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問題 » 陝西地質有什麼特點

陝西地質有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 2021-03-07 07:24:56

⑴ 陝西在地理環境 、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方面有什麼特色

陝西,猶如鑲嵌在中國西部腹地的一顆明珠,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80公里,東西寬約160~490公里。全省縱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是新亞歐大陸橋亞洲段和中國西北、西南、華北、華中之間的門戶,周邊與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重慶8個省市接壤,是國內鄰接省區數量較多的省份,具有承東啟西、連接西部的區位之便。 總面積20.58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為3762萬人(2008年),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4%以上,境內還有回族、滿族、蒙古族、苗族、羌族等。 陝西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河、渭河、漢江、嘉陵江等。北山山脈、南山山脈(即秦嶺)橫斷陝西,將全省分為三部分。境內最高峰為秦嶺主峰太白山,秦嶺的華山、終南山、驪山、五台山(南五台)、翠華山都久負盛名。境內第一大淡水湖為陝北榆林的紅鹼淖。 三秦大地在國家「山川秀美」工程的指引下,早已告別黃土漫天的時代,森林覆蓋率達41.42%,遠超很多西部省份,處處山清水碧,尤其是陝北黃土高原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堪稱「北方的江南」。 陝西,這一稱呼最早出現在西周初年。據《國語》載,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陝原」(今河南三門峽陝縣境內)為界。 陝西省地跨中國西北和西南,古為雍州、梁州之地(陝北、關中屬雍州、陝南為梁州),又稱為三秦大地,縱貫南北,連通東西,位於中國地理版圖的中心區,處於黃河中游和漢江中上游,歷史悠久,古老神秘。 她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和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里有人類誕生初期的西安藍田猿人,這里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發現地,這里有最具原始社會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遺址和中國較早的城市西安楊官寨遺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長安,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黃帝的誕生地、部族發源地及陵寢所在地,相傳也是更為久遠的華胥古國或華胥氏的所在。華胥氏是中華民族的元祖,她分別繁衍了女媧、伏羲,後來女媧、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黃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後裔,故華夏和中華中的華字皆源於華胥氏(一說是源於華山,也位於陝西)。 秦嶺
從軒轅黃帝在這里鑄鼎、分華夏為九州,到中華農耕文明的始祖後稷在這里教稼先民從事農業生產;從中華文字文明的始祖倉頡在這里發明文字,到周文王制定禮樂制度、周武王分封天下;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燦爛輝煌的漢唐盛世;從絲綢之路的起點到賜福鎮宅聖君鍾馗故里,這里是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我國大地原點就在陝西省涇陽縣永樂鎮。 全省地域南北長、東西窄,南北長約870公里,東西寬200至500公里。
歷史文化:戰國時代秦國大將蒙恬,秦朝時代秦始皇長子扶蘇都曾經駐守這里,並且修築長城,留下了我國古代邊防的豐富的歷史和人文遺跡;而作為革命聖地,陝北又是新中國的發祥地和革命精神的象徵。 經濟:陝北土地原本貧瘠,黃土高原,因為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戰略後而生態環境完全改變,又因發現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以及鹽業、稀土等重要資源而迅速崛起。 語言:漢語族,中原官話,晉語。 氣候:溫帶半乾旱氣候。

⑵ 陝西安康的地理環境有什麼特色

安康市位於中國中部、陝西省東南部。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嶺主脊,東西寬約200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國土面積23529平方公里,占陝西省面積的11.4%。漢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境,石泉、漢陰、安康等河谷盆地居中。秦嶺、巴山和漢江構成「兩山夾一川」的自然地貌。安康地緣和區位優勢獨特,位與川、陝、鄂、渝四省市的結合部,東與湖北省的竹山、竹溪、鄖縣、鄖西連接,南與重慶萬州區的城口、巫溪及達州市的萬源縣接壤,北與西安市周至、戶縣、長安和商洛市的柞水、鎮安縣毗連,西與漢中市的佛坪、洋縣、西鄉為鄰,處於西安、武漢、重慶三大經濟區的幾何中心,故方誌稱安康為「東接襄沔、西達梁洋、南通巴蜀、北控商虢」之地。市委、市政府駐地漢濱區,原距省會西安市371公里,西康鐵路建成後安康與西安的距離僅為267公里,空中航程僅45分鍾。境內鐵路、公路、航空、航運交通運輸方式齊備,是陝西南部及周邊地區的區域性、立體性交通樞紐和中心城市。

