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觀測是什麼

地質觀測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3-14 14:41:53

Ⅰ 野外地質觀察和取樣

盡管變質作用研究的大量工作是在室內完成,但系統的野外觀察和樣品的採取則是變質作用研究的關鍵,這是因為:

(1)如果要確定區內變質條件(程度)的空間分布,往往需要對區內不同類型的岩石進行系統取樣,採取不同類型岩石的代表性樣品,這些工作需要在詳細地地質填圖或者在有一份詳細地構造-岩性圖的基礎上進行。

(2)對於高級變質雜岩而言,能夠反映其變質作用歷史的礦物組合、礦物轉化和變質反應結構不可能完整地保存在所有的岩石中。通常情況下,變質表殼岩和變質前的變質深成侵入岩及岩脈可能包含了更多的能夠反映變質地體變質作用歷史的礦物組合、礦物轉化和變質反應結構,而變質作用過程中或變質作用歷史的某一階段侵位的變質深成侵入岩和岩脈(岩牆、岩席)只包含了其侵位之後的變質作用記載。而且,進變質階段的變質反應結構和變質礦物組合可能僅有少量保存,並保留在一些弱應變的構造域中,或者被其他礦物所包含而保留下來;後期退變質階段變形構造的強烈變形部位,如石香腸的頸部或韌性變形帶,由於整個變質地體的退變質作用或者動力變質作用、流體的加入(剪切帶是流體的重要通道)之類的原因,可以形成十分發育的退變礦物組合和退變質反應結構,包括含水礦物的形成,但同時也抹掉了進變質階段的絕大部分記錄。要查明高級變質雜岩的變質作用歷史,針對性野外采樣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

(3)在物質組成和演化歷史十分復雜的高級變質地體中,所採集樣品代表性如何?代表什麼類型的地質體:表殼岩、變質深成岩還是岩脈?有多大程度的代表性?或者可以代表多大的范圍?這些問題往往需要野外親自觀察取樣才能得到解答。而這些問題通常涉及對區域變質作用的時、空變化特徵的討論,例如,石榴二輝麻粒岩通常含有較多的變質反應結構,利用這些結構可以確定其變質作用的P-T軌跡,如果其原岩為變質表殼岩或者是變質前的岩牆,那麼,石榴二輝麻粒岩的P-T軌跡可以代表變質地體的變質作用演化歷史;但如果是同變質或變質作用後期侵位的岩牆或岩席,其P-T軌跡只能反映變質地體變質作用歷史的某一片斷。

(4)所採集樣品反映的變質作用條件(或程度)及變質作用演化歷史與變形事件和岩漿事件的關系對研究變質作用的地球動力學過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這些關系在薄片下通常難以確定,往往需要結合野外觀察所獲得的信息(Passchier et al.,1990)。

(5)一些含有特徵性礦物(如石榴子石、紫蘇輝石、矽線石、藍晶石、堇青石、假藍寶石等)的岩石通常含有較多期的變質礦物組合和相對豐富的變質反應結構,這些礦物組合和變質反應結構對查明某一特定地區的變質作用歷史和P-T軌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包含這些特徵性礦物的岩石如以堇青矽線石榴黑雲片麻岩、含紫蘇堇青石榴黑雲片麻岩為特徵的富鋁片麻岩;富含鈣鋁榴石、硅灰石、方柱石的鈣硅酸鹽岩;復礦物大理岩;石榴二輝麻粒岩、石榴斜長角閃岩等鎂鐵質岩石應是野外觀察和取樣的重點。

(6)深熔作用對變質作用產物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如果深熔作用形成的熔體在變質地體抬升、剝蝕期間或退變質作用期間固結,所產生的游離水能使圍岩中的礦物發生水化,從而使大量的含水礦物形成(Passchier et al.,1990;Thompson,2001)。

Ⅱ 地質觀測線和觀測點的布置

選擇一定的路線和控制點進行野外觀測,是地質填圖的基本方法。一方面,便於對野外地質現象進行全面系統的觀察和編錄;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點和線的密度來控制地層、構造及其他地質現象在平面上的展布,以滿足相應比例尺地質填圖的精度要求。

