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釣怎麼了解海底地質
㈠ 海釣 地點
暈西暈。。。。
大海的漁業資源是最豐富的,當然能釣到魚。一般不出海只在近海岸釣的話如防波堤、碼頭等都可以施釣,具體好的釣點主要外礁好些,當然近海也有比較好的點,不過那些點都爛的象公共汽車,每天都有人擠。。。具體如下:我看你暈不暈
浮游磯釣之三釣點攻略技巧
理想的磯釣釣點有何條件?暫不考慮魚種優劣、魚體大小與數量多少,單就環境狀況而言,個人認為以下幾點是應該注意的:
一、釣座高度應在2.5米~5米之間,人在這里容易進出與駐足,且不易被風浪襲擊;
二、磯際深度應該在3.5米以上,垂釣范圍內的水深不應超過15米;
三、磯際水流暢通或有適當浪腳,有明顯白沫帶者更佳;
四、磯際水流或浪腳能夠造成一條持續的反撥潮;
五、離釣座不遠有旺盛的沿岸流;
六、在磯際或反撥潮、沿岸流的路徑上,海底有發達的暗礁、溝坎;
七、附近有沿岸流撞擊暗礁或穿越溝坎時形成的迴流帶;
八、反撥潮會與沿岸流交會,造成持續存在的潮目區;
九、水面上不會總刮跟水流方向和速度不一致的強風;
十、釣座下方沒有容易刮斷線組的暗礁。
具備上述條件的地方就是極佳的釣場了!不過要想找一個十全十美的釣場實在很難。事實上,能擁有過半數條件者就足以紅透半邊天了。
或許有些釣友想知道,為什麼具備這些條件就能成為好釣場?簡單解釋一下:
釣座高度是從控靈活性、避免風浪侵襲與抄魚方便等角度考慮的;水域深度是為了符合浮游磯釣的釣組、誘餌、技法之需求;磯際水流、浪腳、白沫帶等和魚群覓食地點、時機及活躍與否直接相關;反撥潮是海中食物、誘餌以及釣組運動的重要路徑,對魚類來說就像是送食物上門的專車;沿岸流帶來良好的水體交換與新的魚群,還會為魚群帶來新的食物;迴流帶與潮目區讓食物在小范圍內打轉,因此成為魚類進食的餐廳;暗礁、溝坎給魚類提供良好的隱匿場所,同時造成獨特的水流變化,為行家提供了發揮技術、狙擊大物的空間;少有強風干擾則操竿控線更輕松,釣者能順利駕馭釣組完成動作;至於腳邊不要有很容易割斷線組的暗礁,應該不用解釋了吧?
如果進一步把范圍縮小,只考慮魚類活動區域的話,我們還可以從上述條件中歸納出三個最重要的磯釣釣點類型,即白沫帶、暗礁外圍、潮目區。這三種環境各有特點,魚群和釣組在不同情況下的活動也會有所不同。下面就逐項討論這些問題。 .
白沫區的成因:當海浪沖擊岸壁後,海水會夾帶大量空氣反沖回去,這些空氣在水中變成無數小氣泡,於是就形成了大片白泡沫。白沫區的影響范圍在海水表層,所謂的表層到底是什麼概念?這就要看波浪大小與岩壁形態了。通常情況下,浪越大、海岸越陡峭,形成的白沫區就越寬廣,深度也就越大。
潛過水的人都知道,從水下看白沫區是略呈半碗形的:越靠近岩壁處的小氣泡被海水反沖力量帶得越深,但因為空氣的比重遠比海水小,這些氣泡會不斷翻騰著浮向海面,所以離岸壁越遠的地方泡沫影響深度就越淺(如圖)。
暗礁區在海底,形態各異,所造成的水流變化也難以捉摸:有時使海水轉彎,有時又造成迴旋;有時使流速減緩,有時又會加快流速(例如當大股水流受暗礁阻擋而從小溝隙中穿過時)。惟一可以確定的是:這些變化都發生在暗礁外圍,也就是靠近海底的范圍。這里是魚群最常聚集的地方,魚群在這里覓食、休憩、繁殖和躲避敵害,當然也是釣者不能忽略的重要釣點。
潮目區是由兩股以上不同海流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特殊水域。它多發生在海洋的中表層,但通常離岸有一段距離。至於所謂的中表層是多深?離岸距離到底多遠?那就要看海流的強弱、規模、影響深度和離岸的距離了。
