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隊是怎麼找金礦的
A. 地質隊的黃金純嗎
地質隊是找礦的,不是煉金提純的。即使是高純度的金礦也是含金量很低。
你說地質隊的黃金能與市面黃金比嗎?
B. 地質隊裡面具體是做什麼的我想去那兒上班,不知道去了到底是做什麼,累不累
一般地質隊裡面都做測量、地質、鑽探、打井、聲波、地礦等等!回 你想在地礦系答統上班 你去讀中國地大啊 裡面有很多專業 看你讀那種 在地大讀最好 在一般勒這些師范大學這些都差 最好去成都讀地大 地大是地礦局下屬單位 整個地方的地質隊都是屬於地礦局管!
C. 金礦的礦脈怎麼找
有時間來這邊看看
D. 金礦地質勘查工作
1.金礦開采歷史
研究區是四川省岩金主要採金區之一,採金歷史悠久。清末至民國,特別是解放前,國民黨劉文輝統治原西康省期間是採金最興盛的時期。開采較盛的有黃金坪、老檯子等金礦,留有老硐數十個,最深者達120m以上,其餘各礦點也幾乎全部留有規模不等的古採金遺跡。解放後至1976年,由於政治、經濟等原因,採金幾乎停頓。1985年,黃金坪、三碉、白金檯子三個金礦床被國家黃金總局列入第一批基建前期工作計劃,其中黃金坪金礦日處理750t規模的生產礦山於1993年建成投產,使本區岩金生產跨入全省前列。近兩年來,又掀起採金熱,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土洋結合,省內外及當地採金人數達百人,沿大渡河兩岸遍布全區各金礦床礦點,估計年產金量至少在100kg以上。本區岩金資源豐富,易采選,是四川省規劃建設的主要岩金生產基地,有「大渡河金谷」之稱。黃金生產的發展,不僅給金礦地質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找金線索,而且也推動著地質勘查工作的發展。
2.金礦地質勘查工作
本區金礦地質勘查工作最早是從20年代開始的,地質界老輩譚錫疇、李春昱、李承三、劉祖彝等先後對康定、丹巴等地岩金礦作過路線調查。從50年代起,四川省地質局甘孜隊、金礦隊、402隊對本區金礦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勘查,發現了少數金礦點,其中對瀘定縣烹壩砂金礦點進行了初查,對岩金礦點僅作了踏勘。當時勘查程度很低,只是發現一些岩金礦化線索,未查明遠景。80年代,地質科學飛躍發展,對區內康定雜岩提出了變質混合岩化成因的論點,屬揚子地台最古老的結晶基底,同時金礦普查中發現了一大批金礦和礦點,藉助國內外前震旦系結晶基底中相繼探明一批大型、特大型金礦床的經驗,為重新認識本區成礦地質條件和遠景給予了新的啟示。80年代中後期,又重新對金礦開展評價工作,大膽使用深部工程,率先完成了黃金坪金礦床(中型)詳查,並已開采利用,顯示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這對本區岩金地質勘查和突破起了推動作用。目前正在普查勘探的有三碉、白金檯子、黑金檯子等金礦床,充分展示了區域成礦遠景。金礦地質勘查工作為本次研究提供了豐富的金礦地質資料。
3.基礎地質和金礦地質研究工作
研究區屬區調1:200000寶興幅東部地區,1:200000的區調、重砂測量、第二代化探掃面已全部完成。此外,還完成了1:50000水系沉積物測量、1:100000遙感地質。上述基礎地質工作為本次研究奠定了基礎。
