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地質怎麼樣
⑴ 數字地質調查路線的布設
調查路線的布設是通過在室內設計路線實現的。首先進入工作圖幅,打開圖幅 PRB庫,版在 「PRB 操作」菜單下權選擇 「室內 PRB 數據入錄(野外手圖)」菜單,在彈出的級聯菜單中選擇 「設計路線」,然後遵照布設原則進行路線設計並以右鍵結束,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填寫屬性數據,完成路線布設任務。
⑵ 數字地質調查路線的布設原則
在確定野外數字採集區域後,首先應根據項目要求,布設該區域的地質調查路線,調查路線的布設一般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第一,路線布設一般要以垂直各類地質體界線和區域構造線方向的穿越路線為主,如果穿越路線難以滿足全面掌握區域地質情況,也可採用穿越和追索路線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布線。
第二,地質路線必須全面控制測區所有地質體和重要構造形跡的空間展布及其分布規律,這就要求在野外地質調查、驗證階段,找出圖幅內存在的主要地質問題,並選擇關鍵性路線進行野外地質調查、驗證,野外地質調查路線應選擇在露頭出露較好、填圖單位較多、地質現象較豐富,並能較好地解決測區內存在的重大地質問題部位,要求圖幅內出現的每一個填圖單位都必須有兩條以上野外主幹填圖路線控制,對路線線距和點距不作機械的規定,對地質結構復雜地區,地質路線控制密度應較大,反之則可適當放稀。有實測剖面控制的地段,實測剖面可以代替相應地段的地質路線。
第三,路線布設應在數字填圖系統的平台上進行,為了在屏幕上能清楚看到地層、構造、植被、自然地理和人文特徵,提高布置觀察路線的目的性,在具體布置路線時要將數字地形圖、與數字地形圖配準的 DEM 圖以及遙感圖像和遙感解譯地質圖三者結合起來,根據情況選擇不同圖件進行疊加,自由組合使用,以取長補短,提高布置路線的目的性和填圖時的預見性,明確該路線要解決的地質課題。
⑶ 為什麼只有吉林大學有數字地質專業
冷門專業 國家目前對這方面的重視還是不夠 更應該說是市場需求還不旺盛 畢業生更多是去參加國家的地質方面的測繪 勘探工作 就業方面較窄
所以只有吉林大學有這門專業就很正常了
⑷ 數字地質礦產圖
地質礦產圖是在同比例尺地質圖的基礎上,通過添加物探異常(點)、自然重回砂異常、化答探單元素異常和礦產信息完成。本次評價涉及的礦產為銅、金、鎢、鉛、鋅、銀和錫等7種礦產,根據《區域地質圖圖例》補充了目標礦種的礦產符號,並以符號的大小來表示礦產規模。
⑸ 有沒有數字地質調查2.0使用手冊
2010年,地質調查主流程信息化團隊經過一年的努力,把原數字填圖野外數據採集系統、數字剖面系統、固體礦產野外數據採集系統、礦產資源調查數據處理與綜合分析子系統、資源量估算系統和礦體三維顯示系統等6大系統整合集成為一體化的「數字地質調查系統(2010)」。該軟體系統由四大子系統構成:
(1) 數字地質填圖系統,RGMap (Regional Geological Mapping System);
(2) 探礦工程數據編錄系統,PEData (Prospecting Engineering Data documentation System);
(3) 數字地質調查信息綜合平台,DGSInfo(Digital Geological Survery Information System);
(4) 資源儲量估算與礦體三維建模信息系統,REInfo (Reserve Estimate & 3D Modeling Information System)。
為了便於學習、掌握和應用數字地質調查系統,地質調查主流程信息化團隊編著了一套完整的《數字地質調查系統操作指南》,該書由上、中、下冊組成,由地質出版社出版發行。
上冊由RGMap數字填圖系統野外數據採集系統和PEData探礦工程數據編錄系統操作指南組成;
中冊為DGSInfo數字地質調查信息綜合平台操作指南;
下冊為REInfo資源儲量估算與礦體三維建模信息系統操作指南。
