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地質野外采樣怎麼處理

地質野外采樣怎麼處理

發布時間: 2021-03-09 13:31:12

1. 野外採集化石是地質錘該如何使用(專業人回答,外行走開)

第一,你的地質錘必須是沉積岩區工作時使用的地質錘,就是有一個鴨嘴一樣的尖頭,另一端是比較鈍的一個平頭(岩漿岩區的地質錘,尖頭是比較尖的,略呈錐狀)。
第二,採集化石的時候要看化石的圍岩是什麼類型,如果是產於板狀的頁岩、鋁土岩等岩層當中,採集的時候需要先利用地質錘的大頭進行敲擊,注意用力不可過猛,用力過猛會造成岩石嚴重破碎(破碎是不可控的),輕輕敲擊,多麼小心都不為過。如果圍岩的層理縫內已經比較疏鬆,允許的情況下(能採下比較大的一層)就可以用尖頭把它撬下來。
第三,採集的圍岩需要有一定的大小,如果你能看到化石,那麼比較容易確定採下圍岩的大小,如果是看不到化石的(比如懷疑含有魚化石的薄板狀頁岩),那麼要多采一些圍岩。
第四,採集下來的含化石圍岩,如果板狀的層理之間比較疏鬆,可以用平口螺絲刀,或者用金屬片,或者用一把鑰匙,撬開兩層圍岩,如果層理之間不夠疏鬆,可以試著用地質錘大頭沿層理方向輕輕敲打,但是千萬小心不能砸壞,力度自己掌握。
第五,如果化石產出在塊狀的碳酸鹽岩、泥岩等岩石當中,要盡可能將大塊的圍岩連化石一起採集下來(必要的時候要使用小型的岩石切割機,這是地質錘的局限性),室內工作的時候再進行圍岩的清理。

2. 野外地質觀察和取樣

盡管變質作用研究的大量工作是在室內完成,但系統的野外觀察和樣品的採取則是變質作用研究的關鍵,這是因為:

(1)如果要確定區內變質條件(程度)的空間分布,往往需要對區內不同類型的岩石進行系統取樣,採取不同類型岩石的代表性樣品,這些工作需要在詳細地地質填圖或者在有一份詳細地構造-岩性圖的基礎上進行。

(2)對於高級變質雜岩而言,能夠反映其變質作用歷史的礦物組合、礦物轉化和變質反應結構不可能完整地保存在所有的岩石中。通常情況下,變質表殼岩和變質前的變質深成侵入岩及岩脈可能包含了更多的能夠反映變質地體變質作用歷史的礦物組合、礦物轉化和變質反應結構,而變質作用過程中或變質作用歷史的某一階段侵位的變質深成侵入岩和岩脈(岩牆、岩席)只包含了其侵位之後的變質作用記載。而且,進變質階段的變質反應結構和變質礦物組合可能僅有少量保存,並保留在一些弱應變的構造域中,或者被其他礦物所包含而保留下來;後期退變質階段變形構造的強烈變形部位,如石香腸的頸部或韌性變形帶,由於整個變質地體的退變質作用或者動力變質作用、流體的加入(剪切帶是流體的重要通道)之類的原因,可以形成十分發育的退變礦物組合和退變質反應結構,包括含水礦物的形成,但同時也抹掉了進變質階段的絕大部分記錄。要查明高級變質雜岩的變質作用歷史,針對性野外采樣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

(3)在物質組成和演化歷史十分復雜的高級變質地體中,所採集樣品代表性如何?代表什麼類型的地質體:表殼岩、變質深成岩還是岩脈?有多大程度的代表性?或者可以代表多大的范圍?這些問題往往需要野外親自觀察取樣才能得到解答。而這些問題通常涉及對區域變質作用的時、空變化特徵的討論,例如,石榴二輝麻粒岩通常含有較多的變質反應結構,利用這些結構可以確定其變質作用的P-T軌跡,如果其原岩為變質表殼岩或者是變質前的岩牆,那麼,石榴二輝麻粒岩的P-T軌跡可以代表變質地體的變質作用演化歷史;但如果是同變質或變質作用後期侵位的岩牆或岩席,其P-T軌跡只能反映變質地體變質作用歷史的某一片斷。

