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工程建設需要注意哪些地質問題
1. 水利工程建設要注意哪些環境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後評價理論與方法初探
2004-11-19
[摘 要] 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後評價指對已建水利工程項目進行回顧評價,它是基本建設程序的最後一個環節。環境影響後評價是工程後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對環境影響後評價的涵義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對環境影響後評價的目的和作用進行了分析,對環境後評價的方法、步驟和內容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水利工程、環境影響、後評價
1 前言
水利工程後評價始於1993年,幾年來先後進行了丹江口水利樞紐、高州水庫、韶山灌區、潘家口水利樞紐、陳垓灌區等十幾個工程項目的後評價,部分項目後評價包含有環境影響後評價的內容。為了編制水利水電工程環境影響評價規范,曾開展了盤錦灌區、三門峽水利樞紐等工程的環境影響專題回顧評價。水利工程環境影響後評價開展的時間不長,進行後評價的項目不多,環境影響後評價的理論支持和依據的規程規范比較缺乏。為了更好地開展環境影響後評價,需要對環境影響後評價的概念、作用、方法和內容等進行研究。
2 環境影響後評價的涵義
水利工程環境影響後評價是指建設項目建成並運行一段時間後,通過對實際發生的環境影響進行調查研究,和環境影響預測評價成果進行對比,復核項目對環境影響實際發生情況和預測評價成果的差異,以檢驗環境影響預測成果和環保設計的合理性,並對工程建成後的環境質量進行評價。簡言之環境影響後評價就是評價項目對環境質量、自然資源利用和生態平衡實際產生的影響。
3 環境影響後評價的目的和作用
3.1 對環境影響預測和環保設計成果進行驗證
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設計成果是在工程建設前,在調查研究、分析預測的基礎上提出的。預測方法是否合理,參數選用是否恰當,結論是否正確,需要工程運行實踐進行檢驗。通過環境影響後評價,將實際發生的環境影響與環境影響預測評價成果相對照,可以驗證評價方法的合理性和評價結論的正確性。
3.2 為進一步加強工程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工程項目建成並運行一段時間後,工程項目引起的環境影響逐漸表現出來,環境影響後評價可以通過調查工程建設後環境變化情況,分析環境變化趨勢,找出項目實際存在的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因素,提出進一步發揮工程的有利影響和減小不利影響的措施,為進一步加強工程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環境影響回顧評價,系統總結了工程建成三十多年的環境變化,分析研究了環境演變趨勢,提出了主要影響因素,提出了控制污染、保護水源、消滅鼠害以及切實解決好移民遺留問題等的對策措施,並提出了進一步加強科學研究和環境管理的建議。
3.3 為其它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設計提供借鑒
水利工程一般規模大,影響范圍廣,影響因子多,環境影響預測評價比較困難。水利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在我國起步較晚,八十年代中期才相繼開展,至今只有十幾年的歷史,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還很不完善,環境影響預測評價有的還難以定量。通過環境影響後評價,可以探索環境影響評價的理論和方法,使預測方法更為合理,評價結果更加符合實際。環境影響後評價成果,還可為同類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設計提供借鑒,如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環境影響回顧評價成果為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的環境影響評價提供了技術支持,三門峽水溫預測模型和參數,運用於小浪底水庫水溫預測,取得了較好效果。
3.4 檢查工程項目環保設施「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
