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油田地質員蘇惠怎麼回事
㈠ 中原油田怎麼樣
中原油田位於河南、山東兩省交界處,中心地區在河南省濮陽市。總部生活基專地位於濮陽市城區東部。各二屬級單位分布在濮陽市的華龍區、濮陽縣、清豐縣、范縣以及開封市的蘭考縣、山東省聊城市的莘縣、菏澤市的東明縣。其中以蘭考縣城北的鑽井三公司生活基地最大。是中國東部地區一個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1975年開始大規模勘探,1979年正式投入開發,其地質構造屬渤海灣沉降帶的一部分,是一個由地質斷裂而形成的具有裂谷特點的盆地,地質上稱之為東濮凹陷。盆地北起山東莘縣,南到河南蘭考,呈東北-西南走向,面積約5300平方公里,從地質圖上看,恰似一把斜掛的琵琶。主要開發區域東濮凹陷橫跨河南、山東兩省的6地市12個縣區,面積5300平方千米。除東濮凹陷外,國內還有內蒙白音查干、新疆伊犁、青海民和,四川普光等探區,登記地質調查面積6.99萬平方千米,登記探礦面積1.76萬平方千米。截止1999年底,
㈡ 中原油田地質院
中原油田地質院 是局直屬科研單位 主要從事地質研究分析解釋
女生來這里內 基本就是在辦公室 研究室 來了 先給你容找個師傅帶著 學習一些解釋資料 方法 教科書上的東西 和現實的東西 基本脫節的
然後 會有熱心的大姐 給你介紹對象 貌似本科的女生又是科研單位 很吃香呢。。。接著 外派學習 之類的 祝你好運
㈢ 地質資料歸檔中常見問題與對策——以中原油田為例
崔紅偉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檔案管理處)
摘要 地質資料是不可再生的企業寶貴信息資源,越來越多的企業對其進行了更多的保護。但是,在日常的地質資料歸檔工作中,仍存在著一些習慣性管理漏洞。本文通過對地質資料歸檔工作常見問題的認真分析,提出了「三個建立」的應對策略,必將有效地促進地質資料的規范化管理。
關鍵詞 石油地質 資料管理 關鍵環節 應對策略
地質資料,是指在地質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圖表、聲像、電磁介質等形式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和岩礦心、各類標本、光薄片、樣品等實物地質資料。近年來,地質資料作為石油、天然氣、煤層氣、放射性礦產、海洋地質等勘探與開採的重要依據,一直受到能源企業的廣泛重視。由於地質資料是不可再生的企業寶貴信息資源,越來越多的企業對其進行了更多的保護。但是,在日常地質資料歸檔工作中,仍存在著一些習慣性管理漏洞,應當引起地質資料管理者的足夠重視。
1 地質資料的流轉形式
長期以來,能源企業均按照國土資源部及石油石化等上級部門對地質資料的管理要求,及時完成了地質資料的接收、整理、編目、保管、利用及地質資料上交、匯交任務,為國家和企業積累了豐富的地質資料資源,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了資料保障。綜觀各石油企業,地質資料的流轉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1.1 逐日接收分發
在石油石化各油氣田企業,大多數都建立了自己的地質資料中心或科技資料中心、地質信息中心等,所轄各單位將產生的地質資料逐日地匯集到中心,該中心按照企業地質資料分發方案,做到當天資料當天收發、當天送達、當天歸檔,平均日收發量在千份左右,年平均收發量達到10萬至20萬份,甚至更多,較好地滿足了油氣田科研與生產的需要。
1.2 適時收集歸檔
為保證地質資料歸檔的及時、准確、完整,地質資料管理部門統一將企業的勘探開發生產投資計劃和科研計劃及時掛接到自己的內部網站上,各專業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對照計劃逐一對油氣勘探生產、科研項目中地質資料的形成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及時掌握地質資料歸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收集,做到不漏歸、不錯歸、不遲歸。
1.3 定期上交匯交
中石化各油氣田企業,均嚴格按照《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質資料管理辦法》、中國石化國家重大專項日常管理辦公室《關於上交「十一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資料的通知》等規定要求,由本企業勘探開發部門、科技部門、地質資料歸口管理部門等部門相互配合,及時督導下屬各地質研究、測錄井、井下作業、物理勘探等單位做好上交資料的歸檔工作,確保地質資料應交盡交,並符合資料上交要求,做到紙質資料與電子文件配套歸檔。
1.4 分散委託管理
自2011年起,國土資源部先後批准一批受託保管油氣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的單位,代表國土資源部接收、保管應向國家匯交的油氣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近年來,各受託保管單位按照國土資源部《油氣等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委託保管工作規則(試行)》要求,及時將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匯交給全國地質資料館,實現了各類地質資料的有序和可控管理。
2 地質資料歸檔中常見問題
由於地質資料的流轉形式不同,歸檔控制存在一定難度。盡管有各類制度、規范、標準的約束,但是在地質資料歸檔驗收過程中,卻仍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致使地質資料歸檔質量不高、歸檔材料不全,嚴重影響了工作進程、日常利用和上交、匯交工作。
目前,中原油田地質資料的形成單位和接收單位共有32個,保管地質資料的單位主要集中在地質資料歸口管理單位——檔案管理處中心館及下屬的地質檔案室、地質錄井檔案室、物探檔案室、測井檔案室、普光綜合檔案室,各鑽井公司檔案室存放著各類鑽井井史檔案,各採油、采氣等生產單位所在檔案室保管著與本單位有關的地質資料。地質資料中心一般存檔3套地質資料,1套封存、1套利用、1套進館,還有部分地質資料需存檔5套,需再上交1套、匯交1套。在預歸檔的地質資料中,常常發現一些低級錯誤,應當引起地質資料產生者和管理者的重視。
2.1 紙質報告中常見的錯誤
一是字跡不清晰,印刷質量不高。如藍曬圖著色深淺不一,有的太深看不清字跡,有的則太淺,影響閱讀,甚至出現報告字體重影的現象。
二是紙張不統一,裝訂質量不高。有時會出現倒頁、反頁、缺頁、掉頁等情況,紙張批次、克數不一致,厚薄不均,存在色差。
三是排版錯誤,校核不嚴。頁碼位置不對、表頭位置不對,沒有居中或左右位置顛倒,橫向表格的表頭正反頁錯位,或彩圖變成了黑白圖。頁碼出現錯誤,漏頁、錯頁或倒頁;頁邊距設置錯誤,沒有留裝訂線的位置,造成壓字。
2.2 圖幅中出現的錯誤
一是圖中井段標識錯誤。井深與所標數值不符,或井段小數點位置不對。
二是圖名和圖的內容不符。文字刪減時,插圖位置發生變化,沒有及時調整,造成甲圖非乙圖。
三是圖樣模糊不清。復制圖或處理過的照片格式,信息損傷,放大後有些失真。
2.3 電子文檔中的錯誤
一是正文中的文字字體、字型大小大小不一。各級次標題的格式不統一,字體、字型大小與級次不匹配,或行間距不一致。
二是正文中的數字上下標錯誤。如「m2」中的2未作上標設置,或者設置成下標了。
三是圖名和圖幅分開,表頭和表格分家。這主要是換頁時,未加入控制符,導致首尾分離。
四是文檔排版錯誤。每一自然段開頭時,未空兩個字的位置;或每一自然段沒有轉行,造成分段錯誤。
