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什麼叫野外地質露頭

什麼叫野外地質露頭

發布時間: 2021-03-10 06:00:40

A. 岩層的出露特徵

( 一) 水平岩層的出露特徵

岩層層面保持近水平狀態,即同一層面上各點海拔都基本相同,具這樣產狀的岩層稱為水平岩層 ( horizontal stratum) ( 圖 2 -22) ,也叫水平構造。水平岩層是未經構造運動的岩層,保留著原始狀態。

沉積岩層形成時由於地形起伏而造成的傾斜狀態叫原始傾斜。原始傾斜一般在古隆起的周圍或在沉積盆地的邊緣發育。

水平岩層的特徵是在野外和地形地質圖上認識和分析水平岩層的依據。在空間上表現出以下特徵:

圖 2 -23 水平岩層分布特徵

( 1) 在地形地質圖上,水平岩層的地質界線( 岩層層面在地表面上的出露線) 和地形等高線平行或重合 ( 圖 2 -23) ,水平岩層的出露和分布狀態完全受地形控制。因此,地質界線隨等高線的彎曲而彎曲,真實地反映等高線的彎曲形態。在河谷、沖溝中,水平岩層的地質界線延伸呈 「V」字形,其 「V」字尖端指向上游 ( 圖 2 - 23) 。這是水平岩層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徵,也是我們在地形地質圖上判別水平岩層的准則。因為水平岩層層面上的各點都具有相同的海拔高度,所以只要測定出水平岩層層面在某一出露點的高程,就可沿著或平行於同高度等高線勾繪出該岩層面的界線。另外,同一個水平岩層層面必定具有相同高度,若具有不同高度,則是由於岩層局部彎曲變形或是其間斷裂錯動所致。

( 2) 水平岩層的成層順序 ( 正常) 為上新、下老,也即時代較新的岩層位於較老的地層之上。如果水平岩層地區未被河流切割或只受輕微剝蝕而沒有下蝕到上覆岩層的底面時,則地面只出露最新地層,在地質圖上反映的全部是最上面地層 ( 圖 2 -24) 。隨著侵蝕、剝蝕的加寬、加深,地面出露的地層時代越來越老,上覆較新地層出露的面積也越小,地質圖上地層關系變得越復雜 ( 圖 2 - 25) ,而且較老的岩層總是出露於地形低處( 如河谷、沖溝等) ,最新的岩層分布在山頂或分水嶺上。即地層越老出露位置越低,越新出露位置越高 ( 圖 2 -23,圖 2 -25) 。

圖 2 -24 切割輕微時水平岩層立體圖和平面圖

圖 2 -25 切割強烈時水平岩層立體圖和平面圖

( 3) 水平岩層的厚度就是該岩層頂、底面的標高差。因此,在地形地質圖上求水平岩層厚度的方法較簡單,只要知道岩層頂面和底面的高程,兩者相減即得。

( 4) 水平岩層在地質圖上的露頭寬度取決於地面坡度和岩層厚度 ( 圖 2 - 26) 。這里的露頭寬度是指岩層在野外露頭寬度的水平投影寬度,即岩層上、下層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界線之間的水平距離。

當地面的坡度相同時,厚度大的岩層露頭寬度就大; 當岩層厚度相等時,地面坡度緩,露頭寬度就大 ( 圖 2 -26) 。在直立的陡崖處,岩層上、下界線的投影線重合為一條線,亦即露頭寬度為零,從而在地質圖上呈現出岩層尖滅的假象。因此,在地質圖上分析岩層尖滅時需要特別注意。

圖 2 -26 水平岩層露頭寬度與厚度、地形之間的關系

( 二) 傾斜岩層出露特徵

由於地殼運動,原始水平的岩層發生構造變動,形成傾斜岩層 ( inclined stratum) 。單斜岩層可以是褶皺的一翼或斷層的一盤,也可以是區域性不均勻沉隆或上升引起的區域性傾斜。