本書適合從事區域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地質科學研究的地學工作者和相關科技管理人員使用,也可作為大專院校地學類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的參考書。
地質調查主流程信息化團隊不再提供本版本及升級版軟體的電子版《數字地質調查系統操作指南》,請用戶自行到地質出版社或各地新華書店購買。
出版時間:2011年2月底到2011年3月初。
⑹ 數字地質圖
製作數字地質圖必須具備翔實的空間數據基礎,包括地層、侵入岩、脈岩、圍岩蝕變、構造和地理部分等等。其中地質部分經1:5萬地質圖和其他近期的地質、礦產勘查、專題科研報告的修編,包含了更大比例尺的地質信息,大大提高了空間資料庫的精度,豐富了地質內容,為製作最新的數字地質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數字地質圖用色標准
數字地質圖的用色採用國家行業標准《地質圖用色標准及用色原則》(DZ/T0179-1997),該標准規定了使用MapGIS製作數字地質圖的岩石地層、岩石譜系單位的用色范圍。安徽東南地區出露的岩石地層從中元古代到第四紀不同時代的各類地層,相應的用色也劃分了14個組,MapGIS的顏色編號從601~1102。侵入岩按侵入時代劃分了酸性、中酸性到鹼性岩類。安徽東南地區出露的酸性、中酸性侵入岩從元古宙到第三紀跨越了6個時代段,對應的6個顏色組顏色編號從1154~1272。
2.數字地質圖系統子庫
MapGIS為用戶製作數字地質圖提供了豐富的系統子庫,諸如花紋、線型、符號,但具體使用起來仍感到不能滿足數字地質圖的需求。為此,根據《區域地質圖圖例》(GB958-99)補充增添了一些背景花紋、線型和符號。具體增加的是:圖案花紋編號從181~296,線型編號從67~85,符號編號從514~615,1257~1349。
有了上述的基礎,在MAPGIS平台下製作數字地質圖就變得非常方便和快捷,而且精度因空間資料庫中的高質量數據和大比例尺區調等資料對原地質圖的修編而得到大大提高,色彩因層次豐富而艷麗,成為當前安徽東南地區最新的數字地質圖。
⑺ 數字地質資料的管理與利用
吳家琦
(廣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廣州510080)
摘要本文對廣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自主開發的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中發現和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總結,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地質資料數字化系統開發
為了滿足地質資料信息的社會化服務要求,充分發揮地質資料在國家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提高地質資料的社會化服務水平,廣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在數字地質資料的管理和提供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嘗試,自主開發了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信息系統,以電子信息技術管理館藏地質資料和以電子閱覽的形式向用戶提供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本系統主要實現的功能有:匯交管理、目錄檢索、審批篩選、圖文查閱、復制利用、資料追蹤、統計匯總等。現將系統開發的思路及在系統開發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處理辦法與大家共同探討。
1 系統開發的基礎
