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地質情況適合錨桿施工
⑴ 高邊坡深層支護中,全長粘結錨索跟全長無粘結錨索有什麼區別具體適用於什麼地質條件
只知道無來粘結錨索用於框架梁自錨索,地質情況一般較差,如土質、風化岩邊坡。
粘結錨索用於梁板,如T梁、空心板、箱梁。
區別在於:材料一樣,無粘結錨索是鋼絞線外麵包了一圈防腐蝕油脂和塑料套管,而粘結錨索直接是鋼絞線。
⑵ 高速公路上的護坡什麼地質適合錨索什麼地質適合錨桿
其實都差不多,只是這兩種方法應用的環境不一樣,跟地質關系不大。
⑶ 錨桿施工質量控制內容有哪些
主控項目:錨桿材料質量、錨桿數量、漿液配比與砂漿強度、錨桿注漿效果一般項目:錨桿位置、方向、墊板,錨桿用鋼筋外觀質量,安裝允許偏差具體的控制標准應參照規范及設計要求。
⑷ 邊坡施工中什麼地質條件要使用套管
例如錨桿施工,若岩土體結構鬆散,錨桿機成孔困難,就需要先下套管。
⑸ 隧道工程中超前錨桿性能特點及適用條件有哪些
你寫了這么多,有一個核心問題沒有弄懂,核心是隧道施工而不是錨桿施工,不管什麼錨桿都是為了隧道安全施工而言的,一句話就是根據用途和目的分地表錨桿、超前錨桿、初支時用的錨桿三類的,根據錨桿本身結構類型不同的錨桿分為全粘結錨桿、中空注漿錨桿、摩擦錨桿、樹脂錨桿等。淺埋段施工可以明挖、暗挖等,因為是淺埋,安全隱患極大,為了隧道頂提高地表影響范圍內地質條件進行垂直加固,對影響范圍進行地表錨桿加固,通過採用中空錨桿加固注漿等;在隧道開挖前對開挖周邊地質進行超前錨桿加固;開挖後初襯前對開挖界面頂及周邊進行錨桿加固稱為初支錨桿;
⑹ 噴錨結構的基本原理,其中錨桿在地質條件主要作用有哪些
二者區別:
1、錨噴支護由錨桿和噴射混凝土面板組成的支護。採用錨桿和噴射混凝土(見錨噴)支護圍岩的措施,60年代以來,已被廣泛採用。錨桿和噴射混凝土與圍岩共同形成一個承載結構,可有效地限制圍岩變形的自由發展,調整圍岩的應力分布,防止岩體鬆散墜落。它可用作施工過程中的臨時支護,在有些情況下,也可以不必再做永久支護或襯砌。
2、噴錨(網)支護,其形式與土釘牆支護類似,亦是在開挖邊表面鋪鋼筋網,噴射混凝土面層,並在其上成孔,但不是埋設土釘,而是預應力錨桿,藉助錨桿與周圍土體間的粘聚力,使與邊坡土體形成復合體共同工作。
⑺ 錨桿怎麼施工
錨桿施工工藝
依據標准
《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准》GB50300-2001
《建築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2002
1、范圍
本工藝適用於工業與民用建築土層錨桿工程。
土層錨桿簡稱土錨桿,它是在地面或深開挖的地下室牆面(擋土牆、樁或地下連續牆)或未開挖的基坑立壁土層鑽孔(或掏孔),達到一定設計深度後或再擴大孔的端部,形成柱狀或其他形狀,在孔內放入鋼筋、鋼管或鋼絲束、鋼絞線或其他抗拉材料,灌入水泥漿或化學漿液,使之與土層結合成為抗拉(拔)力強的錨桿。其特點是:能與土體結合在一起,承受很大的拉力,以保持結構的穩定,可用高強鋼材,並可施加預應力,可有效地控制建築物的變形量;施工所需鑽孔孔徑小,不用大型機械;代替鋼橫撐作側壁支護,可大量節省鋼材;為地下工程施工提供開闊的工作面。經濟效益顯著,可節省大量勞力,加快工程進度。本工藝標准適用於深基坑支護、邊坡加固、滑坡整治、水池抗浮、擋土牆錨固及結構抗傾覆等土層錨桿工程。
2、施工准備
2.1材料要求
2.1.1錨桿:用鋼筋、鋼管、鋼絲束或鋼絞線多用鋼筋;有單桿和多桿之分,單桿多用Ⅱ級或Ⅲ級熱軋螺紋粗鋼筋,直徑由22-32mm;多桿直徑為16mm,一般為2-4根,承載力很高的土層錨桿多採用鋼絲束或鋼絞線。應有出廠合格證及試驗報告。