80年代以來,四川省地礦局系統和地質院校先後開展了一系列金礦地質研究工作,這些研究成果從不同角度研究了本區金礦的成礦規律,同時還涉及到一些基礎地質研究成果,這對本書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E. 如果我想查全國開採金礦的有哪幾大家公司,需要怎麼查找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黃金年產量僅為4.07噸。此後長達30年,黃金生產始終在低水平徘徊,平均年產量不足10噸,遠遠不能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國家急需增加外匯和黃金儲備,加速國民經濟建設。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把重擔壓在了主抓黃金工作的王震同志肩上。受此重任的王震和中國地質學家們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後,向中央建言:中國不貧金,中國缺少的是專業化的找金隊伍。當年帶領359旅在南泥灣創造墾荒奇跡的鬍子將軍,再一次想到了部隊:盡快組建一支軍事化的專業找金隊伍,作為黃金工業的先鋒軍,以便進行大規模、大范圍的黃金礦產資源勘查活動。 「讓部隊去找金子!」王震的建議,得到了中央的採納。1979年3月,一支特殊部隊———中國黃金部隊誕生了(當時為解放軍基建工程兵,1985年列入武警部隊序列)。 新中國的黃金工業從此踏上新的征程。黃金部隊官兵踏遍青山,足跡遍布祖國25個省區市,他們走到哪裡,哪裡就會升起一片金色的希望。冰山雪峰的冰達坂旁,新疆的一座大金礦誕生了;17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哀勞山腳下,雲貴川三省有名的金礦建成了;起伏綿延的燕山山脈,第一座特大型金礦發掘了。中原大地、巴山蜀水、汨羅江畔……一座座金山在黃金兵神奇的腳板下放射出萬道金光。 據資料顯示,黃金部隊組建25年來,探明超大型岩金礦床2處,特大型岩金礦床3處,大型岩金礦床13處,大型砂金礦床4處,累計提交黃金礦產儲量800多噸,潛在經濟價值900多億元。 黃金部隊的「金剛鑽」 領先超前的科學技術和人才優勢,一直是黃金部隊最具特色的招牌。從最初的地質錘、羅盤、放大鏡「三件寶」的傳統找礦手段,到如今的遙感解譯、衛星定位儀、礦床評價全過程的計算機化管理等新技術的運用,黃金部隊25年的找礦史,就是一部科技創新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武警黃金指揮部每年都拿出上千萬元打造利器,購買和更新普查、鑽探、通訊、交通設備,大大改善了裝備條件。鑽探設備實現了普遍更新,鑽探工藝得到進一步改進;編寫地質報告的GIS(地理信息系統)微機管理已投入到全部隊使用,徹底結束了手工描圖的歷史,全部實現了微機成圖,成倍提高了找礦效率;價值上萬元的GPS(衛星定位儀)已配備到所有地質中隊;在無人區施工的一些支隊已經配備了海事衛星電話。正是有了這些「金剛鑽」,黃金官兵才能在空中、在地表、在地下追索著一條條金礦脈的形跡,捕捉著一座座金礦體的影蹤。 20世紀60年代,美國地質調查所的羅傑_羅伯茨在內華達州發現了卡林型金礦,由此掀開了金礦勘查史上新的一頁。25年後,被譽為「石頭大校」的中國武警黃金部隊高級工程師王世忠得到一塊美國卡林型金礦的標本。經過長達6年艱難漫長的求證,王世忠終於獲得重大突破,發現了金龍山大型金礦床,用智慧和汗水給中國羅伯茨的故事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王世忠因此獲得中國地學界最高獎———李四光野外地質工作者獎。 黃金誠可貴,人才價更高。經過多年的引進、培養和鍛煉,黃金部隊已形成了「年齡結構合理、學科專業多元、知識層次較高」的科技幹部隊伍。黃金地質研究所是國內唯一一家專門從事黃金地質研究的科研單位,也是黃金部隊人才強勢的一個縮影。