傾斜岩層的露頭界線復雜,表現為與地形等高線交切關系,並顯示出一定的規律性。

露頭寬度是指野外岩層出露寬度的水平投影,即傾斜岩層在地質圖上反映的寬度。傾斜岩層的露頭寬度取決於地形 ( 坡向和坡角) 、岩層產狀 ( 傾向和傾角) 和該岩層的厚度。這些可變參數的排列組合決定了不同情況和條件下的岩層露頭寬度的大小:

( 1) 當地形和岩層產狀不變時,露頭寬度取決於岩層厚度。岩層厚者露頭寬,岩層薄者露度窄 ( 圖 2 -27a) 。

( 2) 當地形和厚度不變時,露頭寬度取決於岩層傾角。傾角越小,露頭寬度越大;傾角越大,露頭寬度越小 ( 圖 2 -27b) 。若是直立岩層,則露頭寬度最小,近於或等於岩層的真厚度時受地形的影響 ( 圖 2 -28) 。

圖 2 -27 地形不變時露頭寬度與厚度、傾角的關系

( 3) 岩層產狀和厚度不變時,露頭寬度決定於地形、坡度和坡向。地形越緩,露頭越寬; 地形越陡,露頭越窄。在陡峭的山崖上,露頭寬度為零,即為一條線,造成岩層在平面上 「尖滅」的假象 ( 圖 2 - 29) 。但也有例外的情況,在岩層傾向與坡向相同( 順向坡) 且傾角大於坡角的情況下,坡角越大 ( 但不能大於傾角) ,則露頭寬度越大( 圖 2 - 30) 。

圖 2 -28 直立岩層露頭寬度示意圖

圖 2 -29 岩層產狀與厚度不變時,露頭寬度與坡度的關系示意圖

圖 2 -30 順向坡、傾角大於坡角時,露頭寬度與坡度的關系

總之,影響岩層露頭寬度變化的因素較復雜,而且諸因素之間也相互影響與制約,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對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上述三個因素 ( 或條件) 的變化,從而分析和總結出露頭寬度的變化規律。

在一定的地形地貌條件下,傾斜岩層的分布規律如下:

( 1) 傾斜岩層在平面上呈條帶狀分布。

( 2) 在沒有發生倒轉時,岩層的排列順序為沿傾向方向逐漸變新。

( 3) 傾斜岩層在地質圖上的寬度 ( 指露頭寬度) 取決於產狀、地形和岩層厚度。

( 4) 岩層的出露形態受岩層的產狀和地形的影響。傾斜岩層在地表的出露線或地質界線,常以一定的規律展布,穿越溝谷和山脊的地質界線的平面投影均呈 「V」字形,這種規律叫 「V」字形法則。

「V」字形法則,一般包括如下 4 個方面內容: ①水平岩層出露形態真實地反映等高線的彎曲特徵,地質界線隨等高線的彎曲而彎曲 ( 圖 2 -31Ⅰ) ; ②直立岩層出露形態不受地形的影響,呈直線狀 ( 圖 2 -31Ⅱ) ; ③逆向坡時,同向彎曲,地質界線的曲率 ( 或彎曲度) 小於地形等高曲率,呈鈍 「V」字形 ( 圖2 -31Ⅲ,圖2 -32) ; ④順向坡、傾角大於坡角時,地質界線與等高線的彎曲方向相反,簡稱反向彎曲 ( 圖 2 - 33) ,順向坡、

圖 2 -31 不同產狀岩層的露頭形態及其在平面圖上的表現

圖 2 -32 傾斜岩層分布形態之一

圖 2 -33 傾斜岩層分布形態之二

圖 2 -34 傾斜岩層分布形態之三

在野外填大、中比例尺地形地質圖或在室內分析地形地質圖時,運用 「V」字形法則可以定性地分析不同地形上出露的各岩層的產狀變化規律。「V」字形法則也可用於分析一切較平整的構造面,如斷層面、不整合面等的露頭界線的分布形態。

