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有哪些層
❶ 地質方面,什麼叫三大亞層
野外勘復察首先應根制據岩性、顏色進行地質分層,這是最基本的分層,也是地質人員的基本功。在地質分層的基礎上,如果土的物理力學性指標差異較大,則應再進一步按照物理力學指標劃分亞層。一般情況下,同一時代、同一成因、同一層位、同一岩性的土體,其物理力學性指標不會有太大差異的。如果差異很大,就要考慮是否有其他後天因素的影響了。以天津開發區地質為例:在35米深度范圍按地質形成,自地表由上而下分成三大層、十一個亞層:第一層為陸相層,含有兩個亞層:第一亞層為人工填土層,土層厚度0.5-1.5米;第二亞層為沖積型(以粘土為主),土層厚度0.7-2.4米。第二層為海相層:上部為淤泥質粘土層,土層厚度6.9-9.76米;中部為淤泥質亞粘土,土層厚度4.3-6.2米;下部為亞粘土-粘土層,土層厚度1.1-2.0米。第三層為陸相及海相層,分5個亞層:第一亞層輕亞粘土—粉砂的透鏡體,單層厚度2.2-2.4米;第二亞層輕亞粘土,單層厚度1.3-3.3米;第三亞層輕亞粘土,單層厚度2.0-5.4米;第四亞層粘土、粘土,單層厚度3.2-4.9米;第五亞層輕亞粘土,單層厚度1.7-4.5米。
❷ 地球地質共有多少層最表面一層是什麼
地球地質一共有3層,分別是:地殼-地幔-地核,最表層是地殼。
地殼,是地球的表專面層,屬也是人類生存和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場所。地殼實際上是由多組斷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塊體組成的,它的外部呈現出高低起伏的形態,因而地殼的厚度並不均勻。
地幔,地殼下面是地球的中間層,叫做「地幔」,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緻密的造岩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兩層。
地核,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約3400公里。地核還可分為外地核、過渡層和內地核三層。
(2)地質有哪些層擴展閱讀:
劃分依據
1、根據各圈層密度和地震波速度與地表岩石或礦物的有關性質對比進行推測。
2、根據各圈層的壓力、溫度,通過高溫高壓模擬實驗進行推測。
3、根據來自地下深部的物質進行推斷。火山噴發和構造運動有時能把地下深部(如上地幔)的物質帶到地表,為我們認識深部物質提供了依據。
4、與隕石研究的結果進行對比。
❸ 地質分幾層
簡單地說由莫霍洛維奇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三層:地殼
地幔
地核!要細分還有這三大層的子層你給我發信息我給你詳解!
❹ 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哪些
典型的基本構造形態:
一、水平構造和單斜構造
1.水平構造
未經構造變動的沉積版岩層,其形成時的原始產狀是水權平的,先沉積的老岩層在下,後沉積的新岩層在上,稱為水平構造。
分布:只是局限於受地殼運動影響輕微的地區。
2.單斜構造
原來水平的岩層,在受到地殼運動的影響後,產狀發生變動,當岩層向同一個方向傾斜,形成單斜構造。
分布:單斜構造往往是褶曲的一翼、斷層的一盤或者是局部地層不均勻的上升或下降所引起。
二、褶皺構造
定義:組成地殼的岩層,受構造應力的強烈作用,使岩層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而未喪失其連續性的構造,稱為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岩層產生的塑性變形,是地殼表層廣泛發育的基本構造之一。
三、斷裂構造
定義:構成地殼的岩體,受力作用發生變形,當變形達到一定程度後,使岩體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壞,產生各種大小不一的斷裂,稱為斷裂構造。
斷裂構造是地殼上層常見的地質構造,包括斷層和裂隙等。
四、不整合
定義:
在野外,我們有時可以發現,形成年代不相連續的兩套岩層重疊在一起的現象,這種構造形跡,稱為不整合。不整合不同於褶皺和斷層,它是一種主要由地殼的升降運動產生的構造形態。
❺ 常見的地質層有哪些系統類型
