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井地質構造有什麼和什麼兩大類
❶ 安陽礦區典型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5.4.2.1 龍山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龍山井田位於安陽礦區南端,主體構造為北北東、北東向斷裂褶皺,井田被龍山向斜、謝家莊向斜、尖兵崗南向斜和馮家洞背斜4個緊閉褶皺構造控制,煤層受到強烈的擠壓和剪切變形,Ⅲ,Ⅳ,Ⅴ類構造煤普遍發育,厚度占煤層厚度一半以上,局部成層發育,是該礦區中最為復雜的地段(圖5.20)。
龍山井田范圍受龍山向斜、謝家莊向斜、尖兵崗南向斜和馮家洞背斜四個緊閉褶皺構造控制,突出主要發生在褶皺轉折端和翼部。如龍山向斜主要位於井田東部,控制了井田范圍一半以上,煤與瓦斯突出主要發生在該向斜的轉折端和向斜的西翼,向斜東翼受落差大於20m的正斷層F301、F304、F303切割,釋放了一部分瓦斯,使得煤與瓦斯突出沒有西翼嚴重,並且湧出量也低於西翼。井田內北北東向構造現代構造應力場表現為壓扭作用,落差10m左右以下的斷層部位易於發生煤與瓦斯突出。
表 5.3 安陽礦區瓦斯地質特徵圖
圖5.20 龍山井田地質構造綱要圖
煤層煤層傾角影響瓦斯賦存,龍山向斜東翼傾角大於西翼,瓦斯湧出量小於西翼。尖兵崗南向斜,由於褶皺緊閉,兩翼煤層成為高角度,有利於瓦斯釋放,瓦斯湧出量變低。
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瓦斯湧出量和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具有隨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體趨勢,構造、煤層傾角、煤層頂底板岩性等地質因素影響局部變化(圖5.21)。
5.4.2.2 大眾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井田內煤層走向在13勘探線以南大致為北北東向,13勘探線以北大致為近東西向。井田南部為一寬緩向斜,中部為一南翼較緩,北翼較陡的背斜,都伴有次一級的褶皺與斷裂,北部為一較陡向斜。本區構造以褶皺為主,軸向近東西,區內斷裂構造較發育,大多為高角度的正斷層,見圖5.22。
大眾煤礦開采中發現有大量的中小型褶皺和斷層,對煤層瓦斯含量有較大影響。煤層頂底板岩性均為緻密的泥岩、砂質泥岩、透氣性差,頂底板為屏障岩層,阻礙了瓦斯的運移和擴散,使得井田范圍內的瓦斯含量比較大。
圖5.21 瓦斯含量與煤層底板標高回歸趨勢線
圖5.22 大眾煤礦構造綱要圖
大眾井田范圍受銅冶向斜、銅冶背斜、和井田南部的一寬緩向斜3個緊閉褶皺構造和F101、F22等斷層控制。銅冶背斜控制了井田范圍一半左右,主要位於中部,由於褶皺寬緩,在褶皺轉折端和煤層傾角急劇變化的部位易發生煤與瓦斯突出。銅冶向斜較陡,褶皺緊閉,兩翼煤層成為高角度,有利於瓦斯釋放,瓦斯湧出量變低。井田內主體構造是北北東向、北東向展布的向、背斜褶皺及與東西等方向構造的復合;向斜及構造復合部位控制了高瓦斯賦存帶,北北東向的斷裂擠壓、剪切活動在深部將會控制煤與瓦斯突出危險區的分布。
5.4.2.3 紅嶺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井田構造以北北東向的斷裂構造為主,全為正斷層,褶曲不發育(圖5.23),全井田落差大於50m的斷層有8條,落差最大達到330m,主要分布於井田西部和標高-400m以淺,它們成組出現時則呈雁行展布,以及有其控制的次一級斷層,構成了交叉狀的瓦斯輸導通道,為瓦斯逸散創造了條件,井田淺部及大中型斷層發育區瓦斯含量、瓦斯湧出量及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相對較小,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瓦斯湧出量和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具有隨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體趨勢(圖5.24)。