從圖2 -32 ~ 圖2 -34 中可知: 當岩層走向與溝谷或山脊延伸方向呈直交時,「V」字形大體對稱; 當兩者斜交時,「V」為不對稱型。若岩層傾向與溝谷方向一致,傾角與坡角也相等,則露頭界線沿溝谷兩側呈平行延伸 ( 圖 2 - 35) ,只在上游溝谷坡度變陡處,岩層面或其他構造面橫跨溝谷而出現 「V」字形的露頭形態。

圖 2 -35 傾角與河谷坡角相同時的岩層分布形態( 據 Ragan,1973)

B. 地質中露頭是什麼意思

地質學中露頭指的是地質構造在地表的出露處,可以說明該構造的性質。

C. 露頭孔是什麼,地質勘查中用到的

工程地質勘察是研究、評價建設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所進行的地質測繪、勘探、室內實驗、原位測試等工作的統稱。
可以問眾成礦山的專家,而且是免費的諾。

D. 什麼露頭地質專業的回答

兩個辦學實體,教育部對外是一所大學,對內是兩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古生物學是國家重點學科。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創建於50年代,是中國第一個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現有研究人員25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教授16人,副教授5人,博士研究生導師12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0人,佔80%;具有碩士者4人,佔16%,8人具有博士後經歷(以上均為2005年統計數據)。長期的合作研究造就了一個高質量、高層次、結構合理、多學科密切結合、能夠解決一些復雜地質問題的學術研究梯隊。幾十年來一直是培育古生物學與地層學高級技術人才的重要基地,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畢業生中有一些已經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又是一個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研究領域寬廣,綜合性強。除了多門類化石的分類學研究,還利用明顯的人才和多學科支撐優勢,開展了大量綜合性研究。近年來負責和承擔了許多國際合作項目、國家「攀登」計劃項目、「973」項目,「863」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在歷史大地構造、生物古地理、古大陸再造、層序地層學和綜合地層學、大陸邊緣地質以及多層圈相互作用、古地理-古環境演變與沉積礦產資源的形成環境相關性等方面的研究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些方面接近國際領先水平。在長期的科學研究活動中,形成了明顯的研究方向。 1、高解析度綜合地層和年代地層自然界線:以「地球發展階段論」和「節律觀」為指導,重視多學科的相互交叉滲透,充分運用多學科綜合研究手段對地球演化突變期的地質記錄進行岩石地層、生物地層、事件地層以及生態地層、磁性地層和同位素地層等多學科的高解析度綜合地層研究,揭示地層記錄中各種特徵演化的自然節律,重建地球演化突變期生物圈與沉積圈的協同演化和各種地質事件之間的相互關系。在此基礎上論證重要地層界線位置及其優化方案,使年代地層單元與地球發展演化的自然節律相對應,提高了年代地層對比的精度和可操作性,建立高分辨和高精度地層劃分和對比格架,解決一些重要地層界線在不同沉積相區地層的高精度對比問題。