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質怎麼調查報告
⑴ 水文地質調查
美國水文地質調查經歷了一百多年的發展,在該領域長期居於國際領先地位,影響和引導了國際水文地質學的發展方向。表6-1列出了美國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社會特徵和水文地質發展特點。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始終把地下水資源評價作為優先開展的重點工作。早期在一些地區進行的地下水調查工作成為全國地下水調查的起點,例如Darton在中部大平原的地下水調查、Mendenhall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地區的地下水調查[1]。Meinzer自1923年開始陸續出版了一系列報告,首次對全國地下水資源進行了定性評估。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中期,USGS以州為單位先後對各個州的地下水資源進行了調查,採用均衡法對各個州的地下水資源進行了初步估算。20世紀70年代USGS對全國21個區域開展了水文地質調查和地下水評價工作,在對區域地質、水文地質條件調查和地下水區劃的基礎上,對地下水補給、地下水排泄等地下水均衡要素進行了估算,提出了地下水優化管理的對策。1978年USGS啟動了「區域含水層系統分析項目(RASA)」。RASA項目歷時近20年,調查和研究了全國28個以流域為單元的含水層系統。該項目採用三維有限差分地下水流數值模型,通過模擬地下水開發前後地下水的動態變化,確定了地下水補給、排泄和均衡要素的變化,使地下水資源的評價精度得到顯著提升。以RASA項目成果為基礎,從1990年到2000年先後編制出版了各個含水層系統的地下水圖集。美國地下水圖集採用不同的比例尺(1∶250萬~1∶10萬)集中展示了地下水調查和研究成果。繼區域含水層系統分析項目(RASA)之後,USGS於1998年啟動了新一輪地下水資源調查———地下水資源計劃(GWRP),調查的范圍從過去的以州為單位改變為整個含水層系統、水文系統、生態環境系統,所面對的問題由當前的問題轉向長期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2]。隨著人們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不斷增強,水文地質工作開始由過去的以資源為重逐漸轉變為資源和環境並重,近年來日益重視地下水的生態作用。1992年,美國頒布了《國家地質填圖法》,設立了以美國地質調查局為主導的全國合作地質填圖計劃(NCGMP),將全國的地質填圖工作統一起來。水文地質屬於地質填圖計劃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任務是通過1∶2.4萬比例尺為主的水文地質調查,建立地下水運動的三維地質框架。全國合作地質填圖計劃(2007~2011年)確定,到2010年所建三維地質框架將覆蓋美國含水層的12%。
英國的水文地質調查研究水平較高,1∶5萬比例尺新一輪工作完成了國土面積的65%以上。在城市填圖中根據具體城市發展和建設的需要進行專門填圖。法國開展了1∶5萬比例尺水文地質填圖,進行了地下水污染的調查研究工作,開展了全國范圍地下水氮化物和亞硝酸鹽的調查工作,建立了法國地下水資源水質資料庫。印度完成了大部分國土1∶5萬或1∶6.3萬比例尺的系統填圖,1994年開始進行第二輪地質填圖,重點是資源環境保障程度方面的調查。日本在完成本土水文地質填圖的同時,進行了列島及其周圍海域地質調查。日本特別重視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每5年開展一次水質調查。
表6-1 美國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水文地質調查發展特點
綜合學科本身、實踐應用、發展驅動力以及與社會的關系四個方面,國際水文地質調查可能將呈現以下幾個趨勢:
(1)資源和環境、生態並重的地下水資源可持續管理是水文地質學的重要應用研究主題。地下水管理既要保障社會穩定的水供給,又要不影響未來長遠的水資源利用,避免可利用地下水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大幅度降低。這項重要的主題包括很多內容,例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聯合調蓄和協調開發;地下水含水層獲得補給的途徑和機制;近河岸帶和生物棲息地地下水水質保護,恢復由於人類影響而退化的地下水含水層;影響地下水資源利用和分配的社會-經濟規律和管理模式;地下水疏干區的定量跟蹤和調控;岩溶含水層和基岩裂隙水的保護性開發等。