關於地下水按含水層介質類型的分類,目前存在著如下兩種分類方案。 第一種分類方案是以俄羅斯和中國為主的一些國家,承襲了原蘇聯水文地質學者的地下水分類的基本觀點,即以含水介質的空隙類型作為劃分地下水類型的基本依據。該種分類的基本觀點是岩石的基本類型和岩石中的空隙類型之間有著完全的對應關系;而一定類型的空隙(包括粒間孔隙、裂隙和溶蝕孔洞)則賦存一定類型的地下水。按照這一觀點,可把地下水劃分為孔隙地下水(鬆散未膠結岩石)、裂隙水(非可溶性堅硬岩石)和岩溶水(石灰岩、白雲岩等可溶性岩石)三種。由於這種分類能直接反應出岩石類型、貯水空隙類型和地下水類型三者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因此這個分類便成為尋找、勘探、評價與開發地下水資源的理論基礎;也被廣泛用於水文地質教科書及各種地下水勘查規程和水文地質科研、生產中。 地下水按含水介質分類的第二種方案,可以歐美國家為代表,即直接以岩石的類型作為劃分地下水類型的依據。例如筆者從美國Davis和Dewiest所著「水文地質學」(1966年)、加拿大、R.A.Freeze和J.A.Cherry出版的「地下水」(1979年)、以色列J.貝爾所著「多孔介質流體動力學」(1979年)、日本山本藏毅所著「地下水水文學」(1992年)等專著中均可見到。書中雖然沒有專門的地下水分類的章節,但這些學者均按照岩漿岩和變質岩、火山熔岩、沉積岩(或進一步分為砂質岩石和碳酸鹽岩)、沖積層、永凍層等岩石類型來描述其中的地下水特徵,或者按岩石類型來命名含水層(如火成岩變質岩含水層,碳酸鹽岩含水層和碎屑岩含水層等等)。這種分類方案的優點是比較直觀,且易於掌握。但是岩石類型繁多,這種地下水分類就未免五花八門,缺少科學的系統性。同時,這種分類也不能反應出地下水貯、導水性質等重要特徵。 比較以上兩種地下水按介質條件的分類方案,顯然按岩石空隙類型的分類更具科學性。但是,近年來,隨著地下水勘探和開發工作的深入,發現這種單一按含水介質孔隙類型的地下水分類方案仍然不夠完善,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岩石類型、空隙類型和地下水類型之間並無絕對的對應關系。例如裂隙空隙並非非可溶性的堅硬岩石所獨有,鬆散岩石中的黃土和某些粘土也存在大量的裂隙空隙;尺寸較大的孔洞空隙也並非可溶性的碳酸鹽岩石所獨有,某些含有可溶質成分的碎屑岩石(如膠結物或角礫為可溶性的角礫岩),甚至於火山熔岩中也存在各種孔洞及管道空間。 (2)在三大基本岩石類型(鬆散岩石、非可溶性堅硬岩石、可溶性岩石)之間存在一些過渡類型的岩石;它們常具有兩種類型的貯水空隙系統(即雙重孔隙介質)。如我國中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系地層中的許多半膠結(半堅硬)的碎屑岩,既有粒間孔隙又有成岩和構造裂隙的存在。亦即,既含有孔隙地下水又賦存有裂隙地下水。前已提出的某些含可溶質成分的碎屑岩,也可能同時具有成岩、構造裂隙和溶蝕裂隙、孔洞以至管道空間,即既含裂隙水又賦存岩溶水。我國西北地區的黃土亦是如此,既是孔隙含水、也是裂隙(垂直裂隙)含水的雙重孔隙介質。在目前以含水層介質類型為基礎的地下水分類中,並未明確這部分過度類型岩石、雙重性質空隙類型地下水的位置。 (3)近年來在地下水勘探、開發中,發現了一些新的貯水空隙類型。如具有十分重大含水意義的基性熔岩中的大尺寸熔岩隧道、堅井和孔室空間,以及某些玄武岩中的大孔洞層(可能為埋藏的火山灰碴),這些空隙和地下水類型在目前通用的地下水介質分類中也沒有位置。以上問題說明,簡單的按照岩石類型和空隙特徵來劃分地下水類型,既不完全符合地下水賦存形式的客觀實際狀況;也不能概括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地下水類型。因此,對目前廣泛使用的這個地下水分類仍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對三大類地下水的概念,特別是裂隙水的概念也需重新進行定義。
❻ 地質構造有哪幾種
常見的地質構造有兩種:褶皺和斷層;褶皺又有背斜和向斜之分;斷層又有地壘和地塹之分。如下圖所示:
❼ 地質分類有哪些地質分為什麼類型
(1)標准地質剖面:如中國最古老的岩石——遼寧鞍山白家墳花崗岩;天津薊縣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等。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遺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世界奇觀——河南西峽恐龍蛋化石等。
(3)地質構造形跡:如西藏雅魯藏布江縫合帶;河南嵩山前寒武紀地層及三個整合遺跡等。
(4)典型地質與地貌景觀:如安徽黃山奇峰;澎湖列島的地形景觀等。
(5)特大型礦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床——內蒙古白雲鄂博;中國稀有金屬和寶石明珠——新疆阿爾泰偉晶岩;黑龍江大慶油田等。
