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平面圖怎麼寫

地質平面圖怎麼寫

發布時間: 2021-03-15 12:31:15

1. 地質剖面圖的繪制

(一)信手地質剖面圖的繪制方法

野外地質現象觀察往往不是一個點上的觀察,而是由多個點構成的一條地質路線的觀察。在這條地質觀察路線上,地層層序、岩性變化、地質構造以及所出現的岩脈、礦脈等的出露位置需要用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將這些沿途觀察到的地質現象繪制在剖面圖上,不是建立在實測資料基礎上,稱為信手地質剖面圖,也稱為路線地質草圖。它是以平面圖的形式將觀察路線上的地質現象按比例繪制的,在路線穿越法中適用。一般應標在野外手圖上,可以在方格紙上按適當的比例尺繪制,其精度較低,是將地質觀察路線上的各種地質構造、地層層序、地層的時代、岩性特徵以及含礦層位分布情況,按一定比例縮小後用不同的岩性的花紋和代號等信手繪制出來,能夠表示地形起伏、地物名稱以及其他內容等總體的特徵。

繪制方法是,首先選定剖面方向,可以利用較為明顯的地物如公路、陡坎等,在圖上標出,沿此方向前行,觀察各種地質現象。信手地質剖面圖的方位與觀察路線要一致,選擇觀察路線時應該注意其方位應該基本垂直於地層的走向或主要構造線的走向,一般剖面線的方位和地層走向之間的夾角不小於30°,在野外手圖上起點、終點連線應該垂直主要的地層和構造線方向。剖面線的位置應該選擇露頭較好、便於通行的地方,而且一般選擇地層層序較為完整、地質構造簡單、岩層的接觸關系清楚,同時化石較為豐富、岩性組合以及岩層的厚度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段。

具體的操作步驟是,先在第1個觀察點,觀察各種地質現象,記錄;再到第2個觀察點,目估點1至點2的水平距離和地形起伏狀況,按地形的實際起伏、地面坡度的自然變化勾繪出地形線,地面的坡度也可用羅盤測出,按照一定的比例繪制在圖上。比例根據情況確定,總體來說剖面長度適中,不能過長或過短。信手地質剖面圖的比例尺是估算的大致比例尺,我們一般用線段比例尺來表示。各種高程可參照地形圖或用氣壓測高計測出。將點1到點2的地層、岩性、產狀、地層或岩性分界點、地質構造等用不同的符號繪制在該段剖面的相應位置上,將採集到的標本、樣品及其編號以及產狀等數據標注在圖上相應位置。再繼續前行至第3觀察點,按上述方法類推,將觀察內容沿路線標繪在平面圖上,直到路線的終點。在繪制信手地質剖面圖時,如果觀察路線改變了方位,在圖上相應位置應作出標記。最後,畫出圖例,註明圖名、比例尺、剖面方位、觀察點號碼、採集標本的號碼、地物名稱等,對於斷層構造、褶皺構造以及其他有意義的地質現象,在路線地質圖上無法表示或表示不清楚時,可另附局部素描圖或寫出簡要文字說明。

圖7-4 迎山亭-鍋底山信手地質剖面圖

(二)地質剖面圖的測制方法

在一個地區進行地質實習,為了了解地層出露情況、地層順序、岩性特徵、岩層厚度接觸關系等,常常需要選擇一定剖面,進行實地測量,一般選用導線法進行。

1.剖面線的選擇

實習區域如果露頭相當好,可以選擇相當長的剖面線,一般應盡可能使剖面線和地層走向相垂直,選擇通過所有地層和露頭好的地方,盡可能反映構造特徵,由於地形限制或露頭分布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在同一方向上測定一個長剖面時,可以採用略有拐彎的連續導線法,或採取順走向平移的方法[41]

2.實測剖面的測量

實測常採用導線法。導線法的野外工作一般需要2~3人協作完成,從剖面線起點開始,用皮尺或測繩量坡距,用羅盤定向,用坡度儀測坡度。

測量人員主要是後測手和前測手。後測手站立在起點零上,持測繩或皮尺零點一端;前測手持測繩或皮尺的另一端站在已選好的一點,即第一導線的終點上。選好的點是導線所跨越的地形坡度的轉折點、地層的分界點、岩性的分界點,以及構造點等。兩測手將測繩或皮尺拉直,由前測手讀出測繩或皮尺長度,並由記錄員記錄在剖面測量表格上,這個數據為導線長度,也可稱為導線斜距。兩測手測出導線方位角和地形坡度角並進行相互校正,以後測手所測數據為准,地形坡度角上坡為正,下坡為負。高差和累積高差在室內計算得出,高差根據坡度角和距離計算,累積高差自零點起至每點都有累積高差。然後測量地層產狀、採集各類標本和樣品、填寫標簽。記錄員將以上的數據資料填至實測地層剖面登記表中,並詳細描述地層標本,同時繪制地層剖面草圖,即信手剖面圖。

