁217)之說。
中國近代科學先驅對科學刊物的功能和地位也有較為透徹的認識,1915年《科學》雜志發刊例言曾雲:「文明之國,學必有會,會必有報,以發表其學術研究之進步與新理之發明。故各國學界期報實最近之學術發達史,而當世學者所賴以交通智識者也。」鑒於此,他們篳路藍縷建立科學體制時非常注重科學刊物的建設,把建設名刊視為推進科學在中國植根和體制化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經過幾十年的竭蹶經營,至1936年國內各種科學刊物數量已達187種(Buck,Peter,Americanscienceand modern China,1876-1936,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0,頁210),並在一些學科中涌現出具有一定世界影響的刊物,為中國在世界科學界爭得了地位,洵屬難能可貴!
那麼,誰是中國近代最早取得世界聲譽的刊物呢?於此問題,目前對中國近代科技期刊研究最為系統的《中國大學科技期刊史》(姚遠,中國大學科技期刊史,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未作探討。近日筆者細繹虞昊、黃延復二先生的大著《中國科技的基石——葉企孫和科學大師們》,發現他們在著中寫道:1930年7月18日,「理學院教授會決定發行《國立清華大學理科研究報告》(ScienceReportsof NationalTsing—HuaUniversity),是中國第一份獲得世界聲譽的學術刊物」(虞昊、黃延復,中國科技的基石—葉企孫和科學大師們,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頁124)。筆者對此觀點深不敢贊同,為澄清史實,略作鉤沉,以揭示誰是中國近代最早獲得世界聲譽的科學刊物。中國近代最早享有世界聲譽的科學刊物
我國雖自清末自強運動時期就開始輸入西方科技,但直至民初始終仍未能設立真正的科研機構從事研究活動,故這個時期近代科學一直未能在中國植根。此時期內,國內雖也有一些科技刊物但基本上是以宣傳和介紹近代科學知識為主。
中國近代真正開始進行自然科學研究活動還是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地質學是中國近代率先興起的自然科學,1916年北洋政府農商部設立中央地質調查所,蔡元培稱其為「中國第一個名符其實的科研機構」(中國的中央研究院與科學研究事業,載《蔡元培全集》(8),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頁299),標志著中國近代科學研究的真正開始,地質學在短期內就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生物學步地質學之後塵迅速成長,以1922年8月中國科學社在南京設立生物研究所肇其端,聚集一批留學歸國學者從事動植物分類學、解剖學及遺傳學等研究,並使研究本土生物資源之風很快被及全國。這些學科率先發達之原因何在?主要是因為這些學科「既不要很復雜很精密的實驗儀器,又具有突出的地域性。因此他們都較早建立,並且在中國科學家的辛勤努力下,也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周培源,六十年的中國科學,載《紀念五四運動六十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0,頁49)此外,在洛克菲勒基金會資助下,1922年北京協和醫學院改組,組織一批國外生理學家和歸國學者在生理科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葯理學、營養學等)領域進行有系統的研究,研究成績極為突出,使協和迅速成為世界知名的生理科學研究中心之一。
而1930年以前,國內的數理化科學雖已有少數科學家,但他們還「沒有機會將科學推進到展開研究的地步」(吳大猷,我的科學心路歷程,載《吳大猷文錄》,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頁7),尚未取得國際地位。地質學、動植物學和生理學是中國近代最早興起並最先達到國際水準的科學,曾引起國際學術界的注意,我國最早獲得世界聲譽的科學刊物也產生於這幾個學科。
評價一種科學刊物是否稱得上是世界名刊,目前學術界似乎並沒有一致的標准,筆者以為,最主要的標准至少應該具備這幾項:一是報道了許多重要的科學成就;二是刊物水平在國內外學術界得到一致公認的高度評價;三為國內外同行視為重要的參考文獻。以下是1930年代以前地質學、生物學領域中幾種頗有國際影響的國內刊物,因現在對其早期情形已知之寥寥,甚或模糊不清,故作述介並徵引國內外的評價以反映其聲譽。