(4)所採集樣品反映的變質作用條件(或程度)及變質作用演化歷史與變形事件和岩漿事件的關系對研究變質作用的地球動力學過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這些關系在薄片下通常難以確定,往往需要結合野外觀察所獲得的信息(Passchier et al.,1990)。

(5)一些含有特徵性礦物(如石榴子石、紫蘇輝石、矽線石、藍晶石、堇青石、假藍寶石等)的岩石通常含有較多期的變質礦物組合和相對豐富的變質反應結構,這些礦物組合和變質反應結構對查明某一特定地區的變質作用歷史和P-T軌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包含這些特徵性礦物的岩石如以堇青矽線石榴黑雲片麻岩、含紫蘇堇青石榴黑雲片麻岩為特徵的富鋁片麻岩;富含鈣鋁榴石、硅灰石、方柱石的鈣硅酸鹽岩;復礦物大理岩;石榴二輝麻粒岩、石榴斜長角閃岩等鎂鐵質岩石應是野外觀察和取樣的重點。

(6)深熔作用對變質作用產物的影響也不容忽視,如果深熔作用形成的熔體在變質地體抬升、剝蝕期間或退變質作用期間固結,所產生的游離水能使圍岩中的礦物發生水化,從而使大量的含水礦物形成(Passchier et al.,1990;Thompson,2001)。

3. 野外地質工作方法有哪些如何正確識讀地質圖

一般來說,有概查、普查、詳查、勘查等。細分的話還有很多。

4. 舉例說明野外地質工作的一般程序,工作內容,注意事項。

首先要根據你的專業來設計野外地質工作重點,尤其由你負責的時候,需要非常充分的准備工作,認真設計好每一條路線,明確每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每天晚上要看地質圖地形圖很晚的為了准備下一天的工作。如果是沒有信號人煙的工作區准備住在山裡的,更是絕對不能馬虎鬆懈。
後勤工作還要全面到位,准備水、干糧啦,詢問司機師傅汽油情況了等等。

如果只是跟著別人跑野外,那麼從基礎地質野外工作的角度來說
1 看地質圖查閱資料,做到心裡有底,了解區域背景,不可以稀里糊塗的跟著人家跑下來,結果什麼都沒學到
2 盡量把基本的工具帶全(羅盤、地質錘、放大鏡、樣品帶、記號筆、野簿、電池、捲尺、照相機、GPS……)
3 到一個地方要多聽老師的講解,做筆記,用羅盤打方向量產狀,查看岩性,用地質錘敲開岩石新鮮斷面,有時可以用放大鏡做輔助觀察,好的現象要用照相機照下來,照的不清楚要素描畫下來。采樣品要盡量新鮮沒風化,根據不同的樣品用途采適當的大小,每采一塊都要有詳細的記錄
4 回來後認真整理野外第一手資料

5 一定要主意安全,起碼要培養意識,地質包里必須帶的,a地質錘(工作防身兩用),b礦泉水(有時背石頭可能礦泉水是累贅,那也要至少帶一瓶),c如果沒有防雨的沖鋒衣就在地質包里藏一把傘,d創可貼要隨身帶,e一定穿長袖長褲(防日曬防刮擦)f可以帶口哨

野外工作不容易,搞地質的不容易,一定要認真對待

5. 野外標本、測試樣品的採集和整理

(一)標本、測試樣品的採集

在變質岩區野外填圖過程和測制剖面階段中,採集的標本數量及品種都比較多。

採集標本、樣品的要求、標准及有關內容,可參見采樣規范或第三章第一節標本樣品採集的有關內容。

現按種類與用途、意義及採集數量多少為序,摘要敘述如下:

1.陳列標本

採集的數量最多,包括圖幅內主要變質岩石的各種類型。所採集的標本,在野外可供圖幅填圖、各路線實物對照;驗收時可供專家組鑒定與參觀指導;驗收後,作為實物保留於陳列室中存檔。

2.岩礦鑒定標本

採集數量多。主要用於岩礦薄片鑒定與岩石定名和對變質顯微構造(變余結構與變質結構構造)的研究。研究變余結構構造,主要用於恢復原岩;研究變質結構構造,探討構造變形、變質作用的狀態和劃分變質帶、變質相、變質系(特徵礦物鑒定)。薄片域的變質顯微構造與野外大構造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二者有幾何學、動力學上的相似性。為此,常需採集一些構造定向標本進行組構分析。

3.硅酸岩分析樣品

分析岩石的化學成分為研究岩石建造、原岩恢復提供分析資料。

4.岩石光譜分析樣品

分岩石光譜全定量分析與半定量分析兩種,用於檢測岩石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5.古孢粉鑒定樣品

古老的變質岩層是「啞」地(岩)層。採集孢粉鑒定樣品,進行微古(微體化石)研究,用於古環境探討及時代對比。

6.同位素地質測年樣

一般送鈾-釷-鉛(U-Th-Pb)法或銣-鍶(Rb-Sr)法樣品,測定地質體的地質年齡(時代),為建立層序或變質變形序列提供時代依據。

7.包體樣品

用於探討變質作用的成因和當時所處物理化學的狀態(溫度)。

(二)標本、測試樣品的整理及技術要求

陳列標本要在標本左上方塗上寬1.0cm,長2.5cm的白漆,待干後再寫上標本號,填寫好標本簽(每天要在室內完成)。

其餘標本均按采樣規范進行採取,填寫送樣單(一式三份),收隊後及時交送到有資質證的實驗室或研究院(所)檢測(須簽定鑒定合同書),以便盡快獲取檢測報告單。

章節要點

1.在經過野外踏勘和野外實測剖面以及設計書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方能開展野外地質填圖工作。

2.地質填圖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路線地質調查,研究地質體的空間形態、相互關系和變化,填制地質圖。

3.野外地質填圖工作,包括了觀測路線的選擇和布置,觀測點(線)的標定,各種地質現象的觀測和描述,地質圖的勾繪以及各種標本樣品的採集和整理等內容。

4.1:5萬區域地質調查填圖路線布置的方法有:穿越法、追索法和全面踏勘法。

5.目估法在1:2.5萬手圖上標定觀測點位置,圖上的位置與實際的位置的誤差不能大於25m。

6.在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重視第一手資料的收集,取全各種地質要素、參數數據,工作中做到「五勤」(勤追、勤敲、勤察、勤測、勤記)。用地質思維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7.野外手圖同野簿都是第一手實際資料,手圖是圖示化的野外記錄。在手圖上應表示各種地質界線、構造要素、地質點和路線等,凡是野外記錄中的內容,在手圖上都能找到其「身影」。

8.花崗岩類填圖方法的核心是劃分岩石譜系單位、建立等級體制。它是一種以岩漿同源性質及其演化為理論,以岩漿多次脈(涌)動上侵形成的岩石單位為基礎,以岩體內部接觸關系、年齡、成分為標志,劃分侵入體,歸並建立單元、超單元,並分析研究其定位機制的填圖方法。

9.岩體內的主要山峰需要布置一定路線穿越控制,這是由於需要研究岩體的垂直變化和剝蝕深度。剝蝕淺的岩體,主要山峰或最高處尚保留有圍岩的殘留頂蓋,或者在垂直方向上可以發現從上到下,亦是從早到晚幾個單元的接觸及其變化情況等方面的特徵性資料。

10 變質岩區填圖單位的劃分應遵循的原則是:①可填性,②可分性。

11.變質岩區填圖的組織宜精幹,人員和填圖小組不宜過多。能機動靈活和便於管理,更能增加填圖人員的野外實踐機會.對一個片區內的地質條件取得完整的感性認識,便於總結片區的地質規律。