3 對地質資料歸檔的幾點建議
3.1 建立地質資料歸檔驗收制度
進一步規范地質資料驗收程序,實行形成單位自驗、二級單位復驗、歸口單位主驗、上級單位終驗的運作機制,設置地質資料專職驗收人員,建立各級驗收責任人備案制,凡紙質材料或電子文件不合格的均返回形成單位限期整改。要嚴格按照《石油天然氣勘探與開發地質成果報告編制要求》進行編寫,待電子文檔合格後,再進行印刷,以免造成成本浪費。
3.2 建立地質資料歸檔考核機制
進一步完善歸檔考核制度,每年進行一次歸檔自查,定期公布地質資料歸檔、上交、匯交情況,通報歸檔率、合格率、齊全率,並將地質資料歸檔質量納入各單位業績考核,從根本上杜絕簽章不全、紙電不一、歸檔不全的現象,減少不必要的勞動,提高地質資料的上交、匯交速度和質量。
3.3 建立電子文檔與數字化同步制度
要嚴格按照《地質資料電子文件製作細則》進行組織。應歸檔地質資料必須是紙質與電子文檔雙套制,紙質資料與電子文件必須一致,有紙質文件就要有電子文件,有電子文件就要有紙質文件,且二者的版本要相同,均為最終版本。同時,要充分利用系統進行地質資料的網上交接,逐步從源頭實現地質資料原始信息數字化,並分期分批地將利用價值高的庫藏地質資料進行全文數字化,為建立地質資料大資料庫、實現地質資料的遠程共享服務奠定基礎。
4 小結
做好地質資料的歸檔與管理工作,不是某一個單位、某一個人的工作,而是一項涉及全員利益、企業利益、國家利益的集體性任務,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常規性工作,需要各企業、各部門、各單位間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更需要地質資料形成單位與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協調,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促進地質資料的規范化管理,為實現全國地質資源共享作出應有的努力。
㈣ 現在中原油田工資待遇怎麼樣,我
普通高等院校大學畢業生和研究生來油田工作的,見習期間享受定級後的工資、獎金待遇;對石油主體專業或急需緊缺專業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也可以實行協商工資,工資標准按有關規定,參照人才勞動力市場價位協商確定。
實行畢業生引進特殊補貼政策,對來油田工作的急需、緊缺專業畢業生,在一年內博士生每月發給1000--2000元的補貼,碩士生每月發給500--1000元的補貼,本科生每月發給300--500元的補貼。補貼原則上實行合同期滿一次性發放,從油田人才引進基金中支付。具體實施方案由單位根據職工收入情況和穩定畢業生的實際需要制定,報油田主管部門審定後執行。
對來油田工作的普通高等院校石油主體專業畢業生,發放安家費,標准為:本科生5000元,碩士研究生8000元,博士研究生20000元。
各單位要及時安排畢業生食宿,配備必要的工作生活用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要按照《畢業生見習管理暫行規定》,制定見習計劃,選派導師,安排畢業生到生產一線輪崗鍛煉,加快成長步伐。
加大畢業生培養力度,充分尊重他們的發展願望。開展畢業生職業生涯設計,深入挖掘其發展潛力,在實現油田發展目標的同時,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本著「學用一致、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原則,提高畢業生的使用效益,鼓勵他們向生產、科研一線和外部市場崗位流動,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首先我必須承認--中原油田的效益和待遇(包括收入,工作環境,生活條件)確實不好,或者說和大家的預期(與很多油田石化單位相比)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收入方面:
剛畢業的大學生能拿到手的錢也就是1500-1800(我說的是分公司採油廠的平均,包括天然氣)。鑽井或者作業屬於勘探局,收入主要靠獎金,內部市場一 般的隊伍一年下來拿到3-4W沒有問題,外部市場(國內)一般的隊伍一年5-6W,外部市場(國外)一般的隊伍一月1200-1500美金。局機關和局直 屬的研究院(設計院,採油院,地質院)表面上拿錢不多,實際上各種獎勵很豐厚。
工作環境方面:
採油一廠在濮陽縣文留鎮,二廠在范縣濮城鎮,三廠在古雲鎮(隸屬山東莘縣),四廠在文南(和一廠交界),五廠是離總部最近的一個採油廠(我說的是廠區), 打的7-8元可到總部,六廠是最遠的一個廠,在東明縣(隸屬山東),效益比較好。井下特種作業處在柳屯鎮,輸油管理處也在那裡,還有隸屬於採油三廠的馬寨 油礦以及中原油田公安局油區警察支隊及警犬養殖基地,天然氣產銷廠和處理廠的總部也都在井下附近,下屬的各個分廠分布很廣(多數靠近採油廠),井下作業 (除特種作業)又分為井下作業一處和二處,處機關都在總部,下屬的大隊分布在各個採油廠的廠區附近。
除了油田總部在市區(華龍區),各個採油廠和天然氣廠都可以說是在農村,不過廠區內的建設還是可以的,現在前線的工人基本上都在總部附近買房(經濟情況允 許的話)。這些地方的有幾個共同的特點:1.本地居民民風彪悍 2.缺少娛樂設施 3.領導工作作風簡單粗暴(情況特殊) 4.房價便宜
㈤ 請教中原油田地質錄井處內部網址
中原油田的錄井公司。
㈥ 中原油田石油地質專業本科畢業生員工待遇怎樣
剛來待遇一般吧,抄現在油田石油襲地質專業的研究生都一堆一堆的,本科生能有多好的待遇,況且剛參加工作,又沒有什麼工作經驗,給你個待遇好的崗位你也得頂的下來呀
所以說還是踏踏實實先在基層幹上幾年再說吧,年輕人不要好高騖遠,等你翅膀硬了再考慮待遇的事吧
㈦ 淺談中原油田地質檔案資料匯交與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
李效蕊
(中原油田檔案管理處)
摘 要 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與地質資料信息數字化密切相關。要推進與最終實現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首先,要從地質檔案資料匯交入手,收集齊全完整的地質檔案資料電子文件;其次,逐步將紙質檔案數字化。檔案數字化是實現「集群化」「產業化」的基礎,「產業化」是「集群化」的必然結果,是對傳統服務理念、服務方式和服務能力的重大變革。以資源共享和提高油氣田勘探開發為目的,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
關鍵詞 地質資料匯交 地質資料信息服務 集群化 產業化
1 引言
