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水文勘察資料包括哪些
Ⅰ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中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每個單位的格式都不大一樣,一般包括兩大部分:文字和圖表。文字部分有工程概況,勘察目的、任務,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依據的規范標准,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岩土特徵及參數,場地地震效應等,最後對地基作出一個綜合的評價,提承載力等。圖表部分包括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柱狀圖,土工試驗成果表,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分層土工試驗報告表等。
Ⅱ 預備知識 水文地質勘察概述
主要掌握水文地質勘察的目的、任務、重要性,水文地質勘察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手段、階段劃分和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程序(工作步驟)等。它是關於水文地質勘察方法的導論性和綜合性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對水文地質勘察方法手段、階段劃分的理解,掌握勘察工作程序和步驟,學以致用。
學習目標
※ 知識目標
1)掌握水文地質勘察的目的、任務及重要性。
2)掌握水文地質勘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
※ 能力目標
1)具備水文地質勘察的工作能力。
2)學會水文地質勘察的工作程序。
認知思考
1)如何進行水文地質勘察工作?
2)水文地質勘察有哪些工作步驟?
學習內容
(一)水文地質勘察的目的、任務、重要性及類型
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的目的是運用各種技術方法和手段揭示一個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掌握地下水的形成、賦存、運動特徵和水質、水量變化規律。水文地質勘察的任務是為國民經濟建設、發展規劃或工程項目設計提供水文地質資料。
水文地質勘察是一項復雜而重要的工作。其復雜性是因為地下水具有流動性,水質、水量隨時空變化,而且所使用的勘察方法種類較多。其重要性包括:①認識來源於實踐。人們對一個地區水文地質條件的認識,對各項生產建設中所提出的水文地質問題的解答,都要通過各種水文地質勘察來完成,即水文地質資料來源於勘察。一切水文地質生產和科學研究成果質量的高低和結論的正確與否,主要決定於佔有資料的多少及其是否正確可靠。②水文地質勘察與勘探是一項費用高、工期長的工作,如果勘探工程布置不當,或不按規范(程)的技術要求進行,其後果將是既浪費勘察費用,又不能提供工程設計所需要的水文地質資料;如果據其得出錯誤的結論,將會給工程建設、國家財產、生產環境等諸多方面造成巨大的損失。
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按其目的、任務和勘察方法的特點,可分為三類:
1)區域性水文地質勘察。是指中小比例尺的綜合性水文地質勘察,亦稱綜合水文地質勘察。其勘察目的主要是為國民經濟建設和某項國民經濟的遠景規劃提供水文地質依據。有時,這種勘察也可能是為某項專門性的水文地質勘察任務(如城市供水、礦山排水、環境水文地質勘察等)提供區域性的水文地質背景資料。如一些大型供水項目,為提出幾個可能的水源地比較方案,或為查明水源地的補給范圍、補給來源、補給邊界位置和性質,均需進行區域性的水文地質勘察工作。區域性水文地質勘察的主要任務是,概略查明區域性宏觀的水文地質條件,特別是區域內地下水的基本類型及各類地下水的埋藏分布條件,地下水的水量及水質的形成條件,以及地下水資源的概略數量。區域性水文地質勘察的范圍一般較大,可以是數百、數千平方千米。具體范圍視任務需要而定,可以是某個自然單元,一個或數個較大的水文地質單元,也可以是某個行政區域,多是按國際地形圖幅進行勘察,勘察圖件的比例尺一般小於1∶10萬。
