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東方屬於什麼地質結構
Ⅰ 海南島是由什麼地質作用形成的
海南島是一個美麗富饒,歷史悠久的海島。在地質時期,海南島原與華夏大陸相聯,生斷陷形成的島嶼。
早古生代時(距今5.7億年前—4.4億年前),雷州半島與海南島地區是一個沉降帶。加里東造山運動使雷瓊地區上升成陸,形成以北東方向為主的一系列斷裂褶皺帶,使早古生代沉積的地層發生了質變。到晚古生代(距今4.4億年前— 2.3億年前),海南島陸塊相對穩定。但印支運動又促使岩漿活動強烈,形成現在海南島廣泛分布的花崗岩體,構成了山地,也築成了海南島的基礎。後來的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又使這個花崗岩穹窿發生強烈的斷裂,形成幾條大的東西向斷裂帶,使斷裂以南大約三分之二的區域抬升,稱為海南構造隆起,且1億多年以來一直在上升;斷裂以北發生下陷,稱為雷瓊凹陷。然而,在第四紀以前(250萬年前),海南島和雷州半島還連在一起,在地質構造上屬華夏地塊的延伸部分。到了大約更新世(距今250萬年前—l.5萬年前)中期,由於火山活動,雷州半島和海南島之間發生了斷陷,變成了瓊州海峽,才使海南島與大陸分開。以後海平面多次升降又使海南島與大陸多次分離和相連,到第四紀冰期結束,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才形成瓊州海峽和海南島現在的形態。
地質構造運動引起的海南構造隆起是海南島中部不斷抬升,逐漸形成了現在海南島的地貌特徵;山地位於中央,丘陵、台地、平原依次環繞四周。海南島平均海拔120米。500米以上的山地佔全島的25%,100米以上的平原、台地佔三分之二。
參考網路:海南島。
Ⅱ 海口屬於中國哪個方向 是東方 還是東南方向 海南哪裡是屬於東方的位置上
海口屬於於中國的南方,海南瓊海屬於海南的東方。
海口市地處海南島北部,北瀕瓊州海峽,隔18海里與廣東省海安鎮相望;東面與文昌市相鄰;南面與文昌市、定安縣接壤,西面鄰接澄邁縣。海口市東起大致坡鎮老村,西至西秀鎮撥南村,兩端相距60.6公里;南起大坡鎮五車上村,北至大海,兩端相距62.5公里。
瓊海位於海南省東部,萬泉河中下游,地處東經110°7 ′5」~40′50" ,北緯18°58′50"~19°28′35"。全市總面積1710平方公里,北距海口市78公里,南距萬寧市60公里,三亞市163公里,西連定安、屯昌縣,東瀕文昌清瀾港。
(2)海南東方屬於什麼地質結構擴展閱讀
海口地形地貌:海口市地形略呈長心形,地勢平緩。海南島最長的河流——南渡江從海口市中部穿過。南渡江東部自南向北略有傾斜,南渡江西部自北向南傾斜;西北部和東南部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北部多為沿海小平原。
全市除石山鎮境內的馬鞍嶺(海拔222.8米)、舊州鎮境內的舊州嶺(海拔199.9米)、甲子鎮境內的日曬嶺(海拔171米)、永興鎮境內的雷虎嶺(海拔168.3米)等38個山丘較高外,絕大部分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地和平原。
Ⅲ 海南東方氣候特點
東方市屬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區,旱濕兩季分明,降雨量偏小,日照充足,蒸發量大。
年平均氣溫24—25℃。1月平均氣溫18.4℃,極端最低氣溫1.4℃。7月平均氣溫29℃,極端最高氣溫為38.8℃。日平均日照時數最多達9.5小時,季風特性明顯,每年11月至翌年3月盛行北風和東北風,4月至10月盛吹西風和西南風。年平均風速為4.8米/秒,為海南全島之最。年平均降雨量1150mm,沿海地帶雨量稀少,僅900mm左右。年平均蒸發量達2596.8mm,年蒸發量大於年降雨量。為海南全省之最。
Ⅳ 海南地質、地貌、氣候、植被、水文、。。