2.1.2水泥漿錨桿體:水泥用32.5號或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砂用粒徑小於2mm的中細砂;水用pH值小於4的水。
2.2主要機具設備
2.2.1成孔機具設備:有螺旋式鑽孔機、旋轉沖擊式鑽孔機或YQ-100型潛水鑽機。亦可採用普通地質鑽孔改裝的HGYl00型或ZTl00型鑽機,並帶套管和鑽頭等。
2.2.2灌漿機具設備:有灰漿泵、灰漿攪拌機等。
2.2.3張拉設備:用YC-60型穿心式千斤頂,配SY-60型油泵油壓表等。
2.3作業條件
2.3.1根據地質勘察報告,摸清工程區域地質水文情況,同時查明錨桿設計位置的地下障礙物情況,以及鑽孔、排水對鄰近建(構)築物的影響。
2.3.2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根據工程結構、地質、水文情況及施工機具、場地、技術條件,制定施工方案,進行施工布置及平面布置,劃分區域;選定並准備鑽孔機具和材料加工設備;委託安排錨桿及零件製作。
2.3.3進行場地平整,拆遷施工區域內的報廢建(構)築物、水、電、通訊線路,挖除工程部位地面以下3m內的地下障礙物。
2.3.4開挖邊坡,按錨桿尺寸取2根進行鑽孔、穿筋、灌漿、張拉、錨定等工藝試驗,並作抗拔試驗,檢驗錨桿質量,以檢驗施工工藝和施工設備的適應性。
2.3.5在施工區域內設置臨時設施,修建施工便道及排水溝,安裝臨時水電線路,搭設鑽機平台,將施工機具設備運進現場,並安裝維修試運轉,檢查機械、鑽具、工具等是否完好齊全。
2.3.6進行技術交底,搞清錨桿排數、孔位高低、孔距、孔深、錨桿及錨固件型式。清點錨桿及錨固件數量。
2.3.7進行施工放線,定出擋土牆、樁基線和各個錨桿孔的孔位,錨桿的傾斜角。
2.3.8作好鑽桿用鋼筋、水泥、砂子等的備料工作,並將使用的水泥、砂子按設計規定配合比作砂漿強度試驗;錨桿對焊或幫條焊應做焊接強度試驗,驗證能否滿足設計要求。
3、操作工藝
3.1土層錨桿施工程序為(水作業鑽進法):土方開挖——測量、放線定位——鑽機就位——接鑽桿——校正孔位——調整角度——打開水源——鑽孔——提出內鑽桿——沖洗——鑽至設計深度——反復提內鑽桿——插鋼筋(或鋼絞線)——壓力灌漿——養護——裸露主筋防銹——上橫梁(或預應力錨件)——焊錨具——張拉(僅用於預應力錨桿)——錨頭(錨具)鎖定。
土層錨桿干作業施工程序與水作業鑽進法基本相同,只是鑽孔中不用水沖洗泥渣成孔,而是干法使土體順螺桿出孔外成孔。
3.2鑽孔要保證位置正確,要隨時注意調整好錨孔位置(上下左右及角度),防止高低參差不齊和相互交錯。
3.3鑽進後要反復提插孔內鑽桿,並用水沖洗孔底沉渣直至出清水,再接下節鑽桿;遇有粗砂、砂卵石土層,在鑽桿鑽至最後一節時,應比要求深度多10-20cm,以防粗砂、碎卵石堵塞管子。
3.4鋼筋、鋼絞線使用前要檢查各項性能,檢查有無油污、銹蝕、缺股斷絲等情況,如有不合格的,應進行更換或處理。斷好的鋼絞線長度要基本一致,偏差不得大於5cm。端部要用鐵絲綁扎牢,不得參差不齊或散架。干作業要另焊一個錐形導向帽;鋼絞線束外留量應從擋土、結構物連線算起,外留1.5-2.5m。鋼絞線與導向架要綁扎牢固,導向架間距要均勻,一般為2m左右。注漿管使用前,要檢查有無破裂堵塞,介面處要處理牢固,防止壓力加大時開裂跑漿。
