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探測學家叫什麼
㈠ 什麼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內地容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大學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㈡ 地質科學家是干什麼的
首先解釋一下地質學:地質學顧名思義,是研究地球的科學,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成分、理化性質、結構構造、地球形狀及表面特徵、地球的生成和歷史、地球上生命的發生及演化、地殼運動的形成和發展,以及進行上述研究的相關科學技術。 簡單地說,地質學家就是從事上述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估計這個答案你看著會有點摸不著頭腦,我試著具體點 地質學家的任務,第一,是弄清楚地球的結構、物質構成和演化規律,以了解人類自身生存發展的基本環境。分支學科包括地球物理學、地史學、地層學、古生物學、構造地質學、動力地質學、地震學、火山學等。 第二,是在前一條基礎上弄清楚物質(各種礦物、元素、流體物質等)在地球內部的循環規律,弄清楚各種岩石礦物、地下水的產生(或循環)條件和埋藏條件,為找礦采礦、採取地下水服務,以支持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分支學科包括岩石學、同位素地質學、地球化學、水文地質學、煤地質學、石油天然氣地質學、礦床學等 任務這幾段完全是我自己概括的,俺是中國地質大學水文地質學專業的在讀碩士,限於水平有限,在專業人士看來可能是有一些疏漏、錯誤,但我想基本上也能大概概括了當前的地質學研究者們正在做的事,想進一步了解可以去找找相關書籍、文獻資料閱讀,一般入門級教材可以讀《普通地質學》,有數個版本,區別不大。 因為這個學科需要現場調查、勘測、取樣什麼的,所以搞地質的經常在野外跑,不少時候還會在人煙比較少的地方跋山涉水,還是比較辛苦的,並且有一定危險性(我讀本科時必修課里還有攀岩和游泳的)。典型的比如當時汶川地震時,所有人都往震區外跑,有三隊人卻是往裡面跑,其一是部隊,二是醫生護士,三就是搞地質的了。以前有句話叫「嫁人不嫁地質郎」,說的也是這么回事,不過現在情況要好得多了,可以開車到很多地方,不像過去完全靠兩條腿,多數情況下也不需要風餐露宿,只不過仍然是要經常跑野外的,回來做的事就是做實驗、處理數據、研究討論結果和寫報告。參考資料:地球科學大辭典,地質出版社2005年版
㈢ 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有哪些
中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有:李四光、劉東生、孫樞、李廷棟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大學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劉東生,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南開大學學籍)地質地理氣象系,後來又旁聽生物系的課程。1944年先後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和地質部工程師,從事礦產勘探和工程地質工作。1949年南京大學生物系肄業(原中央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1958年,他從黃土地層研究中根據黃土與古土壤的多旋迴特點,發現第四紀氣候冷暖交替遠不止四次,發展了傳統的四次冰期學說,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大轉折,奠基了環境變化的「多旋迴學說」。
孫樞(1933年7月23日-),中國地質學家。出生於江蘇金壇市。1953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系。1989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地學部主任。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所所長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李廷棟,區域地質學家、地質編圖專家,大地構造專家、地質科技管理專家。歷任中國地質學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制圖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南極研究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大洋協會副理事長,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副理事長,地質礦產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岩石圈計劃喜馬拉雅協調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科學院院長,地質礦產部科技司司長,地質礦產部副總工程師。曾任長春科技大學名譽校長。
㈣ 你知道哪些地質學家的名字
李四光先生(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於湖北省黃岡市(今湖北省黃岡市團風縣回龍山鎮)的一個貧寒人家。李四光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和主要領導人。他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大學教務長兼地礦系主任。
劉東生
劉東生,中國著名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歐亞科學
地質學家劉東生
院院士,1917年11月22日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南開大學學籍)地質地理氣象系,後來又旁聽生物系的課程。1944年先後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和地質部工程師,從事礦產勘探和工程地質工作。1949年南京大學生物系肄業(原中央大學)。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曾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吉林大學兼職教授。1958年,他從黃土地層研究中根據黃土與古土壤的多旋迴特點,發現第四紀氣候冷暖交替遠不止四次,發展了傳統的四次冰期學說,成為全球環境變化研究的一個重大轉折,奠基了環境變化的「多旋迴學說」。
李捷
(1894~1977),中國地質學家。號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於河北成安縣,1977年1月30日卒於寧夏銀川。1916年畢業於農商部地質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湖北省礦
產調查隊隊長,河北建設廳廳長,地質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局總工程師,水利部勘測設計管理局地質總工程師,水電建設總局副總工程師等職。早年李捷在華北、鄂北、豫南、陝南從事區域地質礦產調查。他是周口店北京猿人發掘工作最早的主持人,1927年著有《周口店之化石層》等文。30年代他先後在湖南、廣西、貴州、湖北和江西等省進行地質礦產調查。為中國早期地質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在《鄂西第四紀冰川初步研究》(1940)一文中劃分了鄂西山區的冰期,至今仍被沿用。1949年以後,他主要從事水利電力建設中的工程地質工作,為國內眾多水庫、水壩、水電站的建設作出了貢獻。他的主要著作有:《直隸易、唐、蔚等縣地質礦產》(1919)、《秦嶺中段南部地質》(合著,1930)、《廣西羅城黃金寺附近地質》(合著,1936)和《河南陝縣三門峽第四紀冰川遺跡》(1959)等。
㈤ 地質學家是什麼
加拿大證監會(CSA)對於上市礦業公司(包括勘探公司)對礦產項目的資料的披內露,有一個強制性的容要求,即N143-101條款。它是2001年2月1日重新頒布的。其中技術報告必須由有資格的獨立勘查地質學家來提交。對獨立地質學家的要求的條件是:
1、 獨立勘查地質學家是資格人士(QP Qualified Person),必須具備5年以上實際的礦產勘查經驗;
2、 必須具備與礦產項目相關的知識和經驗,如采礦、選礦、礦產項目可行性研究等,並能按要求編寫技術報告;
3、 必須是職業協會組織(Professional Association)(如加拿大冶金礦業協會地質分會)的表現良好的長期會員。
㈥ 什麼是地質學家
從事研究形成
地球
的物質和
地球構造
、探討地球的形成和發展、且成績卓越的
科學
工作者
,稱
地質學家
。
㈦ 李四光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他是什麼的發現者和奠基人
李四光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內人和奠基人之一。容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
㈧ 什麼的地質學家
聰明的地質學家 善於探索的地質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