表7-3 地質剖面測量記錄表

第一導線工作完畢後,後測手至第一導線的終點,站在剛才前測手原來的位置上,前測手前行至選定的第二導線的終點,按照第一導線的方法測量第二條導線,以後按照該方法依次測量第三導線、第四導線…….最後到剖面終點。

每一個導線點依次編號,導線編號可編為:第一導線是0~1,第二導線為1~2,第三導線為2~3,依此類推。各地形變化點、地層分界點、岩性分界點和構造分界點等必須作為編號點。導線的方向用方位角表示,測量時由後測手讀出前視方位角,再由前測手回視進行校正,記錄員記錄後測手測得的方位角。導線距離測量時測繩要拉直,不可彎曲,實地讀出的導線長度為導線斜距,填入記錄表中斜距欄內,導線平距須在室內計算後再填入平距欄內。坡度角測量時由前測手和後測手施測,兩者讀數相差不大,取平均數填入表內。兩讀數相差較大時,需重新測量。高差是根據坡度角和斜距計算的,是前後兩點的高程差。自零點開始每個點都要計算積累高差。在表中還要記錄地質描述,記錄兩點之間或某地點的地質現象,包括地層分界、岩性分界、產狀要素、斷層、不整合、化石以及其他地質現象,用簡單文字簡明扼要地記錄在實測地層剖面記錄表中,如果導線露頭不好,可向兩側一定范圍內追索,並採集代表性的標本、化石,標本和化石均要編號和記錄位置,還可作素描圖或拍照。

3.室內計算和剖面繪制

計算高差、累積高度和岩層真厚度:將野外實測的斜距換算為水平距離,計算出兩個導線點間的高差和累積高度,及岩層真厚度。計算方法如下:

設L為水平距離,H為高差,L為斜距,β為地形坡度角,則

H=L×sinβ

L=L×cosβ

岩層真厚度D計算公式: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α為岩層傾角;γ為剖面線方向與岩層走向的夾角。地形坡向與岩層傾向相同時用負號,與岩層傾向相反時用正號。

繪制導線平面圖:根據導線方向或導線的平均方向,將圖紙定向,在圖上用箭頭指出N的方向;在圖紙上設計好導線平面圖的位置和范圍,將導線自零至終點,按其方位、水平距離,依據比例尺畫在剖面圖上;將各點的累積高度、地層分界點、岩性分界點、地層產狀、斷層位置等,按照相應位置,標記在導線上。

繪制地形剖面圖:在導線下畫一水平基線,基線與導線間留足夠的空間,用以填繪地形及必要的文字元號。水平基線與導線的平均方向大體一致,表示剖面的方向;在基線的兩端畫出垂直比例尺。以各點相對高度和累積高差為距離,按垂直比例確定其在剖面圖上的位置,將導線上的累積高差數據投影到相應高度上,把各點用折線連接起來成為折線,然後參考野外繪制的地層剖面草圖所反映的地形起伏特徵,將繪制的折線修改為圓滑曲線,表達近似實際的曲線地形,繪制完成地形剖面圖。

投影地質內容:將導線上各點的地質現象投影到地形剖面上,在導線平面圖上首先確定要標繪的地質內容的位置,隨後從此點上垂直投影,垂線與地形剖面線相交於一點,此點就是該地質內容的位置。根據各分層的產狀繪出各分層界線,按照各分層的主要岩性填繪各岩性的花紋符號。產狀和規定符號繪在地形線下,在相應位置標明地層符號,標出岩層的產狀、斷層面的產狀。如果剖面線走向與岩層、斷層面走向斜交,可以把傾角換算成視傾角。然後整飾圖件,標出圖名、比例尺,以及重要地名、圖例、制圖日期、制圖者等,也可標上剖面圖的起止點坐標,剖面方位用數字標在剖面圖的側上方(圖7-5)。

2. 怎樣才能讀懂地質平面圖

看一下《地質學基礎》

3. 地質報告怎麼寫

用以前的模板格式寫

4. 地質剖面圖的平面位置圖怎麼畫

這個最好從書上看,再者就是與導師交談一下,時間不是問題

5. 如何看地質平面圖繪制剖面圖

根據等高線繪出剖面的地形線,然後把各種地質界線放到上面。

6. 地質作者原圖的布局和內容

9.1.2.1 地質作者原圖的布局

1:5萬地質作者原圖是地質圖的編稿原圖,由平面地質圖、綜合地層表(綜合地層柱狀圖)、岩石地層(填圖)單元說明及圖例、圖切地質剖面圖、角圖、接圖表等內容組成。有關規定要求,平面地質圖放在中間,平面地質圖圖框外左側從上到下依次擺放綜合地層柱狀圖和角圖,平面地質圖圖框外右側從上到下依次擺放岩石地層(填圖)單元說明、圖例和接圖表,圖切地質剖面圖則放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下方正中的位置(圖9.1)。

