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光譜分析樣怎麼采
A. 什麼是地質光譜分析樣
就是採取的用於光譜法分析元素含量的樣品
一般是對鑽孔岩心取樣,分析其中金屬元素的含量。採用的方法是光譜法
B. 地質孢粉分析樣品在什麼地層採集
地質孢粉分析樣品在煤系地層採集。
在進行露頭剖面采樣時,還要特別重視對岩性的選擇,因為不同的堆積物所含孢粉的含量相差甚大。在岩性的顏色選擇上,一般暗灰色、灰黑色、黑色的岩性,孢粉的含量均較豐富,而那些紅色、磚紅色及含鈣質較多的黃色、褐黃色、棕黃色、雜色等,反映了在強氧化或氧化條件,或者在乾旱、半乾旱條件下形成的沉積物,這類沉積一般少含或不含孢粉。除此之外,沉積物顆粒的粗細對孢粉的含量也會產生很大影響,一般來說沉積物的顆粒越粗,含的孢粉就少或不含孢粉,但過細過粘的粘土也很難保存孢粉。
C. 地質的近紅外光譜分析儀好使么
一般來說,只要有C-H,N-H,O-H鍵的物質都有近紅外吸收,且含量越多吸收越強,越容易測版量。要分析礦石中權的成分,先要確定這個成分含量,近紅外吸收強度,這兩者之間必須有一定的關系,因為近紅外是用模型演算法來預測。
近紅外在石油方面用得較多,對礦石應該也能用。建議你先和廠家溝通,告訴他們你要解決的問題,再確定是否購買。做為一個專業的近紅外人士,歡迎探討
D. 區域地質調查主要採集樣品類型與採集要求
1.常規樣品類型
樣品採集與處理是區域地質調查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區調全過程中要採集的樣品種類繁多,主要有兩大類:岩礦標本類主要有地層標本、岩石標本、化石標本、礦石標本、構造標本、岩組分析定向標本等;加工處理類樣品主要有硅酸鹽分析(全岩全分析)樣品、孢子花粉樣品、同位素地質年齡樣品、穩定同位素測試樣品、礦產分析測試樣品、人工重砂樣品、古地磁樣品等(表9-5)。
表9-5 區域地質調查主要樣品類型及代號
2.樣品採集的總體要求
采樣目的要明確,采樣應具有代表性和真實性,不可隨手拈來來源不明的岩塊;一般要採取新鮮岩石;認真進行標本、樣品的編錄工作。采樣工作量應列入設計,有目的地針對某項樣品或標本的用途和要求進行有效的采樣、加工處理和實驗工作。
採集區域地質調查中的主要樣品時一定要注意樣品的級別配套性。所謂級別是指樣品在分析前一定要明確依賴關系,確定送樣是否必要。在所有需要進行成分、結構、含量、礦物單顆粒挑選和性質確定的樣品中,岩石薄片樣品級別最低,服務於較之相對級別較高的其他樣品。例如,某個樣品是否需要送全岩分析或是人工重砂鑒定以及重礦物挑選時,需要依據薄片結果決定該樣是送樣或是廢棄;又如某個樣品欲進行稀土和微量元素化學分析,但配套採集的薄片鑒定證實該樣有嚴重蝕變時,其原採集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化學分析樣品就沒必要再做分析。因此,所有相對較高級別的樣品一定要有相對低級別的樣品做配套前期分析。區域地質調查中的主要分析測試樣品可分為低級、中級和高級3個級別。高一級別的樣品是否送樣受制於較低級別樣品的成果或是選樣結果。低級樣品有:岩石薄片樣、基岩光譜、大化石樣、光片樣等。中級別樣品有:全岩樣、稀土樣、微量樣、探針樣品、人工重砂樣品、各類全岩同位素樣品等。高級別的樣品有:各類同位素年齡樣品、各類單礦物穩定同位素樣品。
E. 地質報告怎麼寫
用以前的模板格式寫
F. 樣品採集和測試方法
