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質工作者的工作怎麼描述
⑴ 地質工作者要具備哪些能力
很多啊。簡單說說我的認識吧(我是構造地質學專業的):
1。野外識圖的能力(專包括地質圖、礦屬產圖、構造圖等);
2。認識基本礦物的能力(如石英、長石、雲母、方解石等);
3。認識基本岩石的能力(如各種砂岩、頁岩、泥岩、灰岩、白雲岩、硅質岩、板岩、片岩、千枚岩、片麻岩、各種花崗岩等);
4。認識基本化石的能力(如蜓類、珊瑚類、鮞狀灰岩等);
5。認識基本構造的能力(當然最基本的斷層、褶皺肯定要知道);
6。使用GPS的能力(GPS的設置、校正,3°,6°分帶的掌握等);
7。CORELDRAW,MAPGIS等繪圖軟體的基本掌握;
......
總之,地質是重實踐的,到野外工作才能很好的掌握。
⑵ 地質工作的基本特點
在論述地質工作的基本特點之前應該先論述地質工作的性質,考慮到張炳熹院士在 《我國地質工作發展戰略的研究》中對地質工作的性質已做了系統深入的論述,在此不再重復。有關地質工作的特點,許多學者已從不同的角度加以總結和說明。溫家寶總理2002 年的一席講話,用最簡練的語言對地質工作特點作了全面的概括。他指出 「地質工作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反復深化過程,它的特點是科學與技術一體化,調查與研究一體化,野外工作與室內工作一體化,宏觀思維與微觀認識一體化,多學科綜合,多工種集成」。
一、野外調查是地質工作的基礎工作
地質工作的主要舞台在野外,直接對象是地質體和各種地質現象,它不同於一般的經濟活動和生產活動,也不同於一般所講的商品生產。它必須依靠系統的野外實地調查,獲得對地球 ( 殼) 的屬性所要求的正確的描述和記錄,提出相對正確的推理、認識和結論。離開野外基礎資料的獲取,有關地質問題是很難獲得解決的,各種研究及理論的產出無一不是以野外調查為基礎的。所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論模式的形成和建立,都有賴於野外取得的第一手資料能否准確地反映客觀實際。
新技術、新方法在地質學中的運用日益普遍。20 世紀 50 年代有些國家為解決地質問題利用了電子計算機技術,不少學者認為地質學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計算機來處理和綜合數據,模擬作用過程,以及積累和傳播信息。其他新技術和新裝備,如航空和航天、遙感技術、直升機等可以算做是地質工作的 「硬體」,但作為 「軟體」的地質概念、模式、理論、考慮問題的思維方法以及野外實踐地質調查的第一手資料、數據仍然是基礎,沒有野外調查的地質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講,它不是真正的地質工作。
當今,高新技術在地質工作中雖然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但對地質工作者來說,野外調查是地質工作的主體和基礎。如今雖然有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的航空航天技術、遙感技術、資源衛星等利器可用,但鐵錘、羅盤、放大鏡等依然是第一手資料離不開的傳統工具。脫離野外實地調查、勘測,就談不上什麼叫地質工作,這是地質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
二、地質工作的成果是信息產品
地質工作是一項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調查研究工作,是一個反復和認識的過程。它不直接生產實物商品,而是通過各種方法、手段獲取地球 ( 地質礦產) 信息,經過研究加工後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地質工作成果的主要表達形式就是文字報告和圖 ( 表) ,它是認識自然和反映自然並有重大 ( 或重要) 使用價值的地質礦產信息產品,但不同於一般的商品。一個地區的地質工作報告及其圖 ( 表) 就是客觀地反映當時的一個地區的地質發展歷史及地質特徵等,可為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和今後開展地質找礦工作提供相關依據。
由於對地質工作成果的特點認識有誤,所以在對地質工作的價值認識上、成果管理上就以一般的實物產品來衡量。如在成果績效評估上只重視直接的經濟效益,往往忽略了其信息的社會價值; 在成果管理上往往重視了量化的、顯性的成果,忽略了成果的隱性價值。
各種地質礦產信息是國家制定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規劃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學信息和地學依據。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對地質工作信息成果的收集、保存和開發利用。
三、地質工作是多學科交叉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結合
對地質工作者來講,在野外地質調查工作中需要付出相當多的體力勞動,但是,在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和採集標本樣品或觀察中,並非單純的體力勞動,同時還在思維,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結合,而室內工作是以腦力勞動為主。地質工作從總體上講,既有野外和室內相結合,又有學科、多工種交叉與協作,才能做好地質工作。
