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當代地質人精神是什麼意思

當代地質人精神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1-03-11 16:46:15

A. 地質「三光榮」精神的大力弘揚

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弘揚地質「三光榮」精神,就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地質行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地質隊伍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1.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有機統一的整體。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在鑄造人們的精神支柱,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因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必須牢牢把握,大力培育和弘揚。
2.「三光榮」精神是地質行業寶貴的精神財富。「三光榮」精神是地質行業的優良傳統,「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的精神內涵也隨著實踐的深入而不斷豐富和升華,在地質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過程中,始終發揮著凝聚人心、振奮精神、鼓舞鬥志的重要作用。2006年國務院頒發《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要求繼承和發揚「三光榮」的優良傳統,在新時期地質工作中再創輝煌。「三光榮」精神是地質行業永恆的精神追求。
3.「三光榮」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光榮」精神強調為社會主義地質事業無私獻身、艱苦創業、開拓實踐、建功立業的道德品質,體現了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體現了奮發有為精神和開拓創新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具體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地質事業的具體體現。「三光榮」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內容上是相一致的。對於地質行業來說,繼承和弘揚「三光榮」精神,就是在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如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地礦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是擺在地礦行業面前的重大課題。這就需要有一種強大的精神來支撐和推動。繼承和弘揚「三光榮」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使地礦系統始終保持昂揚向上、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應對金融危機的需要。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礦業經濟受到嚴重沖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越是困難的時候,越是需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為地礦經濟的快速復甦凝聚力量。這就需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現宣傳教育,深入進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國務院正確的形勢判斷和科學的決策部署上來,進一步增強地礦隊伍應對挑戰、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需要進一步弘揚「三光榮」精神,大力倡導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的進取意識,百折不撓、頑強拼搏的堅韌鬥志,埋頭苦幹、勤勤懇懇的務實作風,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和艱苦奮斗、玉汝於成的高尚情操,進一步增強廣大地礦隊伍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意志和決心。
二是融入地方建設的需要。國家的一系列政策為加快地方發展帶來了歷史機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創地礦事業新輝煌,需要全體地礦員工的共識共為。這就需要大力建設精神力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服務海西建設的全過程,繼承和弘揚「三光榮」優良傳統,大力發揚敢拼會贏、敢闖敢試的精神,以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負責、敢於問責的勇於擔當的責任態度,以提升思路求作為、精心謀劃求作為、突破重點求作為、艱苦奮斗求作為的主動作為的精神風貌,不斷開創地礦事業生機勃勃的發展新局面。
三是適應體制改革的需要。隨著地礦行業體制和機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經濟結構、產業結構、隊伍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地礦隊伍的生存發展越來越趨於社會化和市場化,由此帶來了經濟利益調整、思想道德觀念、職業價值取向等等一系列的變化,因循守舊、不思進取、事事計較、牢騷抱怨等等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影響了改革與發展的順利進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尤其需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引導廣大地礦員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顧全大局、維護大局、服務大局,尤其需要用「三光榮」精神來增強地質工作的認同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實現地質工作的光榮價值,推動地質事業的科學發展。 繼承和弘揚「三光榮」精神,是加強地礦行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貫穿於地礦工作的各個領域,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著力引領道德風尚、增強精神力量、構築精神家園,使「找礦立功、服務社會、報效祖國」成為地礦行業的思想主流和精神動力,使廣大地礦員工成為「三光榮」精神的傳承者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模範,在服務海西建設大局中樹立新風正氣。
1.加強學習宣傳。要進一步推進「三光榮」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學習和宣傳普及,抓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讀本》的學習使用,把學習「三光榮」精神與學習「奉獻、犧牲,責任、擔當,效能、效率,先行、創新」的「十六字」時代內涵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理解,明確要求,自覺遵守奉行。要加強集中性學習。把「三光榮」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領導幹部理論學習、黨員教育、職工培訓的重要教材,特別是要加強對新進大中專學生和年輕一代地質工作者的傳統教育,通過中心組學習、報告會、座談會、培訓班等集中學習的方式,在反復學、系統學、經常學中形成時時謹記「三光榮」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道德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加強連續性宣傳。發揮單位簡報、區域網絡和黑板報、宣傳欄等宣傳文化陣地的作用,通過開辟專欄、張貼標語、掛圖等,形成長期宣傳的輿論聲勢。要加強主題性教育。以慶祝各種重要節日、紀念日宣傳教育活動為契機,突出主題,把「三光榮」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機融入其中,在吸引地礦員工廣泛參與中引導地礦員工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2.堅持典型帶動。先進典型是弘揚「三光榮」精神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優秀代表,對廣大地礦員工有著極大的激勵和感召作用。要注重發揮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加強黨員幹部先進性建設,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一步增強黨員幹部的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執政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自覺做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始終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注重發揮老典型的精神感染作用。在地礦事業發展的歷程中涌現了一大批體現「三光榮」精神的先進典型,他們在不同年代、不同環境、不同崗位為地礦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至今仍然令人感動和崇敬。要關心好、愛護好這些老典型,重新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讓他們的思想和精神進一步發揚光大。要注重發揮新典型的示範輻射作用。在地礦事業發展的新時期,更需要發現、挖掘和樹立一批具有時代特點、體現時代精神的先進典型,大張旗鼓的表彰和宣傳先進人物、先進事跡、先進成果,讓廣大地礦員工學習榜樣、趕有目標、見賢思齊,從先進典型的感人事跡和優秀品質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要堅持在地礦行業開展「模範職工」、「雙文明先進個人」、「十佳青年」等評選活動,讓更多優秀人物和先進集體脫穎而出,推動隊伍形成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的良好道德風尚。
3.建立激勵機制。機制是保障。要把倡導「三光榮」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地礦行業的分內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體現主流價值,使符合「三光榮」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行為得到獎勵。要建立找礦激勵機制。多找礦、找好礦是地礦行業的重要職責,在績效考核中向野外勘探人員傾斜,適當增加野外勘探一線員工的獎金福利待遇,加大考核提拔力度,進一步激發一線員工找礦立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創新是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大力營造鼓勵探索、鼓勵創新的良好環境和鼓勵幹事業、支持干成事業的濃厚氛圍,進一步激發創造創新活力。要建立創評激勵機制。要把「三光榮」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黨建、精神文明創建、企業文化建設等先進單位創建評比活動中,激勵各單位、各黨支部爭先創優、爭創佳績,形成共同追求「三光榮」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強大合力。