依靠科技人員的聰明才智,研究所共完成科研項目180多項,進行技術革新400餘項,其中30餘項獲部委科技進步獎,發現並確定了10餘種新類型金礦,發現新礦物種3種,首創了地球脈動學說。 隨著我國加入WTO和黃金市場的開放,戰績顯赫的黃金部隊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對生存與發展的嚴峻考驗,黃金尖兵再度肩負起為國尋金,為民造福的神聖使命。有資料表明,目前我國找金潛力為1.5萬噸左右,大多數集中在西部。而西部現在黃金保有儲量(已經探明,尚未開采)僅佔全國保有儲量的32.63%,蘊含著巨大的找金潛力。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黃金部隊已經描繪出了實施戰略西進的藍圖,將二分之一的資金和三分之二的兵力投入到西部,開始了新的創業征程。於是,藏北的無人區有了黃金官兵艱難跋涉的身影;冰封雪覆的阿爾金山燃起金色的希望;青海的可可西里續寫著尋找金礦的傳奇。在內蒙古、在廣西、在雲南……在整個西部,黃金部隊官兵安營紮寨。由6名博士和4名碩士組成的「人才方隊」出征西部,在祖國西部8省區的版圖上艱苦探索,先後圈定了12處找礦靶區,控制含金水系11條
F. 金礦怎麼發現
1.在火山岩地區,硅化破碎帶(即硅質岩帶)是金礦化的有利地帶,也是岩金的主要岩石,圍岩大部分為凝灰岩類岩石,由於凝灰岩、熔接凝灰岩、熔岩等岩石緻密堅硬,抗風化力強,因此含金礦化帶往往產於高山峻嶺中。只要有金礦化帶的地方,人們都會開采。
上述已經回答你第一個問題。
2.找金礦,主要根據地層、構造、岩石、圍岩蝕變,在構造破碎帶中尋找硅化帶、褐鐵礦化帶、低溫熱液蝕變如水雲母化帶等,當然最主要的是金礦化。含金岩石在岩石中能見到細小的金顆粒。
3.含金的岩石的顏色比較復雜。岩金的工業品位3克/噸。
4.沙金主要賦存於第四紀與基岩接觸帶間,是含沙金最多的地方,也是富集地帶,是砂礫地帶,當然往上部也有含沙金,但含量遠遠低得多,沙金的工業品位品位0.5克/立方米。
現在告訴你如何找金礦:
1.岩金:尋找岩金必須是地質專業學校畢業,從事幾年野外工作的專業人士才能做到,你別看有些老百姓在哪裡挖到金子,那是竊取地質工作者的成果在哪裡瞎貓碰死老鼠碰到的,不是一般人能夠做的。
2.沙金:比較容易,只要上游有產金的岩石,在下游的第四紀地層中就能找到,你必須選擇靠近河邊,即第四紀厚度比較大的地方,用直徑168毫米的鋼管,焊接一個十字架,用人工往下打,一直打到基岩,然後把套管里的砂礫層樣品用淘金盆放到水裡洗——淘金,就能找到沙金。這樣鑽孔按照一定網格布置,就能計算出沙金的儲量,之後就可以開采。
沙樣的採取率要求120%,要特別注意靠近基岩地帶的沙樣的採取率,因為是含沙金的主要地段。
補充後一個問題:
金礦的成因各地不同,產於不同的圍岩的金礦化和圍岩蝕變也不盡相同,赤黑色可能是圍岩蝕變,赤黑色也可能是近地表的鐵錳氧化,你可以用手摸摸,如果手上粘有黑色,就證明我的判斷是正確的,如果是,這種現象與金礦化關系不大,深部就不會有這種黑色的東西,如果手不粘有黑色,就證明與金礦化有關,可以作為今後尋找金礦帶的圍岩蝕變標志。
有必要說明的是:自然界的礦物只有三種成黃色的礦物,即黃銅礦、黃鐵礦、黃金,俗稱三黃,成黑色的不是黃金,有人叫黑金的是指煤炭之類的東西。
你沒有詳細看,也許你是外行,我已經說的很清楚,你所說的含金的岩石就是硅質岩,你可以用小刀在金礦石上刻劃,如果刻不動,就是硅質岩(硅石),其他岩石刻不動。
你說的岩石中的其他岩石含金的可能性不大。
「要一個象有雲母的地方就有水晶」,這種說法帶有片面性,先人在碳質板岩中曾經發現過大型的水晶礦藏,又如何說呢?專業的東西就是專業,無法用生活口語等通俗的語言描述。
任何礦床的成因都是非常復雜的,它受地質邊界條件嚴格控制,溫度、壓力、物質來源嚴格控制著元素的富集,要一句話斷定某種岩石有金礦,這些是外行人才會講的話,內行的人沒有到實地調查是不會作出結論的。請原諒。