2)專門性水文地質勘察。專門性水文地質勘察是為專門目的或某項生產建設而進行的勘察工作。其勘察的目的是為其提供所需的資料,有時,為了進行地下水某方面的科學研究(如城市供水、礦山排水、環境水文地質等),也要開展專門性水文地質勘察。專門性水文地質勘察的任務是:較詳細地查明勘察區的水文地質條件,解決所提出的生產問題,為工程建設項目或其他專門目的提供水文地質資料和依據。專門性水文地質勘察的范圍,視工程項目的規模或科研的需要而定。例如,供水水文地質勘察的范圍,要根據需水量的大小來確定,一般應包括水源地在開采條件下可能的補給范圍;礦床水文地質勘察的范圍,應根據礦井在最大疏干深度條件下可能補給礦坑(井)的補給范圍來確定;環境水文地質勘察的范圍,至少應把地下水污染區和污染源包括在內。專門性水文地質勘察的比例尺,一般要求大於1∶5萬。
3)地下水動態和均衡監測。任何類型的水文地質勘察和研究工作,在定性或定量評價水文地質條件時,都需要地下水動態和均衡方面的資料,因此,都應進行地下水動態和均衡的監測。地下水動態和均衡要素監測工作的持續時間有長有短。如為區域或專門性水文地質勘察提供地下水動態、均衡資料的監測工作,則可僅在某一段時間內進行,一般只要求1~2年;如果為國民經濟建設長遠規劃和綜合目的(包括地下水資源管理及保護)而進行的監測工作,則是長期性的。
隨著地下水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與地下水有關的環境地質問題越來越多。因此,地下水動態與均衡的監測的意義日顯重要。監測項目主要包括:地下水位、水量、水質、水溫,以及環境地質項目等。
(二)水文地質勘察所使用的主要方法手段
進行水文地質勘察所使用的基本方法手段或工種主要有10種:即水文地質測繪、水文地質鑽探、水文地質物探、水文地質野外試驗、地下水動態長期觀測、室內分析測定與實驗、同位素技術在水文地質勘察中的應用、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應用、遙感(RS)技術的應用、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應用等。任何一項水文地質勘察工作,基本上都是採用這些方法手段,這些方法手段(或工種)的精度直接決定了勘察成果的質量。近年來,航衛片地質水文地質解譯、GPS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地下水同位素測試技術、核磁共振技術、水文地質參數的直接測定方法等新的技術方法已用於水文地質勘察中,大大提高了水文地質勘察的精度和工作效率。
1.水文地質測繪
水文地質測繪就是按一定的精度要求,對區內地質、水文地質界線和現象進行實地觀察、測量、描述、勘察,並將它們繪製成圖件,總結出一個地區的水文地質規律。水文地質測繪是認識一個地區水文地質條件的第一步,也是全部水文地質工作的基礎。目前,航衛片解譯等遙感技術,正廣泛地成為水文地質測繪中的現代化有效手段。
2.水文地質鑽探
水文地質鑽探是勘探地下水的直接手段,同時,也是開采地下水的主要方法。由於它具有效率高、勘探深度大等特點,因而是一項主要的勘探工作。為了得到較好的效果,水文地質鑽探必須建立在水文地質測繪等工作的基礎上。另外,在只需揭露近地表的地下水露頭或與地下水有關聯的一些地層、構造現象時,可直接使用坑探或槽探。
3.水文地質物探
物探是水文地質勘探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與水文地質測繪和鑽探相結合,可以有效地查明許多地質和水文地質問題,從而節省其他工種的工作量。需要著重說明,各種物探方法都有局限性,其結果具有多解性,使用中,應根據具體地質條件,進行分析、對比、綜合研究,使解譯結果真實地反映客觀情況。水文地質工作中應用的主要物探方法有:電法、磁法、地震方法、放射性方法等。近年來,地質雷達、地球物理層析成像技術(CT)、核磁共振(NMR)等新技術、新方法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4.水文地質野外試驗
在野外勘察工作中,為取得各種水文地質參數或解決某些水文地質問題需進行相關的水文地質試驗工作。水文地質野外試驗主要包括:抽水試驗、注水試驗、滲水試驗、地下水流速流向測定試驗、連通試驗、彌散試驗等。根據勘察工作需要,應合理布置這些試驗。
5.地下水動態長期觀測
由於地下水是變化的,為尋找其變化規律,就需要對區內主要含水層中地下水的動態(包括水位、水量、水質、水溫)進行長期的觀測工作。依據觀測結果,對區內地下水的形成和變化規律,水質、水量和水位進行正確地評價和預測。
6.室內分析測定與實驗
實驗室內分析、測定等工作,主要是獲得地下水質、岩石的水理性質、岩石破壞及溶蝕機理、含水層的顆粒成分、地下水運動情況以及地下水年齡等資料。
7.同位素技術在水文地質勘察中的應用