圖5.23 紅嶺井田構造綱要圖
圖5.24 瓦斯含量與煤層底板標高回歸趨勢線
❷ 鶴壁二礦山西組二<sub>1</sub>煤層瓦斯地質圖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鶴壁二礦瓦斯地質簡介
一、礦井概況
鶴壁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二礦位於鶴壁礦區中北部,南距鶴壁市區約6km,東距107國道和京廣鐵路約22km,有鶴壁至新市區的主幹公路與107國道相連,通過礦區鐵路專用線與京廣鐵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井田平均走向長5.4km,平均傾斜寬1.0km,井田面積5.4098km2。1955年10月開始建井,1958年6月建成投產,設計生產能力60×104t/a,設計服務年限42年,2006年核定生產能力70×104t/a,採用立井、暗斜井、多水平上下山開拓,中央對角混合式通風,走向長壁採煤法。生產分三個水平,一水平標高±0m 以上,二水平標高±0~-180m,三水平標高-180~-320m。
二礦井田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二疊系,其中山西組的二1煤層,賦存穩定,為主要可採煤層。目前,該礦井為高瓦斯礦井。
二、井田地質構造及控制特徵
二礦位於鶴壁礦區中北部,地質構造比較復雜,其中以斷層為主,褶曲較少,其中F1、F104和F21-1斷層為西北部邊界,F3、F100斷層組成東南部邊界,區內斷層以NE、NNE向壓扭性正斷層為主,多呈平行斜列展布,整個井田受其控制。
三、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地質構造的性質和特徵不同,對煤層瓦斯保存條件的影響程度也不同,封閉型構造有利於瓦斯的保存,開放性構造有利於瓦斯釋放。規模較大斷裂帶能起到逸散瓦斯通道的作用,大中型斷層附近瓦斯含量一般比較低,如南翼二、三下山地區受F3、F22、F25等大中型斷層的影響,構造裂隙比較發育,給瓦斯逸散創造了良好條件,該區瓦斯含量明顯低於其它地區。扭性、壓扭性斷層有利於瓦斯保存:在北翼二水平113工作面回採時揭露FN Ⅲ1斷層時,工作面瓦斯湧出量突然增大,在-225m 岩巷鑽探F104分支斷層時,也曾發生大量瓦斯湧出。
瓦斯含量沿煤層傾向隨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井田西南的煤層露頭地區,上覆蓋層薄,埋藏淺,同時有大片老窯采空區的存在,瓦斯通過裂縫和采動塌陷移動泄出,瓦斯含量明顯低於其它地區,向東北發展,隨著埋藏深度增加,上覆蓋層增厚,逸散條件變差,瓦斯含量明顯增高。
四、礦井瓦斯含量分布
根據鶴壁二礦地勘瓦斯含量資料和生產測定的瓦斯含量數據,二1煤層瓦斯含量在瓦斯帶內具有隨埋深增加而增加的整體分布規律,二水平的瓦斯含量梯度為2.16m3/t·100m,三水平瓦斯含量梯度為4.35m3/t·100m(圖4-1),局部受構造、頂底板岩性的影響,具有變大或變小的現象。
圖4-1 三水平煤層瓦斯含量與埋深的關系圖
五、瓦斯湧出特徵
在現有的開采條件和開采強度下,瓦斯含量是瓦斯湧出大小的決定因素,鶴壁二礦瓦斯湧出量具有隨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體趨勢,見下表。瓦斯地質圖中絕對瓦斯湧出量等值線為回採工作面日產量1440t情況下繪制的。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六、煤與瓦斯區域突出危險性分布
因二礦資源已枯竭,所以未對二礦進行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預測。
❸ 礦井地質構造包括井田范圍有哪些
礦井地質構造包括井田范圍有:
中型構造 )中型構造:分布在井田范圍內,影響水平、采區劃分和巷道布置的次一級構造。勘探階段尚未查明,對生產影響極大,是研究的重點。
❹ 根據構造復雜程度,煤礦勘查類型劃分為哪四類
根據構造復雜程度,煤礦勘查分為以下四個類型:
1.簡單構造
區內含煤地層沿走向、傾向的產狀變化不大,斷層稀少,沒有或很少受 火成岩的影響。主要包括
(1)煤(岩)層傾角接近水平,很少有緩波狀起伏;
(2)呈現緩傾斜至傾斜的簡單單斜、向斜或背斜構造;
(3)只有為數不多和方向單一的寬緩褶皺。
2.中等構造
區內含煤地層沿走向和傾向的產狀有一定變化,斷層較發育,有時局部 受火成岩的一定影響。主要包括:
(1)煤(岩)層傾角平緩,沿走向和傾向均發育寬緩褶皺,或伴有一定 數量的斷層;
(2)發育有簡單的單斜、向斜或背斜,伴有較多斷層,或局部有小規模 的褶曲或地層倒轉;
(3)發育急傾斜或倒轉的單斜、向斜或背斜構造,或為形態簡單的褶皺, 伴有稀少斷層。
3. 復雜構造
區內含煤地層沿走向、傾向的產狀變化很大,斷層發育,有時受火成岩 的嚴重影響。主要包括:
(1)受幾組斷層嚴重破壞的斷塊構造;
(2)在單斜、向斜或背斜的基礎上,次一級褶曲和斷層均很發育;
(3)為緊密褶皺,伴有一定數量的斷層。
4.極復雜構造
區內含煤地層的產狀變化極大,斷層極發育,有時受火成岩的嚴重破 壞。主要包括:
(1)緊密褶皺,斷層密集;
(2)為形態復雜特殊的褶皺,斷層發育;
(3)斷層發育,受火成岩的嚴重破壞。
❺ 石壕礦井山西組二<sub>1</sub>煤層瓦斯地質圖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石壕礦井瓦斯地質簡介
一、礦井概況
義馬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石壕礦井位於河南省陝縣觀音堂鎮境內。井田南北走向長4.54km,東西傾斜寬2.5km,面積約11.35km2。
1971年開始建礦,1984年底投產。礦井採用立井單水平分區上、下山開拓方式。開采方法為炮采放頂煤一次采全高,走向長壁後退式採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礦井的通風方法為抽出式,通風方式為分區式通風,即主、副兩個立井進風,一、二區和三區分別用兩個風井回風。其中一風井負責一、二兩個采區的回風,二風井單獨負責三采區回風。礦井掘進工作面均採用局部風機壓入式通風,回採工作面採用「U」形全負壓通風。
本區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中統太原組、二疊系下統山西組、下石盒子組和上統上石盒子組,含煤地層總厚512.20m,分七個煤組,煤層總厚10.94m,其中山西組下部的二1煤層為普遍可採煤層。目前主要開採石炭—二疊系山西組二1煤層,厚度在0~34.8m 之間,平均厚度3.86m,煤種為主焦煤。煤層傾角一般12。左右,煤層松軟易冒落,煤層厚度變化大,呈串珠狀和雞窩狀賦存,薄煤層、無煤帶呈不規則分布。
目前,礦井為低瓦斯礦井,2000~2006年礦井瓦斯湧出量統計見下表。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二、井田地質構造及控制特徵
石壕井田位於陝澠煤田西部,處於EW 向構造與NE向構造的交匯處,兩種構造體系相互影響,相互改造,使礦井地質構造變的較為復雜,區內地層為一寬緩的單斜,西北部地層平緩,走向N 40°~70°E,傾向SE,傾角10°~20°;而西南部地層起伏急劇變陡,走向N 30°~70°W,傾向NE,傾角20°~40°,以至增大直立及倒轉。
區內構造形態以斷層為主,褶曲次之,斷層主要發育在澠池向斜的北翼,斷層的延伸方向多與向斜軸方向垂直。斷層發育近SN、NWW和N NW向三組,以近SN向為主。本區發育落差10~30m的斷層10條,30~50m的斷層1條,大於50m 斷層5條,斷層密度為1.6條/km2。落差小於10m的斷層98條。總體來看,本區地質構造復雜,礦井構造復雜程度為中等。小斷層以N NW向和近SN 向為主,主要分布於F45斷層以西,主井和副井以北,多為高角度正斷層,一般傾角60°~70°,呈密集型出現,在剖面上形成較陡的階梯狀,一般落差小,延伸距離短。