12.變質岩區的最大特點就是原岩建造在塑性環境下發生多期和「三態」(形態、位態、物態)的改造作用。改造強烈時,要通過對強改造域到弱改造域間的連續觀察研究來解決。

13.變質岩區面理的置換形式有「W」型、「N」型和「I」型。

14.韌性變形帶是深部地殼中一個構造薄弱帶,通常表現為一個線形的熱液蝕變帶、退變質帶、線形構造岩漿侵入帶和成礦帶。因此,研究它們是窺視地殼深部構造變形作用的重要窗口。

15.韌性變形帶分淺部構造相(與變質相的綠片岩相的形成空間大體相同)、中部構造相(與角閃岩相的形成空間大體相同)和深部構造相(與麻粒岩相的形成空間大體相同)。

16.變質岩區野外填圖觀測記錄要做到客觀性、完整性、連續性、統一性和直觀性。

17.古老的變質岩層是「啞」地(岩)層。需採集孢粉鑒定樣品,進行微古(微體化石)研究,用於古環境探討及時代對比。

18.宏觀與微觀觀察研究相結合使「岩礦鑒定」工作成為「鏡下地質填圖」,使「岩礦鑒定」成果達到「薄片地質圖」的境界。

思考復習題

*1.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開展區域地質填圖工作?

* 2.1:5萬區域地質填圖路線有幾種布置方法?其優、缺點各是什麼?

*3.1:5萬區域地質填圖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4.何謂主幹路線與輔助路線?

*5.試述1:5萬區域地質填圖路線布置的網度(點距、線距)。

6.談談你在工作中最喜歡運用哪種標定觀測點的方法。為什麼?

*7.簡述1:5萬區域地質填圖路線(點)的記錄描述格式。

*8.為什麼每條填圖路線都要寫路線小結?

*9.試述野外辨識各類斷層的標志。

*10.何謂「V」字形法則?如何運用?

11.試述在野外判定有推覆構造存在的標志。

*12.何謂實際材料圖?

*13.在一張地質圖右側圖例的編排順序怎樣?

14.花崗岩區1:5萬地質填圖的目的任務是什麼?

15.野外如何辨識侵入體間的涌動、脈動、超動接觸關系?結合野外所見,畫圖示之。

16.侵入岩體的形成時代如何判定?

17.野外如何判定侵入岩的剝蝕程度?有哪些標志?

18.試述花崗岩區地質觀察點應布置在哪些位置上。

19.何謂a 型褶皺、β型褶皺、γ型褶皺?

20.野外識別疊加褶皺有哪些標志?

21.試述變質岩區構造觀察的主要內容。

*22.簡述在野外勾繪地質界線為何要充分運用各類遙感圖像。

6. 我在地質隊野外幹了十幾年采樣和鑽探壁樣(工種山地工)到提前退休說:沒有山地工工種不能退。

鑽探屬於純粹的山地工程,如果是你屬於鑽機的話,他們沒有理由說你不是山地工種。

7. 野外標本、樣品的採集和整理

(一)標本、樣品的採集種類

標本、樣品的採集種類是由地質填圖的精度要求所決定的,一般有岩石陳列標本、岩石薄片標本、光譜樣、硅酸鹽全分析樣、人工重砂樣、稀土分析樣、同位素年齡樣等。

(二)標本、樣品採集及其結果應用的注意事項

(1)各種標本、樣品的採集和整理方法與沉積岩區相同。

(2)樣品的採集數量,要符合有關規范的要求,每個單元須有些大樣,如人工重砂樣、硅酸鹽全分析樣等,在實測剖面中已經採集了的,則地質填圖過程中可以少採或不採。

在路線上進行地質點觀測時,每一個單元或侵入體至少要采3~5塊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岩石標本,以作對比之用。有礦化時,運用撿塊法采100~150g光譜分析樣。

(3)有關的注意事項:岩漿岩類區填圖中要採集的樣品種類雖然比較多,但采樣只是手段,利用其結果說明或解決地質問題才是目的。因此,採集樣品目的要明確,樣品應少而精,代表性強,同時要保證樣品質量。為此,一般應注意下列幾點:

1)必須充分利用前人已有的各種分析測試數據:全面收集區內前人已有的分析鑒定結果,對那些采樣位置確切、樣品物地質特徵清楚、樣品採集合乎要求、分析鑒定質量可靠或基本可靠或經過某項校正或換算即可應用的數據要盡量利用;對於那些分析鑒定可靠或基本可靠,但采樣位置或樣品物質特徵不夠准確或不清楚的,可在野外工作期間實地調查落實後予以利用。這樣做,既減少了采樣工作量,又節約了有限經費。

2)有針對性地採集不同類型的樣品:每種類型的樣品都具有解決某些地質問題的作用。例如:有些同位素年齡測定樣品僅能解決花崗岩類的形成時代,有些同位素年齡樣品既能解決花崗岩類的形成時代也可以用來探討花崗岩類的成因。因此,要根據目的有針對性地選擇採集哪一類型的同位素樣品。不同花崗岩中的造岩礦物或副礦物,其岩性特徵、化學組成、微量元素含量等均有一定差異,但有些差異並不大或相似。因此,采樣時要考慮測定目的。

3)采樣數量要得當:各種樣品的數量,應視工作需要及經費情況而定。對於為了解花崗岩某些特徵的區域性變化、達到某項統計規律且樣品分析鑒定費用不很高時,此類樣品如岩石薄片、岩石光譜等樣品可稍微多采一些;而對於那些每個單元特徵相同或大致相似,且樣品分析費用較高或很高的(如同位素年齡樣品),則應選擇重點有代表性地採集。一般地,岩石薄片、岩石光譜等樣品在每個侵入體均要採集,而岩石化學、人工重砂等樣品每個單元各選擇部分侵入體採集,但必須是單元中的典型侵入體,特別是命名單元的侵入體所在地必須採集。稀土元素分量分析選擇在每個單元的命名所在地以及比較典型侵入體中採集1~2個。同位素年齡樣品的採集以超單元為基礎考慮,若該超單元包括的單元數較多,如5~6個單元,一般2~3個單元有同位素樣控制即可,且最好采於最早次、最晚次和中間形成的單元中;若超單元所包括的單元較少,如2~3個單元,就一個單元有同位素年齡樣品控制就行,並以采於最早次的單元為佳。

4)所采樣品要一樣多用:在同一個單元、同一個侵入體內所採的不同類型樣品,特別是較高、精、尖樣品,應在同一處盡量配套採集,而最好的方法是一樣多用。例如,當確定某一個侵入體進行人工重砂、稀土元素、岩石化學、岩石薄片及岩石光譜等樣品採集時,應將這些樣品集中於同一地質位置採集,或在同一地質位置採集一定數量的樣品,回室內統一加工處理,分別作各種分析,鑒定之用。這樣做,所得分析數據既可相互補充、相互驗證,又可避免出現矛盾時難以對照檢查。

5)嚴格采樣質量:野外采樣中必須嚴格做到下列幾點:

a.采樣之前,必須先查清采樣處的地質特徵和地質環境及位置:

b.具體采樣處應選擇在具有代表性的露頭上,不能采於岩性的局部變化之處,防止混入或夾有包體(專門采包體者除外),並避開裂隙;

c.除特殊要求和特殊用途的樣品外,一般樣品都要求特別新鮮,沒有蝕變和礦化,剝去風化面:

d.樣品的原始質量及采樣方法,應依岩石的結構、構造及礦物成分分布的均勻程度不同而有所增減和改變。一般的原則是:若岩石內礦物的粒度較粗、分布不均勻或較不均勻,樣品的原始質量相對要多一些,並需應用一定面積范圍內多點采樣聚合方法;若岩石內礦物的粒度較細、分布均勻或較均勻,樣品的原始質量可相對少一些,並可考慮一塊或2~3塊岩石組合成一個樣的采樣方法;