(一)觀測線的布置

觀測線是進行地質填圖的野外工作路線,又稱填圖路線。一定圖幅內觀測線的間距和長度,以及觀測線的布置方法,主要取決於填圖比例尺的大小。此外,工作區的地質、礦產復雜程度、前人工作的精度、航衛片解釋程度、基岩出露情況和自然地理條件等,也是應該考慮的因素。填圖之前,應充分分析研究以上諸因素,選擇適宜的觀測線布置方法,設計出工作區的地質觀測路線。觀測線的布置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路線穿越法

觀測線以一定的間距大致垂直於岩層走向或構造線方向布置的方法稱路線穿越法,簡稱穿越法。路線穿越法的優點是:①能在較短的路線上觀察到較多的地質內容,連續有效地查明工作區內出露的全部地層及其厚度;②有利於查明地層在縱向上的變化規律,如各地層單位間的接觸關系及沉積相剖面結構;③有利於對地質構造基本形態的認識和走向斷層的控制。其缺點是:①兩條觀測線之間的地段研究程度低,有可能遺漏某些小型的地質體,如岩脈、小岩體和橫向斷層等;②對地層厚度、岩性和岩相在橫向上的變化了解少;③觀測線之間的地質界線一般是根據地層走向和「V」字形法則填繪,填繪出的地層界線可能與實際有出入。當比例尺越小,線距越寬,這些缺點就越明顯。因此路線穿越法一般適用於露頭良好、構造簡單、地層或岩性橫向變化小和溝谷水系垂直地層走向的地區,且用於中小比例尺的地質填圖。

2.走向追索法

觀測線沿地質體、地質界線或構造線方向布置的方法稱走向追索法,簡稱追索法。走向追索法主要用來追蹤地質界線、標志層、煤層及其他有用礦層的露頭、斷層線及褶皺軸跡等。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填繪出的地質界線准確,能有效地查明岩層在橫向上的變化;有利於確定地層的接觸關系和橫向斷層。其缺點是:工作量大,對地層的縱向變化了解較差,有時會遺漏一些走向斷層,甚至因受地形的影響而無法進行追索。追索法一般適用於露頭較差、構造復雜、橫斷層發育、岩性和岩相及厚度沿走向變化較大,且溝谷水系平行於地層走向發育的地區和大比例尺地質填圖。

3.露頭圈定法

露頭圈定法又稱全面踏勘法。這種方法一般沒有嚴格規定的路線,常常是在填圖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或穿越或追索較為靈活。露頭圈定法的優點是填繪出的地質界線精確度高,缺點是野外工作量大且費時費力。它主要適用於大比例尺地質填圖,或用於圈定侵入體與圍岩的界線、不規則礦體的界線及構造復雜的地區。

以上三種觀測路線的布置方法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和一定的適用范圍,在實際工作中,常常需互相配合使用,以一種方法為主,另一種方法為輔。例如在路線穿越時,為了確定接觸關系的橫向變化,經常要向觀測線兩側做短距離追索。應用走向追索法時,也常常穿越走向,以了解縱向變化及地層層序特徵,所以在具體設計或進行觀測的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採用靈活的路線布設方法。如在岩層走向穩定的地區,將一系列觀察路線垂直於岩層走向布置,可構成平行狀穿越路線;在地質界線不呈線狀分布,而呈近等軸狀分布的地區,觀察路線可布置成「十」字狀或「米」字狀的交叉路線;在構造復雜或大比例尺填圖時,可布置成放射狀或梅花狀;在第四系覆蓋較嚴重的地區,觀察路線可沿水系、溝谷等基岩出露處布置成樹枝狀路線。由此可知,觀測路線的布置,要在保證填圖比例尺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使之既能獲取較多的地質資料和數據,又能減少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二)觀測點的布置

觀測點是了解控制地質界線、礦層或礦體,以及其他地質要素的空間位置而在野外進行重點觀察、描述和編錄所布設的地點。

野外填繪地質圖時,為了控制基本構造形態和地質界線而布置的觀測點稱為基本觀測點。基本觀測點一般布置在填圖單位的分界線、標志層的露頭線、斷層線、褶皺軸線、侵入岩體與圍岩的接觸線,以及泉水的出露點等位置上。在實測地質圖時,為了進一步控制構造形態和地質界線,在基本觀測點之間,常沿地質界線或觀測線加密布置的觀測點(如岩性觀測點、產狀觀測點等),稱為加密觀測點或測圖觀測點,統稱為控制點或輔助觀測點。