三、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井田總體為一向斜構造,張扭性斷裂較為發育,且煤層埋深較淺,上覆有效地層厚度較薄,為煤層瓦斯逸散提供了條件,決定了本區煤層瓦斯易於逸散,瓦斯含量較低。二1煤層頂板岩性多為細—中粒砂岩,其中孔(裂)隙較為發育,利於煤層瓦斯逸散,也是本區二1煤層中瓦斯含量較低的原因之一。礦井涌水量較大,在地下水的活動過程中,由於水的循環,造成煤層瓦斯溶於水而被攜帶逸失,加之水分子占據煤的微孔隙空間,不僅排擠游離瓦斯,而且還降低了煤微孔隙表面的吸附能力,從而也使煤層瓦斯含量降低。
礦井向斜軸部有利於瓦斯保存,背斜軸部有利於瓦斯放散。一、二采區處於背斜頂部,除二區上部12051工作面之外,基本沒有大的斷層構造帶,圍岩受到應力的拉伸作用,煤體受到破壞,煤體裂隙增大,在加上圍岩封閉條件差,有利於瓦斯沿背斜頂部的裂隙逸散,開采過程中瓦斯湧出量明顯小於三采區;在12051工作面附近,盡管也處於背斜頂部,但由於該處斷層發育,該區先後受到南北F44、F317以及F41等正斷層影響,在斷層和褶曲構造疊加影響下,煤體破壞嚴重,透氣性差,在加上該處煤厚高達35m,地處雞窩頂部,有利於瓦斯富集。三采區處於向斜軸部,周圍岩層由於受到強力擠壓,圍岩透氣性變的更低,有利於瓦斯封存。另外,在該區域中,由於受到F10和F45兩個大斷層的影響,以及次一級斷層發育,造成煤體破壞嚴重,煤層透氣性大大降低,同時由於小斷層斷距小,延伸短,不容易與地表連通,形成了良好的瓦斯儲存環境。
煤層厚度對瓦斯賦存具有重要影響,該煤層賦存不穩定,煤層厚度變化大,煤層厚度超過8m 時,瓦斯含量將大大提高,如二采區的12051工作面和12081工作面,分別處於兩個「雞窩」頂部,煤層厚度均超過8m,在開采過程中,瓦斯經常處於臨界值。
四、瓦斯含量分布
根據以往勘查鑽孔采樣測試結果:在205.99~635.16m 取樣深度范圍內,二1煤層瓦斯成分變化為:C H4成分佔0~93.78%,CO2成分佔2.24%~46.06%,N2成分佔5.67%~97.76%。一般C H4成分隨煤層埋深增加而增高,CO2和N2成分則相反,即其所佔比例隨煤層埋深增加而減少。
在上述取樣范圍內,二1煤層甲烷含量變化為0~1.884m3/t,大致有隨煤層埋深增加而增大的趨勢。CO2含量為0.051~2.068m3/t,氮氣含量為0~7.105m3/t。
礦井范圍內煤層瓦斯含量普遍較低,一般小於3m3/t,除二采區和三區的深部之外均屬於瓦斯風化帶范圍。
五、瓦斯湧出特徵
根據歷年礦井瓦斯及CO2湧出鑒定結果分析:礦井瓦斯湧出量普遍較低,礦井瓦斯湧出量隨煤層埋深增加而增高,基本上是煤層深度每增加170m,瓦斯湧出增大0.1m3/t,但是在煤厚在10m 以上時,瓦斯湧出將大大增加,特別是在掘進過程中,局部瓦斯積聚現象頻繁出現。如:11012工作面煤層底板標高為+400m,瓦斯的湧出量為0.08m3/min;而同一采區的11021工作面煤層底板標高為+320m,瓦斯的湧出量為0.1m3/min;二、三采區煤層厚度變化較大,並且斷層構造發育,小斷層較多,尤其在12081、13231 工作面掘進期間,瓦斯湧出極為不均衡,局部地點瓦斯濃度可達到3%左右。但是該兩采區涌水量較大,由於地下水的循環,造成煤層瓦斯溶於水而被攜帶失散,加之水分子占據煤的微孔隙空間,不僅排擠游離瓦斯,而且還降低了煤微孔隙表面的吸附能力,回採工作面一旦形成,在回採期間瓦斯湧出基本穩定。
❻ 礦井地質構造劃分依據有哪些
在地底下開採的礦山。有時把礦山地下開拓中的斜井、豎井、平硐等也稱為礦井。礦井開拓對金屬礦山或採煤礦井的生產建設的全局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它不僅關系礦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資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將長期決定礦井的生產條件、技術經濟指標。礦井開拓即從地面向地下開掘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區。礦井開拓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正確劃分井田,選擇合理的開拓方式,確定礦井的生產能力,按標高劃分開采水平,選擇適當的通風方式,進行采區部署以及決定采區開採的順序等。礦井開拓通常以井筒的形式分為平硐開拓、斜井開拓和立井開拓。