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性地質勘察有哪些單位
⑴ 福建地質勘探單位有哪些
338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
339 福建省閩東南地質大隊
340 福建省閩南地質大隊
341 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
342 福建省閩北地質大隊
343 福建省第二地質勘探大隊
344 福建省第八地質大隊
345 福建省地質工程勘察院
346 福建省廈門地質工程勘察院
347 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
348 福建省地質測繪院
349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350 福建省地質環境監測中心
351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52 福建天寶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53 中化地質礦山總局福建地勘院
355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福建總隊
356 福建省121煤田地質勘探隊
357 福建省196煤田地質勘探隊
358 福建省197煤田地質勘探隊
359 福建省地質測試研究中心
360 福建省核工業二九四大隊
⑵ 國內地質方面的單位有哪些
中國地質單位一覽表
http://bbs.jlu.e.cn/cgi-bin/bbstcon?board=Construction&root=1278482140
很全的,進回去看一下吧答
⑶ 中國有哪些地質勘探單位
區域地質調查資質抄,襲海洋地質調查資質,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資質,液體礦產勘查資質(不含石油),氣體礦產勘查資質(不含天然氣),煤炭等固體礦產勘查資質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資質。
地球物理勘查資質、地球化學勘查資質、航空地質調查資質、遙感地質調查資質、地質鑽(坑)探資質和地質實驗測試資質。
⑷ 全國好的地質單位有哪些
地科院
地質研究所
礦產資源所
地質力學所
實驗測試中心
水文環境所
物化探所
岩溶地質所
成都綜合所
鄭州綜合所
勘探技術所
探礦工藝所
探礦工程所
⑸ 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的相互關系
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的劃分並不是絕對的,在實際地質工作中兩者的主體有時是互相滲透的。例如,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中國地質調查局,在礦產資源勘查評價中有時要進入商業性礦產勘查領域,因為一發現潛在礦點、重要的成礦區帶,必然形成探礦權資產。同樣,有些商業性礦產勘查單位為了獲得良好的勘查地段,有時也要做些面上的工作(如區域化探、區域物探),而這些工作通常屬於基礎性地質工作。可見,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的相互滲透是正常的。當前的問題是對這種滲透如何保護各自的權益,尚缺乏明確的、規范的規定。一方面,對於地質大調查中所產生的礦業權,只統計其實物成果作為工作業績上報,國家還沒有將礦業權當做財產權處理,這些權利往往被勘查承擔單位或地方政府佔有;另一方面,對商業性礦產勘查主體完成的基礎地質調查資料,也沒有規定如何保護、如何上交。對這些問題,都需要逐步研究,以促進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進一步互動。此外,還要特別注意抓好兩者的有機結合。
(1)在工作部署上的結合。一方面,公益性地質工作的部署應當充分考慮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需要,通過提高國土資源的研究程度,來減輕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風險,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來加強地質工作;另一方面,商業性地質工作主體必須按規定向國家提交地質資料成果,豐富公益性地質工作資料信息,促進總體地質研究程度的提高,避免簡單的重復工作。但屬於商業機密的,必須給予保護。
(2)在勘查技術能力上的結合。鑒於我國地質勘查技術能力遠遠高於實際需要,在開展公益性地質工作時,除保留少量必需的事業性質的地質工作隊伍外,應當充分利用地質勘查賣方市場的條件,盡可能用項目發包方法進行運作,至少在起步階段應當這樣,待運作一段時間後,再根據實際情況擴大事業性質的地質工作隊伍的規模。這樣做有如下好處:①從發包方中國地質調查局來說,可以利用市場機制優選地勘單位,降低項目成本,減少帶隊伍的多種負擔。②從承包項目的企業和單位來說,可以充分利用生產要素,使技術骨幹、精良裝備甚至地質資料等充分發揮作用,並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有人擔心這樣做很難保存一支骨幹力量。其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能否保留骨幹力量的關鍵是有沒有地質勘查有效需求,公益性地質工作只要能為市場提供這種需求,再加上商業性地質工作需求,就能保住骨幹力量。③這種方式在推行中也容易被接受,否則在一個地勘單位內,專門抽骨幹人員組成公益性地勘單位,並將其分離出去,而把非骨幹人員甚至家屬推給商業性地勘單位,是很難被接受的,因為闖市場更需要精兵強將。
(3)在地質科研上的結合。當前地質找礦難度越來越大,沒有科學技術上的突破,我國的礦產勘查和開發很難有比較大的進展。然而現階段原有的專業科研力量大多進入公益性地質調查單位,這是很值得研究的問題。其實我國原有的地質科研力量與原有的地質隊伍規模是相匹配的,如今90%的地質隊伍轉入商業性地質工作,而專業地質科研力量卻只搞公益性地質工作研究,這是很不合理的。必須解決專業地質科研與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連接問題,關鍵是轉換機制。地勘企業應當成為科研主體,通過生產和科研結合,把地質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商業性地質工作和公益性地質工作共同發展。
⑹ 地質勘查專業找哪些單位啊
可能這個你要到當地的人才市場了,地質工作也要有極高的專業素養啊,或者你到當地的政府部門看看有沒有關於地質方面的,其他的我就幫不到你了,祝你好運,早日找到工作!