1《中國古生物志》(Palaeontologia Sinica)與《中國地質學會會志》(Bulletin ofthe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創辦於1916年的中央地質調查所是中國近代地質學的中心,為了能及時刊印自身的研究成果,自1919年始先後辦有《地質專報》、《地質匯報》、《中國古生物志》(均為不定期)等刊物。其中,以《中國古生物志》(英文)最具影響,它由世界著名古生物學家葛利普(A.W.Grabau,1870-1946)協助丁文江於1922年創辦,專載中國古生物學研究成果,分甲(古植物)、乙(古無脊椎動物)、丙(古脊椎動物)、丁(古人類)四種。至新中國成立前夕,甲乙丙丁四種分別已出10冊、48冊、51冊、17冊(李春昱,前中央地質調查所對中國地質學事業的幾點貢獻,載《中國地質事業早期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頁39),此後改為中文版繼續出版至今。
中國地質學會於1922年1月27日正式成立,它是中國近代成立最早的學會之一。並於1922年創辦學會刊物《中國地質學會會志》,主要以西文來刊載地質學、古生物學等研究成果,基本上每年1卷4期,至1951年出至31卷,後改為《地質學報》(中文版)繼續出版至今。中國地質學會以地質調查所為掛靠單位,會員起初也以地質調查所的人員為主體,二者關系極為密切,故《中國地質學會會志》早期所刊論文也大部分來自地質調查所。
地質學是中國近代各科學領域中成就最大的學科,地質調查所、北大地質系、中研院地質所等機構在古生物學、地質學、古人類學等領域的大批高水平成果通過《中國古生物志》、《中國地質學會會志》等刊物公諸於世,蜚聲國際,也使這些刊物在世界地質學界佔有一席之地,漸露頭角,備受稱贊。
1924年,英國著名地質學家J.M.Gregory在NATURE上撰《中國的科學復興》,對地質調查所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認為《中國地質學會會志》對中國地質學發展的貢獻甚大(J.M.Gregory,ScientificRenaissanceinChina,NATURE,1924,113(2827):19)。1925年中國地質學會開年會時,有位法國地質學會副會長告訴翁文灝:「我們法國地質學會三年的貢獻,也沒有你們這一年的多。」(翁文灝,為何研究科學如何研究科學,科學,1926,10(11)1315)當然這不乏恭維之意,然絕非虛語。至1927年,地質調查所已與國外270餘處機構建立了刊物交換關系,到抗戰前,與中國地質學會交換刊物的國外機構也多達220處。所以,美國學者弗思在傳記《丁文江》中說,《地質匯報》、《中國古生物志》「這兩種雜志很快就在國際學術界中傳播開去」((美)夏綠蒂·弗思,丁文江—科學與中國新文化,湖南科技出版社,1987,頁45),中國地質學界的成就也為國際同行廣為知曉。
1932年,美國地質調查所重要地質學家戴維·懷特寫信給丁文江稱贊中國地質調查所「一系列高水平的刊物」,並說:「我們對您在那種即使不令人失望至少也使人沮喪的條件下所進行的工作表示驚奇」(同前,頁51-52)。這樣,《中國古生物志》、《中國地質學會會志》遍及世界各國,並「成了世界各國地質圖書館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資料」(黃汲清,三十年來之中國地質學,科學,1946,28(10)251-252)。鑒於它們的國際影響,一些外國學者也以在其上發表論文為榮。
《中國古生物志》、《中國地質學會會志》等刊物報道了中國地質學界的許多重要成就,為中國科學在世界科學舞台上樹立了國際地位和威望。如1934年,美國科學史家C.H.Peake在著名科學史刊物ISIS(《愛雪斯》)上撰文,認為:「中國地質調查所在國際科學界有著應有的地位,它的學者是知名的,它的雜志被廣泛閱讀,它的研究為增加地球的博物史知識作出了真正的貢獻。」(C.H.Peake,Aspectsofthe introction of modern scienceintoChina,ISIS,1934,XXII,173-219)1941年北平研究院副院長、物理學家李書華曾說:「近來中國各科科學論文發表後曾引起世界學者的重視,予以批評引用,而導其先聲並為各科中之最發達者,當推地質學。假定沒有地質學提倡在前,說不定中國的科學發達要遲若干年。所以地質學對於中國的學術進步的影響,意義尤為重大。」(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二十五周年紀念會紀略,地質論評,1942,7(1-3)91)1944年,中國科學社社長任鴻雋在回顧五十年來中國科學發展之成就時,也認為:「我們的地質學,不但在國內成了獨立的學問,即在世界上也能佔一位置。」(任鴻雋,五十年來的科學,載《科學救國之夢—任鴻雋文存》,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頁581)諸如此類之評價,不一而足。
所以,中國近代最早獲得世界聲譽的科學刊物非《中國古生物志》、《中國地質學會會志》莫屬,它們在中國近代科學史上的顯赫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2《中國生理學雜志》(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