e.除標本、薄片等樣品外,為避免污染,絕不能在樣品上塗漆、編號;

f.不同類型樣品的采樣時間:在地質填圖中,樣品採集時間要依樣品的類型和測試周期長短而定。一般原則是:岩石薄片、岩石光譜樣品等數量較多的樣品,隨同剖面測制或地質填圖同步進行。在對區內岩石類型及露頭等情況有一定了解後,再採集人工重砂、岩石化學、稀土元素等樣品。待野外已基本將侵入體劃分出來,能初步劃分出單元和歸並出超單元後,再視需要採集同位素測年樣品:

g.在岩漿岩區采樣分析一定要正確地選擇測定物、測定方法和測定項目,它是一項重要工作,也是檢驗人們認識水平的試金石。選擇好了,既達到目的,又事半功倍;選擇不好,勞而無功並浪費人力、物力。

h.檢查鑒定分析結果:在獲得各種分析、鑒定結果後,首先要檢查其質量是否達到要求。如對化學分析.在分析項目較齊全的前提下,各氧化物及元素含量是否為100(±0.75)%;對岩石薄片鑒定結果,其造岩礦物總和是否為100%等;然後,對照檢查同一地質位置所采不同樣品分析結果間有無矛盾,如岩石薄片鑒定結果所得出的各種礦物含量與岩石化學分析所得各種氧化物的含量是否對應吻合等;若分析結果中有與野外所見不一致必須復查、查明原因並送副樣外檢,待分析結果鮮明後,才可應用。

8. 野外地質踏勘

野外地質踏勘是在前人資料分析研究和遙感影像單元圖編制的基礎上,對調查區進行全面的野外踏勘,具體內容包括:

(1)影像單元岩性特徵、岩石類型組合、邊界性質、形成的地質作用規律了解。

(2)宏觀影像單元分區與三大岩類空間的對應關系。

(3)影像單元與地層單位、岩體單位、構造之間的對應關系。

(4)影像單元特徵標志與地質體的關系。

(5)了解區域礦產概況,初步掌握礦產種類,礦源場類型,主要成礦類型和礦化標志。

(一)踏勘路線布置原則

野外地質踏勘方法採用影像單元-剖面法。踏勘路線及實測剖面線布置應遵循總體控制、重點突出的原則,具體要求為:

(1)剖面選擇要求層序完整,露頭連續,構造簡單,接觸關系清楚,岩性組合和厚度都在區內有代表性的地段。

(2)剖面線位置盡量選擇影像單元種類齊全的地區。當受地形地貌、自然地理條件限制,可採取分段選線,以達到總體控制。

(3)踏勘路線選擇仍以控制所有影像單元為佳。

(4)路線可以不連續,但影像單元不能遺漏。對標志特徵明顯,延伸穩定的影像單元,必須單獨安排一條控制路線,查明其地質特徵。

(二)實測主幹剖面的測制

實測主幹剖面的測制之目的是通過剖面測量、分析研究,以了解各影像單元的岩石類型、結構構造、岩性組合特徵、變質類型及各類單位之間的相互關系,確定填圖單元,為遙感初步解譯的地質圖編制服務。因其填圖單位構成的復雜性,不同剖面的測制要點不盡相同。

1.沉積地層剖面測量

(1)分層。實測主幹剖面以「層」作為基本描述單位。它可以是單一岩石層,也可是岩石復合層,內部基本連續,與上下相鄰層宏觀可分,影像特徵基本一致。垂向上岩性和任何差異都可以作為分層標志,但要求分層一定要與影像標志相吻合,保持影像與岩性的一致。

(2)岩性。分層的岩性,可用顏色、結構、成分綜合命名方式予以概括。尤其是顏色,除描述新鮮面之外,風化面顏色也很重要,對影像岩石單元標志意義較大。結構描述應注意不同岩性的差別和變化,這樣對分析岩性形成的環境、成因有利。