此系統開發必須建立在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和地質資料圖文資料庫建成的基礎上。早在2001年,國土資源部就以《關於開展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建設和地質資料數字化的通知》(國土資發[2001]257號),要求全國各省的國土資源部門及館藏機構開展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和地質資料圖文資料庫的建庫工作。這項工作開展十年來,各省的兩庫建設進展不一,進展快的省已全部完成兩庫建設,多數省份也基本建成或即將完成兩庫建設,只有個別省因各種原因沒有開展此項工作。雖然兩庫建設是一項數量大、投資大、工期長的工作,但對從事地質資料的管理機構來說,這是一項利國利民又利己的工作,是一項惠及後人的工程。兩庫建成後所發揮出的作用重大,意義深遠。
2 系統開發的思路和目的
開發的思路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簡單、高效、智能地替代原收、管、用的手工地質資料管理模式,提供查閱利用的工作流程,改變以往查閱利用地質資料靠手寫、腦記、復印的傳統操作方式,用現代技術手段滿足社會的需求。開發的目的是實現地質資料數字化管理和利用,提高地質資料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減輕管理者的勞動強度,方便用戶查閱,提高地質資料的利用率,為國土資源信息集群化服務增添一個層面,保護紙質資料。
3 系統開發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廣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已於2002年底和2009年底,完成了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和地質資料圖文資料庫的建庫工作。在地質資料兩庫建成的基礎上,如何管理好這些海量數字化成果是我們內部工作必須考慮的事情。由於數據存儲受到保存介質、設備故障、保管環境等因素的限制和影響,特別是數據資料更容易受到計算機病毒和黑客的攻擊。地質資料的兩庫建設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如果被破壞或丟失,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所以,作為館藏機構,首先要考慮的是如何確保數據成果的安全。目前的最佳辦法是以多種介質,多種形式進行多套備份,防患於未然。廣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採取的辦法是,磁碟陣列存儲一套(使用庫)、磁帶庫備份一套、光碟刻錄備份一套(異地保存)。另外,還必須由專人負責維護管理這些資料庫,同時做好每年新匯交數據資料的入庫更新備份工作。
(2)由於大多數省的館藏資料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各省之間相互交流的資料和一小部分價值不大、無需數字化的資料外,還因各種原因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無資料的空檔號,因此,給電子文檔編號提出了一個問題,是將所有的電子文檔重新排序編號呢?還是在原檔號的基礎上編號?兩種方法各有利弊。重新排序編號的方法,是將所有電子文檔資料脫離原來館藏資料的編號組織,重新另組成為一個整體,整個電子文檔庫變得檔號連續,資料也連續。缺點是電子文檔號與原館藏資料檔號不對應,兩個不同檔號是否是同一宗資料容易出現疑義,在目錄資料庫中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在原檔號基礎上編號的方法(譬如原紙質資料檔號為:8972,電子文檔號則編為:DZ008972),則是一種紙質資料檔號與電子文檔號一一對應的方法,可以清楚知道館藏中哪一檔資料已經數字化,哪一檔資料沒有數字化,也可以為今後用新入庫紙質和電子文檔填補原有空號和銷毀無用資料後空出來的檔號提供依據,在目錄資料庫中也能一目瞭然確定某檔資料有沒有電子文件。缺點是圖文資料庫中的電子文檔編號不是連續的。我們館根據本館空號多的情況,採用的是後一種編號方法。