3.5拉桿應由專人製作,要求順直。鑽孔完畢應盡快地安設拉桿,以防塌孔。拉桿使用前要除銹,鋼絞線要清除油脂。拉桿接長應採用對焊或幫條焊。孔附近拉桿鋼筋應塗防腐漆。為將拉桿安置於鑽孔的中心,在拉桿上應安設定位器,每隔1.0-2.0m應設一個。為保證非錨固段拉桿可以自由伸長,可採取在錨固段與非錨固段之間設置堵漿器,或在非錨固段的拉桿上塗以潤滑油脂,以保證在該段自由變形。
3.6在灌漿前將管口封閉,接上壓漿管,即可進行注漿,澆注錨固體。
3.7灌漿是土層錨桿施工中的一道關鍵工序,必須認真進行,並作好記錄。灌漿材料多用純水泥漿。水、灰比為0.4-0.45左右。為防止泌水、干縮,可摻加0.3%的木質素磺酸鈣。灌漿亦可採用砂漿,灰、砂比為1:1或l:0.5(重量比),水、灰比為0.4-0.5;砂用中砂,並過篩,如需早強,可摻加水泥用量0.3%的食鹽和0.03%的三乙醇胺。水泥漿液的抗壓強度應大於25Mpa,塑性流動時間應在22s以下,可用時間應為30-60min。整個澆注過程須在4min內結束。
3.8灌漿壓力,一般不得低於0.4Mpa,亦不宜大於2Mpa。宜採用封閉式壓力灌漿和二次壓力灌漿,可有效提高錨桿抗拔力(20%左右)。
3.9注漿前用水引路、潤濕,檢查輸漿管道;注漿後及時用水清洗攪漿、壓漿設備及灌漿管等,注漿後自然養護不少於7d,待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等級的70%以上,始可進行張拉工藝。在灌漿體硬化之前,不能承受外力或由外力引起的錨桿移動。
3.10張拉前要校核千斤頂,檢驗錨具硬度:清擦孔內油污、泥砂。張拉力要根據實際所需的有效張拉力和張拉力的可能鬆弛程度而定,一般按設計抽向力的75%-85%進行控制。
3.11錨桿張拉時,分別在拉桿上、下部位安設兩道工字鋼或槽鋼橫梁,與護坡牆(樁)緊貼。張拉用穿心式千斤頂,當張拉到設計荷載時,擰緊螺母,完成錨定工作。張拉時宜先用小噸位千斤頂拉,使橫梁與托架貼,緊然後再換大千斤頂進行整排錨桿的正式張拉。宜採用跳拉法或往復式拉法,以保證鋼筋或鋼絞線與橫梁受力均勻。
4、質量標准
4.1錨桿及土釘牆支護工程施工前應熟悉地質資料、設計圖紙及周圍環境,降水系統應確保正常工作,必須的施工設備如挖掘機、鑽機、壓漿、泵攪拌機等應能正常運轉。
4.2一般情況下,應遵循分段開挖、分段支護的原則,不宜按一次挖就再行支護的方式施工。
4.3施工中應對錨桿或土釘位置,鑽孔直徑、深度及角度,錨桿或土釘插入長度,注漿配比、壓力及注漿量,噴錨牆面厚度及強度、錨桿或土釘應力等進行檢查。
4.4每段支護體施工完後,應檢查坡頂或坡面位移,坡頂沉降及周圍環境變化,如有異常情況,應採取措施,恢復正常後方可繼續施工。
4.5錨桿及土釘牆支護工程質量檢驗應符合表4.5的規定。
⑻ 什麼條件下使用基坑支護什麼時候用放坡有什麼規定的條件嗎
1、與地質條件有關。同樣的基坑,軟土質地基可能需圍護,岩土地基可能不需圍護;
2、與基坑深度有關。同樣的基坑,深的可能需圍護,淺的可能不需圍護;
3、與基坑周邊環境有關。周邊環境復雜(有管線、有建築物、有道路,又靠得很近……)可能需圍護,反之可能不需圍護;
4、與基礎形式有關。同樣基坑整體開挖可能需圍護,分段開挖可能不需圍護或圍護形式簡單點;
綜合以上條件,工程師應認真學習地質勘探報告,學習設計圖紙,研究周邊環境情況,工程師還應進一步考慮下道工序與基坑圍護的關系,研究基坑圍護對今後工程發展的影響,不要留下許多障礙物。
工程師應從安全、經濟、環保、可持續發展等角度考慮基坑圍護的形式、工期、安全度。這是一門很重要課題,是施工現場工程師的重要工作。
基坑圍護方案應按規定報審,有些地方有強制性專家論證的規定。
附圖是我國第一高樓,建成後世界第二高樓的上海中心大廈的基坑支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