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地區屬於什麼地質結構
『壹』 武隆的地質是不是很容易塌方哦
武隆縣屬渝東南邊緣大婁山脈褶皺帶,多深丘、河谷中,以山地為主。自然概貌為八分山,分半地,半分水。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東山菁、白馬山、彈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橫穿全境,分割組成桐梓、木根、雙河、鐵礦、白雲高地。因婁山褶皺背斜寬廣而開闊,為寒武系石灰岩構成,在長期的地質作用過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蝕。烏江由東向西從中部橫斷全境。烏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屬武陵山系,烏江南面的白馬山、彈子山屬大婁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長途河、清水溪、石樑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兩翼匯入烏江。由於深度溶蝕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錯出現,構成全縣崇山峻嶺,崗巒陡險,溝谷縱橫,伏流交錯,溶洞四伏。最高仙女山,主峰磨槽灣海拔2033米,最低大溪河口海拔160米,一般相對高度都在700米至1000之間。烏江是我縣唯一通航河道,流經十六個鄉鎮,東起木棕河,西至大溪河,行程80公里;兩岸河谷狹窄,江水賓士於懸崖峭壁間,重巒疊嶂,山峰重入雲,江出一線,氣勢雄偉,航道多峽口險灘,,尤以羊角磧五里灘蓍稱。全縣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壩外,絕大多數為坡地梯土。土壤多屬黃壤、黃棕壤,其次紫色土。據專家稱由於武隆是屬於咯斯特地貌,是比較容易發生山體滑坡事件。
『貳』 武隆天生三橋是不是就是天坑地縫
「天坑」和武隆天生三橋是一個景區,「地縫」是指龍水峽地縫,即另一個景點。所以天生三橋只是「天坑地縫」中的天坑所在景區,但又因為這兩個景點位置相近,所以人們喜好合起來稱為天坑地縫,這是需要我們分清楚的。這兩個景點的門票需要單獨購買。
(2)武隆地區屬於什麼地質結構擴展閱讀:
重慶武隆天生三橋風景區位於重慶市的武隆區城區東北20千米處,武隆至仙女山高速水泥標美路旁,距南國草原仙女山約15千米,距天下第一洞芙蓉洞僅30千米,是全國罕見的地質奇觀生態型旅遊區。
門票信息
價格:3月—10月:135元/人,11月——次年2月:95元/人。(門票包含40元中轉車車費)
天生三橋出口觀光車:15元/人(也可步行)
註:免票者需在仙女山鎮遊客接待中心購買40元的中轉車車費。
『叄』 武隆是自然遺產地嗎
武隆是世界自然遺產,2007年6月27日,包括武隆喀斯特在內的「中國南方喀斯特」正式被31屆世界內遺產容大會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我就是一個武隆人,可以來武隆耍,就在宏福飯店旁邊有個 惠賓樓 是個賓館,隨時歡迎您!
『肆』 武隆天坑是什麼山脈
屬於武陵山脈
重慶武隆後坪鄉天坑群世界唯一的地表水沖蝕成因天坑群,位於武隆後坪境內。景區總面積38平方公里。
簡介
重慶武隆後坪鄉天坑群 景區內的閻王溝岩溶峽谷全長2300m,總深度約500m,是盲谷式現代峽谷,谷深林幽,特別是下段,谷底深切,兩岸下部近直立,寬度及小,氣勢逼人,行走其中,感受別樣,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對了解該地區的水文、地貌發育演化史也有重要意義。
重慶武隆後坪鄉主要景點有箐口天坑、牛鼻洞天坑、石王洞天坑、打鑼凼天坑、天平廟天坑、二王洞、三王洞、麻灣洞、寶塔石林、文鳳山蘇維埃政府紀念碑等。
形成原因
後坪天坑是由於受水長期沖刷而形成的,其形成時間大約在200萬年至230萬年以內。
在該天坑周圍,曾有三到四條水量非常大的河流匯聚,這種外源水的量相當大,水動力也相當強,便形成漩渦,同時浸蝕和溶蝕能力都很強,在沖蝕和崩塌聯合作用下,洞口越來越大,越來越深,便形成了天坑。
特點
後坪天坑形態典型,保存完好,其中的箐口天坑形態完美,可通過3000米長的二王洞直達天坑底部,屬世界罕見。
天坑上部數條瀑布似銀河倒掛,轟鳴作響,極為壯觀,瀑布匯集成河流流入二王洞,形成地下水,從麻灣洞湧出。
天坑絕壁萬丈,形態呈圓桶型,東西長約250米,南北寬約220米,天坑深度300餘米。
科學考察
因位於海拔1300米的分水嶺地區的喀斯特檯面,加之強烈的構造抬升,該檯面上各種規模的喀斯特陷坑地貌十分發育,分布有眾多的落水洞、豎井、塌陷漏斗(天坑)、峽谷、石柱、石林、溶洞等地質遺跡。
專家指出,天坑中蘊含的大量珍稀野生動植物,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專家釋疑
現象
千百年來,武隆縣後坪鄉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後坪天坑一直被當地人稱為能預測天氣的「神坑」,每當坑中起霧時大雨馬上就會到來。
釋疑
經專家考察分析,每當要下雨時,洞外溫度變高或氣壓發生變化時,就會向這3000米長(即從洞口進入天坑底部)的洞穴下壓,而洞穴內是一個恆溫環境,從而讓洞口形成一團霧氣。因此產生了天坑起霧預示起雨的說法。
世界自然遺產
2007年6月27日,後坪天坑群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堪稱南方喀斯特地質地貌經典。
『伍』 重慶堪稱地球最美的「裂縫」的地質奇觀是什麼
看過了火辣辣的重慶,感受這份清幽怡然,別有一番體味,這么美的武隆你去過了嗎?
