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布井區域需要哪些地質資料

布井區域需要哪些地質資料

發布時間: 2021-03-08 10:17:28

1. 井底布一般是什麼材料做成的是否還有其他名稱

可算找到了

咱們黑龍江的環境最好還是要用尼龍的井底布,最好要用浙江回天台的井底布,如果沒有,河北答安平的也將就,但是它的耐老化不及天台的。

井底布實際就是小孔的尼龍網。

如果條件允許,不銹鋼的實際是最好的,但是現在假的太多,而且線徑也很細,反倒不及尼龍的。

一般的進價也就在一元左右,還是好的,賣價大約在二元左右。

我原來就賣井底布,一車一車的,但是不是用來包裹水泵,而是有些人用來擋蛤蟆。

2. 幾種主要地質資料編研類型介紹

(一)管理性文件匯編

地質任務書匯編、鑽井任務書匯編、工程合同匯編、地質工程招標材料匯編、資源勘探開發征地合同或申請用地與政府批復文件匯編等。

(二)專題資料匯編

區域實測井位坐標匯編,各類地質圖件匯編,化驗分析報告匯編。三維地震資料目錄匯編、井斜數據表匯編等。

(三)學術會議文獻匯編

學術會議、學術研討會議及專題論文匯編。

以上三種匯編以原文為主,根據需要可對文件刪節,採用節錄形式。在匯編正文之前,通常安排編輯說明和目錄。編輯說明中簡要介紹此匯編的目的、收錄文件范圍、編排體系等事項。地質資料各類匯編,一般不安排公開發行,多為內部使用。

(四)成果資料摘編

將成果地質資料摘編又稱文摘,將成果文摘分類集中起來加以公布,是成果地質資料信息資源開發的有效途徑。其優點在於:①成果資料的文摘言簡意賅地提示了地質報告的主要內容,文摘匯編信息量大,利用者可在短時間內瀏覽大量信息概要;②文摘具有引導利用之功效。地質工作科技人員可以藉助摘編選擇自己所需地質資料報告原文,有針對性地查閱利用;③文摘編輯形式豐富多彩,可出版匯集,也可以雜志形式定期出刊,還可針對讀者群供內部查閱。

文摘與地質報告中的「內容摘要」不同,文摘的編寫,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6447-86《文摘編寫規則》進行標准化編寫,「以提供文章內容梗概為目的,不加評論和補充解釋,簡明、確切記敘文獻重要內容的短文」。

文摘一般分編號、題名、作者、出處、文摘者、正文幾個部分。

文摘號:是摘編順序號,如文摘某冊文摘,集中匯編了1500個成果地質報告的摘編,這本匯集就有1500個文摘號,有排序作用。

文摘題名:概括揭示成果資料內容,一般使用成果報告的原標題。也可根據資料內容進行提煉標題。

作者:即成果地質資料的地質報告的編寫者。編寫者多時,一般取前三名。

出處:即地質資料歸檔後所在資料館名稱(非公開發行)。一般填寫資料館名稱不涉及檔號,若文章在相關期刊上發表了,可填寫相關期刊名稱和期號。

文摘者:即文摘報告摘編人。此欄之目的是為標明責任人,以示對編摘內容及出處負責。

正文:與成果地質資料編寫中所提到的正文不同,此處的正文是指文摘的具體內容。是對成果資料中的具體地質報告原文內容的概括摘要,它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忠實於地質資料原文,客觀、真實地描述地質報告的主要內容,對專業術語不懂的盡量使用資料原文用語,不要帶有摘編者的個人主觀意見。

(2)文摘語言還需要獨立性,使讀者不閱讀成果報告原文也能從中獲得主要內容和相關信息,文摘該是一篇完整的專業短文,可以獨立使用。

(3)文字簡練、表意清晰,盡量使用標准地質及相關專業術語,不倡導用圖表,篇幅一般在300字左右。

地質資料文摘匯編,主要是地質成果報告文摘匯編,可參考該成果地質資料中的「內容摘要」。

專題地質資料文摘匯編,主要是針對企業事業單位需要,組織人員進行地質資料文摘匯編。如某礦產企業由於職能調整,需要從事煤層氣、頁岩氣勘探開發,可組織人員進行《煤層氣勘探開發成果資料文摘匯編》、《頁岩氣勘探開發成果資料文摘匯編》等。