有些釣場的潮目就在岸邊,有些卻遠到根本不可能利用它;有些地方的潮目相當明顯,誘餌和釣組漂到那邊就會停滯下來原地打轉,釣者也很容易從海水表面紋路看出其所在。但有些地方潮目又十分微弱,看不出來也不易掌握。更麻煩的是,潮目這玩意並非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潮水轉換而改變位置、范圍、甚至有無。
白沫區對於魚類來說,除了有海浪沖刷岸壁所帶下來的食物外,還能提供相當好的遮蔽效果,因為大片白泡沫會阻擋空中鳥類的偵查與襲擊,所以很多魚種都會跑到這里來找東西吃,有些眼力好的魚兒如白毛,甚至更會直接沖到礁邊搶食。白沫區的特徵是近岸處海水會夾帶大量空氣,稍外圍卻是大股大股的白泡沫不斷翻騰上涌,整個范圍內的海水攪動得很劇烈,食物也跟著海水快速漂移。因此魚兒通常會守候在白泡沫區的下方,一發現食物蹤跡就立刻挺進攫取,咬到後再鑽回深處享用。基於這樣的特徵,釣者就可把誘餌打在浪腳下,甚至可以直接打在海浪撲得到的岩壁上,利用海浪把誘餌帶下去,再將釣餌混入誘餌水團中騙魚上鉤。
暗礁區是魚群躲藏的地方,也是水流受地形干擾後產生變化的所在。在這里,順著潮流漂行的食物往往會被卷到暗礁背後去打轉(如圖)。因此對魚群來說,「守株待兔」是比「主動出擊」更省事和劃算的覓食策略。針對這一特性,釣者要想在這種地方下竿就應掌握水流的搬運力量,將誘餌和釣組同步送入暗礁區內,並駕馭釣餌去尋找魚群所在。
但如何駕馭釣組尋找魚蹤呢?其實並不困難,因為潮流總是會在暗礁周圍和背後形成吸引釣組的水流,而魚兒為了吃食早就躲在暗礁背後了,所以只要你的釣組抓到了那股水流,也就自然會找到魚群了。
潮目區是海洋中的天然食物輸送帶,也是魚群尋找食物的當然場所之一。白沫區是十分貼近岸邊、與波浪關系較密切的場所;暗礁區是稍微離開海岸、跟沿岸水流關系比較密切的環境;潮目區則是離岸更遠(一般來說)、受外海洋流影響更顯著的區域。
在潮目區,魚類的覓食策略是介於守株待兔和主動出擊之間的。它們通常會先呆在藏匿之處,發現水流把食物帶進潮目區後,就會離開隱蔽沖入「水團」。更有意思的是,如果食物能夠持續進入潮目區,它們會長時間留在這里盡情搶食。所以在這類釣點下竿時,釣者必須設法利用潮流將誘餌配送到潮目區去,進而把釣組也同步送達該處,以釣取被誘集過來的魚群。
說到這里,相信有經驗的釣友已經可以看出:上述三種場合的下竿對策,其實就是日本人所說的「誘釣同調」。
有人以為,所謂「誘釣同調」就是指誘餌要和釣組同步,而磯釣釣組的代表就是那枚丹錐浮標,所以便把誘餌往浮標所在之處猛打,並且以能夠直接命中丹錐為技術高超的象徵,對之沾沾自喜不已……
錯啦!誘釣同調講的是釣餌要跟誘餌在恰當的地點、恰當的時機會合,而這「恰當」二字,當然指的就是魚群受誘餌吸引聚集之處,以及胃口大開爭相吃餌之時了。
換句話說,誘餌不是不能直接往丹錐所在位置打,但這么做是有條件限制的:你必須確定當時的流況、浪勢、風向以及自己的***控技巧,能夠使打到丹錐的誘餌跟下方的釣餌一起運動,並引起周遭魚兒注意而咬上釣餌,這才是功夫所在。
言歸正傳,白沫區海水攪動得相當劇烈,同時又有大量向上涌升的氣泡,因此誘餌的黏性要高一些、比重也要大一點,並應格外講究撒誘餌的時機。基本技巧是:必須配合海浪起落,趁浪腳涌到最高點時撒下,這樣誘餌才會循一條大致固定的路徑直接被退下的海水帶向深處。反過來說,假如你在波浪正要撞上岸壁或已經退下去且正在醞釀下一波上沖動作的時候拋撒,誘餌必然會被沖得七零八落,如此一來不但難以誘集魚群,甚至還可能把它們都給誘跑了!