在野外剖面測制和觀察的基礎上,分別對呷村礦床西礦帶、東礦帶,以及有熱礦區主成礦期的礦石和石英脈等樣品進行採集。其中有熱礦區樣品采自岩心,呷村礦床樣品采自坑道,主要為主成礦期的塊狀礦化硅化流紋岩、含石英脈鉛鋅礦石、塊狀礦石、硅化礦化岩石、含石英脈團包塊狀黃鐵礦、強硅化浸染狀-團包狀礦石以及硅化脈狀-網脈狀鉛鋅礦化流紋岩等。對樣品中石英單礦物中的包裹體進行了顯微測溫、顯微激光拉曼光譜和氫、氧同位素分析,對黃鐵礦、方鉛礦和閃鋅礦等硫化物單礦物進行了硫同位素分析。
將樣品磨製成厚約0.3mm的雙面拋光包裹體片,利用光學顯微鏡對其進行流體包裹體岩相學特徵觀察,然後選擇代表性包裹體進行流體包裹體顯微激光拉曼光譜和顯微測溫分析。顯微激光拉曼光譜分析由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完成,單個流體包裹體的顯微激光拉曼光譜分析採用LABHR-VIS LabRAmHR800研究級顯微激光拉曼光譜儀,激發波長為:λ=532nm,掃描范圍為100~4200cm-1。顯微測溫是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流體包裹體實驗室完成的,顯微測溫工作使用的儀器為英國產LINKAmTHMSG600冷熱台,可測溫范圍為-196~600℃,均一溫度重現誤差為±1℃,冰點溫度誤差為±0.1℃。所用的顯微鏡為OLMPUS-BX51型號光學顯微鏡,其放大倍數為100~800倍,包裹體測定時選用的放大倍數為500倍。在56.6℃、0.0℃和374.1℃,系統用人造包裹體進行了校正。冷凍測溫時,利用液氮對包裹體降溫,並觀察包裹體變化,包裹體冷凍後,緩慢升溫,當接近相變點時,控制升溫速率,使之<0.5℃/min,以准確記錄它們的相轉變溫度。
石英中包裹體的氫、氧同位素和黃鐵礦、方鉛礦以及閃鋅礦中的硫同位素分析由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完成。首先,將野外採集的樣品送至廊坊市誠信地質服務部進行樣品的分離和提純,經手工進行逐級破碎、過篩,並在雙目鏡下挑選40~60目、純度>99%的單礦物樣品。氫、氧同位素測試所用儀器為mAT253,以SMOW為標准,氧同位素分析精度為±0.2%,氫同位素分析精度為±2%。將提純的石英單礦物研磨至200 目左右,氧同位素分析方法為BrF5法(Clayton et al.,1963),在500~600℃與BrF5反應14h,將反應生成的O2與石墨反應轉化為CO2,然後進行質譜同位素分析;氫同位素分析採用爆裂法,加熱石英包裹體樣品使其爆裂,釋放揮發分,提取水蒸氣,然後在400℃條件下使水與鋅反應產生氫氣,再用液氮冷凍後,收集到有活性炭的樣品瓶中(Coleman et al.,1982),然後進行質譜同位素分析。硫同位素分析:將挑純後的單礦物樣品和氧化亞銅按一定比例在瑪瑙缽里研磨至200目左右,並混合均勻,在真空達2.0×10-2Pa狀態下加熱,進行氧化反應,生成二氧化硫氣體。真空條件下,用冷凍法收集二氧化硫氣體,並用Delta v plus氣體同位素質譜儀分析硫同位素組成。測試結果以CDT標准,記為δ34SV-CDT。分析精度為±0.2‰。硫化物參考標准為GBW-04414、GBW04415硫化銀標准,其δ34S值分別為(-0.07±0.13)‰和(22.15±0.14)‰。
G. 野外標本、測試樣品的採集和整理
(一)標本、測試樣品的採集
在變質岩區野外填圖過程和測制剖面階段中,採集的標本數量及品種都比較多。
採集標本、樣品的要求、標准及有關內容,可參見采樣規范或第三章第一節標本樣品採集的有關內容。