(2)近地表水文地質過程成為水文地質學與其他學科交叉滲透的重要理論研究主題。近地表地質圈包括土壤、包氣帶、淺層地下水、生物棲息地、濕地、河溪下層區和農業用地等。包氣帶是介於潛水面和地表之間的多孔介質,化學風化、有機質分解、氮素固定等其他化學物質循環過程均發生在包氣帶,也是地下水補給、污染物向地下水運移的必經之路。濕地和河溪下層區是水生生態環境向陸地生態環境的過渡區,是生物地球化學、生態學和水文地質學的交叉領域。農田是深受人類活動影響的生物棲息地。以前灌溉工作者所採取的措施集中於局域尺度。因此,灌溉農業管理應從區域水文地質系統的尺度著手,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水文地質學與土壤學、地貌學、農學、生態學進行交叉滲透[3]。
(3)利用新技術進行地下水監測、調查和研究成為水文地質學技術方法發展的重要主題。無論是對水文地質系統進行更加完善的管理和調控,還是及時發現和預測社會經濟活動對水文地質系統所產生的不良後果,都需要對水文地質要素進行長期准確的監測。水文地質要素動態監測網的優化設計和自動化實時監測技術的發展,是地下水調查和研究的重要基礎設施。同位素技術和遙感技術將繼續發展,越來越多地用於地下水調查和研究。基於GIS的模型技術將進一步推動水文地質系統的定量化研究,成為水文地質工作的重要工具。
(4)水文地質系統微生物研究和海洋水文地質研究成為水文地質學自身發展的重要前沿領域。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化學風化、土壤形成、石油沉積、物質循環等水文地質過程中,微生物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然而關於微生物作用的機理至今尚不清楚。目前,微生物在用於治理土壤和地下水有機污染方面顯示出了廣闊的前景。海洋水文地質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其主要目的在於更多地了解海洋海底岩層中的流體-岩石作用機制,揭示地殼作用機理,目前尚處在探索階段。
⑵ 水文地質學的水化學分析報告表怎麼填
1、報告表中應包括柱狀圖,柱狀圖中表明抽水層位,即你分析地下水賦存層內位。
2、分析8大離容子,得到其質量分數mg/L。填寫進表中。
3、根據數卡列夫水化學分類法,對其陰陽離子進行分類,得到其水化學類型。
4、以上內容即是基本內容。如果你想拓展到環境水文地質分析,那麼一般可以多測試其他水化學成分,對比飲用水標准,得到其是否可作為水源。這就需要補充水化學對標表。即是成分和飲用水標準的對比表。
5、打完收工,你沒有懸賞分,我依然回答你,你以後要厚道,有項目找我做。謝謝。
⑶ 環評報告中的水文地質調查報告一定要做嗎
不必。
一般水文地質報告都是摘取當地的一些簡介,例如網路。
另外實在沒有可以找當地環保局借一個他們以前的環評報告,參閱裡面的水文地質描述。
只有專門要求的才需要做水文地質專項勘查。
⑷ 水文地質調查報告和水文地質類型劃分報告哪個全面
水文地質調查報告
⑸ 水文地質調查和地質環境評價
1.水文地質調查
完成雲南、廣西12個圖幅的1∶5萬水文地質調查和物探剖面內44.8萬米。完成烏蒙山區容、太行山區、華北平原、淮河流域以及青海、新疆能源基地等重點地區1∶5萬水文地質調查7000平方千米。
2.地質災害調查評價
總結地質災害調查成果,完成2020個縣地質災害易發性、易損性和危險性統計分析。完成四川蘆山地震、四川寧南縣特大泥石流、甘肅省岷縣、新疆伊犁新源縣大型滑坡、雲南彝良縣大型滑坡等重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
3.城市和重要經濟區地質環境調查評價
完成全國主要城市環境地質問題調查,編制完成1∶25萬系列地質環境圖件,基本掌握了中國306個地級以上城市存在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及其危害。
⑹ 勘察報告場地水文地質條件和地下水情況怎麼描述
鬆散孔隙水?應該叫鬆散堆積物孔隙潛水,這個是我們鑽探幾米、十幾米經常見到的地下水。另外,潛水之上經常還有局部弱或相對隔水層上的上層滯水,這類水受水文氣象條件變化比較大。
⑺ 求應城市水文地質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⑻ 水文地質調查評價
東北、西北來、華北及四川源阿壩州等地方病嚴重區地下水勘查,為70多萬人提供了安全飲用水源,建立了一批示範工程。
西南岩溶石山區水文地質和環境地質調查,建立了80多處地下水開發和石漠化綜合治理示範工程。
在內蒙古能源基地勘查評價水源地10處,其中,5處有望建成大型甚至超大型水源地。
完成「北方主要盆地平原地下水動態監測優化方案」,初步建立國家地下水監測剖面。
完成區域地下水污染調查32萬平方千米,為制定「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提供科學依據。
匯總、提升地熱資源調查評價成果,建立並完善中國地熱資源資料庫管理信息系統。
⑼ 水文地質調查工作的程序(工作步驟)