採用合理的采礦方法是搞好礦井生產的關鍵。 煤層在形成時,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圍內是連續完整的。但是,在後來的長期的地質歷史中,地殼發生了各種運動,是煤層的空間形態發生了變化,形成了單斜構造、褶皺構造和斷裂構造等地質構造。我們採煤就要注意煤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 礦井的開拓可以分成立井開拓,斜井開拓,平硐開拓和綜合開拓,主井和運輸巷等都需要永久的支護,可以採用砌碹支護,架拱支護,架蓬支護,錨桿支護,錨噴支護,錨網噴支護,錨索支護,金屬拱形支架支護,料石支護,鋼筋混凝土支護,當然還有各類支護之間的聯合支護。採掘工作面就需要臨時支護了,主要有打點柱,液壓支柱支護,木支柱支護等方式。採煤一般都採用後退式採煤,邊采邊加強支護。采空區一般使用填充或者等它自己垮。
用判別分析方法對礦井地質構造類型進行預測的原理、方法和步驟。以已采區兩個不同構造復雜程度的區域為背景,充分利用鑽孔資料提供的信息,以不同抗壓強度的岩層厚度、岩性組合等為依據,將主採煤層上下70m范圍內的岩層以10m為間隔劃分層段,確定地質變數,建立判別函數,定量地給出了小斷層存在的部位及其可靠程度,並得到了生產實踐的驗證。該方法突破了現有的僅用岩層底板標高研究斷層的局限姓,得出了礦井構造復雜程度與岩性、岩層組合關系有關的結論,為預測礦井地質小構造開辟了新的途徑。
❼ 大眾礦井山西組二<sub>1</sub>煤層瓦斯地質圖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大眾礦井瓦斯地質簡介
一、礦井概況
安陽大眾煤礦位於安陽市北西處,南距水冶鎮約7km,安(陽)—林(州)鐵路於井田南部通過,該礦設有鐵路專線與安(陽)—林(州)鐵路接軌,安陽至積善公路在井田西部外圍通過,井田內鄉間公路縱橫成網,交通便利。該井田走向長7.8km,傾斜寬2.5km,井田面積19.5km2。1974年開工建設,設計能力為30×104t/a,為立井多水平開拓。
大眾煤礦含煤地層為石炭繫上統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山西組及下石盒子組,上統上石盒子組,含煤地層總厚758.00m,總劃分9個煤組段,其中山西組的二1煤層,賦存穩定,平均煤厚4.29m,為區內主要可採煤層。現主要生產地區-250m水平北翼,開采山西組的二1煤層,煤厚0.8m~7.86m,平均3.6m,煤層傾角5°~20°,煤質屬貧煤。
大眾井田瓦斯含量高,瓦斯湧出量大,歷年瓦斯等級鑒定為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見下表,共發生中小型突出7次,始突深度為304m。
河南省煤礦瓦斯地質圖圖集
二、井田地質構造及控制特徵
井田內煤層走向在13號勘探線以南大致為NNE向,13號勘探線以北大致為近EW 向。井田南部為一寬緩向斜,中部為一南翼較緩,北翼較陡的背斜,都伴有次一級的褶皺與斷裂,北部為一較陡向斜。井田內構造以褶皺為主,斷裂構造較發育,整個井田范圍受銅冶向斜、銅冶背斜和井田南部的一寬緩向斜三個緊閉褶皺構造和F101、F22等斷層控制。
三、礦井瓦斯地質規律
大眾井田范圍受銅冶向斜、銅冶背斜和井田南部的一寬緩向斜三個緊閉褶皺構造和F101、F22等斷層控制。銅冶背斜占據井田范圍較大,控制了井田范圍一半左右,主要位於中部,由於褶皺緊閉,有利於瓦斯保存,在褶皺轉折端和煤層傾角急劇變化的部位易發生煤與瓦斯突出。銅冶向斜較陡,褶皺緊閉,兩翼煤層成為高角度,有利於瓦斯釋放,瓦斯湧出量變低。井田內北北東向構造現代構造應力場表現為壓扭作用,落差10m 左右以下的斷層部位和小型褶皺部位易於發生煤與瓦斯突出。隨著開采深度的增加,瓦斯含量、瓦斯湧出量和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具有隨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體趨勢。
四、礦井瓦斯含量分布
井田煤層瓦斯含量大,深度在391.48~576.78m 范圍內,瓦斯含量變化為11.61~34.77m3/t,daf。大眾煤礦二1煤層瓦斯含量在瓦斯帶內具有隨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體分布特徵。