現按種類與用途、意義及採集數量多少為序,摘要敘述如下:
1.陳列標本
採集的數量最多,包括圖幅內主要變質岩石的各種類型。所採集的標本,在野外可供圖幅填圖、各路線實物對照;驗收時可供專家組鑒定與參觀指導;驗收後,作為實物保留於陳列室中存檔。
2.岩礦鑒定標本
採集數量多。主要用於岩礦薄片鑒定與岩石定名和對變質顯微構造(變余結構與變質結構構造)的研究。研究變余結構構造,主要用於恢復原岩;研究變質結構構造,探討構造變形、變質作用的狀態和劃分變質帶、變質相、變質系(特徵礦物鑒定)。薄片域的變質顯微構造與野外大構造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二者有幾何學、動力學上的相似性。為此,常需採集一些構造定向標本進行組構分析。
3.硅酸岩分析樣品
分析岩石的化學成分為研究岩石建造、原岩恢復提供分析資料。
4.岩石光譜分析樣品
分岩石光譜全定量分析與半定量分析兩種,用於檢測岩石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5.古孢粉鑒定樣品
古老的變質岩層是「啞」地(岩)層。採集孢粉鑒定樣品,進行微古(微體化石)研究,用於古環境探討及時代對比。
6.同位素地質測年樣
一般送鈾-釷-鉛(U-Th-Pb)法或銣-鍶(Rb-Sr)法樣品,測定地質體的地質年齡(時代),為建立層序或變質變形序列提供時代依據。
7.包體樣品
用於探討變質作用的成因和當時所處物理化學的狀態(溫度)。
(二)標本、測試樣品的整理及技術要求
陳列標本要在標本左上方塗上寬1.0cm,長2.5cm的白漆,待干後再寫上標本號,填寫好標本簽(每天要在室內完成)。
其餘標本均按采樣規范進行採取,填寫送樣單(一式三份),收隊後及時交送到有資質證的實驗室或研究院(所)檢測(須簽定鑒定合同書),以便盡快獲取檢測報告單。
章節要點
1.在經過野外踏勘和野外實測剖面以及設計書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方能開展野外地質填圖工作。
2.地質填圖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路線地質調查,研究地質體的空間形態、相互關系和變化,填制地質圖。
3.野外地質填圖工作,包括了觀測路線的選擇和布置,觀測點(線)的標定,各種地質現象的觀測和描述,地質圖的勾繪以及各種標本樣品的採集和整理等內容。
4.1:5萬區域地質調查填圖路線布置的方法有:穿越法、追索法和全面踏勘法。
5.目估法在1:2.5萬手圖上標定觀測點位置,圖上的位置與實際的位置的誤差不能大於25m。
6.在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重視第一手資料的收集,取全各種地質要素、參數數據,工作中做到「五勤」(勤追、勤敲、勤察、勤測、勤記)。用地質思維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7.野外手圖同野簿都是第一手實際資料,手圖是圖示化的野外記錄。在手圖上應表示各種地質界線、構造要素、地質點和路線等,凡是野外記錄中的內容,在手圖上都能找到其「身影」。
8.花崗岩類填圖方法的核心是劃分岩石譜系單位、建立等級體制。它是一種以岩漿同源性質及其演化為理論,以岩漿多次脈(涌)動上侵形成的岩石單位為基礎,以岩體內部接觸關系、年齡、成分為標志,劃分侵入體,歸並建立單元、超單元,並分析研究其定位機制的填圖方法。