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與地質資料信息數字化密切相關。要推進與最終實現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首先,要從地質檔案資料匯交入手,收集齊全完整的地質檔案資料電子文件;其次,逐步將紙質檔案數字化;檔案數字化是實現「集群化」「產業化」的基礎,「產業化」是「集群化」的必然結果;提高地質資料數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擴大服務領域,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地質工作服務方式順勢而為、與時俱進的重要創新,是解決地質資料管理諸多問題的一項根本性措施,是對傳統服務理念、服務方式和服務能力的重大變革。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有利於避免地質工作重復投入、減少社會投資浪費;有利於社會資金投入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產品開發,拉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產業化發展;有利於逐步解決地質資料管理館藏機構和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2 地質資料匯交在油田勘探開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匯交到地質檔案(資料)中心的石油地質檔案資料是指石油企業在地震、鑽井、測井、錄井、試油、油井開發等油氣田勘探開發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文件材料,是油氣田勘探與開發工作中形成的重要基礎信息資源,具有可重復開發利用、長期提供服務的重要功能;是油田勘探開發的重要檔案,是開展地質科學研究與一線生產的重要依據。中原油田的「匯交中心」就設立在油田檔案處下屬的地質資料室。分發工作的質量與效率直接影響著中原油田科研、生產與決策;要及時了解和掌握生產動態和生產進度,就要求檔案(資料)的收發要講究時效性,比如,在油田開發上,對於一口新井的投產,最關鍵的問題是「固井質量圖」的產生。因為有了它,就可證明該井的前期所有工作已經結束,馬上可以進行射孔並投產。只要「固井質量圖」一到,要求不得超過 24 小時送到科研與生產第一線,這就要求收發工作即快捷又要准時。從理論上講,按照檔案界的最新觀點,只有用計算機對檔案信息進行全文(實體)管理和利用,檔案工作才能稱得上是真正進入信息時代,檔案管理也才能真正稱得上是現代化。進一步提高油田地質資料數字化信息化水平,擴大服務領域,提升服務功能,提高地質工作社會影響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加快石油地質檔案(資料)收發工作的信息化、自動化進程,對於石油企業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想加快實現企業檔案信息化建設,首先從檔案(資料)匯交上下工夫,加快電子文件的收集,推進檔案信息資源數字化、自動化進程,促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
2.1 紙質文件的歸檔
長期以來,收發工作一直是檔案管理工作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對於紙質地質檔案資料的匯交來講已經成為慣例,各個匯交地質檔案資料的匯交單位,嚴格按照匯交制度及時匯交紙質檔案。中原油田每年總計收發各類紙質地質檔案(資料)幾十萬份,多者高達上百萬份,收發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中原油田勘探開發科學研究與生產一線對地質檔案的利用;檔案是生產力,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檔案。油田的歷屆領導十分重視油田地質檔案資料的匯交工作,制定了嚴格的檔案資料匯交、分發與接收制度,規定要求生產與科研單位應及時地向檔案資料中心匯交檔案資料。並要求檔案資料匯交中心的檔案工作人員將接收的重要的檔案資料在 24 小時之內,必須送到科研與生產第一線。幾十年來,中原油田檔案資料匯交工作一直在健康的軌道上運行。
2.2 電子文件的歸檔
2.2.1 中原油田歸檔電子文件的類型
中原油田經過 30 多年的長足發展,立足油田,外創市場,不斷引進新技術、新方法。原來向上級領導匯報工作,需要帶去大量的紙質檔案,攜帶既不方便,且容易丟失。現在圖文並茂的匯報方案,只需要一個小小的活動硬碟就可以解決。由此所產生的電子文件也是種類繁多。地質資料電子文件依據工作需要的不同,有下列各種不同的類型:
(1)在勘探開發等科研活動中形成的報告、報告附圖冊、各種地形圖、多媒體匯報方案,製作電子文件所用的計算機軟體、所使用軟體的版本,以及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輔助製造(CAM)、檢測、模擬實驗等技術形成的具有查考利用價值的數據文件、圖形文件、模型文件。
(2)油田以「井」為單元形成的各種關於井信息的電子文件。如:完井、測井、錄井、試油、化驗分析等:①地質完井報告與錄井資料。包括完井地質報告、附圖、附件及與其相應的電子文件。錄井資料,如:小班地質、氣測、鑽時班報表和記錄簿,大班地質日誌等原始檔案資料。②以井為單元的測井資料。包括:測井解釋報告和組合圖和解釋成果表、標准圖、RFT 測井圖表、吸水剖面圖等各種附圖。③以井為單元的試油資料。包括:對油井進行的注灰、注水、壓裂形成的地質資料。④鑽井工程報告與原始資料。包括鑽井工程報告、定向井技術服務總結、泥漿報告、固井報告、井下作業總結及與其相應的電子文件。⑤對各種岩心、岩屑進行分析化驗產生的化驗分析資料。
(3)地質調查處形成的以地震勘探信息為主的二維、三維地震磁帶。按記錄內容分為:原始帶、中間成果帶、最終成果帶。磁帶的種類,包括 3490、3480、3590、8MM、9 軌帶等,數據記錄格式有SEG-Y、SEG-D 等。
(4)本企業製作的各種數據文件,如資料庫、圖形庫、方法庫等。
2.2.2 電子文件歸檔現狀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計算機技術發現到了今天,辦公自動化在中原油田很多部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應用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處理與繪圖,科研報告的編輯與列印,製作出的多媒體匯報材料圖文並茂。但是,對於電子文件的形成與管理還處於初級階段。所謂的文件管理,主要是將電子文件列印成紙質文件後對紙質文件的管理,而針對電子文件的規范管理幾乎未進行,往往是存儲在硬碟中的文件被隨意修改、刪除;拷貝成軟盤的電子文件散落在各個二級單位計算機操作人員、設計人員手中,沒有系統地收集整理。對於電子文件的收集與管理重要性都有所認識,但又都不夠重視,特別是對電子文件管理的要求、流程等方面的規定不夠嚴謹,電子文件管理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模式。因此,各個上交匯交的單位在向「匯交中心」歸檔紙質檔案的同時,並沒有上交匯交相應的電子文件。
3 加快油田石油地質檔案(資料)收發工作信息化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
按照國土資源部的要求,中石化系統 2012 年繼續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進程。筆者認為,所謂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離不開電子文件的管理,檔案數字化是實現「集群化」「產業化」的基礎,「產業化」是「集群化」的必然結果,是對傳統服務理念、服務方式和服務能力的重大變革。長期以來,分散的保存與管理,以及缺乏資料信息共享、綜合利用的機制和手段,使寶貴的地質資料信息常常無法發揮其真正的價值。只有收集齊全完整的電子文件,逐步實現電子文件的管理,使地質資料實現共享。因此,如何加快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和產業化,進一步提升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水平,已成為一頂重要課題。作為油田企業來說,首先要保證將現階段產生的電子文件收集齊全完整,盡最大努力使當前產生的電子文件不再流失;其次,逐步將紙質檔案數字化;以資源共享和提高油氣田勘探開發為目的,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進程。