⑺ 工程地質勘察就業單位有哪些
畢來業後可以去水利水電設計源院、公路/鐵路相關的勘察設計院、建築工程勘察設計院做
地質勘查工程師、水文地質技術員、工程地質技術員、水文地質工程師、勘探工程師、爆破工程師、技術工程師等。
工程地質勘察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研究、評價建設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所進行的地質測繪、勘探、室內實驗、原位測試等工作的統稱。為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據及參數。工程地質條件通常是指建設場地的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層岩性、不良地質現象以及水文地質條件等。
內容:
主要有以下五項:
①搜集研究區域地質、地形地貌、遙感照片、水文、氣象、水文地質、地震等已有資料,以及工程經驗和已有的勘察報告等;
②工程地質調查與測繪;
③工程地質勘探見工程地質測繪和勘探;
④岩土測試和觀測見土工試驗和現場原型觀測、岩體力學試驗和測試;
⑤資料整理和編寫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工程地質勘察通常按工程設計階段分步進行。不同類別的工程,有不同的階段劃分。對於工程地質條件簡單和有一定工程資料的中小型工程,勘察階段也可適當合並。
⑻ 關於加強我國商業性地質工作的幾點建議
王素萍侯華麗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北京,101149)
一、我國商業性地質工作現狀
商業性地質工作是以市場為導向,以贏利為目的的地質勘查工作。我國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商業性地質工作是伴隨著地質勘查隊伍和地質勘查體制改革而出現並逐步發展起來的。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國辦發[1999]37號),規定除中央和省一級保留一部分承擔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勘查任務的骨幹力量外,其餘地質勘查單位要實行屬地化和企業化改革。這一決定使我國的地質勘查管理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商業性地質工作將分體運行。6年來,國土資源部系統的地勘隊伍陸續實現了屬地化管理,企業化經營的改革也取得了較大進展,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開運行的體制架構基本確立。與此同時,我國由集體、企業和個人等多元化社會主體投資的商業性地質工作也逐步開展起來。
從2002年開始,我國社會投資商業性地質勘查的規模超過了國家出資規模,商業性地質工作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2004年,我國的礦產勘查投資總額為290.57億元,其中財政撥款總計為16.09億元,企事業投資為243.01億元,占勘查總投入的83.6%,企事業投資已成為礦產勘查投資的主體。目前,我國油氣的商業性勘查機制已基本成熟,非油氣商業性礦產勘查起步較晚,市場發育緩慢。由於我國的礦業資本市場還不發育,還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礦產勘查的投資環境,礦業權流轉市場尚不完善,國家關於促進商業性地質工作的法規政策還不健全等原因,商業性地質工作還沒有有效、有序運轉起來,整體進展緩慢。
當前商業性地質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投入不足,特別是風險勘查階段的投資短缺,以致形成的可供開發的礦產地數量少,不能滿足國家和地方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一是地質勘查運行體制改革後,國家投入減少,而商業性地勘市場還未建立起來,特別是與市場建設相關的中介組織規范、風險勘查資本市場、公益性成果信息共享制度,以及勘查、開發信息服務和項目協議的規范管理管理亟待完善;二是基礎地質工作程度與商業性地質工作要求還有一定距離,找礦風險大,盡管國內各類投資者的積極性都很高,但在沒有看到實實在在的資源儲量前,不願投入;三是我國多數礦山企業包袱沉重,抗風險能力弱。而有的礦山企業雖有能力,但風險意識不強,還有「等、靠、要」的思想。另外,找礦難度不斷增加和新礦產地發現難度日益增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商業性地質工作投資的積極性。
二、加強商業性地質工作的必要性
