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剖面圖中角度不整合怎麼畫
1. 如何精確畫地質剖面圖
可以用樣條曲線話咯 ,然後有多行文字可以標出上邊的東西,顏色在圖層管理里邊可以設置的,要精確點的話就要用坐標咯 ,
2. 如何畫地質圖剖面圖啊
首先在地質圖上畫一條直線,便是你即將要畫的剖面,剖面圖的長度便是內這條直線的長度。
將這條容線經過地區的地貌投影到你的圖上。剖面圖上的關鍵點便是地質圖上的各條地層界線。而地質圖上的向斜、背斜、斷層等也必須要表現在剖面圖上。
你說的角度就看地質圖上一般有向斜、背斜或者斷層的地層界線旁邊都有一個T,短豎線的方向就代表地層的傾向,T旁邊有個角度便是地層的角度。這個角度和傾向便是你剖面圖中要畫出來的。
你拿長全面點的地質圖,上面一般都附帶一個剖面圖,比照一下就知道了
3. 地質剖面圖怎麼畫及其規則
地質剖面圖縱向上有縱向比例尺的控制,橫向上有控制點高程線和典型的地內物、鑽井標志,這兩點掌容握好了,基本上就沒有太大的問題。地質剖面圖上必須反映的要素有:地層的岩性、產狀、斷裂、不整合面、地層接觸關系以及礦藏和油氣藏的位置、類型等信息。
對聯井地質剖面圖,主要是將鑽井柱狀圖排列在一起,將地層線連接起來就可以。但是要注意縱向比例尺和橫向對比標志層。
4. 怎樣畫地質剖面圖
其實不難,首先根據這十個點進行直接插值生成高程圖,或者加入斷層等地質要素,再插值生成構造圖,然後再作剖面圖。
5. 在地質圖和剖片圖上,如何識別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首先不整合指的是地層存在缺失 平行不整合就是缺失兩側的地層相互平行,角度不整合指的是缺失地層兩個地層存在一定的角度關系(即不平行)。。
6. 實習三 讀傾斜岩層和不整合接觸地質圖並編制傾斜岩層地質圖
一、實習目的
強化課堂知識,加深對傾斜岩層在地形地質圖上出露特徵的認識。
二、實習要求
1) 認識傾斜岩層和不整合接觸關系在地質圖上的表現特徵,學會用 「V」 字形法則分析傾斜岩層的產狀。
2) 學習編繪傾斜岩層地質剖面圖的方法。
三、實習內容
(一) 分析傾斜岩層在地質圖上的表現特徵
傾斜岩層在大比例尺地形地質圖上表現為岩層界線與地形等高線成不同交截關系,在山脊和溝谷處彎曲成 「V」字形,呈一定規律,即所謂 「V」字形法則。通過讀圖應用這一規律,掌握岩層產狀與地形及其相互關系對岩層界線形態影響的分析方法。同時也注意岩層露頭寬度的變化與岩層厚度、產狀和地形的關系。
(二) 認識不整合在地質圖上的表現特徵
根據地質圖上出露的地層時代、層序可以確定不整合類型。如在圖區內在兩不同時代的地層之間存在地層缺失,即兩地層時代層序不連續,而兩地層產狀一致,界線基本平行,則為平行不整合; 如兩地層產狀不平行,較新地層的底面界線截過不同時代的較老地層界線,則為角度不整合。
(三) 繪制傾斜岩層地質剖面圖
一幅正式地質圖通常附有一條或幾條通過圖區的主要地質構造的圖切地質剖面圖,以反映圖區構造形態及其組合特徵。它與地質圖相結合,有助於我們從三維空間去認識和恢復地質構造形態和產狀。因此,應該學會圖切剖面繪制和閱讀分析方法。其繪制方法和步驟如下 (圖1) :
1. 選擇剖面位置
在分析圖區地形特徵、地層的出露、分布和產狀變化以及構造特點的基礎上,要使所作的剖面盡量垂直圖內地層走向,並通過地層出露較全和圖區主要構造部位。選定後,將剖面線標定在地質圖上。
2. 繪地形剖面
