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什麼叫地質環境治理

什麼叫地質環境治理

發布時間: 2021-03-11 12:00:38

『壹』 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原則

根據《「十五」國土資源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礦山土地恢復治理專按照「誰開發,屬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讓污染者負責治理,破壞者負責恢復,歷史遺留問題區別對待,通過政策促進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

根據調查和收集到的資料,通過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價,將西北地區礦山環境地質問題恢復治理區依據礦山環境地質問題現狀、潛在環境地質問題危害性、礦山的區位條件、礦山恢復治理難易程度,及輕重緩急,劃分為近期重點恢復治理區、近期重點防治區(表5-9)。

『貳』 地質環境治理和地質災害治理是一回事嗎

不是同一回事抄:
首先概念襲不同,地質環境是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組成的環境系統。而地質災害是指自然地質作用和人類活動造成的惡化地質環境,降低了環境質量,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類安全,並給社會和經濟建設造成損失的地質事件。
地質環境是地球本身的環境,並不一定會帶來災害,人類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地質環境去治理。比如說將山丘改成梯田,將低窪處填平都屬於地質壞境治理。
地質災害是指危害人類安全、帶來財產損失的災害。因此治理還帶有減小災害的目的。比如說滑坡、泥石流的治理。
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有一定的相似處,即都是為了更好地發展。但不是一回事。

『叄』 生態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

一、生態地質環境特點

在對區內三大生態地質環境類型的遙感解譯和綜合分析後認為,本區生態地質環境類型具有以下4個特點。

1.淺層地下水的地域分配不均衡

據ETM7、ETM4、ETM3合成圖像對淺層地下水的解譯結果對比分析,區內淺層地下水包括的高含水率區、中等含水率區、低含水率區和多層結構含水區的地域分配很不均衡,分布面積相差很大。

高含水率區分布面積僅佔全區總面積的3.57%,基本上分布在勘查區北部阿克蘇河流域、南部和田河流域和西部喀什市—葉城縣—皮山縣的昆侖山北麓山前地帶,東南部且末縣附近只有少量分布,其他大面積區域沒有分布。中等含水率區和多層結構含水區佔全區總面積的49.22%,是區內主要的淺層地下水分布區,除東部的塔里木河下游地區和東南部的車爾臣河流域地區沒有分布以外,全區大部分區域均有分布。與中等含水率區和多層結構含水區的區域分布相反,低含水率區分布面積僅佔全區總面積的26.7%,基本上分布在東部和東南部地區,而西部和西南部地區則很少。

區內淺層地下水地域分配的不均衡性,反映了本區地下水資源中西部多東部少的狀況,從而為進一步尋找地下水,特別是可供飲用的地下淡水及微鹹水,提供了總體的找水方向。

造成這種地域分配不均衡的主要原因:一是地下水補給條件的差異,中西部地區地表水系發育,阿克蘇河、台蘭河、渭干河、塔里木河、和田河等多條主幹河流流經區內,為地下水的補給提供了較為充足的轉化補給量。據孫曉明等的資料,平原區的地下水轉化補給量可占總補給量的75.27%。東部地區的主幹河流(如塔里木河下游)自1972年斷流,孔雀河大部分河段處於無水狀態,因此東部地區轉化補給水量遠不如中西部地區。二是人為的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不合理。由於人工綠洲的建設、工業用水等,人工渠系代替了部分自然水系,有的在源流又新修了水庫,源流和幹流的中、上游用水量增加,而下游水量減少,水資源的地域分配更加不平衡。

2.植物種類較少,但抗逆性強

以林地和草地佔主導的本區植物種類較少。林地主要有胡楊、灰楊、沙拐棗、白楊、柳樹、榆樹等。與較大面積紅柳混生的植物除索索、駱駝刺之外,其他種類也不多。草地中,蘆葦占草地總面積的80%以上,其他如芨芨草、甘草、麻黃草、胖姑娘等草本植物也不過5~6種。