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應按一定的工作程序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一般的原則是:先設計後施工,先普查後勘探。一般的工作程序為:
1.接受調查任務
調查任務分為縱向任務(上級下達的)和橫向任務(地方委託的)。縱向任務既可以是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指令性任務,也可以是生產單位立項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下達的任務。如為橫向任務,則需和任務委託單位(一般稱甲方)簽訂委託任務合同,方算正式確定調查任務。
2.准備工作
接受調查任務後,要進行准備工作,主要是人員組織准備、技術准備、物質後勤等方面的准備。其中技術准備中編寫設計書是水文地質人員的主要工作。在設計書編寫前,應充分收集調查區已有自然地理資料,地質水文地質資料及圖件等,對調查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和問題有初步認識,並確定調查區的研究程度。必要時,應進行野外現場踏勘,踏勘路線應力求穿過調查區地層發育比較完整、水文地質條件有代表性的剖面,並了解調查區的自然和工作條件,使編寫的設計書更加符合實際。
設計書是布置和進行各項調查工作的基本依據,是水文地質調查的「作戰方案」。設計書的類型一般可分為整體設計、年度設計、單項設計等。設計書的主要內容為:
(1)調查區的自然地理、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內容包括:①調查工作的目的、任務、調查區位置,面積及交通條件、調查階段和調查工作起止時間;②自然地理及經濟地理概況;③已有地質、水文地質研究程度及存在問題;④調查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概述。
(2)調查工作設計,主要內容包括:①調查工作擬投入的工種、工作布置方案、工作依據的主要技術規范、工作量及每項工作的主要技術要求。布置調查工作時,既要滿足有關規范對工作量定額及工作精度的要求,又要考慮查清重要地段和完成關鍵任務,防止平均使用勘查工作量;②物質、設備計劃,人員組織分工、經費預算及施工進度計劃書;③預期調查工作成果。
3.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就是在野外現場進行各項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水文地質調查投入的工種順序為:水文地質測繪→物探→勘探→試驗→長期觀測。前者是後者的基礎,所揭示的問題也是逐步深入的。各工種投入的工作量,應根據具體條件,做到經濟技術上合理可行,又能取得高質量的成果。野外工作中,要保質保量地進行觀察、測量,做好原始資料的編錄,正確地繪制野外工作各種圖件。工作中應加強綜合分析,注意各工種間的有機配合,要注意做好有關室內的實驗、分析、鑒定等工作。野外工作期間,也可再分若干時段,按時段組織勘查、檢查和總結,在野外工作期間,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設計書作適當修改,但作重大改變,應提出補充設計。有關野外調查的工作方法和內容,將在以後有關章節進行介紹。
4.室內工作
室內工作主要是將野外調查獲得的資料,進行認真地校核、整理、分析,編寫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成果。調查成果一般包括水文地質圖件和文字報告兩部分。
最後,按規定程序組織調查成果的驗收和鑒定工作。
小結
通過本章學習,應掌握以下重點內容:①水文地質勘查所使用的10種主要方法,掌握每種方法的應用和優缺點;②水文地質調查階段劃分:一般分為普查、詳查、勘探、開采四個階段;③水文地質調查工作的程序(工作步驟):一般為:接受調查任務→准備工作→野外工作→室內工作→鑒定驗收。
復習思考題
1.水文地質調查的目的、任務是什麼?
2.進行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有何意義?
3.水文地質調查工作有幾種類型?各有什麼特點?
4.水文地質調查方法手段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5.試比較水文地質測繪、水文地質鑽探、水文地質物探三種方法的優缺點?
6.水文地質試驗中最主要的試驗是哪種試驗?
7.什麼是「3S」技術?各有什麼作用?
8.為什麼要劃分水文地質調查階段?各行業(部門)水文地質調查階段是如何劃分的?
9.通常水文地質調查如何劃分調查階段?各階段的任務和要求是什麼?
10.水文地質調查工作的工作程序(工作步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