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你了解哪些地質科學家的事跡

你了解哪些地質科學家的事跡

發布時間: 2021-01-18 19:42:04

Ⅰ 《一塊特別的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地質學家李四光的故事。李四光的發明說明了什麼問題

李四光發明了地質力學理論。

李四光,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版人,蒙古權族,地質學家、教育家、音樂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

Ⅱ 地質科學家的小故事讀後感1000字

不久前,我買了一本《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讓我著迷,讀完後,我內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容
這本書講了許多科學家的故事,如:哥倫布;哥白尼;李時珍;牛頓;哈雷……這些故事告訴你,科學家是多麼勤奮,手不釋卷;科學家是多麼勇敢,知難而進;科學家是多麼好學;孜孜不倦;科學家是多麼謙遜,永不滿足;科學家是多麼堅定,捍衛真理;科學家是多麼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惜時如金……他們是優秀的人,他們的一切全部是靠自己打拚出來的。
讀完這本書,正如愛迪生所說的一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啊,人不可能一生下來就是一個神童,必須通過後天的努力,靠著那顆不斷進取的心和永不言敗的精神才能成功。科學家是勤奮的;好學的;堅定的;勇敢的;惜時如金的…….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懂得了許多道理,我將在書中健康快樂成長。

Ⅲ 一位全國著名科學家的故事

詹天佑(1861~1919)近代鐵路工程師
詹天佑,字眷誠,原籍安徽婺源。11歲考取容閎所招出洋留學生習技藝,次年赴美,為中國首批留美官費生。清德宗光緒四年(1878)入耶魯大學工學院土木建築科,三年後畢業。歸國後,奉派赴福州水師學堂習駕駛,第二年以優異成績調派赴揚武兵艦服務。光緒十年(1884)應兩廣總督張之洞之聘任廣東博學館教席,兩年後完成測繪廣東沿海險要圖。從十四年(1888)起獻身鐵路工程,任工程師,先後主持塘沽天津段、灤河鐵橋、津蘆段、萍鄉至醴陵、潮汕鐵路、京張鐵路等建築工程。民國8年(1919)奉命至海參崴、哈爾濱參加協約國西伯利亞鐵路監管會。因北方嚴寒,加以公務繁忙,操勞過度而患病,不久逝世於漢口

李四光(l889~1971)地質學家
原名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地質學家。蒙古族。湖北黃岡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別獲英國伯明翰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1949年以前,長期擔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國外之時,他已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歸國後,他長期擔任著政府地質部部長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地質學會創始人之一。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用力學觀點研究地殼運動及其與礦產分布的規律,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並為大慶、勝利等油田的發現所證實。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晚年發表的「天文、地質、古生物資料」對我國學科大交叉的倡導產生深刻影響。對中國地質教育、地質科學和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Ⅳ 《一塊特別的石頭》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地質學家李四光的故事。這個故事表現了他什麼的

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於思考,善於動腦,不懈追求的可貴品質。

Ⅳ 李四光地質學家的感人故事不到五十字

李四光名字由來

李四光出身於窮苦家庭。原名李仲揆。
1902年,湖北開始大量興建新式的中小學堂,除了教學生傳統的經書,還傳授科學技術知識。這一消息很快傳到了黃岡,仲揆躍躍欲試,來到武昌,在湖北省學務處填寫報名表。可能是太緊張了,他誤將年齡「十四」填在了姓名欄里。發現寫錯後,他因為家裡窮,捨不得花錢再買一張表格,正在犯難,抬頭看見前面大廳正中掛的橫匾上有「光被四表」這四個字。仲揆眼前一亮,將姓名欄里「十」添了幾筆寫成「李」,而在「四」後邊加了個「光」字,改過之後,他滿意地說:「四光,四面光明,前途是有希望的。」從此他改名為李四光。

李四光和小偷
李四光上的是私塾,同學們都在校住宿。有一天夜裡,天氣特別的寒冷,大家把所有的衣服都壓在被子上面。半夜裡,一個小偷溜進學生宿舍,把一個同學蓋在被子上的衣服給傷走了。那小偷正在溜出去時,碰倒了桌子,響聲驚醒了一位同學,他見陌生人進來,便大聲喊道:"有小偷,大家快起來抓小偷!"
同學們全都驚醒了,沖出院子去捉賊。不一會兒,小偷就被同學們抓了回來。只見那小偷一身襤褸,臉色臘黃。同學們你一拳、我一腳地把小偷打得鼻青臉腫。
"大家不要再打他了:"站在一旁一直沒有動手的李四光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向同學們喊道。
同學們住了手,一齊望著他們最尊敬的老大哥。
李四光走上前對那位小偷說:"你以後再不能偷東西了。做了壞事,別人就要打你。你以後做個好人吧!"
小偷點了一下頭,眼淚撲簌簌掉了下來。有的同學圍上來埋怨李四光:"他偷了別人的衣服,也想偷你的,你為什麼要幫助他?"
李四光說道:"你們看他穿得那麼單薄,又被打了一頓,實在可憐,放了他吧。我想他今後會改的。"
小偷被放走了,臨走時,他向李四光深深地鞠了一躬。