雖然植物種類較少,但抵禦外界侵襲的能力卻較強。由於這些植物對乾旱氣候環境的長期適應,形成了具有抗旱、耐鹽和抗風沙的能力。如胡楊和紅柳均有發達的根系,而且還具有較高的耐鹽能力;紅柳的葉子含鹽量達400~500g/kg,胡楊樹葉含鹽量也在80~150g/kg之間;蘆葦、羅布麻、甘草等也有一定的耐鹽能力。此外,許多植物抗風沙能力也很強。胡楊的莖枝有韌性,根系發達,有較高的抗倒伏和抗剪切能力;紅柳被沙埋後,還可長出新枝。羅布麻、甘草的根系發達,莖有韌性,都有一定的抗風沙能力。

3.植被的覆蓋度低

在實地調查過程中,區內草地和林地的覆蓋度均較低,一般都小於20%。在紅柳灌叢生長較密集的地段,覆蓋度也小於50%。在山前傾斜平原區的戈壁礫質帶,紅柳灌叢的覆蓋度多小於5%。草地的覆蓋度高於林地,但大多也低於40%。只有在湖泊或沼澤地生長的蘆葦,長勢強勁,小部分地段覆蓋度大於50%。

勘查區中部的細土平原與塔里木河沖積平原區內,在大多數固定沙丘上植被覆蓋度小於20%,半固定沙丘植被覆蓋度小於15%,流動沙丘植被覆蓋度小於10%。

在把MSS7、MSS5、MSS4合成圖像與ETM7、ETM4、ETM3合成圖像進行解譯對比後發現,當區內植被的覆蓋度小於20%時,圖像上基本顯示不出植物的綠色色彩。當植物的覆蓋度達到20%~35%時,圖像上則能顯示出綠色色彩,但總體色彩較淺。當植被覆蓋度達到35%~50%時,圖像上圖斑色彩清晰,與非植被區的顏色差異明顯。

4.生態的穩定性差,平衡易遭破壞

利用ETM7、ETM4、ETM3和MSS7、MSS5、MSS4合成圖像對區內生態地質環境13種評價因子的解譯和實地調查結果充分表明,勘查區內總體生態地質環境脆弱,穩定性很差。主要表現為沙化土地和鹽漬化土地分布面積廣,沙化程度和鹽漬化程度較重,植被覆蓋度較低。

據樊自立等的資料,區內植物除沿塔里木河兩岸分布的喬、灌、草,博斯騰湖西南部生長的蘆葦和湖泊、水庫周邊的草本植物長勢較好外,其餘大部分地區分布稀疏,結構簡單,抗干擾能力弱,在人為活動的影響下極易遭受破壞,而且破壞後不易恢復。

二、生態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

生態地質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環境的優劣直接關繫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們的生活質量。在勘查區內切實採取有效措施保護和改善生態地質環境,已經是刻不容緩、勢在必行。

保護和改善生態地質環境並不意味著原封不動地維護目前的自然生態,因為荒漠自然生態生產力水平很低,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們只有依靠不斷地創造高產的人工生態系統來養活自己,經濟才能不斷發展,生活水平才能不斷提高。

在利用ETM7、ETM4、ETM3和MSS7、MSS5、MSS4合成圖像對區內淺層地下水、生態地質環境詳細解譯和對生態地質環境變化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以下保護和治理措施。

1.控制源流引水,使塔里木河等幹流水量不再減少

塔里木河、渭干河、孔雀河、葉爾羌河、和田河等多條幹流不產流,主要是依靠源流補給。近年來,源流引水增加,用於擴大灌溉面積,使幹流的來水量顯著減少。如果源流不控制引水,補給幹流的水量還會繼續減少,從而使塔里木河等規模較大的河流幹流區地下水位繼續下降,地下水資源更加不足,造成本來已經脆弱的生態環境再進一步惡化。要通過節水和開發地下水來滿足源流區用水,達到向幹流輸水的目標。以塔里木河的三源流區(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和田河)為例,目前源流區的水資源利用主要是依靠引蓄地表水擴大灌溉面積,所以今後只有加強水利建設,大力開發利用地下水,實行渠、庫、井聯合灌溉,並採取綜合措施杜絕引洪淹灌或漫灌,發展節水灌溉,推廣滴灌或膜上灌,才能達到向塔里木河幹流輸水而使幹流水量不再減少的目的。