[行政區劃]
全市現轄漢濱區、漢陰、石泉、寧陝、紫陽、嵐皋、旬陽、鎮坪、平利、白河10縣(區)和省級安康生物科技工業園區。2004年底全市總人口295萬人,人口密度為124人/平方公里。其中農業人口254萬,占總人口的87%。全市現有23個民族聚居,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9.1%,回族佔0.79%,滿、蒙、白、侗、壯、東鄉等21個民族佔0.10%。
[氣候特點]
全市土地面積3529.4萬畝,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現有耕地760萬畝。本市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5.5℃,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日照時數1600—2000小時,無霜期210—270天左右。南北過渡帶的地理環境,使本市資源豐富且呈現南北兼具特色,尤其是生物、水力、礦產三大資源得天獨厚。
[歷史沿革和城市建設]
安康市歷史悠久,人文史可上溯到石器時代,安康夏代屬梁州,商、周時,先成庸國的封地,史稱「上庸」,後屬楚國、秦國。秦惠文王12年(公元前312年)首次在今安康城北設漢中郡西城縣,後幾經變更,建郡改縣,從此,安康市成為陝西省國土的組成部分。漢承秦制,在安康縣設漢中郡治,下設五縣。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郡治遷移至漢中南鄭縣。東漢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5年)曹操攻佔漢中,分漢中郡東部即安康市為西城郡。隸屬漢中郡,直到西漢時期,西城縣一直是漢中郡治所。從此,安康始稱西城縣。自此,標志著安康建城之始。曹魏、西晉設魏興郡,轄七縣。西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為安置巴山一帶流民,取「萬年豐樂,安寧康泰」之意,改安陽縣為安康縣,「安康」之稱始於此。 西魏廢帝三年(公元554年)設「金州」,因月河川道出麩金得金州名。宋元及明清前期仍設金州。明萬曆年十一(1583年)洪水覆沒州城,築新城易名興安州,乾隆年間(1783年)升州為府。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設陝西省人民政府安康專員公署,1979年改為安康地區行政公署,2001撤地建市,設安康市人民政府。
[生物資源]
秦巴地帶是我國生物資源的基因庫,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堪稱南北薈萃之地。全市擁有各種生物物種3300多種,栽培作物60多種,各類動物430種,居全省之首。各類樹種2157種,連樹、香樺、七葉樹、鵝掌楸、楓香樹、黃楊、紅豆杉、銀杏、水杉、三尖杉、樟、楠、檀等為我國稀有或獨有,其中產於鎮坪縣的珙桐(又稱鴿子樹)被稱為250萬年前的活化石,為世界罕見樹種。全市共有野生動物430種,其中鳥類296種,獸類98種,兩棲爬行類36種,魚類80多種,其中有34種列為國家保護珍稀動物。中葯材品種極為豐富,品種達1290多種,其中國家掛牌收購的有600多種,蠶繭、黨參、茶葉、生漆、厚朴、麝香、桐油、木耳、杜仲、板栗、黃姜、黃連、薴麻等傳統大宗林特產品產量在陝西名列前茅,其中生漆產量在全國馳名。本世紀80年代以來,安康市茶葉開發形成產業,新開發的各種名茶暢銷全國,居西北地區之冠,「富硒茶」已成為企業品牌和安康茶文化的代名詞而傳遍華夏。安康還是陝西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蠶絲綢基地,蠶繭產量佔全省80%以上,以絞股藍、皂素、葛根素為主的葯用資源開發已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群體。
[水力資源]
安康境內河流密布,水力資源十分豐富,水資源總量佔全省總量的59.5%,人均佔有量是全國平均的1.5倍,是全省的2.6倍。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在境內流長340公里,流域面積23400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安康市位於秦巴山區,屬秦嶺摺皺系南部揚子准地台北緣,地質構造復雜,成礦條件優越。迄今全市已發現各類礦產65種,產地700餘處。經多年地質工作者的努力,探明儲量的礦種有31種,產地65處。其中儲量大、品質優、市場前景好、開發潛力較大的特色礦產有以下十種。