在繪圖紙 (以方格線為好) 上畫出剖面基線,長短與剖面相等,兩端註上垂直線條比例尺 (一般與地質圖比例尺一致) ,按等高間距作一系列平行於基線的水平線 (用方格紙作剖面,只在兩端垂線上註明標高位置) 。基線標高一般取比剖面所過最低等高線高度再低 1 cm 的間距,然後以基線高程為起點,按等高距依次註明每條平行線的高程並將基線與地質圖上剖面線放平行。最後將地質圖上的剖面線與地形等高線 (或地形拐點) 各交點一一投影到相應高程的水平線上 (或剖面標高位置) (圖1 中虛線) ,按實際地形用平滑曲線連接相鄰點即得出地形剖面。
3. 完成地質剖面
將地質圖上的剖面線與地質界線 (地層分界線、不整合線、斷層線等) 的各交點投影到地形剖面曲線上 (圖1) ,按各點附近的地層傾向和傾角繪出分層界線。如剖面與走向斜交時,則應按剖面方向的視傾角繪分層界線,傾角和視傾角換算見附表四。
4. 標繪花紋、代號
對各分層應按其岩性繪上岩性花紋 (或顏色) ,並按照地質圖要求註明地層代號。岩石花紋有時要附圖例。
5. 整飾剖面圖
按構造部分實習一中圖1 的地質剖面圖格式要求進行整飾。
圖1 繪制傾斜岩層地質剖面圖方法示意
(四) 編制傾斜岩層地質圖
在一個層面平整、產狀穩定的傾斜岩層層面上,作出一系列同一等高距的不同高度的走向線,這一系列走向線投影在水平面上,也相應地成為間距相等的一系列平行線 (圖2) ,這些投影線間的平距又叫放線距。在同比例尺圖上,放線距與岩層傾角成反比,傾角緩,放線距長; 傾角陡,放線距愈小。
圖2 放線距
從實習二在地形地質圖上求岩層產狀要素的作圖法可知: 某岩層界線與同一高度等高線交點相連的直線,即為該層面這一高度的走向線。因此,反過來,某一岩層面上按等高線高程和間距作出一系列不同高程的走向線與其相應的地形等高線的交點,也就是該層面的出露點,把這些點依次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用平滑曲線聯起來,就繪出該層面的露頭界線。這一方法對於填繪露頭不良的局部傾斜岩層地段的地質界線,或閱讀分析地質圖、選定探槽工程位置等都有指導意義。對一套產狀穩定的單斜岩層,即使只有幾個露頭,也可以通過這種方法繪出完整的地質圖。
四、作業
1) 分析凌河地形地質 (圖3) ,用 「V」 字形法則分析圖區岩層產狀、露頭分布特徵和露頭寬度變化,認識地層接觸關系; 繪制凌河地形地質圖中 A—B 地質剖面圖。
2) 應用三點法確定圖4 中各套地層的產狀,找出圖中角度不整合面的位置; 作一條從 V 至 W 的剖面,並判斷在圖中 A、B、C 的位置鑽井能否鑽到煤層,如果能,算出各需鑽多深; 如果沒有,給出一個合理的理由。
3) 編制傾斜岩層地質圖。圖5 有 3 套傾斜岩層界線露頭 (小圈與小點代表礫岩與砂岩界線,小點與水平斷線代表砂岩與泥岩界線,小圈與水平斷線代表礫岩與泥岩界線) ,已知傾斜岩層產狀穩定,請完成圖5 傾斜岩層地質圖。
圖3 凌河地質圖(C 現為二分,本圖所用為此前資料)
圖4 角度不整合讀圖練習(L,M,N、O,P,Z 為不同時代地層代號)
圖5 傾斜岩層讀圖練習
7. 地質剖面圖的繪制
(一)信手地質剖面圖的繪制方法
野外地質現象觀察往往不是一個點上的觀察,而是由多個點構成的一條地質路線的觀察。在這條地質觀察路線上,地層層序、岩性變化、地質構造以及所出現的岩脈、礦脈等的出露位置需要用圖的形式表達出來,將這些沿途觀察到的地質現象繪制在剖面圖上,不是建立在實測資料基礎上,稱為信手地質剖面圖,也稱為路線地質草圖。它是以平面圖的形式將觀察路線上的地質現象按比例繪制的,在路線穿越法中適用。一般應標在野外手圖上,可以在方格紙上按適當的比例尺繪制,其精度較低,是將地質觀察路線上的各種地質構造、地層層序、地層的時代、岩性特徵以及含礦層位分布情況,按一定比例縮小後用不同的岩性的花紋和代號等信手繪制出來,能夠表示地形起伏、地物名稱以及其他內容等總體的特徵。