按照觀測點的性質和重點觀測的內容,可將觀測點分為地層分界點、構造點、水文點、地貌點、岩性控制點等類型。不同性質的觀測點,應使用不同的符號表示在野外手圖上和野外記錄本上。

在野外填圖時,布置的每一個觀測點都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同時盡可能提高觀測點的利用率,做到一點多用。不要機械地等間距布點,防止重要地質現象未布點和觀測點偏離地質界線的現象發生。

(三)觀測線和觀測點的精度要求

觀測線的布置方法、線距、單位面積(每平方千米)內觀測線的長度和觀測點的數量等,是衡量地質填圖質量和精度的標准之一,在進行地質填圖時,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根據填圖比例尺大小、工作區構造復雜程度,結合工作區內基岩出露情況、交通條件、航衛片解譯程度和前人工作程度綜合確定。

Ⅲ 地質考察要注意什麼

到那個區域?你沒有講。只能泛講一下原則。注意當地的氣候、自然地理景觀條件、交通條件和考查路線經過的危險區域以及危險源的判別。針對上述作出物資、裝備、葯品、應急救援器材的准備和檢查。

Ⅳ 什麼是地質檢測

整理收集各種已有的地質資料,運用地質的、測量的等工程技術手段和方法對監測區域進行地質測量,查明地質情況,為具體的後續工作提供依據

Ⅳ 什麼叫地質觀測點 點上要做哪些地質工作

地質觀測點就是針對某種事物確定一個或幾個固定的觀測地點,定期的觀測地質的沉降等

Ⅵ 什麼是地質堪察

研究、評價建設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所進行的地質測繪、勘探、室內實驗、原位測試等工作的統稱。為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據及參數。工程地質條件通常是指建設場地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層岩性、不良地質現象以及水文地質條件等。

勘察內容

主要有以下五項:

①搜集研究區域地質、地形地貌、遙感照片、水文、氣象、水文地質、地震等已有資料,以及工程經驗和已有的勘察報告等;

②工程地質調查與測繪;

③工程地質勘探見工程地質測繪和勘探;

④岩土測試和觀測見土工試驗和現場原型觀測、岩體力學試驗和測試;

⑤資料整理和編寫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工程地質勘察通常按工程設計階段分步進行。不同類別的工程,有不同的階段劃分。對於工程地質條件簡單和有一定工程資料的中小型工程,勘察階段也可適當合並。

勘察方法和工作量

主要根據工程類別與規模、勘察階段、場地工程地質的復雜程度和研究狀況、工程經驗、建築物等級及其結構特點、地基基礎設計與施工的特殊要求等六個方面而定。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301693.html?wtp=tt

Ⅶ 地質勘測是干什麼的

研究什麼時候火山爆發
什麼時候地震
哪裡有石油
哪裡有墓地
哪裡有礦產
哪裡有化石……

Ⅷ 路線地質觀測的記錄方法

6.2.3.1 野外觀測記錄的內容和要求

野外觀測記錄內容包括工作日期、天氣、工作地點、觀測路線(路線順序號及路線經由的地理名稱)、觀測點號(順序號,一般為數字前加點性代號,如D5、G10等)、點位(坐標位置和地理位置)、點性(地層分界點、構造點等,並評述露頭情況)、觀測內容描述、點間的沿途觀測描述(從本點至下點沿途觀測到的所有地質現象和測量的全部數據)等。

記錄應客觀、全面、真實,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思路清晰。重要的或首次觀察到的地質現象要詳細描述。同一地質界線鄰近的觀測點或重復出現的現象可簡略,只著重記錄有變化的或特殊的現象。