(五)地質礦產工作大事記

地質工作、礦產企業大事記,是按照時間順序記載在單位范圍內發生的重大地質事件和礦產資源的重要活動。它如同一個人的個人履歷記載,一個單位或一個機關的地質、礦產工作大事記錄,可以簡明扼要地勾畫出地質與礦產工作發展歷程。幫助回顧地質工作歷史,核查地質事件事實經過,是編史修志的重要參考素材和線索。主要有這幾種:地質災害大事記,地質礦產勘探大事記,地質學家生平大事記等。

地質與礦產工作大事記的結構:

(1)題名。為大事記的標題,標題中應包括記述標的、內容、名稱等要素。其中時間項可以直接寫入標題中。

(2)編輯說明。對大事記的編寫情況的說明:編寫的目的和讀者群、編寫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時間起止區間、地質資料的來源、編排體例與結構、編輯方法及主編人員基本情況等。

(3)序言。一般是由作者邀請知名專家或組織編寫的單位所寫的,內容一般為推介作品,對大事記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介紹編者或書中內容涉及的地質與礦產工作中的人物和重要事情。它的標題用「序」或「序言」,文後署撰寫人姓名。一般都排在目錄及作者前言之前,如果是以叢書體例寫的序,也有排在叢書序之前的情況。

(4)目錄,也稱次目。幫助讀者尋找大事條目的線索,一般根據大事記體例編寫,如編年體可按歷史時期或年代列出大事條目所在頁碼。如「一輪普查」、「二輪普查」…;「一五攻關」…「八五攻關」。

(5)正文。大事記的主體部分。要求將所述大事詳細地說清楚。一般先分幾個時段,如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一五科技攻關…九五課題攻關」,在每個時段里都以時間順序排列所記錄的地質與礦產工作中的大事。

(6)按語或注釋。按地質工作時段編排的大事記,可在每個時期前加一段按語,介紹這段地質工作期間歷史背景和大事要點;地質工作大事記中,有一些生僻的地質用語,專用名詞,可以注釋並加以說明,方便讀者理解。

(7)附件。大事記的輔助材料,放在正文之後,以便讀者查閱,參考文章篇目、區域地質構造相關圖件、相關數據表格等。

地質工作大事記的材料收集,應該齊全,並慎重審核。材料收集應通過下面幾個渠道重點收集:①地質礦產工作單位的專業工作會議材料,如礦產勘探工作會議、礦產開發工作會議、采礦工作會議、地質科學技術工作會議、地質學術研討會議、地質工程專業技術表彰會議、慶功大會和各類專業年會等。②地質工作年報、月報、專報、新聞報道等。③相關會議記錄。

地質工作大事記的材料審核就是對收集來的各種材料,進行審查核准,認真考訂,使大事記錄准確無誤。審查的方法:將不同工程施工單位對敘述同一件地質礦產事例的記錄材料對照,也可尋找當事人,上門尋訪等。審查可經過以下程序:對需在「大事記」中記錄的每件事,力求多方核准一致,對有懷疑之處,考訂清楚再予以收錄;完成的初稿,分發給相關工程隊伍或參與機關部門、相關當事人徵求意見,補充不足材料,修改失誤之處。最後,請審核部門領導或主管領導把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印刷或出版後再發現問題的,應予以勘誤或其他方法彌補。

地質工作大事記的主要結構有大事時間和大事敘述兩個方面組成。大事時間,要求准確的年月日,採用公元時制。特殊地質工作事件,可精確到時分秒。大事敘述,敘述文字運用得當,講究層次和敘述方法,地質專業術語不別通俗化。大事記,遵循一事一條規則,不必將幾件事一起敘述,在同一時間內有幾件地質工作事件發生且都需記錄時,也應分事件各列條目分別敘述。敘述文字需將所敘地質工作大事前因後果交代清楚,時有順序,事有始末。這就要求編寫人員具備相當的文字功底和專業素養。敘述地質工作事件時,著重客觀記錄,可適當簡要評述或者評價。如敘述蘇58井鑽獲油流時,可加上「標志著蘇北工業油流的歷史性突破」等評價性詞句。