B. 地質「三光榮」精神的介紹

地質「三光榮」精神是指地質地礦行業的「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的「三光榮」精神。

C. 什麼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這精闢論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當代中國精神之間的關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實質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一重要論斷,升華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實質的認識,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經驗的結晶。

(3)當代地質人精神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馬克思有一句格言:「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這一重要論斷,同樣來自時代的聲音,來自人民的實踐創造。

自黨的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國民教育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益被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實踐中認知、認同,並自覺轉化為內在的信念和外在的行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弘揚,提升了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境界,激發了中華民族自尊自信、走向美好未來的精氣神,凝聚了興國、強國之魂。

概括地說,5年多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成就聚焦在當代中國精神這面旗幟上,表徵著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信仰,彰顯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D. 關於當代人精神的一點問題

歷史往往有這樣巧合。

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任繼愈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7月11日4時30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3歲。同日,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於上午9時在北京301醫院病逝,享年98歲。

兩位大師級人物同日逝世。

摘一篇文章給你:

普通人看任繼愈和季羨林的離世

作者:天煞穆珏

首先要說的是,我完全不知道任繼愈先生的名字。因為我不是象牙塔內的學者,平時也不關心中國的學術。

但是同為學術界中人,同為象牙塔內的學者,我卻知道季羨林先生。為什麼,這當然要感嘆互聯網的偉大了。

我記得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過自己不是國學大師,當然這也是在互聯網上知道的消息,但是很多人都覺得他是國學大師。

而我呢,則向來對國學大師這四個字的要求比較苛刻。總覺得一個人自己沒有原創過一本國學典籍,怎麼能稱之為國學大師呢,頂多也就是個偉大的古文翻譯家或者國學解說家罷了。

好在我從不知道任繼愈先生也被人稱為國學大師過,而且我想,他肯定也不認同這個說法,所以我的苛刻應該沒有針對他。

其實我覺得像任繼愈先生這樣的人物,改革開放三十年是肯定不會被宣傳的,而且他也不會喜歡這類虛浮的東西。可以說在這一點上,任繼愈先生堅守了中國知識分子非常優秀的那一面傳統。

至於季羨林先生有沒有堅守,我不知道,但至少他的弟子把他打造成了一個國學大師,四處招搖。

為什麼任繼愈先生不能被宣傳呢,因為如果宣傳了任先生,那麼就會讓人民看到一個普通的事實,那就是文化大革命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知識分子都被打倒,並不是所有的知識分子都被『噴氣式』過。

那麼緊接著問題就會出現,既然如此,那麼到底那些類型的知識分子被打倒過呢?其實我不知道。因為中央也沒有詳細說明這些人到底是些什麼人。

不過推測上來看,可能有二種人吧,一種是不能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人,一種是不願意為社會主義服務,還攻擊社會主義的人。前者要改造思想,後者可能就不但要改造思想,還要進行批判了。

對於腦筋死舊的知識分子來說,那就是地獄,士可殺不可辱嗎。思想上的再造簡直比肉體消滅更令人不能接受,好像新中國沒殺掉他們反而是不尊重他們一樣。也不知道這些知識分子是不是真的面對死亡時能視死如歸?