⑶ 西安地質結構

地質結構: 西安市位於渭河斷陷盆地中段南部,西安凹陷的東南隅。西安凹陷是渭河斷陷盆地中的沉積中心之一,周邊為四條深大斷裂帶所切圍,其東邊界為長安-臨潼斷裂,西為啞柏斷裂,南為秦嶺山前斷裂,北為渭河斷裂,凹陷內新生代地層厚逾7000m,其中第四系地層厚達500~1000m。區內構造形跡主要表現為隱伏斷裂構造,按其走向可分為EW向、NE向和NW向三組

1.渭河南岸斷裂 是渭河斷裂的南岸分支,在西安市北郊渭河一級階地前緣呈隱伏狀態通過,距西安城區約5~6km,屬區域深大斷裂,走向東西,北傾,是正斷層性質,該斷裂與其它方向斷裂交匯部位,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地震,最大震級達6.75級(1568年,草灘),近期也有小震發生,如1976年發生在草灘的2.9級地震,表明該斷裂帶第四紀以來仍有活動。

2.長安-臨潼斷裂 為隱伏斷裂,位於西安市東南部,距城區3~8km,由間隔約2km的三條平行正斷層組成,產狀NE40°~50°E/68°~80°N。該斷裂帶為西安凹陷與驪山凸起的分界線,屬區域性深大斷裂,新生代以來活動強烈,現今仍有明顯活動跡象,其活動速度2~2.4mm/a。

3.滻灞河斷裂 為隱伏斷裂,經等駕坡、動物園呈北西向橫穿東部城區,68°~75°北傾,第四紀活動不明顯。

4.滻灞河斷裂 為隱伏斷裂,沿滻河、灞河河谷發育,走向近南北,西傾,第四紀以來活動不明顯。

5.西安斷層組 屬長安-臨潼斷裂的次級派生斷裂,走向北東,南傾,切斷了晚更新世黃土層底部的古土壤層。是西安地裂縫發育的基礎。

⑷ 西部地區地質的特點是什麼

我國西部地區佔全國國土面積72%,地勢從世界屋脊下落到低海拔平原,氣候垂直專分布明顯,地貌包括幾乎所有的屬類型,動植物資源豐富多彩類型完整。世界聞名的景觀包括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高原聖湖、羌塘野生動物園、浩如煙海的大漠戈壁、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此起彼伏的廣闊牧場、雄偉壯闊的祁連冰川、波濤洶涌的九曲黃河、山水洞林石一體的喀斯特地貌、秀麗壯觀的長江三峽等。

總之,我國西部高原遼闊,高原盆地交錯分布,地質結構復雜多樣,其中壯麗的地質奇觀有長江三峽、崀山、崆峒山、猛洞河及四姑娘山等處,這些景觀氣勢磅礴,波瀾壯闊,給人以無限遐想,是大自然的傑作。

⑸ 陝西有什麼特色

陝西的小吃
1
肉夾饃
陝西的肉夾饃是陝西最為出名的特色小吃之一,就連總回書記在宴請外賓的時候答都會請外賓品嘗。
2
羊肉泡饃
羊肉泡饃是少數名族最為喜歡的一道菜,大多數漢人也十分喜歡,不僅有肉還有饃,味道絕對一流!
3
涼皮
陝西的涼皮分為麻醬涼皮和秘制涼皮,根據放料的不同,涼皮可以表現出不同的風味,有辣的、香的、甘甜的多種。
4
葫蘆頭
葫蘆頭和羊肉泡饃其實差不多,但是吃起來更有一種嚼勁,讓人吃過以後回味無窮。
5
臊子面
臊子面是陝西麵食的一種特色,就是將提前做好的臊子倒入煮好的面中,讓面吃起來更加有味道。
6
燴麻食
麻食就是將發好的麵疙瘩搓成固定的形狀,然後煮熟,並配上西紅柿、雞蛋等配料,味道十分美味!
7
油潑面
喜歡吃辣的朋友一定要嘗一嘗陝西的油潑面,將滾燙的油倒在面表面的辣椒粉上,讓油和辣椒的味道滲透到面中,吃起來非常帶勁!
注意事項
陝西的特色小吃一定要到西安來品嘗一番,一定會讓你難忘的!