學科交叉是各學科發展的必然,但地質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范圍的廣泛,交叉程度的深入是其他學科不可比擬的。地質工作涉及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幾個大的學科,這些學科在地質工作中廣泛應用和發展後,就形成了數學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古生物學等專門的學科。同時,地質工作也涉及地理學、氣象氣候、天文、水利、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可以造就專門學科的地質工作科學家,但是從地質工作過程本身來講,必然是多種學科的配合與協作,其成果也必然是多種學科知識的綜合。作為一個地質工作者,最重要的、最需要的是要有復合知識及其野外工作實踐經驗。
目前,地質工作已由恩格斯稱為 「整理材料的科學」時代發展到嚴密科學體系的時代,研究對象已深入到人們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更深層次。因此,想靠表面現象的簡單堆積和歸納就希圖對地質現象有更深入的解釋,或找到更多更大的隱伏礦床,或處理新的地質難題,都是很難達到目的的。從研究地質現象到發現礦床或建立新概念,必然有反復認識的過程,如異常的篩選、礦床類型的確定、遠景區和找礦靶區的預測、礦床成礦模式和區域構造模式的建立等。運用科學的方法、手段進行調查與研究,有目的地取得必要的資料和數據,逐步破解關鍵問題,才能逐步對地質現象的認識趨於真實並做出更接近客觀的解釋,才能逐步縮小靶區,最後發現礦床。因此,猜測性的假說,科學的抽象和預測,創造性的思維,新的思路已成為地質工作,特別是普查找礦中發現礦床的必然。這就要求地質隊伍應該是一個知識、技術密集的隊伍,而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則需要有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地質工作的實踐經驗。地質部部長孫大光講過,地質學是一種帶有經驗性的科學,與一般的學科不同,在地質學的老前輩中,有許多人是在 40歲左右才著書立說的,甚至五六十歲以後還不斷地作出貢獻。這反映了地質工作是經驗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的特點,也值得我們深思的是,應如何去培養地質人才問題。
四、地質工作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地質工作是一項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工作,同時又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從微觀尺度講,地質工作無法與生產和銷售直接掛鉤,這是許多人認為地質工作並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的原因。然而,從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尺度來看,地質工作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非常明顯的。人類絕大多數能源來自地球,在當前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中,油氣、核能、水電都來自地球。地質工作在這方面直接的明顯經濟效益是可以用具體的數字去計算的。同樣,我國在礦產資源、水資源等方面均面臨嚴峻的挑戰,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是地質工作的經濟效益的重要貢獻。
地質工作所關注的另一個基本問題———地質災害 (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問題,是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威脅,其給社會帶來的破壞與損失是巨大的。可以肯定的是,地質工作在預測預報和減輕地質災害中的作用是明顯的,減少或降低這種經濟損失是地質工作的目標之一。地質工作既是經濟建設的先行,又貫穿於長期建設的全過程,滲透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社會經濟發展離不開地質工作。從這個意義上講,地質工作的間接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是無法用直接經濟效益的尺度去估算的。
由於地質工作是調查性質的,探索性質的,所以對地質工作的效益既有可以直接評價的部分,也有無法估量的社會影響價值; 既有眼前可以直接看到和計算的經濟效益,也有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檢驗才能顯現的效益; 既有立即產生的效益,也有在今後一段時間內,或將在歷史上較長時間都會產生影響的效益。這就是地質工作體現了直接效益與間接效益的結合、效益的滯後性與效益的長效性並存的特點。
五、地質工作規律是分層次多內容的組合
所謂 「地質工作規律」是指各類地質工作必須符合其學科、經濟特點,遵循其需求發展的客觀規律。它主要體現在對於地質工作程序、工作基本內容、基本要求和標准、合理的分析解釋、科學的結論判斷等方面的內容,也包括在管理過程中通過科學的組合協調各類工作,完成設定的工作任務,進行綜合研究,達到其具體設定的工作目標並符合實際的、學科特點的、經濟特點的具體內容。