地下水在形成和運移過程中,各種化學組分的同位素成分都會進入水中,這些同位素蹤跡便可為研究地下水及其與環境介質之間的關系提供重要信息。環境同位素能對地下水起著標記和計時作用。因此被廣泛應用於水文地質勘察工作中。目前在水文地質勘察中應用同位素技術主要解決下列問題:①利用放射性環境同位素測定地下水的年齡;②利用穩定環境同位素研究地下水的起源與形成過程;③利用放射性環境同位素研究包氣帶水的運動;④利用環境穩定同位素研究水中化學組分的來源;⑤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蹤研究地下水運動及水文地質過程。
8.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簡寫為GPS),也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連續的三維測速、導航、定位與授時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擾性和保密性。目前,GPS已成為一種全天候、高精度的連續定位系統,且具有定位精度高、自動化、速度快、儀器操作簡便、高效實用、方法靈活多樣等特點。近十幾年來,GPS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領域也得到了廣泛應用。GPS在水文地質工作中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①確定各種地質點(地質構造、地貌、第四紀地質、岩性點、采樣點等)的位置及坐標(或經度、緯度),並可確定其走向或傾向;②確定井孔、泉、地下暗河等各種水文地質點的位置及坐標;③確定各類地質點及井、孔、泉水等水文地質點的高程;④確定各類地質點、水文地質點之間的距離;⑤地圖功能、導航功能等;⑥確定勘探線方向或水文地質剖面線的方位;⑦查找地圖上有關信息點、興趣點;⑧數據存儲、記憶功能,可建立資料庫,並對數據進行下載和轉換等。
9.遙感(RS)技術的應用
遙感(remote sensing,簡稱RS)就是「遙遠的感知」,它是應用探測儀器,不與探測目標直接接觸,從遠處把目標的電磁波特徵記錄下來,通過分析,揭示出物體的特徵性質及其變化的綜合性探測技術。換言之,遙感技術是根據電磁波理論,用裝置在飛機或人造衛星等各種飛行器上的專門儀器,接收地面上各種地質體發射或反射的各種波譜信息,由於不同的地質-水文地質體發射、吸收、反射、散射和透射的電磁波波長和頻率不同,從而解譯判定出被測地區的地貌、地質、水文地質條件,並可繪製成各種圖件。其特點是勘察面積大、周期快、應用面廣,在提高勘察質量、加快勘察進度、減少測繪和勘探工作量、減輕體力勞動等方面獨具優越性。遙感技術(RS)有許多種類,目前在水文地質勘察中常用的是航空攝影、紅外探測和多波段測量。利用航空照片可以解譯含水層和含水構造,查明區域水文地質條件,圈定富水地段,劃分匯水面積等。紅外遙感技術在尋找淺層地下水方面(如尋找古河道,找出地下水露頭的位置、大小、數量,探測地下熱水,研究岩溶區的水文地質條件等)具有良好效果。利用地球衛星圖像可對地球資源進行勘察和環境監測,可解譯出區域的地貌形態、地層岩性及地質構造,同時還可圈定沖積含水層,尋找泉及地下水溢出帶、淺層地下水分布區,以及用於勘察地表水資源和監測環境污染等。
10.地理信息系統(GIS)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簡寫為GIS),是對各種地理信息或空間信息進行獲取、處理、分析和應用的計算機技術系統。地理信息系統(GIS)已開始用於地下水研究中。地理信息系統(GIS)在水文地質勘察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建立地下水資料庫及模擬系統;②識別含水層,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③進行地下水水質研究;④進行地下水資源管理;⑤編制水文地質圖;⑥地下水模擬及可視化。
全球定位系統(GPS)、遙感技術(RS)、地理信息系統(GIS),簡稱「3S」技術。「3S」技術是從20世紀6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的、現已日漸成熟的空間信息處理技術。由於「3S」技術的日漸成熟,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20世紀80年代就已開始運用「3S」技術進行數字化地質填圖,從而實現了地質填圖的計算機化和信息化,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國數字化地質填圖工作起步於20世紀90年代。目前,以「3S」技術為基礎的數字化地質填圖,正在地質、水文地質勘察工作中逐步推廣應用。