9.岩體內的主要山峰需要布置一定路線穿越控制,這是由於需要研究岩體的垂直變化和剝蝕深度。剝蝕淺的岩體,主要山峰或最高處尚保留有圍岩的殘留頂蓋,或者在垂直方向上可以發現從上到下,亦是從早到晚幾個單元的接觸及其變化情況等方面的特徵性資料。
10 變質岩區填圖單位的劃分應遵循的原則是:①可填性,②可分性。
11.變質岩區填圖的組織宜精幹,人員和填圖小組不宜過多。能機動靈活和便於管理,更能增加填圖人員的野外實踐機會.對一個片區內的地質條件取得完整的感性認識,便於總結片區的地質規律。
12.變質岩區的最大特點就是原岩建造在塑性環境下發生多期和「三態」(形態、位態、物態)的改造作用。改造強烈時,要通過對強改造域到弱改造域間的連續觀察研究來解決。
13.變質岩區面理的置換形式有「W」型、「N」型和「I」型。
14.韌性變形帶是深部地殼中一個構造薄弱帶,通常表現為一個線形的熱液蝕變帶、退變質帶、線形構造岩漿侵入帶和成礦帶。因此,研究它們是窺視地殼深部構造變形作用的重要窗口。
15.韌性變形帶分淺部構造相(與變質相的綠片岩相的形成空間大體相同)、中部構造相(與角閃岩相的形成空間大體相同)和深部構造相(與麻粒岩相的形成空間大體相同)。
16.變質岩區野外填圖觀測記錄要做到客觀性、完整性、連續性、統一性和直觀性。
17.古老的變質岩層是「啞」地(岩)層。需採集孢粉鑒定樣品,進行微古(微體化石)研究,用於古環境探討及時代對比。
18.宏觀與微觀觀察研究相結合使「岩礦鑒定」工作成為「鏡下地質填圖」,使「岩礦鑒定」成果達到「薄片地質圖」的境界。
思考復習題
*1.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開展區域地質填圖工作?
* 2.1:5萬區域地質填圖路線有幾種布置方法?其優、缺點各是什麼?
*3.1:5萬區域地質填圖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4.何謂主幹路線與輔助路線?
*5.試述1:5萬區域地質填圖路線布置的網度(點距、線距)。
6.談談你在工作中最喜歡運用哪種標定觀測點的方法。為什麼?
*7.簡述1:5萬區域地質填圖路線(點)的記錄描述格式。
*8.為什麼每條填圖路線都要寫路線小結?
*9.試述野外辨識各類斷層的標志。
*10.何謂「V」字形法則?如何運用?
11.試述在野外判定有推覆構造存在的標志。
*12.何謂實際材料圖?
*13.在一張地質圖右側圖例的編排順序怎樣?
14.花崗岩區1:5萬地質填圖的目的任務是什麼?
15.野外如何辨識侵入體間的涌動、脈動、超動接觸關系?結合野外所見,畫圖示之。
16.侵入岩體的形成時代如何判定?
17.野外如何判定侵入岩的剝蝕程度?有哪些標志?
18.試述花崗岩區地質觀察點應布置在哪些位置上。
19.何謂a 型褶皺、β型褶皺、γ型褶皺?
20.野外識別疊加褶皺有哪些標志?
21.試述變質岩區構造觀察的主要內容。
*22.簡述在野外勾繪地質界線為何要充分運用各類遙感圖像。
H. 野外標本、樣品的採集和整理
(一)標本、樣品的採集種類
標本、樣品的採集種類是由地質填圖的精度要求所決定的,一般有岩石陳列標本、岩石薄片標本、光譜樣、硅酸鹽全分析樣、人工重砂樣、稀土分析樣、同位素年齡樣等。
(二)標本、樣品採集及其結果應用的注意事項
(1)各種標本、樣品的採集和整理方法與沉積岩區相同。
(2)樣品的採集數量,要符合有關規范的要求,每個單元須有些大樣,如人工重砂樣、硅酸鹽全分析樣等,在實測剖面中已經採集了的,則地質填圖過程中可以少採或不採。