當你覷准時機撒出誘餌之後,接下來就是要設法讓釣餌也跟著那條路徑移動,但一個人只有兩只手,要同時做好拋竿和撒誘餌動作幾乎不可能,怎麼辦?簡單!你不妨先將釣組拋入水中,暫時提著竿子不讓它漂走,然後看浪況打下誘餌,之後再放線使釣餌跟著誘餌一同漂出去。此時需特別小心控竿,避免釣組掛底。
暗礁區外圍的水流狀態也相當復雜,如果隨便亂打誘餌的話,同樣會弄巧成拙。釣者必須先找出一條比較固定的水流——通常是反撥潮或沿岸流,並設法弄清楚在其流動路徑上是否有比較好的暗礁結構,若有,就可以利用這條水流來攜帶誘餌進入暗礁區域,然後誘集魚群、引它們上鉤。
對付暗礁區魚兒的誘餌,比重可稍大些,黏性不要太強。拋撒要領是先確定水流速度與誘餌下沉速度的相對關系,而決定拋入的位置需接近暗礁區,以免誘餌過早沉到海底或漂過了標點。在拋投釣組的時機方面,能夠根據誘餌何時被捲入暗礁而定最好,不過這要求並不十分嚴格——暗礁區內本來就是魚只等食物送上門來的場所,即使落單的一隻蝦子(指鉤上的釣餌)也很能引起目標物的覬覦,因此如何掌握暗礁區的吸引水流更顯重要。
潮目區海水攪動通常不是那麼激烈,釣棚也不需要太深,可是因為標點多半離岸邊較遠,又有潮流不斷影響,所以誘餌不必太重、太沉,但黏性要稍強些,否則漂到半路就會被沖得無影無蹤了。
想釣潮目區,撒誘餌要注意兩點:首先是如何讓它順利漂進目標區,其次是如何讓這些誘餌發揮集魚效果。要達到這兩個目的,第一當然是誘餌的化學性質(關繫到它能否吸引魚群)和物理性質(與能否維持到潮目區而不散掉或沉底有關)必須講究,然後是注意撒的位置、時機跟份量。簡單來說,你必須先了解潮目所在位置,然後找出最方便運輸誘餌進去的那一股水流,再以少量、持續的方式拋撒,免得它們散得太開、分布太廣,如此才能順利達到誘集魚群的目的。看起來有點抽象對不對?其實並不會太麻煩,你只需觀察釣組在海中的移動狀態,就不難掌握潮目在何處、哪股水流能用來攜帶誘餌了。
許多人有過這樣的經驗:同一釣點有若幹人在垂釣,大家用的裝備、釣組、餌料都差不多,但魚只就是比較會咬某一兩個傢伙的鉤子,好像別人的浮標都壞了或釣餌有毒似的……
還有些狀況是,當你照自己的意思或別人教你的方法認真垂釣時,往往等了半天都沒消息,但就在低頭點煙或轉身跟別人閑聊的時候,竿子卻被水下大物猛地拉了下去,然後又因為你沒來得及揚竿作合,結果還是啥也沒釣到……
這些問題的根本多半跟***竿控線有關。也就是說,恰當的控線才會帶來美好收獲,不恰當的控……就只有等運氣來決定輸贏了!
那什麼是恰當的控呢?就本文討論的三種釣點環境而言,基本觀念都是尋找吸引水流。三種環境吸引水流出現的原因不同、位置不同,對垂釣的影響也不太一樣,所以控方式當然也就各有不同。
在白沫帶,吸引水流主要發生於靠近岸邊的區域,這是因為波浪撞上岩石後,大量反沖回去的海水帶有慣性力與重力作用,使得釣組在此區域內迅速被壓入深處;但同時存在的大量白泡沫(即氣泡),卻會在稍離開岸邊時——也就是慣性與重力的影響減輕時——開始向上、向外翻騰,因此進入深處的釣組也很快就會被卷出去。
不過假如白沫區有反撥潮存在的話,你將會發現:這條往外流的海水卻不那麼明顯的向上翻騰,而是持續往外拖出去,所以喜歡使用輕巧釣組且技術夠好的人,可以從反撥潮形成之處下竿,然後一路駕馭釣組循此途徑探尋魚蹤。
那技術還沒好到那個程度的人怎麼辦呢?第一,你若能接受輕巧釣組,可以在鎖定磯際水流下壓的范圍施釣,***作時竿尖指向水面,將釣組拘束在不被氣泡揚起的區域內即可,但須小心避免掛底。第二,如果對輕巧釣組沒啥信心,那就乾脆用大丹錐加重鉛,然後把攻擊目標放在白泡沫翻起的區域,靠重鉛壓深子線,狙擊躲在白泡沫下的魚群。
在暗礁區,主要的吸引力量發生在兩種時候:一是水流撞擊暗礁後繞行過去的過程中;另一個是水流在暗礁後形成的迴旋帶。這兩種情況雖略有不同,但卻是連續發生的,所以在垂釣時可以把它們視為一體,運用同一個***竿技巧控制釣組運動。方法是採用恰當的丹錐釣組,順著反撥潮或沿岸流放入,然後稍微帶線保持釣鉤在前、浮標在後,等釣組抓到吸引水流的時候,就讓它輕輕被吸下去——此時別怕鉤子掛底,但仍須適度帶住線系,運用竿先去感受水流的細微變化,並藉此掌握魚咬鉤時的動態。魚咬鉤時的動態?沒錯!有魚來咬時,你真會直接感受到那股震撼的力量,這個時候看不看浮標已經不重要。一般人比較會有疑問的是:到底吸引水流在哪裡?
這一點事實上也不必多慮,因為只要用了下潛阻力足夠小、符合流體力學的丹錐,並且水流之中確實有暗礁結構(其實磯釣場上到處都有暗礁),你自然就會知道何謂吸引水流了。怕只怕有些人看到了還以為那是「假魚訊」,急急忙忙要把釣組拉開,那我就沒辦法教你了……
在潮目區,因為有不同速度或方向的潮流互相干擾、糾結,因此會形成無數略呈迴旋狀的吸引水流,這種流勢不見得會把丹錐吸入水面以下,但肯定能讓它呈現不規則的移動(相對於原本一直順著潮流的漂行而言)。
大多數人面對這種環境時,都以為只有使用大標、重鉛,才能確**棚深度在自己設定的范圍。可是釣棚究竟該設多深才恰當?誘餌漂到潮目區之後,又會把魚集中到多深的水域去呢?如果你對這兩點並不是很確定,那重鉛、深釣棚又有什麼意義?