(三)水文地質勘察工作階段的劃分
專門性的水文地質勘察工作,一般都是分階段進行的,其原因主要在於:①專門性水文地質勘察是為專門目的或工程建設項目服務的,而項目的設計工作一般都是分階段進行的,不同設計階段所需水文地質資料的內容和精度也有不同的要求,為滿足設計的需要,水文地質勘察工作亦應劃分為相應的階段進行;②把勘察工作分為不同的階段,可以使整個勘察工作有次序、有側重,逐漸深入進行,可使我們對勘察區水文地質條件的認識由淺入深,防止某些疏忽、遺漏或片面性,避免在勘察工作中犯重大的、全面性的錯誤。不同任務的專門性水文地質勘察工作,其勘察階段的劃分一般是各不相同的。
通常,水文地質勘察原則上可分為水文地質普查、水文地質初步勘探(簡稱初勘)、詳細勘探(簡稱詳勘)和開采四個階段。其中初步勘探和詳細勘探統稱為水文地質勘探階段。一般水文地質普查屬於綜合性水文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勘探屬於專門性水文地質勘察。
1.水文地質普查階段
它是為經濟建設規劃提供水文地質資料而進行的區域性綜合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採用的比例尺一般為1∶20萬或1∶10萬。勘察工種以水文地質測繪為主,配合少量的勘探和試驗工作,其主要任務是查明區域地下水形成的初步規律,提供區域水文地質條件資料,並概括地對區域地下水量和開發遠景做出評價,為國民經濟遠景規劃和為水文地質勘探設計提供依據。具體要求是初步查明主要含水層的埋藏和分布特徵、地下水形成條件、地下水類型、地下水的水質、地下水補給與排泄條件、地下水運動規律等。
2.水文地質初勘階段
它是在水文地質普查的基礎上,為某項生產任務而進行的專門性水文地質勘察工作。主要工作是進行大中比例尺(1∶10萬或1∶5萬)的水文地質測繪、少量的水文地質勘探、試驗和一定時期的地下水長期觀測工作。本階段的任務是較確切地查明地質條件和地下水形成條件、賦存特徵,初步評價地下水資源,進行水源地方案比較,初步圈定供水開采地段(或重點排水地段),預測水量、水質和水位變化,提出合理開發(或疏干)措施,為供(排)水初步設計或布置詳細勘探工作提供依據。
3.水文地質詳勘階段
通常是在初勘圈定的地段上進行進一步的詳細勘探和研究,主要工作以勘探、試驗為主,並要求有一年以上的長觀資料,且要進行全面的室內實驗、分析和研究,該階段的工作比例尺一般為1∶2.5萬、1∶1萬或更大。該階段的任務是精確地查明勘察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對水質水量做出精確、全面的評價,提出合理開采方案,為技術(施工)設計提供依據。
4.開采階段
主要工作是進行水源地開采動態的研究,必要時輔以補充勘探、專門性試驗等,查明水源地擴大開採的可能性,或研究水量減少、水質惡化和不良工程地質現象等發生的原因,驗證地下水的允許開采量(可開采量),為合理開采和保護地下水資源,為水源地的改、擴建設計提供依據,在條件具備時,建立地下水資源管理模型及資料庫。對某個具體工程勘察項目應劃分為幾個勘察階段,應根據當地水文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工程建設項目的規模和重要性及已有水文地質研究程度等具體確定。例如:①勘察區的水文地質條件極復雜,需水量(或排水量)大,在詳細勘探之後,則應進行開采階段的水文地質工作,亦稱專題性的水文地質勘探。②已有1∶20萬或1∶10萬比例尺的區域水文地質勘察成果,或者供水工程項目規模較小,可不進行普查階段(或規劃階段、前期論證階段)的勘察工作,或只進行補充性的勘察工作。③如供水工程項目無不同的水源地比較方案,則可將初勘和詳勘合並為一個勘探階段。④需水量較小的單個廠、礦、企事業單位的供水工程項目,當水文地質條件又不十分復雜,只需開鑿2~3個鑽孔即可滿足需水量需要時,可採用勘探和開采結合方式,直接進入開采階段的勘察。⑤對於農田灌溉供水水文地質勘察,鑒於農田供水的保證程度較低,故一般只需劃分為普查、詳查和開采三個勘察階段。⑥對於礦床水文地質勘察階段的劃分,一般應與礦床水文地質勘探階段劃分相一致,劃分為普查找礦、初勘與詳勘三個階段。
(四)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的程序(工作步驟)