在路線上進行地質點觀測時,每一個單元或侵入體至少要采3~5塊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岩石標本,以作對比之用。有礦化時,運用撿塊法采100~150g光譜分析樣。
(3)有關的注意事項:岩漿岩類區填圖中要採集的樣品種類雖然比較多,但采樣只是手段,利用其結果說明或解決地質問題才是目的。因此,採集樣品目的要明確,樣品應少而精,代表性強,同時要保證樣品質量。為此,一般應注意下列幾點:
1)必須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的各種分析測試數據:全面收集區內前人已有的分析鑒定結果,對那些采樣位置確切、樣品物地質特徵清楚、樣品採集合乎要求、分析鑒定質量可靠或基本可靠或經過某項校正或換算即可應用的數據要盡量利用;對於那些分析鑒定可靠或基本可靠,但采樣位置或樣品物質特徵不夠准確或不清楚的,可在野外工作期間實地調查落實後予以利用。這樣做,既減少了采樣工作量,又節約了有限經費。
2)有針對性地採集不同類型的樣品:每種類型的樣品都具有解決某些地質問題的作用。例如:有些同位素年齡測定樣品僅能解決花崗岩類的形成時代,有些同位素年齡樣品既能解決花崗岩類的形成時代也可以用來探討花崗岩類的成因。因此,要根據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採集哪一類型的同位素樣品。不同花崗岩中的造岩礦物或副礦物,其岩性特徵、化學組成、微量元素含量等均有一定差異,但有些差異並不大或相似。因此,采樣時要考慮測定目的。
3)采樣數量要得當:各種樣品的數量,應視工作需要及經費情況而定。對於為了解花崗岩某些特徵的區域性變化、達到某項統計規律且樣品分析鑒定費用不很高時,此類樣品如岩石薄片、岩石光譜等樣品可稍微多采一些;而對於那些每個單元特徵相同或大致相似,且樣品分析費用較高或很高的(如同位素年齡樣品),則應選擇重點有代表性地採集。一般地,岩石薄片、岩石光譜等樣品在每個侵入體均要採集,而岩石化學、人工重砂等樣品每個單元各選擇部分侵入體採集,但必須是單元中的典型侵入體,特別是命名單元的侵入體所在地必須採集。稀土元素分量分析選擇在每個單元的命名所在地以及比較典型侵入體中採集1~2個。同位素年齡樣品的採集以超單元為基礎考慮,若該超單元包括的單元數較多,如5~6個單元,一般2~3個單元有同位素樣控制即可,且最好采於最早次、最晚次和中間形成的單元中;若超單元所包括的單元較少,如2~3個單元,就一個單元有同位素年齡樣品控制就行,並以采於最早次的單元為佳。
4)所采樣品要一樣多用:在同一個單元、同一個侵入體內所採的不同類型樣品,特別是較高、精、尖樣品,應在同一處盡量配套採集,而最好的方法是一樣多用。例如,當確定某一個侵入體進行人工重砂、稀土元素、岩石化學、岩石薄片及岩石光譜等樣品採集時,應將這些樣品集中於同一地質位置採集,或在同一地質位置採集一定數量的樣品,回室內統一加工處理,分別作各種分析,鑒定之用。這樣做,所得分析數據既可相互補充、相互驗證,又可避免出現矛盾時難以對照檢查。
5)嚴格采樣質量:野外采樣中必須嚴格做到下列幾點:
a.采樣之前,必須先查清采樣處的地質特徵和地質環境及位置:
b.具體采樣處應選擇在具有代表性的露頭上,不能采於岩性的局部變化之處,防止混入或夾有包體(專門采包體者除外),並避開裂隙;
c.除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樣品外,一般樣品都要求特別新鮮,沒有蝕變和礦化,剝去風化面:
d.樣品的原始質量及采樣方法,應依岩石的結構、構造及礦物成分分布的均勻程度不同而有所增減和改變。一般的原則是:若岩石內礦物的粒度較粗、分布不均勻或較不均勻,樣品的原始質量相對要多一些,並需應用一定面積范圍內多點采樣聚合方法;若岩石內礦物的粒度較細、分布均勻或較均勻,樣品的原始質量可相對少一些,並可考慮一塊或2~3塊岩石組合成一個樣的采樣方法;
e.除標本、薄片等樣品外,為避免污染,絕不能在樣品上塗漆、編號;
f.不同類型樣品的采樣時間:在地質填圖中,樣品採集時間要依樣品的類型和測試周期長短而定。一般原則是:岩石薄片、岩石光譜樣品等數量較多的樣品,隨同剖面測制或地質填圖同步進行。在對區內岩石類型及露頭等情況有一定了解後,再採集人工重砂、岩石化學、稀土元素等樣品。待野外已基本將侵入體劃分出來,能初步劃分出單元和歸並出超單元後,再視需要採集同位素測年樣品:
g.在岩漿岩區采樣分析一定要正確地選擇測定物、測定方法和測定項目,它是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檢驗人們認識水平的試金石。選擇好了,既達到目的,又事半功倍;選擇不好,勞而無功並浪費人力、物力。
h.檢查鑒定分析結果:在獲得各種分析、鑒定結果後,首先要檢查其質量是否達到要求。如對化學分析.在分析項目較齊全的前提下,各氧化物及元素含量是否為100(±0.75)%;對岩石薄片鑒定結果,其造岩礦物總和是否為100%等;然後,對照檢查同一地質位置所采不同樣品分析結果間有無矛盾,如岩石薄片鑒定結果所得出的各種礦物含量與岩石化學分析所得各種氧化物的含量是否對應吻合等;若分析結果中有與野外所見不一致必須復查、查明原因並送副樣外檢,待分析結果鮮明後,才可應用。
I. 化學分析樣品的采樣、加工和測試
5.6.1 樣品采樣
5.6.1.1 基本分析樣品
在各項探礦工程中要分別按礦體(分礦石類型)、礦化帶及夾石連續取樣,樣品要延入圍岩,采樣長度原則上不大於礦體的可采厚度。
槽、井、坑探工程中通常採用刻槽法取樣。穿脈坑道一般在一壁腰線連續取樣,礦化不均勻的可在兩壁取樣,合並計算平均厚度、品位。沿脈坑道中樣品的走向間距,應視礦化變化的情況而定,一般為2 m~4 m,變化不大時可放稀至6 m~8 m。要嚴格保證采樣質量,采樣前要平整和沖洗采樣點的岩礦石表面,掛好圍布,選擇光滑易清掃的墊布,避免樣品濺飛或槽外物質混入,樣品實際質量(重量)與理論質量相差不得超過10%。
岩礦心取樣應用金剛石刀具沿其岩礦心長軸方向切取一半作為基本分析樣。對不同回次礦心、孔徑發生變化,採取率相差太大的要分別采樣。進行礦山坑內鑽探時,若礦心直徑小應全心采樣。
5.6.1.2 光譜全分析
可采自同一礦體的不同空間部位和不同礦石類型,也可利用有代表性地段的基本分析副樣組合而成。
5.6.1.3 化學全分析
可利用組合分析的副樣或單獨採集。
5.6.1.4 組合分析
目的是用來確定礦床(體)有益或有害組分含量,分析結果可用於伴生有益組分的儲量估算。分析項目根據光譜全分析和化學全分析確定。樣品應來自基本分析副樣,一般按礦體的探礦工程,由二至十件樣品合並組成一個組合樣,質量約500 g。
5.6.1.5 物相分析
為研究岩金礦床的自然分帶及確定礦石的自然類型,從地表至原生礦的上部沿著各個勘探線,按一定的間距分別采樣,或從相近位置上的基本分析副樣中抽取,采樣與分析必須迅速及時,以免樣品氧化影響質量。分析項目除各類礦床礦化主元素Au的含量之外,著重分析各類載金礦物如硫化物礦物和氧化物礦物的含量。
5.6.2 樣品加工