加強商業性地質工作是從根本上保障我國礦產資源安全的需要。國家礦產資源安全是指一國經濟發展所依賴的礦產資源尤其是戰略性礦產資源的供給得到有效保障,免於供給中斷或價格異常波動而對經濟產生突然沖擊。國家礦產資源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商業性地質工作作為市場經濟體制下開展礦產地質工作的一種主要形式,其發達程度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的礦產資源的保障能力,影響著礦產資源的安全。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礦產資源形勢對商業性地質工作需求巨大,而同時由於我國商業性地勘市場建設和政策環境不完善等原因,我國商業性地質工作投入不足,工作進展緩慢,多數礦產新增資源儲量低於消耗量,資源保證程度不斷下降,以致礦產需求和供應之間矛盾突出,供需缺口持續擴大,對國際原料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因此,加強商業性地質工作,對於緩解我國資源壓力,保障我國礦產資源的穩定供應,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非常必要和重要。
另外,加強商業性地質工作是提高我國礦業國際競爭力的需要。從產業安全來看,建立商業性地質工作機制,有利於解決我國礦業上游的地質勘查業發展問題,改變我國探、采分離的局面,建立有國際競爭力的礦業上下游一體化大型企業集團,從而有助於促進我國礦業與國際接軌,逐步提高我國礦業的國際競爭力。
三、對加強商業性地質工作的幾點建議
為促進我國商業性地質工作的健康發展,努力構築以商業性投資為主體的礦產勘查工作新局面,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加強礦業權市場體系建設
商業性地質工作的發展主要在於依法取得探礦權、采礦權。加強礦業權市場體系的建設,進一步培育和規范礦業權市場,對於推進商業性地質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因為只有通過探礦權、采礦權市場的媒介作用,預付的勘查資本才能實現其價值運動和增值過程,商品的擴大再生產才能正常運行,商業性地質工作才能正常運轉。另外,礦業權市場越規范,產權交易成本越低,地質勘查工作就會有較大的利潤空間,從而會吸引較多的經濟主體進入地質勘查行業,促進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及其工作的順利開展。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我國的礦業權市場也日趨活躍,但成熟程度遠低於其他市場建設,市場規則很不完善。因此,加強礦業權市場建設,最主要的是要加強礦業權流轉制度的實施,建立正常的礦業權交易供需信息渠道,強化礦業權市場監管,嚴厲打擊礦業權的非法轉讓和惡意炒作現象,培育和規范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和充滿活力的礦業權市場體系,促進商業性地質工作走上正軌。
2.發揮好公益性地質工作的促進作用
地質勘查業是一項投資大、風險高的行業,往往由於收益的難確定性,以及融資的困難而使商業性地質工作發展緩慢。而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公益性地質工作,可以促進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開展。第一,由於公益性地質成果資料是開展商業性地質工作的基礎,因此,公益性地質資料應提供給全社會商業性地質找礦工作,建立公開的礦產資源信息服務系統,減輕商業性地質工作的投資風險。第二,由於公益性地質項目一般工作期限較長,而有關單位對其工作成果的要求又比較迫切,因此,公益性地質勘查項目的成果資料應階段性地及時提供給商業性地質勘查單位使用,而不要等到項目結束。成果資料提供方式可通過網路或其他形式進行有償或無償提供。第三,由國家財政預算投資的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勘查工作程度視項目具體情況,可選擇性地適當向商業性地質工作階段延伸,減少投資者的前期投資風險,從而有利於吸引投資,推進商業性地質工作的發展。
3.加強商業性地質工作的投融資機制建設
商業性地質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商業性勘查與金融業緊密地融合。因此,必須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國內外社會資金投入風險勘查的投融資機制。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特別是一些礦業發達的市場經濟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商業性地質工作(主要是礦產勘查)的融資主要是由企業和民間(通過資本市場)籌集的。而我國比較健全的投融資機制還未建立起來。目前,地勘企業礦業股票、債券等直接融資規模太小,僅占企業外部籌資的1%左右,同時,外部融資又過分依賴貸款(比重達到50%)。而從西方近幾年許多大型礦業項目資金來源看,80%的資金是來自大型礦業企業的內部現金,其餘20%中的6%資金來自銀行貸款,14%則是來自於上市籌資。可見我國的融資結構與之相比還不甚合理,這是導致我國商業性地質工作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大力建設礦業證券、股票等資本市場,積極引導多元化的主體投資礦產勘查業以及地勘工作進入資本市場。
4.進一步推進地勘單位的改革和發展