把年代地層與地球演化的節律相結合,對現行的確定GSSP方法程序提出深化和改進方案,努力嘗試建立反映地球演化自然節律的新一代地質年代表。在這個地球科學的根本問題上有所建樹。以地球演化突變期重大地質事件及其關鍵科學問題的綜合研究為突破口,以帶動學科的深入發展,側重地球淺層系統的相互作用和環境演變過程研究。 2、層序地層和海平面變化:以露頭層序地層為主,對各種沉積相區進行深入細致的層序地層學研究,建立高分辨地層序列和地層格架與海平面變化旋迴,在層序地層學及其促進相關學科的發展方面形成一套較為系統的理論和方法,進一步完善了層序地層級別體系及其與天文周期的可能聯系,試圖使年代地層系統反映地球和天體相互影響的自然周期。加速推廣露頭層序地層學在油氣資源與沉積礦產勘探和區域地質制圖方面的實際應用。從而在露頭層序地層學的理論、方法、實踐等方面提出新的認識,努力建立中國層序-年代地層系統,充實和完善地質年表。使我國在露頭層序地層學研究理論、研究方法和研究實踐上繼續保持國際領先地位。 3、古地理和古大陸再造:以「全球構造活動論」的地球演化觀為指導,以全球古大陸再造為重點,綜合運用古地磁、生物古地理、沉積和古氣候等資料,重視GIS和計算機自動成圖等新技術和新方法的開發和應用,通過地球演化突變期沉積作用、地層格架、生物古地理、地球化學研究分析,研究大地構造分區和不同大地構造單元之間的演化關系。把古地理研究與地球動力學相結合,探討地球表層的行為及其與深部作用之間的關系。把古地理研究與盆地分析、岩漿活動、火山作用與地球的深部過程聯系起來,重建地史時期地球動力學演化特徵,揭示地球的整體演化規律。這項研究將推動相關學科,包括歷史大地構造、沉積古地理、生物古地理、古地磁及相關地理信息系統等研究的綜合發展。 4、微體古生物學:除了微體古生物系統分類研究外,主要致力於微體古生物學綜合研究體系的建設,以微體古生物類群的系統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和生物地層學研究與古海洋環境、古全球變化研究相結合為特色,重點研究有孔蟲、鈣質超微化石、溝鞭藻等微體生物門類的生態學、地層學、氣候學和海洋學意義,特別重視在能源勘查以及海洋資源評價中的應用研究。可能將在海洋生物殼體的微量元素(Cd/Ca、Sr/Ca)、同位素(44Ca/48Ca)特徵與海洋生產力的關系、古厄爾尼諾(El Nino)的生物和生物化學信號識別、白堊/第三紀的界線事件和特提斯海的最高海相層層位研究等方向取得重要突破。 5、進化古生物學:在進化古生物學方面的主要研究領域為軟體動物系統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及遺跡化石學、古植物學、第四紀哺乳動物、古人類學及第四紀地質學。在系統古生物學、中生代生物地層學、華夏植物群和陸相遺跡化石與環境關系、熱河動物群生態環境及埋藏、以及地史關鍵時期生物的絕滅-殘存-復甦-輻射型式等方面有望取得突破性的成果。在進化古生物學研究領域,除了要鞏固我校的研究特色以外,還要在下列幾個方面不斷拓展:(1)古生物學新概念、新理論、新技術方法的研究;(3)古生物學重大問題和熱點問題研究;(3)古生物學研究與重大地質問題研究的結合。 6、古海洋學:重點研究南海海域的生物化石記錄、沉積地球化學記錄與高頻氣候變化,西太平洋—北印度洋表層熱傳輸及其對華南地區氣候變化的影響,孟加拉灣古海洋學信號對青藏高原構造隆升的響應。將在15萬年以來西太平洋—北印度洋溫鹽傳輸體系的變化特徵及其對我國西南地區的降雨影晌、350萬年以來孟加拉灣水域表層水團化學性質和營養度的變化與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關系等方向可能取得重要突破。參考資料:中國地質大學主頁: http://www.cugb.e.cn