海南(英文名:Hai Nan),是中國南海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僅次於台灣的全國第二內大島容。海南省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小,海洋面積最大的省。 海南島四周低平,中間高聳,以五指山、鸚歌嶺為隆起核心,向外圍逐級下降。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構成環形層狀地貌,梯級結構明顯。
Ⅳ 海南屬於怎樣的地質結構
海南島區域地質特徵海南島地層發育較齊全,從中元古界長城系列新生界第四系,除缺專泥盆系和侏屬羅系外,其它地層均有分布。海南地質遺跡主要類型有海蝕地貌、火山活動、礦泉活動、構造剝蝕、岩溶洞及石林、隕石等6類。 歷史上的火山噴發,在海南島留下了許多死火山口。最為典型的是位於瓊山市的石山,石山有海拔200多米的雙嶺,嶺上有2個火山口。
Ⅵ 海南省東方市出產什麼礦
石碌鐵礦?很久以前就不是富鐵礦了
Ⅶ 海南東方市屬於哪個市
截至2019年,海南省東方市隸屬於海南省。
截止2019年,海南省現有27個市、縣(區),其中4個地級市、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8個區,218個鄉鎮(含街道辦事處),其中21個鄉、175個鎮、22個街道辦事處。
地級市:海口市、三亞市、三沙市、儋州市;
縣級市:五指山市、文昌市、瓊海市、萬寧市、東方市;
縣:定安縣、屯昌縣、澄邁縣、臨高縣;
自治縣:白沙黎族自治縣、昌江黎族自治縣、樂東黎族自治縣、陵水黎族自治縣、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東方市位於中國海南省西南部、美麗富饒的昌化江南畔,與越南隔海相望,是海南第三大濱海城市,有良好的濱海岸線資源,山區有非常漂亮的地形地貌,江、河、湖、海、山、林、泉、灘等要素一應俱全。
東方生態資源優良、民俗文化豐富、陽光充足、氣候宜人,終年無嚴寒酷署、無霧霾冰霜,是養生度假的首選之地。
(7)海南東方屬於什麼地質結構擴展閱讀:
東方市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行政區劃始於西漢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始設九龍縣,隋朝改稱感恩縣,解放後縣城定址黎族東方峒,因而稱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撤縣設市。
東方市地處海南省西南部,北部灣東岸,昌化江下游,南及東南與樂東縣接壤,北至東北隔昌化江與昌江黎族自治縣交界,西臨北部灣,與越南隔海相望,東靠黎母山脈。
全市土地總面積2272平方公里,下轄10個鄉鎮、192個村(居)委會、1個農場、1個華僑經濟區,總人口數44.7萬,其中漢族35.6萬,黎族9.1萬,苗族、壯族、回族等亦有少量分布。
人口分布以沿海集中,鄉村密集。城鎮人口約17.8萬,佔全市人口的38.6%,主要聚集在市政府所在地八所鎮及附近。
東方城區八所依託大型深水天然良港八所港而建,是海南三個濱海城市之一。環島高速、環島高鐵、粵海鐵路、225國道均穿城而過,通用機場坐落於城區近郊。
南距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僅130公里,北距海口美蘭國際機場
220公里,西瀕北部灣與越南僅距126海里。
東方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溫24°C-25°C,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蒸發量2000毫米左右,年均日照時數8小時,四季樹綠花紅。擁有128.4公裏海岸線和1823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
受海洋對氣溫的調節作用,東方的氣候「旱而不燥」,具有明顯「乾爽」特徵。陽光、海水、沙灘、綠色、空氣其質上乘,山湖、溫泉、濕地、雨林其量堪盛。
Ⅷ 海南的地形是以何種類型為主....