由於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採用企業化經營的管理體制,而企業化的地勘單位既是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主要的投資者,又是商業性地質勘查項目主要的實施者,因此,我國的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開展是同我國地勘單位的企業化改革分不開的,地勘單位企業化改革的深化可有力地促進商業性地質工作的開展。當前地勘單位的改革應在事企分體運行和對現有企業、實體進行規范化公司制改造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和發展。應按照現代產權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培育和建立具有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實施「大公司、大集團」戰略,以實現地勘經濟的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生產和規范化管理,從而增強地勘單位商業性地質工作的投資經營管理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國家應對地勘單位的改革給予扶持和引導,一方面,針對有些地勘單位存在的歷史包袱沉重和歷史欠賬多的問題,採取切實有效的政策措施給予解決,使其能輕裝上陣;另一方面,根據各地區資源和區位的具體特點制定不同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地勘單位採用不同的發展模式進入市場。
5.加強中介組織機構建設
商業性地質勘查市場越發達,就越需要礦業中介服務。近年來礦業中介服務已有了一定進展,國土資源部有關部門在中介組織的培育和規范運作方面已做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的礦業中介服務還存在著礦業權評估事務所數量少、地質礦產勘查咨詢公司成長慢、技術性服務公司還不發育等問題,缺乏一整套面向礦業市場的中介機構、監測體系、交易場所、信息網路等社會化的服務體系,缺乏寬松、透明、方便的市場運作環境。因此,要推進商業性地質工作,需要大力加強中介組織機構建設,建立提供礦權交易服務、礦權評估服務,以及相關法律服務的中介組織機構。
6.加強商業性地質工作的法規體系建設
自1998年以來,國家先後出台了10多個與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有關的政策法規以及一些國務院令,如1998年國務院頒布的《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和《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等。這些政策法規,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和規范了礦業權交易市場,促進了我國商業性地勘市場管理制度的建立。但目前我國宏觀調控商業性地質工作的法律、法規體系還不健全,以致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保護,部分地勘單位佔有的探礦權項目周期過長,從而嚴重影響社會資金投入和招商引資等問題。因此,應根據我國地勘市場的實際情況,對不適應商業性地質工作環節的法律法規進行修改和完善,為開展商業性地質工作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7.大力支持商業性地質工作「走出去」和「引進來」戰略的實施
實施「引進來」戰略,不僅可以對我國資源勘查形成有效補充,還可以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鼓勵外商投資,但「引進來」戰略效果不明顯。這主要由於有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和地方政府行為不規范等投資環境的制約。因此,為了實現外資的規模性引入,就要求我國進一步制訂和修改完善與礦業引資有關的政策法規,進一步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創造良好的引資環境,切實保護外商投資者的利益,調動其投資的積極性。另外,也要鼓勵和支持我國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勘查開發國外資源,建立我國國外礦產資源供應基地,保障我國礦產資源安全供應。由於「走出去」的主要制約因素是資金,因此,建議國家盡快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實施礦產資源勘查「走出去」戰略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建立境外風險勘查基金等,以鼓勵、支持地勘企業到境外進行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
參考文獻
[1]齊亞彬,賀冰清.論推進商業性地質工作中的十大關系問題.資源·環境·產業.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3,9.
[2]李元.在全國國土資源廳局長會議開幕上的講話.國土資源通訊,2005,2.