『陸』 武隆縣黃草鄉的地形
武隆區屬渝東南邊緣大婁山脈褶皺帶,多深丘、河谷,以山地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專南低。境內東山菁、白屬馬山、彈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分割組成桐梓、木根、雙河、鐵礦、白雲高地。因婁山褶皺背斜寬廣而開闊,為寒武系石灰岩構成,在地質作用過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蝕。烏江由東向西從中部橫斷全境。烏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屬武陵山系,烏江南面的白馬山、彈子山屬大婁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長途河、清水溪、石樑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兩翼匯入烏江。由於深度溶蝕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錯出現,構成武隆區崇山峻嶺,崗巒陡險,溝谷縱橫。仙女山主峰磨槽灣海拔最高,達2033米;大溪河口海拔最低,海拔為160米。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壩外,絕大多數為坡地梯土。土壤多屬黃壤、黃棕壤,其次紫色土[31] 。
『柒』 武隆縣的地理環境
武隆縣地質構造雛形由燕山期第二幕形成,屬新華夏構造體系和南北徑向構造體系,川黔南北構造帶。江口等地區屬川鄂湘黔隆起褶皺帶,褶皺構造形成一系列背斜和向斜。構造成南北向的主要有接龍場背斜、甘田灣向斜、大耳山背斜、羊角背斜、三匯背斜、車盤向斜等。背斜核部出露地層多為二迭系、三迭系,其中接龍場背斜多為寒武系。向斜軸部為三迭系中上統地層。構造形態多為短軸構造,兩翼岩層傾角差異較大。斷裂構造發育,多與背斜伴生。其性質為沖斷層、正斷層、逆斷層。主要斷層有芙蓉江沖斷層、土坎正斷層、三匯沖斷層、煤炭廠逆斷層、四眼坪逆斷層。
武隆縣屬渝東南邊緣大婁山脈褶皺帶,多深丘、河谷,以山地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境內東山菁、白馬山、彈子山由北向南近似平行排列,分割組成桐梓、木根、雙河、鐵礦、白雲高地。因婁山褶皺背斜寬廣而開闊,為寒武系石灰岩構成,在地質作用過程中,背斜被深刻溶蝕。烏江由東向西從中部橫斷全境。烏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屬武陵山系,烏江南面的白馬山、彈子山屬大婁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長途河、清水溪、石樑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兩翼匯入烏江。由於深度溶蝕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錯出現,構成武隆縣崇山峻嶺,崗巒陡險,溝谷縱橫。仙女山主峰磨槽灣海拔最高,達2033米;大溪河口海拔最低,海拔為160米。除高山和河谷有少而小的平壩外,絕大多數為坡地梯土。土壤多屬黃壤、黃棕壤,其次紫色土。 植物
武隆縣以中亞熱帶植物為主,植被類型有常綠闊葉林、常綠針葉林、常綠針闊混葉林、竹林、常綠闊葉與落葉闊葉交混林、灌木林、疏林草地及灌叢草地。植被中有速生優質樹種馬尾松、杉木、鐵尖杉、白花泡桐、香椿等;有屬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的銀杉、珙桐、水杉,二、三級保護樹種的鵝掌秋、胡桃、銀雀樹等;還有經濟樹種油桐、茶、漆、獼猴桃等。
動物
動物有哺乳類4目12科34種,爬行類2目2科14種,兩棲類2目3科12種,鳥類18科26種,魚類7目8科34種,包括國家一、二、三級珍稀動物金錢豹、小熊貓、大鯢、白腹錦雞、中華鱘等。
『捌』 武隆天坑介紹
武隆天坑又名天生三橋,是全國罕見的地質奇觀生態型旅遊區,屬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區以天答龍橋、青龍橋、黑龍橋三座氣勢磅礴的石拱橋稱奇於世,屬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 天生三橋位於武隆城區東南 20 公里的白果鄉與核桃鄉交界處,大自然造就的 3 座天生石拱橋,具有雄、奇、險、秀、幽、絕等特點,經歷了上千萬年的風風雨雨,至今卻鮮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