繪制方法是,首先選定剖面方向,可以利用較為明顯的地物如公路、陡坎等,在圖上標出,沿此方向前行,觀察各種地質現象。信手地質剖面圖的方位與觀察路線要一致,選擇觀察路線時應該注意其方位應該基本垂直於地層的走向或主要構造線的走向,一般剖面線的方位和地層走向之間的夾角不小於30°,在野外手圖上起點、終點連線應該垂直主要的地層和構造線方向。剖面線的位置應該選擇露頭較好、便於通行的地方,而且一般選擇地層層序較為完整、地質構造簡單、岩層的接觸關系清楚,同時化石較為豐富、岩性組合以及岩層的厚度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段。
具體的操作步驟是,先在第1個觀察點,觀察各種地質現象,記錄;再到第2個觀察點,目估點1至點2的水平距離和地形起伏狀況,按地形的實際起伏、地面坡度的自然變化勾繪出地形線,地面的坡度也可用羅盤測出,按照一定的比例繪制在圖上。比例根據情況確定,總體來說剖面長度適中,不能過長或過短。信手地質剖面圖的比例尺是估算的大致比例尺,我們一般用線段比例尺來表示。各種高程可參照地形圖或用氣壓測高計測出。將點1到點2的地層、岩性、產狀、地層或岩性分界點、地質構造等用不同的符號繪制在該段剖面的相應位置上,將採集到的標本、樣品及其編號以及產狀等數據標注在圖上相應位置。再繼續前行至第3觀察點,按上述方法類推,將觀察內容沿路線標繪在平面圖上,直到路線的終點。在繪制信手地質剖面圖時,如果觀察路線改變了方位,在圖上相應位置應作出標記。最後,畫出圖例,註明圖名、比例尺、剖面方位、觀察點號碼、採集標本的號碼、地物名稱等,對於斷層構造、褶皺構造以及其他有意義的地質現象,在路線地質圖上無法表示或表示不清楚時,可另附局部素描圖或寫出簡要文字說明。
圖7-4 迎山亭-鍋底山信手地質剖面圖
(二)地質剖面圖的測制方法
在一個地區進行地質實習,為了了解地層出露情況、地層順序、岩性特徵、岩層厚度接觸關系等,常常需要選擇一定剖面,進行實地測量,一般選用導線法進行。
1.剖面線的選擇
實習區域如果露頭相當好,可以選擇相當長的剖面線,一般應盡可能使剖面線和地層走向相垂直,選擇通過所有地層和露頭好的地方,盡可能反映構造特徵,由於地形限制或露頭分布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在同一方向上測定一個長剖面時,可以採用略有拐彎的連續導線法,或採取順走向平移的方法[41]。
2.實測剖面的測量
實測常採用導線法。導線法的野外工作一般需要2~3人協作完成,從剖面線起點開始,用皮尺或測繩量坡距,用羅盤定向,用坡度儀測坡度。
測量人員主要是後測手和前測手。後測手站立在起點零上,持測繩或皮尺零點一端;前測手持測繩或皮尺的另一端站在已選好的一點,即第一導線的終點上。選好的點是導線所跨越的地形坡度的轉折點、地層的分界點、岩性的分界點,以及構造點等。兩測手將測繩或皮尺拉直,由前測手讀出測繩或皮尺長度,並由記錄員記錄在剖面測量表格上,這個數據為導線長度,也可稱為導線斜距。兩測手測出導線方位角和地形坡度角並進行相互校正,以後測手所測數據為准,地形坡度角上坡為正,下坡為負。高差和累積高差在室內計算得出,高差根據坡度角和距離計算,累積高差自零點起至每點都有累積高差。然後測量地層產狀、採集各類標本和樣品、填寫標簽。記錄員將以上的數據資料填至實測地層剖面登記表中,並詳細描述地層標本,同時繪制地層剖面草圖,即信手剖面圖。