《環境保護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規定,建設項目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環保設施竣工驗收,應當與主體工程竣工驗收同時進行。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是環境影響後評價的一種形式,通過竣工驗收可以有效地檢查建設單位是否按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要求建設環境保護設施;檢查施工期間環境保護工作完成情況,一些受到破壞的環境是否已經恢復,檢查施工期間環境監測的開展情況;檢查環境管理機構設置和運行情況。隔河岩水利樞紐工程等通過環保竣工驗收,對工程建設的環保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對項目「三同時」執行情況進行了全面的回顧和評價。
3.5 檢查環境監測設施的運行情況,為環境監測斷面和監測項目的調整和優化提供依據
工程項目的環境監測站網設計中,環境監測斷面和監測項目是根據原有的環境條件在預測評價的基礎上進行設置的,與工程運行後的環境狀況可能存在差異,工程投入生產運行後,自然環境條件和社會環境條件也在發生變化,需要根據新的環境狀況對原來的環境監測站網設計進行檢驗。環境影響後評價過程中,對工程投入生產運行後的環境狀況進行系統的調查研究,對污染源的數量和分布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對監測數據進行系統分析,在此基礎上,對環境監測斷面和監測項目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優化。
4 環境影響後評價的方法和步驟
4.1 環境影響後評價的方法
環境影響後評價的基本方法是有無對比法,即項目建成後實際產生的環境影響和環境質量狀況,與項目建設前環境本底狀況和項目決策過程中環境評價預測成果相比較,通過綜合分析,對工程建成後的環境質量進行評價,確定項目實際存在的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因素,提出進一步發揮工程的有利影響和減小不利影響的措施。
4.2 環境影響後評價的步驟
4.2.1 調查收集資料
環境影響後評價需要收集以下五個主要方面的資料。
⑴環境影響評價成果。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環境影響評價成果資料是開展水利工程環境影響後評價的基礎,工程建設前的環境背景,是環境影響後評價分析工程運行後產生環境影響和環境變化趨勢的前提。各環境要素的預測成果也是後評價復核的主要內容。在環境影響後評價時應收集環境影響報告書及環保部門的審批意見,包括環境監測資料、各環境要素(水質、水溫、氣象、土壤、陸生生物、水生生物、人群健康等)的影響預測成果和擬採取的減免不利影響的環境保護措施等資料。
⑵環境保護設計成果。環境保護措施設計和環境監測站網設計成果是環境保護設施實施的重要技術文件,是檢查環境保護設施「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的依據,也是後評價需要驗證的重要內容。後評價時應收集初步設計階段的環境保護設計成果和審查意見。
⑶施工期間環境保護措施實施的有關資料。施工活動對周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如排放廢污水、排放廢氣、產生雜訊、破壞植被等,後評價時應收集施工期間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情況,施工期間環境監測資料,特別是施工臨時佔地的植被恢復和復墾情況。
⑷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資料。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是水利工程竣工驗收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水利工程環境管理工作的新內容。環保設施竣工驗收申請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前期環保工作及審批情況、應建的環保設施及運行情況、應採取的環保措施及完成情況、環保檔案、環保人員和制度,以及環境監測報告等。後評價時應收集經批準的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報告以及有關資料,作為環境影響後評價的重要基礎資料。
⑸環境監測資料。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質量狀況最直接的反映,也是分析評價環境演變趨勢的重要手段;環境監測數據的完整和准確與否,也是後評價成果是否合理正確的關鍵。後評價時應收集各監測站(點)歷年來的監測資料,包括氣象要素、水質、水溫、陸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4.2.2 編制環境影響後評價工作大綱
通過對收集資料的分析,根據項目特性和環境影響程度,確定後評價的環境因子,制定環境因子評價的技術路線,在此基礎上編寫環境影響後評價工作大綱。
4.2.3 環境影響後評價的實施
根據工作大綱,分因子對工程的環境影響進行評價,在單因子評價的基礎上對工程項目的環境影響進行綜合評價,提出工程環境影響的結論和趨利避害的措施。