重要地質現象應繪素描圖或照相。素描圖應有圖名、比例尺、方向、圖號。照相應有拍照地點、內容、鏡向、編號等。

6.2.3.2 各類觀測點描述內容和方法

(1)分界(界限)點

在點性後應以不同地質體代號註明。如地層分界點(Cm/Cw)。

(a)說明點兩側的地質(層)體單位,如點北西為馬平組(Cm),南東為威寧組(Cw)。

(b)按路線觀察先後順序分別描述各地質體的岩石組合、各類岩層的岩性特徵、古生物(種屬、含量、埋藏情況等)、含礦性、分界(層)標志、各地質體的產狀要素。

(c)闡明接觸關系,接觸面明晰程度。界線點一定要描述界線、界面情況,是平直緊疊接觸還是中間有縫隙?縫隙的寬度?有無填充物?充填物是什麼;界是平直的還是凹凸不平的;若為不整合接觸或沉積間斷,應描述接觸面特徵、產狀,不整合或沉積間斷的證據;若為侵入接觸,應確認類型(超動、脈動或涌動)和穿插的先後關系、接觸帶特徵、蝕變或礦化情況,並繪素描圖或照相。

(d)描述其特徵性,新發現的岩(礦)石或化石應采樣和統一準確編號。

(2)構造點

(a)褶皺觀測點:①描述褶皺名稱,如小白岩山傾伏背斜;②描述核部地層單位、岩性組合、岩層特徵;③分別描述兩翼的地層單位、岩性組合、岩層特徵,測量記錄兩翼同一層的產狀;④測量樞紐產狀、褶皺傾伏方向和傾伏角,目測軸面產狀(傾斜方向及傾角);⑤觀察描述褶皺形態、伴生構造、褶皺與礦產的關系;⑥素描和照相,並統一編號。

(b)斷層觀測點:①描述斷層名稱及編號,如中梁山斷層(F7);②分別描述斷層兩盤的地層單位、岩性組合、岩性特徵、岩層產狀;③描述斷層證據,斷裂破碎帶特徵、寬度,伴生小構造,劈理、裂隙產狀,構造透鏡體形態、大小、長軸方向,小褶皺形態、軸面產狀,摩擦鏡面產狀及擦痕方向等斷層幾何學、變形學、運動學資料,斷層地貌及地下水特徵等;④詳細描述礦化和蝕變特徵;⑤描述斷層面形態、產狀(走向、傾向、傾角);⑥闡明兩盤岩層運動方向,斷層性質;⑦素描和照相,並統一編號。

(3)水文地質點

描述內容為:①記錄泉(井)的編號、標高;②描述周圍的地層單位、岩性、地質構造特徵、出水點的層位或構造名稱;③說明涌水量及其與大氣降水的關系、補給條件等;④描述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⑤成因和評價。

(4)地貌點

描述內容為:①描述地貌景觀類型,如岩溶、滑坡等;②描述幾何形態特徵、規模(長度、寬度及厚度)和發育狀況;③觀察發育的地理、地貌、構造和地層、岩性位置及其與構造、岩性的關系;④素描和照相。

(5)第四系觀測點

描述內容為:①記錄露頭性質及沉(堆)積物類型;②描述沉(堆)積物(體)規模、剖面寬度、厚度;③描述各類沉(堆)積物的層序、顏色、成分、結構、構造、厚度、接觸關系、含礦性等;④記錄化石及文化遺跡;⑤素描和照相,並統一編號。

(6)沿途描述(或點間描述)

每個觀測點至下一觀測點之間,都要進行沿途觀察和描述,沿途描述要分段描述,盡量細分並詳細記錄。

Ⅸ 野外地質觀測路線主要觀測內容

1.沉積岩區的主要觀測內容

填圖中以現代地層學和沉積學理論為指導,以岩石地層單位劃分為基礎,開展生物地層、年代地層、層序地層、事件地層和磁性地層等方面的研究,進行地層多重劃分對比。

1)查明各岩石地層單位主要岩性特徵(物質成分和結構構造),基本層序構成(層厚、類型、數量等)、厚度、接觸關系性質、疊覆特徵及空間變化特點以及地球化學特徵,並廣泛收集沉積相(原生及成岩構造特點,古生物化石及其遺跡化石和古生態、古環境、古流向等)資料。

2)正確建立工作區的岩石地層層序,合理劃分正式和非正式岩石地層填圖單位。新建岩石地層單位必須符合《國際地層指南》和《中國地層指南》的要求,並應提供實測層型剖面資料,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或正式發表文章予以確認。