(3)兩庫建成後,如何很好地將兩庫數字化成果向社會提供利用,是擺在每個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面前的任務。建立電子閱覽室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最好手段,而電子閱覽室如何成為用戶想用、愛用的瀏覽查閱工具,是系統開發者首要考慮的問題。在開發軟體時①要充分考慮到各種用戶的情況,盡可能地將使用方法簡單化,減少用戶在機上的操作步驟,譬如可預先建立頻繁查閱利用資料用戶或已辦理了涉密證用戶的信息庫,當用戶在機上提交申請填寫用戶信息時,只要在下拉菜單中點擊自己單位的名稱或自己單位的涉密證號就可以一次完成用戶信息填寫;用戶提交申請的相關證件掃描工作則由管理員統一完成,不需要用戶自己動手;用戶在提交完申請後,只需將管理員列印出的「查閱清單」中的賬號和密碼輸入電腦即可進入資料查閱。②要將屏幕頁面設計得美觀大方、有條理、清晰、易懂,字體設置要比一般網頁字體要大些。③要充分考慮屏幕頁面瀏覽的速度和最佳顯示,尤其是在瀏覽大幅面圖件時,最好將瀏覽軟體設置在「自動調整圖像大小」的默認狀態下(如使用ACDSee時,在工具條中點擊「工具」→「選項」→「查看窗口」→「自動調整圖像大小」下面兩個復選框打上「√」),這樣可以提高刷新速度,刷新速度應控制在2秒鍾之內,超過2秒就會給人一種慢的感覺。④要配置大小合適的顯示屏,過大或過小都會給瀏覽造成不佳的效果,過大會造成頁面刷新速度緩慢,過小會造成顯示內容不清。
(4)如何解決一檔資料中多種資料並存提供查閱利用問題。由於歷史原因,各個時期地質資料的組檔標准不統一,有的組檔分得很細,一種資料組一檔;有的組檔很粗,將多種資料組成一檔(如一檔資料里包含有:地質、礦產、特礦、水工環資料等等)。為了便於資料提供利用管理,適應用戶指定查閱一宗資料中的某部分內容的要求,我們在系統審批模塊中設置有篩選屏蔽功能,由此可根據用戶的涉密證、身份證、介紹信、任務書等證件,確定用戶查閱資料的資格、許可權、范圍,然後對其申請的資料進行篩選或刪除,篩選的過程主要是屏蔽或刪除掉申請人無權查閱或者不需要查閱利用的資料,系統對文字類資料可以篩選到章節,對圖件可以篩選到張。該功能對涉密資料管理同樣有用。
(5)關於大幅面.eps圖件瀏覽速度慢的問題。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中,明確允許匯交人以.eps格式匯交存檔電子文件,由於我們目前沒有找到更好的.eps文件瀏覽軟體,所以在系統中還是引用了GSview軟體。在使用中發現瀏覽小圖件時正常,但在瀏覽大圖件時速度特別慢,無法進行正常的查閱瀏覽。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採取了兩個辦法:①對已匯交入庫的.eps圖件集中在Photoshop中重新保存,將.eps格式轉換成.JPG格式,這種方法雖然要浪費一些時間,但與顯示速度比較起來還是值得的。②對新匯交來的資料,要求匯交人在匯交前將.eps格式轉換成.JPG格式,如果匯交人不同意轉換,則由本館負責接收資料的工作人員完成格式轉換,避免後續出現問題。圖1為用戶使用本系統流程圖。
圖1 地質資料電子閱覽室使用流程
4 系統的不足之處
根據本館現有條件,本系統開發偏重於實用性。通過短時間的使用,基本達到了需求設計,但還發現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復制利用模塊中僅實現了提供光碟刻錄功能,缺少了列印功能。另外在瀏覽掃描資料時,雖然解決了資料中插頁的問題,但效果不是最優的方法,不能一氣呵成完成瀏覽。
5 結束語
為社會提供地質資料數字化服務是大勢所趨,所以現在許多兄弟省館都在自行開發自己的地質資料數字化服務系統。雖然同樣是從事著地質資料的管理和服務工作,但畢竟各省情況不同,經費狀況也不一樣,所側重的工作范圍和內容也不一樣,所以開發出來的管理系統著重點也不一樣。各省開發的地質資料數字化服務系統雖不乏比較好的作品,但都是各有所長,優缺點各異。因此,建議由全國地質資料館牽頭,組織強有力的技術開發小組,開發一套簡潔的,從收、管、用到統計匯總一系列全國通用的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系統,這樣可以做到在統一標准下規范全國的地質資料管理工作。