樣品破碎前必須掃凈加工器械,處理篩上殘留物質,避免因操作不當造成誤差。樣品加工損失率不大於5%,縮分誤差不大於3%。金礦制樣不能用逐級縮分法縮分,必須將金礦全樣中碎至一定粒度方可縮分。中碎粒度應試驗確定,尤其是對於含巨粒級和粗粒級金的礦區,此試驗是必不可少的。棒磨粒度一般應達到-200目。
機械聯動線的加工方法是,經過一次破碎、縮分,直接達到要求的粒度和質量(重量)。此種加工必須嚴格按照確定的方法和操作規程進行,對樣品的縮分均勻性要進行試驗。
5.6.3 樣品分析測試
5.6.3.1 樣品分析測試應由獲得國家或省級資質和計量認證的測試科研單位或生產單位承擔。
5.6.3.2 基本分析、組合分析、物相分析的結果應分批、分期做內部檢查分析,查其偶然誤差。內檢樣由基本分析副樣中按原分析樣品總數的7%~10%抽取,編出密碼後送原分析實驗室進行復測。
5.6.3.3 外檢樣品由原實驗室從基本分析正樣中按分析樣品總數的3%~5%抽取,最低不得少於30件,送獲國家或省級資質和計量認證的測試單位測試。
5.6.3.4 化學分析質量及誤差處理辦法按DZ/T 0130.3—94《地質礦產實驗室測試質量管理規范》執行。
J. 地質標本的採集方法
許多地質現象在野外難以進行詳細地描述,需要用實物進行說明,因此在野外觀察露頭時常常需要採集標本和樣品,以便在室內進行進一步分析、補充說明、研究剖面或進行地層對比。地質標本包括礦物、岩石、構造等,採集種類有岩石礦物陳列標本、岩石礦物鑒定標本(岩石薄片鑒定標本、礦物光片鑒定標本)、有用礦產標本、光譜分析樣品、同位素年齡樣品等。在野外,應對所見有代表性的岩石和礦物、構造等標本進行採集。
採集標本應根據用途進行採集,在地質野外實習中,採集標本需要採集新鮮部分(特殊用途的除外)。採集標本的目的要明確,明確採集此標本是說明、描述什麼用的;要具有代表性和系統性,採集的標本要典型,特徵要明顯,能說明情況和問題,並且所採集的標本要系統;採集標本的規格要符合要求,如:岩礦鑒定標本要以反映實際情況和滿足切制薄片、光片的需要為原則,一般的規格為2cm×5cm×8cm;岩石標本的規格通常為3cm×6cm×9cm;供陳列用的標本規格應為4cm×8cm×12cm,而且標本上必須有新鮮面,條件許可時可保留一部分風化面。礦物的標本大小不限,可根據其形態決定採集的規格,盡量保持晶形的完整,採集礦物含量較多的部分,以能反映礦物的特徵為目的。
岩石薄片鑒定標本應該按岩層層序系統採集,對在不同構造帶上的構造岩應採集各類構造岩標本,在實習中發現的具有地質意義、值得研究的岩石和礦物,也可採集薄片標本。礦石光片鑒定標本選擇有代表性的礦石,能夠反映礦石的結構構造、礦石共生組合、礦脈穿插期次、礦石與圍岩的關系等。
光譜分析樣品要求岩石和礦石新鮮,質量大於200g,通常採用撿塊法。採集岩礦光譜分析樣品一般是為了研究岩石和礦石的微量元素特徵。
標本採集後,編號整理,寫好標簽,記錄採集的地層部位,標於野外手圖上。標本採集後,要及時對其進行編號整理,其步驟如下:
首先,要對標本編號。標本的號碼和觀測點的號碼,在野外應該編寫清楚。如果從一個露頭中採集多塊標本,應按上下層序詳細編號。標本號應與記錄簿、地質圖、野外手圖上的號碼一致。標本號碼應用油漆或黑墨水標記,並立即填寫標本簽(表7-1)。
表7-1 標本簽
然後,將已編號的標本和標簽一起包裝並裝箱。最後,還需將標本登記在標本記錄簿上(表7-2)。
表7-2 野外地質地貌標本採集登記簿
標本採集後要進行包裝,以便運輸和保管。包裝時,標簽與標本一起包裝,特殊的或易磨損的標本用棉花或軟紙包裹,易脫水或易潮解的標本密封包裝,並在標本裝箱時附標本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