3.1 應在已建立的收發檔案(資料)機讀目錄的基礎上,加大電子文件與電子檔案的收集力度
作為石油企業,地質檔案資料形成後都有一個歸口,就是都統一匯交到各個油田的「匯交中心」。多年來,「匯交中心」嚴格按照油田的匯交與分發方案進行接收與發放,同時也是檢驗紙質地質檔案資料匯交是否完整的監督機構。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化技術的應用,形成了海量的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中心」自然也可以成為匯交電子文件最好的監督機構。因此,現實與形勢都要求我們要對中原油田匯交的石油地質檔案資料進行調查研究,研究在匯交的這些地質檔案資料中哪些是在產生紙質檔案的同時,也產生了電子文檔;研究這些電子文件接收、保管、利用的技術方法。油田有關領導與檔案行政部門應盡快制定出石油地質檔案(資料)的電子文件歸檔與匯交的范圍,參照國家有關文件,制定出本企業的《紙質文件與其同時產生的電子文件歸檔的匯交制度》。加大對電子文件與電子檔案的收集與監管的力度,要求企業信息集成系統的編制人員在其系統設計和運行過程中加入電子檔案文件的鑒定、歸檔、保存、利用等檔案的管理內容,從電子文件的收集、積累、整理、歸檔、移交、保管、利用、統計等方面做出較細致的規定,以維護檔案的信息資源的有效性、可靠性與實時性;將具有憑證作用和參考價值的電子文件及時地納入歸檔范圍,監督與督促油田各個匯交地質檔案資料的單位與部門,在匯交紙質地質檔案資料的同時,將同紙質檔案一起產生的電子文檔歸檔兩份由檔案館保存,其餘紙質文件按照原來的歸檔要求的份數歸檔。
電子文件收集應注意事項:
(1)注意對草稿文件的收集。在辦公自動化的起步階段容易忽視對草稿文件的收集,這些電子文件的絕大多數被新起草的文件不斷地覆蓋,或因其存儲介質用於其他的存儲被清洗。在一些草稿文件中,包含著許多重要的修改過程信息,具有查考價值,列為歸檔內容進行保存,不可任其清除。對於起輔助作用或正式的電子文件,則應及時收集與整理,並與相應的紙質文件之間建立標識關系。中原油田檔案管理處對這部分電子文件已經進行了定時利用,由各個單位的兼職檔案員向檔案處在線移交。
(2)注意對電子文件載體及其相關軟硬體設備的收集:鑒於電子文件的特點,對不同信息類型的電子文件,由於其技術特性的不同,存儲載體和記錄的信息的標准、壓縮方法也不同。應使檔案管理的要求向前延伸到文件管理工作中。的確,隨時隨地產生的電子文件、電子圖紙,使企業檔案工作者再也無法坐等檔案的最後形成與歸檔了。把目前的公文辦理和檔案保管的分段管理,從對電子文件連續管理的角度統一起來,並提出符合檔案管理的原則要求,包括從電子文件的形成,運行到歸檔管理,應當由主管部門或負責人統一協調,指定專門機構或人員負責;在電子文件的形成、積累、歸檔、保管過程中,應及時登記設備環境、相關數據等,以保證電子文件歸檔的質量;生成電子文件的專用軟體必須一同歸檔;對已歸檔的電子文件的管理,應有嚴格的制度和有效的技術措施,確保其信息的原始性、真實性和完整性;作為檔案長期保管的電子文件,應與相同內容的紙質文件或硬拷貝一同歸檔;確保歸檔電子文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電子文件的收集工作必須貫穿文件產生的始終。
電子文件從形成到歸檔有一段時間間隔。在這一階段,電子文件被更發或丟失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應當從電子文件形成起,就進行妥善的管理;定期把符合歸檔條件的電子文件信息聯機傳送,在計算機網路上集中,並按檔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存儲到可長期保存的離線載體上;具有保密要求的電子文件,上網時必須符合國家或部門的規定,要有必要的安全保密措施。涉密電子文件嚴禁上開放網路。
實現資源共享,改變服務方式,把原來只提供專業性、基礎性信息拓展到提供數據處理、咨詢與決策、技術支持等多種信息服務,地質檔案資料信息化是關鍵。收集不到電子文件檔案,實現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就是一句空話。由於中石化總公司匯交上交工作的開展,促進了油田電子文件的收集工作的開展。中原油田自 2006 年以來已將油田每年產生的重點井的信息資料收集齊全,到目前為止共收集到電子文件光碟 6000 多盤。
3.2 在紙質檔案形成電子目錄的基礎上,逐步實現紙質檔案電子化
在加強收集電子文件的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紙質地質檔案資料電子化。中原油田應用中石化中原油田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已經幾年時間了,已將中原油田的井信息全部錄入了資料庫,形成了條目資料庫,其中部分井信息已有全文資料庫。經油田「收發中心」發放的地質資料條目,在地質資料送達「收發中心」24 小時就可上網。勘探開發的科研用戶與生產一線各單位用戶,均可通過油田區域網隨時了解到最新產生的地質檔案資料情況。中原油田應在已經形成的電子目錄的基礎上,分步對紙質地質檔案資料電子化,根據檔案的分類不同,採取不同的方式。
地質資料中的圖形檔案是最多的,解決了圖形檔案的電子化問題,純文字檔案對於現在的技術條件下不是問題。對於圖形檔案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電子化:
一是圖形掃描技術。通過手動及自動參數設置及技術開發,形成了針對藍曬圖、清繪圖、鉛筆草圖及受潮變形圖的綜合掃描技術,從而保證了藍曬圖的掃描質量。二維自適應閾值掃描技術,較好地解決了鉛筆草圖掃描難的問題;自動電子扭曲技術,徹底解決了受潮變形圖掃描的輸入圖形失真的難題。
二是光柵圖處理技術。該項技術用於對掃描過程中不能消除或不能徹底消除的光柵圖質量缺陷作最後修正,以提高光柵圖質量,並為准確識別光柵圖的圖元細節做准備;光柵圖處理技術,可完成光柵圖的角度旋轉,傾斜校正,消藍去污,光柵圖分割,局部提取與合並,光柵圖透明疊加,光柵圖的編輯,為舊圖翻新、衍生及重復利用提供了技術方法。
三是光柵圖矢量化技術,此項技術可完成光柵圖到矢量圖的轉換,採用自動矢量化和手動矢量化方式,完成光柵圖線條及區域的輪廓線、中心線+輪廓線及中心線的矢量化追蹤,文字的模式識別,形成在工種及專用領域內廣泛使用的矢量圖的雛形。
四是矢量處理技術。這項技術利用矢量加工程序提供繪圖工具及命令,對已矢量化的矢量原始圖形的矢量實體進行編輯、區域平滑填充等,生成供繪圖儀輸出的完美的矢量圖。
五是光柵矢量混合處理技術。此項技術可對光柵圖局部需要變動的對象做手工矢量化,而其餘部分仍以光柵圖像格式保留,並以光柵矢量混合方式輸出。該項技術可快速生成圖形,常用於報告插圖。
六是圖形輸出技術,利用大幅面彩色噴墨繪圖儀完成A0以下幅面的彩色掛圖、彩色圖冊(雙面/單面)的成套繪制出版。智能幅面最優化排版技術,卷紙成批隊列繪制,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彩色掛圖及圖冊製作精度高、質量好。
在地震物探方面,利用地震處理系統和地震解釋系統產生了大量的二維、三維地震剖面圖形文件,形成了大量二維、三維地震磁帶,由於保存時間較長,有的已發生粘連現象,對於這部分地質資料檔案可以利用計算機技術將磁帶轉儲到移動硬碟上保存。不但有利於保管,而且還節約了大量的館藏空間。
4 加強收發檔案業務人員的培訓