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應按一定的工作程序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一般的原則是:先設計後施工,先普查後勘探。一般的工作程序如下:
1.接受勘察任務
勘察任務分為縱向任務(上級下達的)和橫向任務(地方委託的)。縱向任務既可以是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指令性任務,也可以是生產單位立項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下達的任務。如為橫向任務,則需和任務委託單位(一般稱甲方)簽訂委託任務合同後,方算正式確定勘察任務。
2.准備工作
接受勘察任務後,要進行准備工作,主要是人員組織准備、技術准備、物資後勤等方面的准備。其中技術准備中編寫設計書是水文地質人員的主要工作。在設計書編寫前,應充分收集勘察區已有的自然地理資料、地質、水文地質資料及圖件等,對勘察區的水文地質條件和問題有初步認識,並確定勘察區的研究程度。必要時,應進行野外現場踏勘,踏勘路線應力求穿過勘察區地層發育比較完整、水文地質條件有代表性的剖面,並了解勘察區的自然和工作條件,使編寫的設計書更加符合實際。
設計書是布置和進行各項勘察工作的基本依據,是水文地質勘察的「作戰方案」。設計書的類型一般可分為整體設計、年度設計、單項設計等。設計書的主要內容如下:
1)勘察區的自然地理、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內容包括:①勘察工作的目的、任務,勘察區位置、面積及交通條件,勘察階段和勘察工作起止時間;②自然地理及經濟地理概況;③已有地質、水文地質研究程度及存在問題;④勘察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概述。
2)勘察工作設計,主要內容包括:①勘察工作擬投入的工種、工作布置方案、工作依據的主要技術規范、工作量及每項工作的主要技術要求。布置勘察工作時,既要滿足有關規范對工作量定額及工作精度的要求,又要考慮查清重要地段和完成關鍵任務,防止平均使用勘察工作量;②物質、設備計劃,人員組織分工,經費預算及施工進度計劃書;③預期勘察工作成果。
3.野外工作
野外工作就是在野外現場進行各項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水文地質勘察投入的工種順序為:水文地質測繪→物探→勘探→試驗→長期觀測。前者是後者的基礎,所揭示的問題也是逐步深入的。各工種投入的工作量,應根據具體條件,既要做到經濟技術上合理可行,又能取得高質量的成果。野外工作中,要保質保量地進行觀察、測量,做好原始資料的編錄,正確地繪制野外工作各種圖件。工作中應加強綜合分析,注意各工種間的有機配合,要注意做好有關室內的實驗、分析、鑒定等工作。野外工作期間,也可再分若干時段,按時段組織勘察、檢查和總結,在野外工作期間,可根據實際情況,對設計書進行適當修改,但進行重大改變,應提出補充設計。有關野外勘察的工作方法和內容,將在以後有關內容進行介紹。
4.室內工作
室內工作主要是將野外勘察獲得的資料,認真地進行校核、整理、分析,編寫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成果。勘察成果一般包括水文地質圖件和文字報告兩部分。
最後,按規定程序組織勘察成果的驗收和鑒定工作。
知識小結
通過學習,應掌握以下重點內容:①水文地質勘察所使用的10種主要方法,掌握每種方法的應用和優缺點;②水文地質勘察階段劃分:普查、詳查、勘探、開采;③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的程序(工作步驟):接受勘察任務→准備工作→野外工作→室內工作→鑒定驗收。
知識訓練
1.水文地質勘察的目的、任務是什麼?
2.進行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有何意義?
3.水文地質勘察工作有幾種類型?各有什麼特點?
4.水文地質勘察方法手段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和作用?
5.試比較水文地質測繪、水文地質鑽探、水文地質物探三種方法的優缺點。
6.水文地質試驗中最主要的試驗是哪種?
7.什麼是「3S」技術?各有什麼作用?
8.為什麼要劃分水文地質勘察階段?各行業(部門)水文地質勘察階段是如何劃分的?
9.通常水文地質勘察如何劃分勘察階段?各階段的任務和要求是什麼?
10.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的工作程序(工作步驟)是什麼?