3)進行岩石地層單位與生物地層單位、年代地層單位、層序地層單位、事件地層單位、化學地層單位和磁性地層單位等多重地層單位的劃分、對比,並結合接觸界面性質進行綜合對比研究,為建立區域層序地層,有關年代地層格架和海(湖)平面變化規律的認識,總結沉積岩性岩相變化和盆地充填序列及形成演化規律提供基礎資料。

4)盆地形成發展中的沉積環境、沉積作用,以及古構造環境、盆地與山脈轉變演化的綜合關系進行研究,為探討認識區域地質構造演化歷史奠定基礎。

5)對賦存沉積礦產的岩石地層單位,除應初步查明有關礦種的產狀規模以外,還應注意收集有關沉積成礦作用的岩相古地理環境和構造資料,為研究有關礦產的形成分布規律提供依據。

6)對具特殊意義,或對地質生態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近代或現代沉積,應視需要重點開展以某專項內容為主的專項調查。

2.火山岩區的主要觀測內容

火山岩區調查採用岩石地層—火山岩相雙重填圖法。重點如下:

1)參照沉積岩岩石地層工作方法,根據沉積或噴發疊覆或橫向變化關系、噴發旋迴、噴發韻律、岩漿演化特點綜合考慮,正確建立岩石地層層序,合理劃分正式與非正式岩石地層單位。注意尋找沉積岩夾層中的化石,為地層時代對比提供依據,在無化石的情況下,應採集同位素年齡樣品確定其噴發時代。

2)查明火山岩岩石類型、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原生和次生構造)、礦化蝕變特徵、岩石化學和地球化學特徵。查明火山岩厚度、產狀、空間分布及其變化規律。要注意觀察火山岩中的各種接觸關系和火山作用現象。火山通道、標志層、沉積夾層、岩流流動單元、冷卻單元、流動方向標志、火山集塊岩、角礫岩、火山斷裂等火山地質作用現象按實際記錄,重要現象在圖上誇大表示,並進行必要的素描和照相。

3)依據岩石礦物結構構造特徵及火山岩地質體產出分布狀態,詳細劃分火山岩相,查明原生和次生構造特點,查明火山構造特徵等,查明火山噴發過程中形成的古火山機構特點,研究古火山機構的活動歷史。

4)根據火山岩岩石特徵及產出分布特點,劃分火山岩相及其組合類型,研究各種火山岩相組合類型,研究各種火山岩相的空間分布規律及形成的地質環境,探討火山作用的規律及歷程。

5)查明與火山活動有關的地質構造特徵,結合火山岩岩石學、岩石化學、岩石地球化學以及相關的沉積岩性岩相特點和岩漿侵入活動等資料,探討火山作用的大地構造環境及有關的成礦作用。

6)火山岩區應編制火山岩相構造圖,應表示:岩性、岩相、岩層產狀、流向、火山通道、火山斷裂、潛火山岩、蝕變礦化、火山沉積夾層中古生物化石、同位素年齡值等,內容和原始資料吻合,為地質圖編制打下堅實基礎。

3.侵入岩區的主要觀測內容

圖區侵入岩主要為面積較廣的花崗岩類,在劃分侵入體的基礎上,對同源岩漿演化序列的侵入體進行單元和超單元歸並,確定侵入時代及其演化關系,研究就位機制。重點如下:

1)查明侵入岩體的產狀規模、岩石類型、礦物成分、結構、岩石化學、岩石地球化學、穩定同位素,形成的溫壓條件或深度,以及岩體原生和變形構造、剝蝕情況、接觸關系性質和產狀、脈岩和包體、流體(成分、形態、分布、含量等)特徵。

2)查明侵入岩體的同化混染和分異作用、內外接觸帶的變質、蝕變及變形作用,以及岩體相帶劃分及其成礦作用特點等。

3)穩定地區Ⅰ型花崗岩類(除古老變質基底岩系)一般可採用譜系單元法進行研究,按成分或結構序列,劃分侵入體,建立岩體單元,歸並超單元或序列;在造山帶,應對花崗岩多樣性進行研究,通過翔實的野外、室內工作,區分同源、異源及變位花崗岩類等類型,對不同類型的花崗岩可按岩性年代方法填圖,進行填圖單元的合理劃分和填繪。