E. 地質學野外識別露頭接觸關系的問題

你問題的這種接觸關系為:1、(平行)角度不整合接觸。2、斷層接觸。
所謂的接觸關版系無非是權整合接觸和不整合接觸及斷層接觸三種。不整合接觸還分為平行不整合接觸和角度不整合接觸。
平行不整合接觸是地層缺失,但是地層的產狀相當,角度不整合接觸是地層缺失,地層產狀的傾角相差比較大。平行角度不整合接觸是地層缺失,地層走向(傾向)相當,但是地層傾角相差大。

F. 代表性 岩石露頭是什麼

代表性 岩石露頭是什麼?

---------------是露出!

G. 什麼叫天然露頭 人工露頭

天然露頭:
地下潛流大量匯聚,並由水平運動變為垂直向上運動,促進了岩溶發育和水位抬高,在強大的靜水壓力下,地下水穿過岩溶裂隙,在灰岩和侵入岩體的接觸地帶及第四系沉積層較薄弱處奪地而出,湧出地表,形成天然湧泉。
按照化學成分,水的溫度和滲透壓以及酸鹼度可以分為下面種類:

冷泉:一般以水質清醇甘甜而供飲用或作為釀酒的水源。歷史上曾經將鎮江中冷泉、北京玉泉、濟南趵突泉、江西廬山谷簾泉命名為天下第一泉。此外鎮江金山泉、杭州虎跑泉等,也在名泉之類。濟南號稱有72泉,故有泉城美譽。

礦泉:有一定數量的化學成分、有機物或氣體,或具有較高的水溫,能影響人體生理作用的泉水。溫泉水水溫在34度以上。我國歷史上原由和新年開發的溫泉和礦泉旅遊療養勝地很多,如北京小湯山溫泉,遼寧鞍山湯崗子溫泉,西安酈山溫泉,雲南安寧溫泉,廣東從化溫泉,廣西陸川溫泉,重慶南、北溫泉,以及台灣北投溫泉、陽明山溫泉等。五大連池葯泉以其獨特的理療效用成為我國著名的礦泉理療康復旅遊區。

觀賞泉:有觀賞價值的泉。如雲南大理蝴蝶泉,每年農歷4月25日有幸可以觀賞到蝴蝶盛會,無數色彩斑斕的蝴蝶首尾相接,從蝴蝶樹上只垂水面。此外,杭州和濟南的珍珠泉、廣西桂平乳泉、四川廣元羞泉以及西藏爆炸泉等都是著名的觀賞泉。
人工露頭:
也就是指不是天然形成的。
還有一種解釋:
地下岩體、地層和礦床等露出地表的部分。可分為天然露頭和人工露頭。野外地質觀察中直接或間接地反映了岩石性質、地層產狀、地殼變動及礦產蘊藏等情況。

H. 露頭的地質學名詞

露頭(outcrop)是地層、岩體、礦體、地下水、天然氣等出露於地表的部分。自內然出露地表的稱天然露容頭(natural outcrop);經各種工程揭露的,稱人工露頭(artificial outcrop)。氧化不深,仍保持原有成分 、結構構造等特點的,稱原生露頭(primary outcrop)或新鮮露頭;遭受明顯風化、氧化,其物質成分及結構構造均發生顯著變化的,稱風化露頭或氧化露頭(oxidized outcrop)。它們是地質觀察和研究的重要對象。礦產露頭是重要的找礦標志之一。

I. 野外地質現象的觀察和描述

(一)一般觀察和描述

在實習中對於每條實習線路都要進行詳細的觀察,每天出發後,在野外記錄本上記錄日期、地點、觀察路線號。到達觀察點後,首先是明確觀察點的位置,在記錄簿上記錄觀察點的點位和構造部位,寫明主要的實習任務。然後進行如下三方面的觀察和描述。

(1)露頭描述:主要描述觀測點附近的露頭的出露情況、露頭性質(是天然露頭還是人工採石場)、露頭規模、延伸情況、風化程度和植被覆蓋等情況。

(2)地貌特徵:主要描述觀測點附近的地形特徵,如山坡、山脊、溝谷和陡崖等特殊地形地貌,組成的岩性,地貌成因及其與地質構造的關系。

(3)地質現象的觀察和描述。包括①地層岩性:主要是對地層和相關岩性的描述。首先應將觀察點兩側的地層單元、產狀、接觸關系和時代略加說明,然後再分別描述其岩性特徵。岩性描述應按照岩石學對各類岩石的描述要求進行。②構造特徵:對發育有構造的地方,應描述各種構造的形跡、規模、性質、產狀要素,並對其運動學和動力學特點進行分析判斷,以及照相、素描等。③接觸關系:對觀察點附近地層單元之間的接觸關系一定要加以交代,分為整合接觸、平行不整合接觸、角度不整合接觸和斷層接觸。④產狀:對有露頭的觀察點,一定要測量並記錄產狀。除了記明產狀數據外,還必須註明是什麼產狀,如層理、片理、劈理、線理、節理、樞紐、斷層面等。