G. 在哪裡能找到金礦
中國的地質科學工作者一直為探求金礦資源默默地耕耘。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金礦在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有一個成礦期,以元古代,中生代為主。金礦(岩金)最主要的類型是綠岩帶型金礦床,時代較古老。
中國最有名的金礦是山東的膠東金礦,金礦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遠―萊州市地區,最主要礦區是玲瓏金礦。該礦區有悠久的開采歷史,建國以來引進現代采治技術,逐漸發展壯大,產金量一度居世界第五位。屬於這一類型的還有河北遷西縣金廠峪金礦、河南西部小秦嶺金礦等。
金廠峪金礦在清朝末年就已成為全國的三大金礦之一,其含礦岩系屬上太古界的遷西群,與成礦有關的岩漿岩是晚燕山期花崗岩,目前該礦已有日處理500噸礦石的選廠。小秦嶺礦金礦主要采區是文峪上官,含礦岩系屬上太古界太華群,賦礦層為一套斜長角閃片麻岩,科學家們發現金礦都產在脈岩中,稱作含金石英脈。迄今小秦嶺金礦田已發現含金石英脈1100多條,有30多條長度在千米以上,一般長達數百米,厚0.4~1.5米。吉林省的夾皮溝金礦主要產於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北西向構造擠壓帶中的含金石英脈。該礦從19世紀初開采。六十年代以來,又發現大中型金礦10餘處。
中國第二大金礦類型是沉積岩型,即所謂「卡林型」或「微細浸染型」。這類礦雖然品位較低,金粒細小而且分散,但礦床的規模大,在當今采礦、選治技術發達的情況下,可以獲得很高產量。我國卡林型金礦主要分布在滇、桂黔和川、陝、甘這兩個「金三角」地區,前者尤以貴州為最重要,目前已發現板基、戈塘等7個較大礦床,其次為桂西北,也先後發現了金芽、高龍等礦床;後者以川西北地區最重要,已有松潘、南坪等5個較大金礦采區。科學家們認為,在沉積型金礦形成過程中,有機物成礦(即生物成礦)的機制不容忽視。在漫長的沉積期,許多海生植物和陸生植物以及乾酪根等均能吸收或吸附並富集Au元素,形成富有機質的金源岩。以後,通過有機質的還原再使Au從各種搬運流體中沉澱富集,形成金礦床。
第三大金礦類型是火山岩型金礦。其中台灣基隆金瓜石金礦陸相火山岩型金礦最為典型。清光緒年間就已開采,最為鼎盛時期年產黃金2.6噸,銅7000噸。礦床主要分布在第三紀砂質岩所夾的安山岩中,為裂隙充填交代型。此外還有侵入岩及外接觸帶型金礦床,但重要意義不如前述三種。
中國是世界最早開采和利用黃金的國家之一,在進入新千年後,我國的金礦科研更加深入,很多大型或超大型金礦的探明是我國金礦開發事業發展的必然產物。近年來,我國黃金消費總量達420噸,占亞洲總消費量的65%,佔世界總消費量的15%左右。我國金礦地質找礦工作正處在歷史上的最佳時期。
H. 地質隊究竟是干什麼的
主要是利用地質方法,物理方法,化學方法以及地質遙感衛星等技術,分析當地的地層,構造,岩漿岩,元素富集異常性等,在一定的地層中找到具有一定工業價值的金屬礦、非金屬礦、能源礦等。
對礦產普查中發明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地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供給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
(8)地質隊是怎麼找金礦的擴展閱讀