地質工作是一項融自然科學、管理科學、經濟科學為一體的業務活動,其部署和實施應遵循科學規律。從地質工作發展的宏觀層面而言,應遵循社會經濟發展對地質工作的需求規律; 從地質工作的部署與實施層面而言,應遵循地質工作的學科規律; 從地質工作的社會經濟服務層面而言,應遵循地質工作的產業規律。地質調查、勘查、研究、教育、管理都有其內在的地質工作規律可循。從世界和我國的地質工作歷史實踐中,總結、提煉、吸取各種地質工作規律,提倡在地質工作的各個類別、各個環節、各個領域尊重規律性,增強科學性,減少盲目性,對提高我國地質工作的整體水平,為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目標提供優質的地質工作服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地質工作規律從總體上來講,應該是有不同內容、不同層次的各類相關工作的規律性和相互協調的規律性的組合,每項工作和各相關工作規律性的和諧或失調、破壞,都將相應地影響地質工作最終目標的實現。因此,對地質工作客觀規律性的認識程度,在地質工作實施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地質工作有著與其他學科工作相同或相近的普遍性的規律。例如,需求規律。推動地質工作發展的主要需求動力,是經濟社會既有經濟發展的需求,如礦產資源的需求,又有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對地質工作方方面面的需求,還有社會管理者、政府決策層的直接需求。
類比推理規律。由於地球本身或地殼物質整體上分布不均衡、不均一性,地質工作認識上的循序漸進,由個別到一般、由局部到整體、由粗及精、由表及裡、由淺及深,需要不斷積累信息,研究分析、類比推理及其綜合提升等,因此,類比推理及長期積累的規律性表現尤為突出。
多學科交叉規律。地質找礦或礦產勘查開發、地質工作服務領域擴大和地質科學研究等工作都需要多學科交叉滲透或多學科協作攻關; 同樣,地質工作的規劃部署、組織管理和地質成果存在的多樣性以及如何適應國家整體要求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也需要多學科交叉、配合或綜合協調,方能不斷推動地質工作發展。
這些普遍性規律,並非地質工作所專有,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許多工作中都有相同的特點。但由於地質工作的對象———地球的不均衡性及其地質作用發生過程早已完成,難於再現的特性更為突出,這對在地質工作中循序漸進的作法和對多解性的成果進行綜合協調,就顯得十分重要。
六、我國地質工作發展的國情特點
新中國地質工作的發展,同樣也遵循了地質工作的許多普遍性規律,但是,由於中國特殊的國情,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階段,與其他國家對地質工作涵義的認知有所不同,使其具有明顯的國家特點和中國特色。
( 1) 非常規高強度地發展地質工作。由於新中國是由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直接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階段,沒有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基礎。新中國成立初期,地質工作基礎薄弱、人才匱乏、經濟實力不強,對地質工作的需求急迫,國家採取非常規方法發展地質工作。主要措施是: 集中使用人才、優先勘探已知礦床、加大投入地質教育; 聘請蘇聯專家,套用蘇聯規范標准,實行地質工作計劃管理; 發動群眾找礦和報礦。
( 2) 地質工作由多部門全面推進。由於對礦產資源勘查的強烈需求,以及後來各工業部門發展的分工需要,我國地質工作很快就由中央統一計劃的地質工作劃分為多個部門管理的地質工作,形成了地質工作綜合部門與工業部門的共同快速發展的態勢。改革前的所謂 「百萬大軍」的現實,以至於目前為止仍然存在的所謂 「地勘行業」和 「部門地質」,成為地質工作改革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 3) 地質工作的各專業、各階段發展不協調。基礎性地質工作薄弱,前期性的礦產普查工作落後,地質科學研究工作與地質調查工作相互脫節,成為一個階段以來難以解決的問題。
( 4) 地質工作受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政策變化的影響而忽起忽落,發展不平穩。受政治體制的影響,經濟發展環境的催化,對地質工作高指標、急要求、搞會戰,主觀需要不顧客觀可能,過分強調了勘探工程的作用和數量的考核,違背地質工作科學認識和科學程序, 「長官意志」往往決定了一個階段地質工作的發展方向和重點。有許多的行政命令和主觀意志,是因為不了解地質工作的客觀規律,主觀願望是好的,但結果是對地質工作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浪費。
( 5) 計劃經濟體制對地質工作發展的影響。計劃經濟發展時期的地質工作,由於部門林立,各自部署和發展地質工作,導致地質隊伍發展過快,規模過大,工作重復,管理分散; 各部門的地質勘查工作以及地質調查與地質科研、地質教育之間配合不夠協調,地質工作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服務面較窄,地質工作的運行機制有時背離科學規律和經濟規律,整體效益較差。國家計劃經濟體制對地質工作發展影響的是深刻的,改革開放以後經過艱難的探索和不斷調整,至今仍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進程。
⑶ 真實地質工作者的野外工作是怎樣的
區調,地質填圖,化探取樣,物探這是地質基本地質工作,如果是找礦類版的話,後期就是槽探權,坑探,鑽探,如果你是做這一行的話,學生開始去是做這些工程的編錄,以後慢慢成為地質工程師。我自己是地質找礦的,挺苦逼的。希望我是答案是你所要的
⑷ 資源勘查(石油地質)出來工作如何
資源勘查(石油地質)這個專業出來的工作的確比較苦,是不是到野外工作要看具體崗位,但少不了需要到勘查現場。
⑸ 作為地質隊員主要的工作是什麼
說的通俗點就是找礦的,說的專業一些是資源勘查。主要是利用地質方法回,物理方法,化學方法以及地質答遙感衛星等技術,分析當地的地層,構造,岩漿岩,元素富集異常性等,在一定得地層中找到具有一定工業價值的金屬礦、非金屬礦、能源礦等。對礦產普查中發明有工業意義的礦床,為查明礦產的質和量,以及開采利用的技術條件,供給礦山建設設計所需要的礦產儲量和地質資料。
業務范圍:礦產預查(普查、詳查、勘探),鑽探施工、新立、延續、評估礦權;報告編制、評審;地災評估、設計、治理;工程岩土;土地測繪,工程測量;岩礦測試;動態檢測等;
⑹ 石油方面都有哪些工作崗位如管理,勘探......