圖9.1 地質作者原圖的圖面布局示意圖

9.1.2.2 地質作者原圖的內容

(1)平面地質圖的內容

地質作者原圖中的平面地質圖放置在圖的中央,其內容有各種地質界線、地質符號、地質代號、地質數據、地貌標志以及其他構造要素等反映客觀地質現象和特徵的要素。

地質界線用規范的線條表示各種地質體之間的接觸界線,包括實測和推測的地層整合接觸界線、平行不整合界線、角度不整合界線。岩漿岩體中的岩相界線;岩漿岩體與圍岩的接觸界線,包括超動、涌動、脈動接觸界線等。變質岩中的混合岩化接觸界線。構造界線主要為實測和推測的各種性質的斷層線、大節理等。此外,圖切剖面線也要繪制在圖中相應部位。

地質代號用規范的代號注記圖中各種地質體,沉積岩層的代號(包括成層有序的變質岩)應包含其年代地層和岩石地層單元;岩漿岩體的代號應包含其年代和單元;成層無序的變質岩的代號應包含其年代和岩石地層單元。

產狀符號用規范的產狀符號繪制在圖中產狀測量的位置。其中原生面理產狀包括地層產狀(傾斜岩層產狀、水平岩層產狀、直立岩層產狀、倒轉岩層產狀)、岩漿岩體中的流面產狀等;原生線理產狀包括岩漿岩體中的流線以及生長線理產狀。次生面理產狀包括片理產狀、片麻理產狀;次生線理產狀包括拉伸線理產狀、皺紋線理產狀、交面線理產狀等。此外,對於斷層面產狀以及岩漿岩體侵入界面產狀也要用規范符號注記在相應斷層線和侵入界線上。

重要樣品和化石符號用規范的樣品和化石符號繪制在圖中採集樣品處。

地質數據其中包括各種地質產狀數據注記在相應的產狀符號處;各種測年數據以及測年的方法也要標記在相應的位置處。

岩性花紋測區內出露的岩漿岩體需用規范的岩性花紋符號進行注記;此外,對於一些非正式填圖單元,也可用岩性花紋符號標記在裡面。

地貌標志其中包括岩溶地貌的標記,如溶蝕窪地、漏斗、溶洞等;湖泊和冰川地貌的標記,如湖積階地、現代冰川、冰斗、冰蝕U 形谷、凍土界線等;火山地貌的標記,如火山口、熔岩谷、熔岩被等;河谷侵蝕地貌的標記,如河谷侵蝕階地及梯級、沖擊扇、洪積扇等。

水文符號主要為泉水類型及其分布情況,包括溫泉、冷泉、礦泉、上升泉、下降泉等,用規范的符號標記在圖中相應的位置。

地質災害符號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震等,用規范的符號標記在圖中相應的位置。

(2)綜合地層表的內容

綜合地層表又稱綜合地層柱狀圖,放置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的左邊。綜合地層柱狀圖是選取一個合適的比例尺,按測區出露的所有地層由老到新自下而上水平疊置起來,放在一個豎直柱子中,只列地層,不列岩漿岩。地層柱中所有地層要根據其岩性特徵分別繪上岩性花紋,並用規范的符號來標記各個地層之間的上下接觸關系(如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地層岩性柱的左邊要標明年代地層系統(界、系、統)以及岩石地層系統(群、組、段),以及地層柱中相應岩石地層單元的代號。在地層岩性柱的右邊要標記各個岩石地層單元的厚度(包括群的厚度、組的厚度和段的厚度)。此外,還需在地層岩性柱的右邊介紹各個岩石地層單元內的生物地層特徵、沉積相等內容(圖9.2)。

圖9.2 綜合地層柱狀圖示例

如果測區地跨不同地層分區,則需要將不同地層分區分別繪制綜合地層表,並加以文字說明。

(3)岩石地層(填圖)單元說明的內容

放置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的右邊。它是以一個表格形式,按測區出露的所有地層由老到新自下向上列出年代地層(系)和岩石地層填圖單元(組、段)。表格的左側第一列為年代地層「系」,其後為岩石地層填圖單元(組、段)的代號。各個岩石地層填圖單元之間的接觸關系用規范的線條符號來標記。在表格的右側,用文字說明岩石地層填圖單元(組、段)的名稱,並將各個岩石地層填圖單元的岩性組合特徵在其後邊加以敘述(圖9.3)。