李四光的事跡

李四光除了是地質學家之外,還是一位音樂迷,譜寫了中國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難》。

20世紀30年代,李四光主持興建的武漢大學珞珈山新校區,歷經一載有餘,終於完成。

1932年5月26日,武漢大學隆重地舉行了新校舍落成典禮。李四光作為教育部的代表表示祝賀,並為武大師生進行了學術講座,當他演講完畢,畢業紀念刊的編輯們希望他為紀念刊題詞,他拿起筆墨寫下了兩行大字:「用創造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從此以後,他的「創造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一直在激勵武大師生不斷地博學慎思而篤行。
李四光留下的莊重典雅、造型瑰麗的校舍建築群,不僅讓武漢大學贏得了「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美譽,其展現出來的精神風貌亦鼓舞、引導著一代又一代的武大人不斷開拓進取

Ⅵ 你知道哪些地質學家的名字

李四光先生(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今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的一個貧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大學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劉東生
劉東生,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

地質學家劉東生
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南開大學學籍)地質地理氣象系,後來又旁聽生物系的課程。1944年先後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和地質部工程師,從事礦產勘探和工程地質工作。1949年南京大學生物系肄業(原中央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1958年,他從黃土地層研究中根據黃土與古土壤的多旋迴特點,發現第四紀氣候冷暖交替遠不止四次,發展了傳統的四次冰期學說,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大轉折,奠基了環境變化的「多旋迴學說」。
李捷
(1894~1977),中國地質學家。號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於河北成安縣,1977年1月30日卒於寧夏銀川。1916年畢業於農商部地質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湖北省礦

產調查隊隊長,河北建設廳廳長,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總工程師,水利部勘測設計管理局地質總工程師,水電建設總局副總工程師等職。早年李捷在華北、鄂北、豫南、陝南從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發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層》等文。30年代他先後在湖南、廣西、貴州、湖北和江西等省進行地質礦產調查。為中國早期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在《鄂西第四紀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劃分了鄂西山區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後,他主要從事水利電力建設中的工程地質工作,為國內眾多水庫、水壩、水電站的建設作出了貢獻。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隸易、唐、蔚等縣地質礦產》(1919)、《秦嶺中段南部地質》(合著,1930)、《廣西羅城黃金寺附近地質》(合著,1936)和《河南陝縣三門峽第四紀冰川遺跡》(1959)等。

Ⅶ 搜索地質學家李四光爺爺的感人事跡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黃岡縣農村的一個貧寒家庭。他勤奮好學,13歲時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省城武昌高等學校,但當時他並未想到要學地質。離開家鄉坐船到武昌去上學時,他看見帝國主義軍艦在長江里橫沖直撞,激起的大浪掀翻了中國的小木船,非常氣憤,發誓一定要學造船,造出大兵艦,把洋人趕出長江,趕出中國!後來,他果然以優異的學習成績被保送去日本,學造船工業。可是,造船需要鋼鐵,鋼鐵又要礦石作原料,於是,李四光又遠渡重洋,去英國考上了伯明翰大學預科學采礦。學了兩年,他又考慮到造船、造機器需要鐵礦、燃料,可鐵礦、燃料全都埋在地下。中國地大物博,礦藏一定很豐富。因此,第一重要的是要找到鐵礦、煤礦、石油,而要掌握打開地下寶庫的鑰匙,就得學地質學,於是他進了地質系學習地質,同時還兼學物理系的課程。這期間,他獲得了學士、碩士的學位。
20年代,李四光在北京大學地質系擔任教授。獲得了伯明翰大學的科學博士學位。解放後,李四光對我國的能源、地震、礦產資源等方面都提出了重要的指導性意見,推動了我國地質工作的開展。他還非常精通於古生物學、第四紀冰川地質和地質力學。李四光另一個重大貢獻就是打破了「中國貧油論」的錯誤論斷,為中國人民找到了大油田。
長期以來,中外地質學家總是一致認為「中國貧油」,這是因為在當時世界上已經發現的大油田的地層在幾億年前大多是海洋形成的,因此認為只有海相地層才有生油的條件。而中國的地層在幾億年前大多是陸地,所以斷定中國是個貧油的國家。李四光不同意這個觀點,經過長期的研究和考察,認為不論是海相地層還是陸相地層,只要具備了生油的條件和儲油的地質構造,就能找到大油田。在他的考察和研究下,陸續發現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李四光為我國的地質學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創建同盟會,16歲的李四光加入了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孫中山勉勵他說道:「努力向學,蔚為國用。」1919年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獲碩士學位。1920年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建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部部長、中科院地學部委員、中國科協主席,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李四光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主張用力學研究地殼現象、探索地殼運動與礦產分布的規律,把各種構造形跡看作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從而創立了「構造體系」的基本理論。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1956年,他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用此理論分析中國東部地質構造特點,認為新華夏構造體系的三個沉降帶具有大面積儲油層。在地震地質工作方面,主張在研究地質構造活動性的基礎上觀測地應力的變化,為實現地震預報指明了方向。著有《中國地質學》、《地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天文、地質、古生物》等。
李四光的研究涉獵廣泛,在古生物學、冰川學研究上取得很大的成績。他對第四紀冰川遺跡的研究推翻了過去的「中國無第四紀冰川」的斷言。