(二)不同岩石地區的觀察與描述方法

觀測點上對岩石的描述,一般可以分為基本描述和補充描述。基本描述的內容主要有:岩石的顏色、結構、構造、礦物成分、岩石的名稱等。例如:淺灰色、厚層狀、粗粒雲母砂岩。再如:深灰色、化學結構、層理構造、厚層石灰岩,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又如:粉紅色、粗粒等粒結構、塊狀構造花崗岩,主要礦物成分石英、長石、黑雲母。但是,基本描述對野外實習或地質工作來說顯得簡單,不足以完全描述岩石的特徵。因此,一般還需要進行補充描述,補充描述和基本描述的項目相同,不過更詳細,它要求把所見到的岩石特徵都描述出來。

例如:深灰色、化學結構、層理構造、厚層石灰岩,礦物成分為方解石(此系基本描述)。若再進行補充描述則可增加風化後的變化等,比如應記錄「有時表面風化和經化學侵蝕呈灰褐色,層厚達50m,層面上有時有波痕等層面構造。礦物成分方解石在雨水的侵蝕下,在灰岩的縫隙中有時可以見到方解石的次生礦物文石」等內容。

在野外地質實習考察中,三大類岩石都會見到,它們的觀察、描述應注意以下內容:

1.沉積岩野外觀察和描述的內容

主要有顏色、礦物成分、結構、構造、風化、厚度和產狀等。沉積岩的顏色,要注意觀察區別原生色、繼承色、次生色及顏色與沉積環境的關系;沉積岩的成分主要觀察描述碎屑物的礦物成分,還要觀察描述膠結物的成分(鈣質、鐵質、硅質、泥質等膠結物等);沉積岩的結構、成分(碎屑物、膠結物)、粒度、岩石名稱,區別沉積岩的結構,確定其是角礫狀、礫狀、砂質、粉砂質、泥質、化學或生物化學結構;對於碎屑結構還要進一步觀察碎屑物的情況如粒度、磨圓度等;觀察膠結方式(基底膠結、接觸膠結、孔隙膠結);沉積岩的構造,詳細觀察層理構造和層面構造,如:層理的類型、單層厚度、層面是否有波痕、雨痕、乾裂、結核和化石等。如有化石還要進一步觀察和描述化石的保存情況,並大致確定化石的類屬;沉積岩體形狀及其風化程度和風化時的變化,觀察沉積岩體呈現的形狀,如:層狀、透鏡狀或透鏡體,觀察沉積岩的風化程度以及風化時出現了哪些變化;測定岩層厚度(或露頭寬度)以及岩層的產狀要素。

2.火成岩野外觀察和描述的內容

火成岩的觀察必須在露頭的新鮮面上進行,主要觀察和描述火成岩的顏色、結構、構造和礦物成分以及產狀,然後確定火成岩的名稱。

火成岩的顏色觀察需要在新鮮面上進行。火成岩在地表極易風化,風化面上的顏色與新鮮面上的顏色有極大的差別。一般由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到酸性岩,其顏色由深到淺,超基性岩常呈黑色、黑綠色;基性岩常呈灰黑色、灰綠色;中性岩常呈灰、暗灰或灰白色;酸性岩常呈灰白、肉紅色等。因此,根據岩石的顏色可以初步確定岩石的類別。火成岩的結構與礦物的結晶程度、晶粒形態、晶粒大小等直接相關。觀察火成岩的構造,觀察並區別火成岩的塊狀構造、氣孔構造、杏仁構造、流紋構造、流線構造和斑雜構造等,並根據岩石不同的結構和構造大致確定產狀;火成岩的礦物成分觀察時要區分火成岩的主要礦物和次要礦物,注意暗色礦物與淺色礦物的種類及其含量有無石英、橄欖石、長石等,注意火成岩風化後礦物成分的變化;確定火成岩的名稱和產狀,根據火成岩的主要礦物、次要礦物、暗色礦物等成分,以及岩漿岩的顏色、結構、構造等情況可以確定火成岩的名稱。