第一步:當然是區域地質調查,對偉大祖國960萬平方公里的熱土進行地質普查,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基礎工作。有了基礎的地質資料和前人總結、積累下來的經驗、成果,地質隊就能夠根據地質成礦條件,從理論上大體判明:什麼區域可能會生成什麼礦藏。
比如,從地質成礦理論的基礎常識上講,成都平原這塊沉積砂石的地下,就基本上不會有什麼珍稀的礦物。而如果想要探尋貴重的有色金屬礦,就得前往橫斷山、攀西這些大的地質斷裂帶上去下功夫。
第二步:逐步收攏范圍的專業詳查。大概知道了什麼地質區域可能會蘊藏什麼礦以後,地質專家就會要求或建議派上特殊的專業地質隊伍。
如物理探礦隊、化學探礦隊、水文地質隊等。由這些專業的隊伍用磁、電、重力、放射性或是化學分析地理、化方法,一步一步地去發現和診斷探尋出來的物、化「異常」。
而地質異常,恰恰是礦藏所反映出來的物、化特徵。經過逐步地聚焦地質「異常」,專家們就可以把礦藏的蘊藏區域縮小,最後圈定在某個較小的范圍內。
第三步:勘探取樣直觀解讀。如果圈定了礦藏存在的較小具體范圍,地質工程師們就會繼續建議要求,再上鑽探、坑探、槽探等地質隊伍,用鑽井、打洞、挖地溝槽的方法,取出實際的礦物標本,再用光譜、化學分析等物理、化學手段,進行一系列的岩礦分析鑒定,了解其樣品的成分、品位。
同時,在直接提取礦物樣品的勘探過程中,專家們也能較為准確地掌握礦帶的方位、走向、厚度,以及埋藏深度等寶貴的第一手真實數據。
第四步:提交地質探礦成果報告。經過前面大體三個步驟艱苦細致的探礦工作,地質專家們就可以根據所掌控的各種科學數據,撰寫最終的「地質報告」。
這份用國家投入的資金、物資,用各崗位上無數地質工人、專業技術人員,用汗水、鮮血,甚至是生命換來的「地質成果報告」,最終會基本准確地報告祖國——某個區域是否有某種礦藏。
有儲量是多少,品位、含量是如何。或者報告:某種礦產找礦成功或失敗(完全無功而返的概率不大,最一般的情況是多少都有點,只是價值不大)。
I. 古人是如何勘探金礦並開采黃金的
古代金礦開採的各種方法金礦的采選(1)開採金礦床的類型金礦資源主要分兩大類:一類為脈金礦,礦床大多分布在高山地區,由內力地質作用(主要是火山作用、岩漿作用、變質作用)形成,脈金礦又稱山金礦、內生金礦;另一類為砂金礦,由山金礦露出地面後,經過長期風化剝蝕,破碎成金粒、金片、金末,又通過風、流水等的搬運作用,在流水的分選作用下聚集起來,沉積在河濱、湖濱、海岸而形成沖積型、洪積型或海濱型砂金礦床。有的山金礦風化剝蝕後,碎屑產物在原地堆積,則形成殘積型砂金礦床;如果沿斜坡堆積,則形成坡積型砂金礦床。砂金礦床又稱外生金礦,其成礦時代可以在古生代、中生代、第三紀、第四紀或現代。此外,還有一種伴生金礦,其含金量低,常常在有色金屬礦井過程中加以回收,並進行綜合利用。 我國古代早就有山金、砂金之分。但山金的含義不僅指脈金礦,而且還包括殘積型、坡積型砂金礦床,意即指山上產的金。古代砂金礦床又可分為"水金"(自"水沙中"淘洗而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開采而得的砂金。砂金礦中,與絕大多數金粒有明顯區別的大顆粒金,叫塊金,俗稱"狗頭金"。狗頭金的發現,往往被認為是採金史上的大事。《天工開物·五金》中說:"千百中間有獲狗頭金一塊者,名曰金母。"狗頭金絕大多數產於沖積型砂金礦中,有些產於近地表的次生富集帶中。 盧本珊等先生通過對比分析,發現明代對脈金礦有新的認識:第一,史料中有關脈金的蹤跡。陝豫交界的小秦嶺金礦,其東區陡壁上現存的碑文記有:"景泰二年(1415 年)六月廿日起,開硐三百眼。"可見開采規模較大。小秦嶺金礦礦田內地勢陡峻,海拔在650-2400 米之間。礦體由金礦脈及含礦蝕變糜棱岩組成,伴生有銅、鉛、銀、鎢及大量的黃鐵礦。《天工開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餘丈"。這一記載乃指開采脈金礦而言。