所以,還不如乾脆不要釣太深算了,反正潮目通常影響的深度也只在中表層而已,配上比重較小的誘餌,釣淺些上魚速度會更快!但要注意釣點遠時風的影響比較明顯,故應盡量壓低竿身以免母線過度受到吹拂,然後在浮標進入潮目區之後輕輕帶線,讓釣組充分伸展開來並適度打斜,剩下的就是當魚訊出現時揚竿作合啦!
在這里必須說明:自然環境變化萬千,原則性的解說並不能涵蓋所有情況,故聰明的釣者應具備靈活運用的頭腦,不可墨守成規。還有,日本磯釣名人小里哲也曾說:要在同一塊外礁上吃一百個盒飯,才能成為那個釣場的專家。他的意思當然不是說,買一堆盒飯上去狂吞就能打通任督二脈——你吃的又不是天山雪蓮、千年何首烏!這其中的要義惟「勤」字而已。因此希望大家要有鐵杵磨成綉花針的精神,盡量累積各種經驗,久而久之自然會有成就!
出自 《海峽釣魚論壇 » 海釣論壇 » 浮游磯釣之三大釣點攻略技,本人有刪改,筆者系廣東某磯釣大師,本人無暇考證,向大師致歉!致敬!
㈡ 海釣經驗
你這是要海釣入門么?
下面是「我釣網」上看到,當時我入門海釣的時候也是參考了它,有不少關於海釣的帖子,你自己多學習學習。
一個初學海釣的釣友開始時往往很茫然,不知該從那裡入手,那就先從簡單的開始吧。
海釣中的岸釣根據施釣地點大致可以分為磯釣、灘釣、堤防釣,根據所釣目標水層的不同又可分為浮釣與底釣,根據使用工具的不同可分為手提線釣和竿釣,根據釣點的遠近又可分為拋投釣和垂竿提釣,等等。具體使用哪種釣法以及使用哪種釣具要看釣點的具體情況、目標魚的生活習性、個人的經濟能力,沒有具體的標准。
1、釣具的准備 :
1)、釣竿:海釣自然要用海釣竿了,也就是竿體上帶導線環的那種。海竿根據功能的劃分有船竿、磯竿、筏竿以及拋投竿等,價格從幾十元到上萬元不等。初學岸釣的愛好者准備兩三支長度在三米六左右的硬調拋投竿即可,國產最貴的一支也不過一百元人民幣左右。注意:到信譽好的漁具店去購買國產品牌魚竿,不可貪圖便宜,俗話說「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一點不錯。
2)、鉛墜:不同長度、不同直徑的品牌魚竿都標有可匹配的適合鉛墜重量,鉛墜不能過大或者過小,過大容易斷竿,過小則拋投距離不夠。鉛墜屬於易耗物品,經常掛底而丟棄,因此每支魚竿應多備幾個鉛墜。
3)、浮漂:在海底多礁石易掛底的釣點以及目標魚是中上層魚類時,就需要使用浮漂把釣組控制在一定的水層了。在主線上依次打上棉線結、擋珠、浮漂、轉環、中通鉛墜、轉環、帶鉤子線(或者串鉤釣組),子線根據釣場水深長度大約設置在50厘米-120厘米之間,浮漂上端用棉線結固定,下端不必固定,以便於投甩,浮漂的浮力要略大於鉛墜及釣組重量。
4)、繞線輪:購買2000-4000型號的紡車輪若干只,軸承在六個以上,蓄線量在百米以上。國產正規品牌價錢大約在100元人民幣左右,不明產地、不明品牌、價錢便宜的不明貨色建議不要購買。
5)、釣線:根據繞線輪的型號大小選購從直徑零點三到零點五的強力釣線做為主線,子線略細。
6)、釣鉤:釣鉤型號應根據目標魚的不同而選擇不同型號的魚鉤,岸釣初學者魚鉤不必過大,選擇12號-17號即可。
7)、夜光棒:當然是在夜間為了清楚的看到上魚訊號使用的了。在釣底時可以把它固定在竿梢處,根據竿梢的抖動判斷漁訊;在浮釣時還可以把它固定在浮漂上,並且大多數魚類在夜間都有趨光性,這時夜光棒還有誘魚的作用,當漆黑的海面上那悠哉游哉的光點不見時就是魚兒上鉤了。
8)、魚餌:北方岸釣以各種沙蠶類最好,沙蠶類號稱海釣萬能餌,北方沿海大多數可釣魚種都可以用它釣取,並且遠投時不易鉤餌分家。其他魚餌還有蝦類、小魚及魚肉、小烏魚(海兔子)等。
9)、抄網、魚護、手電筒、剪刀、毛巾、手套等。
2、了解潮汐及潮流的一般知識