3. 地熱回灌布井技術要求

一個地熱田內的回灌布局主要取決於熱儲資源開采強度、規模與熱儲條件,要做到統籌規劃、兼顧全局。由於地質構造特點、沉積環境、儲層結構、邊界條件對地層吸水能力影響較大,直接影響地熱井的回灌量和回灌效果,因此熱儲特徵是決定所採用不同回灌方式、回灌類型、回灌壓力的重要因素。據天津市多年回灌資料統計:沉積盆地型地熱田中,岩溶裂隙發育的基岩回灌井可灌性一般在70%左右;而位於深大斷裂帶附近的回灌井,由於斷裂使儲層岩石破碎,岩溶裂隙非常發育,回灌最易於進行,可灌性能達100%;但新近系孔隙型熱儲層由於滲透率小、岩石粒徑細,回灌效果相對就不算理想。

為了防止回灌過程中地熱田內熱儲產生較快熱突破和熱儲流體水質突變,集中開采區群井回灌布局考慮以下5方面因素。

1.儲層特徵和地質條件

在一個地質單元,由於較厚熱儲層的吸水能力更有利於回灌,因此回灌井一般應布設於相對較厚且穩定的儲層上,應避開儲層的較薄地區和邊緣地帶;另外,在基岩岩溶裂隙熱儲層中,如果采、灌井之間存在岩溶裂隙管道竄流,那麼回灌所產生的熱突破即熱儲流體的冷卻降溫現象可能性較大,因此為避免回灌在短時間內對熱儲層溫度場造成較大影響,回灌井不應布設在與開采井同一主構造方向的強徑流帶上。

示蹤技術在獲取儲層方向性非均質特徵和回灌流體運移規律方面有較大優越性:可分析熱儲層滲流場特徵、探索回灌流體質點運移特點、采灌井之間的水力聯系、預測采灌井之間熱突破出現的可能性及時間等,同時也可以採用示蹤劑試驗並結合熱儲地質條件分析、抽水試驗等方法,來判斷采、灌井間是否存在裂隙管道竄流關系,變更和調整不宜運行的采灌系統方案,為地熱田開發提供幫助,正確指導和優化規劃采、灌井的合理布局。用作地熱回灌的示蹤劑主要有:化學示蹤劑、放射性同位素和穩定同位素示蹤劑、活性示蹤劑、熒光染色示蹤劑。需要考慮的問題有:試驗井場的地質條件、熱儲特徵、示蹤劑種類、注入劑量、試驗周期、取樣制度、分析方法、本底背景、檢出精度、安全性等。

傳統的抽水試驗也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方法,如果計劃用作回灌的地熱井抽水時周邊某一方位開采井水位出現持續下降情況,說明回灌井與該方位開采井的水力聯系較大,這樣的對井是不適宜作采灌對井之用的,應及時變更或調整采灌系統方案。

2.采、灌井合理井距

井距包括采、灌井井口距離和目的熱儲層內的井底距離兩方面,兩種距離均要科學合理。回灌流體注入儲層後的運移情況非常復雜,且不同熱儲類型運移方式不同,如孔隙型熱儲注入流體在目的熱儲層中主要以水平徑流為主;而基岩熱儲中回灌流體進入基岩儲層後,首先以垂直向下徑流為主,增溫後水平運移、上返,情況復雜。可以說回灌流體在儲層中的運移方式,直接影響著采灌井的布局。

天津地區多年回灌經驗表明:采、灌對井的地面井口距離不應過大,井口裝置及監測控制系統適宜建在一個站房內,這樣更便於操作管理、有效監控,同時可縮短地面輸水管網,節省相應資金投入。保證對井井底合理井距則是更重要的一項布井原則:井距過大,注入流體對開采儲層的壓力維持作用不明顯,無法取得理想的回灌效果;而井距過小,尤其同層采灌對井,在構造條件復雜、流體動力場活躍的儲層中,若采、灌對井水力聯系較好,水流速度較快,相對低溫的回灌流體會沿裂隙發育通道較快進入開采區域,很快就會產生開采井的降溫現象,出現熱突破,這樣的采灌系統是不適宜運行的。

地熱采、灌對井的井底合理距離,主要取決於冷、熱流體混和鋒面自回灌井向開采井的運移時間和速度,並與儲層水文地質條件有關。根據AndreMENJOE等(1979)推導公式整理得知,各相均質同性、完整地熱采、灌對井井距遵循以下數學關系:

沉積盆地型地熱田勘查開發與利用

式中:D為地熱對井井底距離(m);ρβwaβa為流體和儲層的熱容(MJ/m3·℃);Q為總回灌量(m3/d);b為熱儲層有效厚度(m);t為冷熱流體混和鋒面到達開采井的時間(d)。