3.變質岩野外觀察和描述的內容

在野外觀察和描述變質岩一般遵循從礦物成分、構造、結構到綜合分析定名的步驟。首先觀察變質岩的礦物成分,注意觀察是否含有變質礦物,常見的變質礦物有石榴子石、絹雲母、綠泥石、滑石、硅灰石、石墨、蛇紋石等,除這些變質礦物之外,還要觀察石英、長石、雲母、角閃石、磁鐵礦、方解石、白雲石等常見礦物的含量;然後觀察變質岩的結構,注意區別變晶結構(等粒、斑狀、鱗片狀)與變余結構;對於變質岩的構造進行觀察時,要觀察是否具有片理構造(板狀、千枚狀、片狀、片麻狀構造)、塊狀構造、條帶狀構造與變余構造;最後是命名和採集標本,根據變質岩的結構、構造和礦物成分確定出變質岩的名稱,並採集標本。

(三)地質構造的野外觀察和描述方法

1.褶皺構造的觀察和描述

確定岩層的岩性和時代,觀察和確定褶曲核部和兩翼岩層的岩性和時代;測量褶皺的產狀,觀察褶皺兩翼岩層的傾斜方向、轉折端的形態和頂角的大小,並測量或判斷褶曲軸面及樞紐的產狀,填寫褶皺觀測記錄表(表7-4)確定褶皺構造類型並推斷時代分析成因,根據褶曲的形態、兩翼岩層和樞紐的產狀確定出褶皺的類型,進一步分析推斷褶皺的形成時代和成因。

表7-4 褶皺觀測記錄表

2.斷層的觀察和描述

觀察、搜集斷層存在的標志(證據),在岩層露頭上尋找斷層的跡象,找到斷層破碎帶、斷層角礫岩、斷層滑動面、牽引褶曲、斷層地形(斷層崖、斷層三角面)等;確定斷層的產狀,測量斷層兩盤岩層的產狀、斷層面的產狀、兩盤的斷距等;確定斷層兩盤運動方向,根據擦痕、階步、牽引褶曲、地層的重復和缺失現象確定兩盤的運動方向,上盤、下盤;上升盤、下降盤等;確定斷層的類型,根據斷層兩盤的運動方向,斷層面的產狀要素,斷層面產狀和岩層產狀的關系確定出斷層的類型,其是正斷層、逆斷層;走向斷層、傾向斷層;直立斷層、傾斜斷層等。

對於破碎帶也要進行詳細的描述,測量斷層破碎帶的寬度,描述斷層角礫岩、填充物質等情況。繪制素描圖或照相,並採集標本。

表7-5 斷層的野外識別

3.節理的觀察和描述

對節理進行觀察時首先要了解其地質背景,知道所在的地層及產狀、岩性、構造部位等。將節理進行分類,劃分主節理和一般節理,還可以根據節理之間的交切關系以及岩脈的切穿等關系分析其形成的先後順序。觀察節理的長度和密度,根據節理的產狀和成因聯系確定出節理系,然後,根據節理、斷層和褶皺的伴生關系推斷出節理類型,確定是走向節理、傾向節理或斜向節理;縱節理、橫節理或斜節理。確定節理的力學類型,根據節理的形態和組合關系推斷節理的力學類型,確定是張節理或是剪節理。張節理比較稀疏、延伸不遠,節理不能切斷岩層中的礫石。節理面粗糙不平呈犬牙交錯狀,節理開口呈上寬下窄狀。剪節理常密集成群出現,節理面平滑,延伸較遠,節理口緊閉。剪節理常由兩組垂直的節理面呈「X」型組合。觀測後填寫節理觀測記錄表(表7-6)。為了進一步研究節理的發育情況,可以進行節理產狀要素的測量,多處測量的數據可以編制節理玫瑰圖。

表7-6 節理觀測記錄表

4.接觸關系的觀察和描述

觀察岩層的接觸時要注意對岩層接觸界線的觀察,如果是沉積岩與沉積岩、沉積岩與變質岩相接觸,觀察有無沉積間斷、底礫岩、剝蝕面、古風化殼存在;上下岩層產狀是否一致;然後判斷岩層的接觸關系。地層的接觸關系主要有整合接觸、平行不整合接觸或角度不整合接觸關系三種。