4.2.4 編寫環境影響後評價報告
環境影響後評價報告包括工程概況、工程建設前環境狀況、工程環境影響後評價、綜合評價及結論等幾方面的內容。
5 環境影響後評價的主要內容
5.1 對局地氣候影響
水利工程建設使水體面積、體積、形狀等改變,水陸之間水熱條件、空氣動力特徵發生變化,工程建設對水體上空及周邊陸地氣溫、濕度、風、降水、霧等產生影響。環境影響後評價主要是復核工程興建後氣溫、降水、風速、濕度和霧的實際變化,並與環境影響評價預測成果相對照,在此基礎上預測氣候的變化趨勢,並提出對策措施。
氣溫影響主要復核工程影響區年平均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年極端最高氣溫、年極端最低氣溫的變化。
降水影響主要復核工程影響區年降水量和各季(月)降水量的變化。
風速影響主要復核工程興建後水體上風岸與下風岸年、月平均風速以及瞬時最大風速的變化。濕度和霧主要復核工程影響區年月濕度和霧日數量的變化。
局地氣候影響後評價主要採用統計對比法,將收集的水利工程建設前後氣象要素監測資料進行比較,對比分析建庫前後工程影響區氣候因子的變化趨勢,並與鄰近地區工程建設前後參證站的氣象因子統計值進行比較,確定工程興建對局地氣候的影響范圍和氣象因子的變化趨勢。
5.2 對水溫影響
水體的熱量傳輸機理是經過水和大氣的接觸面輸送,通過水體流動傳遞熱量。天然河道水流湍急,水體表面吸收的熱量通過水體紊動迅速傳向整個過流斷面,故天然河道水溫呈混合型,水溫變化滯後於氣溫,呈周期性變化。水庫蓄水後,水深增大,水體交換速度減緩,從而改變了水氣交界面的熱交換和水體內部的熱傳導過程。典型的水庫水溫效應表現為水體的垂直方向上的熱分層現象。
水溫影響後評價復核內容是:①統計建庫後實測的庫內不同區域各月水溫的垂直分布、橫向分布、縱向分布以及水庫各月下泄水溫、下泄水溫的沿程變化資料,調查下泄水溫對水生生物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②將水溫結構分層和下泄水溫觀測值與預測值進行比較,對環評時採用的經驗公式和預測模型的適用性作出評價。
5.3 水質影響
築壩建庫,庫區水面擴大,水深增加,河水流速變緩,使污染物的擴散能力減弱,庫區水域污染物的濃度、分布都將發生變化。水庫攔蓄營養物質氮、磷、鉀,促進藻類生長,可能導致富營養化。灌區開發也會對水質帶來不利影響。
水質影響後評價,對水庫工程應復核水庫蓄水後污染來源、分布,水庫水質變化,水庫富營養化趨勢,庫底淤積物污染物質的富集情況,出庫水質和下遊河段水質變化;對灌區開發項目,應復核灌溉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灌溉回歸水對河流或承泄區水質的影響。此外後評價時尚應收集工程運行後的水質監測資料,對環評中採用的水質模型和預測成果進行驗證,對工程建設中和運行後水質保護措施的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應進一步採取的水污染控制的對策措施。
5.4 環境地質影響
水庫蓄水後,庫水的附加荷載及水的滲透壓力,可能改變岩體的應力狀態,產生局部的應力集中,誘發水庫地震。水庫蓄水後,庫水對岸坡的淘刷和浸泡,改變了庫岸原有的穩定狀態,可能產生滑坡塌岸,黃土庫岸滑塌的可能性更大。
環境地質影響後評價主要是調查水庫投入運行後水庫誘發地震發生的時間、震級、震中位置,調查庫岸滑塌的范圍、滑塌量和滑塌區的地質條件,分析產生誘發地震和滑坡塌岸的原因,分析評價誘發地震和滑坡塌岸的發展趨勢,提出工程的安全防範措施;根據實際發生的水庫誘發地震和滑坡塌岸情況,對預測成果進行復核。
5.5 土壤環境影響
灌區開發可能導致地下水位上升,會產生土壤潛育化和次生鹽鹼化;在乾旱、半乾旱地區,水利工程興建如水資源分配不當,可能導致局部地區地下水位下降,使土壤發生沙化。工程施工和移民搬遷破壞植被,會引起新的水土流失。
土壤環境影響後評價主要是復核水利工程投入運行後發生沼澤化、潛育化、次生鹽鹼化、沙化的面積和分布及其原因,以及需採取的對策措施;復核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和建設後水土流失的發生和發展趨勢以及需進一步採取的防治措施。
5.6 陸生生物影響
水庫對陸生植物的影響主要是淹沒影響,對野生動物的不利影響主要是棲息地喪失、覓食地轉移、活動范圍受到限制,許多動物在水庫蓄水後被迫遷移。但水庫蓄水後改善了局地氣候,使庫區周圍的植被類型豐富;灌區開發後提供的濕生環境,適宜於一些水禽棲息。
陸生生物影響後評價,主要是復核工程投入運行後對植物、特別是珍稀植物的影響,復核工程投入運行後動物、特別是珍稀動物的影響;復核採取的珍稀動、植物保護措施的實施效果,並提出需進一步採取的保護措施。後評價可採用調查對比的方法。
5.7 水生生物影響
興建水利工程將影響魚類生活的環境條件。建庫後下遊河道天然水文情勢改變,其中水流狀態和漲水過程的變化對魚類影響較大。水庫蓄水後由於水庫水文條件和營養物質的變化,也會對浮游動植物、底棲動物產生影響。
水生生物影響後評價主要是復核工程興建後對浮游動植物、底棲生物、高等水生植物、魚類及其它水生動物的影響,重點復核對珍稀水生生物的影響;復核對魚類產卵場的影響;復核水生生物保護措施的效果,並提出需進一步採取的保護措施,後評價可採用調查對比的方法。
