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地質局在什麼地方
⑴ 重慶是屬於什麼地質地貌
重慶市位於中國內陸西南部、長江上游,四川盆地東部邊緣,
地形特徵
[編輯本段]
四川盆地位於長江上游四川省東部,四周為海拔2000~3000米的山脈和高原所環繞,北面是大巴山、米倉山、龍門山,西面是青藏高原邊緣的邛崍山、大涼山,南面是大婁山,東面是巫山。無論從構造還是人地貌上看,四川盆地都是一個典型的盆地。它從震旦紀以來就是地殼比較穩定的大型拗陷區。晚三迭紀的印支運動中成為一個內陸湖盆,但范圍要比今日的四川盆地大得多,中生代堆積了厚達3000~4000米的紫紅色的砂岩和頁岩,因此人們又稱它為「紅色盆地」或「紫色盆地」。中生代末期的四川運動使盆地周圍褶皺成山,中間相對下陷,四川盆地的輪廓基本形成,並使盆地內部地層也發生大規模的變形。東部出現一組北東向的褶皺,稱盆東褶皺帶;中部形成穹窿構造,稱盆中穹窿帶;西部表現為沉陷,成為盆地沉陷帶,這為今天盆地的三個地貌區奠定了基礎。新生代的喜馬拉雅運動使周圍山地再次上升,盆地再次相對下陷,成都一帶下陷更深。同時,長江切穿巫山,滾滾東流,完成了統一的長江水系,使內流盆地轉變為外流盆地。
四川盆地是我國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積10萬多平方千米。盆地內部丘陵、平原交錯,地勢北高南低。由於地表形態的不同,以華鎣山、龍泉山為界,可分為三部分:①華鎣山以東為大致平行的川東嶺谷,由東北—西南走向的許多條狀山體組成,海拔一般在700~800米,谷地中多低丘與平壩,海拔200~500米,是川東農業和人口集中的地方。②華鎣山和龍泉山之間為方山丘陵。區內由於紫紅色砂頁岩傾角平緩,受切割後形成大片方山式丘陵。海拔350~450米,相對高度幾十米。當地勞動人民利用方山山丘土層深厚的特點,把梯田一直修到山頂。③龍泉山以西為平原。稱為川西平原或成都平原,面積6000多平方千米,是四川盆地最大的平原,也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海拔約600米。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平原得以自流灌溉,加以氣候溫暖,土壤肥沃,開發較早,成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
地質地貌
丘陵
⑵ 重慶北砬地質單位有哪些
1、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院)
北碚區勞動村10號
重慶開源地質勘探有限公司 ;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研究院
⑶ 重慶的地質結構
中梁山:華鎣山復背斜向南延伸的四條分支中的第二條(自東向西數)觀音峽背專斜屬。背斜頂部出露三疊系嘉陵江組灰岩,經雨水溶蝕後形成狹長形槽谷,北段為「一山二嶺一槽」,南段為「一山三嶺二槽」。
縉雲山:華鎣山復背斜向南延伸的四條分支中的第三條(自東向西數)溫塘峽背斜。背斜頂部出露三疊系嘉陵江組灰岩,中段及極南段靠近長江的末梢部分經雨水溶蝕後形成狹長形槽谷,為「一山二嶺一槽」。
真武山:銅鑼山背斜在長江以南的部分。背斜頂部出露三疊系嘉陵江組灰岩,經雨水溶蝕後形成狹長形槽谷,為「一山二嶺一槽」。
平頂山:典型的向斜成山構造,位於中梁山背斜與銅鑼山背斜之間,向斜經長期風化作用,周圍較軟岩石被流水侵蝕,較堅硬岩石則成為山嶺。平頂山出露白堊系及侏羅系陸相紅層沉積。
重慶市區:位於中梁山背斜與銅鑼山背斜之間的向斜區域,向斜經長期風化作用,較軟岩石被流水侵蝕,較堅硬岩石則成為山嶺。主要的向斜山嶺有平頂山、鵝嶺、枇杷山等。重慶市區廣泛出露白堊系及侏羅系陸相紅層沉積。
⑷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107地質隊怎麼樣啊我想去哪裡上班
兄弟,勒個問題你最好在網上查一哈比較好.
逗算你分拿得再多
也沒人能回答得上.
⑸ 重慶航道局在哪
長江重慶航道局
地址:新華路245號
交通部長江重慶航道局重慶航道部
地址:重慶渝中區厚慈街,杏林中學東側路南
⑹ 想知道: 重慶市 重慶二零八地質隊 在哪
208地質隊在重慶市北碚區勞動村10號,小地名叫月亮田,在北碚車站下車,一問就知道,距離車站只有200-300米,還有部分旁邊在新星路,另有部分搬到區政府右邊上的雲豐路了,簡單回答,希望你滿意哈。
⑺ 重慶市地礦局的這幾個下屬單位哪個比較好
樓主你好,我是外省地質隊的工作者,我覺得重慶市地礦測試中心 應該不錯 其他地質隊工作 會常年不在家 重慶市地礦測試中心、市高新岩土工程勘查設計院 這2個應該不錯
⑻ 重慶有哪些搞工程地質的單位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下屬的107,205,208,607地質隊
重慶華地工程勘察設計院
。。。。還是很多的
⑼ 地質局是干什麼的
中國地質調查局是根據國家國土資源調查規劃,負責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國家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和礦產勘查工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地質基礎信息資料,並向社會提供公益性服務的國土資源部直屬的副部級事業單位。
中國地質調查局是地質調查、科學研究和信息服務機構,是擁有專業化地質調查隊伍的事業實體,是國家地質基礎信息資料等公益性產品的生產者和提供者,是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戰略性礦產勘查工作的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者,通過地質調查、地學科技創新和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為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