2.加強主幹河流上、中遊河段的工程整治,嚴格水資源管理

塔里木河、孔雀河、葉爾羌河、和田河等主幹河流的上、中遊河段,由於隨意打壩、堵水、扒口,亂引亂排,耗水量劇增,下游水量顯著減少,引發了下游地區生態地質環境的逐步惡化。葉爾羌河及和田河的下游分別有170km及200多千米穿行沙漠的河道,與塔里木河幹流類似,亦屬自然耗散性河道,起著向塔里木河幹流輸水的作用。目前,沙漠侵佔、河道萎縮、輸水不暢的現象,直接影響到向塔里木河幹流的供水。因此,加強主幹河流中、上遊河段的工程整治,嚴格水資源管理,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對主幹河流應採取必要的治理措施對河道進行整治。如修建堤坊,以減少兩岸過量的漫溢,在耗水過大的中遊河段尤為重要;修建護岸堤壩,疏通河道,增加輸水能力,減少水分的無效消耗;修建必要的控制性引水閘口等,以維護主幹河流水量穩定、河道暢通。

嚴格實行幹流、源流水資源一體化管理,完善現行的水資源管理體制,逐步減少以至杜絕人為堵壩、扒口造成漫流等無控制的引水現象。

3.維持合理的生態地下水位,保證一定數量的生態用水

勘查區無論是自然生態還是人工生態都依靠地表徑流轉化為地下徑流來維持,沒有地表徑流,就沒有地下水的來源,生態就難以維持。目前,對地表水包括地表徑流缺乏有力的管理和合理的規劃,工作措施不到位,到處掘口,隨意亂引亂排,自然漫流,大部分水量被蒸發、滲漏,造成了地表水的極大浪費,起不到改善生態的作用。要使有限的地表水水量在改善生態地質環境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把地表水轉化為地下水,儲存在土壤中供植物利用,就必須為植物的生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地下水位。

據宋郁東等的資料,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位對生態地質環境的影響有下述5種。

1)沼澤地生態水位:地下水水位埋深小於1m或有季節性地表積水。

2)鹽漬化土地的生態水位:地下水水位埋深1~2.5m,地下水通過毛管作用可達到地表,土壤上層濕度較大,植物生長良好。但地下水中的鹽分可向地表聚積,易使土壤發生鹽漬化,在一定程度上又會影響植物生長。

3)適宜的生態水位:地下水水位埋深在2~4.5m之間,毛管上升水流可達植物根系供利用,土壤水分基本可滿足喬、灌、草等各類植物需要,潛水的無效蒸發很小,幾乎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

4)可忍耐地下水位:地下水水位埋深在5~8m之間,潛水停止蒸發,上層乾燥,淺根系的草本植物無法利用地下水而衰敗或死亡,喬灌木由於根系較深,主根能向下延伸吸收地下水,還可忍耐土壤乾旱,但長勢不良,一些幼灌木枯萎或死亡。

5)沙漠化地下水位:地下水水位埋深大於8m,很難為植物利用,深根系植物吸收地下水也較困難,喬、灌木衰敗,有的乾枯死亡,地面從而失去保護,風蝕風積嚴重,出現荒涼的地貌景觀。