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所發生的周期性運動。我們把海面垂直方向周期性的漲落叫潮汐,海水水平方向周期性的流動稱為潮流。所謂的周期性是說,一般情況下潮汐或者潮流每天都要經歷兩個漲落,大約每次漲落之間相差六小時十二分鍾,那麼第二天的第一次高潮時間比前一天就要推後四十八分鍾了,半月後第一次高潮時間經過循環又與月初的第一次高潮時間相同,於是下半月又開始重復上半月漲落時間基本相同的潮漲潮落。由於地球、月亮、太陽的角度時刻在變化著,當每月的陰歷初一前後和十五前後這三個星體處在一個直線時,對地球的引力最大,所以海水的潮汐落差也最大,這就形成了所謂的大潮,海水流速最大,釣魚人稱之為大活汛;每月的初七、二十三前後,太陽、月亮、地球分處在不同的角度,這時對地球的引力最小,那麼海水的潮汐落差就最小,這就是小潮,海水流速最慢,釣魚人亦稱死訊。在同一釣點,漲潮與落潮的海水流動方向是不同的,漲潮時如果是海水東流,那麼落潮的海水流向就是西流。在潮汐漲至最高點時和退至最低點時,海水流動就有一個大約10-20分的停止期,俗稱平流。在近岸潮水漲至高點或退至低點時,在其稍遠的外部海域海水並沒有立即平流,而是存在一個時間差,愈向外海時間差愈大。
如同人的一日三餐一樣,這潮汐和潮流對海洋魚類的生活影響極大,俗話說「釣魚不懂潮,純粹瞎胡鬧」。那麼選擇什麼樣的時機岸釣好呢?
實踐證明,岸釣同船釣正好相反:船釣最好是小潮汛出釣,也就是每月的陰歷初七至初九、二十二至二十四最好,因為這一時期海水流速較緩,便於魚兒覓食,即便是大潮訊出海船釣也是漲流與落流之間的平流期最好。而大潮訊卻是岸釣的最佳出釣時機,也就是每月的陰歷初一至初三、十六至十八。因為此時外海流速太大,小魚小蝦根本無法立足,就來到海灣等避流處或流速緩慢處覓食,大魚也就尾隨而來,客觀上為岸釣創造了有利條件。
3、了解適釣魚種的生活習性
北方的黃海、渤海海域這些年的常釣魚種主要有以下幾種:六線魚類、黑鮶類、鯛類、鱸魚類、比目魚類、鰻魚類、鯔魚類以及體形較小的暇虎魚等。其中六線魚類、比目魚類、鰻魚類、暇虎魚類屬於底層魚,黑鮶類、鯛類、鱸魚、鯔魚類屬於中下層至中上層魚類,但其攝食范圍較廣,有時在底層也可釣到它們。這些魚類食性均較雜,其中黑鮶類、鱸魚類以及比目魚類中的牙扁屬兇猛掠食魚類。六線魚、比目魚、鯔魚、暇虎魚只在白天覓食,鱸魚喜歡在夜間以及晨昏覓食,星鰻喜歡在夜間覓食,白天水渾或者光線較暗的深水區也可釣獲。以下是各種魚類的攝食偏好:
黑鮶:高粱葉子魚、小烏魚(海兔子)、帶皮黃魚肉、泥鰍、魷魚腿、海腸子等;
六線魚:蝦、各種沙蠶等;
鯛類:蝦、管蛆、蛤類等;
鱸魚:活魚、活蝦、各種活沙蠶等;
比目魚類:蝦、沙蠶、小魚(牙扁喜食)等;
星鰻:小烏魚(海兔子)、蝦、魚肉等;
鯔魚:沙蠶、鮁魚肉、麵食等。
4、掌握海釣的最佳時機
每年春末的四月中旬至五月底,以及秋末冬初的九月底至十二月初是北方海釣的黃金季節,尤其以秋末冬初最好。春末氣候轉暖,海水溫度回升,魚類或者成群從深水處來到岸邊或者從冬眠中醒來,急需覓食以補充體力,這是海釣的第一個黃金季節。秋末冬初洄遊魚類為了積攢南下的體力,另外進入深水越冬的魚類為了對付寒冷的冬天都開始了不分潮水的瘋狂集群覓食,這是第二個黃金季節。一個海釣愛好者是不會讓這兩個黃金季節白白溜走的。每年的一月至三月底,近海水溫寒砭肌骨,魚類已經停止覓食,不可出釣。
那麼除去黃金季節,一天當中什麼時間出釣最好?清晨與黃昏最好已經是大家的共識了,不用多說。一天當中什麼樣的潮水適合岸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有說釣二.八潮的,也就是釣落潮二分、漲潮八分,還有說釣半潮的,也有說釣剛漲剛落的。不同的魚種、不同的地域具體什麼潮水好釣魚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自己總結經驗,但滿潮和枯潮不好釣魚卻是岸釣的常識。潮水是怎樣劃分的呢?每次漲潮或者落潮的大致時間為六小時十二分鍾,將其十等分,每等分為三十七點二分鍾,二分潮就是落潮後的一小時十五分鍾左右,依此類推。
5、注意風力、風向的影響