五、瓦斯湧出特徵
在現有的開采條件和開采強度下,瓦斯含量是瓦斯湧出大小的決定因素,通過統計分析,大眾煤礦回採工作面瓦斯湧出量具有隨埋深增加而增大的整體趨勢,回採工作面絕對瓦斯湧出量Q 隨埋深H的增加而變化,見式5-1,局部受構造、頂底板岩性的影響,具有變大或變小的現象;煤層底板標高H=-265m時,絕對瓦斯湧出量為5m3/min,煤層底板標高H=-398m 時的絕對瓦斯湧出量為10m3/min,煤層底板標高H=-530m 時,絕對瓦斯湧出量為15m3/min。
回歸方程:Q=-0.0378H-5.0693(5-1)
R2=0.9026
式中:Q——工作面絕對瓦斯湧出量,m3/min;
H——煤層底板標高,m;
R——相關系數。
六、煤與瓦斯區域突出危險性分布
大眾煤礦為煤與瓦斯突出礦井,在礦井生產過程中,發生多次煤與瓦斯突出,對各采區測定、並計算了區域突出危險性預測參數和工作面突出危險性預測參數。測得12采區突出危險性指標為:D=1.7,K=166,掘進工作面q最高達到12,Δh2最高達到380Pa,回採工作面q值最高達到9;14采區指標為:D=-0.34,K=67,掘進工作面q最高達到8,Δh2最高達到260Pa,回採工作面q值最高達到8;16采區指標為D=3.5,K=227,掘進工作面q最高達到15,Δh2最高達到450Pa,回採工作面q值最高達到15。比較而言,16采區突出危險指標最高,12采區突出危險指標次之,14采區為突出威脅區域,但經工作面預測該區域局部為突出危險區。
綜合考慮瓦斯突出預測參數、已發生的煤與瓦斯突出情況,依據瓦斯地質統計法、綜合指標法,標高-200m以淺為無突出危險區,標高-200m以深為突出危險區。
❽ 礦井地質簡述
一、含煤地層
焦作煤田為石炭系—二疊系含煤地層,含可採煤層三層(圖4-2)。
石炭系本溪組厚5.46~16.67m,一般厚10m左右,由泥岩、粘土岩和砂岩組成,底部含山西式鐵礦,以假整合與奧灰接觸。
太原組厚67.1~80.93m,一般厚75m,由粉砂岩、砂岩、灰岩和煤層組成。含灰岩6~10層,以L8、L2厚度大,分布穩定。含可採煤層二層(一2和一5煤)。
太原組地層岩性在走向方向上相變比較明顯,以一二采區為中心,石灰岩層數增多,三、四、五、六、七層灰岩均較發育,厚度大,向西側灰岩層數減小,厚度相對變薄。在南北傾斜方向上,北部因九里山斷層的影響,煤系地層遭受剝蝕,奧灰大面積出露。在煤層露頭以外,奧陶系和石炭系被第四系沖積層覆蓋。這是演馬庄—九里山井田與焦作礦區其他礦井在沉積上的最大不同之點,這也是造成水文地質條件復雜不同於其他礦井的一個顯著特點。
二疊系山西組厚75m左右,由粉砂岩、砂岩、泥岩和煤層組成。二1煤層斌存於其底部,厚5~6m,分布穩定,為主要可採煤層。
二1煤頂板岩性由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組成。局部地區偽頂〔炭質泥岩〕厚3m以上,主要分布在礦井西冀。直接頂大面積范圍內為粉砂岩,砂岩頂板僅分布在一三采區西翼。老頂為厚層狀砂岩,厚度變化較大,西部厚東部薄。距二1煤5~20m,西部小東部大。二1煤底板為炭質泥岩、粉砂岩,松軟易破碎。
圖4-2 可採煤層柱狀圖
二、地質構造
該井田總體為一單斜構造,煤(岩)層走向30°,傾向南東,傾角10°~18°(圖4-3)。
褶皺構造在井田內雖然表現比較微弱,但發育普遍。按其軸向分為兩組(類):一組是沿煤層走向方向上的波狀起伏,其軸向300°~330°,即北西向褶皺構造。較明顯的,西部以一二采區為背斜,東部一一采區為向斜,次一級的微型背向斜間替出現,特別是一二采區東翼背斜構造明顯,幅度(k>h/L)較大(k>0.2);另一組是在大斷層兩盤因牽引作用形成的背向斜,表現比較明顯的是馬坊泉斷層上盤的向斜構造和方庄斷層下盤的背斜構造。
斷裂構造比較發育,井田內以小型斷裂構造為主。
九里山斷層,走向40°~70°,傾向北西,傾角70°左右,落差350~550m。南盤強烈上升,使奧灰大面積出露形成殘丘,煤系地層遭受剝蝕,形成山前洪積-沖積扇。
方庄—北碑村斷層為礦井東部邊界。為一組走向平行、傾向相反的斷層構成地塹構造。走向330°,方庄斷層傾向北東,落差150m左右。北碑村斷層,傾向南東,落差50~150m。該組斷層構成井田東部隔水邊界。