⑹ 請問陝西地質的特點是什麼主要是黃陵縣一帶。

陝西黃陵縣屬鄂爾多斯台地的一部分,為黃土高原溝壑區。地勢西北高、東回南低,略呈傾斜答,


分為西部梁峁、川道河谷、東部塬面三個地貌單元,平均海拔1200米。屬中溫帶大陸型氣候,


年平均氣溫9.4Co,無霜期172天,年平均降水568.8毫米。境內主要河流有沮河和葫蘆河,


屬北洛河水系的兩大支流。沮河由西向東橫貫全境,年均流量2.3億立方米,水庫4座,


總有效庫容901萬立方米,地表地下水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有煤、鍺、鎵、鈾、水晶石、


石灰石、砂岩、泥岩、紅沙等地下礦藏。已探明的煤炭資源面積1000平方公里,


地質儲量27.3億噸,屬「渭北黑腰帶」煤田,是陝西四大煤田之一。


黃陵礦區已被國家列入重點開發項目,是陝西主要的煤炭生產基地。


境內264萬畝林地,覆蓋率達64%,木材蓄積量698萬立方米,


每年可提供各類商品材3萬立方米,主要以油松、山楊、白樺、側柏和遼東櫟等樹種為主,


是陝西五大林區之一。林地各類野生中葯材400多種,其中比較名貴的有豹骨、山萸肉、


黃花、柏籽、槐米、黃芩、甘草等。


⑺ 西安的地質有哪些結構

陝西省地處中國內陸腹地,北鄰內蒙古,西接寧夏、甘肅,南和四川、重慶、湖北相連,東與山西、河南毗鄰,是中國大西北的門戶。

全省南北長約870千米,東西最寬約500千米,從北至南分為陝北黃土高原、關中平原、秦巴山地三大地貌景觀區。境內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由西向東傾斜。

陝西的地質位置在中國具有得天獨厚的特點,它處於歐亞、特提斯、太平洋三大構造域交匯地帶,地跨三個一級地層、構造單元,地層出露齊全,各種岩石類型發育,中央造山帶秦嶺山系橫亘陝西南部,地質構造復雜。

在漫長的地質歷史長河中,發生了許多重要的地質事件,留下了無數典型的地質遺跡。陝西省河流眾多,分屬長江、黃河兩大流域,黃河在境內的主要支流從北向南有窟野河、無定河、青澗河、延河、渭河、涇河(渭河支流)、洛河等。長江在境內的支流屬漢江水系和嘉陵江水系。

一、地層

陝西的地層自太古代至第四紀均有出露,地層建造序列主要含古老結晶基地,火山沉積過渡基地和沉積蓋層。沉積相有海相、陸相及海陸交互相,海陸交互相主要見於石炭系,廣泛的陸相始於二疊系(華北)、上三疊系(揚子)和侏羅系(秦嶺),沉積類型有活動、穩定和過渡三種。地層經歷多期不同程度變質和構造變動,基底為深中淺變質相,蓋層淺變質未變質。

陝西地層的分布和發育特點是前寒武系主要沿古老地塊的邊緣呈帶狀分布,秦嶺造山帶內側呈穹窿狀或構造岩片殘存,寒武奧陶系和二疊三疊系省內普遍分布。華北缺失志留和泥盆系,揚子區大部缺失泥盆系和石炭系。新生界主要分布於秦嶺以北,以汾渭分區最為發育。