有風天好釣魚,這也是常識,因為有風天海水溶解氧濃度高,魚類較為活躍。但是風太大了不行,在風向適宜的情況下,一般的說風力在五級以下甚至六級以下不影響釣魚,也不影響魚類覓食。還有風向不對也不行,中國沿海地處太平洋西岸,大部分海域的魚類懼怕東北風或東南風掀起的卷底浪,漁諺說:刮東風、魚頭疼,此時魚類大部分已經躲進岩洞或到深水區避浪去了,極少覓食。
一般情況下,面向東的海岸在颳起四五級以上的東南風或東北風時均不可出釣,面向北的海岸東北風不可出釣,面向南的海岸東南風不可出釣。
了解了以上幾點,你已經基本上入門了。海釣與淡水釣相比,在於海釣給人更多的刺激感覺,其結果永遠無法預知,這種不確定因素使得海釣的朋友更樂在其中。另外,面對著一望無際的大海,聆聽著大海的氣息,感受著海的博大,你會覺得人與自然是這樣的和諧
㈢ 海釣時如何打窩
海釣打窩的時間應該是在潮起潮落時間過程的中間。因為剛漲潮的回時候,潮區還沒有足夠產生答流子的海水,潮區以下的魚群還沒有隨水逐潮而來,所謂一潮海水一潮魚。
只有漲潮的時間和潮區的水量漲達到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時,漲流產生後的一段時間里,魚才會光顧到潮區來覓食,此時打窩才能更好地提高上鉤率。
就是說,按正常預測漲、落潮潮區有魚的時候才去打窩誘魚,使隨潮而來的魚群停留在窩子里覓食不至於離去,否則,提前或錯後,或不管什麼時候到釣點就拋餌打窩是不科學的,那樣,等魚群到來時,誘餌早就被流子沖到拋竿限程以外很遠的地力了。
(3)海釣怎麼了解海底地質擴展閱讀:
漲流因打窩後有魚上鉤,躲過滿潮魚不咬鉤的時段,落潮流時,窩里仍可有魚上鉤那是因為受漲、落潮的影響,流子的走向是按來流和去流相反兩個方向進行的,因此,大量誘餌在滿潮海水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暫時緩緩沉人海底。
當落潮迴流形成時又會被海水沖刷翻騰起來,朝來流相反的方向漂浮而去,致使死餌變成了游動的活餌,釣點又產生了一次誘魚時機此時。
此時,應抓緊時間續窩,加大誘魚力度,促使回落上魚高潮的到來。
㈣ 在海釣中魚,阿波都有幾種表現。
在海釣中魚,阿波比較常見的幾種表現:
1,快速「箭沉」
浮波猶如離弦之箭直竄海底的時候,那是最明顯的魚吃餌的信號。這表明水下的魚群體可觀,使得魚吃食比較急,避免被同類搶食,也有可能釣棚稍微離開當天魚群習慣的安全水層。故魚需要離開安全水層,冒險浮游上來咬餌再迅速下潛。
㈤ 海釣需要掌握什麼技巧啊
1. 海邊如果是磯釣(站在磯石,或者防波堤上釣),誘魚是用 南極蝦+餌料粉(磯釣專用)+海水 大概版1:1.5:1 和成的混合物權,用拋餌勺拋投到釣點附近。
2. 海魚的釣餌,也是海釣萬能餌-----南極蝦,或者市場上賣的活蝦. 海洋生物遵循: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3. 一般來說,魚兒早晚吃食較為頻繁.不過吃食和水質,水溫,含氧量也有關系。
4. 海魚一般都比較兇猛,嗅覺非常的靈敏,但是,我看過相關的介紹,說海魚吃食的條件反射,更多是觀察餌在海水中下沉的是否自然,如果很自然的下沉,它基本顧不上氣味。
5. 漲潮要在靠近岸邊釣,這時候魚會隨潮水靠近岸邊躲避強勁水流.退潮要在岸邊延伸進海里的部分釣,原理同上,魚不退回去會曬死在攤上的 。
6. 和風沒有太大關系.和水流有關系。
7. 防滑鞋和救生衣是必備的. 除惡浪和漲潮,還有滑落水中,皮膚曬傷,雷電等危險因素.所以,遮陽帽也要帶上,雨下的太大,或者冷暖氣流交匯的時候,就不要去釣。
㈥ 海釣基礎知識
海釣有很多種方法照你的情況你在海灘邊最簡單的釣法就串鉤釣底,海桿一副繞內線輪容3000型差不多,串鉤加大鉛墜,掛活蝦,看桿尖抖動就上魚了,如果是在崖壁礁石邊釣的話就用磯釣釣組可選用5.3米磯桿2500-3000輪再是磯釣釣組就行了,釣組給你幾個網站看看這里說不太清
http://bbs.haidiao.com/forum-32-1.html
