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以前是什麼地質環境
① 廈門地質好嗎好在哪
地質條件不好
廈門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存在地震的隱患
當然咯 短期內是感覺不出的
② 廈門市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廈門市,在福建省南部,與漳州、泉州相連,地處閩南金三角中部。
廈門市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整個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海峽性的天然良港,有史以來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廈門港擁有多個港區和生產性泊位,已躋身國內大型一類港、世界集裝箱大港15強之列。
廈門地形以濱海平原、台地和丘陵為主。廈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勢地貌構成類型多樣,有中山、低山、高丘、低丘、台地、平原、灘塗等。西北部多中低山,其中位於同安與安溪交界處的雲頂山海拔1175.2米,為全市最高的山峰。從西北往東南,依次分布著高丘、低丘、階地、海積平原和灘塗,南面是廈門島和鼓浪嶼。雲頂山為廈門市最高峰,雲頂岩為廈門島最高峰,日光岩為鼓浪嶼最高峰。
廈門海域包括廈門港、外港區、馬鑾灣、同安灣、九龍江河口區和東側水道。廈門港外有大金門、小金門、大擔、小擔等島嶼橫列,內有廈門島、鼓浪嶼等島嶼屏障,是天然的避風良港,其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其中12米以上深水岸線約43公里,適宜建港的深水岸線約27公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歷史上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廈門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年平均受4~5次台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9月份。
③ 廈門有什麼獨特的地質現象
廈門周邊有許多斷裂,尤其是東側,有一組至今還在活動的斷裂帶,福建稱內之為長樂——詔安地容震活動帶,這一組斷裂帶向北由長樂延伸入海,向南向廣東方向延伸,近幾年來,這一組地震活動帶都有活動,即中小地震和中強地震時有發生。在距離陸地40公里,基本平行於海岸線的台灣海峽,也有一組活動斷裂帶,96年,這一活動帶曾經發生過7.6級地震。
另外廈門是海濱城市,有一些獨特的海洋成因的地質現象。
④ 夏門地質以什麼岩為主
廈門市位抄於福建省東南部,以廈門襲島及其周圍分布的數十個島嶼的海域和部分大陸組成。市轄思明、開元、鼓浪嶼、杏林、湖裡、集美六個區和同安縣。廈門島又稱鷺島,東西寬約1215km,南北長約1315km。島內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東南部出露由花崗岩類組成的丘陵地形陡峭,西北部由火山岩組成的低丘地勢平緩。環島四周分布有海蝕堆積地形。廈門市的大陸部分系杏林區和同安縣,地勢三面環山,東南部濱海分布平原。區內建有大小水庫數十座,其中坂頭——石兜水庫為最大,庫容達6000萬m3,系廈門市主要水源地。
參考
1999年雜志,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廈門市的環境地質》
王光祿
(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廈門公司,廈門,361006)
⑤ 廈門地理環境 (包括地質、地貌、氣候、水文、植被、生物、土壤等)
比較長
你去這里看看
http://ke..com/view/7614.html上面有比較專詳細的介屬紹
⑥ 廈門一帶在地質時期是什麼
海陸變遷的原因海平面下降.
【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和人類活動.】
⑦ 描寫廈門以前是什麼樣的
廈門的歷史
之一
廈門有一個古老而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這里寸草不生,荒無人煙,一群白鷺南歸飛到這里,停在岸邊歇息,領頭的大白鷺,發現水裡魚蝦成群,有充足的食物,而且既沒有毒蛇猛獸的威脅,也不見獵人弓箭的騷擾,於是它鼓上了這個小島,便率領這群白鷺定居下來。白鷺們也隨之著手打扮自己的家園。一些白鷺用嘴啄利爪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開鑿了許多泉眼,清澈的泉水嘩嘩地流淌下來;另一些白鷺,則從大陸上銜來各種花籽、草籽,播撒在島上,島上便百花齊放,綠草蔥蔥。山明水秀,花團錦簇引來許多鳥兒築巢;蜜蜂、蝴蝶也來採集花粉,頓時小島變得熱鬧非凡,五彩繽紛。
此番景象使盤踞在東海底下的蛇王異常嫉妒,它想霸佔這白鷺建設的美麗小島,於是率領蛇妖興風作浪,瞬間島上飛砂走石,天昏地暗。
白鷺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與蛇妖展開殊死搏鬥。領頭的大鷺重創了蛇王,趕走了蛇妖,但它自己也身受重傷,躺在血泊之中。後來,在大鷺灑過鮮血的那一片土地上,長出一棵挺拔的大樹,那樹的葉子,象大鷺一樣張開;那樹開的花,象大鷺的鮮血一樣火紅。這種樹木,人們稱為鳳凰木;這種花,人們稱為鳳凰花。
趕走蛇妖之後,白鷺們安心地嬉戲於樹林、海水、沙灘之間,做這個美麗小島的主人。廈門島最早稱為「鷺島」是由這個傳說而來的。這個源於民間的故事寄託了人們對廈門的熱愛和對建設廈門,保衛廈門事跡的懷念。
廈門古名鷺島,它的真正由來其實是人們第一次登上小島,看見白鷺長年成群地浮游在水面,於是冠之以「鷺島」。白鷺屬涉禽類鷺科,又名鷺鷥,嘴長腳長,頸也長,全身羽毛純白,頭後還垂著長長的白冠毛,毿長如絲;背部有白色疏鬆的鬢毛和尾翼,形態瀟灑,逗人喜愛。本世紀20年代以前,廈門山野樹林,到處有白鷺棲息,三五成群,飛翔於田間海上。後來因城市興建,生態的變化,白鷺慢慢減少,瀕於絕跡。這幾年經過環境綜合治理,白鷺又回到島上。由於白鷺是廈門的象徵,因此廈門的許多地名含有「鷺」字,許多招牌,店名都喜歡用「鷺」字命名,乃至於廈門的人名也常常取「鷺」字。今天,白鷺又成為廈門的市鳥。
究竟什麼時候,島上有人類的存在呢?1931年,廈門大學林惠祥教授在廈門港蜂巢山發現一件長方形薄邊石錛,第三年,他又在廈門港東邊社發現第二件類似石錛。這兩件石錛,是新石器時代人類採集食物和狩獵的工具。1952年,林惠祥又在廈大發現三件表面印有「V」 字紋和雲紋的印紋陶片,其中一件的耳柄上,還可以看到指紋痕跡,這是手工制陶留下來的。1953~1955年,其他地方還發現多件石器、陶片。1980年11月,在湖裡區象嶼海濱,發現一件石制箭頭,長6
⑧ 誰知道廈門這個城市的基本地質情況
廈門市位於東經復118o04′制04〃、北緯24o26′46〃,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與台灣寶島和澎湖列島隔海相望。
中國工程院院士、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王夢恕有說過從初步勘測看,廈門島地下基本是堅硬的花崗岩
⑨ 廈門的歷史!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國民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有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