4)查明復式岩基侵入體間的接觸關系性質,依據其相互關系與圍岩接觸關系、構造變形和礦化或蝕變特徵以及同位素年齡資料等,確定岩體侵入時代和順序。對侵入岩時代的確定,凡有直接地質證據為時代依據的,可按有關地層和岩體的相互關系加以確定,對沒有直接地質證據為時代依據的岩體,應採集同位素測年樣測定其時代。

5)在綜合研究不同類型侵入岩資料的基礎上,研究其就位機制及其與成礦作用的關系。探討各類侵入岩形成的構造環境,建立區域岩漿演化旋迴或序列的認識,探討岩漿活動的演化歷史。

6)對於基性和超基性岩(鎂鐵—超鎂鐵岩)的調查研究,除上述侵入岩調查的有關內容外,對岩體周圍沉積岩的沉積岩相特徵和岩體與其關系進行調查,以便獲取岩體形成環境和形成時代的某些證據。

4.變質岩區的主要觀測內容

區域地質填圖中必須對區域變質岩的原岩成分、建造類型及其後期變質、變形疊加改造的特點,以及與岩漿岩作用和成礦作用的關系等進行綜合調查。因此,在區域變質岩區的填圖宜採用構造—地(岩)層—事件或構造—岩石—事件的方法進行。重點如下:

1)查明變質地質體的空間分布范圍,建立變質岩岩石的構造—地(岩)層單元,研究單元間界面性質及疊置關系,收集各單元變質、變形事件特徵的有關資料;查明主期變形的面理置換特點,收集先期變質變形和原生沉積構造形跡,注意研究多期變質變形事件疊加改造的相互關系,在查明宏觀特徵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採集各類分析測試樣品,從不同規模尺度對變質地質體進行研究。

2)查明變質岩岩石類型,各類岩石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及礦物共生組合和世代關系以及變質岩石的岩石化學、地球化學特點,恢復原岩建造。

3)在查明變質岩礦物共生組合和世代關系的基礎上,結合構造變形特徵,建立變質岩石形成的先後關系,劃分變質相帶和相系,確定變質作用類型,結合進行地層對比和同位素年齡資料,確定原岩時代。合理劃分變質作用期次,並確定其時代,查明變質作用與成礦作用的關系。

4)在綜合上述各類資料的基礎上,建立有關變質地質體的構造變形相或構造層次,擬定多期變質變形事件序列,結合相關沉積作用、岩漿作用和成礦作用特點,探討其大地構造環境,為建立區域大地構造演化模式提供依據。

5)中深變質岩區調查,除上述內容外,尚需對混合岩化作用特徵進行調查。目前對混合岩形成原因存在不同觀點和認識,本技術方法暫採用局部熔融或部分熔融的混合岩成因觀點,開展混合岩區的調查工作。凡有混合岩化的變質岩區,應著重查明混合岩化范圍,基體與脈體之間的比例關系,混合岩化結構構造特徵,劃分不同類型的混合岩化岩石,查明產生混合岩化的構造環境,收集有關變質地質體變質變形特點以及脈體流變特徵,以確定混合岩化范圍所處的構造層次及形成深度的溫壓條件。

5.混雜岩和蛇綠岩的主要觀測內容

造山帶區域地質填圖中,特別要注意對混雜岩(mélange)和「蛇綠岩」(ophiolite)的調查和研究,應採用特殊的方法進行填圖。造山帶是混合物質場,尤其是多旋迴造山帶,在經歷了多期次開合和洋陸轉換及後期的陸內俯沖、疊覆、剪切走滑、伸展滑脫及一系列強烈的熱事件、變質作用等重大地質事件作用下,更使原本成層有序的物質建造發生強烈改造、重組,最終大多以混雜岩的面貌出現在造山帶區。重點如下:

1)造山帶「混雜岩」或「蛇綠混雜岩」構成的主要特色是造山帶大地構造演化各階段的不同來源、不同時代、不同變形變質程度、不同大小的各種構造岩片(塊)或重疊、或位移、或缺失,形成現今統一的混雜的物質場。針對這一主要特色,混雜岩調查和研究的首要任務是應查清其各類構造岩片(塊)的裂解、運移、拼合定位及變形變質歷程,從現存構成混雜岩各類基本構件—構造岩片(塊)的物態(物質組成)、時態(時代依據)、相態(岩相特徵)、位態(原始生成部位)和變形、變質調查入手,追尋其原始生成環境、時空結構和變位、變形、變質歷程,從中恢復其造山帶三維結構和揭示造山帶形成機制及大地構造演化歷程,這一調查方法稱之為「混雜岩構造岩片四維裂拼復原法」。對混雜岩中不同類型的構造岩片或岩塊,均需盡量詳細圈定和填制。

2)從整體上查明「混雜岩」的內部構成和分布延伸范圍,除對外來岩片(塊)進行系統的「物態」「相態」「位態」和「變形變質」歷程調查外,還要對外來岩片(塊)賦存的「基質」進行系統的物質成分、時代、變形變質特點調查,即分別收集混雜岩的岩片(塊)和基質兩者各自的岩性、岩相和時代依據。

3)「蛇綠岩」發育保存完好的地區,應查明「蛇綠岩」岩石類型和結構構造特徵,建立系統完整的「蛇綠岩」序列,研究上覆沉積單元的沉積岩相特徵,盡量採集古生物化石,並結合同位素年齡資料,確定「蛇綠岩」形成時代。在「蛇綠岩」保存發育不好的「蛇綠混雜岩」地區,應著重查明有關岩漿岩組成的不同類型岩石的岩塊規模、物質組成、產狀、形態、相互接觸關系,以及伴生沉積岩的沉積岩相和構造變形特徵,尋找古生物化石。結合同位素年齡、岩石學、岩石化學和地球化學資料建立對「蛇綠岩」形成環境和時代的認識。

6.第四紀地質體

該類地質體因形成時代新,除沿濱海平原或平原地區以及大片沙漠和黃土堆積區大面積分布外,一般在丘陵山地區大多呈零星分布,且其成因類型復雜。重點如下:

1)第四系大面積分布區,應以突出國民經濟建設和國計民生的需要,或以地質環境綜合評價為重點開展特定片(區)的第四系區域地質填圖。

2)丘陵山地區第四系分布零散,應著重查明區內第四系的空間分布范圍,第四紀沉(堆)積物與地貌條件的關系,地形地貌特點(階地與洞穴等)、物質成分、結構構造、厚度變化,收集有關古生物、古風化殼、古土壤、古文化層、古地震等資料,劃分不同成因類型。

3)注意調查活動斷裂的地質、地貌特徵及其形態、規模、產狀及延伸,調查收集地質災害的有關資料。

7.地質構造主要觀測內容

1)對與變質岩有關構造的研究,可參照變質岩區填圖有關要求進行。

2)應用構造解析方法,對各種規模大小不等的構造變形形跡(包括褶皺、斷裂、韌性剪切帶以及各種面理、線理等)的產狀、性質、規模、位態及有關運動學特徵等資料進行詳細收集,查明其區域分布特點和組合規律;研究其構造層次及構造變形相,建立區域構造變形序列,為探討認識區域地質構造演化奠定基礎。

3)應用現代造山帶研究的理論和方法,開展對不同類型造山帶的地質填圖。著重查清造山帶三維空間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特徵,研究造山帶旁側前陸、後陸/斷陷盆地形成與發展演化的地層層序構築特徵和物源成分特點,為盆地、山脈轉變演化的研究奠定基礎。同時注意對捲入造山帶不同大地構造單元構造變形特徵進行系統調查,查明各類構造變形的運動學特徵,為建立造山帶形成演化過程中構造運動體制的演化轉變、探討造山作用產生的地球動力學機制提供依據。對造山帶基底形成階段、洋陸轉化階段、陸內造山階段和後造山隆升—剝蝕階段的物質建造、變形、變質特點進行研究,重塑其地質構造演化歷史。

4)對新構造運動的表現及特點進行調查,廣泛收集資料,研究新構造運動的時期和類型。地質災害多發地區,應查明引起災害的地質構造背景及具體構造部位。地震發育地區,應收集有關地震方面的資料,對活動性斷裂應盡量查明其延伸、規模、性質、產狀及運動學特徵,為分析研究區域地質災害規律和環境工程評價提供依據。