http://www.jidiaoke.com/html/news.html
推薦你玩路亞(lure)國外釣魚環境好路亞對象魚多,我保證你玩過一次後會深深地愛上這種刺激的釣法,老外對這種釣法比較在行,你可以問問當地的漁具店,具體還是要看你那裡的地形來決定釣法的。就說這些了 。
㈦ 海釣船船上具體事物
海釣裝備要備足,如下:
1、釣專用支竿架。全為耐海水腐蝕的不銹鋼金屬材料製成,下部用螺桿擰緊固定於船舷護攔上,上部則擔上船竿和卡好的搖線輪,並用卡箍螺帽將船竿後柄卡緊,使導線環及搖輪處在竿的上方並成一條直線,竿梢的上仰角度一般處在45度,通過擔竿叉子上下調節來完成。
2、船釣探魚機。
控魚機以熒屏大小,分為6英寸、8英寸、10英寸等。
該機第一大功能是航海,它能展示海岸線、航跡、航道、航向、航速、航程、預計到達時間、目的地經緯度、衛星自動定位、游漂移動記號等。
控魚機的頻率有50千赫、120千赫、200千赫,功率600瓦~120瓦。控測范圍,最小8米,最大可達1000米,全彩色,具有清晰地反映海底固定放大,自動選擇追隨,海底地形、地質地貌、深度、魚訊警報、魚群、魚種和夜間閃光照明等功能,防水省電,自重1.5千克。
3、繞線輪又稱卷線器,有人力手搖型、電動手動雙用型,外表有防海水浸蝕塗層,有十餘個軸承,通過操控,能夠自動收線、放線,釣力值有25千克、50千克、85千克……可以調節,而且收線多少米、放線多少米,均能從屏幕上標明數字顯示。
電動卷線器、手動電動卷線器,它同探魚機一樣均屬高科技產品,使用時,均須配以6伏~12伏蓄電瓶,操作簡便,功能強大,10號左右的母線,一般可蓄1500~2000米。
4、大號搭鉤。這是船釣大魚拖魚上船的必備工具。
除上述幾大件以外,釣者還可攜帶一些磯釣的小釣具,例如有時要用小型活魚作餌,就得隨時釣取,故要多帶一些備用釣具釣餌等,做到「有備無患」。
㈧ 海釣拋竿技巧
海釣,是世界上釣魚愛好者的主要垂釣主式,尤以海岸線長的一些工業發達國家最為盛行。海釣方法很多,釣場則有深場和淺場之分。深場水深50米以上,皆用船釣。淺場水深50米以內,船釣、岸釣為便,有以下幾種釣場:
海島岩礁漁場:即在大海中或海邊礁石上垂釣,也叫磯釣,均使用拋竿,竿長4.5米以上,一般股電海面50-60米以上,技術好、力氣大的可投甩80-100米。海底礁石上生長著海藻類植物,海中昆蟲、軟體動物和各種小魚、蝦也喜歡在此生活,因此能誘來不少魚類覓食、繁殖。海邊岩礁處一般水深10米左右,各種海魚大小不等,海魚成群生活,一旦魚群游來,見食就搶,上鉤率非常高。但海礁面釣風浪大,體力消耗多,而且危險性大。
海灘漁場:指在大海邊、海灣處的沙灘或斜坡上垂釣。在海灘下釣魚較安全,但要密切注意海潮的漲落。每到漲潮時,海魚成群結隊隨潮水涌到岸邊,吞食岸邊的食物,這時正是海釣最理想的時候。在海灘下垂釣,當然也用拋竿,其方法是甩出40-50米後,一方面要隨時注意海魚搶食,及時提竿、收線、上魚;另一方面應隨時注意海潮的漲落。如遇大風大浪打來,或海潮上漲迅速,要隨時後退,否則有被海浪捲走的危險。
注意事項
第一,海釣出發的時候,攜帶的漁具要應有盡有 。 魚鉤、漁線,多帶幾套方為上策。尤其在礁底岩洞處下鉤,掛鉤、折線在所難免。如果估計路遠、時間長,一定要帶足飲
食和用具。
第二,海洋比河川的水要深得多, 一般都在幾十米、幾百米,深水底層魚承受的壓力很大。一旦魚被釣上海面,迅速減壓,會很快死掉。 要想保鮮、保活,必須進行放氣。 其方法是,用放氣針 ( 一般用注射針 ) 刺入魚腹,輕壓魚肚,使氣體排出體外,魚即能適應水表環境,多活些時間。
第三,海洋一般水較深,流較大,漁線很難保持筆直。所以,一旦發現魚訊,提竿的時候動作宜大,力量也要足。 如果水淺,提竿緩慢一些關系不大;如果水深,提竿過穩過慢,力量過小,魚很有可能就會跑掉。