現代地質勘探表明,我國西南地區,如四川即以脈金礦床為主。雲南古代開採的砂金也來源於金沙江(古麗水)流域的山中脈金礦,清末,這里仍在開采。西藏地區金礦有喜馬拉雅成礦帶,西藏黃金之多在棄宗弄贊時代已經聞名。 明方以智《通雅》卷四十八金石條"山金為馬蹄金"。清谷應泰《博物要覽》卷三馬蹄金條"出林邑山峒石中,鑿石取之,狀如馬蹄。又名馬蹄金,乃生金也。"這里所說的山金,可能指脈金礦床。 第二,"伴金石"與脈金礦床的關系。關於"伴金石"的描述,文獻中多有記載。《本草綱目》卷831 引《本草拾遺》:"(陳)藏器曰:常見人取金,掘土深丈余,至紛子石,石皆一頭黑焦,石下有金。"紛子石為何石?屈大均《廣東新語》卷15 引《始興記》:"掘地丈余,見有磊砢紛子石,石褐色,一端黑焦,是為伴金之石,必有馬蹄塊金。蓋丹砂之旁有水晶床,金之旁有紛子石。"可見,紛子石即伴金石。宋寇宗奭《本草衍義》卷五:"顆塊金,即穴山或至百十尺,見伴金石,其石褐色,一頭如火燒黑之狀,此定見金也,其金色深赤黃。"明《天工開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餘丈,見伴金石,即可見金,其石褐色,一頭如火燒黑狀。""然嶺南夷獠洞穴中,金初出如黑鐵落,深挖數丈得之黑焦石下。" 由上述可見,找金匠師已把伴金石作為金礦的找礦標志。只要找到伴金石,必定可以見到金礦。 第三,原生銀金礦床屬於脈金礦。這類礦床,我國至遲在隋唐就已開采。銀金礦的形成與中生代酸中性火山岩、次火山岩活動有關,在我國分布於東部沿海地區、西南及西北地區。根據銀金礦所伴生的硫化物數量,則屬於貧硫化物金礦,也稱"新金銀礦床"。據史料記載,我國從隋開皇十八年到明洪武間(約公元598-1398 年)在山東萊、登兩州開採的金礦,主要是原生銀金礦床。山東臨沂的銀金礦,唐、宋、元、明四代都在開采。(2)金礦的采選古代在金礦的開采,特別是砂金的開采中,采礦和選礦通常是連續作業的,所以史料中常將"采淘"或"淘采"二字連用。金礦經淘選之後,基本上就是金,只是顆粒細小而已。下面分兩部分簡述之。 其一,砂金的淘采。我國古代選礦方法除人工手選外,一般採用重力選礦法,其中包括重砂淘洗選礦法、溜槽選礦法。重砂淘洗選礦法中,又可按使用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分為淘洗盤法、淘洗篩法、淘洗船法。由於砂礦是由碎屑物質組成的,選礦時往往無需經過破碎、磨細,這樣可以減少選礦工作量和降低成本。砂金的淘選也是如此。淘選的原理是利用礦物比重差(一般石英砂的比重為2.65,金的比重為19.3,鐵砂的比重為7.8 以下),在水介質中,藉助外力作用,產生不同的運動效果,使礦物按比重分層分帶,從而使礦物分離。金之所以能在河流中被淘洗出來,是因為它的比重很大。水金的淘采方法《天工開物·五金》中說:"水金。皆於江沙水中,淘沃取金。"可見,水金的採掘對象是含金河沙。由於"水金"在江河溪流之中,水介質很方便,因此,淘采時採用淘洗法或溜槽法,均具備其有利條件。 第四紀沖積層砂金的開采方法 宋洪咨夔《大冶賦》:"尋苗罽淘之邃,破的■壁之壅。"似指沖積層所出的砂金。《天工開物·五金》:"平地掘井得者""不必深求而得",說明明代開采第四紀沖積層砂金或殘積型、坡積型砂金礦床,顯然採用了輕型工程(剝土、開槽、淺井等)。 古代砂金淘采方法的考察研究 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我國很早就掌握了重砂淘選法並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淘選法不但用來淘采自然金,而且用來回收銀、銅、鐵、錫等金屬礦砂。