石油方面分為上游工程和下游工程,銜接上下游的就是油氣儲運工程。回
上游工程主要答報考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井工程、勘探等鑽探、開采業務。
主要工作崗位有油田開發設計工程師,鑽探設計師等設計師,由他們決定開發方案。此外這方面就是具體施工的崗位了。大的方面有地質調查,基礎建設,鑽探工程,管道建設,開采工程,後勤保障等。小的方方面面那就多了,三言兩語可說不完了。這里就舉個四川基層鑽井隊的實例吧,一個普通的鑽井隊的崗位主要有:隊長、指導員、副隊長、鑽井工程師、泥漿工程師、機械工程師、成本員、材料員、經管員、環保工、供水工、司鑽、副司鑽、司機、司助、鑽工、井架工、場地工、內外鉗工、炊事班長、炊事員等等。
⑺ 石油地質人員在石油行業是最好的職業嗎不是的話在石油做什麼待遇發展最好
地質人員是不錯的職業,因為地質是石油勘探階段的崗位,不管有沒有油,最後能不專能打生產井,都需要地質人屬員。說白了,地質人員比鑽井採油崗位的人員需求更大。
地質包含的內容較多,有開發地質、綜合地質研究,地質建模,沉積相分析,地層研究,還有地震資料解釋、測井資料解釋、試井解釋等,有些偏現場,像本科和大專生畢業之後一般是從現場做起。一種是偏研究方向,室內工作為主,要求一些常用的地質軟體熟練。這些崗位發展都很不錯。
⑻ 關於地質專業工作者的一些問題請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幫忙一下。
1您是如何找到這份工作的?
2007年通過單位招聘
2目前,行業內要求從事這份工作的人應具備什麼樣學歷?
我當時是地質類本科目前行業至少研究生。
3您認為做好這份工作應該具備哪些知識、技能和經驗?
1、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特別是岩石學、構造學、礦物學。2、能夠做一些(並有這方面經歷)野外地質調查工作,如礦山調查,化探采樣、地質填圖、鑽探編錄,同時能編寫一些同類的地質報告。
4您認為什麼樣的個人品質、性格和能力對做好這份工作是重要的?
能吃苦、能受罪、做事情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責任心強、踏實(不是老實)、不浮躁。
5在行業內,先從什麼樣的工作崗位做起,能學到最多的知識,最有益於個人發展?
找一個好單位,有一個好老師帶著自己從一個項目的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包括資料整理,資料及報告編制)一條龍做完。 這是很理想的一般不可能。
6平常,在工作方面您每天都做些什麼?
基本在野外度過,歸隊後整理資料。平時編一些小報告。
7您在做這份工作時,什麼是最成功的,什麼最具有挑戰性?
當自己承擔的項目找到礦了,而且有了成果,這就是我們從事這個行業最大的成功。 當給你分配一個項目而自己又沒這方面的經驗這個就是最大的挑戰。
8就您的工作而言,您最喜歡什麼,最不喜歡什麼?
喜歡和家人團聚,不喜歡出野外。
9在您工作領域里初級職位和略高級別職位的薪水一般是什麼水平?
這個一般差別不是很大,具體差別主要由本人參與承擔的項目而定。
10您認為高職專業的學生應該如何學習專業知識?
高職專業主要還是先學好就基本的專業知識,讓後找過單位(最好有老革命帶)掏經驗。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提高。
11這個行業是否有季節性或地理位置的限制?
是肯定的。
12您認為在學校所學到的專業知識在工作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肯定有用,但是反應的不是很明顯,主要還是從事這份工作後的學習。畢竟很多書本的東西太抽象,這個職業和醫生一樣,很多都是要靠臨床經驗。
13據您所知,有什麼職業雜志、行業網站或其它渠道能幫助我深入了解這個領域?
地信網很強大
⑼ 如何描述礫岩地質工作者們給個標准
有的具有乾裂、孔隙、結核等。常見的沉積岩有:直徑大於3毫米的礫和磨內圓的卵石及被其容它物質膠結而形成的礫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徑的砂粒膠結而成的砂岩,由顆粒細小的粘土礦物組成的頁岩,由方解石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⑽ 怎麼給別人描述鑽井隊工作的艱辛
首先工作強度較大,特別是剛開始實習的時候;
其次,工作時間長,一般每天12-13小時;
休假,集中制,一般40-50天 休息十天;
最後一點,工資待遇屬於中等,不是很高。國內大部分是每月3000-4000,國內的。民企的話高些5000-8000,如果要是國外翻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