(6)地質災害遺跡:如遼寧大連金石灘震旦系——寒武系地層中的地震遺跡;河北唐山地震遺跡;雲南東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7)地質有哪些層擴展閱讀:
地質的研究對象:
1、礦物和岩石
在地球的化學成分中,鐵的含量最高(35%),其他元素依次為氧(30%)、硅(15%)、鎂(13%)等。如果按地殼中所含元素計算,氧最多(46%),其他依次為硅(28%)、鋁(8%)、鐵(6%)、鎂(4%)等。這些元素多形成化合物,少量為單質,它們的天然存在形式即為礦物。
2、地層和古生物
地層是以成層的岩石為主體,隨時間推移而在地表低凹處形成的構造,是地質歷史的重要紀錄。狹義的地層專指已固結的成層的岩石,有時也包括尚未固結成岩的鬆散沉積物。
3、地質構造和地質作用
地球表層的岩層和岩體,在形成過程及形成以後,都會受到各種地質作用力的影響,有的大體上保持了形成時的原始狀態,有的則產生了形變。它們具有復雜的空間組合形態,即各種地質構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質
❽ 地質上一共有那幾種地層
代紀世 代號 起始時間(百萬年) 生物開始出現類型 ----------------------------------------------- 新生代 第四紀 全新世 Qh 0.01 人類出現 晚更新世 Qp 中更新世 Qp2 早更新世 Qp1 1.64 新近紀 上新世 N2 5.00 中新世 N1 23.3 近代哺乳類出現 古近紀 漸新世 E3 37.5 始新世 E2 50 古新世 E1 65 魚類出現 ------------------------------- 中生代 白堊紀 K 135 被子植物,浮游鈣藻出現 侏羅紀 J 208 鳥類哺乳類出現 三疊紀 T 250 蜥龍 魚龍出現 ------------------------------- 晚古生代 二疊紀 P 290 獸行型類 裸子植物出現 石炭紀 C 362 堅孔類 種子蕨 科達類出現 泥盆紀 D 410 總鰭魚類 節蕨 石松 真蕨植物出現 早古生代 志留紀 S 439 裸蕨植物出現 奧陶紀 O 510 無頜類出現 寒武紀 -- 570 硬殼動物出現 ----------------------------- 新元古代 震旦紀 Z 680 不具硬殼動物出現 南華紀 Nh 800 青白口紀 Qb 1000 多細胞動物 高級藻類出現 中元古代 薊縣紀 JX 1 400 真核動物出現 (綠藻) 長城紀 Ch 1800 古元古代 滹沱紀 Hl 2300 五台紀 Wt 2500 ----------------------------- 新太古代 Ar3 2800 原核生物出現 (菌類及藍藻) 中太古代 Ar2 3200 古太古代 Ar1 3600 生命現象開始出現 始太古代 Ar0 45oo 地質年代是地球演化過程中某一時間階段的劃分方法。 地球的歷史按等級劃分為:宙、代、紀、世、期、亞期等六個地質年代單位。 地質年表 第四紀-全新世-距今1萬年 第四紀-更新世-距今250萬年 第三紀-上新世-距今1200萬年 第三紀-中新世-距今2500萬年 第三紀-漸新世-距今4000萬年 第三紀-始新世-距今6000萬年 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距今6700萬年 白堊紀-距今1.37億年 侏羅紀-距今1.95億年 中生代-三疊紀-距今2.30億年 二疊紀-距今2.85億年 石炭紀-距今3.50億年 泥盆紀-距今4.00億年 志留紀-距今4.40億年 奧陶紀-距今5.00億年 顯生宙-古生代-寒武紀-距今6.00億年 元古代-震旦紀-距今18.0億年 隱生宙-太古代 距今>50億年
❾ 地層有那些層
什麼是地層?
地層是指在某一地質年代因岩漿活動形成的岩體及沉積作用形成的地層專的屬總稱。(所謂的地層是指在地殼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成層和非成層岩石的總稱。從岩性上講,地層包括各種沉積岩、岩漿岩和變質岩;從時代上講,地層有老有新,具有時間的概念。)
❿ 地質上的地層可分為哪六種
看你是根據什麼分了,根據年代劃分的岩石地層單位主要有宇、界、回系、統、時、階答,其中界分為太古界、元古界(下、中、上)、古生界(下、上)、中生界、新生界。每個界內包含若干個系,每個系由若干套系組成,以此類推。比如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你下個地層年代表就一目瞭然了。
若是根據岩性劃分就比較復雜了。不知道你說的地層劃分標準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