要實現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離不開人的參與與實踐。要以提高業務能力為目標,不斷完善檔案人員的知識結構,緊密結合工作實際,開拓進取,要把深入開展實現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為契機,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強化崗位練兵,開展與數字檔案館系統應用相關的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數字化技術知識、網路技術知識、現代化管理技術知識教學,要盡快地培養一批既懂業務、又懂計算機與網路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中原油田檔案管理處今年准備積極爭取與高校聯合辦班,開展檔案專業學歷教育,逐步改善檔案隊伍專業結構和完善組織管理機構。
5 轉變服務觀念 變革服務方式
檔案人員不再單純是檔案的保管員,還應是檔案信息財富的擁有者和提供者;檔案館(室)也不再是單純的收藏機構,還是檔案信息的聚集中心、交流中心和信息技術的用戶。知識經濟時代檔案館(室)的改革創新方向就是走信息化道路,在為社會提供檔案信息服務的基礎上,創建檔案信息服務產業,建立以檔案信息搜集、加工、貯存、檢索、服務為主要內容的工作實體。
檔案管理人員應轉變服務方式,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①開展網上利用服務;②開展在線服務;③興辦服務實體;④構建資源共享系統;⑤廣泛服務於油田的科研、生產、經營等項活動。力求及時、准確、無誤地向利用部門提供可靠的檔案資料信息。這樣,既能滿足利用者,又能解決實際問題,使檔案信息真正在油田科研、生產、經營等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是這些服務方式的變革都離不開檔案信息化,只有將檔案轉變成了電子文檔,各種編研加工都會來得容易,開展各種形式服務變革才能變成現實。
6 完善相關政策制度
研究制定地質檔案資料信息匯交、共享交換,建立地質資料數據更新與服務機制,研究建立地質資料信息共享協議政策,為推進多單位、多部門、多專業、多層次分布的資料信息、人才、技術、裝備的共享與集群綜合,奠定製度保障,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才能得以實現。
㈧ 請問,中國石化中原油田的人才管理是怎麼樣的呢
薪酬制度
中原油田職工的工資待遇,尤其是專業技術人才的工資待遇,高於本地區和河南省同類人員的平均水平。目前,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包括崗位工資、績效工資和特殊津貼3項。崗位工資主要體現勞動差別;績效工資主要體現業績貢獻;特殊津貼是對從事特殊崗位人員的補貼。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基本薪酬加業績獎金和提成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依據其成果和貢獻大小,重點根據科技成果轉化產生的效益情況進行分配。研發人員實行崗位工資加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提成獎勵的分配方式。對專利、專有技術等創新技術的發明者,依據技術的先進性、重要性和對油田勘探開發、市場開拓的影響程度、給與一次性獎勵。對轉讓技術、提供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者,依據國家和地方技術市場規定提取酬金,按一定比例獎勵成果的研發和有貢獻人員。對科技成果轉化並產生效益的,從新增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獎金,重點獎勵科技成果開發、實施轉化的主要貢獻者。對設計和施工技術人員,推行崗位工資加項目獎勵的分配方式,加大項目獎勵力度,根據所承擔項目工作進度、質量、費用控制等確定獎勵數額。2008年,油田獎勵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三城項目組產能獎68.5萬元,項目長獲獎13萬元。實行普通高校畢業生有別於新增普通員工的人才引進薪酬政策。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來油田工作的,見習期間享受定級後的薪酬待遇。中原油田對急需、緊缺專業的畢業生發放一次性補貼,所屬單位根據實際情況,也可以給予本單位急需、緊缺專業畢業生發放一定的補貼。
福利制度
中原油田嚴格執行國家及地方政府有關政策。社會統籌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按月足額提取。油氣生產單位、專業化公司的一線基層隊、外部市場施工隊,每人每月補貼一定標準的生活費、交通費、遠征費等。實行8小時工作制,機關、後勤單位與國家工休時間一致;野外一線基層隊實行「三班兩倒」或綜合工時。實行帶薪休假制度,法定假期嚴格執行國家規定。
獎勵制度
為獎勵優秀專業技術人員,油田從工資總額中提取1%,建立優秀人才基金,用於獎勵優秀人才。優秀人才津貼分五個檔次,第一到第五檔次每人每月的補貼分別為3000元、2000元、1500元、1000元、500元。目前,油田共有662名專業技術人員獲得優秀人才稱號,並享受相應的津貼待遇。建立了技術專家管理制度,2008年油田聘任單位首席專家38人,享受副處級待遇,單位技術專家62人,享受單位副總工程師待遇。同時,還建立了科技獎勵制度,油田制定了突出貢獻科技人員獎勵辦法,設立石油地質與天然氣勘探發現特別獎。對獲得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的,分別獎勵20萬元、10萬元、5萬元;獲得油田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的,分別獎勵4萬元、2萬元、1萬元。
人才使用
中原油田堅持「人事相宜、崗能匹配」原則,努力為大學畢業生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一是合理確定崗位。堅持「專業對口、學用一致、統籌安排」的原則,根據畢業生
的專業特長和職業興趣,結合單位需求、崗位條件,確定畢業生崗位。如果發現崗位與本人興趣愛好差別較大,經個人申請、單位同意,可以調整崗位,實現人崗優化配置。二是創造成才環境。幫助畢業生了解油田職位體系、技術發展通道、崗位輪換計劃和職位晉升過程,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為今後發展夯實基礎,還建立了領導幹部聯系大學畢業生制度,開展提前轉正定級定職、評選表彰優秀見習大學畢業生等工作,鼓勵早日成才。三是用好大學畢業生。大學畢業生見習期一年。見習期結束後,根據本人所學專業、特長以及工作需要,及時安排到管理或者專業技術崗位上工作。油田組建有高級職稱和中級職稱評委會,大學畢業生5年後可以晉升工程師,10年後可以晉升高級工程師,特別優秀的可以破格晉升。油田十分重視大學畢業生的使用,最大限度發揮其潛能,對具有管理才能的人才,提拔到領導崗位上工作;對具有技術專長的人才,安排到重點項目參與技術攻關;對外語好、能力強的人才,選拔到國際市場從事涉外工作。近5年來,有520人被破格提拔到各級領導崗位,有2460多人次承擔了局級以上科研項目,有740多人成為國際市場的業務、技術骨幹。在現職局級幹部中,1982年以後的畢業生佔70 %,在處級幹部中,1982年以後的大學畢業生佔76%。
㈨ 中原油田的發展歷程