但是對於新型知識分子來說,將自己放在人民的洪流當中,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有用的人才。

新華社的評論也很有意思,介紹兩個人的篇幅差不多,但是位置上,則把任先生放在前面,其實已經能說明對兩者的態度。還有喪禮的舉辦也很有意思,季羨林是由北京大學辦理。而任繼愈先生的喪禮則是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舉行。這似乎說明了,季羨林撐死也只是共產黨的朋友,而任繼愈先生才是共產黨的戰士,才是共產黨的知識分子。

報紙上配發的圖片更有意思,國學大師季羨林一身藍布土服,而任繼愈先生則呢子大衣,系著圍巾,一身西式裝束,風度翩翩。

這似乎就是舊與新的差別。舊知識分子,國學大師;堅守科學無神論的新知識分子。

任繼愈生前並不喜歡熱鬧,吹吹打打,所以不必為他叫屈。而他的辭世,報紙終究給出了相同的版面,至少讓普通人知道了他的存在,其實對後世的人,尤其是對一些年青學者是會有啟迪的。

我們這個國家以前的學問,不論是儒,還是釋,還是法,還是道,其實總體框架之上,都是建立在奴隸制,封建集權制下的一種學問。只有新中國成立之後,才另立了一種全新的無產階級學術觀,而任繼愈先生的這種『科學無神論』的學術觀點,無疑是無產階級學術觀旗下之一種。新中國六十年的新學術觀要與幾千年的封建學術觀相對抗,當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現在任先生去世,至少會讓一些並不想鑽進古舊學術觀,可是卻又不知還有其他研究道路的年青學者們明白,這個世界,還是有人在用一種全新的學術態度對待學術的。

能知道這些,就會有年青學者能繼往開來,這是一件大好事。

最後有一件事還是不得不提,那就是毛主席在研究和繼承中國文化上的作用,從任繼愈先生的任職就可見一斑,真是為國把心操碎啊。

E. 什麼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這精闢論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當代中國精神之間的關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實質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拓展資料:

這一重要論斷,升華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神實質的認識,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廣大人民群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經驗的結晶。

馬克思有一句格言:「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這一重要論斷,同樣來自時代的聲音,來自人民的實踐創造。

自黨的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國民教育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益被廣大人民群眾在日常生活實踐中認知、認同,並自覺轉化為內在的信念和外在的行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弘揚,提升了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當代中國人的精神境界,激發了中華民族自尊自信、走向美好未來的精氣神,凝聚了興國、強國之魂。

概括地說,5年多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成就聚焦在當代中國精神這面旗幟上,表徵著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信仰,彰顯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

F. 地質人員應具備哪些精神

吃苦耐勞 團隊意識 警覺性 豐富的才學 耐得住寂寞 等等

G. 當代中國人應具有什麼樣的基本精神

今天的青年人有更多機會接納世界各種文化,但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接納自己呢?「我們應該活出一個有特點的、自信的中國人的樣子來。」這是他的原話

H. 當代民族精神

人類歷史證明: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沒有了它,民族團結與發展建設就等於「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失去靈魂,民族就不可能有自尊、自立、自強。特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民族團結教育中,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所在:
第一、民族精神可謂是中華文化發展的靈魂。體現出鮮明的民族性。
第二、民族精神可謂是歷史性與時代性有機結合。
第三、民族精神是根據社會發展要求,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民族精神。
第四、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綜合國力的根本要求。綜合國力即包括經濟,科技,軍事等物質力量;同時也包括民族團結精神,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這種強大精神力量不僅可以促進物質力量的民展,而且在當今政治、經濟、文化相互交融,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是否有高度的民族精神,便成為制約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重要因素。因為:
(1)民族精神具有強大的社會凝聚力與向心力,是國家穩定和發展的精神基礎。失去這一精神基礎,國家便失去長期統一、穩定,發展壯大,也就不可能在激烈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民族精神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自信、自立、自強意識。當今世界,面對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網路化大趨勢,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滲透及經濟擴張,霸權主義強權政治,軍事威脅的結伴而來,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盪的錯綜復雜形式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樹立民族自信、自立、自強,與時俱進的進程中,尤為重要和緊迫。
(3)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與科學文化素質的核心內容,並成為提高中華民族綜合素質的核心。
(4)民族精神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I. 現在一般意義上人的精神就是指人的什麼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而人文學科是集中表現人文精神的知識教育體系,它關注的是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於它有人文,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

(9)當代地質人精神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精神核心——

人文精神是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觀照,何謂人文精神?它有何特徵?徐志堅在<人文精神的時代內涵與大學生人文素質培養>中所說:「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們關於「人之為人的價值標准」等一系列命題的自我意識,這便是人文本體,人文本體是決定著人文世界向正確方向發展的客觀依據。」

而人文本體——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正是不同時代和歷史背景下使用的人文精神的概念和內涵有所區別的關鍵。因此,在不同的時代,人文精神的特點和重點是不同的,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觀、人性觀、時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J. 人應該有的精神是什麼

-
-沒有最好的精神,只有在不同時代最適合的精神。當代的青年,要有的是無私寬容大度,和高尚的精神追求!不沉迷於小事,始終讓自己有明確的目標!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