從關系式可看出這一理論井底距離主要與對井所處地質條件、儲層特徵和回灌規模有關。實際設計孔隙型地熱采、灌對井布局時,為避免相互干擾或過早出現熱突破現象,同層對井井底之間的距離應不小於合理井底距離計算值D。設計裂隙型地熱采灌對井布局時,在進行地質構造條件分析的基礎上,常採用垂直主裂隙發育方向布井,進行類比,分在兩個地質構造單元或通過完成的一眼井進行抽水試驗,分析曲線類型後再布第二眼井。

如果場地條件無法滿足這一要求,或地熱井分布較集中的地區,在布設對井時可以考慮適當減小井底間距,但應加大回灌井的深度,一般掌握比對應的開采井深200m左右的原則。因為回灌流體的水溫相對較低,密度相對較大,回注入儲層後由於重力流而向下運移,與地熱開采井在開采時流體運動特徵正相反。這種布井方式可以有效減緩由於回灌流體與熱儲層內流體溫度差產生強烈對流作用,從而避免對熱儲層溫度場造成影響和破壞。

3.布設回灌井的場地條件

一般早期地熱田的開發,利用模式較為單一、粗放,多以單井開采為主,尤其在熱儲條件較優越、經濟建設較發達的城市中心,開采強度規模均較大,多數形成了集中開采區,且地熱井的布局也較密集。但隨著時間的延續,一方面是開采條件已不樂觀,回灌勢在必行;另一方面是回灌井的布設受市政道路、建築設施、施工場地以及采灌井合理井間距等諸多因素影響。因此一個地熱田在開發伊始,回灌布局規劃就應未雨綢繆;而處於開采中後期的地熱田,受施工場地、地質條件等客觀條件限制,如果補建回灌井,可能由於井距較近,需要布設定向井來保證目的層的距離滿足采、灌井之間的合理井距要求,才能做到開采、回灌互不幹擾。定向井施工要根據現有地熱井的布局來確定合理的井方位角、井底水平位移和井斜角,根據地質條件設計井身結構滿足定向井施工需要。

4.可操控性

回灌布局規劃需具有很好的可操作性,這樣才能為下一步的回灌實施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可操作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地質條件滿足、場地條件具備、技術經濟可行、符合各方利益。

5.回灌流體水質

充分回收利用後的地熱尾水是回灌的主要目的之一,但前提是不能破壞原始儲層性質和流體特性。由於不同水質的流體相混,在溫度較高、壓力較大的深部儲層所引起的化學反應及生成的沉澱物往往難以預測,所以進行地熱回灌時應遵循原水同層回灌的原則,且應對地下水流性質和不同溫度下水岩相互作用進行評價;不能做到同層回灌的異層采灌系統,開采層的流體水質應好於回灌層,要求水質類型一致,pH值、礦化度相近,主要離子含量差異不大。同時應在回灌之前進行兩種(或多種)不同水質的配伍試驗,對水質混合和水岩相互作用作出評價,證實兩種(或多種)流體的配伍性好,對儲層無傷害方可注入,防止回灌水源對儲層水質和儲層滲透性的傷害,以免造成不可逆轉的有害影響。

4. 地質資料包括哪些信息

一、區域地質調查資料,包括:各種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地質資料。

二、礦產地質資料,包括:礦產勘查和礦山開發勘探及關閉礦井地質資料。

三、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地質資料,包括:石油、天然氣、煤層氣資源評價、地質勘查以及開發階段的地質資料。

四、海洋地質資料,包括:海洋(含遠洋)地質礦產調查、地形地貌調查、海底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及海洋鑽井(完井)地質資料。

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包括:

(一)區域的或者國土整治、國土規劃區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地質資料和地下水資源評價、地下水動態監測的地質資料。

(二)大中型城市、重要能源和工業基地、縣(旗)以上農田(牧區)的重要供水水源地的地質勘察資料。

(三)地質情況復雜的鐵路干線,大中型水庫、水壩,大型水電站、火電站、核電站、抽水蓄能電站,重點工程的地下儲庫、洞(硐)室,主要江河的鐵路、公路特大橋,地下鐵道、6公里以上的長隧道,大中型港口碼頭、通航建築物工程等國家重要工程建設項目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地質資料。

(四)單獨編寫的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地下熱水、礦泉水等專門性水文地質資料以及岩溶地質資料。

(五)重要的小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資料。

六、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資料,包括:

(一)地下水污染區域、地下水人工補給、地下水環境背景值、地方病區等水文地質調查資料。

(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開裂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調查資料。

(三)建設工程引起的地質環境變化的專題調查資料,重大工程和經濟區的環境地質調查評價資料等。

(四)地質環境監測資料。

(五)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資料。

七、地震地質資料,包括:自然地震地質調查、宏觀地震考察、地震烈度考察地質資料。

八、物探、化探和遙感地質資料,包括:區域物探、區域化探地質資料;物探、化探普查、詳查地質資料;遙感地質資料及與重要經濟建設區、重點工程項目和與大中城市的水文、工程、環境地質工作有關的物探、化探地質資料。

九、地質、礦產科學研究成果及綜合分析資料,包括:

(一)經國家和省一級成果登記的各類地質、礦產科研成果資料及各種區域性圖件。

(二)礦產產地資料匯編、礦產儲量表、成礦遠景區劃、礦產資源總量預測、礦產資源分析以及地質志、礦產志等綜合資料。

十、專項研究地質資料,包括:旅遊地質、農業地質、天體地質、深部地質、火山地質、第四紀地質、新構造運動、冰川地質、黃土地質、凍土地質以及土壤、沼澤調查、極地地質等地質資料。

5. 在農村打井需要的設備材料和注意事項是什麼

  1. 選擇適宜的井型
    水源井的井型分為:深井、大口井、對口抽式井(洋井)及小口徑管井等。在深層地下水比較豐富的地區,適宜打深井;打井淺層地下水比較豐富的地區,適宜打大口井、對口抽式或小口徑管井。

  2. 合理的井孔布局
    井孔的位置布局要根據當地實際水文地質情況進行合理的布局,沒有水文地質資料的可參考附近已有水源井作為井的布置依據。在淺層地下水不豐富的地區,絕不能盲目地打淺井;在淺層地下水比較豐富的地區,適宜農民自建的淺井,但井孔布置也不能過密,以免造成相鄰水源井之間的相互影響。

  3. 配置適宜的水泵
    成井後要根據打井時施工排水情況,實測出水井的動靜水位和相應的出水量,然後根據地面到動水位的高差以及你所採用的灌溉方式,所需要水泵工作揚程確定水泵的總揚程,水泵的流量不準超過井的出水流量,打井由以上兩項條件,購買相應的水泵。

  4. 採用正確的施工方法
    大口井的施工方法有兩種:一是大開槽法,人工開挖或爆破施工;二是沉井法,排水施工或不排水施工。適宜採取哪種方法要根據當地的地質條件確定。對口抽式的施工,一般採用機械吊錘和人工吊錘兩種方法,利用吊錘的重力作用將吸水管直接打人地下。對口抽式井占現有井的比重較大,該井即經濟又實用,農民朋友選擇的比較多。

  5. 施工材料的要求
    打井一般採用小50的鋼管(也可用塑料管)作為井管的井壁管,鋼管長8一12m,在管的最下端一般加工成錐形,便於施工,在錐形以上1一Zm 之間加工濾水孔,孔徑中2一4間距6一12mm的花管。在打井前將大粒食鹽加人花管內,使濾水孔不堵塞,成井後食鹽慢慢的溶化,清水由濾水孔進人井管。該井不宜打太深,一般8-12m比較適宜。當動水位距地面sm以上,不要選用該井型,因為此時對口抽式井(洋井)抽不上水,農民朋友要特別注意。小口徑管井的施工,一般採用小型鑽機打孔至一定深度後,將加工好的井壁管下至井內。

6. 由於寫論文所以想知道井網布井方式的詳細資料和對比分析

運用數值模擬方法,採用經濟優化原則研究了不同油價下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合理井距.該方法專綜合屬考慮了井網密度對稠油熱采採收率、油汽比的影響,也考慮了井網密度對總投資和各種操作費用的影響,確定了不同油價下蒸汽吞吐的開發方式和井網密度.現行油價下,齊40塊蒸汽吞吐選用100m×141m反九點井網經濟效益好,建議在開發新區塊時,採用反九點井網布井一次到位進行蒸汽吞吐比較好.