5.8 人群健康影響
水利工程興建將不同程度地引發人群健康問題。由於大面積淹沒、大批人口搬遷以及施工人員集中,為某些疾病的傳播和擴散提供了可能。
人群健康影響後評價應復核水利工程興建後周圍地區疾病的發生及流行情況,包括:①自然疫源性疾病如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肺吸蟲病、流行性出血熱等的流行頻率及強度;②介水傳染病如肝炎、傷寒、痢疾等的疫情發生及發展趨勢;③蟲媒傳染病如瘧疾、乙型腦炎、絲蟲病等的流行頻率及強度;④地方病如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等的流行頻率及強度等。並應與預測評價成果進行比較,分析產生疾病流行的原因,提出應進一步採取的防治措施。
評價可採用統計對比法,對比分析工程建設前、後各種疾病的發生流行趨勢,並與鄰近地區疾病發生流行趨勢進行比較,評價工程興建對人群健康的影響。
5.9 水文情勢及下游影響
水利工程建設因攔蓄、調水等改變工程下游來水來沙過程,下遊河段流速、流量、水位、泥沙運移規律等有所改變,可能影響下游工農業用水,河道沖刷也可能對下游的水利工程和橋涵等產生影響。
水文情勢及下游影響後評價主要是統計分析工程投入運行後實測的下游來水來沙過程,實際的河道沖淤變化資料,調查對水利工程和橋涵存在的影響,提出進一步減免不利影響的措施;根據實際發生的影響,對環境評價預測成果進行復核。
5.10 文物景觀影響
水利工程建設可能使自然景觀和文物受到淹沒、破壞或干擾,水庫的形成也可能增添新的景觀。文物景觀影響後評價主要是調查自然景觀和文物受影響的程度,分析評價保護措施實施的效果,提出進一步開發利用景觀文物的措施。
5.11 環保設施和監測設施運行情況
環境保護設施指為工程服務和減免工程對環境不利影響需採取的環保設施,包括水質(水溫)保護設施、土壤環境保護設施、陸生植物保護設施、陸生動物保護設施、水生生物保護設施、景觀保護及綠化設施、人群健康保護設施和下游影響補償設施。
環境監測設施指工程完建後為掌握環境要素的動態變化需要建設的監測設施,包括地表水水質(水溫)監測設施,局地氣候監測設施,生態監測設施,土壤監測設施,地下水監測設施等。
環境影響後評價主要是復核:①環保設施和監測設施是否按照「三同時」的要求進行建設,環保設施和監測設施是否投入運行,運行情況如何;②是否按環境影響報告書和環境保護設計確定的監測項目、監測斷面、監測因子進行監測,監測數據的准確性和可靠性如何。③監測項目的設置是否能夠反映水利工程投入運行後的環境質量狀況和環境演變趨勢。④在對監測數據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對環保設施和監測設施的運行情況進行評價,根據工程運行後產生的環境變化,提出調整監測斷面、監測項目和增設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議。
黃河規劃設計 2004-11-19
2. 水庫對地質條件的要求
四周是岩層結構,地下穩定,水土是否會流失等等
3. 水庫導截流驗收中應請注意的工程地質問題有哪些
1:主要是截流地段的兩岸邊坡地質問題,如果不影響截流,但影響以後施工或運行管理的話,可以留著截流後處理。截流時施工力量緊張,注意科學安排!2:壩基地質問題和軟土基坑地質問題,你可以提岀來,但並不一定能妥協解決,因為這時還不能發現問題,實際工作中,等到截流後,抽干基坑水,邊開挖邊進行地質描述和地質編錄,施工地質要設計單位為主分析解決,但施工單位要主動提出並積極配合。3:水庫有關的地質問題,還有庫內浸沒塌方漏水問題和洞室圍岩穩定性問題,但一般不在截流驗收時提岀。
4. 工程建築的建設主要面臨那些地質問題,需要哪些地質知識來解
都差不多,基礎問題。無非就是土和岩石,實際施工操作上會碰到岩石溶洞、內裂隙。容
所以在工作中土石分類要掌握,還有溶洞、裂隙的處理方式,因為人不可能跑到地下去,都是靠鑽探地勘這些資料,而這些資料都只是一個大致的東西,有局限性片面性,可能資料上反映沒溶洞,而實際上剛好碰到有溶洞,就要學會處理這些問題。
5. 修建水庫可能引起的工程地質問題有哪些
有沒有水源
地下土層的構造
地理位置的優越
6. 水庫的建造中,對地質條件有哪些必要要求
建造水庫,當然建造的主要是擋水及泄水建築物,主要對承載這些建築物的基礎的力學強度、穩定性和滲透性三方面有相應要求,而且這三方面往往是相互交叉著發生作用的。
如果這種手段還不能有效解決問題,那就可以在噴最後一層水泥前加掛一層鋼絲編織的網,這就更有利於穩定了。這叫掛網噴錨支護,也比較常規。如果發現邊坡很深的地方有裂縫,則可以鑽更深的孔,如80至100多米深,編制很粗很粗的鋼絲繩,錨定在孔底,再拉緊,像縫衣服一樣縫起來。這叫預應力錨索,屬於比較貴的處理方法。如果表面土層比較厚,則可使用土錨釘;如果土層特別厚並且坡度較緩,可以考慮採用鋼管或混凝土樁;如果是坡度適中的土坡,則可以使用混凝土框格梁護坡。
7. 水庫的工程地質問題有哪些