作者簡介
[1]王素萍,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實習研究員。
[2]侯華麗,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實習研究員。
⑼ 商業性礦產勘查中的企業主體應當是普遍的
企業在商業性礦產勘查中,雖然其資本比例已佔70%左右,但其主體地位還遠沒有到位。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來說,所有從事商業性活動的經濟組織,特別是提供生產要素的生產經營單位,都必須經過政府審查,具備必要的條件,然後發證,允許進入市場,以便構建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競爭是推動生產發展的根本動力。企業的必要條件之一是提供注冊資本。據此,從長遠來看,我國所有從事事業性礦產勘查的主體必須是企業。當前非企業從事礦產勘查的,從出資者方面來考察,主要是政府專項資金、地勘基金。這些投資是以支持地質工作的名義推出的,也就是在地質勘查投入不足的情況下,政府財政作為一種補償手段,降低勘查風險,吸引社會資金進入。如今情況早已發生變化,不是投入不足,而是社會資金難以進入。在這種情況下,政府資金不退出,主要是出於追求利益、掌握礦業權的需要。
其實,政府財政資金用於投資是無可非議的,但是,用於商業性投資必須通過企業來操作。一些國家的大型礦業公司、企業集團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就完全合理合法。所以,當前的問題不是商業性礦產勘查的投資由誰提供,而是在什麼機制下操作。如果把這些投資通過以下兩類企業投入礦產勘查,就實現了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4號)所要求的局面:①成立專業的投資公司,向從事礦產勘查的礦山企業或地勘單位貸款,支持它們加強地質找礦工作。②組建礦業公司生產經營活動,其技術勞務完全可以通過合同向地勘單位單位發包。由於這兩類公司都是企業,政府的出資也就變成企業出資。特別應當指出的是,這樣做非常有利於從事礦產勘查的地勘單位實現企業化。因為第一類公司正好實現了政府的資金優勢與地勘單位的技術人才的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第二類公司可以把現有的一部分地勘單位直接改成企業,由作為出資者的政府控制。
這樣的改革根本在於改變地質找礦的機制。而這種變化,對地質找礦突破將產生強大的動力。因為當前政府資金投向地質找礦,主要用在礦產勘查的前期,即風險比較大的普查階段。而且,有一種理論認為,由於這個階段風險大,其所需資金應當由政府承擔。其實,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財政資金是納稅人的錢,不應當為礦業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和私人企業)分擔風險。何況從利益機制來考慮,越是風險大,越是應當通過經濟杠桿有效規避風險。在礦產勘查的前期,充滿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所謂自然風險,是指能否找到礦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就初始礦化異常來說,成功的概率很低;所謂市場風險,是指即使找到了礦,是否是市場所需要的也是不確定的。市場需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①在使用價值上為市場所需要,即適銷對路;②在價值上為市場所能接受,即開采它能夠帶來贏利。所以,在找礦階段,對內在的機制要求更高,更需要「用自己的錢,給自己辦事」的機制,它既講求節約,又講求效益。如果在風險很大的階段用財政資金直接找礦,實行全項目承包,把投資主體和技術勞務主體的利益分開,形成「用別人的錢,給別人找礦」的機制,可能是既不講求節約,也不講求效益。而當前各級政府的財政資金找礦,正是通用這種機制,應當引起重視。它不僅可能造成找礦效果的不佳,還對企業投資找礦產生擠出效應,於是,在同一個市場上不是優勝劣汰,而是劣勝優汰。出現這樣的結果,顯然是人們所不願意看到的。當前採取的應對措施是對技術勞務給予獎勵,但地勘單位性質不變,把獎勵發給單位,單位的人員分享,對找礦所能產生的激勵作用大小,很值得深思。何況這種機制仍然沒有解決商業性礦產勘查主體是企業的問題。
⑽ 地質勘查資質
商業性礦產勘查投資指南
《地質勘查資質注冊登記辦法》(國土資發[2003]218號)規定,在中華內人民容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地質勘查工作,應進行注冊登記,取得地質勘查資質證書。地質勘查資質申請人,應當是直接從事地質勘查工作的企業或事業單位,除應具有法人資格外,還應符合地質勘查資質的條件要求。
商業性礦產勘查投資指南
國土資源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是地質勘查資質的注冊登記機關。地質勘查資質實行統檢制度。每兩年統檢一次,每次統檢時間為12月份。統檢工作由原注冊登記機關負責。
國土資源部負責海洋地質調查、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及航空地球物理勘查、航空遙感地質勘查的地質勘查資質的注冊登記;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土資源廳(局)負責其他類型的地質勘查資質的注冊登記工作。
◎地質勘查資質分類分級
石油、天然氣礦產勘查設立甲級一級資質;區域地質調查、海洋地質調查、氣體礦產勘查、遙感地質勘查、選冶加工試驗等設立甲、乙二級資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液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等設立甲、乙、丙三級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