表7-3 地質剖面測量記錄表
第一導線工作完畢後,後測手至第一導線的終點,站在剛才前測手原來的位置上,前測手前行至選定的第二導線的終點,按照第一導線的方法測量第二條導線,以後按照該方法依次測量第三導線、第四導線…….最後到剖面終點。
每一個導線點依次編號,導線編號可編為:第一導線是0~1,第二導線為1~2,第三導線為2~3,依此類推。各地形變化點、地層分界點、岩性分界點和構造分界點等必須作為編號點。導線的方向用方位角表示,測量時由後測手讀出前視方位角,再由前測手回視進行校正,記錄員記錄後測手測得的方位角。導線距離測量時測繩要拉直,不可彎曲,實地讀出的導線長度為導線斜距,填入記錄表中斜距欄內,導線平距須在室內計算後再填入平距欄內。坡度角測量時由前測手和後測手施測,兩者讀數相差不大,取平均數填入表內。兩讀數相差較大時,需重新測量。高差是根據坡度角和斜距計算的,是前後兩點的高程差。自零點開始每個點都要計算積累高差。在表中還要記錄地質描述,記錄兩點之間或某地點的地質現象,包括地層分界、岩性分界、產狀要素、斷層、不整合、化石以及其他地質現象,用簡單文字簡明扼要地記錄在實測地層剖面記錄表中,如果導線露頭不好,可向兩側一定范圍內追索,並採集代表性的標本、化石,標本和化石均要編號和記錄位置,還可作素描圖或拍照。
3.室內計算和剖面繪制
計算高差、累積高度和岩層真厚度:將野外實測的斜距換算為水平距離,計算出兩個導線點間的高差和累積高度,及岩層真厚度。計算方法如下:
設L平為水平距離,H為高差,L為斜距,β為地形坡度角,則
H=L×sinβ
L平=L×cosβ
岩層真厚度D計算公式:
D=L(sin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α為岩層傾角;γ為剖面線方向與岩層走向的夾角。地形坡向與岩層傾向相同時用負號,與岩層傾向相反時用正號。
繪制導線平面圖:根據導線方向或導線的平均方向,將圖紙定向,在圖上用箭頭指出N的方向;在圖紙上設計好導線平面圖的位置和范圍,將導線自零至終點,按其方位、水平距離,依據比例尺畫在剖面圖上;將各點的累積高度、地層分界點、岩性分界點、地層產狀、斷層位置等,按照相應位置,標記在導線上。
繪制地形剖面圖:在導線下畫一水平基線,基線與導線間留足夠的空間,用以填繪地形及必要的文字元號。水平基線與導線的平均方向大體一致,表示剖面的方向;在基線的兩端畫出垂直比例尺。以各點相對高度和累積高差為距離,按垂直比例確定其在剖面圖上的位置,將導線上的累積高差數據投影到相應高度上,把各點用折線連接起來成為折線,然後參考野外繪制的地層剖面草圖所反映的地形起伏特徵,將繪制的折線修改為圓滑曲線,表達近似實際的曲線地形,繪制完成地形剖面圖。
投影地質內容:將導線上各點的地質現象投影到地形剖面上,在導線平面圖上首先確定要標繪的地質內容的位置,隨後從此點上垂直投影,垂線與地形剖面線相交於一點,此點就是該地質內容的位置。根據各分層的產狀繪出各分層界線,按照各分層的主要岩性填繪各岩性的花紋符號。產狀和規定符號繪在地形線下,在相應位置標明地層符號,標出岩層的產狀、斷層面的產狀。如果剖面線走向與岩層、斷層面走向斜交,可以把傾角換算成視傾角。然後整飾圖件,標出圖名、比例尺,以及重要地名、圖例、制圖日期、制圖者等,也可標上剖面圖的起止點坐標,剖面方位用數字標在剖面圖的側上方(圖7-5)。
8. 平行不整合在剖面柱狀圖中怎麼畫
一般圖紙基本是這個樣子的 ,剖面圖上角度不整合用波浪線,平行不整合用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