http://xueshu..com/s?wd=paperuri:()&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E5%A4%A9%E7%84%B6%E6%B9%96%E5%92%8C%E6%B0%B4%E5%BA%93%E7%9A%84%E5%B7%A5%E7%A8%8B%E5%9C%B0%E8%B4%A8%E9%97%AE%E9%A2%98%E2%80%94%E2%80%94%E7%AC%AC%E5%9B%9B%E5%B1%8A%E5%9B%BD%E9%99%85%E5%B7%A5%E7%A8%8B%E5%9C%B0%E8%B4%A8%E5%A4%A7%E4%BC%9A%E4%B8%93%E9%A2%98%E7%BB%BC%E8%BF%B0%E4%B9%8B%E5%85%AD&tn=SE_xueshu_c1gjeupa&ie=utf-8&sc_us=11791819991621796658
有幫助
8. 水利工程建設需要解決哪些水文地質問題
水利水電工程和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同隸屬於水利類的工科。兩者雖然都有個「水」字,但卻各有各的側重點。
水利水電工程主要是學習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所必需的數學、力學和建築結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學習工程設計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讓畢業生具有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為這個專業主要就是培養具備水利水電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知識,能在水利、水電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級人才。水利水電工程專業開設的課程主要有:工程力學、水力學、河流動力學、岩土力學、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學、工程測量、工程水文學、工程經濟學、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等。
如果選擇了這個專業,畢業時要求掌握流體力學、工程地質、河流動力學、工程結構設計等基本理論;還要具有針對大中型水利水電樞紐、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技術;具有水利水電工程所必需的測繪制圖、運算和基本工藝操作技能。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主要培養從事水文及水資源評價、開發、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
可以從它主要課程的設置看出它的側重點,其專業課程一般包括了自然地理學、氣象與氣候學、工程測量、河流動力學、水利工程、水文學原理、水資源評價與管理、水化學及水質分析、水文信息採集處理、水文預報、水利計算及水資源規劃、地下水文學、環境化學等。另外,還有水力學實驗、水文測驗實驗,河流動力學實驗、自然地理實驗、氣象實驗等專業試驗。
這個專業的畢業生要求掌握數學、物理、水力學、氣象與氣候學及自然地理學等方面基礎理論,掌握水文預報方案、水文分析與計算、水文信息採集與處理、水資源評價、規劃與管理及水環境監測預報的設計方法,具有從事工程規劃、勘測、設計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籠統來說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多偏向於「水的監測」方面,而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多偏向於「工程」。如果以一個水利工程項目來做說明的話: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的同學主要為這個工程的水文信息(如多年洪水流量,最高洪水位,降雨量等)方面服務,提供和分析各方面的水文資料,以及以後水庫的監測。大多數工作都是這個工程的前期和工程修築完成之後的。而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同學要根據他們提供的各種水文信息來進行對此工程的設計和施工。
9. 水利工程的建設主要面臨哪些地質問題
1、水庫開發對周邊山體切割導致滑坡;
2、蓄水壓力作用可能導致地震;專
3、水庫滲水導致周邊屬地下塌陷、溶洞等。
水電工程地質存在的問題很多,除了與其他工程類似的區域地殼穩定、壩基、邊坡和地下洞室岩土體的穩定性等問題外,還有庫壩滲漏、水庫庫岸穩定、水庫淤積、濱庫地區浸沒、水庫誘發地震的問題…一般解決的思路是針對具體的工程地質問題分階段進行專門勘察,並進行穩定性計算和治理設計,然後付諸施工,用工程的方法進行改善。例如邊坡問題,先進行地質填圖調查,然後設計勘探類型和位置,等勘探施工完成後計算邊坡穩定性,如果不夠穩定即進行治理,設計抗滑樁,盲溝等等,最後是治理措施的施工。
10. 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應考慮哪些地質因素