⑻ 數字地質調查系統的主要成果
(1)創建了PRB(地質點POINT、路線地質觀察ROUTE與地質界線BOUNDARY是數字填圖理論中的核心要素,簡稱PRB)數字地質調查基本理論與方法,解決了國際上30多年以來在地質調查中難以實現計算機野外數據採集全程化和難以滿足不同學科地學者對野外數據採集的需求問題,建立了地質填圖全過程的數字模式。
(2)突破了多項集成技術,開發了適合多比例尺的數字地質調查軟體,涵蓋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礦體模擬、品位估計、資源量估算、礦山開采系統優化等內容,實現了地質填圖、固體礦產勘查的全過程數字化。
集成建立了數字地質調查硬體體系,包括掌上機、GPS+數字化羅盤、攜帶型計算機、數碼相機、攝像機、語音錄音筆等,為地質學家提供了具有智能化的野外數據採集器;基於集GPS+ECOMPASS、RS、GIS一體技術,創建了嵌入式GIS空間數據模型、索引、壓縮/解壓縮以及影像數據的快速可視化等功能的解決方案,實現了地質調查數據與遙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多源數據整合;基於構件、中間件、數據建模與資料庫、工作流等綜合技術,開發了野外掌上機地質數據採集系統和數字填圖桌面系統(地質路線和地質剖面),實現了不同平台間的無縫連接,解決了地質記錄更新(批註)一致性(保證實測部分三級的一致性),提供了綜合數據處理和數字填圖技術流程與傳統填圖流程一致性(認識—提高—認識—再提高)的關鍵技術與方法(工具),為不同階段地質填圖產品製作提供了平台;創建了PRB數據流「棧」與不同階段數據模型繼承和傳遞技術,建立了野外路線資料庫、野外總圖資料庫、實際材料圖資料庫、剖面資料庫及不同階段資料庫的互通,創建了地質圖空間資料庫模式,開發了空間資料庫輔助檢查工具。
(3)創新性地開發和集成了與野外數據採集系統一體化的世界上首個地質GPS數字羅盤,實現了地質產狀測量與定位的數字化與自動化。獲得外觀設計專利1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
(4)創建了數字地質填圖技術流程,編制了數字區域地質調查技術規范。
⑼ 什麼是數字地質啊它主要研究什麼呢望各位介紹一下。
數字地質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
一、培養目標
1、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學風嚴謹,具有實事求是、不斷追求新知、勇於創造的科學精神,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掌握本學科堅實寬廣的理論知識和系統深入的礦產數字地質科學的專門知識。具有能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組織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並在科學和專門技術上取得創造性的成果。
3、至少掌握一門外國語,能熟練閱讀外文資料,具有撰寫學術論文並具有國際學術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體魄。
二、研究方向
1、 定量地質分析定量分析地質特徵之間和地質特徵及其成因之間的內在聯系,探索地質演化規律。研究綜合利用地質、地球物理資料進行自動地質分析與解釋的方法及軟體開發。主要包括變質作用的P-T-t軌跡研究、岩石圈熱結構分析、盆地構造定量分析、構造應力場分析、沉積相和高解析度層序地層學自動分析等。
學術帶頭人:薛林福
2、地質建模、模擬與可視化研究盆地和造山帶的形成演化過程模型,模擬其構造、沉積、變質和岩漿作用過程。利用描述礦體空間產狀的參數及礦體的其他屬性參數,建立礦體的三維可視化模型,並通過該模型剖析控制礦體的地質因素、礦床成因等。
學術帶頭人:金巍、劉永江
3、資源環境信息與決策系統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開發資源環境信息與評價系統。