圖9.3 岩石地層單元說明示例

(4)圖例的內容

放置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的右邊,岩石地層(填圖)單元說明之下。圖例內容要全面,應該包含地質圖、圖切地質剖面圖、綜合地層柱狀圖的所有內容和圖式說明。圖例內容包括:

(a)岩性花紋,作者原圖中所出現的所有岩石類型的花紋符號;

(b)各種線條,包括地質界線、角度不整合界線、平行不整合界線、推測地質界線-實測地質界線;

(c)構造要素,包括斷層性質、推測斷層、實測斷層;

(d)地貌、水文、地質災害等。

圖例為按規范大小的長方形方框,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排列。它們的排列還應遵循岩性→地質線條→地貌的順序。

在岩性及其花紋圖例的排列中,按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的順序排列。在沉積岩圖例中則按碎屑岩(粗→細)→碳酸鹽(粗→細、簡單→復雜、灰岩→白雲岩)順序放置。在岩漿岩圖例中按岩體活動時代由新到老排列,同一時代的岩漿岩體還要按從酸性→中性→基性→超基性的順序排列。

在地質界線圖例排列中,按照地質界線→構造要素的順序。地層接觸地質界線圖例按實測→推測地質界線→整合→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界線排列。岩漿岩體接觸界線圖例則按超動→涌動→脈動接觸界線的順序排列。

在構造要素圖例的排列中,按斷層→產狀的順序放置。在斷層圖例中則按斷層類型→斷層性質的順序排列。斷層類型圖例按脆性斷層→脆-韌性斷層→韌性剪切帶的順序排列;而在斷層性質圖例中按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的順序排列。產狀圖例按正常岩層產狀→倒轉岩層產狀→流面產狀→線理產狀→劈理產狀的順序排列。

在地貌等其他圖例的排列中,按地貌→水文→地質災害的順序放置。

(5)圖切地質剖面圖的內容

地質作者原圖需要附有一幅或多幅切過圖區主要構造的剖面圖,放置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的下方。它(它們)與平面地質圖相結合,有助於人們從三維空間去認識和恢復圖區內地質構造的形態特徵、組合特徵、產狀特徵。圖切剖面線應橫跨全區,盡量全面反映測區地層、構造面貌,圖切剖面圖的剖面線方向一般要求垂直或盡量垂直所切過地區的地層走向線方向和構造走向線方向。剖面線在平面地質圖上的位置用一細線標出,剖面線兩端註明剖面代號,例如,A-B。剖面圖的放置應遵循北端放在左邊,北西和南西端也放在左邊;南端放在右邊,北東和南東端也放在右邊的原則。

圖切剖面圖的比例尺與平面地質圖的比例尺一致,但剖面圖除了水平比例尺外,還要有垂直比例尺,垂直比例尺標注在剖面兩端豎直的直線上,然後在豎直線上註明海拔高程數。

(6)角圖的內容

角圖一般放置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的左側綜合地層表的下方或放置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的右側圖例下方的的空白地方。角圖是一種地質認識模式圖,是對測區地質現象的綜合概括或理論認識的升華,可根據測區地質特色進行選擇。例如,在沉積岩區可選作地層格架圖、沉積模式圖、沉積環境變化圖等;在岩漿岩區可選作岩漿侵位模式圖、岩漿演化模式圖、構造-岩漿演化模式圖等;在構造方面,可選作構造格架-柵狀圖、構造模式圖、構造演化序列圖、地質構造演化模式圖等。

(7)接圖表的內容

放置在平面地質圖圖框外的右側圖例下方或角圖下方的空白地方。其內容為以測區圖幅為中心畫出一矩形框,並繪制出其上、下、左、右相鄰的8個圖幅的矩形框,在這9個圖幅的矩形框內分別注記各個圖幅的名稱和分幅編號。

(8)作者原圖的其他內容

包括平面地質圖外框上方正中擺放的圖名、圖幅編號;平面地質圖外框下方正中擺放的數字比例尺和線條比例尺;平面地質圖外框上方右側擺放的秘級;平面地質圖外框下方左側擺放的責任人員;平面地質圖外框下方右側擺放的制圖單位、測圖時間和地理底圖的有關信息等。

7. 不良物理地質現象在平面圖上怎麼表示

正斷層 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稱正斷層,斷層面傾角一般較陡。逆版斷層權 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是,斷層面傾角變化較大,從陡傾到近水平。一系列低角度逆斷層組合起來,被沖斷的岩片就象屋頂甫氦顛教郯寄奠犀訂簍上的瓦片那樣一個疊一個,可形象地稱為疊瓦狀構造。

8. 地質鑽孔在平面圖上的表示方法

如圖示。

9. 中段地質平面圖的介紹

中段地質平面圖(geological plan of mining level)簡稱中段地質圖。根據同一中段標高上的水平坑道及其他工程揭露的地質和礦產現象,通過綜合整理編成的一種水平斷面圖。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