(3)沉積-成岩構造觀察。注意層的形態、層理類型、單層厚度,各種交錯層理、層頂面的波痕、沖蝕痕、乾裂,層底面和各類印痕,印模等描述。

(4)化石。實體化石和遺跡化石不僅是生物地層學研究的主要對象,而且還是沉積環境最靈敏的指示物。描述內容為化石門類組合特徵、個體形態、保存狀況,分析狀態與岩性及沉積構造的關系,排列的優選方位。

(5)正常層序的識別和接觸關系。識別岩層的頂、底方位是確定其新老順序的關鍵。而許多沉積構造能夠指示岩層的原始頂、底方向。如斜層理、沖蝕痕、乾裂、遺跡化石等。

岩層間的接觸關系可分為連續沉積、不連續沉積。對連續沉積的岩層,要注意岩性如何漸變過渡;不連續的沉積界面,應注意其形態,包括平整的,起伏的,有印痕或印模等,上、下岩層是否交切,有無底礫岩或古風化殼,是否存在不同的構造變化及變質現象,並查清不連續沉積原因。對於不整合,應注意在臨近界面上下尋找地層時代的依據。

(6)樣品採集和系統采樣是剖面測量的主要工作內容,采樣的種類和數量要根據地質情況和需要來定。通常採集岩礦鑒定、岩石化學、同位素樣品等。

(7)野外記錄和作圖

它包括丈量記錄和剖面描述部分。丈量記錄包括導線號、長度、方位、坡度角等。剖面描述包括厚度、岩性、結構構造、傾向、傾角(真傾角)、取樣位置及編號等。

2.變質岩地層剖面測量

變質岩地層剖面測制一般應在填圖單位確定之後實施。具本內容包括岩石類型、變形變質特徵、特徵礦物、變質結構、單元接觸關系等觀察描述及樣品採集記錄。

3.火山岩地層剖面測量

火山岩地層剖面測制應依據火山噴發作用特點,結合影像特徵顯示,按火山盆地或火山機構分別布置實測剖面線。剖面測制要點為岩石類型組合、礦物成分、結構構造、旋迴特徵及樣品採集等。

4.剖面測制資料分析整理

主要根據不同影像單元剖面測制結果分析整理,建立填圖單位,確定不同填圖單位的影像標志及劃分依據,為編制遙感初步解譯地質圖服務。

9. 野外調查與采樣

水文地球化學法是建立在地質調查基礎上的找礦方法。因此,必須對調查區地質與第四系地質、水文地質、地形地貌、地下水露頭、地表植被、油氣苗、環境污染以及與地下水作用有關的自然地質現象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

野外采樣是水文地球化學找油工作的重要內容,采樣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分析結果和地質成果,應給予足夠的重視。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選取統一采樣層位

淺層地下水化學成分的隨機性比較強,一方面它隨著地下水的流向,從補給區到排泄區發生規律性的區域變化;另一方面受地形、地貌、氣候、岩性、地表水滲入等諸因素的影響發生局部性變化。這些變化,在不同時代的含水層內沿著各自的演變方向進行著,同時地下水的循環系統不盡一致,影響地下水化學成分的因素亦不相同,因此,時代不同的含水層,其化學成分有一定的差異和區別。水文地球化學找油是根據區域上相對比較而存在的異常進行含油氣遠景評價的,如果所取水樣本身的可比性很差,勢必給地質解釋帶來一定的困難,甚至使水文地球化學異常失真。因此,要求所取得的水樣必須是區域上可以對比的同一流體系統內的地下水。這就是說,要選取同一地質時代的取樣層位作為主要研究目的層,獲得同一地球化學背景下的樣品,使樣品具有較高的代表性。

2.縮短采樣時間

前已述及,地下水化學成分、水位、水量等均隨季節變化,為消除氣候和季節諸因素的影響,應盡量縮短野外調查時間,選取當地最佳取樣季節(一般在地下水的枯水期)集中採取樣品,提高樣品的可靠程度。如果調查區的面積較大,水文地球化學測量要跨年度進行,採取水樣的季節必須前後一致。