早在50年代中期,石油、地質部門就開始了對這塊寶地的探測工作,運用重力、磁力、電法等地球物理方法進行地質普查,用了十幾年時間,初步查明了區域地質構造的特點。此後,勝利油田、石油物探局、河南油田等又先後在這里進行了地震勘察和鑽探工作。1975年9月7日,位於濮陽縣文留鄉境內的濮參1井在鑽探過程中噴出工業油流,從此拉開了中原油田勘探開發會戰的序幕。濮參1井噴油,是我國東部地區石油勘探的又一重大突破。石油部立即決定從勝利油田、河南油田、石油物探局等單位調集力量,於1975年10月成立了東濮石油勘探會戰指揮部,隸屬勝利油田,1978年10月更名為東濮石油會戰指揮部。經過三年多的勘探,探明了數量可觀的石油地質儲量,為油田大規模的開發准備了條件。1979年7月1日,中原油區的第一個油田--文中油田投入生產,當年生產原油23萬噸。1981年8月,東濮石油會戰指揮部改變隸屬關系,成為受石油部和河南省雙重領導的獨立石油企業,1982年3月改稱中原石油勘探局。
中原油田勘探局成立以後,堅持勘探開發並重的方針,探明了石油地質儲量大幅度增長,生產規模逐年擴大。在5300平方公里的東濮凹陷上這里先後發現了文留、濮城、文明寨、文南、胡狀、馬廠等14個油氣田,一舉擠身於全國大油田的行列。
中原油田的勘探開發成就,是中國石油工人艱苦創業精神的一曲凱歌,在勘探開發初期,無數人舍棄舒適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寧肯到這茫茫荒原睡帳篷,啃干糧。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與鋼鐵為伍,同風沙作伴。20年征塵滾滾,道路漫漫,英雄的石油建設者們用自己的雙手,在中原大地樹起了一座歷史的豐碑,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原油田開發建設以來,「六五」、「七五」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階段。特別是從1983年,油田針對油氣資源豐富,但地質構造復雜、開發難度大等實際,開展了聲勢浩大的「三年科技攻關會戰」,攻克了一批重大技術難題,原油產量平均每年遞增100多萬噸,到1988年產量高達722萬噸,隨後兩年,仍保持在630萬噸以上,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進入「八五」後,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一些深層次矛盾嚴重製約著油田的發展。面對儲量不足、開發難度大、債務沉重、人員富餘等矛盾,中原油田堅持改革與發展相互促進的原則,一方面認真實施「油氣領先、多業並舉、科技興業、擇優發展」的戰略方針;一方面按照國家「三改一加強」的總體改革要求,以轉換經營機制、增強市場競爭能力為目標,對企業內部制約生產力發展的傳統運作模式進行了全方位、大力度、快節奏的改革,建立了符合市場競爭需要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形成了生產專業化、管理系統化、服務區域化、經營市場化的新格局。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進一步增強,生產經營形勢逐年好轉。1997年實現盈利5180萬元,被中宣部、國家經貿委列為國有企業扭虧增盈十個先進典型之一。之後兩年,雖然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各種減收增支因素增多,但仍保持了盈利勢頭。中原油田這幾年實施的一系列改革與發展舉措,得到了國家、河南省及中國石油、石化集團公司領導的充分肯定。前國務院領導朱鎔基、鄒家華、吳邦國等都對油田的改革與發展作過重要批示。
隨著油田勘探開發的逐步深入,適應中原油田地質特點的勘探開發技術系列相繼建立起來。復雜斷塊油藏精細勘探技術、連片三維地震處理解釋技術、復雜斷塊油田開發技術、煤層氣勘探開發技術、砂岩氣田高效開發技術、井況預防及治理技術、油層改造工藝技術、剩餘油分布研究及挖潛技術、深抽配套技術、氣舉採油配套技術、深井壓裂配套技術、油氣勘探開發經濟評價、油田生產防腐配套技術等一批特色技術的推廣應用,為勘探的突破和油田穩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中原油田的勘探開發成就,是現代科學技術結出的碩果。20年來,中原油田重視科技,廣攬人才,特別是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開展了三年生產建設技術攻關會戰,使油田在科學技術方面,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中原油田所轄探區多、范圍廣、資源背景大,勘探前景十分廣闊。按二次資源評價結果,東濮凹陷剩餘石油、天然氣資源量分別為6.77億噸和2463億立方米,探明程度僅為41.7%和29.1%,勘探潛力很大。通過老油田深入挖潛、滾動增儲和新探區的突破,油田開發也展示了良好前景。今後三年原油、天然氣產量可以分別穩定在350萬噸和12億立方米。2004年,三次採油技術推廣應用和新探區投入開發後,原油產量將逐步回升。
隨著集團公司重組改制的逐步深入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完善,中原油田將在集團公司的統一領導下,進一步豐富勘探開發的技術手段,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實現勘探突破和油田穩產增產;繼續實施低成本戰略,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潤空間,不斷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實現持續穩定發展。歲月飛逝,物換星移。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中原油田已發展成為包括地質勘探、煉油、煉制加工和石油化工,並且提供包括物探、鑽井、泥漿、固井、錄井、測井、試油、完井、修井、作業、酸化、壓裂、油氣集輸、科研設計、地面工程建設等工程技術服務,同時還從事勞務輸出和進出口貿易。
她在東濮凹陷建成了文留、濮城、胡狀集等4個油汽田, 目前年產原油400萬噸、天然氣12 億立方米。形成了一個容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以及機械製造、維修為—體的油氣生產和石油 化工基地。另外,她在國內取得了新疆伊犁、內蒙古白音查干、青海民和盆地,四川普光氣田的勘探開發權,在蘇丹取得了一個區塊的風險勘探開發權,並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埃塞餓比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 進行工程技術服務。她擁有—支專業化施工隊伍和科研隊伍。在復雜斷塊油氣田勘探開發方面居國內外領先水平。她與世界上十幾個國家的數百家公司進行了成功的合作。她承攬完成和正在進行著多項國內國際工程項目、享有良好的聲譽。
她的多種經營產業近年來不斷發展壯大。其產品暢銷十幾個省市,並遠銷美國、香港、南亞、 非洲等國家地區,為了充分發揮特大型國有企業在資源、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和潛力,中原 油田願意招商引資、與國內外友好人士合作,進一步推動多種經營產業發展。
她願以信譽和實力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共同創造世界石油事業的美好未來!
㈩ 中原油田開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的思考
王軍妮
(中原油田檔案管理處)
摘 要 本文結合中原油田地質資料信息管理和服務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中原油田開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應構建集群服務體系、管理制度保障體系、網路服務體系,以及加快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建議。