在古生代生物群的分區上,華北區屬北方大區,揚子區屬南方大區或古地中海大區,秦嶺區常為上述兩大區的過渡類型。在中生代海相地層,秦嶺區出現北方的菊石及南、北方瓣鰓類的混生。陸相地層植物群,主要以溫暖、潮濕的蕨類為盛,並有銀杏,炎熱環境的蘇鐵類次之。

根據境內地層的發育特點,華北南緣中、晚元古界發育較完整。揚子區至秦嶺區震旦系寒武系橫向上變化連續,徽縣旬陽縣分區旬陽、西口一帶,晚古生代地層發育齊全,剖面連續,化石較為豐富。陝甘寧分區中生代地層系統發育,關中、陝北等第四系黃土分布廣,剖面較為完整,在我國少有。

二、岩石

陝西境內的沉積岩分布廣泛,海、陸相均較發育,環境多樣,物源復雜,岩類較多,成岩後生作用明顯,時空上多種岩類共生互變為特點。在劃分的十一個岩類中,以碎屑岩、碳酸鹽岩及黏土質岩最為發育,具硅質岩、磷塊岩及含鐵、錳、鋁細碎屑岩,形成於特定的環境,局限在少數層位,可燃有機岩主要分布在內陸盆地,並以華北區為主。

陝西境內的岩漿活動以具多期次,多岩類為特徵。在劃分的十個期中,最早為阜平期,火山活動有九期。岩漿侵入活動有七期。前寒武紀以火山岩占優勢,寒武紀後以侵入岩為主。按其分布的面積,侵入岩中心花崗岩類最廣,空間上以秦巴地區最為發育。

陝西境內變質岩亦較發育,自太古代至三疊紀地層均有不同程度的變質。主要分布於秦嶺區,揚子區以基底變質為主,華北區除基底變質外,南緣中元古界至早古生界蓋層也經歷有輕微變質。岩石類型較多,除榴輝岩外其他各類岩石均有。變質地層的原岩類型及變質程度,前震旦紀以火山型及混合型為主,一般形成中低級變質,震旦紀以來以正常沉積型及混合型為主,一般形成低級變質,部分為中級變質。

三、區域地質史

陝西地殼結構極不均一,導致各類塊體的構造性質及演化的顯著差異。區域構造演化具有多旋迴性、遷移性、繼承性的普遍規律。

境內地質歷史經歷六個發展階段。前震旦紀包含兩個發展階段,為大型地殼塊體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它以大陸地塊邊緣增生形式出現,經歷中條、晉寧兩次重要地質事件,使華北、揚子大型地塊先後形成。震旦紀以來,包含四個發展階段。為秦嶺活動帶及南、北地塊之間相對運動,拼接和早生代及新生代兩次規模不等的陸殼解體,最終形成今日的構造地貌形式。

四、水文

1、黃河流域

陝西境內的黃河流域以渭河水系為主。渭河是黃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甘肅渭源縣烏鼠山,於寶雞鳳閣嶺附近流入陝西,在潼關注入黃河。渭河由西向東貫穿關中平原,南靠秦嶺,東至黃河幹流,北至子午嶺、黃龍山與陝北黃土溝壑區相連。北岸主要支流有涇河、洛河、千河、漆水河、石川河、沮河等,水量較豐富,源遠流長;南岸支流有黑河、灃河、霸河、尤河等,河流短小,比降大,汛期河水陡漲陡落,枯季河流乾涸。渭河幹流全長818千米,陝西境內河長502千米,渭河的集水面積為62440平方千米,陝西境內渭河流域面積33560平方千米。

2、長江流域

陝西境內的長江流域以漢江水系為主。漢江是長江重要的一條支流,也是最大的支流。發源於寧強縣踏家山,全長1700千米,流域面積達174300平方千米。漢江從西鄉縣流入安康市區,由石泉縣左溪河口入境,經石泉、漢陰、紫陽、嵐皋、漢濱區、旬陽、白河七個縣區,從白河縣河口附近出境奔騰東去直到湖北。丹江是漢江的一大支流,其發源於秦嶺南麓,途經商州市、丹鳳和商南縣,到河南省的淅川縣後匯入丹江口水庫,在陝境內長約243千米。