7. 怎麼打井,打井有哪些步驟

打井機主要用於開發地下水資源,包括生活用水、農業用水和工業用水等鑽井工作,同時也適用於水文地質勘探、建築工程、橋梁基礎打孔等。天津打井的打井機機結構形式,牽引式、車載式、車載背機式。一般打井機的組成,柴油機、摩擦離合器、變速箱、分動箱、傳動軸、泥漿泵、清水泵、真空泵、轉盤、水龍頭、卷揚機、液壓系統、操縱機構、桅桿、鑽具、車架等。打井機的工作方式是泵吸反循環式。其工作原理是在大氣壓力的作用下,循環液由沉澱池經回水溝沿著井孔的環狀間隙流到井底,此時轉盤驅動鑽桿,帶動鑽頭旋轉進行鑽進,由泥漿泵抽吸建立的負壓把碎屑泥漿吸入鑽桿內腔,隨後上升至水龍頭,經泥漿泵排入沉澱池,沉澱後的循環液繼續流入井孔,如此周而復始,形成了反循環的鑽進工作。打井機的工作方式是泵吸反循環式。其工作原理是,在大氣壓力的作用下,循環液由沉澱池經回水溝沿著井孔的環狀間隙流到井底,此時轉盤驅動鑽桿,帶動鑽頭旋轉進行鑽進,由泥漿泵抽吸建立的負壓把碎屑泥漿吸入鑽桿內腔,隨後上升至水龍頭,經泥漿泵排入沉澱池,沉澱後的循環液繼續流入井孔,如此周而復始,形成了反循環的鑽進工作。
打井步驟是配置適宜的水泵,成井後要根據打井時施工排水情況,實測出水井的動靜水位和相應的出水量,然後根據地面到動水位的高差以及你所採用的灌溉方式,所需要水泵工作揚程確定水泵的總揚程,水泵的流量不準超過井的出水流量,由以上兩項條件,購買相應的水泵。合理的井孔布局,井孔的位置布局要根據當地實際水文地質情況進行合理的布局,沒有水文地質資料的可參考附近已有水源井作為井的布置依據。在淺層地下水不豐富的地區,絕不能盲目地打淺井;在淺層地下水比較豐富的地區,適宜農民自建的淺井,但井孔布置也不能過密,以免造成相鄰水源井之間的相互影響。採用正確的施工方法,大口井的施工方法有兩種:一是大開槽法,人工開挖或爆破施工;二是沉井法,排水施工或不排水施工。對口抽式的施工,一般採用機械吊錘和人工吊錘兩種方法,利用吊錘的重力作用將吸水管直接打入地下。

8. 煤礦必須備齊哪些區域地質資料和圖件

礦井地質和水文地質圖應該是指基建和生產礦井必須具備的各類圖件的總稱。其中版礦井水文地質圖包括權:1、礦井充水性圖2、礦井涌水量與各種相關因素動態曲線圖3、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4、礦井綜合水文地質柱狀圖5、礦井水文地質剖面圖6、礦井含水層等水位(壓)線圖7、區域水文地質圖8、礦區岩溶圖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是反映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的圖紙之一,也是進行礦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參考依據。綜合水文地質圖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質圖的基礎上編制,比例尺為 1/2000-1/10000。主要內容有:1.基岩含水層露頭(包括岩溶)及沖積層底部含水層(流砂、砂礫、砂礓層等)的平面分布狀況。2.地表水體,水文觀測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圍。3.水文地質鑽孔及其抽水試驗成果。4.基岩等高線(適用於隱伏煤田)。5.已開采井田井下主幹巷道、礦井回採范圍及井下突水點資料。6.主要含水層等水位(壓)線。7.老窯、小煤礦位置及開采范圍和涌水情況。8.有條件時,劃分水文地質單元,進行水文地質分區。

9. 礦山開采隊區域地質要求

礦山地下開采初步設計主要提供的CAD圖紙主要有:①地質專業圖件:區域地質礦產圖、專地形地質屬圖、井下工程布置及礦體分布平面圖、礦塊工程分布及資源儲量估算水平投影圖、礦體剖面圖、勘探線剖面圖②采礦專業圖件:開拓設計水平投影圖、開拓礦塊主要巷道剖面圖、通風系統圖、運輸系統圖、施工進度表、采礦方法示意圖希望能幫上您。

10. 區域地質調查路線的布置

填圖路線布置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區域地質調查最終成果的質量,要求填圖路線必須全面控制工作區所有地質體和重要構造形跡群及空間展布形態。在工作中運用主幹路線和輔助路線來開展區調工作:

主幹路線它必須穿越工作區主要地質構造,布置在露頭好的地段並形成路線格架。主幹路線填圖時,必須作定量的觀察記錄,查明各岩石地層單位的基本層序組成及變化情況、標志層、相變帶的分布范圍與變化特徵,基本查明斷裂、褶皺構造發育特徵,並作必要的構造測量。對具一定規模的沉積礦產應初步調查礦體的組成、厚度、賦存狀況等。此外,還應補采必要的標本樣品。

輔助路線它是對主幹路線填圖控制不夠的地段的補充路線。一般做到定性的觀察描述即可。例如對不整合界面、構造線、相變帶、標志層、礦化地段的追索以及輔助性的穿越路線等。其作用是控制的地質內容與實測剖面及主幹路線對比。對輔助路線上特別精彩有意義的地質現象才做詳細觀測、記錄與取樣。以上兩種路線的線距按規范要求布置,形成一定的網路格局。

(一)填圖路線的布置

布置填圖路線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即穿越法、追索法和全面踏勘法。

1.穿越法

它是將觀測路線布置在與主要地質界線或主要構造線走向相垂直或大致垂直方向上的一種方法(圖4-1)。

圖4-1 穿越法平面示意圖

1 —地層;2—觀察路線;3—觀察點

野外填圖工作中,要把沿觀測路線上觀測到的各種地質、礦產現象標繪到地形圖(手圖)上。對重要的地質現象(如地質界線、斷層或礦化點等)還要定點觀測,並利用遙感圖片上的影像特徵進行地質界線勾繪,圈定地質體。

穿越法的優點:能較快地查明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岩相的縱向變化以及地質構造或礦產等情況。其缺點:路線間的小型地質體易被遺漏,地層岩相、厚度及地質構造的橫向變化不易了解。

盡管如此,穿越法廣泛應用於1:25萬和1:5萬區域地質調查中。需要指出的是運用穿越法,常需繪制路線地質剖面圖或信手剖面圖,這樣既有利於觀測路線間的相互對比,確定其空間變化,又能確保填圖質量。

2.追索法

追索法是用於追索一些重要地質現象,例如:標志層、含礦層、各類接觸界線、主要斷層、褶皺轉折端等。在1:5萬或更大比例尺的地質填圖中,其觀測路線大致是沿著地質界線呈「S」形行進的(圖4-2)。

圖4-2 追索法示意圖

(據盧選元等,1987)

1—地層;2—觀察路線;3—觀察點

追索法優點:能較准確地勾繪地質界線,易查明地質體沿走向變化的情況,對確定各類接觸關系、斷層規模和礦化特徵等是一有效方法。其缺點:工作量大,且不易查明地層、構造在其垂直走向方向上的變化。

3.全面踏勘法

觀測路線縱橫交錯,遍布整個填圖區(圖4-3)。這種方法主要運用在礦區大比例尺地質填圖中,它能獲取最全面的實際地質資料。

圖4-3 全面踏勘法示意圖

(據盧選元等,1987)

1 —地層;2—觀察路線;3—觀察點

(二)填圖路線布置的網度

在地質填圖設計時,上述三種路線布置網度的確定,主要取決於填圖比例尺,同時考慮填圖區地質構造、礦產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遙感資料解譯程度,基岩裸露以及通行條件等因素。總之按國家規范要求,使觀測路線形成一定的網路格局。

(1)1:100萬或1:50萬地質調查,選用穿越法。線距一般10~15km,在構造簡單地區,線距最稀也不超過20km。

(2)1:20萬或1:25萬地質填圖,以穿越法為主。線距一般2km 或2.5km。成礦有利地段及地質關鍵地帶適當加密,重要的地質礦產現象應進行適當追索。航片、遙感圖像解譯效果良好、地質構造簡單的地區,線距可適當放寬;對通行困難的地段,在遙感圖像解譯的基礎上,線距可放寬至3~6km;在第四系大面積分布區,線距可放寬至4~6km。

(3)1.5萬區域地質填圖,常採用穿越輔以追索的方法。在基岩出露良好地區,線距一般為0.5~0.8km。在第四系大面積分布區,線距可放寬至1~1.5km。

(4)大比例尺礦區填圖,常常採用全面踏勘法。其路線間距依填圖比例尺而異。一般以1cm(地形圖1c m)為准繩。布置觀測路線時,遇露頭出露欠佳地段,需動用輕型山地工程(探槽、剝土等)給予揭露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