關鍵詞 地質資料 集群化 產業化 現狀 建議
1 前言
為充分發揮地質資料的潛在價值,提升地質資料保管單位的服務能力,國土資源部出台了《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方案》,要求全國積極開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以下簡稱「兩化」)工作。中原油田在圍繞油氣勘探開發、科研等各項中心工作,強化地質資料制度建設、資源建設、信息化建設、隊伍建設和利用服務,認真抓好地質資料上交和委託保管資質達標工作的同時,對館藏資料進行了逐件清理並建立起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資料庫,推廣並應用《中國石化地質資料管理系統》,建立《委託保管油氣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並通過國家油氣地質資料委託保管資質檢查驗收,成為國土部的地質資料委託保管單位。本文結合中原油田地質資料信息數據管理和數字化現狀,進行了一些思考並提出建議。
2 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基礎及存在問題
2.1 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兩化工作基礎
地質資料信息產業化必須建立在現代信息技術基礎上,從用戶需求出發,加工形成油田需要的產品;從改善地質資料管理、服務等方面,加強和推進地質資料信息兩化步伐。
2.1.1 地質資料管理基本情況
中原油田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基本完成了中心機房硬體設施建設,在網路建設方面實現了整個油田的網路連通;通過對入庫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整理、建檔、著錄、掃描和產品開發,為油田各單位之間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暢通的渠道。已全部完成了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的建設、維護與更新,利用中石化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完成了進館地質檔案實體整理、加貼條形碼及目錄資料庫建設,實現了進館檔案整理與目錄資料庫建設的同步,方便了檔案進館後的管理與提供利用。截至 2011 年,館藏原本地質檔案資料814791 件、166203 檔,復制本地質檔案資料 642789 件、99401 檔;光碟 9323 盤,磁帶 81301 盤,岩心47659.07 米,岩屑 1657124 包,樣品 1453 件。制定印發了《中原油田測繪成果管理細則》、《檔案管理處保密工作管理辦法》,配備了涉密地質資料管理專用計算機,落實了利用涉密地質資料的保密承諾制度,強化了涉密地質資料的保密管理,避免了地質資料失、泄密事件的發生。
2.1.2 地質資料利用服務情況
地質資料利用服務是地質資料管理部門服務科研、生產工作的直接體現,是彰顯地質資料價值、開發地質資料信息資源的表現,也是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終極目標。它呈現出兩個突出的特點:
一是服務模式不斷創新。在日常提供資料利用之外,開展了「建功蘭台、服務油田」檔案服務創效競賽,改進服務方式,堅持送地質資料上門,及時向內蒙古探區指揮部寄送地質資料。2011 年收發地質資料 219226 件次,提供檔案利用服務 6509 人次,80036 件次,編研各類檔案資料 10 種、194.2 萬字,滿足了油田科研生產需要。
二是網路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安裝了《中國石化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和《石油天然氣地質資料委託管理系統》,兩個系統均架構在中原油田信息中心企業級虛擬平台上,油田網與中石化系統用戶可通過中原油田企業網 1000 兆接入。經過授權的互聯網用戶,可通過中原油田 VPN 伺服器登錄兩個系統。日常借閱工作全部是登錄系統進行資料檢索、查閱等網上服務,實現了地質資料信息的網路查詢與共享。
2.1.3 地質資料最新工作進展
近兩年來,中原油田開展了地質資料涉密清理工作、委託保管建設、地質資料的上交匯交、系統建設等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地質資料清理工作為依託,逐件清理館藏資料,加大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建設力度。累計清理原本地質資料 166203 檔、814791 件,完成了岩心庫實物地質資料的現場清理登記和實物地質資料資料庫建設,安裝了《實物地質資料清理管理信息系統》。
二是強化歸口管理,狠抓測繪成果的跟蹤收集,健全管理台賬,完善保管條件,落實管理責任,強化借閱管理,杜絕失、泄密事件的發生。
三是完成地質資料上交任務,累計向中國石化地質資料中心上交地質資料 720 件。
四是利用《中國石化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完成了油田庫藏原始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建設。對應向國家匯交的 20 個礦權區塊的油氣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進行了規范、整理,對不完善的欄位進行了補充完善,完成了中原油田全部國土資源部委託保管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建設和數據匯總,切實承擔起油氣地質資料委託保管工作的責任和義務。
2.2 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兩化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雖然在推進地質資料兩化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但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對地質資料上交工作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導致資料上交量低,造成資料信息分散、集成整合程度不高,信息產品深度加工不夠、產業鏈短。
二是資料信息共享服務和管理制度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服務一般局限於某些指定的服務對象和行業,沒有完全與轄區單位對接共享信息,服務面窄,提供的信息服務方式比較單一。例如油田單位在外地(或國外)勘查施工的地質資料在建設訊息工期結束後,只留在當地而施工部門沒有相關地質材料,難以發揮其潛在的借鑒功能。這種缺乏綜合管理和多方位服務的模式難以發揮數量龐大的地質資料信息應有的作用,造成信息資源的巨大浪費。
三是地質資料編研工作開展力度不足,編研產品仍然單薄。
四是油田檔案館成果、原始地質資料館藏量較大,原文數字化率較低,有待加快數字化進程。
五是地質資料管理人員隊伍專業技術能力欠缺,具有檔案、石油地質以及計算機與信息專業背景的人數三者之和只佔總人數 40%,存在著較為嚴重的專業結構不合理現象,導致地質資料的數字化和信息化服務產品數量不足、質量水平不高的矛盾十分突出。