Ⅲ 求水文地質勘察報告的相關資料
我有 規范
和提綱
Ⅳ 地質與水文資料的獲取方式有哪些
一、地質與水文資料的獲取方式:
1、去當地的水文局咨詢獲取,一般這種方式不是得到最新的數據;
2、採用堪探。物探、化探、遙感。、地震波。、電測。、實地調查、類比等手段來獲取最新的數據。
二、地質與水文資料的內容:
(一)土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
⒈土的物理性質指標
常用的土的物理性質指標主要有:顆粒組成、比重(Gs)、濕密度(ρ)、干密度(ρd)、含水率(ω)、界限含水率(塑限含水率ωP、液限含水率ωL)、孔隙率n、有效孔隙率ne、飽和度Sr、不均勻系數Cu等。這些均為堤防安全復核計算和除險加固設計時可能用到的資料。
⒉土的力學性質指標
常用的土的力學性質指標主要有:滲透系數(k)、抗滲強度、抗剪強度指標(凝聚力c、內摩擦角Ф)、壓縮系數等。這些指標主要用於滲流及滲透穩定計算、抗滑穩定分析與沉降計算中。
(二)土的水理性質及水質分析
對黃土和分散性粘土應了解其濕陷特性、崩解和濕化特性等。這些特性對工程有重要意義。
水質分析的目的主要是為灌漿材料、防滲牆材料以及減壓井的防化學淤堵設計提供資料。
(三)堤防的工程及水文地質剖面
堤防的工程及水文地質剖面是進行堤防安全復核和除險加固設計所必需的資料,應根據工程及水文地質勘察資料並經概化後得到。主要包括堤身和堤基的土層分布、分層厚度,地下水的分布、運動規律及邊界條件等,加上通過試驗得到的各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就構成了完整的工程及水文地質剖面圖。
Ⅳ 水文地質勘察的介紹
為查明水文地質條件、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或其他專門目的,運用各種勘探手段而進行的水文地質工作。
Ⅵ 工程地質勘察報告包括哪些內容
每個單位的格式都不大一樣,一般包括兩大部分:文字和圖表。文字部版分有工程概況,勘察目的權、任務,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依據的規范標准,工程地質、水文條件,岩土特徵及參數,場地地震效應等,最後對地基作出一個綜合的評價,提承載力等。圖表部分包括平面圖,剖面圖,鑽孔柱狀圖,土工試驗成果表,物理力學指標統計表,分層土工試驗報告表等。
Ⅶ 水文地質勘察的水文地質勘探
水文地質勘察的工作內容包括:
①水文地質測繪。對地下水和與其有關的各種地質現象進行實地觀測和填圖工作,包括收集有關的資料;布置觀測點和觀測線進行實地調查;測定井、泉等地下水露頭的流量和水質;研究其形成條件,以查明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埋藏條件和岩土的含水性;尋找地下水的富水地段,選定進一步勘探和試驗工作的地點等。利用遙感技術,對衛星照片和航空照片進行解譯,以配合水文地質測繪,是一種又快又好的方法,可以提高地面測繪的效率和精度。
②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勘探(簡稱物探)常用來尋找地下水,確定含水層的位置,劃分鹹水體和淡水體界線等。在水文地質勘探中常用的地面物探方法有電測深法、電剖面法、自然電場法、淺層地震法、α-徑跡法等。 常用的鑽井地球物理方法有電測井法、放射性測井法等。物探方法由於比較快速、經濟,常與水文地質鑽探和試驗配合進行,利用物探確定鑽孔和抽水試驗地點,可以提高效率。
③水文地質鑽探。鑽探的目的是確定含水層的位置與分布,以查明地下水的存在條件。所獲岩心要進行詳細編錄,並且利用鑽孔進行抽水試驗或其他水文地質試驗。水文地質鑽探的要求和一般的礦產鑽探不同,要求有較大的孔徑並且用清水鑽進。否則利用鑽孔求得的水文地質參數可能失真。
④水文地質試驗。水文地質試驗的目的是取得各種參數,為地下水資源評價或礦山涌水量計算等提供基礎資料,包括抽水試驗、壓水試驗、注水試驗和彌散試驗等,最常用的是抽水試驗。
⑤地下水動態觀測。地下水動態觀測是水文地質勘察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布置鑽探和水文地質試驗時,就要考慮到保留一部分鑽孔用來進行長期觀測,定期測定地下水的水位、水質和水溫,以便為以後的地下水資源評價或其他水文地質計算提供基礎資料。一般要求動態觀測的時間不少於一個水文年,時間系列愈長愈好。
⑥實驗室分析。在水文地質勘察過程中,要選取水樣、岩樣或土樣進行實驗室的水質分析、粒度分析、孢粉或微體古生物分析、同位素年齡測定等。