Ⅷ 李四光的事跡有哪些

你好,李四光是我們現代地質力學的奠基者,他的一生做出了很多有意義的事,把自己的青春和所有的才華都奉獻給了國家,他是一名優秀以及偉大的科學家,我們會永遠記著他的名字,為他光榮的事跡點贊之外,我們更應該學習他身上的科學態度,對工作嚴謹的作風,還有他那無私奉獻的精神。

受到他的教育影響很多才子後來也都有不錯的成績,為後來開展地質研究工作不斷地輸送人才,所以李四光為教育事業也做出了很多奉獻。

Ⅸ 你還知道哪些愛國科學家的故事

1、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近代科學先驅、著名工程師詹天佑,在國內一無資本、二無技術、三無人才的艱難局面面前,滿懷愛國熱情,受命修建京張鐵路。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張家口之間的山山嶺嶺,只用了500萬元、4年時間就修成了外國人計劃需資900萬元、需時7年才能修完的京張鐵路。

前來參觀的外國專家無不震驚和贊嘆。當時,美國有所大學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決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學位,並請他參加儀式。可是,詹天佑正擔負著另一條鐵路的設計任務,因而毅然謝絕了邀請。他這種為國家不為個人功名的精神,贏得了國內外的稱贊。

2、華羅庚回國

1950年,數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歸途中,他寫了一封致留美學生的公開信,其中說:「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為了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回去;就是為了個人出路,也應當早日回去,建立我們工作的基礎,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

回國後,華羅庚進行應用數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用數學解決了大量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學家」。

3、地質大師李四光

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早年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苦讀六年,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的老師鮑爾敦教授勸他留下深造,獲得博士學位後再回國。李四光謝絕了老師的好意,他回答說:「不,我想把我學到的知識,盡快貢獻給我的祖國。」1920年回國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止。

後來,一度出國,在國外仍堅持地質學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棄國外優厚條件,在新中國百廢待興之際,毅然從英國繞道回國,作為新中國的地質部長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卓越功勛。

4、兩彈元勛鄧稼先

我國「兩彈」元勛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後,美國要給他很好的條件和優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長期在美國工作。但是,鄧稼先並未因高官厚祿而動搖他回祖國工作的決心。1950年,他胸懷報國之志,回到了祖國,為「兩彈」的研製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5、物理學家周培源

中國當代著名物理學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參加美國戰時科學研究與發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美國海軍部成立了海軍軍工試驗站,並希望周培源到該站工作,待遇甚優。

但海軍部是美國的政府部門,在海軍部所屬單位任職便成為美國政府的公務員,外籍人員須加入美國籍才能參加。周培源當即向美方提出三條件:第一,不加入美國籍;第二,只承擔臨時性的研究任務;第三,可以隨時離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帶著妻兒離開美國回到了自己祖國的懷抱。

Ⅹ 李四光地質學家的感人故事不到五十字

20世紀30年代,李四光主持興建的武漢大學珞珈山新校區,凝結著他的教育救國理想。經過實地考察,李四光發現東湖之濱實乃辦學的上好寶地。

於是,在1928年11月,正式確定武昌東湖珞珈山一帶為國立武漢大學的新校址。李四光請美國工程師開爾斯來進行新校舍的規劃設計,歷經一載有餘,終於完成。

然而,武漢大學的興建歷程卻並非一帆風順,經過李四光、王世傑的多方奔走,終於解決了建校申請、修路遷墳、經費等問題。

1932年5月26日,武漢大學隆重地舉行了新校舍落成典禮。李四光作為教育部的代表表示祝賀,並為武大師生進行了學術講座。當他演講完畢,畢業紀念刊的編輯們希望他為紀念刊題詞,他拿起筆墨寫下了兩行大字:「用創造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

從此以後,他的「創造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一直在激勵武大師生不斷地博學慎思而篤行。李四光留下的莊重典雅、造型瑰麗的校舍建築群,不僅讓武漢大學贏得了「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美譽,其展現出來的精神風貌亦鼓舞、引導著一代又一代的武大人不斷開拓進取。



(10)你了解哪些地質科學家的事跡擴展閱讀:

李四光在舊社會走過的道路,盡管有些曲折和坎坷,但他畢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終達到的高度,以及對祖國和人民做出的貢獻,在當代中國科技界、知識界,的確是一面旗幟,無愧於黨和人民給予的這個高度評價。

李四光先生作為革命先驅者敢於向舊事物挑戰的精神,作為教育家誨人不倦、孜孜追求的品德,作為事業家從人民需要出發強烈的責任感,和作為一位地質學家在科學實踐中貫穿了前面所說的革命、育人、為人三者辯證統一的科學思想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像任何一位思想家一樣,不僅留給我們許多還要去認識、去判斷、去解決的地質問題,而且也留給我們認識、判斷、解決的思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