海南的地形與地貌
海南省所屬的島嶼,分為大陸島和海洋島。海南島原來與廣東省的雷州半島相連,後因地殼運動下陷,海水上淹,形成瓊州海峽,使其與大陸分離,成為大陸島。南海諸島則是由於海底火山噴發堆積、珊瑚繁殖和海底泥沙堆積綜合作用布成的,屬於海洋島。
海南島為一穹形山體,中間高四周低,由山地(佔25.4%)、丘陵(佔13.3%)、台地(佔32.6%)、平原(包括階地佔28.7% )等組成。整個地勢從中部山體向外,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順序逐級遞降,構成層狀垂直分布和環狀水平分布帶。由於深受地質構造和熱帶氣候的影響,地貌發育具有多級層狀地貌顯著,火山地貌發育,沿海堆積平原廣布,珊瑚礁和紅樹林海岸在我國最為典型等特徵。在生產上形成了以山地丘陵為中心的熱帶林業帶,以低丘台地為中心的橡膠熱作帶,以階地平原為中心的熱帶糧油作物帶的布局態勢,反映出農業生產的空間組合,深受地貌特徵的影響。
山地以五指山為代表,它是海南島的象徵。因長期受侵蝕切割,五座山峰起伏成鋸齒狀,東西排列。從西面數起第二峰海拔1867.1米,為海南島的最高峰。第一峰次之,然後是三、四、五峰,遠望巍峨壯觀形似五指,「五指山」由此得名。鸚哥嶺海拔1811.6米,是海南島的第二高峰,也是本島三大水系的分水嶺,還有著名的壩王嶺、尖峰嶺、吊羅山等。這些山地是我省熱帶原始森林的天然寶庫,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在山地中,還散布著丘陵性的盆地。著名的盆地有通什盆地、營根盆地、東方盆地、樂東盆地,它們都是山區工農業生產的重要基地。
丘陵主要分布在山地周圍的內陸和西北、西南等地區,相對高度50-400米不等,丘陵下部土質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濕潤靜風,適宜發展熱帶作物。
台地與階地分布在山區丘陵周圍,一般海拔低於100米,相對高度在80米以下,包括熔岩台地、花崗岩台地、紅岩台地、山麓洪積台地、變質岩台地和河流階地、海成階地等。熔岩台地常見的地貌是火山錐,多布在海南島北部,海府地區的馬鞍嶺、雷虎嶺、舊州嶺;臨高縣的高山嶺、多文嶺;文昌市的青山嶺;儋州市的那白嶺、筆架嶺;定安縣的龍門嶺等都是火山錐.它們的噴發歷史最早者距今100萬年左右,最晚一次距今亦3—5萬年。海南島的火山地貌發育,其中以馬鞍嶺火山口為最典型,火山溶洞極為壯觀,今已開發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平原多分布在環島的濱海地區。除南部個別地方山脈直逼海岸外,包括沖積平原、海積平原、沖積—海積平原、瀉湖、沙地等,為本島的主要農耕地區。環島平原在地區分布上,瓊北有文昌海積平原,瓊西北有王五—加來海積階地平原,瓊南有瓊海—萬寧沿海平原和陵水—輸林沿海平原,瓊西南有南羅—九所濱海平原。
南海諸島地形具有面積小、地勢低的特點。其中以西沙群島的永興島面積較大,計1.8平方公里,其餘都在1平方公里以下,最高的西沙群島石島,海拔也不過12-15米,其餘一般都只高出海平面4~5米。此外,還有一群暗沙——水表島嶼。
Ⅸ 青海西寧海南地質情況
海南州在地貌分區上屬柴達木--湟中海拔盆地大區,青海東部中海拔盆地分區,青海湖--共和中海拔盆地小區。海南呈北西西--南東東向之盆地與山地相間的格局,由北而南依次為青海湖盆地、青海南山中起伏山地,共和--貴德盆地,河卡山中起伏山地,興海--同德盆地,蘑菇山--桑赤崗大起伏山地。在這種近東西向起伏相間的格局兩端,西為北北西--北西走向的鄂拉山大起伏山地,東為西山--扎馬日崗中起伏山地,這種基本地貌的形成,是基於地質構造山斷塊抬升的山地與山間斷陷盆地的差異性升降運動,以及共和盆地東西兩側各存在一個近南北向的構造帶。山地是海南主要地貌類型,面積占海南陸地總面積的42.3%,丘陵及殘山占海南陸地總面積的11%;中海拔平原和台地佔海南陸地總面積的46.7%,其中河谷階地為12.4%。
海南州境內地形以山地為主,四圍環山,盆地居中,高原丘陵和河谷台地相間其中,地勢起伏較大,復雜多樣。海南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高海拔5305米,最低海拔2168米。
海南州:位於青海省東部,東與海東地區和黃南藏族自治州毗連,西與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接壤,南與果洛藏族自治州為鄰,北隔青海湖與海北藏族自治州相望,因地處著名的青海湖南部,故名海南。地理坐標為東經98°55′--105°50′,北緯34°38′--37°10′,東西寬260千米,南北長270千米,面積為4.45萬平方千米,占青海省總面積的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