一、三峽工程的生態環境效應三峽工程的生態環境效應是指建設三峽工程對生態與環境的有利和不利影響。1、有利影響(1)防洪:三峽工程的建設,可以有效減輕洪水對中下游地區生態與環境的破壞,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區人們的生存環境。(2)防治血吸蟲病:三峽工程的建設,將改變釘螺「夏水冬陸」的生存環境,從而有利於中下游血吸蟲病的防治。(3)減輕洞庭湖淤積:三峽工程的建設,使長江中游的水位在洪水期間有所降低,減輕了長江洪水對洞庭湖湖水的頂托作用,從而減輕洞庭湖的萎縮和泥沙淤積(4)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質:三峽工程的建設,可以調節長江徑流的季節變化,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善枯水期水質。(5)調節局部氣候:三峽工程的建設,使三峽庫區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泊,從而調節了三峽地區的局部氣候。(6)減輕環境污染:三峽水電的使用,改善了華中、華東地區的能源消費結構,清潔的水電替代火電,可減少環境污染及酸雨危害。綜上所述,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主要在中下游。2、不利影響及措施(1)沉沒土地、耕地:水庫蓄水將沉沒土地、耕地。(2)加劇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在移民開發和城市遷建過程中,處理不當可能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等問題。(3)誘發地質災難(地震、滑坡):水庫蓄水改變了原有地應力的平衡,可能誘發地震,並使庫岸發生滑坡等地質災難的可能性增大。(4)加重泥沙淤積:水庫蓄水,使庫區水流速度變慢,庫區和庫尾的泥沙淤積加重。(5)自然景觀受到一定影響。(6)影響物種生存:水庫蓄水,對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種的生存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7)增加蚊蟲孳生:水庫蓄水,可能增加蚊蟲孳生,對人群健康帶來影響。綜上所述,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在庫區。二、生態與環境問題對策三峽工程建設對庫區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根據其所受影響程度的大小可以分為不可逆轉的、影響較大的和影響較小的三種類型。表5—6:生態環境問題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對策生態環境問題成因危害對策不可逆轉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可逆轉的,但仍可以採取措施加以補救或挽回部分損失的生態環境問題沉沒耕地水庫蓄水,水位上升,沉沒線下耕地受淹耕地減少,加劇人多地少的矛盾合理開發現有土地資源,發展大農業,解決耕地不足。沉沒文物古跡水庫蓄水,水位上升,沉沒線下文物古跡受淹文物古跡受損對被淹文物古跡實施搬遷、防護影響珍稀水生生物三峽大壩的阻隔作用,隔斷了中華鱘的洄遊產卵路線,影響白鰭豚的棲息環境影響珍稀物種和生物多樣性(1)採用人工繁殖投放措施;(2)在大壩下游江段形成新的繁殖場所;(3)在部分江段建立白鰭豚自然保護區可逆轉的生態環境問題影響較大但採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減輕其不利影響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土流失和庫區 人地矛盾問題農村移民開發、城市遷建處理不當河流含沙量增大,加劇水庫及中下游湖區淤積;破壞庫區生態環境(1)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林、牧、果、副、漁大農業生產;(2)改造中低產坡地、三跑田,開發高標准水平梯田;(3)政策、資金上給予傾斜,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泥沙問題水庫蓄水後水流條件發生巨大變化,導致庫區和庫尾回水區泥沙淤積影響水庫使用壽命;威脅重慶港通航(即礙航問題)(1)採用「蓄清排諢」的水庫運行方式,使來沙和輸沙總體趨於平衡;(2)港口整治、航道疏浚影響較小且可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發生或把危害減少到最低限度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庫誘發地震問題影響大壩安全(1)三峽壩址及庫區為難得的弱震區;(2)工程設計在抗震方面留有餘地影響珍稀陸生生物(1)移植;(2)人工培育;(3)建立植物園和保護區</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