⑦編制水文地質報告和圖件。水文地質勘察的成果一般分為報告和圖件兩部分。報告應當正確地反映實際的水文地質條件,回答要求解決的問題。圖件一般是一系列的水文地質圖,根據勘察的目的、要求的不同,圖件的數量和內容都可以不同,常見的有綜合水文地質圖、地下水等水位線圖、岩石含水性圖、水化學圖、地下水埋深圖、地下水污染程度圖、水文地質參數分區圖等。
Ⅷ 工程地質初步勘查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①搜集研究區抄域地質、地形地貌、遙感照片、水文、氣象、水文地質、地震等已有資料,以及工程經驗和已有的勘察報告等;
②工程地質調查與測繪;
③工程地質勘探見工程地質測繪和勘探;
④岩土測試和觀測見土工試驗和現場原型觀測、岩體力學試驗和測試;
⑤資料整理和編寫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工程地質勘察通常按工程設計階段分步進行。不同類別的工程,有不同的階段劃分。對於工程地質條件簡單和有一定工程資料的中小型工程,勘察階段也可適當合並。
Ⅸ 地質科技及地質資料與信息化 都包括哪些
一、區域地質調查資料,包括:各種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地質資料。
二、礦產地質資料,包括:礦產勘查和礦山開發勘探及關閉礦井地質資料。
三、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地質資料,包括:石油、天然氣、煤層氣資源評價、地質勘查以及開發階段的地質資料。
四、海洋地質資料,包括:海洋(含遠洋)地質礦產調查、地形地貌調查、海底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學調查及海洋鑽井(完井)地質資料。
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包括:
(一)區域的或者國土整治、國土規劃區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調查地質資料和地下水資源評價、地下水動態監測的地質資料。
(二)大中型城市、重要能源和工業基地、縣(旗)以上農田(牧區)的重要供水水源地的地質勘察資料。
(三)地質情況復雜的鐵路干線,大中型水庫、水壩,大型水電站、火電站、核電站、抽水蓄能電站,重點工程的地下儲庫、洞(硐)室,主要江河的鐵路、公路特大橋,地下鐵道、6公里以上的長隧道,大中型港口碼頭、通航建築物工程等國家重要工程建設項目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地質資料。
(四)單獨編寫的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料,地下熱水、礦泉水等專門性水文地質資料以及岩溶地質資料。
(五)重要的小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資料。
六、環境地質、災害地質資料,包括:
(一)地下水污染區域、地下水人工補給、地下水環境背景值、地方病區等水文地質調查資料。
(二)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開裂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調查資料。
(三)建設工程引起的地質環境變化的專題調查資料,重大工程和經濟區的環境地質調查評價資料等。
(四)地質環境監測資料。
(五)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資料。
七、地震地質資料,包括:自然地震地質調查、宏觀地震考察、地震烈度考察地質資料。
八、物探、化探和遙感地質資料,包括:區域物探、區域化探地質資料;物探、化探普查、詳查地質資料;遙感地質資料及與重要經濟建設區、重點工程項目和與大中城市的水文、工程、環境地質工作有關的物探、化探地質資料。
九、地質、礦產科學研究成果及綜合分析資料,包括:
(一)經國家和省一級成果登記的各類地質、礦產科研成果資料及各種區域性圖件。
(二)礦產產地資料匯編、礦產儲量表、成礦遠景區劃、礦產資源總量預測、礦產資源分析以及地質志、礦產志等綜合資料。
十、專項研究地質資料,包括:旅遊地質、農業地質、天體地質、深部地質、火山地質、第四紀地質、新構造運動、冰川地質、黃土地質、凍土地質以及土壤、沼澤調查、極地地質等地質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