整合接觸關系是一個地區在較長時期內處於構造運動穩定的條件,沉積盆地處於緩慢下降狀態,接受沉積物一層層的連續沉積,這些地層之間的接觸關系是整合接觸關系。其特點是地層在時代上連續,在岩性和生物方面為漸變或遞變關系,各地層的產狀基本上一致。

平行不整合或稱為假整合,上下兩套地層之間缺失了一部分地層,岩性和生物方面為突變關系,上下兩套地層的產狀基本一致。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的形成過程為:地殼下降,接受沉積,地殼抬升,遭受剝蝕,形成沉積間斷,然後地殼再次下降,接受沉積。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是該地區構造運動的反映,代表的構造運動過程是下降—上升—下降,上下兩套地層之間有沉積間斷,沉積間斷面成為不整合面,或者剝蝕面。

角度不整合接觸關系是上下兩套地層之間缺失了一部分地層,岩性和生物方面為突變關系,上下兩套地層的產狀不一致。角度不整合接觸關系的形成過程為:地殼下降,接受沉積,強烈的構造運動造成地殼抬升、褶皺、斷裂等,遭受剝蝕,形成沉積間斷,地殼再次下降,接受沉積。角度不整合接觸關系是該地區構造運動的反映,代表的構造運動過程是下降—上升—下降,上升階段的構造運動強烈,形成了褶皺、斷裂等構造,地層的原始產狀被改變,上下兩套地層之間有沉積間斷,沉積間斷面成為不整合面。

如果是沉積岩和火成岩的侵入岩相接觸,接觸關系有兩種情況:侵入接觸關系和沉積接觸關系。觀察侵入岩中有無捕虜體、沉積岩中有無底礫岩、底礫岩的碎屑物有無侵入岩的成分,然後確定二者是沉積接觸或侵入接觸關系。

如果侵入岩中的捕虜體與上覆的地層一致,侵入岩與地層的接觸面有起伏,存在烘烤現象,圍岩在接觸帶存在接觸變質現象;岩體有小分枝侵入圍岩中,在岩體中存在與接觸面大致平行的流動構造,在岩體邊緣有明顯的邊緣相,邊緣相的岩石結晶比中間相的要細小,則判斷為侵入接觸關系。侵入接觸關系的形成過程是地殼接受沉積形成沉積岩—發生岩漿侵入作用—岩體侵入到沉積岩中。岩體的形成時間在沉積岩即圍岩形成之後。

如果沉積岩的底部有底礫岩,而且底礫岩中有侵入岩碎屑成分,上覆沉積岩沒有接觸變質現象,岩體邊緣沒有邊緣相,岩體頂部的岩脈、岩牆等被截斷,則判斷為沉積接觸關系。沉積接觸關系的形成過程是地殼下降接受沉積形成沉積岩—發生岩漿侵入作用—岩體侵入到沉積岩中—地殼抬升—遭受剝蝕—侵入岩出露地表—地殼再次下降—接受沉積—形成上覆沉積岩。岩體的形成時間在上覆沉積岩形成之前。

J. 什麼是岩層出露

地下岩層中露在地表的部分是岩層出露

(一)水平岩層的露頭形態
l1)較新岩層出露在較高專處;
l2)在地形地屬質圖上水平岩層的界線與地形等高線平行或重合。
l(二)水平岩層的厚度和露頭寬度
l1)水平岩層的厚度 (在野外可以直接測量)計算公式為:
l m=Lsinβ m為水平岩層的厚度;L為岩層頂底的斜長;β為地形的坡角。
l2)水平岩層的露頭寬度 (地面上岩層頂底界線之間的水平距離)
l一般情況下,當坡度不變時,岩層厚度愈大,露頭寬度愈寬,厚度越小,露頭寬度越窄。當厚度相同時,坡度愈緩露頭寬度愈寬,坡度愈陡,露頭寬度愈窄,陡崖處,水平岩層的露頭為0。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