3 開展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建議
為了發揮已有油田地質資料信息的內在價值,僅靠被動的需求開展信息整合、局限於本單位特定行業的服務是遠不夠的,應根據石油行業需求,主動擴大信息服務范圍,利用集群化的信息資源提供多元多層次化信息服務,發揮其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把對地質工作的投資再反饋給社會,形成地質資料信息的產業化。
一方面,要通過油田行政部門將分散在各科室、各行業的地質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廣泛開展調研,進行需求分析,制定統一標准體系,研發界面友好型系統服務平台,最大限度提高地質資料利用率。抓緊與轄區單位資料庫的對接,要摸清楚地質資料分布情況並加強宣傳。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發揮油田地質資料館業務指導作用,採用網路培訓、集中培訓、現場指導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加大地質資料匯交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尤其要強化電子文檔匯交業務培訓,提高匯交質量,探索將重要原始資料匯交內容納入成果資料匯交途徑並建立監管平台。
3.1 構建集群式地質資料信息大服務體系、解決信息服務產品分散和數量不足的需要
當前油田以地質資料館藏機構為主、強調純公益性服務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體系,難以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地質資料信息專業化、個性化等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實施兩化戰略,有利於構建地質資料服務的新機制,促進服務方式由單一向多元轉變,解決地質資料服務的動力源問題。應抓好項目跟蹤,進一步做好地質資料上交和匯交工作,通過產業化創新需求導向機制,確立以油田需求為導向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機制,通過集群化創新大服務體系,整合地質資料信息服務功能,把分散異構的數據信息加工為標準的服務產品,形成規模效應。促進地質工作更加主動地為油田經濟發展服務,以解決服務與需求脫節的問題。
3.2 加快建設地質資料數據中心,搭建油田地質資料信息集群核心平台
加快推進油田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實體建設,在形成地質資料數據資源的積累存儲、加工處理、研發服務一體化的同時,還應積累存儲本油田在全國各地(含國外)勘探施工中形成的所有原始資料、實物資料和成果資料目錄資料庫,重要原始資料資料庫、實物資料影像資料庫,以及成果地質資料圖文資料庫,和大量專題資料庫和數字產品,搭建各油田地質資料信息集群核心平台為企業服務,這就必須加強地質資料管理系統的應用和升級完善工作。由於管理資料對象和功能不同,各單位的應用程度也不同,應該重視系統的應用,切實發揮信息系統的管理功能。應用人員應將系統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給系統的開發單位進行修改,做好系統應用服務進一步升級完善工作。抓好中國石化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的推廣應用和功能完善,打通地質資料收發流程,真正實現網上收發、網上借閱,充分發揮系統功能。
3.3 構建油田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管理制度保障體系
地質資料服務兩化最大的瓶頸是保密政策限制和缺乏信息綜合的機制。當前還面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是地質資料管理機制不順。由於部門分割,資料管理部門難以掌握各類地質工作項目信息和生成的地質資料情況,實際上對部分種類的地質資料匯交無法監管。
二是對不匯交資料者缺乏制約手段。需要解決信息服務分散的問題、服務與需求脫節問題、服務的激勵約束機制問題。
建立健全地質資料管理規章制度,首先應構建制度體系框架,明確制度建設發展規劃,構建油田地質資料管理制度體系框架。結合工作實際,開展中原油田地質資料借閱管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以及地質資料資料庫管理等方面制度的研究與起草工作,從而完善規章制度,建立油田地質資料信息兩化的保障機制。
3.4 建設油田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電子平台和網路服務體系,拓寬服務渠道
要實現地質資料信息共享,提高地質資料的社會共享服務能力和水平,必須加快地質資料的數字化建設。目前,檔案館雖然開發出高效數據獲取、處理、輸出及共享的電子平台,實現各種格式的數據整合及處理,但應在分析用戶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對系統中的部分功能、模塊進行了優化與完善,做強用戶管理功能,擴大網路查詢利用和安全控制功能,提升地質檔案管理網路辦公能力,增加特殊載體檔案和測井等專業數據的管理和利用功能,建立地質資料信息的共享機制,全面公開地質資料目錄,以實現地質資料開發利用的快捷、方便、准確;通過網路平台查閱公開的地質資料目錄、公開的資料簡介以及公開的公益性、基礎性、區域性地質資料等,讓用戶能及時、詳細地了解工作區的地質工作程度,以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工作周期,避免重復浪費,有效規避風險。地質資料的數字化和信息化只有改變過去地質資料的傳統利用方式,才能依託網路平台實現地質資料的社會共享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地質資料信息的集群化、產業化發展,豐富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的方式,提高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的能力。
3.5 建立油田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產業化工作體系,必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要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要建立健全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積極引導檔案人員愛崗敬業、鑽研業務,全面提高檔案隊伍的政治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培養和造就一批適應事業發展需要的業務骨乾和專業人才。結合新時期檔案工作的開展要求,繼續深化檔案人員繼續教育和業務培訓,辦好不同形式的培訓班、研討班,不斷提高檔案人員的崗位適應能力。要繼續加強檔案科研人才的培養和管理,重點安排一些具有前瞻性、實用性的檔案科研課題,組織進行研究、攻關和開發利用工作。只有集地質專業人才、資料管理服務人才和信息技術人才於一體,以服務需求為導向的技術密集型信息產業服務機構,才能服務於油田經濟建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