學術帶頭人:路來君
我對該專業就業不是很清楚,但鄙人根據自身經歷,建議不要輕易報考生僻專業,有時對以後就業很不利。
⑽ 野外數字地質剖面測制的基本方法
1:25萬玉林幅為修測圖幅,根據項目主管部門和設計書評審專家的意見,本圖幅應「充分挖掘利用以往資料,並輸入到採集器中,強化對地質調查專業成果的再開發,在綜合分析利用基礎上進行修測……」。因此,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主要以野外逐層綜合分析、批註或修測基礎上直接選用前人地質剖面為主。但測區內已完成的20.5個1:5萬圖幅中,前人工作的時間間隔較大(分別在20世紀70~90年代完成),加上這些圖幅分別由不同省份、不同地勘單位獨立完成,他們在認識上尚存在較大的分歧,因此,前人所測的一些填圖單位的部分地質剖面已跟不上當前地質理論的發展趨勢,也不太適合1:25萬填圖規范的精度要求,我們對於該類填圖單位的地質剖面則以實測為主。在剖面布置時,要求每個填圖單位至少有1~2條數字剖面控制,並且將剖面線布置在地質體出露完整、露頭連續、接觸關系清楚、化石豐富、岩性組合和厚度在區內具有代表性,並基本垂直地質體走向的部位。一般要求剖面露頭大於60%,當露頭不連續時,則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並注意層位拼接的准確性,防止重復和遺漏層位。
野外數字地質剖面測制可分為以下幾個工作步驟:①剖面工程文件創建;②野外剖面數據採集;③剖面數據導入桌面系統;④數據整理與編圖;⑤剖面數據入庫。
(一)剖面工程文件創建
打開RGSection數字剖面程序,點擊選擇剖面編輯與計算菜單欄,在下拉菜單中點擊選擇「本圖幅其他(新)剖面」,在「新建剖面名稱」欄目填入新建的剖面號並點擊「新建」和「打開」,即可新建一條數字剖面工程文件,這個剖面工程文件包含了12個已定義了數據格式的資料庫表單,實現數據的規范化錄入。這些資料庫表單包括剖面信息、導線、分層、采樣、照片、素描、地質點、化石、分層描述、產狀等。打開這個工程文件和剖面路線手圖作初始化操作,在剖面起始位置作好記錄,包括在剖面路線圖上進行起始點定位,並將該點坐標值填入剖面信息庫中。然後將其拷貝到掌上機上即可在野外使用。
(二)野外剖面數據採集
剖面起始點的初始化操作完成後就可進入具體的野外剖面數據採集階段。
1.導線及分層數據採集
在「剖面編輯與計算」菜單欄的下拉菜單中點擊「剖面編輯與計算」子菜單,就進入剖面編輯,在「導線測量庫」點擊一下,再點擊「ADD」,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填入導線數據(包括序號、導線號、導線方位、導線長度、坡度角等);在「分層資料庫」框內點擊一下,再點擊「DAD」,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填入分層數據(包括導線號、分層號、分層位置等)和分層描述內容(包括該層的岩性定名、岩石結構構造、成分含量、分層依據、上下層接觸關系等),點擊「OK」即可完成導線及分層數據採集。
2.產狀數據採集
點擊剖面編輯左下角的「產狀」菜單,就進入產狀的編輯對話框,在產狀資料庫框內任意點擊一下,再點擊「ADD」菜單,進入產狀數據錄入對話框錄入產狀數據。進行產狀數據的採集時,要注意產狀性質的記錄,如要標注是劈理、層理、片理、岩體接觸面還是斷層面、構造面理等,術語需規范統一,層理產狀將用於剖面圖的繪制。產狀數據的採集要有一定的密度和代表性,這樣才能反映出岩層的連續變化性質。
3.樣品數據採集
在采樣資料庫或化石資料庫框內任意點擊一下,再點擊「ADD」菜單,進入采樣數據及化石數據的錄入。每個采樣記錄信息都包括采樣位置信息與描述信息,故在記錄時要注意層號和采樣位置的對應關系。此外,還要特別注意對樣品類型的記錄,樣品類型記錄的是地質人員采樣的目的,這樣就可以直接利用樣品類型欄位進行搜索形成送樣單。要注意采樣的導線、分層及位置,如薄片樣將直接影響剖面圖的編繪。
4.地質點數據採集
在地質點框內任意點一下,再點擊「ADD」菜單,就進入地質點的編輯對話框,在對話框中填入地質點的有關內容(除增加剖面編號、導線號和分層號外,其他內容基本同數字地質路線的地質點)後,點擊「OK」即可。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輸完描述內容後,要點擊一下「保存文本」,否則其記錄內容將不能保存下來。