第四,常言道: 「 水火無情。 」 進行海釣的時候,必須十分注意安全。 船釣、磯釣,一定要穿好救生衣,以防不測。另外,在磯釣的時候,不僅要穿上磯釣專用釘子鞋,還要結伴同行,不可單獨行動,以防發生意外時不能互相援救。一般認為較為安全的陸磯並不保險,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 海磯波浪容易通過,但是陸磯不能通過,在這種情況之下,海水不斷上漲,左右上漲的海水經常從陸磯後邊包抄過來,對垂釣者造成很大威脅。一旦遇上風浪、海嘯,必須沉著冷靜,要有計劃、有準備地撤退到安全地帶。
第五,深水有大魚。 海上什麼樣的兇猛魚類都有,有的魚能將船槳一口咬斷。海上垂釣的時候,一旦釣住特大魚類,它就會像艦艇一樣將鉤餌拉走,繞線器里的線放完以後,它依然如故拉拽。這時候,如果你估計難以將其就範,即可當機立斷,割斷漁線,保住魚竿,此乃 「 舍卒保帥 」 。如果你在小舢板上遇到這種情況,千萬注意不要讓其將船拖翻,以免發生傷亡事故。
㈨ 海釣時,就是在海灘邊的那種,拋出去的鉤組經常會卡在海底,拔不出來要如何應對...謝了
沉底灘釣有條件的話應在潮水最低時注意觀察,海流經過有涌浪產生海底即有暗礁,施釣專時應盡屬量避開岩礁區等海底地形復雜區域在海底地勢較平坦處施釣(但最好緊挨著岩礁區,這樣收獲更豐)如果找不到好釣點或無法避免,只有在釣組上採取棄車保帥策略,墜子線用最細線,鉤線其次,主線最粗,,避免整付釣組全丟。如不需整付釣組卧底,可在串鉤上方掛一浮子使釣組稍微立起,主線不要收太緊,可大大減小卡底幾率。
PS:鉛墜對海水環境污染很大,最好使用鐵、水泥、石頭墜等。
㈩ 第一次海釣注意什麼
海釣可以說是一件是個男人都會嚮往的事情,但是比起淡水釣空軍,海釣空軍就更讓人鬧心了。這個原因嘛也很簡單,你又是租船,又是選日子,裝備大包小包,行程這邊那邊的。准備了好大一番功夫,結果還是空軍,你說氣人不氣人?因此小編特意總結了海釣需要注意的6個事項,讓空軍從此遠離你。
一、天氣太好
出門選個好天氣是沒錯啦,但是看看黃歷有太陽就可以了,別真的挑一個風和日麗鳥語花香的日子。因為你是出去玩,那當然好天氣才有好心情,但人家海魚是出來吃食,天氣搞那麼好那些魚就很難在光線充足的時候吃食,而且太陽那麼曬,人家也不想吃。這種好天氣,它們一般都會在很隱蔽的地方吃食,所以天氣太好的時候,咱還是拿把躺椅曬曬太陽得了。
二、海洋潮流
海釣的一切活動啊,都是和海潮有關的,這是重點,大家別說話拿筆記記好。如果沒有合適的海流和環境,就算你扔一卡車食物下去,人家也是不會吃的。當然具體怎麼看海潮,那就請各位再動動手指,翻翻我以前的文章,那裡講的會更詳細一些。
三、海水溫度
一般的海魚都是有洄遊的習性的,這主要就是為了尋找合適的生存環境,並不是只有想生孩子的時候才想起來要洄遊。魚是冷血動物,自己不能控制體溫,水溫要是過低,待著會凍死,水溫要是過高,自己就把自己給煮了。基本上只要水溫不合適,魚就會向深海洄遊,你想攔也攔不住。大體上水溫低於15度魚就不會吃東西了,千萬要注意這一點。
四、釣點選擇
每一個釣場都不是在海水裡晃悠一圈,然後一拍腦袋,「哎呀我去我就在這兒釣吧!」出來的。作釣前必須了解魚的魚的集聚的條件或者是覓食路線。不然你妥妥釣不著嘿!
五、誘餌建議
什麼樣的魚,就用什麼樣的餌,當然南極蝦是不錯啦,但是最好還是要因地制宜、對症下葯,魚愛吃什麼,你就下什麼,別你想釣鯊魚,然後砸輛拖拉機下去,這樣不行的,要釣就好好釣。另外還有不要找到釣點就直接撒餌,有魚就樂呵,沒魚就繼續撒,這樣你自己都不知道把魚誘到哪裡去了,下一次你估計就要空軍了。
六、選好釣組
很多釣友都會有這個通病,通過網上看攻略或者自己瞎琢磨這樣那樣的,最後弄了個釣組並且真的爆護過以後,就一直用這個釣組了,別的都不管了,覺得這個就是天下第一釣組了,對外還秘而不宣。無論到哪裡,釣什麼,就用這個釣組釣任何魚種了。然後從此一旦釣不到魚,就怪水域沒魚。還有釣友看了人家演示,自己腦海中各種腦補什麼拋竿啊什麼控線啊。你還別說,人家的釣具往往還都是很先進的那種,但實際效果也是差強人意,這類釣友往往只有一個信仰,那就是釣具要好,姿勢要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