1926年2月27日,中國生理學會在協和醫學院生理系成立,會員起初主要以協和醫學院研究人員為主,當年9月6日在該會第一屆年會上決定創辦《中國生理學雜志》。《中國生理學雜志》於1927年1月創刊,每年4期為1卷,每卷約450頁,所刊論文以英文為主,並附中文提要。它圖文並茂、蔚然可觀,「印刷和內容俱臻上乘,堪與學術先進諸國的學報比美」(吳襄,三十年來國內生理學者之貢獻,科學,1948,30(10)296),抗戰期間出至第16卷時被迫休刊,戰後續出,至1952年出至第18卷停刊,後改為《生理學報》(中文版)繼續出版。
該雜志是1949年前國內刊載生理科學研究成果最重要的學術刊物,它「取材殊為嚴格」,報道的成果水平很高,在國內外獲得極高的聲譽。神經解剖學家盧於道曾說:「北平協和出版之中國生理學雜志,在世界上頗有地位。」(盧於道,二十年來之中國動物學,科學,1935,20(1)46)生理學家柳安昌也認為:「在品質方面,總可以同世界有名的生理學雜志,並肩齊驅」(柳安昌,生理學,載《中華民國科學志》(二),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6,頁7)。它發行之後,海外同道「紛紛訂閱」,使其能長期以海外訂費收入來擔負刊物的出版費用,這在當時國內科學期刊界是十分罕見的,這也就「表示刊物內容之夠上學術標准了」(吳襄,中國生理學會,科學大眾,1948,4(6):278)。
由於《中國生理學雜志》刊載的研究成果的水平舉世公認,很快就引起國際生理學界的關注,在國際上也同樣享有盛譽。在它問世半年之後,1927年6月出版的英國生理學會所編《生理學文摘》(PhysiologicalAbstracts)中就介紹了《中國生理學雜志》,並有它所刊論文的摘要。此外,它還被載入InternationalIndexMedicins中(胡傳揆,協和的創辦,載《過去的學校》,湖南教育出版社,1982,頁385)。生物化學家吳憲在該雜志上的文章還曾被著名的NATURE雜志介紹過。所以,心理學家汪敬熙稱贊說,它「每期內的論文,在英美德法的生物學、醫學和心理學的摘要雜志都有提要登出,並且許多的論文都能引起外國研究同一問題的學者的注意」。(汪敬熙,我們現在應該盡力提倡實驗的科學,獨立評論,1936,196號,頁7-8)可見,它在短時間內就成為世界生理學界的重要刊物,並被當時許多生理學者視為必備參考文獻,當時在澳大利亞的英國神經生理學家埃科斯(JohnEccles,1963年獲諾貝爾獎金)就常讀《中國生理學雜志》,美國生理學家CharlesCode也曾說過:「我們學生理的人,不能不讀《中國生理學雜志》」(引自曹育,現代生理科學在中國解放前的發展,中國科技大學科學史系碩士論文,1986,頁20)。
《中國生理學雜志》還是一種國際化刊物,它實行面向世界,只要夠論文標准,不論國籍和投稿國別,均予登載,但始終以國內論文為主。據統計,至1949年在該雜志上署名發表論文的共有47個機構,其中國外的就有16個,包括如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劍橋大學生化系等世界著名研究機構。此外,還有一些在國外深造的中國生理學者如陳克恢、歐陽翥等也爭相向其投寄論文。這說明該雜志對身處科學中心的中外學人均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所以,《中國生理學雜志》不僅及時地報道了中國生理學界的成果,使中國在國際生理學界之聲譽因此增高,而且使中國生理學界與國際生理學界互通聲氣,促進了中外學術交流。
除了以上幾種之外,至1930年代中期我國具有國際聲譽的刊物還有一些,如: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主辦的《中國科學社生物研究所專刊》(ContributionsFromthe Biological Laboratory of the Science SocietyofChina,英文,1925年始刊);靜生生物調查所主辦的《靜生生物調查所匯報》(Bulletin of FanMemorialInstituteofBiology,英文,1929年始刊);清華大學主辦的《國立清華大學理科報告》(英文,1931年始刊);中國物理學會主辦的《中國物理學報》(ChineseJournalof Physics,西文,1933年始刊)等。限於篇幅,此處不具論。結語
綜上所析,中國近代何種科學刊物最早獲得世界聲譽,也就昭然若揭了。《中國古生物志》和《中國地質學會會志》無可爭辯為最早,《中國生理學雜志》次之。《國立清華大學理科報告》固然於1930年代中期刊載了許多重要科研成果,引起國內外科學界的注意,也具有較高的聲譽,但將它定為「中國第一份獲得世界聲譽的學術刊物」,實在是缺乏依據。看來,在歷史研究中樹立「第一」是須謹之又謹的!回顧以上幾種中國近代享有世界聲譽的科技刊物的輝煌歷史,不僅會激發當前我們建設世界級名刊的熱忱和信心,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中汲取成功經驗,對當前科技期刊建設有所助益與啟迪。來源:《中華讀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