西倉上斷層,為井田南部邊界。走向55°,傾向北西,落差50~100m,因勘探程度低,對其控制不嚴。
馬坊泉斷層位於井田中部,為一水平與二水平分界。走向45°~70°,傾向北西,落差50~160m,在礦井西翼分岔2~3條斷層組成。在井田西部,沿斷層上盤(南盤),L8與對盤L2奧灰對接,形成高水位。
F1斷層,位於一二采區西大巷,由3~5條小斷層組成,走向60°,傾向南東,落差17m。
圖4-3 九里山礦地質構造示意圖
除上述幾條較大斷層外,生產中揭露的斷裂構造落差均在5m以下。按其走向可分為近東西、北東向和北西向三組。
近東西向斷層井下揭露的最大落差為3.5m,多數在1m左右。一一采區最發育,條數多、落差大,一二和一三采區各2~3條。
北東向斷層井下揭露的最大落差為2m,多數在1m以下,在一二和一一采區上部極為發育。
北西向斷裂構造,未發現落差大於1m的斷層,以裂隙為主。
礦井自投產以來,採掘面積已達5.2km2,揭露落差大於5m的斷層1條,落差大於1m的斷層15條。這說明九里山礦地質構造是比較簡單的。
三、煤炭儲量
截止1992年表內保有工業儲量13455萬噸,可采儲量7042.3萬噸,其中一水平保有工業儲量7129.3萬噸,可采儲量3405.9萬噸(表4-2)。
表4-2 礦井儲量一覽表
❾ 礦井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哪些
斷層 層理 褶皺 等
❿ 煤礦安全規程對井下過斷層等地質構造有何規定
一般都是單側留足20米。\r\n但是這是經驗數字,不靠譜的,你必須根據斷層性質,有無導水性、圍岩強度,以及周邊有無其他隱患。\r\n這個是要進行設計並簽審的。\r\n煤礦防治水規定上面的計算公式也只能參考,可以使用,但是不是唯一依據。\r\n \r\n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應當根據相鄰礦井的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煤層賦存條件、圍岩性質、開采方法以及岩層移動規律等因素,在礦井設計中確定。\r\n斷層煤柱留設一樣,都需要依照具體情況分別計算,設計後確定。\r\n \r\n如果無依據,沒有進行設計,沒有進行審批,胡亂定一個數字,一旦造成事故,追查下來,是要負法律責任的。\r\n\r\n煤礦安全規程\r\n第二百五十六條為:\\「當礦井井口附近或者開采塌陷波及區域的地表有水體時,必須採取安全防範措施,並遵守下列規定: \r\n\\「(一)嚴禁開采和破壞煤層露頭的防隔水煤(岩)柱。 \\「(二)在地表容易積水的地點,修築泄水溝渠,或者建排洪站專門排水,杜絕積水滲入井下。 \\「(三)當礦井受到河流、山洪威脅時,修築堤壩和泄洪渠,有效防止洪水侵入。 \\「(四)對於排到地面的礦井水,妥善疏導,避免滲入井下。 \\「(五)對於漏水的溝渠(包括農田水利的灌溉溝渠)和河床,及時堵漏或者改道。地面裂縫和塌陷地點及時填塞。進行填塞工作時,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防止人員陷入塌陷坑內。 \\「(六)當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威脅煤礦安全時,及時撤出受威脅區域的人員,並採取防止滑坡、泥石流的措施。」 \r\n第二百五十九條為:\\「相鄰礦井的分界處,應當留防隔水煤(岩)柱。礦井以斷層分界的,應當在斷層兩側留有防隔水煤(岩)柱。 \\「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應當根據相鄰礦井的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煤層賦存條件、圍岩性質、開采方法以及岩層移動規律等因素,在礦井設計中確定。 \\「礦井防隔水煤(岩)柱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動,並通報相鄰礦井。嚴禁在各類防隔水煤(岩)柱中進行採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