為了維持合理的地下水位,保證一定數量的生態用水,需要採取以下措施。

1)進一步完善排水系統,合理規劃並實施引水渠、灌溉渠和排鹼渠的渠系網路,降低地下水水位,使地下水水位維持在2m以下,以保證植物的良好生長。

2)加強大河主河道兩岸節水用水管理,杜絕盲目引水,造成水資源浪費,維持主河道兩岸一定范圍的適宜地下水水位。

3)在山前傾斜平原區和塔里木河沖積平原區,應利用喬灌木耐旱的特性,擴大種植面積,在雨季適時營造人工林,使廣大平原區的地下水水位維持在3~5m適宜的生態水位。

4)在地下水水位下降劇烈而生態退化嚴重、生態地質環境質量低劣的地區,應進行人工引水,增加地表水水量,使地下水能恢復到適宜的或可忍耐的水位。

4.穩定發展人工綠洲,制止盲目開荒

發展人工綠洲,一是擴大綠洲的面積,要積極穩妥地按規劃進行。要通過灌區改建、完善水利設施,進行渠道防滲,改進灌溉方式等挖掘現有水資源潛力,擴大灌溉面積。擴大綠洲面積主要是通過開墾撂荒地、棄耕地和灌區邊緣土地來實現。二是進一步改善現有綠洲的環境,重點是加大防風固沙和土壤改良的力度,把綠洲建成高產穩產的農、林、牧基地。同時,要堅決制止亂開荒。開墾土地,必須嚴格地按開發程序進行,根據不同的開發規模,報請相應主管部門審批,並由國土、水利、林業部門監督,依法有序地進行。對較大面積的開發,必須以現有水利設施為依託,按規劃在灌區中進行,使灌區中的耕地連片,實行水資源的集約利用。

5.保護天然林地和草地,充分發揮其優化生態地質環境的作用

天然林地和草地在維護生態平衡、優化生態地質環境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保護地面、防止風蝕、抵禦風沙、穩定河岸、調節氣候等多種生態功能。例如,塔里木河沿岸的天然胡楊林是新疆三大林區之一,對於塔里木河沿岸的防風固沙、保護河岸、凈化空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通過建設防護林責任區,很好地保護所有林地。同時採用灌溉、伐樁、種子繁殖等方法促進更新。此外,還要大力發展人工胡楊林,在撂荒地上種植片林,沿公路干線和風沙前沿地帶栽植以胡楊林為主的基幹林。

草地主要用作放牧。由於產草量不高,草質不好,載畜量有限。為了維護放牧,要耗用大量水資源進行灌溉,經濟效益很低。應通過發展綠洲畜牧業,來減少天然草地的載畜量,使草地由放牧轉向以維護生態為主,發揮其保護地面、防止沙化、優化生態地質環境的作用。

6.改善和保護一定范圍的濕地

20世紀70年代以前,區內沿主幹河流兩側分布有很多濕地,現在幾乎消失殆盡。濕地雖蒸發滲漏損失水量較大,但對維護生物的多樣性和候鳥、野生動物的遷移棲息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濕地的銳減使水域濕地動物群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據宋郁東等的資料,一些魚類、鳥類已經消失,有的動物已經滅絕。到90年代,在塔里木河流域興建了部分平原水庫,形成了新的人工水域和濕地,為野生動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對這些人工水域和濕地連同棲息的鳥類,作為勘查區內一個重要的生態地質環境類型,必須要很好保護。通過建立野生動物、人工水域和沼澤濕地三位一體的自然生態保護區等方式,防止人為干擾破壞,以改善野生動物、魚類、水鳥等遷移棲息的生態環境。

『肆』 什麼是礦山地質環境一般治理區

礦產資源開發活動已經對地質環境造成較大破壞,對生態環境、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影響,其影響程度較重點治理區弱,需要開展相關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的區域。

『伍』 地質環境治理和地質災害治理是同一件事嗎

不是同一回事:
首先概念不同,地質環境是指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氣圈組成的環回境系統。而地質災答害是指自然地質作用和人類活動造成的惡化地質環境,降低了環境質量,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類安全,並給社會和經濟建設造成損失的地質事件。
地質環境是地球本身的環境,並不一定會帶來災害,人類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地質環境去治理。比如說將山丘改成梯田,將低窪處填平都屬於地質壞境治理。
地質災害是指危害人類安全、帶來財產損失的災害。因此治理還帶有減小災害的目的。比如說滑坡、泥石流的治理。
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有一定的相似處,即都是為了更好地發展。但不是一回事。

『陸』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規劃是做什麼的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規劃是規劃適用於各行政區域內新建、在建、生產、歷史遺留和政策性關閉礦山的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等工作。

『柒』 什麼是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

採取適當措施,因地制宜,將人類采礦活動破壞的礦區環境進行恢復或重建的行為。

『捌』 什麼是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

礦產資源開發活動已經對地質環境造成極大破壞,對生態環境、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和回經濟發展造成較大答影響,急需開展相關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的區域。在該區域內有計劃地重點開展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治理恢復工作,部署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重點工程,促進礦山地質環境明顯改善。

『玖』 地質環境管理工作包括什麼

地質環境監測、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地質公園建設、地熱與礦泉水、城市地質、農業地質、其他。以前4個為主。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