8.區域地質填圖中的礦產調查主要內容

區域地質填圖中的礦產調查工作,是和地質填圖緊密結合進行的。在調查過程中,應貫徹以點突破,以面為主,重點檢查或評價,點面結合的原則。在地質填圖的基礎上篩選10%礦(化)點進行檢查評價。

9.其他專項調查主要觀測內容

區域地質填圖工作中的水文工作一般不作系統調查,但對泉水、溫泉應進行觀測、記錄和采樣,並研究其出露的地質構造條件。對區內具有旅遊觀賞價值和科學普及意義的典型地質現象和地理地貌景觀均應進行調查研究和評價。涉及城市和居民密集區周圍的有關生態環境、災害地質、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農業區進行綜合評價,以增強區域調查成果全方位面向社會服務的功能。在需進行系統的水文地質、災害地質、環境地質、工程地質、礦產地質、農業地質等專項調查評價區應專門立項進行系統調查評價,並按有關規范、規定要求開展工作。

1∶5萬區域地質填圖任務書或設計書批復意見書如專門規定了某類專項地質填圖,其野外地質觀測路線的布置,必須充分注意滿足專項調查任務的需要。路線點、線間距以能較好控制專項調查特殊對象的總體特徵,並能收集到有關對象比較系統完整的資料為目的。如大規模泥石流、大規模滑坡或垮塌堆積群發地區,存在有地震活動的活動斷裂帶,或因工程地質需要面對某部分地域進行的專題地質構造調查等。

10.野外填圖手圖地質體標定

1)野外手圖上應盡可能標注所觀察到的各種有意義的地質現象、各類地質體界線、各種構造形跡及各種有代表性的產狀要素(含地層、岩層、面理、線理以及原生構造產狀及各類樣品的采樣位置等)。

2)對具有重要意義的特殊地質體,用相應符號、花紋誇大或歸並表示圖上。

3)基岩區內面積小於表中限定的第四系,圖上可不予表示,但類型特殊或含有重要礦產的第四紀沉積,其范圍雖小,均應進行觀察描述,並適當誇大表示。在大片第四系分布區,對前第四系基岩露頭,凡地質路線所及,無論出露范圍大小,都需進行觀察描述,並標注在圖上。

4)所有重要地質界線、地質體、正式填圖單位和具有特殊意義的非正式填圖單位等均應有足夠的觀察路線和觀察點控制。在觀察路線上要詳細觀察記錄,採集必要的樣品,取准、取全各種地質要素、參數數據。露頭良好的路線、主幹路線和專題研究路線,要求作好連續信手地質路線剖面,對重要地質現象、接觸關系均應有素描圖或照片反映其實際情況。

Ⅹ 探查地質要用什麼東西

主要有坑復、槽探、鑽探制、地球物理勘探等方法。
坑、槽探

就是用人工或機械方式進行挖掘坑、槽、井、洞。以便直接觀察岩土層的天然狀態以及各地層的地質結構,並能取出接近實際的原狀結構土樣。
鑽探

是指用鑽機在地層中鑽孔,以鑒別和劃分地表下地層,並可以沿孔深取樣的一種勘探方法。鑽探是工程地質勘察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勘探手段,它可以獲得深層的地質資料。
地球物理勘探

簡稱物探,它是通過研究和觀測各種地球物理場的變化來探測地層岩性、地質構造等地質條件的。常用的地球物探方法有直流電勘探、交流電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震勘探、聲波勘探、放射性勘探
你自己搜索,探測器,

一個也不貴,就是3000左右,不過只能探測出有沒東西,

要勘測出有什麼東西,就要找土地部門,他們有更加先進的勘測儀器!
或者工程隊,打地基都要用的
或者
有很多辦法,比如金屬探測器,x光機,衛星遙感,地震波收集等等。

從原理上說,所謂地底下有東西,那麼這個東西的材質就應該和此處的土壤不一樣,如果和土壤一樣,那就分辨不出是「有東西」了。這個東西可能在材質、密度、溫度等方面與該處的土壤不一樣,所以就能被探測到。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