3.取樣注意事項

在采樣現場要認真清洗取樣瓶:為防止水中有機組分發生化學變化,應在采樣後立即進行萃取;所用萃取試劑,必須預先進行處理;特殊分析項目要填加固定劑;現場分析項目如pH、Eh值等,應盡快測試;要採取經常循環或抽水後地下水位恢復正常的、新鮮水樣。

4.野外基地樣品分析與處理

為保證分析質量,應在采樣的當日將樣品送至在野外臨時設置的分析基地。水中常量組分(K++Na+,Ca2+,Mg2+,Cl-

)應盡快(在12~72小時內)分析。水中可溶氣態烴應在24小時內進行脫氣,並保存在盛有飽和鹽水的瓶中。其他分析項目的樣品(如有機組分、微量元素等)要及時運回化驗室進行分析測試。

根據野外調查獲得的第一手實際資料和現有分析資料所發現的水化學異常,需要進行檢查。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重復取樣或加密取樣,進一步驗證異常的可靠性、穩定性及重現性。如發現異常不吻合,需要查明和分析原因。

10. 地質標本的採集方法

許多地質現象在野外難以進行詳細地描述,需要用實物進行說明,因此在野外觀察露頭時常常需要採集標本和樣品,以便在室內進行進一步分析、補充說明、研究剖面或進行地層對比。地質標本包括礦物、岩石、構造等,採集種類有岩石礦物陳列標本、岩石礦物鑒定標本(岩石薄片鑒定標本、礦物光片鑒定標本)、有用礦產標本、光譜分析樣品、同位素年齡樣品等。在野外,應對所見有代表性的岩石和礦物、構造等標本進行採集。

採集標本應根據用途進行採集,在地質野外實習中,採集標本需要採集新鮮部分(特殊用途的除外)。採集標本的目的要明確,明確採集此標本是說明、描述什麼用的;要具有代表性和系統性,採集的標本要典型,特徵要明顯,能說明情況和問題,並且所採集的標本要系統;採集標本的規格要符合要求,如:岩礦鑒定標本要以反映實際情況和滿足切制薄片、光片的需要為原則,一般的規格為2cm×5cm×8cm;岩石標本的規格通常為3cm×6cm×9cm;供陳列用的標本規格應為4cm×8cm×12cm,而且標本上必須有新鮮面,條件許可時可保留一部分風化面。礦物的標本大小不限,可根據其形態決定採集的規格,盡量保持晶形的完整,採集礦物含量較多的部分,以能反映礦物的特徵為目的。

岩石薄片鑒定標本應該按岩層層序系統採集,對在不同構造帶上的構造岩應採集各類構造岩標本,在實習中發現的具有地質意義、值得研究的岩石和礦物,也可採集薄片標本。礦石光片鑒定標本選擇有代表性的礦石,能夠反映礦石的結構構造、礦石共生組合、礦脈穿插期次、礦石與圍岩的關系等。

光譜分析樣品要求岩石和礦石新鮮,質量大於200g,通常採用撿塊法。採集岩礦光譜分析樣品一般是為了研究岩石和礦石的微量元素特徵。

標本採集後,編號整理,寫好標簽,記錄採集的地層部位,標於野外手圖上。標本採集後,要及時對其進行編號整理,其步驟如下:

首先,要對標本編號。標本的號碼和觀測點的號碼,在野外應該編寫清楚。如果從一個露頭中採集多塊標本,應按上下層序詳細編號。標本號應與記錄簿、地質圖、野外手圖上的號碼一致。標本號碼應用油漆或黑墨水標記,並立即填寫標本簽(表7-1)。

表7-1 標本簽

然後,將已編號的標本和標簽一起包裝並裝箱。最後,還需將標本登記在標本記錄簿上(表7-2)。

表7-2 野外地質地貌標本採集登記簿

標本採集後要進行包裝,以便運輸和保管。包裝時,標簽與標本一起包裝,特殊的或易磨損的標本用棉花或軟紙包裹,易脫水或易潮解的標本密封包裝,並在標本裝箱時附標本清單。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