5.素描及照片數據的採集
點擊剖面編輯下邊的「素描」及「照片」菜單,分別進入照片及素描編輯對話框,將照片及素描的數據錄入對話框即可。在照片數據的採集時除了要准確記錄照片位置、所屬層號和一些說明外,特別要注意數碼號的對應,因為系統將通過數碼號與照片建立連接關系。
(三)剖面數據導入桌面系統
採集完當天的或單個剖面數據並經初步檢查無誤後,必須將掌上機上的數據轉入桌面剖面資料庫中,以便對數據進行編輯、厚度計算和作圖等。
數據導入過程方法是:將掌上機與PC機相連,在數字剖面系統中執行:剖面數據編輯→剖面數據導入,選擇野外剖面數據所在目錄即可。在這一過程中系統要完成兩個任務:①進行數據格式的轉換,包括素描圖與信手剖面的解壓還原等;②將數據拷入相應的工作目錄下。
此外,還需進行照片的導入,其方法為:點擊「剖面編輯與計算」菜單欄的下拉菜單中的「照片導入」子菜單,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點擊「目錄瀏覽」選擇,找到放置照片的文件夾即可開始拷貝,系統會自動將照片添加到剖面工程文件中。
(四)數據整理與編圖
數字剖面系統室內數據整理包括:對各個庫中記錄的校對和完整性檢查、分層的室內歸並、真厚度計算並編寫剖面小結等;圖形編輯包括剖面圖和柱狀圖編輯等。
1.數據校對和完整性檢查
檢查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數據之間有無沖突、各記錄項內容是否完整、術語是否統一規范、分層描述的編輯修改及批註等。
2.分層室內歸並
野外主要是根據岩性、岩性組合來進行地層的分層的,在室內分析整理或對比時可能會發現這些野外分層出現不協調的情況,需要在室內進行分層歸並或整理。在數字剖面系統中進行分層歸並的方法為:在分層庫中重新指定分層號即可。
3.真厚度計算
在地層剖面中還需對其真厚度進行計算,真厚度計算是根據分層的視厚度、岩層產狀和剖面線方向來計算各層的真正厚度值。剖面線方向系統將自動按照導線方位值自動計算,視厚度系統將自動按分層起始位置和分層號自動進行累積計算,兩者都不必用戶進行干預。最主要的是岩層產狀,我們在野外不可能為每一層都量一產狀值,在默認狀態下,系統在計算時將按就近原則選取產狀值進行計算,也可以根據用戶指定值進行計算。系統提供了四種計算真厚度的方式:①默認計算厚度;②室內自選產狀計算;③按產狀分段分層計算;④按室內分層計算。在這一過程中,系統將自動形成一剖面計算表,用戶可以對其列印輸出,這一計算表將是系統自動成圖的根據。因此,在作圖的時候要用對應的計算表。對計算表我們也有必要進行檢查,這一檢查主要是地層真厚度值有無出現0或負值,若出現這種情況說明分層或導線方位可能有錯,也可能是剖面上該層進行了回測。
4.剖面小結編寫
剖面小結是指對所測剖面的一些認識和存在問題的總結,小結的編寫要注意對所測剖面所取得的認識、進展及存在問題進行總結編寫,並把它放在剖面小結信息框內保存。
5.圖形編輯
剖面圖與柱狀圖是實測剖面的一種直觀表達形式,在數字剖面系統中程序可根據剖面計算表自動生成實測地層剖面圖框架、導線平面圖以及地層柱狀圖框架,但要完成符合實際要求的成果圖還要通過系統提供的一些互動式編輯工具進行岩性花紋添加、美觀整飾和修繕等操作才能完成。其基本步驟為:
①根據所要的圖件類型(如是實測的還是室內歸並的)進行真厚度計算,並檢查確保數據無誤;
②執行:圖形選擇→生成柱狀圖/生成剖面圖,確定圖件繪制比例尺和生成順序(即由頂到底還是由底到頂)後,即可完成剖面圖與柱狀圖框架的繪制:
③圖件編輯(岩性花紋添加、美觀整飾和修繕等)。
(五)剖面數據入庫
在確保剖面數據完整性和准確輸入了剖面的起點坐標的前提下,必須把剖面數據作為剖面路線投影到圖幅PRB庫中,然後轉入到實際材料圖庫中。剖面入庫的目的是對整個圖幅剖面進行統一管理以及作為實際材料圖地質界線勾繪的依據。
入庫步驟為:在剖面信息對話框里執行導入圖幅剖面庫→運行數字填圖桌面系統→選擇剖面所在的圖幅→打開圖幅PRB庫→選擇剖面數據投影圖幅PRB庫→選擇要投影的剖面目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