綜上所述,陝西境內的地質、水文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地質構造、岩漿活動頻繁,岩石種類多樣性強,流水作用普遍,為觀賞石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使陝西具有形態佳、石質好、顏色亮、紋理變化大、意韻豐富的觀賞石成為必然。

目前,漢江石、洛河源頭石、涇河石、秦石、黑河石和各類化石、礦物奇珍及寶玉石原生、次生礦物等石種大量發現,相信今後會有更多豐富多彩的觀賞石石種被開發、研究和賞玩,會使陝西賞石界充滿更大的活力。

⑻ 陝西省的地形地貌特徵是什麼

陝西省由北向南地形依次是黃土高原——渭河谷地——秦嶺山地——漢江谷地。地貌類型有黃土地貌、流水地貌、山地中還有古冰川地貌。

⑼ 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形,地質,及有什麼地理特點

  1. 渭河平原的成因——斷層——斷層相對下降的岩塊形成低地或谷地。

  2. 陝西的回渭河平原和山西答的汾河谷地,都是大地塹。斷層相對下降的岩塊形成低地或谷地。

  3. 地形——關中盆地內部的平原稱為渭河平原,關中盆地——又稱渭河盆地,夾持於陝北高原與秦嶺山脈之間。

  4. 地質構造——華山以北,屬於斷層中下降的那部分(地塹)。

  5. 接4.同時有黃河的支流渭河流經,流水的搬運沉積起一定作用。(渭河平原的形成是內力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6. 地理特點——1.渭河北部的「旱腰帶」地區旱災嚴重(原因1.鄂爾多斯台塬的邊緣地帶,屬黃土高原與關中平原過渡地帶,區域內地形復雜,土地貧瘠,降雨稀少,地下水資源貧乏。2.旱腰帶」地區為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存留時間短;3.「旱腰帶」地區植被覆蓋率低,涵養水源能力差。)

  7. 地理特點——2.渭河平原種植冬小麥—熱量因素


  8. 參考——斷層(指是岩石受力破裂並沿破裂面有明顯相對位移的斷裂構造。因為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的力超過了岩石的強度而形成的。)


⑽ 西安的自然條件特點

西安市的自然條件及其特點如下:

水資源

西安是水資源缺乏的西部城市,西安地下水儲量估算,總計約19.91億立方米。2001年12月,黑河水利樞紐主體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億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萬噸,加上地下水資源,市區日供水能力可達172萬噸,基本滿足城市生產生活用水。

秦嶺以北平原地區具有良好的儲存地熱水的地質條件,僅城區可以開發的地熱面積約780平方公里,地下熱水可采儲量約為5.39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西安市土壤分布形成南北兩個差異明顯的區域,北部的渭河平原以黃褐土、褐土為代表,南部的秦嶺山地以黃棕壤、棕壤為代表。據1980~1986年土壤普查,全市有12個土類,24個土壤亞類,50個土屬,181個土種。土壤類型的復雜多樣,為區內農作物的多品種組合提供了有利條件。

生物資源

西安的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紀大陸冰川直接侵襲,尚保留若干第三紀古老的孑遺植物,如銀杏、水青樹、連香、馬甲子等。秦嶺山地從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布有高山灌叢草甸、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落葉闊葉林等自然植被類型。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資源豐富,計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屬、2224種,為中國種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庫」之一。渭河平原主要為大田農作物、蔬菜、果園和城市綠化等栽培植物類型。野生動物資源主要分布在秦嶺山地,有獸類55種,鳥類177種,包括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秦嶺亞種、鬣羚、大鯢、黑鸛、白冠長尾雉、血雉、金雞等珍稀動物。為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和珍稀動植物資源,境內已建立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礦產資源

西安境內地層發育復雜,構造類型多樣,為各種礦產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大部分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分布在南部秦嶺山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