無論用於哪種金屬礦砂,古代的淘選方法及使用工具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明代《天工開物·五金》"淘洗鐵砂"圖中的淘砂盤和我國現代仍然使用的淘金簸箕的形制完全相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其二,脈金礦的采選。關於我國古代脈金礦開採的詳細情況,還有待於發掘史料並對考古資料作進一步的論證。從有關史料看,如唐白居易《賜友五首》並序之二,詩的第一句是:"披砂復鑿石,矻矻無冬春。"說的是開採金銀要開鑿岩石,無論天寒天暖都要照常進行作業。宋寇宗奭《本草衍義》卷五:"顆塊金,即穴山或至百十尺。"《天工開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餘丈。"《清一統志》:(臨沂寶山)"上有洞穴數區,產金銀礦石,元時開礦處也。"《龍泉縣志》:(銀金礦)"脈淺,無穿岩破洞之險。"這些記載都說明,開采脈金礦需要鑿岩辟石,穴山破洞,進行地下工程是肯定無疑的。我國有一些地名也反映了金礦的開采方式,如黃金洞(平江、隆回)、金子洞(藏江)等地,古代都是以鑿洞採金為主。關於脈金礦的淘選,《浙江通志》引《龍泉縣志》說:"黃銀即淡金。每得礦,不限多少,俱舂碓成粉。"這是碎礦。"然後以水浸入,磨成細粉,仍貯以木桶浸之。用楊梅樹皮漬攪數次,石粉浮而金粉沉,乃用金盆如洗銀法洗之。"至於洗銀法,明陸容在《菽園雜記》卷十四鋪敘甚詳:"。若細粘與梅砂,用尖底淘盆。"明確指出回收精礦砂要用具有棱槽的淘砂盆。"浮於淘池中,且淘且汰,泛揚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礦肉,則用一木盆,如小舟然(註:即平底淘洗船)。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指出平底淘洗船的功用是淘去礫石。"存其真礦,以桶盛貯,璀璨星星可現,是謂礦肉。" 上述精礦的富集,是通過重砂淘洗選礦法,清除脈石等雜質而實現的。 陸容說,淘洗粉狀及細砂狀礦砂,要用棱槽淘船,以便回收精礦。淘選粗礦肉,要用平底淘船,這是由於"粗礦肉"含廢石較多,用平底淘船淘洗後便於目測及手選廢石。陸氏的記述中值得稱道的是,同一選礦流程中,古人根據不同的粒級、不同質量的礦砂分別選用棱槽淘船和平底淘船,表明明代的重砂淘洗選礦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J. 查找金礦有什麼方法
1、首先應關注硅化帶、石英脈、次生石英岩。這是因為金礦化均與硅化關系密切,可以說無硅不成金。當然不是所有的硅質體都產金,但含金的硅質體大多為煙灰色,水色好。這是因為含金的硅質體均含有或多或少的硫化物,因硫化物極細,故使石英呈煙灰色。特別是頁片狀石英脈(其內可含多條黑色條帶如炭質與細粒硫化物的混合物)含金性好。即便是少硫化物的明金型石英脈,在出現金礦包時,往往都有硫化物如輝銻礦、輝鉍礦、車輪礦、毒砂、魚子狀鉛鋅礦等存在。
2、其次關注斷裂構造帶,特別是韌性剪切帶。金礦化無一不與斷裂有關,可以說無構不成金。尤其是要關注超糜棱岩、糜棱岩、微砂糖狀似石英岩、滑石菱鎂片岩,它們往往是富金礦體所在。巨型至大型斷裂帶本身的含金性往往不佳,而旁側的次級斷裂帶往往是金礦體產出部位。
3、要注意鐵帽、褐紅色、褐黃色殘坡積物及碳酸鹽的溶溝溶槽堆積物的含金性查定。它們不但本身可成為鐵帽型、紅土型金礦,而且可以指示原生金礦的尋找。
4、要注意在銻礦、汞礦、砷礦(特別是雄黃礦、雌黃礦)區找金,就銻礦而言,它既可與金共生構成銻金礦床;也可分離,但相距不遠,故有「不在其中,不離其蹤」之說。部分鉛鋅礦的外圍也可找金,如青城子鉛鋅礦外圍;銅礦床的下部。銅鎳硫化物礦床蝕變帶也是找金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